《最后的日出》,看着,看着,一会心动,一会掉泪。
我觉得导演可能想传递一个正能量,那就是人类中最珍贵而无价的“爱”:恋人的爱,家庭的爱。
这部电影正是告诉我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更需要这种爱的慰籍,更能够体现爱的能量。
正如片中女主在片尾时所说,“当太阳消失到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光。
“爱是宇宙终极答案 (Love is the answer)。
优点是展现了美轮美奂的星空,描绘了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人性弱点,虽然描述的不够好,稍后略有矛盾,但这种视角值得肯定。
遗憾的是旁支苍白,只能尴尬的讲故事。
感情戏也比较肥皂,没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可能参考了三体,不过还是有惊喜的创新,给人希望的电影,比三体的结局要更适合搬上荧幕,期待后续故事,能够拓展外星文明的旁支,以及古代神话传说的旁支,5星是鼓励。
流浪地球票房火爆带来的影响,让大家对国产科幻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
也让各路导演把目光聚焦到科幻作品上来。
虽然这是一部网络电影,场景简陋,未来的世界也没拍出未来感,和现在一模一样的超市和街边。
不过这部小成本科幻片给了我不少亮点。
实际上,个人觉得,这是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剧情片,场景简陋破败了些,但是把末世下的众生相描绘的很好,之前社会的规则全部推翻。
男主那句话很对,末世下的我们,和野兽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为生存而战。
另,男女主的末日爱情拍的也蛮有趣的,有着社恐的男主和被渣男伤害的女主在末日相爱,相互依偎。
喜欢最后这部分台词:🙎🏻♂️:有个坏消息和好消息你想听哪个?
🙍🏻♀️:先听好消息吧🙎🏻♂️:我们还剩这一点点氧气可以用,可以撑几个小时🙍🏻😢♀️:这算哪门子好消息,坏消息呢?
🙎🏻♂️:和你在地球上最后几个小时的人是我🙍🏻♀️(流泪):看来有的时候坏消息比好消息要好。
虽然特效五毛,但是好唯美浪漫啊
逐渐靠近的金星和水星今年作为中国的科幻元年吧,希望中国所有的导演可以把目光聚焦到这一电影门类,满足我这一票科幻迷,哈哈。
背景设定牛逼,把太阳给弄没了,一切瘫痪,故事讲述的不是英雄拯救地球的故事,而且一对偶遇的男女为了活下去做的努力。
表现了爱与勇敢,信念,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虽然是小制作,特效还是挺美的。
吐槽下主角的小红车,设定是电动汽车,却一路的尾气,bug了。。。
果然是科幻片元年,各种风格的科幻片都陆续上演!
有一个科幻的背景,但是能看出导演本意是想拍出科幻的末日下人类社会的残酷和温情,所以至于科幻设定方面的明显漏洞和错误,在这个电影里,是合适的!
而且,在电影里用大量的暗镜头,没有什么语言的特写镜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如异形导演所说,“我在电影里想要添加某些东西,我知道是不科学的,但是我就是想要加上去,不可以吗。
”事实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个人感觉那个剧情能不能不要天马行空,这么敏感的事情居然没有政府的参与?
都世界末日了,还分有钱的没钱的,太阳都没了,还有那么美的星空。
就算没了太阳,也不会连空气都没了吧。。
还有那个所谓的太阳神,为什么在家里坐以待毙?
第三区哪里来的电?
年轻人居然没有干过一个老头?
最后居然播报有三个太阳?
你也不怕被烤焦了?
流浪地球像把冰刀,划破中国不拍科幻的结界,从无到有过程里有些尴尬,到也充满欣喜 。
欣喜一:比起将动漫跟恐怖片儿戏化,业内对待科幻的心态成熟许多。
尽管建国后成不了精,人类文明可以出现灾难,社会可以动乱、反思、重组,必须感谢光电不杀之恩 欣喜二:从剧本到拍摄逐渐考究,编导们有了自由发挥空间,这是行政不干涉文化创作的功绩。
放几年前,这类题材不塞堆中特社新闻联播价值观,都过不了审 中国科幻在摸石过河阶段,本片也远没达到流浪地球的高度,所以毛病非常多。
IMDB7.2分,豆瓣才6分不到,除开那些显而易见的稚嫩,本片女主的弱智人设触及国人逆鳞,不受待见合情理。
具体弱智成啥样看了便知,大批好莱坞悬疑烂片表示可以一战 未来中国科幻要畅销国际,最大阻碍在:我们还不清楚要表达什么。
流浪地球一热,刘慈欣的书卖得更好,许多小故事的点子也蛮有趣,可一旦做出成品,中心思想都不明确,观众品不出它是爱情片,科幻片,还是反乌托邦意识流。
结合目前硬科幻缺乏运作资金技术的客观情况,个人建议向韩片学习,先写好完整故事,从小成本软科幻做起
《最后的日出》短评:当机械手表的指针停止运转 太阳消失不见 一切温度降入冰点 缺乏氧气以及人类为活命做的厮杀 在灾难面前 人是最渺小也是无能为力的 极少数人会选择共同面对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 中央六套曾播出的一部电影桥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饥饿令人开始残杀食用最亲近的人 用刀子一点点割下肉 血淋淋的生肉被塞入一个又一个死者爱人口中 就连人类忠实的朋友狗 也开始残食主人的尸体 利用价值才是活命的唯一条件 这种野蛮文明被现代文明隐藏的很好 可偏偏灾难能暴露所有 这是我喜欢看灾难片的原因 《最后的日出》虽然是九毛钱特效不知名导演演员制作的无名小片 可是电影思想和出发点真的是超级棒 移动支付现以充斥日常生活 现金慢慢被人遗忘 我们在享受科技和能源带来的便利喜悦的同时 从来没有想过它会突然离开 过度依赖 正在让人潜移默化丧失生存能力 而我们没有应对措施地球成为一颗孤儿星系 最后力气用口红画出的太阳 是希望 是警醒 《最后的日出》愿永不到来
虽然说是好像跟流浪地球的风,但是一点也不输的!!
