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振奋人心,尤其是在曼联两次倒在巴萨和刚刚被大蓝月亮血洗之际。
一个球队历经枪手蓝军的强势崛起而屹立于英超乃至欧洲之巅不倒的精神即在于此。
一个球队的华丽阵容可以花重金买来,随之可以带来辉煌的战绩,但一个球队的内涵以至于旗下每一个球员内心的精神气质是花钱买不来的。
同样,曼联自己带出来的球员所具有的魔性也不是靠金钱换来的。
如雷贯耳的巴斯比、查尔顿,以及传说中的邓肯爱德华兹哦。。。。
如果能拍个续集,让贝斯特、劳、坎通纳乃至92一代都露个脸就好了,整个就是一部史诗了。
整部电影都弥漫在一种悲伤且坚毅的情绪下,特别是坠机之后查尔顿看到队友们一个个离去,那种心情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到吉米坚强的接过巴斯比爵士的教鞭,重新组建起一个新曼联也让我泪流满面。
作为一个曼联球迷,对这些过往尤为感慨,虽然未曾经历过曼联的过去,但我正在经历球队的现在,这支球队带给我的不仅是足球,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
曼联何以称为曼联,是因为他的不屈,坚强,永不服输的精神,是因为就算经历了如此沉重地悲伤和打击依旧能够重新站起来并且一步一步走上世界之巅。
他继承了太多球迷的感情,是永不动摇,渴望胜利的最好代名词,当伟大的邓肯爱德华兹英年早逝,当身边的队友同时也是挚友都已不再,我很钦佩博比查尔顿爵士能够毅然回到球队,是因为那份对于足球的热爱和执着,是因为对于已故好友的缅怀和纪念,带领着这支新曼联重塑辉煌,便是对逝去队友最好的缅怀。
当巴斯比爵士躺在病床上告诉吉米,keep the flag flying。
我已然落泪不能自已,旗帜永不会倒下,这是每个曼联人心中的梦想。
不在悲剧里沉沦,而是带着逝去队友的信念重塑荣耀,这才是一个曼联人该有的信念。
涅槃重生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说明,英格兰只有一个红色的传奇,那就是曼联,Once A Red,Always A Red.我为自己支持曼联而感到骄傲。
最后,向慕尼黑空难中遇难的球员致敬,你们都曾是最出色的年轻人,你们缔造了一个光辉的传奇,然而天妒英才,你们过早地离开了心爱的足球,但你们在天堂之上会为红魔时至今日所取得成就而感到欣慰。
他们分别是:罗杰·拜恩(Roger Byrne),汤米·泰勒(Tommy Taylor),马克·琼斯(Mark Jones),大卫·培格(David Pegg), 艾迪·克尔曼(Eddie Coleman), 比利·惠兰(Liam Whelan),杰夫·本特(Geoff Bent ),还有,伟大的 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
也向博比查尔顿爵士致以敬意,为他的球技,为他的毅力,为他的执着。
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谢了一片影评,突然发现竟然对这部一出来就看了的BBC出品的电影没有做出影评,想想自己是有够懒的,索性今天有空谢了吧。
关于曼联,无需多说。
爱上你只需要一瞬间,惊鸿一瞥中我遇见了你,这一瞥就使我热血沸腾无法自拔了,不用多说你带给我的热血,激情,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的。
高中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的NBA,对足球是完全不了解的,虽然知道罗纳尔多贝克汉姆这些名字,但是他们是皇马马德里啊,记得初二暑假的时候皇马来过中国,什么七匹狼啊之类的,可是为什么我对那些当时人们疯狂崇拜追逐的东西不敢兴趣,反而在高一的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大胜罗马感到无比的开心无比的自豪,当时的舆论并不是看好处在风口浪尖的曼联的啊,联赛三连败,客场输罗马1-2,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胜书写了历史,怎能不让人开心,接下来一年顺利成章夺取了带有运气成分的欧冠。
仿佛真的冥冥之中巴斯比爵士在眷顾着我们,接下来输给了宇宙巴萨,C罗离开,对阵拜仁在上半场3-0的大好形势下被淘汰。
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每当在贴吧里他们说什么时候爱上你的,我很迷茫,回答不出来,好像在不经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可是事实是当时同学都是看NBA的啊,即使看足球也是被央视的巴萨迷解说影响喜欢巴萨的呀。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好像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女孩子就觉得她就是你命中注定的人一样。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是因为C罗才喜欢上MU,后来发现不是,潜意识虽然也希望皇马顺风顺水,可是发现不是,心里假设那么一种情况,曼联对皇马, 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也就是这一瞬间的思考我知道了,不是在这一时刻,而是在我也不知道的更早的某一时刻我就喜欢上你了,喜欢你的永不放弃的激情的嗜血的红魔,我才知道我大爱的不是C罗、贝克汉姆,而是阿兰史密斯、斯科尔斯、埃尔南德斯这些默默无闻的为我魔奉献的真男人。
原谅我一厢情愿的说了那么多无关电影本身的话题,电影的内容没什么好叙述的,BBC一贯的从人物刻画这些小细节去描述而没有从整个慕尼黑事件进行宏观的渲染,有点小清新的亚洲电影的味道,不太符合欧洲人的口味哈。
依稀记得这部影片骗了我不少眼泪,当某一次在视频中看到巴斯比爵士带领弟子经过10年的涅槃重生才实现了当时对弟子的誓言,高举8次奖杯也宣泄了对在不幸中逝去的八位天才球员的慰藉,此等场面怎能不让人动容。
最后,关于曼联,无需多说。
今天刚刚发现的一个免费查女友(男友)手机位置的网站,准确率99%,手机位置精确范围50米,连街道都可以显示,真不可思议!
