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宫廷历史剧,可以想象到的一些吸引眼光的手段:华贵高雅的宫廷礼服,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钩心斗角的宫闱斗争,一些奸臣,一个荒淫的国王,一个妖艳的皇后,缺一个都感觉味道不纯不正,料不够猛,随即兴趣索然。
两季的都铎王朝,篇幅不长却足够将这些元素涵盖其中,你可以对影片的历史性嗤之以鼻,但永远不要忽视美国人拿捏这种故事的娱乐能力。
亨利八世倒是个不消停的人物,屡屡被后人搞上银幕,可见其人生的曲折坎坷的戏剧性。
此一戏剧性倒并不在于其脱离罗马教会的壮举,不在于其对曾经的蛮荒岛国进行的改造,而真正在于他一生6个老婆的传奇故事,他和他无数情人私生子的秘闻,他一生都在致力的离婚和结婚事件。
很显然,这才是抓人眼球的真正看点。
历史有正说和戏说,而这部是艳说,是对这段历史的艳色解读,起码这两季其实并不算个宫廷历史剧,不过是某历史条件下的情欲故事而已,而这一所谓王朝却被个妖女轻易夺走风头。
忽略一些细枝末节,前两季都铎的主线只有一个,就是安博林。
几乎所有主要故事的进行和发展都是由其带动,从开始因为她的出现而纠结快一季的离婚公案,穿插着安对国王的百般挑逗和二人之间的所谓爱情,接着是安坐上后位却遭到的冷遇,无男性子嗣的痛苦对前皇后母女二人的恐惧,最终以安被冠上通奸罪名砍头致死。
国王在这两季不像个主角,反而处处围着安的裙摆飘忽不停,被她迷倒,为她离婚,气她不忠,杀她解恨。
即便全剧也有意的插入属于国王本人的戏,无论是对朝政的关心,还是和查尔斯托马斯之间的友谊,但安的影像却鬼魅般的始终穿插着整部剧的始终,从她出场时候的貌不惊人,到手段颇深的惊艳表演,到婚后战战兢兢和歇斯底里,直到从容的身首异地,太明显不过的惊艳,她一个人夺走了整个王朝的风头。
让那假王朝的命题见鬼去吧,到头来还不是个女人的个人由盛及衰的香艳历史?
这个安博林和电影《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里的安都是名叫娜塔莉的演员扮演,此一娜塔莉多摩尔,那一娜塔莉波特曼。
名气上此娜塔莉明显不如,但就这一部戏的发挥来说,此娜塔莉可称得上登峰造极。
娜塔莉其实不够漂亮,五官不够精致,眼不算大,鼻不算高,嘴小且略歪,但并不妨碍塑造安博林,因为历史上此人貌似也并不美貌只是手段高超。
她演的好,在于前期让人厌,中期让人恨,后期让人怜。
她的出场极其普通,眯眼歪嘴的样子那样的不起眼,但是她能歌善舞会察男人心,更从开始就显出了比其妹妹更狠更毒辣,而这一特征很适合她那一点其貌不扬。
初见国王的媚眼攻势,咬牙切齿的从牙缝中迸出的英文单词,撅着嘴歇斯底里的狂呼大吼,被衣装紧束起伏的胸部,大口大口的喘气,临死前回忆往事的从容淡定,无不让人过目难忘,说她是第一主角毫不过分。
国王的角色其实难度不大,他需要不时的秀一下自己的裸体,把握好时机歇斯底里的大吼数次吼到青筋暴涨满脸通红。
事实上,本剧的出彩之处恰不在国王的身上,而在配角。
相比国王的奶油小生模样,配角的能力保证了全剧的效果。
查尔斯怎么看怎么像是三级片明星的身材,但他的忠心,随后改邪归正不再鬼混都让他仍然足够可爱。
克伦威尔那一脸貌似毫无表情的奸相。
托马斯摩尔从头至尾的满脸坚毅。
沃尔西戏份虽然不多,但他失势时候的惊恐自杀前的挣扎都被演员刻画的入木三分。
