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接受失败,我没那么容易被打败,在时间的书页写下旋律,唱一首新歌。
”看完电影的当天,满满都是感动与喜悦,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没有想写的东西。
当我看到什拉达不离不弃的回到他身边,我就对自己说,这只是一个童话。
在现实中,主角的道路必将更加艰辛困苦,所以这个故事只能是一个取材于现实、却又超脱于现实的童话。
但那又如何,生命如此短暂,真真假假又何必强求。
只需享受当下这份喜悦与感动即可。
谢谢你。
居然没有歌舞,确实很严肃!
本片正确的译名应该是《12年级的失败》诚实的第三名胜过作弊的第一名。
问心当得其然,问利呢?
另:印度IPS警察,就是国家警察官员。
一个由从未在第一线岗位任职的精英官僚组成的核心机构,印度警察部门的核心机构,它的成员位阶高且晋升空间大,地方警察机构的高阶官员也都属于IPS,此外它还管辖着中央武装警察部队。
印度联邦警察(印地语为Bhāratīya Pulis Sevā,英文Indian Police Service,IPS),组建于1905年(一说为1907年),前身为“印度帝国警察”,1948改称“印度联邦警察”。
隶属于印度政府内政部,为政府执法机构,是全印警务服务组织、印度三大公务员体制机构之一,其官员均为警方高级警员、可以在联邦和邦警务机构及中央武装警察部队任职。
印度联邦警察有4920人(3270人为直接招聘职位、1650人为晋升)。
IPS警官的名单由印度政府内政部每年度更新一次,公布所有IPS警官的详细信息,可以从内政部网站访问查询。
挺本片是一部印度励志电影,既然是励志,肯定离不开开局穷小子,命运全靠拼,最终通过不懈努力,完成逆袭,直上青云达到人生巅峰的奋斗史。
这里说几个片中较为隐晦,但是处处体现的观点,即贵人大于选择大于努力。
为什么把贵人放在第一位,让我们看看马诺吉遇到的几位贵人便知:1.副警长,杜申特从他这里,马诺吉了解到了两个重要的人生道理,一是要想改变现状,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作弊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这也成了马诺吉的信条(人生观),最后也是通过这个打动评审;二是要想改变环境,必须有足够的权利作为支撑,因为父亲举报反被裁员的事,马诺吉曾对诚实嗤之以鼻,是副警长让他见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也作为自己以后的人生目标和前进方向。
2.官二代官二代,在马迷茫的时候,让他知道了还有IPS的存在,并施以援手带他去了德里;刚踏入德里的马非常迷茫,官二代为他提供了第一位导师高里兄弟,为后面几次考试做了重要的铺垫。
3.高里兄弟片中高里兄弟作为考试导师和人生导师,可谓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手把手进行指导的同时,还在为他提供工作机会,最后直接是赞助他全程脱产学习,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4.女友能够不离不弃,作为马坚强的精神后盾,就不多做赘述了。
5.几位评审面试的最后一关,在主审非常反感的同时,几位评审能够给他第二次机会,并在最后讨论中,鼎力相助,才让他马最终通过面试,得到职位。
再看看他做的几次重要选择:1.放弃等待州考直接前往德里参加国考;2.培训班选择,巧遇女友;3.第三次失利时,选择向他人求救,并向高里兄弟贷款,全职脱产备考;4.最终答辩之时,选择实话实说,袒露心声,最终打动几位副评审,得偿所愿。
努力就不再做赘述了,对比一下,贵人能够让你触摸到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实现阶层跨越),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三观建立、物质帮助、抉择指导等等,影响长远意义深厚。
相比之下,选择可以让你在人生的道路前进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不好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如面试之时,马决定实事求是探袒露心声,如果没有贵人相助,则前功尽弃,也就没有后续了。
而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决定了下限,如通过拼命学习,男主只能通过选考,主考都十分费劲,但是通过努力能够超越原来村子里的绝大部分人。
总结一下,贵人决定(改变)方向,抉择提高效率,努力降低下限。
1. 考研失败过的深有同感,走在人生的分岔路上,重走旧路万一又失败怎么办?
我有时间吗?
有钱吗?
家里人肯由着我自己折腾吗?
换条路走,那之前的投入怎么办?
全部打水漂吗?
我甘心吗?
2. 二编,真的好朴实好美好的演出,喜欢每一个激动所致真心的拥抱,这比动不动就亲得天昏地暗要更打动我。
3. 三编,你们说得对,制度很重要,但如果一个诚实的人都选不进去,涌入的新鲜血液里没有希望的种子,哪里会有真正公平的制度获得支持?
4. 连在12th fail这种弹幕稀少的地方都能看到一些恶心的发言男主朋友的女朋友为什么离开?
因为这个朋友没考上,女朋友考上了,向他分享好消息,他说“我根本不在乎”,她有些失望地走掉了男主听到的版本是什么?
男主朋友说“没有女人会跟失败者在一起”“知道我没考上她就离开了”弹幕的发言是什么?
“基友说得对”“没错”你得出这个结论逻辑严密就算了,但是非要这样看,这样想,这样说,我真的无法苟同这个朋友也不是第一次没考上,他女朋友也不是第一次考了,她之前有说什么吗?
也就是现在才知道他是这种人,同甘都没办法,还能指望共苦?
