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一如韩国电影的含蓄、唯美,然剧情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是《蓝》和《花样年华》的结合体
《外出》(英文名字是April Snow)是导演许秦豪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八月的照相馆》和《春逝》都是好评无数的爱情佳片,再加上由传说中的终极师奶杀手裴永俊主演,更是被受瞩目。
一个和《花样年华》类似的情节,彼此的配偶出轨,因为车祸而暴露,又因为这个双方知道这个事实。
但这里这片子更是弄了个出轨的两位都陷入深昏迷的格局,让后面的发展充满了变数。
而痛苦的清醒着的两个人却越走越近。
一起吃饭,互相小心的探究哪个抢走自己爱人的人究竟是何等模样;一起被逝者家属打骂,继而在路边一个哭泣,一个垂手而立;一起在首尔的街头漫步,然后奔跑起来。
金城武说过跑步是很私人的事情,这两个在首尔街头奔跑的人,终于依偎在对方怀里问道:要是我们很早以前或者很久以后认识会怎么样?
当昏迷着的妻子的父亲突然造访,裴借故把岳父支开,回来看着小心翼翼的站在洗手间的一角,对自己说“没关系”的孙,不由自主拥抱的时候;当两者在水族馆十分自然拉着彼此的手的时候;当两人先后隔着窗户看着对方照顾自己昏迷的爱人的,继而郁郁而去的时候他们早就成了躺在病床上的那两个人一般的模样。
只是他们没有那么肆无忌惮。
终究是躲不过的,裴的妻子就这么醒了,毫发无伤,虽然我们在最后看到裴一个人在首尔一个打包整齐的空房间里。
而孙的老公却死了,在“我明天一早就回来”和实际的15点23分死亡跟15点28分到达的孙的5分钟时间差中死去。
然后就是沉郁的离去,坐在街对面的孙看着在自己房间中哭泣的裴,默默拖着箱包离去。
“你喜欢什么季节?
”“我喜欢春天。
你呢?
”“我喜欢冬天,我喜欢雪。
”“我也喜欢雪呢。
”“那看来你得希望春天下雪呢。
”“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
”果然是可能的,在一场喧哗热闹非常的演唱会之后,灯光师裴坐在台阶上,体味“工作结束后的空虚”。
天空就下起了雪!
在繁花盛开的四月下起了雪!
“你要带我去那里?
”“你想去哪里?
”一起外出
「外出」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有人覺得「外出」很沉悶、很無聊、很平淡,也有人覺得「外出」很細膩。
論故事,根本沒有甚麼特別,兩個人幽會,這本是大城市每日發生的事,普通不過,但如何表達出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我想是這套電影成功之處。
男女主角因配偶遇交通意外而認識,之後發現他們的配偶有曖昧關係,揭發出其實男主角妻了和女主角丈夫在偷情。
由大家從配偶的隨身物品中發現安全套,女主角從相機中發現丈夫和別人交歡的自拍片段,到男主角看片段時,傳來妻子交歡的笑聲,然後嘔吐,一段段的很容易令觀眾投入。
初段,女主角於得知事情後仍照顧丈夫,但男主色對昏迷的妻了說她幹脆去死吧。
然後男主角希望復仇,女主角半說笑的提議去偷情。
男主角替妻了抹身時看著妻子的下體,想著妻子和別人交歡的情景,女主角把被蓋過丈夫的頭,像希望丈夫死去似的。
女主角穿著內衣經過鏡子時,想起和男主角纏綿的時候也穿著同一件內衣。
很多很多…描述得很細膩。
仿佛男女主角每一個動作,都會帶出訊息及觀眾。
畫面構圖很美、色調很美、配樂很美、男女主角都很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男女主角太快發生關係了。
總括而言,「外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不是每個人也適合。
喜歡的,不妨看多次,可能每次也有不同感覺。
老天,请替我包办一场爱情看《外出》春天会下雪吗?
又不是《窦娥冤》出现神祇的奇迹,所以,谈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爱情时,可以许一些类似的浪漫语言。
《外出》的女主角喜欢春季,男主角喜欢有雪的冬季,所以裴勇俊说,那么就来一场春雪吧。
春天会下雪吗?
