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先知道是维姆·文德斯的作品,我恐怕不会这样毫不犹豫地把碟片放进影碟机,因为《柏林苍穹下》那样沉闷晦涩的格调着实让我望而生畏。
DVD封套上的剧情简介也误导了我的心理预期,让我把它当成《高斯福德庄园》那样的文艺推理片来看了。
开篇的歌声很动听,就像一个迷茫青年在诉说心中苦闷,从歌词大意中也隐隐可以听出一种单纯的执著。
色调从苍凉里加上昏暗,人物从深沉变得颓废,故事也可以从暧昧里看出一丝凄美,对白依然不知所谓,却不再带有明显的哲学意味。
看着男女主角神经质地出现,我忽然想到了岩井俊二的《梦旅人》,讲述一群疯子追寻梦想的故事,而所谓的疯子只是长着黑色翅膀的天使。
这种描述边缘人物的电影总让人觉得愤世嫉俗,但从这种关注中却分明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家宽容和悲悯的情怀。
男主角最终从大楼顶上一跃而下,虽然对他自身来讲是义无反顾的主动超脱,但我们还是会觉得生命脆弱、青春惨烈,发出为什么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只有绝望的质疑。
同类型题材的电影很多,但文德斯还是运用了自己的视角,通过电视媒体这一工业社会的产物展现现代人的功利和冷漠。
男主角腼腆痴愣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作着幼稚可笑的表白,这对看惯了鲜活生动形象的观众来说是一种很不协调的怪异感觉。
片中其他人物也大多给人古里古怪的感觉,酒店里的一群怪人,明明萎靡不振堕落不堪,却硬要自称为艺术家,就连FBI探员也古板僵硬得不近情理。
从来没想到梅尔·吉普逊会出现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而且只是充当一个没有英雄气概的配角。
米拉·乔沃维奇脸色苍白、唇色鲜红,在影片冰冷的氛围里呈现出令人心碎的凄美。
最后当看到两个身处截然不同世界的人手沾鲜血无言相拥时,我想导演对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还是带有温暖的期许的吧。
这是一部很感性的电影,从中得不出什么宏大主题和深刻意义,只能让自己沉浸在那若有若无颓美迷乱的诗意里。
至于电影语言的种种好处,对我这样的外行来说是难以作细入纤毫的捕捉了,还是留给文艺青年来评说吧。
看得时候很纳闷,为什么配乐跟电影结合得那么完美。
后来,找ost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电影来自U2主唱Bono的音乐构想,文德斯其实拍了一支巨大的独立MV。
知道了这以后,一切的疑惑也便解开了。
你不会再怪罪莫名的神经质的探员斯基纳,不会奇怪荒诞的酒店住客与媒体导演的低级戏剧,也不会有更多对于剧情的质疑。
中间,一度对于斯基纳,汤汤,媒体,爱洛伊丝 间的拉锯感到无聊。
但最后,一个简单,忧郁,美丽的结局却又能让我感到无限的满足。
酒店里,住客展现的罗生门是现实的贪婪,television也许真是一群白痴制作,给另一群白痴看的东西。
蓝天下,那个性感的声音所叙述的,依然是他对爱洛伊丝仰视般的爱情。
微笑后,是他第一次的飞翔,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爱。
For what I worshipped stole my love away.It was 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
我是直到最後的一分鐘才開始哭的 差不多是片尾曲 就是tom tom 說他覺得失望 為甚麼fbi沒有明白過來真的是自己把朋友推下去的 弄清楚以後就忽然哭的不行一開始還覺得挺老套 挺無聊 也就這樣 其實不是啊tom tom 從頭到尾都貫徹了一種原則 那個才是我覺得感動的地方 "那些東西擊中你的方式真是有趣 就拿愛情來說 所有將我引導向愛羅伊斯的愛情 同樣也引導我殺了我最好的朋友 同樣的愛 不同的結果 你知道 我一直都很喜歡斯基納 也許因為我們真的是同類人 即使他想盡辦法去忘記 我感到幾分不快 因為他沒能推斷是我 順便說 我想是我的自我讓我做的 在遇見愛羅伊斯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自我 "全片高潮就在最後這些話裏了 前面全在鋪墊 原來真有這種美妙的類型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真的是非常棒的電影
片头是整个片子最喜欢的地方。
两星,一星专门给开头音乐,一星专门给片尾摄影。
这样一个非大众人群的爱情故事,简单而纯粹,却是我听说过的最不可能发生的童话。
片子也许正如导演自己说的那样 隐喻了欧洲中不断潜行的美国文化。
但文艺腔拍恐怖片真是让人看得太痛苦了,而且我没看懂,也不想再看一遍。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变态的行为或者人类,而只有变态的社会。
比如影片中的Tom和Eloise,实际上,他们是真正拥有智慧,拥有爱情,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人。
他们被这个社会贴上了retarded或是personality disorder的标签。
人们热爱生活在幻觉中,一个大家集体维护的幻觉泡泡,而在这个泡泡之外的人就被认为是异类,那些活在泡泡里的人或者是没有认清真相的智慧;或者是没有冲出泡泡的勇气。
喜欢的台词:You see, I grew up with people that you might call freaks...psychos, oh, real basket cases.And since I was the only one with an arm growing out of my back, walking around hunched over like Palaeolithic Man, I was the star attraction. Yeah, even among the freaks. I could play the violin and wipe my ass at the same time. And I saw more cruelty and more desperation than in a hundred war movies.But mostly, mostly what I saw- delusion. These people want to believe things that weren't true. I couldn't blame them, they were freaks.