她才离开的,感觉可以跟之前杨笠的说法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管什么性别,都只不过是希望对方能够和自己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罢了,但大多数人是自己做不到,又指望对方做到的,一旦对方没有做到,就会无视自己的问题,转而指责对方无缘无故就虚情假意5. 真心受够一些编剧笔下的女性角色了,所以看到男主在听到女主考过之后真心的兴奋,看到女主给男主写的纸条,在查到男主成绩后真心的泪水,我真的好感动🥲真心换真心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很少而已,不要在自己没有做到的前提下指责对方,不要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就觉得全世界都不该有不会有女主真的又聪明又漂亮,而且也不会从男主身上图什么,她自己拥有得足够多了,受教育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她自己想得开想得明白,不是把爱情看作有利可图的资本,而是双方合意的简单选择。
在我近来看的电影里面真的是眼前一亮,不仅是她自己事业上做到的,还有她的人格能够带来的感染,忍不住多说两句,请多多出现这样的正面女性角色吧🥲6. 之前也有在其他电影影评下讲过4和5的类似问题,那部里面物化女性的桥段简单粗暴,我提出不适后,对方的意见是不那样拍怎么能讽刺现实?
有它的道理,但我现在依然觉得,还是这样拍看得我更舒服一点,毕竟这是个势利的女人、被物化的女人、依附他人的女人、独立的女人、强大的女人、付出真心的女人共同存在的社会,既然要讲现实,相比起看到前面三种,我还是更爱看后面三种呢
01、2019年4月,在印度阿坎德邦特赫里加瓦尔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一场数百人参加的婚礼正在进行,一位名叫吉腾德拉.达斯的男子匆匆赶来,他是个木匠也是新郎的远亲,今年只有21岁,因为住在较远的邻村,所以赶到婚礼现场的时候仪式已经结束,大家正在饭桌上谈笑风生。
满头大汗的达斯看到棚子里还有个空位,想也没想就坐了过去,他赶了一上午路,此时已经饥肠辘辘,于是便抓起桌子上的食物大口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注意到同桌的气氛已经发生了变化。
吉藤德拉吃的正香,突然,一只手夺过他面前的盘子直接砸在了地上,紧跟着一只脚踹到了他的脸上,把他踹翻在地,吉藤德拉下意识的想要从地上爬起来,结果更多的脚踹了过来,吉藤德拉蜷缩在地上捂着脑袋,任由一群人拳打脚踢,这些人一边打还一边咒骂:“你这个肮脏的达利特,居然敢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
打死你个达利特!
”吉藤德拉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竟然坐在了高种姓的桌子旁,这在印度简直是犯罪!
不过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打骂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几乎所有在场的高种姓都参与了对吉藤德拉的“再教育”,而和他同样是达利特的人则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他根本不应该跑进棚子里,应该在太阳底下找个地方蹲着吃饭。
婚礼就在一片打骂声中草草收场了,吉藤德拉怀着歉意向新人告别,然后带着一身鞋印往家走,不过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回家的半道上,吉藤德拉又被十几名高种姓人拦截住,并且再次对他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评再教育”,和他同行的表哥也未能幸免,两人的头部和私密部位遭到了重创,只不过吉藤德拉被打得更惨一些,最后两人互相搀扶的回到了家。
第二天上午,吉藤德拉的母亲去叫他起床,这才发现吉藤德拉已经陷入昏迷,在被送入医院的9天后,吉藤德拉死去。
这个“达利特”就是印度所谓的贱民,也被称为不可触碰者。
像吉藤德拉这样的悲剧,印度每年要发生几千起,比如,低种姓的人迎娶高种姓的富家女,然后被老丈人派人杀害;低种姓的女孩在路边小解,被高种姓的人处以极刑等等。
《纽约时报》有篇专栏曾写过,单身是2019年,警察就在监狱里就折磨死了1731人,这些人全是低种姓。
种姓制度虽然不是印度独创,但却被印度“发扬光大”,并且一直完整的保留到了今天。
虽然印度人嘴上不说自己在搞种姓歧视,但在现实中却处处都是歧视。
另外,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印度除了是个强奸大国,还是个器官移植大国,很多外国人都跑到印度去做移植器官,因为便宜且专业。
但印度的高种姓人却经常跑到美国去做器官移植,因为他们担心在国内移植到低种姓的器官,从而被家人嫌弃,而美国人的器官相对来说高级一些。
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网上有非常多的文章,我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咱们重点说说印度种姓制度为什么能够延续的这么好?