两个各有婚姻的男女,彼此遇到了,说一些轻松的话,何必过于较真儿。
裴勇俊与孙艺珍,两人因为一件车祸,相遇了。
车祸的受害人分别是他们的妻与夫。
许多证据表明,他们的配偶早已出轨。
无辜的妻子与丈夫不得不在名份上及感情上代受一切后果的折磨,却无法诘问车祸与婚外恋的肇事者他们幸福地昏迷不醒着。
被至亲背叛,是天塌下来的孤独与无助。
那么,让我们期盼,被背叛的妻子与丈夫,也来一段暖昧的婚外情吧。
以毒攻毒也罢,报复也罢,两人之间的碰撞,至少是一种相互的搀依与温暖,暖彻最难熬过的那一段时光。
在这类似的期盼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听起来,“哦韩国版的《花样年华》”。
我坐下来刚看清楚每个人是什么,就忍不住在安静的电影院里对朋友发表我的观点。
我又不是《京华时报》的记者,没有版面可以抒发同样的发现,只好在电影院里小声喧哗一下了。
男女主角之间,从开头相互取暖,到彼此的互相留恋。
在现代社会,谁会相信来去倏忽的一时兴起;而在道德的层面,不伦之恋也不能希冀有结果。
于情于理,都无挂碍,轻飘飘。
命运与人生以巨大的惯性前行,裴勇俊的妻子逐渐康复,孙艺珍的丈夫去逝。
裴家夫妇双双把汉城还;这边,新寡的少妇全身缟素,借悲凉的眼神,看来吊唁亡人的裴勇俊。
绵长舒缓的情节中,像一次一次无声的连当事人都不知道的单人对话。
孙艺珍一人在窗外,看到裴勇俊耐心地喂妻子进食;而裴勇俊独自在窗外,看到孙艺珍趴在丈夫病床前,静静沉睡;只有裴勇俊知道,自己的妻子为另一个男人的死亡的痛心抽泣。
把不伦的偷情,写成是纯真的爱情,过渡的自然,与令人信服的铺垫,比如男女两场床戏,第一场的迟疑与犹豫压抑,第二场则充满了激情与缱绻。
虽说因为床戏与婚外恋倾向,《外出》被列为“三级片”,其实是一部健康向上,温暖明亮的故事,因为如英文名片“April Snow”点明。
背叛家庭的那一对男女,各自都得到了报应。
一个死了;另一个失去了两个男人的爱情。
而被伤害的,终于得到了表达“想去哪儿”愿望并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剧终的台词,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看起来多么像一个奇迹。
在纷纷无数偷情的尘世中,开出一朵爱情的花儿,如同一年后,神赐的四月雪。
如果没有这个老天的旨意,男女主角相遇后的永别,变成了《廊桥遗梦》式故事。
世人混沌的感情,自己是最不清楚自己的心。
只有无望地寄托在真情可以感天地,让天地来一场雪,包办我们的爱情。
四月天的雪,让人们脸上绽放的喜悦泄露出顺从命运的轻松。
春天也可以飘雪,偶偶时不抱希望的话语,也可以成真。
又,韩语对白,繁体中文与英文字幕。
字幕:迈克。
花絮:1. 裴勇俊是我好朋友的偶像。
今天第一次看到,觉得十分动人,以后我附合她的追星。
而于我自己来说,原来竟像一个我熟悉的人。
2. 男女主角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我的朋友说两人终没在一起。
我说在一起。
他说没有写啊。
我说用得着写吗,都安排了一场奇迹,不是为他们俩铺垫的理由吗?
3. 选片子的时候,无甚可选,只有《外出》。
刚选了座位,我就后悔。
因为我发现韩语对白我听不懂,宁可看好莱坞大片。
售票员说,有中文字幕。
我说我不愿意看字幕啊。
无法改了,只好看这部片子。
仔细看字幕,中英文字幕,有时会看到:“未必/not really”“吉人自有天相。
She will be fine.”觉得有种轻淡的精致与帖切。
想,唉,只是个电影字幕哦。
4. 我喜孜孜地坐在那里,看爱情的胜利(哪怕是迷信的胜利),不肯动。
看最后收尾,字幕上写着“字幕:迈克”。
当时尖叫。
我总是崇友人之崇以及自己之所崇。
我的朋友喜欢迈克很多年。
我也因此看了些他的东西。
他说曾被要求给一部法语片配字幕,他本觉得有些勉强。
但后来看全剧就七句对白,欣喜接受。
韩国影片《外出》说的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彼此爱人的车祸而相遇,竟发现配偶已有婚外情,对象正是对方的配偶——这话说的太别扭!