www.126gps.com/?jacklee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年龄不大,却爱上曼联13年有余。
那个竖着领子的国王,那个还显青涩的贝壳,那个沉默低调的生姜,那个脱下白色11号裸露着性感胸毛欢呼的王老吉,那个只会任劳任怨的大内,那个如今大腹便便的布鲁斯,那个最好的左后卫埃尔文,甚至是那个伤仲永李夏普。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那股精神伴随着爵爷的口香糖,一直未变,精神,未死,正如巴斯比宝贝所传承下来的。
不断的绝杀,不断的逆转,我不知道,在未来,这股精神会不会一直在曼联传承。
曼联,就是曼联。
已变成了信仰。
乔夫·本特,罗杰·拜恩,埃迪·科尔曼,邓肯·爱德华兹,马克·琼斯大卫·佩格,汤米·泰勒,比利·维兰,巴斯比爵士,让我们的曼联一直传承着这股血液,一直的,奔腾不息Hala Manchester United!!!!
曼联,一个对我而言多么重要的名字。
Man United,一个关于男人的传奇。
记得第一次自己挑选的盗版球衣就是曼联的,16块钱,那时候我上初一,现在我大三,也就是约莫十年前,按那时候的物价应该也不算便宜,呵呵。
妈妈原来要给我挑的是一只印有大公鸡队徽的蓝色球衣,你们知道的,就是法国队,不过我却懵懵懂懂的选择了另一支有着鲜艳的红色的球服。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只觉得好看,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很漂亮的圆形队徽,住着一个拿着三叉戟的魔鬼。
沃达丰的标志也是以后了解球队后才知道。
这样一件漂亮的球衣让我有了了解球衣背后的那群人的故事的渴望以及带给我往后正式涉入足球的世界的源动力。
就这样,曼联完成了我对足球的启蒙和认知。
小学的时候没看过什么比赛,排同路队时听别人讲最多的无非是罗纳尔多,这是一个我妈妈都能说出的足球明星的名字,也是唯一的一个。
初中时,太多的人在吃饭作息时聊到贝克汉姆,我才知道他原来是曼联队的,不过已经转会皇马了。
也就是那时,学校到处都是皇马的球衣,连班级打比赛的球服都无可避免选择了有了万人迷小贝的热得发烫的皇马。
球衣上印有班级里才人想出的名句“咖啡的滋味”。
23号,我还记得我的同伴在23号球衣背后印上爱恋的女孩的暗语:“爱琴海”,他喜欢一个叫琴的女孩。
皇马的七匹狼明星效应席卷大江南北时,让我意外的是我竟然无动于衷,皇马来华时我就像一个观望者看着动物园里的熊猫一样看着所谓的巨星。
我知道在我身体里依然流着红色的血液,驻扎在我心中的仍然是一个红色的魔鬼。
而且我的记忆中没有关于贝克汉姆在曼联踢球的任何观球经历。
这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我爱上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支球队。
不知为何,自从小贝出走曼联转投皇马后,曼联和皇马的成绩都没有原初那么美好了。
而我作为一个曼联球迷的开始尽是苦涩和郁闷,唯有默默的等待。
欧冠每每被一支叫做AC米兰的球队淘汰,那时候我第一次熬夜看欧冠,主持人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说着莫须有的安慰语句,曼联主客场都被一比零击败,克雷斯波和舍普琴科在我脑海中就是洪水猛兽。
高中时,又是AC米兰,曼联主场三比二,客场却三比零遭遇滑铁卢,这一次洪水猛兽变成了卡卡。
联赛里,一支蓝色的球队从默默无闻转瞬在球迷中家喻户晓,阿布的金元攻势以前所未有的潇洒姿态傲视着整个欧洲,在另一个狂妄不羁的教练穆里尼奥带领下,英超进入了蓝军切尔西时代。
学校里以及周遭的同学穿切尔西球服的年轻人像火势一样蔓延开来。
而我还在等待一个王朝的复辟。
一个属于红色的王朝。
从我第一次遇见曼联球衣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曼联,红魔的精神。
曼联是第一支看纪录片都能让我落泪的球队,也注定是最后一支。
我已经将他当成我的信仰。
记得有一期《天下足球》放慕尼黑空难五十年纪念的时候,可爱的段暄是主持人,语句中有着深深哀愁的他一定不知道,有多少曼联球迷仅仅看着这些熟悉无比的黑白画面,熟透于心的剧情都会一如既往泪如雨下。