02、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骑着马吃着火锅就跑到了开伯尔山口,看到这里的土著又矮又挫,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基本为负,于是忍不住跑进去把这些土著砍的七荤八素,然后就做起了这片土地的主人,为了维持自己种族的血统纯正,更好的统治这些土著,雅利安人发明了一套种族鄙视链制度,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种姓制。
这个制度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相互不能通婚,另外还有一种人连等级也没有,就是上文提到的“达利特”,印度的贱民,在高种姓的眼里这些人和牲口没什么两样。
在印度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印度人不断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先后跑进来十几个外族统治者,统治阶级一直在换,但这套种族制度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可见这套制度也有它的优越性,比如,统治成本低,每个等级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混,自然不会想到挑头作乱;虽然有点反人性,但制度中引进了非常先进的升级概念,让低种姓的人踏踏实实当牲口,下辈子就能翻身做主人。
在印度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反对种族制度的英雄人物,只不过等到英雄本人成了高种姓,体会到驱使牲口的乐趣后,也就不再讨论打破这种制度的可能性了。
后来突厥人和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先后跑到印度做主人,他们一手持刀,一手传教,在印度搞起了宗教大清洗,几百年的时间里杀掉了几千万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
印度北方人民迅速伊斯兰化,因为不做穆斯林的兄弟,那就要做屠刀下的冤魂,所以后来的巴基斯坦人口结构主要就是穆斯林。
而印度南方因为气候太过炎热,北方的游牧统治者待不下去,所以那里的印度教就跟韭菜一样,割完一茬马上又长出来一茬,净化的非常不彻底。
突厥人和蒙古人先后在印度折腾了近八百年,只同化了北方的印度徒,在南方的效果非常一般。
印度教的高种姓不想改宗教可以理解,毕竟特权非常诱人,而下等人也不改,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说明印度教里的转世升级概念太过成功,以至于下等人一想到自己受了这么多年的苦,马上就能做上等人了,现在再改宗有点浪费,也就忍住不改了。
到了英国人统治印度,截止到1914年,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官员加上士兵总共还不到8万人,而他们要统治的是3亿的印度人。
英国人的解决方案是“承包制”,殖民政府把地方的治理权“承包”给土邦头目,这些头目可以在其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利,同时他们在领地内征收来的的税和英国人分账,这个身份可以世袭,缺钱的时候还能把领地转让出去,整个模式和中国周朝的分封制差不多,印度那些土邦大佬们高兴的不得了,继续在自己的领地内实行严格的种族等级制度,俨然都成了土皇帝。
后来印度建国,只不过这个过程太过轻松,很多问题没有遇到,国家就稀里糊涂的混了过来。
比如他们根本不知道啥叫路线斗争,也没能力搞土改,“党指挥枪”那更是想都不敢想,中央对各地土邦大佬们完全没能力管控,每个土邦都有自己的一套税收制度,就连那套封建时代的种姓制也顺理成章的搬到了现代社会。
印度现在嘴上说种姓制度已经没有了,但实际上最高种姓的婆罗门占有7成的司法职务和超过一半的国会席位。
印度海军的舰艇上除了军官和士兵外,往往还有一群专干脏活的杂役,官兵们都热情的称呼他们为奴隶(slave),这些人在军舰上没有任何生活设施,基本上就跟军舰上的流浪汉差不多,随便找个角落盖条被子就解决了。
03、有一种说法,印度实际上只有1亿人,另外的11亿根本不算人,有的连牲口都不如,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全印度有4.4亿人生活在绝对赤贫线以下,8个邦的贫困人口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穷的26个国家的穷人还多,这可不是我编的,是牛津大学说的。
世界银行报告里说,印度超过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换算一下就是15块钱人民币。
由于穷,印度每天有四个农民自杀或饿死。
今年疫情初期,莫迪原本想用封城一次性解决问题,但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印度的实际情况,因为印度的穷人根本坚持不到2个星期,不等病毒找上门,自己就先饿死了。
所以印度很快就封不下去了,大家又开始乱哄哄的在大街上跑。
与低种姓的穷苦大众不同,印度的有钱人过的那是相当的平淡且无奇,印度的富人社区有着自己的循环体系,根本不会和穷人产生接触,而且政府的物资也会优先提供给富人,理论上他们可以在封城的情况正常的生活一年半载。
而印度的巨富们就是另一种存在,他们可以轻轻松松花个10亿美元在孟买盖个27层的豪宅,虽然家里只有五口人,但却有600多名仆人伺候。
印度有一半的财富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
印度的教育也相差的非常大,印度的私立教育体系非常好,西方社会里的印度裔工程师很常见,而且很多印度人还做到了科技公司的管理层,比如现在微软的CEO就是印度人。
而印度的免费教育就跟印度的免费医疗一个德行,名字很响,但实际效果烂的不行。
教科文组织曾在2014年发布报告,说印度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成年人文盲人口达到了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
文盲多的严重后果就是,印度的工人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你让他们怎么操作生产机器?
莫迪政府一心想要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问题是你总得先消灭一下自己国内近3个亿的文盲吧,总不能指望国外的企业到印度建厂,还要先教会印度人识字啊。
高种姓的知识分子非常鄙视体力劳动,认为体力活应该是低种姓人的事情,甚至觉得任何流汗的活动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其中也包括体育运动。
所以咱们很少会看到印度人在奥运会上拿奖牌,因为富人不屑参与,而穷人又玩不起。
基础教育起不到作用,培养不出合格的一线工人,而高种姓的人又高高在上,不愿意做干体力活,印度的工业体系那就烂成了渣。
印度的军工产品对别国是笑话,对本国士兵就是噩梦,每次试驾印度战机都是印度飞行员的一次生离死别。
在最疯狂的2003年,印度平均每周摔下来一架战斗机,这些战机大部分都被印度人修理过。
种姓制的问题同样也存在印度的军队里,2019年12月4日,印度恰蒂斯哈尔邦的印军驻地内,一名印度士兵在取得枪支后杀害了自己的4名战友,同时还重伤3人,最终被随后赶到的宪兵和安全部队击毙。
有报道称,这名印度士兵恰恰是一名低种姓者,而且长期被军队里的高种姓的士兵和军官侮辱殴打。
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
印度媒体就曾做过统计,自2011年至2018年,印度军队内部发生多起士兵自相残杀,随后自杀的事件,仅自杀身亡的人数就高达891人。
这些人里多是受到欺辱的低种姓士兵。
在印军内部,军官和士兵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作战中的印军士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一旦指挥官官被打死或者失去了指挥能力,那这支队伍就会瞬间崩溃,士兵们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1962年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士兵曾回忆,印军在长官被击毙后,整个队伍就待在原地什么也不干,等着解放军来接管他们。
这种操作也就印度人能干得出来。
最后王小波有句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那换过来可以理解为,如果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那世上就没有什么痛苦了。
显然印度人在承受痛苦方面已经达到了逆天的程度,在蝗灾、洪灾、贫穷饥饿和疫情面前,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那份淡定,种姓制度的问题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作者: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566691/ 出处:bilibili
其实故事还是蛮有趣的,在开场时表明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随即又说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为整个故事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来,这印度的考公,是直接开启了地狱模式,和咱这考公,还真不是一个档次,录取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0000:1,不得不佩服,这么多的年轻人,花了19年的时间,就为了折腾这个,谁还有心思去干点别的,其他的不谈,至少稳定是没问题了。
说回故事。
在故事开始时,男主的老爸貌似也是个小小的“公务员”,但是一身正气是写在脸上的,直接被“开除公职”。
这就是“正式公文”的威力,你哪里还有得选呢。
说起来,这老爸被开除的理由,也是相当的“充分”了。
别人扣留了老百姓的“种子”,这可是正当的。
当下,“种子”问题是个大问题,多少知识产权的官司等着呢,管控一下有什么问题呢?