简单来说,和《花样年华》的桥段非常相似,裴勇俊饰演的仁洙就是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孙艺珍饰演的瑞英正对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一个背叛和被叛的故事。
影片最后正面交代的有两个事实:瑞英的丈夫去世;仁洙的妻子渐渐恢复。
至于仁洙和瑞英究竟有没有走到一起,影片没有交代。
即使在影评中广为流传的那一问一答——“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也因为没有人物画面而无法确定女声是瑞英还是仁洙妻子。
结尾留下悬念的片子有很多,那么不妨把可能的结尾都亮出来作一次可行性研究。
结局1:仁洙和瑞英走到了一起这个结尾应该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喜欢,中国人一向热衷于大团圆,这一点连金庸和琼瑶都无法逃脱。
两个受到背叛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有理由冲破感情防线的,无论是开始夹杂的报复宣泄——两人都恨透了自己的配偶,一个对她说“还不如死了呢”;一个一下把他的脸蒙上了;或是后来的相互慰藉——我们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呢?
做爱!
到最后的真心相爱——“如果我们早些认识或者再晚些认识会怎么样?
” 有人用影片的英文译名来解释结局:既然4月都下雪了,那么两人凭什么没有在一起?
上帝给两人安排了一场四月雪,两人在雪中交相辉映,心灵相通,这样的结局固然完美,却也伤害了一个人,那就是仁洙的妻子。
也许她本是一个应该受到惩罚的人,让背叛者尝到失去两个男人的滋味。
结局2: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仁洙对新恋情的不确定——他和瑞英同处一室正要亲热时,岳父前来,没有对白,也来不及商量,瑞英躲进了卫生间,仁洙把她的上衣和鞋子也都藏了进去。
后来借口没有锁门折回,给瑞英的拥抱算是歉意的表达。
也许这恋情来的突然,两人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遑论对外界公开。
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在建设新恋情的同时还要履行去医院照顾配偶的义务,只要对方没有去世,“责任”大于“感情”。
那么既然仁洙的妻子恢复,有好转的趋势,并且也已坦诚了那些所谓的秘密,挽回是在情理之中的。
影片最后那一段关于“去哪里”的男女对白正是仁洙带康复的妻子外出散心,这一问一答里有熟悉的默契。
毕竟两人曾经爱过,描绘仁洙得知妻子车祸和妻子外遇时的声嘶力竭,是所谓爱之深,恨之深。
很多人拿片名来争论:如果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那么何来“外出”?
我的理解是,“外出”是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外出不等同于离家,出门一段时间,无论多久,还是会回来的。
这样的结局也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也伤害了一个人,伤害的有点残忍。
结局3:三个单身各自行走如果这样则完全模仿了《花样年华》。
我在想,最后是不是仁洙也要在带有韩国标签的大树上挖一个洞,把心事说给树洞听呢?
说不准还可以来一段《2046》的翻版。
我是可以理解王家卫的,所以我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
大团圆未必就是美,得是个体的、桩桩件件的,失是总体的,人世与人生就是这样铺展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人生更多的是无奈。
导演许秦豪是个唯美主义者,他拍《春逝》,他拍《八月照相馆》,他总是在温和中书写爱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不再让受过伤的人世俗地结合。
仁洙的妻子康复,瑞英的丈夫去世,尘埃落定,三个人都没有牵挂,在这个时候的新生活才是最本真的。
尽力用每个人自己的脚步走出一个整饬和谐的印记。
毕竟,无论是拍爱情专业的导演,还是欣赏爱情无数的我们,似乎都明白,和谐的底子是寂寞,寂寞而可以美,因为忍耐。
以上是三个有可能的结局,但绝对不是用数学里排列组合的方式推算而来的,否则还得算上“仁洙的妻子和瑞英是否有可能惺惺相惜”这样的荒谬结局,有兴趣的编剧倒是可以进行改编。
写到这里,试想如果改动原片一个环节,结局又会如何,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也就是瑞英的丈夫没有去世。
安排瑞英的丈夫去世是导演的用意,他可能觉得如果让背叛的两人一起死去或一起活起来,对于这背叛的两人太过于仁慈了,所以安排了一个人死。
而在这里,如果两人都死了,结局就剩下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两种又回到上面的相似结局,姑且不论;那么瑞英丈夫没有死呢?
