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整体延续了日式恐怖片的风格,欲扬先抑、以静制动,剧情也犹如《午夜凶铃》《鬼来电》等,心理畸形的恶灵转世,对好人、恶人实施无差别攻击,而且百发百中、弹无虚发,让主角和观众都笼罩在宿命论的阴影下。
前边铺垫过长,虽然细致周密但却令人昏昏欲睡。
侦破的过程、伦理的哀嚎在阴暗的背光下,仿佛都是徒劳的。
酒井的演技有点假,男主的眼神虽然夸张但感染力和代入感很强
1、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不能称之为恐怖片,叫它惊悚片更恰当一些。
2、编剧在整个故事的构思上换心思了,影片叙事比较的严谨,不落俗套。
3、电影节奏感掌控的比较好,看起来非常的连贯。
4、最后的结尾,很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让人唏嘘。
5、总体不错,在一般恐怖片的水准之上。
看了几遍才大概明白导演想表达的意思。
其实整部电影都在诉说“选择的意义”,电影给出了几个选择后的结局。
如果在收到预言之后选择不做任何干预,就是那个精神病院被关押的病人的情况,一直在各种地方疯狂写下预言,快速衰老直至死亡。
而当收到预言选择做出干预,即提前对当事人发出预警,则是1992年山中小屋录像男子的情况,身上开始出现黑色的斑点直至全身被覆盖。
而男主在拥有预言能力后,曾先后做出了以上两种选择,都出现了相应的副作用。
结合结尾部分男主曾穿越到病房和小屋的剧情,可以想见,如果他做出了其中一个选择并且坚持不变,他的结局就会是上面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女学生沙百合对男主说,未来是不能被改变的。
从某个角度上看,也许“未来无法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过去”。
按照这种思路,“必须死一个人”的宿命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死者身份。
无论是男主从电车上救下妻子却没来得及救出妻子的朋友,导致被她无脸的怨灵纠缠,还是在车祸中怎么选择都无法一家人全身而退,都说明了必须有人死亡来维持预言和未来的平衡,否则会受到惩罚。
最终男主选择了用生命来保护妻女,结束了他多年的梦魇,尽到了身为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然而在5岁的女儿眼中闪过了父亲牺牲的预言报纸,跟当年父亲目睹女儿死亡的预言报纸如出一辙,是否又预示着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在冰冷的死亡预言中,面对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改变的悲惨命运,是我们人性的光芒和对所爱之人的珍视,才能让奇迹出现,改写已经发生的过去,重塑不一样的未来。
“我愿为了拯救你而千万次奔赴必死的结局。
”
要不是有酒井法子出演女主角,这个很早就下载的片子估计我是不敢看的:) ,预言是2004年的日本东映拍摄的恐怖片。
要说恐怖片还是要看日本的,那种真正渗入人内心的恐怖效果是日本的恐怖电影标签。
《贞子》《凶铃》《催眠》《咒怨》等等日本恐怖片吓倒无数男男女女,但是依然有前仆后继的下一代继续观看。
预言的故事不算很有新意,但是那种宿命的意味还是在恐惧之余让观众感叹人无法掌握命运,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抵抗和改变,面对命运还是“什么都不做”为好。
酒井法子似乎很少出演恐怖片。
《同一屋檐下》酒井演的大姐还记忆犹新,一晃好像也要十年了吧?
如今的酒井法子还是美丽动人,而且还“散发成熟女人魅力”。
恐怖片慢悠悠不是错,但是开头到中段都慢悠悠,高潮又没逻辑,这片看的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一刀插上去居然可以连衣服都不破,居然还能从里面渗出血把衣服染红既然把女儿从车里弄出来那么困难,那为什么不把车开走??
