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看到过难看到让人吐血的电影了,标签有喜剧但让人笑不出来。
很多可能是包袱的地方生硬且尴尬。
剧名叫【大侦探】,全文的推理情节又少又可笑,基本全程靠霍桑的一张嘴,线索不是凭空出现,就是一笔带过,完全和【侦探】二字无关。
(而且推理小儿科到我不看推理作品的朋友在影片四分之一时就猜到了boss)爱情桥段更是莫名其妙,全程我都是“怎么就靠在一起了?
”“怎么就爱上了?
”“怎么就亲上了?
”的状态。
特效可能是我唯一笑出来的地方,特效真的幼稚且好笑,关键是影片里还多次用这种特效,真的让人怀疑其实特效也提供了喜剧效果。
假期在家里看也觉得是浪费时间。
霍桑来了,能走多远?
随着影片《大侦探霍桑》的公映,霍桑这个人物形象在时隔三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大银幕。
霍桑这个名字,对于当下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有几分陌生,但对于很多老侦探小说迷来说,即便不是如雷贯耳,也是耳熟能详,因此,以其为主角的小说霍桑探案系列也算得上是一个经典IP了。
众所周知,清末民国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各类休闲通俗小说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并鼎盛一时。
言情小说以鸳鸯蝴蝶派和张恨水为代表,武侠小说有“南向北赵”和还珠楼主为首的北派五大家,其作品的风靡畅销和影响之大,比之五六十年代港台后起的琼瑶和梁、金、古有过之而无不及。
期间,侦探推理小说虽不及言情和武侠那样煊赫火爆,但也有了长足发展并得到大众的喜爱和推崇,这其中的佼佼者当首推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和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尤其是前者,霍桑探案不仅在当时颇具影响,即便在当下依然拥有很多读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程小青更是被誉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
程小青先生最初是与鸳鸯蝴蝶派的周瘦鹃等人用文言合译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译作过程中产生了创作侦探小说的想法,遂以福尔摩斯探案为模板,模仿柯南道尔的写法,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特别是上海滩的市井风俗派调,写出了一系列以霍桑为主角的探案小说。
小说一经发表,很快便得到了大众读者的喜爱,并陆续被拍成电影并屡获成功,影响随之扩大,霍桑探案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各种休闲消遣类文学一度喊停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初才又复燃,霍桑探案也随之再次出版,并多次被搬上影视。
其中,我看过的有根据《舞后的归宿》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霍桑探案之舞后血案》,以及根据《狐裘女》改编成的电影《智破奇案》。
在我儿时印象中,这两部作品随谈不上多么出色,比较中规中矩,但也不乏悬疑引人之处,特别是后者,影片中还直白大胆地加入了点同性恋元素,在80年代多少也算一个突破。
在这之后,也许是因我涉猎有限,没再见到霍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其实,霍桑探案这个IP,在影视上面原本可以大有作为大有搞头的,不做未免有些可惜。
现在,终于又推出了一部《大侦探霍桑》,霍桑又重新登上大银幕,多少让人有些期待。
《大侦探霍桑》由周显扬和杜致朗夫妇联袂编导。
观众对于这对夫妇应该也不算太陌生,二人之前已经搭档合作过多次:《罪与罚》、《大追铺》和《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成绩尚可,尤其是《大追捕》,沉稳凝重的节奏风格为影片赢得一定口碑。
这次,大概是受了《唐人街探案》的影响,周显扬和杜致朗也改弦易辙走起了喜剧推理的路子,影片摆脱原著框架、架空年代地点,杂糅混搭了各种时髦商业元素,要打造一部时尚奇幻悬疑喜剧动作片。
但根据首映后的反馈来看,最终的成片显然并没有太令观众满意。
把搞笑喜剧与侦探推理两种类型融合到一起,原本就有很大难度和风险,虽然能最大程度上扩大受众面,却又很难同时讨好到这两大类受众令其满意。
