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北斋之女

眩~北斎の娘~,Kurara: Hokusai no Musume

主演:宫崎葵,松田龙平,长塚京三,三宅弘城,余贵美子,野田秀树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剧照

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2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3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4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5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6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3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4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5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6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7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8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19眩:北斋之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葛饰应为的眩目人生

昨天看北斋的纪录片,今天看女儿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就是——Kurara: The Dazzling Life of Hokusai's Daughter。

她的人生确实够眩。

嫁给了绘师第三代堤等琳的门人南泽等明,不到三年即以离婚告终,原因是她一直瞧不起南泽的美术造诣。

性情上与父亲北斋相似,不同的是应为有抽烟喝酒习惯,曾误让烟草弄坏了北斋的画作而一度尝试戒烟。

更是因为嗜酒而自己取过醉女这样的笔名。

影片中的北斋评论这个名字:相当出世的了。

那时的北斋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啊,中风之后还以富岳三十六拯救了江户的出版界。

她的一生是痴迷光与影一生。

有着与父亲北斋相似的创作画法,并也使用明暗对比等方式来表现绘画的立体感。

影片着重介绍了她三幅作品的创作经历。

夜樱美人图(Cherry trees at night)

吉原格子先之图

三曲合奏图。

宫崎葵的眼神灵动有神,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两个外景的俯拍非常漂亮。

夜晚桥边,本身就像一幅画了。

除了北斋和应为两个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其他角色也都很超逸,妈妈像个神仙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之前的唠叨也很可爱。

泷泽马琴是当时的作家,与绘师之间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恋爱对象溪斋英泉,出生于江户的下级武士家庭,原先家族姓氏为松本,随父亲改姓后,名字改为池田义信,另外多以善次郎为称呼。

20岁后溪斋英泉开始向绘师菊川英山学习绘画技法,同时也常与葛饰北斋往来交流。

之后溪斋英泉因擅长描绘春宫图而受关注,并开始著作情色文学及提供相关类型读物的插图,其中《闺中纪闻 枕文库》曾被作为性知识入门书,作家曲亭马琴曾邀请溪斋英泉替他的戏作文学《南总里见八犬传》绘制插图。

在风景题材方面的创作,溪斋英泉曾与另一绘师歌川广重携手绘出中山道一带驿站为背景的《木曾街道六十九次》(木曽街道六十九次)。

晚年溪斋英泉所著作的《无名翁随笔》(无名翁随筆)则成为后人研究浮世绘的资料来源之一。

剧中英泉评价应为与父亲合作的画,一下子就说中了哪部分是她的手笔。

是文艺少女大杀器吧,容易引起那种”知己“感。

好在,应为的心里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

感觉她也不是不想要爱,只是太容易分心。

结尾弟妹一下子就落回俗世了。

不过真实的应为在父亲去世后离开浅草的居所后,出家了。

影片大概是用弟妹来衬托应为的超凡脱俗吧。

就是这电影长度,不长不短的,浮光掠影科普一下就完了。

 2 ) 艺术家都是自私鬼

开头这场戏特别猛,特别亮,未抽的丝未剥的茧,粗粝的本来面目。

呼应结尾弟媳那句埋怨:“这世上再没有比你姐姐更随心所欲的人了”。

无所谓母亲的唠叨,无所谓婚姻。

衣服随意扎着,头发只要梳上去就行,兜里全是石头,甩下围布用来擦脚,又用擦脚的围布拿酒瓶,抽烟,画春宫图。

她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性别本身的欲求,更不在乎所选事业的名利。

只要可以画下去就可以了。

是北野武笔下的自私鬼了,艺术家都是自私鬼。

父亲中风,她着急的是:“已经第十天了,父亲也差不多该开始练习握笔了。

”痛失母亲,后知后觉:“我心中只有画,竟从未考虑过她。

”善在大火中失踪,她紧张片刻后便流露出对火势颜色的赞叹,那是不同于朝霞与晚霞的色彩啊。

和善发生关系是因为他的温柔让她有一瞬的眩晕,她便沉溺进去。

事后也只是淡淡吐槽自己:“也许我和所有男的都行吧。

”善总是来找她,她唯一一次主动去找是父亲告诉她善要出殡了。

她毫无所知,很悲伤地跑过去,看到他被抬出来又止住了悲伤的神色定定然道:“永别了,善”。

很难说她对善是什么情感,她无所谓交朋友,无所谓婚姻,他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人。