结局4:两个新的家庭诞生哇塞,这个结局简直是琼瑶剧的模板,比光光是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更团圆。
即使滥俗,难保还有大批影评人会写一些关于“相遇”“邂逅”之类的无病呻吟。
在“婚姻并不是唯一”的这个年代,倒也给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来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来结识有缘人。
写到这里又觉得自己挺没创意的,很早前的《北京爱情故事》就有过相似的桥段,两对情侣因为对方太忙而走到了一起。
还有一个结局,也就是剩下的那一种可能——四个人都没有走到一起,这样的结局还真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整出电影,以极和缓的节奏进行,即使有波澜,也不见起伏.最后一个场景里,只有对话,没有看到人.这样的结局比较含蓄委婉.不过我深信,那个女声,是孙艺珍.只是电影结尾处的那一场雪,它完美的意境让我格外震撼.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起的时候,缓缓的琴声亦随之响起.细细的雪落在男主角头发上衣服上,伴着周围满地的碎红.这样的场景不能不让我想起所谓的红白喜事,只是其中是喜是悲,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味.看到4月的那场雪,他们都寓意深刻望向远方.女主角眼神很到位地复杂,表达情绪混乱.一下勾起所有的思念回忆无奈与忧伤.在裴勇俊仰头一个深沉的叹息之后,切换镜头到几盏灯.那时的我是不是听见了电话的拨号声?于是春天花会开,虽然杂拌风雪,依然不阻这个季节的到来.忽然想起苏东坡先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说.象极了最后的那场雪的意境:我们不看月亮,那好,我们看同一场雪.两个相爱的人纵使不能在一处,却依然是有某种东西可以牵连的吧?一张纸,一盆花,还是一场雪.人生无常,很多事情无法强求,只有退一步想了.即使不能在一起,只要彼此健康、安好.纵使隔万水千山,只要能在下雪时一同复杂一同忧伤,并且想起互相.也算得到安慰了.只是可惜了,那忧郁的琴声,那忧郁的人."春分过后的季节里 不停地下起鹅毛大雪开始奔向春天的太白山脉 重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关岭下初开的梅花也被深埋在雪中"白茫茫的世界里,零星的路灯."我们这是去哪儿?""你想去哪儿?"
安静,缓慢甚至有点闷看完片子后听着神秘园的《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慢慢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说真的,片子没有让人在内心掀起太多的波澜但掀起来了的都是过往的幸福或者说是现在的灾难都说许秦豪是取材于婚外恋可是出轨的两个人好象比牵手男女主人公之前更早相识我想应该是婚前的爱恋在婚后的延展世人都知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在我眼里它的存在不过是不让我们无家可归的爱情流离失所即便嫁娶之人非彼爱记得以前在书上读到过一句话她说:二十七的女子所嫁非所爱……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挚爱的人修成了正果像是片中的仁洙在床上从后面抱着瑞英问,如果我们很久以前或以后认识会怎样其实哪来的那么多怎样错过或是白头哪样的结果不都是遗憾谁的心会因为一纸文书而完美收鞘爱情,婚姻在我眼里各是一种忧伤的命题就像瑞英看到在给其妻子喂药的仁洙或仁洙看到在其丈夫胸前小睡的瑞英的场景都一样的格外触人心弦古人说:好的音乐讲究哀而不伤我想好的片子也不过如此能让你想起你的爱,能让我忆到我的情华丽过后有迹可循“我们这是去哪?
”“ 你想去哪。
”如果要是你这样的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想去的地方,永远都是你的心里……这片子应该是拍给有故事的人!