至于“天下大同”的分享精神,这暂且是可以放一放滴。
而此时的男主,正忙着会考。
为了会考,男主做了很多的小抄。
但是,等到考试时,完全用不上。
因为,老师说,你们这帮白痴,上次给你们开卷都抄不及格,这次算了,我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你们直接抄,可行?
说实在的,这波操作也是绝了。
这么幸福的会考,简直是咱心目中的天堂啊。
可惜的是,这次的会考,遇到了又一个“正义感爆棚”的警长,这学校竟然“堂而皇之”的集体作弊,还有没有王法了?
校长见到警长大驾光临,还抓了个现行,但一点也不慌,还乘机向警长大倒苦水,这帮家伙,抄都抄不及格,不让他们通过会考,将来找不到工作,这不符合大计啊。
你看,一个校长的苦口婆心,真是日月可鉴的天地良心啊。
但是警长是正义的化身,不行就是不行。
好么,这个12年纪的会考,全校光荣挂掉。
这个失败,是男主的起点,大概也是片名的由来。
但是后来电影改名了,男主是不是经历过12次的失败,没有具体数过,但个人感觉,改名不改名,大概也无伤大雅吧。
失败的男主回家,自家的老爸决定向“秋菊”学习,要去讨个说法,于是抛妻弃子走上了漫长的维权道路。
一家人也要生活啊,男主和弟弟开了个小巴赚点小钱。
但是,熟悉港片的都知道啊,小巴线可是个稀缺资源,哪里有人随便想开就开的。
第二天,就被有关部门逮了个正着。
兄弟俩不仅全部家当被没收,还进了号子。
走投无路的男主,此时跑到当年的警长家里求助。
这个警长真是正义的化身,不仅解救了兄弟俩,还把小巴车还给了他们。
从此,警长成为男主的偶像,警长说,诚信相当重要,考试不要作弊。
男主就再也没作弊。
于是,一个会考,男主考了三次,终于以C通过。
而其他通过作弊的,早早就以A通过。
这里大概计算了一下时间线,以男主这沧桑的面容,大致估算一下,第一次会考时往少了说吧,就16岁,考三次,就是19了。
男主最后面试时说自己花了19年,把这三次也算进去,16+19=35,35岁,男主完成了自己的人生逆袭,这个年龄以新晋人员身份加入队伍,实在是有点尴尬啊。
其实,男主本来没这么大愿望,他只是想通过会考,能获得个警察职位,也不知道印度那旮沓是什么个情况,警察这么容易当的吗?
即便如此,男主可是浪费了三年时间过的会考,兴致勃勃的带着奶奶的全部家当准备加入警察队伍,在大巴车上一觉醒来,被人骗了个精光,到了招募警察的地方,人家告诉他,今年开始,不招了。
你说,当年要是作弊过了会考,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吧。
但是,男主并不会这么想,反而质问起来为什么今年不招了?
办事员回答的也是“一锤定音”,咋滴,下决定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不成?