善真是太温柔了,他一开始就爱她,保持着她能够适应的距离,帮她完成自己。

唯一的一次欢爱后,她仍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不沉溺于缠绵,也不看他,恹恹地抽着烟。

看到他静止地被抬出来的那一刻,她是感受到了吧,被爱,一直被善爱着,但她仍不确定是否爱他。

所有的,她生命中重要的人离世,她的情绪都非常克制。

但是当看到父亲画出惊人的“富士越龙图”时,她浑身颤抖着噙着泪珠,额头起了青筋,毫不克制,无法克制。

那是爱了,她唯一的爱。

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自私鬼,北野武这样说,他们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死活。

可她这样的坦诚,这样的专注,散发着完全超脱了性别的潇洒和旷达。

你又不得不被这种魅力所折服。

 3 ) 写给江户画家的浮世赞歌

电影海报中的宫崎葵,粗服乱发,肩搭棉袄,在灯下执笔,画那副著名的灯下美人图(夜樱美人图)。

历史中的北斋之女绝不会这么好看,传说中这个被休回家的女子,有着地包天的下巴,绝非宫崎葵的小脸可比拟;但宫崎葵面庞中的好奇、灵透、坚定与疲惫,让人无端相信,她就是北斋那个画技惊人,号称江户伦勃朗的女儿——葛饰应为。

我强烈怀疑导演是个浮世绘艺术爱好者,整部电影仿佛就是对浮世绘和江户市民生活的赞歌。

长桥、走卒、武士、美人、吉原灯火、道边樱花,都在镜头中活过来,再被画进镜头中的浮世绘里。

一定程度上,真正的主角是那几幅画,是父亲葛饰北斋的富士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和富士越龙,是女儿葛饰应为的夜樱美人图、三曲合奏图和吉原格子先之图。

全片的人物与情节只是线索,这些画才是真正的光芒所在。

每幅画完成时,导演生怕还原的不够好,或是观众看不清,还要全幕展示,停顿几秒。

想象一下日本上映时,巨大幕布上的古老浮世绘,此中敬慕,铺面而来。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市民文化的代表,主要描绘的是市民眼中的浮世,此间有美人、春宫、和风景。

市民的现世品味无疑是直接而庸俗的,文人画和印象派都是没有市场的。

在狭窄的选题和有限的风格选择中,很多画师可能终其一生也只是画匠,甚至葛饰北斋在片中也哀叹,如果老天再给他五年,他一定会变成画家。

这群戴着镣铐跳舞的天才们是不自信的,他们在江户的杂乱小屋内,埋头做画。

拜师、写生、出师、卖画,迎合着市民品味、赚着市民的钱,可能午夜梦回时,也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卖画为生的小市民。

最终艺术史还是厚待着他们,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梵高、优衣库、包装和电影的灵感来源。

这些当时的糙女、老头、青楼老板成为了艺术史添砖者,他们是盖棺定论的艺术家。

导演是理解他们的,甚至导演跟他们也是一样的。

艺术家们只不过是一些心怀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所向的平凡人。

他们也要吃饭喝水、也要睡觉做爱,也有可能中风且贫穷。

生活中没有什么绚丽多姿的日常,也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情节,可能看一看大火都是难得的体验了。

时时刻刻都不满足,终日工作也觉得自己是个庸才,略有小成又恐只是灵光乍现。

但除了他们生活中的江户城,他们心中另有一个江户城,那是他们的一心一念,他们的心之所向,那里的龙可以飞跃富士山,艺妓与太夫能一同合奏,光与影,浓与淡,绘毕搁笔,或拍完杀青,而此生无憾。

精神生活固然是丰富的,但现世安稳也如罂粟般迷人。

平凡的艺术家们需要家庭,要还账单,要结婚生子。

曾是武士、善绘情色的溪齐英泉说葛饰应为是他的光,还不如说北斋之女那全部都在做画的生活是他的光,那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向往,而且他做不到,他还有妹妹要照顾,生意要打理。

精神生活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困境不仅仅存在于搞艺术的人,也存在于每一个人,我们被欲望俘虏,被淘宝构陷,被花呗囚禁,心中隐约觉得不妙,时光太快又水过无痕。