因为搞笑喜剧本质上是让人身心放松、怡然而乐的,而侦探推理片的核心则在于悬念的营造铺陈,是要让人神经紧绷和费心烧脑的。
观众对此二者的诉求迥乎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硬要把搞笑和悬疑融为一炉,这其中的比例分寸实在很难精准把握,稍有不当便成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不仅不能相互成全加分,反倒彼此消弱减分。
不过,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也并非毫无意义。
说回本片,平心而论,影片开场部分其实还是拍的不错的,甚至在我预期之上,镜头画面里的森林、古堡、银行、车站、火车……都拍的典雅又大气,又有几分复古怀旧的氛围气息。
各色人物的登场与故事的展开倒也干脆利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拖泥带水吞吞吐吐令人不耐之感。
而霍桑在案发现场的推演复盘也做的很是炫酷别致新颖有趣。
但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和各路人马的陆续加入,叙事上开始有些游移不定和松散跳脱之感,从中反映出编导在悬疑和嬉闹之间有些拿捏不准,不免顾此失彼,只能尽力做各种调和。
其实,影片故事的基本架构还是不错的,整个探案由追拿假凶到真凶现身再到揭开幕后真相,可谓层层递进、多重翻转,再加上擅长易容术的江南燕和死而复生的沈长安,足可把剧情撑得精彩丰富。
悬疑和搞笑虽然在影片的整体风格上很难统一,但不妨给剧中人物做个分工,由侦探霍桑全程负责悬疑戏码,其搭档包朗则全程负责搞笑戏码。
在本片中担纲主演霍桑的韩庚,表现谈不上出色,但一如既往的认真努力和中规中矩,基本属于可以被接受的范围。
他饰演的霍桑除了智勇双全、文武皆备外,还被设定成具有自恋傲娇、洁癖和厌女症倾向,而且,不知是角色设定如此,还是韩庚表演的问题,片中的霍桑在探案时身上还带有点AI机器人的意味。
霍桑的搭档包朗由尹正饰演,在片中应该主要是负责插科打诨和搞笑担当,但并效果并不显著,与霍桑的互动也不算多,于剧情也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到了故事后半程这个人物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感,彻底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跟班。
郭晓东在片中饰演的沈长安,基本就是一个人肉活道具,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存在。
刘嘉玲依然是近年惯常饰演的幕后Boss级别的权势女人,演来得心应手,出场不多,一头一尾,压得住场。
最后,不管影片《大侦探霍桑》拍的如何,毕竟霍桑又重登银幕了,希望相关影视公司能够用心把这个本土侦探推理大IP继续做大做强,让霍桑能走的更远。
在一系列让影院经理人仰马翻的花式档期操作之后,《大侦探霍桑》终于和影迷见面了。
排片占比8%,票房300多万,虽然不够名列前茅,但在前期物料和宣传铺排受众到达率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是还算不错的成绩。
右为导演周显扬也许,导演自己也未曾料到,电影能搞出如此多的花样。
不过,今天不谈发行档期和宣传那些事儿,我们来聊一聊电影《大侦探霍桑》的导演中周显扬。
周显扬此人,出生于香港,大学没毕业就进入圈内大佬江志强先生的电影公司安乐影业工作,主要作剧本开发,后担任江志强先生和李安导演的主力,隐于幕后多年。
他凭借《杀人犯》(上映名称《罪与罚》)成功出道,三年后凭借《大追捕》获得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再隔三年,他的第三部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拿下第34届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三年一部片子,是他的创作节奏。
认真算起来周显扬目前只有5部作品,却被誉为香港最具话题、最具突破性的新一代导演。
原本2017年《大侦探霍桑》以及完成制作,提交成片。
暌违两年,电影终于上映。
周显扬这次选择了侦探小说家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为改编对象,讲述了在中俄边境有一个富裕而神秘的城市——黄金城,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现了大侦探霍桑和盗贼江南燕的交锋和对峙故事。
从以往《杀人犯》《大追捕》《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的凌厉风格,跨越到摩登侦探题材,周显扬的跨度不可谓不大。