穷途末路的男主,差点饿死在街头。
不过,此时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个少年,也是考公大军中的一员,当男主听到还有“考公”这回事儿,简直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死乞白赖的求少年帮忙,也去参加什么“高级考试”。
这也是地狱模式打开的开始。
说起来,其实印度的考公,大概流程也差不多,第一阶段是“行政倾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是“申论”,最后是面试。
第一阶段,基本多刷题就能过。
男主凭借强大的小强精神,虽然有点小挫折,但还是过了第一关。
到第二关,就需要找培训机构了。
可是男主没钱啊。
人培训机构开口就是3000,男主说我只有600,要论讨价还价,男主绝对是第一高手,有趣的是,这培训机构600也就收了。
此时,男主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也是来准备报名的。
只是,这个培训机构“太不诚信”,男主不仅提醒真命天女不要报名,还把自己的600要了回来。
然后决定,自学。
自学的道路,是异常艰苦的,更别说这个连生活都无法维持的家伙。
然而,奇迹大概就在于此,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男主,能坚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学习6个小时,睡3个小时,几年如一日,而带他入门的少年,因为衣食无忧,生活费什么的都由家庭供着,反而没有了如此强大的学习动力,考试每次都是失败。
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吧,生活不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男主在坚持,但男主的老爸坚持不下去了。
老妈的去世,是压倒老爸的最后一个稻草。
他不想“秋菊”了,他决定“贩卖种子”。
这么多年岁月的侵袭,他不再想着“诚信”的事情了,妥协吧,老头。
不过,男主还在坚持。
这其中,是不是有爱情加持的成分呢,大概还是有一些的。
在考公的道路上,男主一次次的面对失败,也一次次的面对过来人的“劝告”,但还是在坚持。
直到,他知道“女朋友”并没有和他在一起的意思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特别是自己的贵人,在关键时刻,还背刺了一刀。
然而,这些事儿,都是小事儿。
男主之所以成为男主,当然是“先苦其心志,再劳其筋骨”,最终才能成大器不是。
其实,经过学习的洗礼,男主的眼界已经不同。
至少,他知道遇到事儿以后,应该如何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慌乱。
当下是个法制社会,但是如果自己一点不懂法,确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平时看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民法》,有备无患。
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面试。
就冲这男主的“水平”,面试是百分百的没得过的。
其实,面试之前,也有很多的暗示。
这双鞋,并不合他的脚。
但是,鞋必须穿着,合脚不合脚的问题,自己的脚多适应适应就好了。
但是,男主还是决定“诚信到底”。
这面试的过程,甚至连面试官都觉得奇怪——你可以撒谎啊。
在面试官的下意识里头,撒谎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啊。
但是,男主有“主角光环”加持,当然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到底。
此时,整个学校作弊成风的现象为什么得不到解决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释。
任何时代大概都是这样,在需要的时代,会呼吁“开明智”,但同样也是在需要的时候,会“闭明智”。
俗话说得好嘛,人类开始思考,上帝开始发笑。
只不过,印度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奇葩了,完全可以悄悄的做,何必摆在明面上落人口实。
其实,经过这样地狱般的筛选,目的已经达到了。
男主,只是一个奇葩而已。
他的成功,大概还是需要一点机缘巧合的。
因为,此刻,他们需要一个“形象”,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出来,有助于更深远的目标。
至于将一个山鸡,包装成凤凰,是不是便宜了山鸡,这个问题,向来不是主要问题。
在男主面试时,他选择了在其他面试的前面经过,这已经暴露了他的“阶级层次”,即便是让他进入了队伍,大概也不会走得太远。
虽然故事不会把男主黑化,但其实关于“凤凰男”的经历,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借鉴。
他能不能成为一股清流,老百姓自然是期望的。
或许,机缘巧合,需要这样一个人物来成为宣泄口,那么,他是幸运的,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成就愿望。
如果不幸,那么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丢失自己的梦想。
这一点,考了多次没考上的少年,其实心里是一清二楚。
男主将来会不会面对这样的诱惑,必然是会的。
至于能不能抵制住这样的诱惑,那只能交给时间去考验。
至少,当年的“秋菊”,一朝翻身做主人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你敢招惹“大官”的老爸?
放心吧,一人得道,鸡犬都能升天,这位秋菊多大的委屈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种规律是普遍规律。
在当时的培训机构,培训老师就已经坦言。
他培训过的学员里头,大概有1%能坚持初心。
这是个悲观的数字,然而,更为悲观的是,我们只能期待这1%能为我们争取一些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
2024年7月13日19:45:58中国(一)中国的低保户比之印度的穷人都是富户了,至少吃喝无忧能用上电,小孩子能接受义务教育。
(二)国内的影视作品太过浮皮潦草,一直在遮遮掩掩,不敢深入问题本质,在国际上反倒不如印度、韩国的作品真实、深刻。
(三)看到贫困的印度学子我就想到艰难的中国农村学子,虽然不是一个国家,但在阶级上是相同的。
社会(一)工程师、医生、官员,这三类人在任何国家都是地位非常高的。
(二)很多重要岗位的人都是从临时工开始起步的。
(三)印度的政府真是腐败透顶,越是贫困的地方就越是腐败。
公考(一)男主想考省考,结果省政府破产了,省考取消了。
最后直接考了部委的定向选调生考试联邦服务公共委员会考试(UPSC),这个考试20万人最后招录25-30人,也算是万里挑一了。
(二)印度的预考和行测类似,主考和申论类似,然后就是面试。
中国的法考似乎也是这个套路。
主考:随便一个话题,写出两百字,20个题目为一组,一次考试4000字,九门考试3.6w字,真是强。
(三)印度公考只能考六次,六次之后就不能考了。
中国的能考到三十五岁的,短时间的失败算的了什么,如果努力了十年都没考上那也就无憾了。
(四)那个考了六次失败的老学长也是一个好人,没有他男主成不了。
老学长打扫了三年的厕所,只为成功上岸,真是不容易啊。
(五)每天学习十六小时,真是立志。
可惜我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学到后边就学不进去了。
(六)印度这个面试牛逼啊,还有军人进行护卫。
(七)自学成才是穷人的最好选择。
男主(一)两次考试失败,亲人的离世,爱情的失意,现实的穷困潦倒,这一切仿佛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男主的身上。
男主、男主的家庭、整个印度仿佛都在忍受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男主要从事相对落后的面粉机械加工,以此为生。
尊严有时候比钱更加重要,男主不愿意接受朋友和女主在经济上的帮助,全靠自己加工面粉维持生计,因为他清楚的明白他和另外两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男主就是这种拥有坚韧不拔之志的人。
(四)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你的女人,无论成败,女主都愿意接纳男主,这可以称之为爱情了。
男主看到女主的信后如释重负,脱掉了衬衫去掉了领带,把蹩脚的鞋的脚后跟踩着了。
此时的他是自信的、真诚的。
(五)男主的目的是改革国家的腐败现象,这一目标真是宏大无比。
(六)男主赌上自己的人生坚守了说真话的信条,最后赌赢了。
(七)考官为什么接纳了男主呢?