我买的那张碟把床戏给删了看的我那个不甘心哦钱花冤枉了....眼镜GG演的just so so孙MM就less than just soso,可能是外表过于美丽始终找不到已结婚的妇人感觉被影评给忽悠了很多人写两个人因为道德规范最终分手但我怎么看都是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既然有真感情了,道德规范还算什么
影片描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暴殄天物,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导演不是别人,就是曾以《八月照相馆》和《春逝》而名闻世界影坛的许秦豪。
许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大家风范实在值得嘉许,换言之,这部情节性影片针对的主体应该是那些具有专业眼光,心智成熟的观众。
初春的一场不寻常的暴雪,一场车祸导致当地一名男子死亡,来自首尔的一男一女因伤势严重陷入昏迷。
仁书,音乐会灯光师,接到电话说他妻子在某滨海小镇受伤,不得不中途退出正在进行中的大型音乐会会场,当他赶到那个小镇时,他遇见了舒瑛,她来探望昏迷中的丈夫。
对两人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们既悲伤又难堪,他们的配偶在同一辆车内,醉意醺醺地驶向不为人知的某个地方。
也许他们将永远不知道,如果不是在车内发现他们的行李,他们使用的避孕套。
在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里,仁书和舒瑛看到了言词肉麻的短信,更为糟糕的是,他们看到了场面不堪的镜头:他们的配偶随意而亲热地躺在床上。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仁书和舒瑛忍受着情感的煎熬,等待他们的配偶醒来或死去。
有时,他俩希望能够打破这种沉默的状态。
在某个难堪的时刻,应保险调解员的要求,他们出席了车祸中丧身的当地男子的葬礼,这场葬礼因车祸而起,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初始以为两人是儿子的朋友,他们不得不尴尬地解释他们与死者的关系,之后遭到死者母亲的驱逐和亲属的暴力恐吓。
那种特别的罪恶感(仁书和舒瑛有什么过错呢)令人信服地拉近了两人原本疏远而不寻常的关系,他们从无话可说到相互问询,最后走向爱情。
大量的镜头令人无法置疑仁书和舒瑛走到一起的原因,他们从家里出来,来到死寂的医院走廊,漫长地等待着医生最后的判决,他们身心俱哀,在最坏的情况下发现配偶的背叛,换句话说,他们伤痕累累、同时沦落天涯,这些无可争辩地让他们无法忽视对方,进而被对方吸引。
但是,这部影片的绝招是:两人心理的情感重负盘旋于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想法之中。
男女主人公在忧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
两个人从最初的行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苦,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
他们成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携散步,共进晚餐……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正是许导演的过人之处,在这部影片中,他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煽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
他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观众。
与此同时,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观众,如果如斯的爱情发生于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同时,真挚,纯良,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
而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地亲切可信,从《假如爱有天意》开始,我就认同,她是个天生的演员。
老师在放完《花样年华》之后紧接着放《外出》,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深意,但是对于业界的观点:《外出》将永远处于王家卫风格的浪漫悲剧《花样年华》的阴影之下,我想,这是一个错误的推论。
从概念上看,这是怀旧影片,但又有些不同,它走出了单纯的怀旧。
《外出》现代而风格明晰,王家卫的影片怀旧而表现轻灵;《外出》提供答案,给出结论,《花样年华》模糊暧昧,不予解答。
这些特点有意义吗?
当然,在你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浪漫的人,就更有意义。
夏季的暴风雪甜蜜而苦涩,这无疑是来自于韩国的又一部优秀影片,它不是以怪力乱神和电脑科技来吸引人,而是以人间条件为卖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凡,在四月的春天中发现四刺骨的寒冽,也在人性的冬天中发现永不言弃的生命春天。