父亲在一旁,我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慕尼黑空难带走了强盛曼联时代八名优秀的球员,这些有着出色天赋的年轻球员让当年的曼联成为冠军热门,而这场意外一下子让曼联陷入了绝境。
但是十年后,幸存的巴斯比的孩子们终于用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欧洲之巅,巴斯比八次举起奖杯,每每将奖杯高举过头,都喊着一位逝去的同伴的名字,球员们割破中指,将鲜血滴入奖杯,洒在青色的草皮上,告慰九泉之下的同伴。
我拼命仰着头不让泪水那么明显滴落,后来,毫无办法的我只好奔去洗手间。
也是在当年,二零零八年,曼联完成了第三次登上欧洲之巅的壮举,再一次为同伴们献去最好的礼物。
空难五十年,巴斯比诞辰九十九周年,几次门柱救险,他们俨然是神的孩子。
套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话,这就是命运!
我不知道自己能爱一个人多久,但我确定我会一辈子只钟情于这支让我魂牵梦挂的球队,曼联,选择他我只用了一刹那的时间,如王菲唱得那般,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看,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可我已把自己的一切都烙上红魔的印记。
曼联!
代表的不只是足球,还有许多做人的态度。
而这种不屈于生活的态度将永远影响着我。
很幸运,我爱上了男人联队。
因为是曼联球迷的缘故,看完这整部电影,心情颇不宁静,只能说,曼联精神永不落,作为红魔球迷,对于我·热爱的球队感到十分骄傲。
曼彻斯特联盟,作为曼彻斯特最成功,甚至整个世界都数一数二的球队,他们一直将自己的最终梦想视为足球,足球在此刻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项体育运动,因为它寄托了整个城市的梦想,正如墨菲所说:we are the pride at the end of the week,作为一座工业重镇,没有伦敦的贵族气息,蓝领精神贯彻了一整个曼彻斯特,曼联也不例外,因此这支作风硬朗,同时屡屡有超新星冒出的球队,才能在当时的英伦足坛所向披靡,作为当时的球员,他们是带着信仰去打球的年轻人,博比查尔顿在墨菲的点拨下明白了作为一个曼联球员的重要意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在为这座城市,整个不列颠帝国的足球地位而奋斗。
因此,只要足球上升到这个层面,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了,因为球场上的十一人都拥有信仰,他们自信满满,接受挑战。
慕尼黑空难是曼联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用自己的曼联精神重新铸造辉煌,十年后,在温布利大球场,年轻的曼联面对尤西比奥领衔的葡萄牙本菲卡队,经过加时赛以4比1大胜对手。
慕尼黑空难的3名幸存者博比·查尔顿、比尔·福克斯和格雷格参加了这场决赛,查尔顿还攻入了第一球。
赛后他久久地伏在草地上,用绿草擦拭自己的泪水。
巴斯比也老泪纵横,和查尔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完成了对死者的誓言。
巴斯比把这尊曾经为之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的冠军杯高高举起了8次,每举一次就念一声10年前死去的球员的名字,全场观众随声万众鼓掌。
博比.查尔顿等队员纷纷割破中指,将鲜血滴进冠军杯中,然后倾洒在绿茵场上,以告慰那些故去的人的亡魂,倘若爱德华兹等人泉下有知,也会瞑目了。
在之后的英超,足总杯,社区盾杯还是欧冠赛场上,曼联捧杯无数,这种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曼联精神传承至今。
正如香克利的名言,足球无关生命,足球高于生命,任何亵渎比赛的行为都是让人不齿的,因为在场上踢球就是一种使命,一种精神的继续,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为自己的私欲而做出一些违反体育道德的事情?