摩登、新潮,侦探霍桑的民国世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多面表达,在电影中也是如此”,《大追捕》《杀人犯》《黄飞鸿》……周显扬总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找到突破自己的地方,这次也不例外。
一向喜欢追求新意思的周显扬,在《大侦探霍桑》创作上也毫不例外,“看到霍桑这个题材时我很兴奋,原来百年前我们已经有自己的大侦探,这是值得让观众了解的一个故事。
我花了一年时间去写剧本,因为我不希望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百年前神探的简单还原,我希望这个人物跟当下观众的交流更顺畅。
”
开拍前,周显扬就说过自己想对民国电影的概念进行一次革新。
架空时代背景下,他赋予了民国背景犯罪片更多的时尚气息和年轻化视角,和以往影视作品对民国的展现不同,摩登、新潮,显然是周显扬镜头下侦探霍桑的民国世界。
人设上,侦探霍桑擅长推理,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因此被誉为“民国第一神探”。
除此以外,他的眼睛仿佛是放大镜——可以看到地上细微的灰尘粒,模糊照片上的logo,他的所有怪癖都对探案大有助益。
而周显扬给了他更多的外延,电影主角霍桑成了时尚的代表。
“虽然这个人物诞生在民国,但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穿着,放在任何时代都称得上前卫,是个名副其实的‘潮探’。
”而电影中霍桑的装扮,也确实称得上时尚新潮,除了开场颓废造型,在接下来的剧情里,霍桑换装多次,白衬衫、各色西装,还有原著里经典的黑呢大衣,都是非常时尚的造型。
周显扬镜头下的霍桑,是精致Boy无疑了。
而为了匹配霍桑摩登精致的装扮,以及故事发生地黄金城——有着异域风情中俄边境城市的背景。
周显扬在上海用半年时间以1:1的比例从无到有打造出了一个城中城。
城中有银行、酒店,也有穿梭其中的火车……霍桑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在其中追着真相奔波游走。
而外景部分,制片团队用1年时间在欧洲勘景,最终在布拉格找到了符合电影气质的城市景观。
而布拉格清新精致景观下的犯罪和故事,让电影呈现了一种荒诞感,那种反差和对比,让电影的喜剧效果得到最大的释放。
在极致的环境里探索人性“动作更暴力,角色更人性”这是周显扬电影一直以来突出风格。
电影里霍桑和沈长安之间的两场动作戏,明显的将两个人物的性格塑造的更为丰满。
霍桑和沈长安的第一次相遇在“三不管”地带走廊里的追逃戏份,沈长安作为“已死”的潜行间谍身份,对打中招招致命,三、四次擒拿人质做盾牌,视生命如草芥,以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
而侦探霍桑,虽然的动作戏多为擒拿招式,也显示了此人对待嫌疑人同样手下留情。
就像杀人是角色生存的条件一样,“杀人犯”则是周显扬在电影里探索人性的“道具”。
《大侦探霍桑》里,贾夫人因为面子而杀人,沈长安为了任务而杀人,黑帮老大因为开心杀人、不开心也杀人。
最大的愿望就是举国闻名。
他费劲心机想要一石三鸟的计划,反而成了一只“螳螂”,最终被“黄雀”贾夫人派来的人乱枪打死。
自私、贪婪、胆小、享乐、罔顾人命……人性在这些人身上展现无疑。
周显扬曾说自己平时喜欢观察人事,他曾在采访时说到:“世界隐藏了太多秘密和不为人知的真相,如果一部电影里主题是‘寻找表面真相背后的真相’,那一定很有意思。
而往往你看到的真相并不一定就是真相,它背后的东西有可能才是真正的事实。
人就是往往因偏见而产生误解,唯有爱与情才能打破这种偏见。
”
而电影里,霍桑探案过程中,在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后,最终能看破贾夫人的布局、沈长安的谋算,找到谁是真正的江南燕,两个人从充满敌意到惺惺相惜。
因为偏执和强迫症,所以纠结于事物的真相,着迷于勘破真相。
这是找寻真相过程中霍桑的自我突破,也是周显扬对自己的突破。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黄金城,这是中俄边境一个过着神秘袈裟的富裕之城。
在这里,声名远扬的大侦探霍桑正在为一桩离奇的谋杀案找寻真相……扑朔迷离的线索究竟指向了哪里?犯人是谁?因何而杀人?死者与犯人有何关系?身份不明的各路人马都让霍桑的探案之旅更增加了几分未知何险阻。
当该起谋杀案最大的嫌疑犯怪盗江南燕出现时,他那出神入化的易容技巧又瞬间让霍桑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变得复杂和模糊了起来。
在一系列凶险未知的危机之下,霍桑能够成功查明真相并全身而退呢?