一切脚踏实地的折腾,可能是为了现世安稳,也可能是对于岁月静好之下暗流的恐惧。

曾经的梦想早已暗淡,它们因为不确定或胆怯而被过早放弃;口中的诗与远方也成为机票上的旅行目的地,走马观花间还得帮同事亲戚代购。

大部分的我们都是北斋之女的善哥,略有小成却及时收手,从此沉迷于老婆孩子还房贷,只需要盛夏中的一场流感,或是18岁填志愿时的一个手抖,就可以要了善哥的命,或者我们的理想,轻飘飘,又理所应当。

我们都不必做葛饰应为,但我们都可以喜欢她,因为她身上的光无法拒绝,纵然她不美丽,也不梳头。

东亚有不少描写女画家的电影,比如中国潘玉良的画魂,韩国申润福的美人图,还有这部葛饰应为的眩。

这部应该是成本最少的,也是我最欣赏的。

前两部电影都注重主角的女性身份,展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挣扎痛苦后成就,尤其是那部美人图,竟然还安排上老师发现得意门生是女郎之后大展淫威的桥段,令人咋舌。

这部日式日常女画家电影,是最具有平权精神的一部,没有强奸,不用赎身,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似是而非的,就是画画,各种画画,画到痴嗔,画到喜乐,画到老。

电影的高潮处,不是流泪分手,也不是爱人惨死,是江户伦勃朗/北斋之女发现光与影的奥义,是她与老父亲合力完成终极传世之作富士越龙,是宫崎葵窥得大道、见到圆满时的面上的光和眼里的泪。

大家都是人,不必用性别圈定印象或划定鸿沟,女画家的主要属性是画家。

希望在未来,所有的女画家都会被介绍为画家,不用强调一个女字。

 4 ) 北斋之女

我热爱那些能让我保持清醒、振奋精神的文艺作品。

《眩:北斋之女》虽然只是一部小成本的日剧SP,却让我看得热泪盈眶。

这部剧以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的角度讲述了父女两位画家的故事。

个人一直认为,艺术不是大众的。

只有少数人能够感知艺术,而拥有艺术才华、能够创作艺术作品、并且甘愿用尽一生不畏艰难、为此奋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而葛饰北斋和她的女儿阿荣就是这样的人。

阿荣总是望着父亲的背影,为自己的画技不够好而懊恼。

葛饰北斋告诉她,自己也从未满意过。

对自己的技艺永不满足,永远为自己不够好而痛苦、挣扎,永远想做得更好。

正是因为这样,葛饰北斋才会成为一位对欧洲画坛产生巨大影响,作品被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绘画大师临摹的伟大画家。

葛饰北斋曾经中风卧床,艺术生命险些终结。

小说家龙泽马琴去看他,一席话看似批判,实则鼓励。

龙泽马琴的话激励了葛饰北斋战胜疾病、重拾画笔,一直画到了生命的最后。

葛饰北斋一生努力钻研画技近百年,仍然觉得时间不够。

九十岁高龄时,他已创作出无数传世之作,却觉得自己还称不上画家之名。

阿荣结婚三年后便离婚,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一生画画,孤独而快乐。

我想,我懂她的快乐。

人的一生怎样过才有价值?

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认为,像葛饰北斋这样的艺术家一样,追求极致,永不放弃,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用余生去努力。