真心希望我们都是可以带着自己的信仰去活得人们,没有信仰的躯体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每当想起一些红魔的逆转好戏,想到曼彻斯特联盟这支拥有伟大精神力量的球队,想到不老的传奇吉格斯,娃娃脸索尔斯克亚,伟大的巴斯比爵士,弗格森爵士,还有曾经在曼联的英雄阿兰.史密斯,博比.查尔顿,不朽的门神范德萨,内维尔兄弟,尼基.巴特,基恩,还有老一代得乔治.贝斯特等等,想到这些光辉的名字,想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只想继续大喊一声: GLORY GLORY MAN UNITED!
不看足球,不是球迷;是冲着DT才看的电影;但是整部片看下来却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影片一开头的半个多小时有拖沓的嫌疑,而且一度有那么两个镜头让我想睡觉,(而且因为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所以直到飞机失事之前我还以为影片无非就是一部冗长沉闷的纪录片罢了;但是尽管后半部分影片的节奏似乎没有丝毫想要加快的意思,依然让我感到内心的一种充实和满足,让我看到灾难过后悲伤的同时,坚强的人是怎么重新振作起来的。
整部影片尽管色调较暗,却一直都充满着希望。
DT的演技自然是无话可说,绝对的棒。
值得永久珍藏。
我想剧情里的一句话最能诠释我们红魔的精神It's about showing who we're to the world. Showing we'll not be bowed by tragedy.因为我们要向世界诠释曼联精神,向他们展示我们不死的精神!
曼联 United 这部电影让我领略了红魔的精神,正如巴斯比说的,曼联队服胸前的徽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如果我是球迷,我会是魔迷.慕尼黑空难事件简介 1958年2月6日是全世界所有曼联球迷都无法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满载着俱乐部官员,教练,球员和随队记者等43人的客机在慕尼黑起飞时发生致命事故,刚刚客场淘汰红星队闯进冠军杯四强的曼联瞬间消失在夜空…… 飞机在慕尼黑加完油后连续两次起飞都告失败,第三次尝试飞机坠毁湮灭在茫茫白雪之中,导致22人丧生,包括8名球员,3名官员和8名记者。
现在让我们为这8位伟大的红魔哀悼: 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遇难时21岁。
被认为是曼联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
16岁185天出现在甲级联赛中,17岁入选英格兰队,身材高大,脚法细腻,擅于带球长途奔袭,巴斯比爵士(Sir Matt Busby)曾说“他也许是英格兰乃至世界最好的球员”。
罗杰·拜恩(Roger Byrne)遇难时29岁。
队长,伟大的左后卫,最早的巴斯比孩子之一,曼彻斯特 本地人。
为英格兰出赛33场。
天生的领袖气质使他从1954年2月成为红魔的队长,为曼联出场280次进20球。
率队三夺联赛冠军。
汤米·泰勒(Tommy Taylor)遇难时26岁。
曼联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
为曼联出赛189场打进128球,代表英格兰队在19场比赛中有16球进帐,可见其是一个极为罕见的高产射手。
马克·琼斯(Mark Jones)遇难时24岁。
中后卫,滞空能力强,擅于抢断后就地组织反击。
为曼联出场120次进1球 大卫·培格(David Pegg)遇难时22岁。
17岁成为曼联青年队主力,一个速度快技术好的前锋,帮助球队两夺联赛冠军。
为曼联出场150次打进28球。
艾迪·克尔曼(Eddie Coleman)遇难时21岁。
右中场矮小灵巧善于盘带,为球队两夺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在淘汰红星队的比赛打进两粒关键入球,没想到竟然成为绝唱!
为曼联出场108次 比利·惠兰(Liam Whelan)遇难时22岁。
爱尔兰国脚,中场球员,代表曼联79场进43球,曾创下8场连续进球的记录。
杰夫·本特(Geoff Bent )遇难时25岁。
队长拜恩的左后卫替补,在其他队肯定是绝对主力,但对曼联忠心耿耿的他选择留在红魔。
本来可以逃过这一劫,可是拜恩的受伤使他也搭上了这班飞机。
除此之外,杰基·布朗奇福勒尔(Jackie Branchflower)和强尼·巴里(Johnny Berry)等也因空难的打击未能恢复信心和体能,从此告别绿茵。
再次向以上的Flowers of ManUtd默哀并致敬!