第二季教皇的威严隐藏着一丝狠辣和阴险。
而最高的演员无疑是奸臣博林,亮点在得到释放消息的那一刹那,那一开口的大笑正是此人个性的完美表现,实乃经典镜头。
09年,都铎的第三季将回归。
此前两季不算太出彩但中规中矩,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第三季,还是值得期待期待的。
花了三天两夜看完都铎王朝整四季,心里颇有些感慨。
选择在第二季下面写影评,当然是因为那个让人无法忘怀的女人-安妮博林。
因为我是在b站上看完了四季,所以能看到很多网友对于安妮博林的攻击和诋毁,比如从头到尾都用“小三”这个比较肤浅的字眼形容安妮,说她是咎由自取。
这样说也并不是不对,只是太肤浅了,安妮博林遭到这样的下场可不单单是因为当了小三。
结合当时的历史、政治,亨利八世的性格,安妮博林自身的性格,是很多因素综合到一起铸成了她的悲剧。
看剧之前我本来对安妮博林这个演员的长相无感,但看完两季之后,我觉得她演技很棒,也越看越有韵味了。
如果历史上的安妮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亨利疯狂追求这样的女人是非常正常的。
安妮并不倾国倾城,但有一种莫名的魅力。
亨利就是喜欢她,而且因为不容易得到她,就更喜欢了。
虽然这份喜欢中带点疯狂带点盲目,但是,亨利这一辈子,只疯狂过这么一次。
亨利对安妮和简这两个女人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这两种爱没有可比性。
对安妮,是心动,是激情,是疯狂的迷恋。
这种感情一辈子只会有一次,因为那种程度的激情,用一次就耗尽了。
亨利到了后期对安妮很冷漠,当他激情退却,慢慢冷静和客观下来,会觉得曾经疯狂喜欢的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是缺点。
安妮死后,我不知道亨利午夜梦回的时候会不会依稀想起那些往事,但我想,这段感情一定是刻骨铭心,就像老话说的,爱之深,恨之切。
而亨利对简西摩,则完完全全是一种珍爱。
珍惜,怜爱,敬重。
简是那么的善良,温柔,全心全意地爱他,甚至豁出了生命。
这样的女人对亨利来说是无可挑剔的,她就像是亨利的家,他的港湾,他温柔坚实的后盾。
当她死去时,亨利整个人几乎都是崩溃的,因为他失去了那个完美的港湾,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了。
我有时候会想,其实,女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很多时候,男人是女人所塑造的。
就像亨利八世对他六个不同的老婆完全像不同的人格一样,一个男人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遇到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这个时代已经不吃红颜祸水那一套了,男人犯的错早就不该归咎于女人。
但同样的,女人的命运也不能全赖在男人身上,所谓“一个男人能害一个女人一生”这种想法有物化女性之嫌。
如果认同这个说法,所谓“小三”“渣男”之类的评论更是需要摒弃的时候了。
因为女人又不是一个物品一个宠物,她的一生怎么会随随便便能由一个渣男、一个小三决定呢?