本片的中文译名一个是“外出”,另一个是“四月的雪”,若把两者连起来译为《外出,四月的雪》,则囊括了整部影片的内容,前者代表情节的发展过程,后者表明此过程的结果:生活在两个季节里的人只有擦肩而过的机会,暗示着爱情的不可能。
而片子的结尾偏又呈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最终的答案捏在观众的手里,不妨说,这也是影片魅力的一种延续。
看这个片子的过程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两部片子的故事是一样的,从两位导演对原始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和精心安排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王家卫的风格是用光影交织辅佐情绪渲染,在对白弱化的前提下,光线、音乐,场景起着催化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叙述主体,导演凭借直觉营造唯美主义的氛围,达到主角内心世界的情绪化表达,可以说,这是一种功利性(褒义)的美。
许秦豪导演实质上以写实为主导,他通过衔接紧密的构图对事件的发展赋予逻辑顺序,他不刻意把镜头对准情绪的变化,而是让每一小节完整的片段对应一种情绪,也就是说,情节的推进紧跟情绪的变化,而影片呈现出来的是情绪变化后的结果。
如果王家卫的美感是烘烤出来的话,那么此片则是在导演的慢慢培养中树立起来的另一种唯美的典型。
《八月照相馆》里有一种爱情刚刚发芽时淡淡的甜美,《春逝》则包含着爱情降温时的惆怅与无助,它们分别代表了爱情的两个阶段,本片的故事是更像是这两者的一次逆向生长。
舞台灯光师仁书与舒英同时遭遇情感背叛,而背叛偷情的两个人正是双方的配偶,在情感煎熬的过程中,仁书因为仍然爱着妻子,所以在靠近舒英的过程中更加纠结,这是他的柔弱之处。
舒英则果断些,实质上她的勇敢起因于他与丈夫感情基础原本的薄弱,所以她是在怨恨与痛苦夹击的缝隙中寻求释放,当然也伴随有轻微复仇的快感。
两个人逐渐散发出让对方欣赏的气质,从对这段爱情发展过程的描述中,能够发现每个阶段是在一种对比逻辑中进行和推进的,最明显的是那几次外出。
因为不知道是双方配偶中的谁开得车,所以他俩得去同时参加葬礼,在经历受害者家属的辱骂后,舒英委屈的在路边痛哭,仁书则表现的平静些,虽然他完全有理由痛苦。
此时他担当着她情绪的安抚和见证者的角色,所以有了后面的第一次散步和交谈,一开始仁书显得主动,而在逐渐的发展中,舒英却最先说出“我们交往吧”看似玩笑的话。
首尔散步是第二次外出,之后她买了一小盆花送给他,而我们发现这盆花却出现在妻子的病房,这是个有意味的安排。
影片时刻都在这种对比之中,舒英和仁秀一举一动总是同时性的出现在一个场景中。
海滩散步是第三次外出,在外出的准备中,仁秀对着镜子观摩这一过程在之后又出现过一次,却已是另一种结果,本次外出以他们的做爱结束,这是爱情的顶点,从另一次仁秀独自对着镜子回味肌肤相亲的温暖中就已经表明了这种迹象,双方配偶的病情暗中牵绊着他俩,在是否把病人转到更大的医院时,舒秀的丈夫病危,但她却问医生“我该怎么办”,仁秀的妻子已经醒转过来,却已经决定接受更好的治疗,显然,仁秀已经陷入爱情之中,而仁秀的柔弱使他处在了最难以抉择的境地。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第四次外出夹杂了更多的困扰和矛盾,同样的这一次也在做爱中结束,而伴随着痛苦和诀别的气氛,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外出。
舒秀的丈夫死了,仁书的妻子马上康复,舒秀在离开的时候,坐在对面楼底下他们喝过啤酒的地方,看着高处窗前仁书的侧影,不舍的哭泣着,当她再次抬起头的时候,窗户边的他不见了,她默默的离开,紧接着的镜头里面出现了仁书,原来他坐在地上哭。
到这儿其实影片已经该结束了。
导演“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最终,四月的天空飘起了雪花,报道说:绽放的春花被无情地埋没在积雪中……而伴随着这种画外音的风光却是他们外出的迹象,毫无疑问,在这个爱情的过程中无论发生了什么,这一次颇有意味的外出却只剩下了眷恋,这就是许秦豪的风格,他总是使这种感情在理性的指导下被控制在适当的强度上,让人欲罢不能。
失望
除了结尾下雪狗血的两人好了外其余都还行
韩版花样年华
走下神坛的裴勇俊。。。
只为结局..
一本超级大大大烂片,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观看。
说实话吧 闷片一部
對這個導演+演員配置還是有點期待的,但結果失望,就連情慾戲也很不情慾。
韩国除了偶像剧就是伦理剧了,很好的表现了遭遇偷情的心情
影片最后的画面很美'春天的一场暴风雪让鲜花在雪地里一样不失美丽''缓缓的钢琴曲却也免不了淡淡的忧伤'总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可奈何'
曾经被mojj深深喜欢的眼镜帅哥哪里去了。。整部剧情太悠哉了。。实在没有耐心
难看
本片就是无论如何男女主都会搞在一起
内容单薄,剧情沉闷。
两星全给孙艺珍!
唉,萝莉时代最喜欢的裴勇俊,看过这部电影后从此定名AprilSnow,再没改过……
编剧挺有才的,整了个这么纠结的设定。还好最后算是有个了断,要不然得纠结死。就这样看完以后还是挺压抑的。
美。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安静这样的陈默,好像日系爱情电影风格,只是没有那样唯美
孙艺珍文艺女神,但是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印象中男主和女主各自的伴侣都躺在医院,然后俩人一起外出出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