与君共勉。

 5 ) 世界是由光和影组成的

世界是由光和影组成的。

宫崎葵太会演了。

她嘴角的弧度,若隐若现的梨涡,还有她的眼神,明亮的,专注的,坚韧的,羡慕的,钦慕的,不甘的,悲伤的,从不暗淡。

就好像阿荣的一生。

看到大火,想到的是,那是多么美丽的颜色。

画是她一生唯一的挚爱和追求。

善去世,我不知道是为善还是为阿荣,流了泪。

她在画《三曲合奏图》的时候,心里一瞬间闪过了唱着歌的她和他,那个瞬间,她终于也意识到了对他的爱。

善看到《夜樱美人图》的眼神,那种欣赏和认可,那一瞬间放出的光芒,也是这两个人之所以惺惺相惜的原因吧。

他永远能在署名北斋的画里认出她。

龙平饰演的溪斋英泉的气质,太迷人了。

北斋握着画笔离世,我从这里哭到结尾。

一生追逐画,追逐父亲的画的女子,即便仍然不满足,仍然追不到,想必也有宽慰,至少见到了光与影的世界。

 6 ) 昡:人物的闪光时刻

不只北斋父女两个逐光者是耀眼的,本片几个重要人物都呈现了一生中耀眼的、生命燃烧的时刻。

江户的大火与疾病像命运一样骤不及防,那未曾说出口的,就永远没有机会再说。

母亲,她一开始抱怨的是阿荣的奇异行为,但当阿荣把画笔递到中风的北斋手上时,她抱怨的是阿荣的不近人情的残酷,这残酷正是身为画家的决意的证明,这孩子跟她父亲是同一种人。

即使并不赞同,她对阿荣的理解也是不断加深的,此时她定已意识到,作画是阿荣一生的志业,绝非一时兴起的奇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试图与女儿和解,把北斋托付给她,留下神秘的微笑与背影。

老对头马琴在北斋病榻前大喊,我可不要像你这样死去,我还什么都没有写,还没有写出能让我满意的戏剧。

葛饰北斋!

你已经满足了吗,你想画的、想挑战的,不是还堆积如山吗!?

善次郎(溪斋英泉),相对于沉默寡言一心向道的阿荣,他是轻快洒脱如随风飘荡的佳人,让她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仰望的存在,鼓励她一直画下去。

他过世时北斋对阿荣说,如果不好好为他送行,你永远都会被他牵连着的。

北斋乱头粗服感觉再拿根竹棒提个葫芦就能当丐帮帮主,北斋的画室散落凌乱画稿,作画时吃南蛮点心。

本片借他之口说出,画家无论怎样磨练技艺,也会有下笔无法捕捉灵感的苦闷,与不得不将低完成度的画作展示给世人的懊恼;后人眼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宗师生平,在当事人身上都是前路未卜的挣扎前行。

被画魔缠身的人好像不会老去,北斋父女都是如此,北斋年过七十仍是一头灰发;但在北斋看到阿荣自成一格的夜樱美人图之后,仿佛生命的一个阶段结束了,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得到了传承,让北斋不可避免地衰老下去,再次出场已是白发萧然。

大限将至的北斋将最后的生命力挥洒为富士山顶的跃龙,他干枯的手爪像老树的秃枝,又像是飞腾而上的龙的躯干。

直到去世,北斋的手中仍紧握画笔。

穿过吉原花街的阿荣的面容也逐渐显出风霜的蚀刻,但仍不知疲倦地描绘着心中的光影,她终于像北斋一样,成为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怪物。

 7 ) 眩

到了一个阶段就很难有耐心把一部作品看很多遍了。

北斋之女是例外。

它和大多数日本影视作品一样,都用一种琐碎的的方式,从细微的独特的角度,平缓地展开葛饰北斋之女应为的生活,一个个看似无心的细节却总能在之后的某个节点被勾引出来,连成一条线。

它在涉及艺术的场面用色浓烈,情感激烈。

——《地狱图》中的大火燃烧在江户的民宅里,燃烧在葛饰应为兴奋的眼眸里。

新吉原歌舞升平光影繁华的夜景。

年逾九十的北斋说:如果上天再给我十年,哪怕五年,我就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画匠。

心爱之人善次郎死去都不曾动容的应为看着父亲添在画纸上的一条龙,泪流满面。

而除此之外,却一直是淡淡的。

淡淡的美,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却动人心魄。

应为笑着看向善次郎,伸手触摸他的脸,一滴泪从眼角落下来。

善握住她的手腕,捏住她的肩头,然后同样触碰她的脸,唇,唇角的眼泪。

拥抱。

没有对白,只有江风和潮声。

应为洒脱而执着,善次郎不羁而温柔,他们都像鹞鹰乌鸦之类的飞鸟,不会被牵绊,又会有眷恋。

在令人眩晕的艺术光辉之下,人世凡尘的情爱别离都如转瞬即逝的萤火般微不足道,却温暖而无可转圜地存在着、被需要着。

在这个世间有她的光,也有人视她为光,了解她的灵魂和肉体胜过自己手心的掌纹,遥远地陪伴着她,就是圆满了。

 8 ) 在真爱面前大家都是俗仔

由松田龙平来演善这个角色真的把这个角色的清冷演的淋漓尽致。

龙平和葵之间的对手戏化学效应太强,两位演员的手部、嘴角、颜神、挑眉都是戏。

从第一幕叫住荣开始,可以隐约感受到他声音中略带细微的喜悦。

到荣在海边坐着的时候的靠近,算是感情的最高峰值。

他主动地要安慰荣,却也在对话中得知善已同居的事实。

成人之间的感情,可能就是这么复杂。

善一直有着同居生活,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对荣的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靠近荣。