导演十四天就拍完了的真的非常非常厉害了。
感觉影片有些地方好像还是有些不太合理的但是整体很好看,还看哭了好几次。
虽然题材是科幻的,但是还有爱情的部分,个人感觉还有点惊悚的部分,把人性描写的非常透彻!
想看的真的不要错过!!
在滨江天街的电影院看的,屏幕很大,看起来很舒服。
能挖这么多坑,再依次填满,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你想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坏消息是:想看特效的人,可能会失望。
(小成本电影,还要啥自行车?
虽然我觉得全片特效至少是及格的、符合常识的,所有的特效都是为剧情服务)好消息是:剧情有因有果,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人物关系简洁清晰。
背景音乐还行,能很好的烘托氛围。
整体观感流畅无障碍,影片里提到的东方哲学文化,个人感觉是非常容易产生共鸣的。
整片看下来,从开头一个一个吸引你的疑问,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物关系逐渐清晰,故事情节纷纷明了,期初看似很牵强的男女主角关系,在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符合逻辑的交代。
演员的演技在线,没有谁是为了露脸而出演,都是在诠释角色本身,比起现在的流量小鲜肉接地气多了。
能看出来,很多场景他们不是化妆在演,是确实把自己置身于角色所在的时空,环境,衣食住行的状态,再来诠释角色,串联剧情。
对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废话,而且还有不少出彩的对白。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样的电影请给我来一打。
我不需要去考虑演员是谁,导演是谁,影片投入了多少巨资,不经意间突然有一次这样的观影体验,实属幸运。
多给这位导演,这些演员一些鼓励吧,让那些小鲜肉影帝影后们滚蛋。
场景确实很low一个电能车还排尾气,没氧气还能烧煤,确实有点随意了,但是剧情真心不错
没有了太阳,没有了空气,活在地下估计也维持不了几年,看有多少人口了。
那个特效真是“震撼”人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终于对科幻下手了。小成本中还算不错,特效再努力努力就更好了。总要怀着一颗热忱之心迎接黑暗。
科幻吧,搞不清明白,太阳都玩完了,地球竟然没事,太小看万有引力了吧,化石能源已经没了,地热能潮汐能温差能竟然没人用,太女权主义了吧自己作死,死了算了。既然所有的机器都使用太阳能,还有片头的太阳,人工智能都这么牛逼了,科技还是这么辣鸡。创意挺好,剧情太烂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男主就有点想打他。
当个文艺片看看还行,当个娱乐片看会失望的~~~
这片子看了一半,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没亮点是最大的两点,吃力,度日如年,现在太阳都被你们弄没了,还想怎么样。。。
还算不错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值总是不断增大;比如宿舍房里的东西,如果不费心思一个星期下来已脏乱不堪。地球从产生的那天起也注定消失的一天。用虫洞解释太阳在几分钟内消失是比较合理的,没有了太阳人类最后依赖地核热能生存,有点像是流浪地球的前传。
6/10,出乎我的意料,挺好看的,把细节打磨一下,提高制作成本,有8分的潜质。
看了一半实在坚持不住了,莫名其妙的剧情!竟让我不知道从哪开始吐槽…
个人觉得有点像流浪地球前传
特效有一点假,但是也还行吧,三颗星足够,剩下一颗星给男主
还好还好
这个女主角确实不讨喜…
全程快进看完,这是一部以科幻为底的末日人性轻描写。没有太多的惊喜,平淡的叙事下多一点偶然的温情。友情提示:在APP上看的时候记得关弹幕,毕竟总有一堆天才会全程发出太阳都没了居然还能看见星星这样的质疑....嗯...
影片的结尾,地球漂流到有着三个太阳的半人马座a星系,那不正好跟三体人对上了吗……
科幻片和恐怖片里如果出现叽叽叨叨的蠢女人,并且最后还没死的话,那就是烂片!更要命的是,演技也很烂的话,那蠢女人死一百次都没法挽救烂片之烂!末世还这么LOW的情爱,导演就这点智商去拍A片算了!
灾难来临,主角和邻居踏上了求生路,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凸显出在灾难发生时大家的应对的反应,另外整个电影星空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