历史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也许人的一生际遇在命运的洪流之下是很难改变的,但一个人究竟会得到什么待遇,通常是由自己决定的。
即便在亨利八世这样的年代,男权高于一切,但不同的女人得到的也是不同人格的亨利,有的是厌弃,有的是敬重。
我想,无论何时,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归咎于他人或命运。
这就是残酷的都铎王朝教给我的最深刻的道理。
怎么说呢,剧情上的拖拖拉拉使我强忍着看完了第一季,在宗教上的不熟知以及不感兴趣让我觉得每到谈论到宗教、教皇等等诸如此类我觉得很无聊,不知道西方信教者看到这些剧情时会不会兴致盎然。
看这个剧的唯一原因是对那段历史感兴趣以及在英国时参观过伦敦塔和汉普顿宫。
第一季的后半段都在纠结凯瑟琳和亨利的离婚案,一次次的教会庭审枯燥无味,以至于最后的观影疲乏使我几乎要弃剧转而直接买本通史读个痛快。
每条线索都交代了但每条线索都交代的乱七八糟,相互穿插却又缺少精妙的内部联系和合适的过度细节。
本应出彩的几个人物性格都刻画的不那么精妙而显得有些蠢钝和牵强。
比如安博林,看史书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多么深谙人情世故和男女之情的人,以为她有多么高明的手段使得亨利八世对其欲罢不能,人人赞其精明,但我倒觉得她的手段苍白、牵强且俗套。
想玩儿欲拒还迎、半推半就那一套但却觉得多少有些粗笨。
凯瑟琳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同亨利强调自己是处女以及对他的爱就再也没了,哪怕是对安的丝毫打压都没有显得过度的无理由的懦弱。
至于亨利八世,我觉得第一眼看到这个演员一点也不觉得他有皇帝相,不高的身材以及不太庄重的举止都让他显得过于蹦蹦跳跳,不如法国的王。
安的扮演者中规中矩吧,有些动作过于做作但还过得去。
凯瑟琳………只是比亨利大了六岁而已,为什么剧中扮演她的人活脱脱的像他妈妈,死气沉沉的气质还有她刻意且不正宗的西班牙口音让我觉得她一说话就莫名其妙,和亨利一点夫妻感都没有,像游离于亨利之外的人。
编剧似乎想着墨于沃尔西主教多些但却显得支离破碎,总之一直看到他自杀我都没有被其触动过。
一般般吧,懒得看完史书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絮絮叨叨地往下看吧。
“急于攀爬向上的最终会寻求回归,他们听到了宝座和雷鸣的的哀鸣。
”本季比第一季精彩得多!
她,绝非善类。
她,并非绝色。
她,踩着刀尖跳舞却恣意忘形,一不留神就已体无完肤。
她,爬得很高,摔的更重,终究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她,短短的一生,在权欲,宗教,阴谋的泥沼里浮沉。
她,一无所有的来,终究一无所有的离开。
我是因为小乔饰演的亨利八世才特别追看《都铎王朝》的,不曾想,第二季里所有的光彩都被这个安·博林掠去了。
名不见经传娜塔莉·多默尔赋予这个角色一种难于言说的魅力。
出场时毫无惊艳可言,但灵动的眼和略略翘起的嘴角就已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场惊天动地,改变历史的爱恋从开始的时候就不那么单纯。
她是父亲手上的棋子,是铩羽而归的姐姐之后,握在父亲手里唯一的王牌了。
她必须以自己为家族换来权势。
她有备而来,似乎一切都可以的拿捏的恰到好处。
她让那个年轻的国王发了疯似的陷入到对她的迷恋中。
在这沷天的宠爱里,她和她的父兄都滋生出更多的贪婪和欲望,注定了他们在这条路上是有去无回。
可是,在这么多,这么多,不可抗拒的宠爱里,她早就分不清真心假意了。
然而,她忘了,伴君如伴虎,她忘了,她的骄傲,任性,是吸引他的芬芳,亦是推她堕入深渊的力量。
得意时,她张狂,恣意,因为有他的宠爱就可以使她所向无敌。
失意时,才知道树敌太多,竟已是山穷水尽。
安,她天生不是王后,她天生就不适合去做王后,可是,在野心与欲望的推持下,她偏偏要逆势而上。
她完成了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
她巧妙的利用了亨利内心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利的野心,鼓动他不惜以叛出天主教世界为代价,整整花了八年的时候,用无数的生命,才换来了她的王冠。
可是她不知道,成功即意味着危险,她站在至高,才知道高处不胜寒。
她有着一个小女人的诡计,却在政治的棋局里输的一踏糊涂。