一年多了 百万美元酒店的画面总时不时闪回 我想再看一遍 又想找个人一起看 然而自认为能够享受它那种vibe的人已经不在身边了 又一直没看 不停地在脑袋里转 TomTom 总是wandering aroundaround 就像整部影片的感觉那样 一会抓住你幻觉的领子 一会又给你推到现实 剪辑师一定深谙迷幻之旅 / 前段时间遇到了想要一起看的人 似乎也是不可能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迷幻成分建议:跟一个略有文艺倾向的你喜欢的异性一起观摩此片kiss will just be a begining for u也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声甚至可以把最前面的那段复述出来 写在某部未完成的小说前边after I jump...the life is perfect...television...这只是开始 而已而情欲 更只是一个幌子而已他们始终没有做爱但他们已经相爱男女主角 都古怪且奇特的长相 但是我们在寻找的 不过只是温暖罢了
今天就是传说中的V‘day,听着eels的Electro Shock Blues专辑,很神奇的,几乎里面所有歌都能让我想起四年前看的《MDH》,就像Tom Tom,有点智障,有点自闭,可是内心世界又很丰富的感觉。
其时并不能看懂,现在的记忆也是些碎片,但是此刻,脑子里是TomTom跳来跳去围着他爱的那位姑娘,不知怎么表达,却满心的雀跃和紧张。
整部片的配乐都是那么飘忽不定,若即若离的感觉。
首先说出我看完时的自然反应:愤怒狂哭电影描述:令类人专署的超出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爱情,,,,(要描写事物,越简单越有力)特点:过滤掉所有平凡爱情电影中的干净与平淡,用混杂与神经质取而代之,,,,主角评论:这部电影绝对是jemery出生就驻定要给他演的,从气质到声音,完全就是那个角色,你会感觉得到世上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使人难以触摸但真实呈现.(我就是这样的人,大家相信么?,,,,,)故事清洁评述:和"重庆森林"貌似表面上含有很多类似人与事物的这部电影里,它的结局却是比"重庆森林"超越了许多.最后我还想问一声,你们都想信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城市里也会有像我像他一样的人存在么?
这次在文德斯回顾展上看的是4k修复版。
看电影之前还看了文德斯的一篇讲电影修复的访谈,很多技术用语,没看懂,大体是如何既改善品质又保留原影片的质地和风味。
看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修复的效果如何,新旧比较才知道。
而看老版的当时,和看修复版的当下,是不一样的眼睛。
清楚记得第一次在电脑上用VCD光盘放出电影来时的激动,哪里会觉得画质音质有什么不好。
所以除非现在把老版和修复版同时对比着看,修复得如何,怕是体会不出来的。
也许不是文德斯最好的电影,但恰巧是我最爱的那种: 文德斯风格化的电影语汇和Bono同样风格化的配乐。
雷蒙·钱德勒式的冷硬侦探故事,“吉屋出租”一样冰冷的环境和绝望的人,内核却是法式浪漫,“两小无猜”一样残酷的浪漫。
爱伊斯,一切都是因为爱伊斯,米拉·乔沃维奇的美丽对得起TomTom的痴情。
剧本是Bono的点子,一个都市童话。
没有米拉,故事难以让人认同,没有文德斯,片子就会流于俗套。
幸好他们都在。
2024.11.8 “直到世界尽头”文德斯回顾展
文德斯的温情主义与诗意在这个以「谋杀调查」为外衣的故事中格格不入,以大酒店下流阶层住客的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来反衬「垃圾堆中的真情」,以及拘泥在逼仄空间内的独白与自我抒情都显露出文德斯电影中的短板。
4.5星,是我喜欢的调子:催眠向神经病电影。男主的独白沙哑朦胧,不知所云;“案件真相”到最后真的不重要了。看影片类型是悬疑破案,实际探案解密只是表面的皮。不知怎么就很动容于男人从楼顶纵身一跃,身体快速略过每一层窗口的意象。“是我自己的自我,做出了那样的举动。”