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类逻辑的电影看的我无名火起没看过的还是不要看的好
预言,一听名字感觉是科幻片,是看别人推荐的恐怖片里看到的,反正也没什么是便随便找个网站在线观看。
电影一开始便出现了电影的悬念--预见未来。
当男主角在电话亭里捡起那张破碎的报纸(突然一动),我的心悬了起来,看到一张老旧的肖像,是男主角的女儿奈奈,边上是一片新闻报道是说某少女名为奈奈,在某年某日8点钟,在车祸中丧生,男主角不断的擦着肖像有些不太相信,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一张老旧的、破碎的报纸诡异的出现在身旁,而且是预言其亲人的死亡,恐怖的气氛油然而生,之后真的发生车祸,奈奈死于车祸,而那张报纸却已然踪迹全无。
之后便归于平静,男女主角都发现了预言的存在,绫香(女主角)也逐渐相信预言的存在,并原谅了其丈夫。
两个人一起去寻找那些关于预言的人和物,在这个过程中,男主角也有了预言未来灾难的能力,于是一个个预言成真,但是当绫香将死于特大火车灾难的预言出现时,男主角将妻子绫香拖出了火车,幸免于死,但绫香的朋友死啦。
于是,男主角更加不安了,不断的出现幻觉,时空错乱,当再次回到电话亭时,命运似乎给予了他选择的命运的机会,他拼命的想把女儿救出,一次他救出了女儿,妻子却死啦,二次一家三口都死了,最终男主角为了救女儿被卡在车里,报纸上的照片变成他的了,他注定要死,这是每个预言人的最终审判。
奇怪的是电影里的预言都是关于死亡的,于是乎每个被选中的预言者都会因为泄漏天机而替别人失去。
我就猜想,在男主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可以自己写预言时,先于他的那些预言者都死了,因为当地狱的死神送来了关于亲人朋友的死亡预言,在亲情友情面前,他们挽救了亲人朋友,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泄漏了天机,违背了死神的旨意,他们必将遭到地狱的终极审判--死亡,这便是他们的宿命,不可违背的命运。
电影巧妙的将时光倒流这个科幻元素,为我们营造了一处恐怖的氛围。
当黑暗的虚空中,飘来这么一句话“你的命运由你选择”时,男主角开始了时光倒流,改变命运的行动,但一切都是徒劳的,不管他怎么选择,他的宿命注定是死亡。
这时我想到了《我的女友是机器人》,也是关于改变时光流向,篡改命运,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我又想到《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台词:“别害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尽我的全力去做好。
” 死亡并不可怕,把握今天的每分每秒就好,临死时,我们叩问自己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且可以骄傲的说:我不后悔,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了。
(第一次写,不这么样,呵呵)
挺典型的日式恐怖片,也还夹杂着丝丝温情,但是又让人绝望,虽说稍有拾蝴蝶效应的牙慧的嫌疑,但是也算有自己的想法了。
恐怖镜头也不算太有感,只是气氛营造还是不错的,最后的高潮部分闪现各种结局挺有意思。
说为什么不开车避开啥的其实是无意义的,就算开车避开,也会死于其他方式,或者卡车会失控啥的跟着撞上来的... ...你问为什么?
答案参见死神来了系列... ...不同于其他影评的意见是虽然男主角毅然决定牺牲自己,拯救家人,但是其实残酷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女儿那诡异的眼神和追魂预言报纸的扑面而来注定了悲剧并没有结束。
她马上也将开始她的预言生涯了,或许到她不堪重负的时候也会试图去改变命运,去拯救她的父亲找回曾经温馨的家庭,于是另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狗血点改剧名为死结吧,可怜的一家人,导演没给你们解开的机会... ...好吧,其实残酷的不是命运,是导演... ...你赢了... ...