空难十年后,曼联队捧起了冠军杯 为了曼联的复兴,空难的幸存者们强忍悲痛,用血泪和着汗水立即投入了工作。
昔日曾在曼联队踢球的队员纷纷赶来效力,空难后曼联的首场比赛是足总杯第5轮对谢菲尔德星期三队,上场阵容中除了福克斯和格雷格两名老队员外,其余全是替补和青年队员。
他们一进场,全场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
曼联队同仇敌忾,以3比0获胜。
此后他们一路闯进足总杯决赛,但在决赛中负于博尔顿队。
在1958年的冠军杯半决赛首回合中,曼联在球迷的助威声中仍然以2比1战胜了AC米兰,捍卫了老特拉福德的荣誉,只是在客场失利。
此后曼联积极地培养新秀和招兵买马,许多英雄也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从四面八方投至曼联旗下,其中包括后卫坎特威尔、前锋丹尼斯·劳和边锋乔治·贝斯特等。
巴斯比说要花5年重建球队,1963年5月,他的苦心经营得到了报偿,曼联夺得了当年的足总杯冠军,这是慕尼黑空难后曼联首次夺冠。
1964年,在联赛和杯赛中共进46球的丹尼斯.劳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
1964/65赛季,新生的曼联队终于夺回了英格兰联赛军。
1966年,博比·查尔顿和曼联队友斯泰尔斯、约翰·康纳利一道为英格兰夺得了世界杯,而查尔顿也成为当年的欧洲足球先生。
1966/67赛季,曼联队再次成为联赛冠军。
众人齐心合力,不足十年光景,曼联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无坚不摧的足坛劲旅。
1968年5月29日,在慕尼黑空难整整10年后,巴斯比带领他的新孩子们终于捧起了欧洲冠军杯。
在温布利大球场,曼联面对尤西比奥领衔的葡萄牙本菲卡队,在大将丹尼斯·劳做手术缺阵的情况下,经过加时赛以4比1大胜对手。
慕尼黑空难的3名幸存者博比·查尔顿、比尔·福克斯和格雷格参加了这场决赛,查尔顿还攻入了第一球。
赛后他久久地伏在草地上,用绿草擦拭自己的泪水。
巴斯比也老泪纵横,和查尔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完成了对死者的誓言。
巴斯比把这尊曾经为之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的冠军杯高高举起了8次,每举一次就念一声10年前死去的球员的名字,全场观众随声万众鼓掌。
博比.查尔顿等队员纷纷割破中指,将鲜血滴进冠军杯中,然后倾洒在绿茵场上,以告慰那些故去的人的亡魂,倘若爱德华兹等人泉下有知,也会瞑目了。
1968年,才华横溢的乔治·贝斯特和博比·查尔顿分获当年欧洲足球先生第一、第二名,马特·巴斯比则被英女王授予爵士称号。
1969年1月,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巴斯比爵士宣布赛季结束后辞去主教练职务,退隐江湖。
这位60岁的苏格兰老人谢绝了球队的挽留,当他离开老特福德之日,10万余人夹道为他送行。
他带走的仅仅是一个爵士头衔和满身的伤痕,留下的却是众多金灿灿的奖杯,和无法用金钱计算的精神财富。
来至百度百科......
表现手法很一般,没什么深意,只是在很艺术的叙述一场事故,除了曼联本身没看出和足球有什么关系,表现足球精神与魅力的镜头极少。
从stretford到old trafford,但是glory glory united永远是glory glory united
拍得挺克制,反高潮的处理很不错。但电影感太差了,更像英剧。
不死的曼联,是我一生至爱的球队!
足球应该是这样儿的。
灾难过程有些拖沓,难后重建笔墨太少,这点上更喜欢We Are Marshall。不过也避免了过度煽情。唉反正我只是为了我家DTT看的- -
特意拖到这时候看 放RP大招了
10th doctor&小巴蒂克劳奇,Skins里的Cook,唐顿里的男仆,加四里的牧师…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情结。
其实我不想。。。但是。。。。我。。。。好吧我看见一次就想起来DTT那悲催的哭声
我将成为一辈子的曼联球迷
完全是曼联球迷堆出的高分电影,和同样是英伦出品的关于“德比”的那部不是一个水平的
满分不能再少
凑合凑合吧。。- -篮球狗表示无感。
咁大件事拍得如此平淡
真心不喜欢曼联。
BBC2的剧总是这么科普又励志吗?! 色调、气氛和音乐酝酿得太好了,虽然我是球盲,但观看的过程整个也是鼻腔酸胀啊
节奏太慢。。看得几次走神。。( ̄▽ ̄")
一个我一生挚爱的球队。5星算什么?
Manchester United in 50s 诸位演的过瘾不。。。。。。DavidTennant这个口音啊额的神啊我疯了我 就一茫然啊 Casanova里不是好好的么 这是肿么了呀 是为了模仿Jimmy Murphy说话还是怎么个回事?- BBCiPlayer_26/04/11
曼联死忠不能不看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