但又有某些部份喜歡
第五元素-米拉乔沃维奇-百万美元-文德斯 大致是这样的认识轨迹 看了快10年了,曾经很喜欢;很想再看一遍,看看会有什么反应。
文德斯電影的攝影真是太好太好了。明明情緒投入不到都忍不住給四星。
洛杉矶版的重庆森林。魔方里的诸多怪客,持证的疯傻,在阳光里舒展试探,柔软多情。花时间跟上他和她的心情的细流,在最后理解了责怪和自赎。自我和自尊应该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伊兹最后才出现,是TR哈哈。《致爱丽丝》的rap很可爱。
我认为文德斯应该回到公路三部曲。里面有一堆白人对黑人与女人的政治正确镜头,也有调侃商业艺术鉴赏者对于艺术品的定义,最后的艺术竟然被发现是偷的。影片没有了曾经文德斯的轻盈而厚重,只是有了类型的无限接近与对美式文化的借鉴。
汤汤的纵身一跃,似乎整个人也都与他一起轻盈地凌空于炙热的胸腔深处。只有那短短几秒的罅隙,才会倏地闪回童话般的光亮,才能领悟——生命是完美的,是无与伦比的。所有心灵的梦想,只为觉醒心中的爱,抚摸你胸口的心跳,拥抱你温柔的灵魂。肆意的不切实际,清醒的果敢畅意。U2乐队的OST配合掉帧般的慢镜头,撩拨得迷人心弦。
5K精度扫描的4K修复版@万国城百老汇。两星半。从七十年代出道开始,文德斯就不遗余力讽刺电视媒介,把这个主题从前沿拍到了陈旧,套入一个音乐人灾难性的玩票剧本之后,最终跟他的讽刺对象一起沦入流俗。
9分,那种feel又回来了,强烈的主观视点与客观视点的结合,使得观众与男主产生了一段距离,在认同与间离的不断切换中,确实能看到一种元电影式的观看机制在里面。可以如实的看到男主不断地“窥视”这一切,而文德斯则运用镜头将观众处于一种第一视角(男主内心独白、主观镜头)又是第三视角(客观镜头)的状态,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一种运用时间来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即男主的记忆与影像不断地在现实与电视的虚拟空间中呈现,空间是混乱的,时间成了那个存在的个性化,成为了德勒兹所认为的时间—影像的特征:角色不再是进行表演的演员,更像是观看者和漫游者,对时间的感受受他们困惑;而当男主的记忆用虚拟的方式把时间封存在现实的影像中,同时也是晶体—影像的一种展现。
音乐很感人。老外的哲学体系太强大?还是这片本来逻辑即使如此?徘徊在似懂与非懂之间。电影那句台词很牛x:“。。。华贵、抑郁、垃圾。。。”
你们怎么看的下去的,我真的看了二十几分钟一点不想再看了,我快疯了
one of the favorites. 音乐功劳很大。智障和纯真之歌。复杂难以表达。
為何能怪到極點,仍然保持美學?Tom的獨白一直很清醒,本來很想知道他的白癡只是佯裝還是真實,但看到最後他如此歡樂地跳樓(明明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不自覺地覺得心情也很好,就算連死亡也變得無關痛癢。彷彿我也和他一樣,看到藏在世界某處的美好,鏡頭一直升高,整個城市看起來居然一點都不烏煙瘴氣,是如此美麗。雲溫達斯的電影就是有種魔力,能夠超脫一切,就算是如此瘋癲骯髒的酒店裏,也能找出詩意。
文艺犯罪片,不伦不类
#德国电影大师展# 3.7分。有点整明白了文德斯的那种浪漫,虽然我对这类浪漫其实有点过敏;底色苦闷的漂浮迷幻,而对梅尔·吉布森基本算是(后面声明了原因的;且微带批判性的)文化挪用吧。只要不试着和好莱坞大制片厂合作,真觉得文德斯老少咸宜的文艺还是挺适合大众的。
7.6 音乐好听到一度误以为在看U2的MV(不是。文德斯作品里相当通俗表浅的一部,但这种奇情甚至带点癫狂的浪漫,却反而打动了我。我们住在敞亮阔达的百万美元酒店里,我们自尊又相爱,我们有美好的未来,对吧?With Jia.
美丽的怪物
arte,2009/5/7
真相是大多数人想买的解释/ 她走路就像影子一样 // 我知道我可以前行并在书店里找到你(喜欢Milla里面短毛小卷发的造型。tomtom so CUTE,super Super喜欢TT左边每个手指上的间隔纹身,和右手背上的圆圈 )<两个小傻瓜对着嘴巴鼓着腮帮子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