影片的恐怖元素运用得相当娴熟而流畅,本来很普通的一种表达恐怖的方式,通过文字,更清楚的来说,通过“报纸”,来传达一种超乎常理的讯息,即预言,本来并不超乎人的想象之外。
但是真正优秀的是它对于亲情的毫无虚悬的叙述,也正是对于亲情的描写,使得予言成为一部让人落泪的影片。
笼罩着全片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后悔”来形容,因为后悔自己一时糊涂看了一张奇怪的新闻害死了女儿,丈夫同妻子离婚,独自在中学教书,企图逃避,可是每晚重复不停的做着当年的噩梦。
这种后悔无时无刻不笼罩在男主角身上,虽然在片中,饰演妻子的酒井法子也有相当的戏份,堀北真希的出现也让人眼前一亮,可是一切情感的洪流都是在丈夫身上翻滚着的,这里边,三上博史真是功不可没。
最为优秀的桥段是男主角陷入了打破预言所遭受的惩罚,永恒的痛苦中。
他下不了地狱,也上不了天堂,他甚至不能死。
因为他违抗了预言,所以他将永远陷入最悲伤最痛苦的狭间。
不停的轮回。
于是影片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最开始的那场车祸,他们搬家、他想为报社传文章、他们晚上时候折回一个电话亭、他在电话亭传文件、他发现一张有女儿照片的车祸新闻、他抬头,发现车里的女儿被安全带卡住了裙子、妻子走出车来找丈夫帮忙、这时,失控的卡车撞上他的车、他的车燃烧,最后爆炸。
仿佛示威一般,痛苦的一刻不断的提前、不断着改变着可能性,他确不是失去女儿、就是失去妻子,他感到在预言前,自己多么的无能为力。
可是突然,时间回到了夕阳西下,女儿蹦跳跑向他,妻子忙忙碌碌的装着车子,这是他们一家正要出发的时候。
他含着泪水,一遍一遍的听着自己原本来不及听的儿歌,夕阳的余晖洒进车里,一切祥和而美好,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就在面前,有那么一瞬,他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现在才刚刚醒来而已。
可这毕竟不是梦,预言报纸再次出现,他再次眼睁睁的目睹着卡车急速撞上小汽车。
这一次,他堵上一切去拯救,他一定要挽回女儿和妻子的生命,过去的痛苦让他明白,后悔,早已让他变成了行尸走肉,他两手空空,所以才能握紧双手。
他在熊熊烈火中被卡在车内,他知道想全身而退已是不可能,不过满足了。
他没有遗憾的小声嗫嚅着:太好了。
……终于赶上了。
”
现在看过的恐怖电影中感觉最优秀的一部。
记得自己高中一人在后院放午夜凶铃的碟,也没感觉这样兴奋,对,只能用兴奋来说明我当时的心情。
当你看到一部电影,处处跳脱你的预感,层层拨开外面的包裹,如果是花,那就是一朵黑色玫瑰的花蕾,在你的面前,层层绽放后,你看到却是纯美的蔷薇。
如果是人,那就是一个落魄污脏的女子,出浴后,慢慢破出水面那一刹那,你看到的却是稀世的娇人。
电影回旋的拍摄手法,多角度的假设,有点法国劳拉快跑的感觉,只是劳拉快跑,是法国左岸电影新思潮的代表,讨论的是人类的命运,感觉命运是由许多的偶然和细节组成的,不同的偶然偏差就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电影用的镜头特别多,有一千多个吧,而且是重金属快速的敲打链接起来的一部电影,其导演因为被誉为“柏林一代”——没有历史,拒绝政治,所以对待人生的观点在电影里表达出来的是人可以改变命运。
而这部电影却是只在后面借鉴了劳拉快跑的这种分支假设,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命运冥冥天定,而且在讨论这一人本基础之上,它还在彰显一种精神——舍己,称颂一份我们在电影很少看到的亲情——父爱。
如果说,立本凌香的友人死后无面女尸的出现,让我感觉其作为一部恐怖片的魅力,那么电影最后的几种假设,简直就是画龙点睛,点破了一般商业电影的娱乐,透出人性关注的光芒。
这片子中,预言报纸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或者说并不是重点要表达的,它要表达的是面对预言,该怎么做。
片子里有好几个人得到了报纸预言,那个女学生,代表的是悲观主义,觉得未来注定了,就等死,所以到最后都不曾自救。
精神病院的和那个老头鬼形人,则是把预言传出去,想办法救人,这样逆天而行受到了报应,都突然衰老,等于是拿自己的命救人。
那个老太挺不明就里的,她和报纸预言无关,只是能用照片预测出东西,预测出了男主的一张照片,就这么挂了。
她的很多话都神神叨叨,比如说女主“伤痕比3天前深了”,也不知道啥意思,其实老太的作用无非就是她和鬼形人联系过,女主从她那查到了号码和住址。
老太和这个报纸预言其实没有关系。
医院里那个,也很突然,女主要男主和她去个地方,一开始还以为这个是鬼形人。
也不知道女主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怎么突然就要男主一起去的。
女学生那段情节有点野蛮,已经救到了,身上还莫名的多出伤口,根本救不了,只能理解为,救人只能救得了有求生欲的人,女学生这样等死的,救不了。
最后的穿越则是完全的败笔,其他人也不过是得到了预言,透露出去来救人,他倒好,竟然能穿越,能改变已经发生的历史了??