那些情场上的你进我退,真真假假的小伎俩,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里全然派不上用场。
父兄屡次告诫她,不要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纠缠不休,而她却始终陷在与亨利的情爱纠葛里走不出来,反反复复的自伤伤人,却不知道危险早在她身边布下了天罗地网。
最终,一切尽失。
那满眼的繁华璀璨瞬间跌落成一地碎片和几滴沾血的泥泞。
她,死于那些罗织的莫须有的通奸罪名。
十年的宠爱,转眼成了噩梦,成了他急于摆脱的过去,不堪回首的往事。
她,死得冤枉又死有余辜。
她,高低起落的一生,徒留下一段唏嘘。
看了两季的《The Tudors》,若说第一季是这部剧的起步,那么第二季则是把各演员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虽说看剧名,知道该剧是讲H8的传奇一生,但看了前两季,给人更深的感觉是讲述安博林的争议人生。
若要分别给这两季各起一个名字的话,第一季叫做《从情人到王后》,第二季就叫做《从王宫到断头台》吧。
历史上,像安博林这样具争议的女子很多。
就像安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劲敌—玛丽。
斯图亚特,就像后来同样是作为王后登上断头台的玛丽。
安托瓦内特(话说,玛丽这名字貌似不大吉祥的说)。
但是很少有人能像安一样,是毁多于誉的。
毕竟像上文提到的两位玛丽,都曾有史学家、文学家帮其翻案或辩护,但是对于安,却甚少听闻这样的消息。
或许是因为,在人们眼中,安是一个抢别人丈夫的第三者(话说这是当今社会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个用宗教因素导致国家分裂的女巫(话说这个理由来责怪她就已经很牵强了)。
正是安这样传奇的一生,才让本剧的前两季俨然成了一部帮安平反的电影。
有人说,看第一季的时候,觉得安很讨厌。
但是我们要想的一个问题,在那个时候,其实安是没有选择的。
虽说看似她甘愿作父亲和叔叔的政治筹码,但她其实也在尝试竭力地拜托家里的控制,不然她完全像姐姐一样,去做个情人,然后赚了些钞票之后,再像姐姐一样找个人嫁了算了(或许这样,她的人生会更幸福),但是她却选择去做一个王后。
很难说,做王后这回事是她野心所致还是有她父亲的因素,但是她能这样抓住一个风流成性的国王这么久,证明她还是有智慧的。
若说我们要责怪她是个第三者,那请想想我们中国历代君王吧,他们的后妃更多,妃子们是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
只不过是因为不同的制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若说当时H8的后宫制度也是像中国古代一样,也许凯瑟琳也可以逃过“离婚”的悲剧,也许玛丽也可以免受被“废黜”的不幸了。
至于她后来想要杀掉玛丽,对于一个在深宫生存的弱女子来说,这样的考量,也是为了活命和她女儿未来打算。
毕竟玛丽是整个天主教世界承认的有高贵血统的公主,而她的女儿则被很多人认为是个私生女。
武则天为了皇后的位置可以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相比起,安的手段也不算太恶毒了。
整部剧来说也算是为安博林平凡。
就像很多人谣传她通奸,剧里用婢女被严刑逼供和安对主教的话,表明那是莫须有的罪名。
而最后一集里,有一段镜头都在拍着小伊丽莎白的无辜的脸,似乎在诉说,作为一个孩子,在这样一场家庭战争中,是无辜的受害者,无论是玛丽还是伊丽莎白,她们在以后的人生里,都深受自己这段不幸童年生活的影响,而她们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后来的世界历史。
娜塔莉多摩尔的好演技,已经深入我们这些看了两季《The Tudors》的人心中,很难想像第三季没有那个一颦一笑皆有意味的安博林的《都铎》会变成怎样。
看着那个简那张苦情的脸,和男主角时不时的大叫大吼,忽然觉得已经没有看第三季的必要。
在我的心里,安博林的去世,意味着这部戏也算没啥好说了。
大家看看那些讲H8历史的书,往往都是凯瑟琳和安的篇幅很长,而后来的数位老婆都是一段或数行带过,就知道安之后的剧情真的没啥看点了。
所以我不期待第三季了,除非能再有一个人比得上娜塔莉多摩尔吧。
(话说美国人很了怎么弄这类的历史剧,忽然想起来,假如有拍俄国彼得大帝的剧的话,一定也是如Tudor一样精彩的)