在当荣好不容易治好中风的父亲后母亲却离世之后还得知喜欢之人已有家室之际,善拿出新画作给荣看时,太过复杂情绪一下子让自己的喜欢之情无法控制也不想控制也无力控制了,一下子宣泄出来。

这一场善与荣的对手戏从龙平的手开始到处都是戏,已经看复观看多数,每次都框框泪下。

well情谊浓时必须419。

但是江户的大火让善不辞而别断了音讯。

等他再登场时,更是直接地表达了对荣的感情,直白地说出他对荣的感情。

当荣诉说着自己对画的想法时,善露出了崇拜的眼神,并且告诉荣她是他的光,并且喜欢她能够继续画下去。

最后他坚定地离开了似乎是和画画的人生告别,也像是在和荣告别。

不久后善就离世了。

他们两个注定是相知的关系,无法抗拒荷尔蒙的羁绊,总是想要互相靠近,但也是短暂的靠近。

BUT在这段感情虽然无法长久,但是至少大家都很坦诚自己的情感,这点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很难得的。

yep反正没办法长久何不冲一冲

 9 ) 情迷浮世绘

喜欢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类传记故事,喜欢影片中或清新明快或滞重浓郁的色彩光影,喜欢剧中人物的服饰起居,喜欢那些魅力四射的浮世绘作品,喜欢穿着和服抽着细长烟杆的阿荣,喜欢看她洒脱不羁无拘无束的做派,喜欢那座蓝色波澜平静水面上,载着荣和善的小船,慢慢穿过那座白色宽阔的桥。

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却写尽了身为一代名匠画师的女儿,在天赐禀赋下在父亲名师阴影下,痴迷追求着独特画风独立表达的历程。

眩,在日文中是痴迷的意思,北斋的女儿,以父亲为榜样以此为荣,最终用一生的痴迷,用自己的感悟,赢得了独特的魅力。

看完意犹未尽,久久沉浸在美丽的画面深深的喜爱淡淡的遗憾中。

最感人的艺术一定是有缺憾的。

 10 ) 让人感动的执念

我本来就是比较偏爱传记类的题材,既可以了解一些历史,因为是在事实或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故事,所以一般故事也不会太难看。

而这部电影宫崎葵真的是贡献了非常传神的演技,再也不是只是那个人畜无害的颜值担当了,对于这个角色的诠释,洒脱又执著,真是很迷人呀。

在之前的电影《编舟记》中葵和龙平已经有过一次合作,满屏CP感满满,这次又能看到二人在荧幕前的合作真是觉得十分欣喜,而且我觉得这次的角色更适合龙平,《编》中龙平的角色太木讷了,龙平发挥的空间很小,而善次郎这个角色让龙平演绎的不羁又温柔,在东方特有的含蓄表达下,两人之前的互动有美好也有遗憾。

绘画是光、影、色彩的艺术,影视更是。

这部电影色彩很饱满,光与影的运用仿佛再现了江户时代的炫烂光华。

这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电影中人物对于自己专业的执念,葛饰北斋先生活到老画到老,在九十岁高龄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达到艺术的至臻境界,还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几年,再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画技。

善次郎为人虽不羁,但是对于画技的研究与追求也从未停止,对于颜料的大胆尝试,对于葛饰北斋先生画作的细致研究,甚至可以分清哪个部分是先生自己画的,哪个部分是荣代笔的。

也正是这份用心,才能让荣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所以两人之间才能有感情的互动吧。

荣对于绘画的执念更让人为之动容,荣对于绘画的追求不止是对于技艺的追求,在荣的画里还有她爱的人,荣的画里有对父亲的致敬,有对父亲的怀念,也有对深爱的男人的思念。

荣这一辈子都没有太投入过尘世的生活中,她好像一直生活在她的画作中,她用作画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再用出神的画技把她眼中的世界表现出来,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光影斑斓的世界。