这部电影经过多次撤档又复档几经波折才上映,很多好的内容被删减,而电影的片方也是骚操作一波各种撤档复档连主演都不知道,主演刚宣传完他就改主意,电影的片方确实有问题。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宣传,知道的也就是各家粉丝,实话实说我是因为韩庚而看。
首先影片里的各种景色是实打实的,像火车里的螺母都是实打实的,这些可以去看官微的视频,可以看见,所以有些人所谓的五毛钱特效……电影的内容演员的演技其实不可能完美,有人指出不足我相信不管是谁都是开心的,但是指出不足是真心实意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只为了骂某个人,更不是暗讽。
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人,但是不喜欢何必去骂上几句,他伤害过你,就那么恨他,这么想让他去死吗?
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有喜欢的地方所以评论,但是不代表这就是在洗,或许在有些人认为说一点点好就是洗这部电影里很喜欢韩庚的打戏,尤其是在与“沈长安”在火车里的打戏,拳拳到肉。
想起了当年他第一次拍电影,各种打戏都自己上各种都会尝试,所以被武行的人称为“生猛海鲜”😂最后的彩蛋也很有意思,“你怎么知道我是女的”
影片当中有不少开阔的外景,基本都用在了切换场景的时候,来表现黄金城的宏伟巨大以及神秘富饶。
片中各种枪战和打斗场面也都非常激烈和壮观。
除此之外本片似乎没有别的亮点了,剩下的就都是槽点。
首先,叙事节奏一开始很拖沓,主线剧情进入地相当慢,到后面节奏越来越快,观众们很难跟得上影片的叙事节奏。
其次,作为一部侦探题材电影,却丝毫没有悬疑感,很容易猜到幕后黑手是谁,探案过程也非常粗略。
最后,韩庚帅气的外貌与打扮跟侦探完全不符合,虽然演技基本在线,但对角色的演绎过于普通和单调。
可以说本片的故事是好故事,拍出来的成品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现在看完电影都没心思看原著了,大侦探霍桑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最难看的片子,刷新了我对电影的下限,我现在还在为给它贡献了票房而深深的自责,这片子绝对是哪个大老板捧女一号给她投资的,为了捧她还请了刘嘉玲,没剧情没开头没结尾,全场都是上个世纪的笑点,导演还觉得很幽默。
我看了十分钟后面完全是为了看看这个电影到底有多差才忍着看完的,对周显扬杜志朗有了新的认识,毁三观。
春节在爷爷家看的,那时候老人身体不好,需要治疗,等我爸爸给我爷爷陪床时候我就在租的小屋子里找电影看,那天晚上,找到了这个大侦探霍桑,画面色彩风格很像中央六自制的电影,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整晚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盯着电视发呆,颜色偏暗黄色,很适合睡觉,我躺在沙发床上,吃着琥珀核桃,上面的白芝麻好香好香。
我看着电视,画面在我的脸上慢慢淌过。
身后的窗帘没有关,晚风吹进来,吹我在梦里。
经历了三次改档的 #大侦探霍桑# ,把民国英雄往事拍成了低配版少年包青天。
张慧雯那条盗侠线整段垮掉,绝色女神偷没能打动男主,反倒加强了韩庚尹正、韩庚郭晓东两对的CP感。
真凶郭晓东最后沦为国际间碟,前半段精彩的罪案推理草草收场,用一个狗血的谍战人设败足了观众胃口。
破案后,刘嘉玲交代的真正任务,和彩蛋中张慧雯的一秒变性,也无任何悬念升级的效用。
本应给人以重拳出击的终极反转或幕后黑手并未出现,电影在不知所云和对续集毫无期待的情绪中落幕。
烧脑指数2星。
喜欢悬疑推理的观众不用进影院看了。
几段动作戏威亚明显穿帮,也让九分舞美毁于1元特效。
如果你迷恋刘嘉玲的盛世美颜或张慧雯的肉体、韩庚尹正的衣品,倒是不妨买票安慰下剧组的服化道。
《大侦探霍桑》是一部喜剧推理片,虽然上映前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吹捧。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部只能给一星半的电影,一星给风景,半星给程小青先生。