These bloody days have broken my heart血腥时令吾心碎My lust, my youth did them apart欲望青春远走高飞For your wit alone, many men would bemoan世人嗟叹惟君有知And since it is so, many still cry loud诚然至此啼声悲鸣It is a great lost that you are dead and gone香消玉殒芳魂何归The time you have about above your poor degree曾几何时高攀枝头The fall whereof your friends may well bemoan一朝跌落朋比追悔A rotten twig upon so high a tree高不胜寒枯木难支has slipped your hold, and you are dead. And gone君心难测命丧魂飞These bloody days have broken my heart血腥时令吾心碎My lust, my youth did them apart欲望青春远走高飞and blind desire of ambition souls野心悸动贪欲可窥Who hastes to climb seeks to revert攀龙附凤终得报应And about the throne the thunder rolls.玉座之上雷霆尽摧-真真心疼安·柏林。
太好了,最喜欢的角色是伯林,是George 伯林吗?
忘了他的名字,安的父亲,演讲太好了,第二喜欢的角色是安,有点像红楼梦啊,从平淡到顶盛再到衰败,king真有点伴君如伴虎啊,捉摸不定,就说了他怎么会不出轨呢,你睡n个女人就没事,安就不行,而且最后为了娶珍摩西硬给安扣上通奸,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离谱的是还有安的哥哥,你也信,乐师死的真冤啊,这一季死了好多人,当时看沃尔西死的时候就感觉伯林一家的未来也会相似,还真是,只是博林最后竟然没死,安的哥哥竟然为了给自己辩解毁谤自己的妹妹,博林知道自己最后不用死的时候好像一点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儿子死的时候他也没看,好薄情的一家人,这么看来安的姐姐倒因祸得福了,或许奸诈的人就是薄情的吧,为了维护凯瑟琳而死的主教吗?
忘了他的名字,和托马斯的死让我首先受动容的,谁都有一死,也可以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当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可以活命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也会像剧里其他所有人一样选择活吧,只有他们2个选择坚守内心,而且托马斯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最开始以为他博学避世,刚正不阿,但是他为了宗教而残忍屠杀其他人的时候我有点害怕,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而且当他给异教徒施刑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下场,还真是,而且我真以为他要死的那么惨,幸好king开恩让他只是斩首,king 对他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明明尊敬他,但他却不支持自己,所以只能舍不得的让他死,安也是,如果最开始就选择和男朋友结婚也不会死了,但是她又要接受父亲的安排,整部剧的颜值好高,最后2集简直是全剧的高潮,从安的身上也学到了不要说谎,若不然会为之付出代价
充满期待的都铎王朝第一季,感觉soso,最多也就是帅哥美女混了个脸熟评价,虽然对natalie扮演的安妮厌恶有加,这个说起话总是歪嘴昂头略带朝天鼻的女人,是怎么被导演选中。
然而回想起来却也只有这个女人的脸庞是如此出众令人记忆深刻。
h8则是一个荒淫无度,集自私、自负、冷酷、阴险为一身的暴君。
当他骑马显示威风却不慎跌入泥塘的那一刹那,简直令我对乔纳生倍感厌恶。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了第二季,与此同时大量google相关历史,查阅henry\anne等等人物,anne是h8在历史变革和人生变革轨迹上的一粒棋子,只可惜anne的性格太过于男性化而不融于当时的社会,她太想要爱与权利,她无时无刻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令h8毫无威严,anne作为恰逢其时的导火索,用她专注个人世界的智慧煽动了h8的野心,加速了英国与罗马皇庭的决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聚太久的力量和潜力在这一时刻得到解放。