因为男主就是他们需要的人,勇敢、诚实的人。
(八)男主的父亲也是好样的。
其他(一)穷则独善其身,男人没钱别想搞对象。
(二)阿卜杜勒·卡拉姆,这个人真牛逼,当印度总统的科学家。
印度政界人士评价,作为第一名当选印度总统的职业科学家,卡拉姆把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和普通民众,用他的热情、专注和勤勉激励了一代印度人。
(三)第一个达到珠穆朗玛峰的人是新西兰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第一个没有氧气支持到达珠穆朗玛峰的人安格里塔·夏尔巴。
他先后10次在没有氧气的辅助下踏上了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峰顶。
这一纪录至今仍然保持着无氧攀登珠峰次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展现了他惊人的耐力和对登山的无限热爱。
感悟(一)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使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几次失败算不了什么,这是现实的考验。
感觉自己又有目标和方向了,踌躇满志。
(二)通过看电影我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了,才清醒了,一两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重新来过就行。
每天进行健身,每天进行读书,每天进行面试的练习,终有一日可以上岸的。
(三)说实话,看完这个电影我对自己考公的初心又进行了一次审视,不仅仅是为了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严于律己,清除那些贪赃枉法的事情,为底层老百姓谋福利。
(四)我的目标是什么呢?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五)总结: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适合所有考公的人看一下。
贴了百度网盘的链接在评论区前言:本电影考试线保真、感情线大骗子!
正文:印度有十种公务员序列考试,含金量最高当属印度联邦公务员局组织考试所录取的公务员,称为UPSC Civil Services Examination,考录比大抵是小千比一。
(21年-22年 UPSC大约有97万人申请参加考试,争夺最终712个空缺职位)考UPSC相当于考C国国考的中央D群机关,职位包括行政服务、外交部、警,察署。
三轮考试跨度长达一年,初试客观题+2篇论文,主试9篇论文,最后面试是性格测试。
根据考试和面试成绩编列录取名单,成功通关上岸长达32小时的测试。
男主挂了两次的主试考试科目分为九门,时间3·9个小时,除了自选的专业科目内容考察,还涉及到更为具体细致的国际关系、经济管理、公共治理、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道德修养等。
此外,还必须通过至少一门印度语言资格考试。
大部分考试内容有些像我们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如印度如何应对全球化经济危机;印度是否应该暂停对所有部落地区新煤矿的开采;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印度的传统慈善模式和欧美国家的比较等,都比较切合印度当下的国情实际。
等主试结束,接下来就是面试环节,一般是隔年的四五月份举行。
PSC是印度的邦政府公务员考试,有点类似C国的省考。
PSC的职位是普通行政公务员。
UPSC招录主要分布在行政服务如IAS、IPS属于全印文官,可以在中央任职也有下到地方历练。
IFS、IRS属于中央文官,分别在外交系统、税务及海关系统服务。
男主考的是IPS(India Police Service)考过了就是警官。
女主考IAS(India Administrative Service),经过两年培训后是副县长Deputy–Collector。
我搜索了原型人物时,发现这个男女主爱情故事的确是艺术加工甚至说是重度虚构,Manoj不是在补习班上认识妻子的,而是在婚恋网站上相亲。。。
他们原生家庭不说天差地别也是贫富悬殊,可考过UPSC后,在印度那就同是天龙人阶层,门当户对的很-IAS远牛于前者。
IAS培训出来任职起点便是乡长甚至副县长,最高可以做到内阁秘书(Cabinet Secretary),相当于C国的常务副总理,整个印度文官体系的领袖。
公务员系统最高的内阁秘书是18级,IAS 、IPS出来起点是10级公务员,下面1-9级公务员通过地方邦的公务员考试录用邦(state)下面是地区(division),division下面是县(district),district管的范围比较大的时候会在下面搞个派出机构sub–division,sub–division管几个乡。
女主那个序列IAS出来最低也能当个sub–division magistrate,女主高配直接到district deputy–collector。
再下面一级的乡长则是通过邦级文官(state civil service)考试上来的。
个人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务官(AO)跟印度的IAS,确实有点像。
香港735万人,政务官700多人,印度14亿人,IAS官员4000多人,印度的比例更苛刻残酷。
*行政内容、工资津贴详见https://iasadda.in/ias/---胡歌查了下,IPS现有员额4600多人,是全印度约210万警察队伍的“领导层”。
中央一级(IPS)初级警官警察是Assistant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助理警司、薪水是10级薪,每月薪水56100卢比–132000卢比。
(The salary of an IPS officer is determi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and is revised periodically. The basic pay varies based on the officer’s rank. For example, the basic pay for a Junior Scale officer is Rs. 56,100 per month, while it is Rs. 2,05,400 per month for an officer in the Above Super Time Scale.)Manoj Kumar Sharma要以这个警衔去警察学校培训后再分配正式工作。