在创作中她一辈子都在试图赶超父亲,也在试图用画作回应心爱之人的建议。

这样的一生既枯燥又纯粹,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的执念让人很感动。

 短评

醉女,真是个遗世独立的笔名啊。

6分钟前
  • 菱歌
  • 推荐

开场十分钟就开始哭到最后,有多耀眼就有多痛苦。想看《吉原格子先之图》真迹

9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还原度很高的传记片,尤其是阿荣的传世之画。古代的传奇女子,与老爹葛饰北斋牵绊一生,对光影的追逐和画艺的求精孜孜不息。宫崎葵,我突然喜欢上了这个软妹子,演出了女汉子的味道,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宫崎葵电影。

14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實在是被宮崎葵感動到了,沒有她動情的表演,這部電影真的不值一提。

17分钟前
  • 较差

画面和配乐是真美,故事本身不是太打动我。

21分钟前
  • 烨明
  • 还行

小葵好像蒋雯丽

22分钟前
  • 沈欺霜
  • 推荐

葛饰应为这个人物太好了,宫崎葵演得也出色,看得出预算有限,但从画作的细节到画室的美术还原得很棒,从江户的大火到吉原格子先之图,设计太美,实在好看。

23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乍看开头,我还以为《阿浅来了》拍续集了。阿浅的姐姐,姐姐的公公婆婆,还有店里的管家都先后跑到幕前来了……直到松田龙平出来,我才缓过神儿。

27分钟前
  • Shirleysays
  • 还行

豁达?讲的啥?

32分钟前
  • 雨滴在心头
  • 较差

前半部分有股日式青春校园风(居然能让我联想到垫底辣妹),更没有表现出原著的风格,评分虚高

34分钟前
  • HOWL
  • 还行

画尽世间万物展现世间色彩8591制作有限,但宫崎葵还可以更洒脱一点一些。日本浪人感还嫌不足。

37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父亲的炫目是“你若是盼望如常人般死去,也与我毫不相干。”和“他应该再也不想放过画画的机会了”。父亲是她的光,而她是善的光。她说“善的温柔是毒药”,而善看着她说“对我来说,你也是光”。与善诀别的那个场景,就是天崩地裂。你们彼此都是黑夜里的光,在幽暗的衬托下光才能穷尽它的颜色啊。

40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力荐

葛饰应为,这是她的号,片子就应该直接用她的号。葛饰北斋看到的世界是圆和线,女儿看到的是光和影,先模仿别人,厚积薄发,才有可能独树一帜。片子里那个治疗中风的偏方,真的有效吗?还是主人公强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病魔?

41分钟前
  • Hildy at beach
  • 推荐

日韩基操 三分说成十分 十分说成二十分

4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终于有时间看完。有时世界名作的魅力就是这么大,因为一幅画而想去了解关于画家的一切,蒙娜丽莎之于达芬奇,星月夜之于梵高,还有神奈川冲浪里之于葛饰北斋。固然讲得其实是北斋之女,也没有影响巨浪先入为主引人一探究竟的魅力。一笔一划勾勒,时间都缓慢下来,葵酱演技不得了,让人又动容又满足。

47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片名叫北斋之女,但基本上都是在讲北斋的高光时刻……葛饰应为女士不羁潇洒,画也是具有开创性的,哪怕署名的作品不算多也还是有很多内容可以拍的吧!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52分钟前
  • 等身躯变作石头
  • 较差

中规中矩啦 如果和红鱂鱼比起来的话 一开始大英博物馆那个好出戏(似乎是因为大英博物馆在做共同展而特意为之) 垮了两三百年啊……… 台词让我以为阿荣穿越了… 汗

57分钟前
  • ピーち.
  • 推荐

日剧就是,即使只有一个多小时,也要维持那个状态,那个速度,那个质感,真感人

58分钟前
  • 熬夜真的很不好
  • 还行

宫崎葵这个扮相!!!简直是从影以来角色塑造最好的一次!!!棱角明晰的脸 白皙的皮肤 淡淡的眉毛 抽烟的姿态 斜嘴媚笑的样子 不要太好看!让我想起The Hours里面妮可基德曼演出的Virginia Wolf 真美啊 这样的女人

1小时前
  • juni
  • 推荐

善大哥的温柔是毒,我却选择了顿顿顿

1小时前
  • Fiona和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