为啥?
姑且不谈合理性,这样安排目的何在?
当年他女儿的死,又不是他做了什么终生遗憾的事需要去补救,当时那情况,突然看到个模糊的报纸,谁都会莫名其妙吧?
还没理清楚怎么回事,车祸就发生了,难道还能怪他没听信预言??
这就能给他个机会去改变历史?
片子的主题无非是与预言做抗争,那就不要谈改变历史,而应该是如何创造与预言不同的未来。
结尾可以修改一下,男主预测到老婆有危险,去救,救成功了,但还没喘口气,紧接着又看到新报纸,继续预言老婆换种死法,总之就是和电影里穿越那段一样,怎么都救不了。
最后男主联想到老太预测的他的照片,决定牺牲自己救老婆,成功了。
这样,虽然和电影里差不多,但不再是穿越回去改变历史了。
片子里那种穿越,对主题都是种颠覆,电影的主题是知道结局,接受命运,还是与命运抗争,有个选择。
而那个莫名其妙的穿越,则成了如何改写历史。
给谁这种机会,会不救女儿?
这还有什么可表达的?
还不错,节奏很好,你妹的,看着直揪心。。结果还是日本恐怖片的一贯传统,那就是:故事还没有结束。。。
无法改变的命运。这想法让人真绝望。
后半段完全就是剧本炫技嘛...想想04年那会儿阿姨都还没出事呢
真没想到,居然就是这么一个穿越营救牺牲的小故事,鹤田这家伙,竟拍了这么久的毛骨悚然撞鬼经?那其中也不乏一些温情故事,但也不禁对他拍恐怖片的能力有了一丝怀疑,但最后多段穿越的剪切还是不错的。
结局很有爱,如果是我选,我也选自己死,看着亲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却无能为力太痛苦了!
不對= =這片子我看過的!哦靠- -!日版的蝴蝶效應 不過演戲都好假 不喜歡酒井的咪咪笑 看的很難過哇
比较套路的日本恐怖,有点让人想到午夜凶铃,很多种混乱的可能一遍遍重复着那个必然的结果,像逃不脱的命运
不知所云。给点逻辑好不好!
看不进去。
宿命论色彩,无论怎样选择都会被带走一个
电影讲了一个有些自私的父亲在失去了家庭后才懂得珍惜,在陷入死亡轮回后最终选择为家庭牺牲自我。整体上还是比较俗套的故事,叙事也比较糟糕,尤其是前半段特别的支离破碎。结局还算不错,几个片段的转场很精巧。
评分不应该这么低!
据说评价还可以,但是当时很让我失望,看来我境界太高了~~
节奏慢
崛北真希好靓~
这个算是抄袭蝴蝶效应么。。。。。乱讲什么啊
所以日本人其实不用表情夸张也能演好电影,那到底近些年是怎么搞成那种肉麻浮夸一分钟都忍不了的漫画风格?午夜凶铃的导演还是有点东西,整体逻辑自洽,最后还有一个循环式的开放结局,可看。
反正总得死一个
31st 真无聊
看完总觉得,日本人应该可以拍的更好,但是为什么总觉得偶尔透入出一股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