Police Rank In India助理警司属于中央一级(IPS)初级警官警察警衔,而邦一级初级警官警察是从副警司开始的。
什么警长、督察、高级督察、总督察之类的都是其下属。
--补充说明:印度中央一级的警察通过招聘和晋升两种方式,三分之二为招聘,三分之一由邦警察晋升。
中央一级的警察招聘由联邦公务员委员会为全印度和A组中央部门举行的联合考试基础上进行。
考生必须是印度公民,年龄在21到30岁,退伍军人和表列种姓(贱民)/表列部落/其他落后阶层(SC/ST/OBC)的年龄上限可以放宽3到5年。
(印度zf在各级议会、zf部门、公共事务部门和教育机构中,为这三种情况预留了席位)教育资格最低要求: 需要有一个学士学位,从一个公认的大学。
没有具体要求对特定领域的研究。
候选人从各种教育背景,包括工程、医学、人文、科学、资格。
*详细内容https://iasadda.in/ips-officers/
前面有37篇影评,没人提,我补一下吧。
喜欢信息源的可以看下面链接。
Manoj Kumar Sharma (IPS, 12th Fail) Age,... starsunfolded.com
生平介绍大概就是1975年出生,巨蟹座,2005年通过IPS面试,印度教中下层家庭出身,印度教徒。
从小喜欢看历史,很会讲故事。
12年级考试失败的故事和电影一样。
他是在瓜廖尔拿到colleague学位的,并且开蹦蹦车拉客又被抓是瓜廖尔期间发生的事,后来才去德里,在德里干过带宠物散步、清洁工、面粉厂等,不过奇葩的是准备UPSC考试期间还拿了个PHD。
他本来瞒着当时还是女友的Shraddha自己的工作,没想到被抓包后,女友陪她一起给宠物散步。
他喜欢种菜和水果,他为了打动妻子经常下厨。
他当官后最早去海德拉巴锻炼培训,后来又来到了马哈拉施特拉邦历任要职,期间处理过很多抗议,以及针对纳萨尔派的行动,并且控制过暴乱(riot-like)活动。
紧接着来到Central Industrial Security Force (CISF)当副检察长。
最后应该是目前,调到了孟买(印度第二大城市)当警务处处长,也就是咱们的市局局长了。
工作照
工作照
副检察长时期
据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这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了“铁饭碗”加入考公大军。
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破300万,平均77人竞争一个岗位。
然而,有一个国家的国考,平均1千多人竞争一个岗位。
是的,那就是卷王的修罗场——印度。
印度公务员考试,号称“全世界最残酷的考试”。
印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初试、主试、面试,考期贯穿一整年。
考试内容五花八门,涵盖了历史、文化、政治、环境、安全、危机管理、技术、经济发展、生物等各种领域。
闯过了这一道道鬼门关,才有机会进入最后的面试。
2022年,超113万名印度考生报名,最终只有933人成功上岸。
录取率1217:1,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就是这样一场卷生卷死的考试,报考人数却越来越多。
印度甚至限制普通人一生只能参与6次公务员考试。
这么卷值得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人考公是为铁饭碗,印度人考公是为了改命。
印度公务员的收入和待遇极为可观。
2023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人民月收入的中位数是2万多卢比(约合2千多人民币)。
基础职位的公务员月收入6万卢比,高级职位能拿到22万卢比,甚至更多。
而且印度公务员还配房配车,全家享受医保。
对穷人来说,考公是他们翻身的唯一机会。
2023年,一部讲述印度小镇做题家逆袭人生的电影《12年级的失败》,让全世界看到了印度人考公的疯狂。
《印度快报》盛赞它是这个愤世嫉俗的时代里,最能抚慰印度人心的励志电影。
中国网友给出了更为中肯的评价:科幻片。
豆瓣评分8.2。
不过在IMDb上,却有11万人评出9.0的高分。
确实,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村青年,在地狱级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大概有某种神秘的宇宙力量在加持。
12年级的失败12th Fail导演: 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编剧: 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 / Jaskunwar Kohli / Anurag Pathak主演: Vikrant Massey / 梅德哈·尚卡尔 / Joshi Anantvijay 类型: 剧情 / 传记上映日期: 2023-10-27(印度)片长: 147分钟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原型是印度人熟知的警官Manoj Kumar Sharma。
他出生于印度一个贫困家庭,最艰难的时期,甚至和乞丐一起生活。
终于在第四次参加国考时成功逆袭。
《12年级的失败》没有印度电影常见的大段歌舞,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小镇做题家的励志故事。
主角马诺吉出生在一个因强盗出没而臭名昭著的偏远山村。
当地贪官横行,老百姓生活艰难。
马诺吉的父亲也是个村官,但因刚正的性格,不愿与上级同流合污,因此被停职惩罚。
为了讨回公道,老马前往首都上诉,从此音信全无。
马诺吉从父亲身上得到教训,认为诚实毫无意义,他选择投机取巧。
当地学校有古老的作弊传统,允许学生打小抄,老师甚至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学校升学率有了,学生也拿到成绩,皆大欢喜。
至于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没人在意。
然而那年,村里新来的警长杜申特,阻止了集体作弊。
受到杜申特的影响,马诺吉没有继续作弊。
这位正义的警长,让马诺吉有了人生目标。
之后的3年,他刻苦学习,为了参加省考,成为像杜申特那样的警察。
省考的难度没有国考那么高,考上了也只是一些地方小职务。