先说优点:(1)前一星:无论这部片子的剧情有多么垃圾,但不得不承认,面对荧幕上华丽大气的欧式古堡、一望无边的森林、澄澈蔚蓝的湖泊、呼啸而过的蒸汽火车,视觉印象还是蛮好的,最差也可以权当掏钱看了一部布拉格旅游片。
(2)后半星:本片的核心诡计其实是这样的:黄金城有一个擅长易容,喜欢杀人后取走手指,并且在镜子上署名的大盗江南燕。
侍卫为了私吞夜明珠,于是找了个与自己相貌类似的穷人,杀人断指,并留名“江南燕”,制造自己被“大盗江南燕”杀害的假象。
侦探霍桑介入调查,并通过死者的尸体特征,识破了这一诡计。
应该说,这个核心诡计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这个设计本身就是民国期间程小青先生早就设计好的,所以只能加半星。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既有这么好的客观背景,又有很好的原始素材,为什么影片最后还是只值一星半呢?
原因就在于它犯了喜剧片与推理片中的三个大忌:(1)侦探形象靠吹!!!
减一星影片一上来就开始吹霍桑多牛逼,有多少迷妹,而且韩庚也在荧幕上极为配合的装逼。
然而直到影片开始30分钟后,主角才开始第一次略微像样的推理……拜托!
这都9102年了,难道导演和编剧就没看过《神探夏洛克》吗?
再不济,你总看过《心理罪》吧!
虽然后者的漏洞不少,但是它告诉要塑造侦探形象是件很简单也很有定式的事情,在影片的开头进行设置一个简短的推理桥段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侦探高逼格的观察与推理能力一览无余,而且所有的性格特点与生活习惯都可以极富冲击力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然而本片呢?
霍桑的形象全部是助手吹出来的,迷妹捧起来的,活脱脱地一部杰克苏神剧!
(2)关键线索靠藏!!!
减一星推理迷们都知道,在推理文学中,有“范达因二十准则”和“诺克斯十诫”。
虽然准则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一项得到了范达因和诺克斯先生的共识:所有线索必须公开呈现在读者面前,实现读者与侦探的公平竞争。
实际上,这一原则至今仍然是衡量推理作品优秀与否的关键。
有了电影之后,这一原则变得更容易实现了。
看过《神探夏洛克》的朋友们肯定都还有印象,在卷福破案之前,导演会把镜头瞄向每一个可以的线索,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案发现场究竟有什么疑点。
如此一来,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独立思考。
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们才会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智商被卷福碾压”,才会惊呼“哦,原来是这样子呀”,才会毫不吝啬地打高分好评。
然而《大侦探霍桑》呢?
呵呵哒,在侦探解谜之前,大家压根就不知道主角居然还去停尸房检查过尸体,也不知道尸体特征究竟是啥样的。
侦探需要什么证据,于是导演就给你放个什么新证据出来。
拜托,这不仅是杰克苏神剧,还是只会开天眼和金手指的杰克苏神剧。
(3)喜剧桥段靠尬!!!
减一星其实推理和戏剧的结合早已有之,比如《唐人街探案》就是很成功是先例。
好的喜剧桥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笑点随着剧情的自然呈现与流露!!!
比如《唐探》中那个经典桥段 “我是你舅舅啊,血浓于水啊!
”“表的!
”就是典型的成功之作。
坏的喜剧桥段不外乎以下几类特点:a. 靠过分夸张的动作或表情来取娱观众。
电影不是东北二人转,能掏钱进影院的一般对小黄飞无感,所以主创们也最好不要走那种路线。
Ps.典型的失败案例:《恶棍天使》。
b. 台词本身并不搞笑,演员们却非要通过自己的笑声来带着观众去笑。
这就像是有人不停地挠你,逼着观众笑一样。
Ps. 典型的失败案例:近年来冯巩那些歌功颂德的相声。
c. 突兀地插入喜剧桥段,导致笑点与剧情不连贯。
很不幸,《大侦探霍桑》是把上述三条全占了。
所以给观众的感觉,便是尬,太尬了!