这也是h8在追求自我和自主爱情的根本。
第二季anne和h8的表演及其到位,尤其是natalie dormer令我刮目相看,她高傲到落寞的情绪变化,惊讶、失望、无奈、挣扎的眼神变化都完全令anne再现人世。
在了解她的演艺历史我才知道原来casanova中那个金发美女就是由她诠释。
但她更适合anne的有别于当时美女的定义--一头黑发一双黑朦。
似乎剧情到了这里,为什么选natalie才有了结论,anne需要这个一个歪嘴,一个在说话、在用情、在悲伤时都不认输高傲的嘴。
在剧情方面,编剧也做的更加精致,但我们毕竟不了解历史,对珍的处理上,更多的资料说henry迎娶的是一个寡妇,一个由他亲手逼死丈夫的寡妇,个人认为这样的剧情冲突更强烈,可看性也会更高。
万物皆有期,万事皆有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收成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哀恸有时,舞蹈有时/现在时候到了/将来的时刻,已经到了/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存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我心中说到,上帝就审判正义与邪恶,因为天下万事皆有时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最后死亡的时候,一个贵族的死亡她仍会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骨子里面带来了。
儿时很美好,最后爬在塔上的眼神孤独又安慰。
和侍女聊天,讲讲从前的故事,美好如凌迟,她不算个好人,但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
死亡时,她头被麻布袋蒙住了,什么都看不见,最后定格的只是飞鸟,她好像看见了,大约是灵魂出窍了,自由了吧。
第一部安博林是幸运的,亨八喜欢的她追求她,求而不得的总是最好的。
然后就是婚姻,就是只生了一个女孩,想起之前她一脸自信说要生男孩的样子,只剩下一声叹息。
anyway,此处一定要说,安很好的示范了千万不要嫁给一个疯癫追求你的男人,不然麻烦隔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冯老师了解一下。
那个时代的女性爱或者不爱其实只决定了她的命运惨一点还是更惨一点而已。
想起前几天看的《第二性》,女性在多年以来都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从心到身体的禁锢她们,把海明威的话换过来说大概是只有死人才有自由,只有死亡才能成全她们。
详尽说明了当小三是没有好下场的啊!不过女主真是越发漂亮了。
总算看到安王后砍头了,真不喜欢这个女演员,夸张的嘴部表情让人反感。
原来Lady Ann是标准八字胸
第二季结尾有点草率,写ANNE赴死那段倒还不错,就是有点太煽情了...
越来越多不知所云的片段了 很多人物都不晓得为什么要占那么多篇幅...
剧情渐趋拖沓。
鸡肋片~~,要不是为了普及历史八卦……
em... 只能说那么多个老婆只为了生儿子?还是管不住性冲动啊?
"I will not accept your Majesty's frivolous advances, unless I wear a crown!"
五星全给Natalie Dormer
这季是点睛的莫过于法国国王对Ann Boleyn说:你要登上的宝座并不那么轻松,尤其是对于那些并非注定享有宝座的人,想坐拥一切更是举步维艰,如果我不是生来就是国王,我肯定不会希望背负那样的命运。
倒数第二集打10星,最后一集也拍得很美。
090907放弃
算个小高潮。。。后面不行鸟~
一般
讲真,喜欢上女二真是看的虐心~~~安博林和她哥哥死的太冤枉。看的时候让人着急,怎么可以扇Majesty耳光呢。。。。
don't even want to try s3...
不追了不追了,接下来的王后没故事。小安死了我也没盼头了。
我大约好像似乎是看完了的 老了 都记不得看过没了
比上一季更精彩了,感叹世事变幻无常,然而万年不变的还是好基友。Henry Cavill帅出新高度惹,他真的好适合这种年代剧啊,喜欢这一季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