综上所述,《大侦探霍桑》只值一星半,没法再高了!
所以韩庚先生不用卖惨,就凭这种质量,电影延期上映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值得惋惜的是,这部惨不忍睹的影片,很可能毁了一个原本可能继续火起来的IP,也毁了前辈程小青一手创作起来的侦探霍桑形象。
装是有点装看还是可以一看起码下半碗饭
6公主看的,也觉得还行吧,那天爸妈回去了佛山
这种没自信到能提档,撤档,又上映的片,120%的烂片无遗。韩庚拍完前任后,肯定自信心膨胀了。觉得能独立承担起一部影片了。谁想到,如果没有自带bgm的尹正,估计票房会更惨了
热门都在说为了尹姨看的是认真的吗?哦~19年的话,他可能还没姨,现在是真的姨了🤪央六看的,打发时间,画面想着要华丽,某些程度还是做到了🤔事实证明,bking真的很容易变成油腻……韩庚……女主有点没有辨识度……以及真的好早就猜出来了啊,因为让女主哭,女主哭不出来就猜出来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至少前30分钟还是拍的挺炫酷有趣的,镜头、画面、转场也都挺用心,到后面就主线游离、叙事失焦,变得散漫乱套了。
很好看啊 为啥这么低分啊 就是有点烂尾 了 应该有第二部吧
我跟闺蜜为了等隔壁的海底捞去看了这部片,出来时候闺蜜说刷新她对国产烂片的新认知,而我到最后竟然恍恍惚惚睡过去了。出来以后竟然拿不到号了!!那我们为何要来看这部电影!摔!
三个星给尹正哥哥 希望他以后能接好的剧本 爱他么么哒
剧情虽然有点弱,但是我觉得还挺好看的。霍桑是个有点自恋,臭屁,极度洁癖之可爱的大侦探。整个剧的风格偏摩登复古,轻喜剧。不太喜欢的就是女主角,张慧雯有点镇不住场,江南燕这个角色的设定本是很有魅力,但是她的演绎清淡的让人忽视。
画面极其美,每一帧都是那么充满美学感,服装也算华美,男主角耍帅稍稍有点过,后面笼罩主角光环,无论怎样子弹都打不到,推理不是重点,悬疑与艺术感才是这部影片所追求的
两个人莫名其妙包了场,能看是知道,一星给风景
美术,摄影,选角都挺优秀的,挺欢乐的,动作场面也精彩,悬疑程度偏弱,但值得一看,期待第二部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美术设计上,火车、银行、地下世界制作非常精良!服装是下了大功夫,取景也很漂亮。故事线扑簌迷离,需要二刷才能缕得更清。韩庚小哥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依旧很风骚。
《大侦探霍桑》,韩庚的表现你买账吗?香港导演周显扬果然实力非凡,除了努力,超高天赋的他把电影剧本吃得很透,选择了韩庚作为主演来演绎霍桑的角色也证明是十分正确的。韩庚中剧中不温不火,处处好像信手拈来,却不夸张做作,把充满智慧的神探硬是给演活了。
场景,演员,耳目一新,就是不一样!果然是欧洲,我还以为是哈尔滨,再加上电脑动画。干嘛那么苛刻,我觉得看得下去。
宣传难道不知道撤档这种事情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吗
虽然剧情很差,但是舞美和台风很欧美,蛮有意思…
总体效果还是不错,除了逻辑有点模糊外,其他还好,不过张慧雯的演技有进步,有突破,挺喜欢她的。
就是看主角的各种耍帅,各种神奇的脑洞,爽完就完了。
拙劣的电影表现技法,浪漫桥段的表皮模仿。但有一句真心话,作为看了韩庚12年的观众,韩庚演技台词进步了,比以往的任何电影,私心打个三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