至于国考,马诺吉压根就不敢想。
为了去省城参加考试,奶奶将毕生积蓄交给了他。
马诺吉带着全村的希望上路了。
然而,刚到省城就遭遇行李被偷,流落街头。
更惨的是,当地政府破产,不再招聘警察,那年的省考取消了。
三年苦功毁于一旦,奶奶的积蓄也打了水漂。
身无分文的马诺吉在车站遇到同来考试的富二代小潘。
小潘建议马诺吉,和他去德里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UPSC),通过就能成为国家警察局的官员。
马诺吉别无选择,弄丢了奶奶的积蓄,他没脸回家。
就这样,小镇做题家开始了漫长的考公之路。
来到德里,马诺吉才发现给自己挖了个多大的坑。
数百万新老考生聚集在这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大多数人注定是陪考的炮灰。
马诺吉了解到国家考试需要经过初试、复试和面试三道关卡。
20万考生,只有25-30人能通过。
而且,每个人一生只能参加6次国考。
培训课的老师就因为英语不过关,连考6次都失败,用完了最后的机会。
国考从起点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不公平的竞争。
大多数通过国考的人都出身富裕家庭。
只有这样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流利的英语,可以专心备考。
而马诺吉这样的穷小子只能半工半读:早上6点起床,凌晨3点睡觉,中间工作15个小时,端茶送水、打扫厕所、整理图书馆、磨面粉……能挣钱的工作他都做过,最惨的时候还跟乞丐一起生活过。
马诺吉第一次参加考试就以失败收场。
不仅是第一次,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全部失败。
很多印度考生就在这样反复考试的狂热中蹉跎了岁月。
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最后一无所有。
连考6次落榜的辅导班老师,鼓励马诺吉继续战斗。
国考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执念,即使自己考不上,也希望身边同样阶层的人能考上。
“一人获胜,全群皆赢。
”
毕竟他们的父辈就一无所有,他们是菜贩、卡车司机、街道清洁工……世代的贫穷如魔咒一般难以摆脱,只有国考能给他们翻盘的机会。
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能带来莫大的鼓舞。
电影中的马诺吉是幸运的,在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马诺吉搬出了破旧的工棚,有了自己的“房间”。
此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四次国考时,马诺吉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
诚实是《12年级的失败》贯穿全片的信念,从12年级考试不再作弊到面试时拒绝撒谎。
正因为男主对诚实的坚持,才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在最后的面试环节,他被问及12年级的考试为什么没及格。
他原本可以用家人离世为借口,但马诺吉选择了诚实:他那年因为作弊被抓。
虽然诚实值得肯定,但“候选人都是学霸,为什么要选一个12年级的失败者?
”马诺吉的回答是,因为他见过这个国家底层最腐败落后的一面。
从号称“土匪窝”的小山村,走到面试场的他,比在大城市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骄子更值得。
他坚持不再说谎,也坦然接受不被录取的可能,计划考公失败后选择当老师。
“如果我不能成为照亮地球的太阳,我仍然可以成为一盏灯,照亮我的街道。
”
保守的主考官并不喜欢小马的大胆言论,但副考官却认为马诺吉是难得的人才。
学霸很多,但品行高洁的学霸却屈指可数,这个系统需要勇敢、诚实的人。
“如果勇敢、诚实的人没被选中,那选拔还有什么意义?
”
如同所有励志电影一样,马诺吉经历种种艰难坎坷,苦尽甘来。
他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那20万人里的25名幸运者之一。
当初因为杜申特警长的一句“不要作弊”,改变了马诺吉的人生。
故事结尾,马诺吉去拜访曾给过他深刻影响的杜申特警长。
杜申特惊觉面前的年轻长官,竟是当年那个穷小子。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12年级的失败》可能只是一部励志电影。
但对印度人来说,却是无数底层贫民奋斗、挣扎的缩影。
真实的马诺吉们,面对的恐怕是更残酷的现实。
他们在对抗贫穷的同时,还要加倍刻苦学习,拼尽全力才能勉强够上富家子弟的起跑线。
然而,作为一部励志电影,给人带来信心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少马诺吉的原型Manoj Kumar Sharma确实做到了。
他的故事告诉世人:现实再灰暗,也总有辉光升起,照亮每一个锲而不舍的灵魂。
*本文作者:RAMA
真是一碗完美的鸡汤啊,吃得苦中苦,压迫人上人;有时候觉得印度这些电影就跟韩国政治片似的,压迫反抗再压迫,然后普世真理都要一遍遍被念叨也是够魔幻
3376=6.3 印度电影通病,多余镜头太多。女主虚构太多,按真实的来也不是一点本子没有
也没有那么魔幻,毕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角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多了,一路是能看到男主的成长的,整部片的起承转合都还可以,节奏也可以,大的硬伤没有。个体的成功对群体没有参考价值,反衬出依旧那么多考生落榜失败碌碌无为。这部片确实揭露了难以跨越的阶级与考试制度问题,但很遗憾片子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甚至宣言继续坚持总能成功的励志态度,加入这个过时的制度中。但是小镇做题家这一点很适合我们的语境,总感觉是一个改编一下可以套到我们环境中的故事,而且卷和励志也符合现在的主流。
这个男主不行啊,考了这么多年。
又臭又长 流水账电影 译名也很不对
这部片的好评基本千篇一律,差评的一星的内容可真好看。大概是这些年鸡汤被灌得太多,年轻人早就卷得窒息了,也深刻的明白阶级固化不是靠做题就能改变的。又要金榜题名,还得良友一群,还抱得美人归这种一石三鸟近乎魔幻的故事,哄哄阿三还行。
谜之自信
上一次看这么励志的印度电影还是几年前的《摔跤吧爸爸》,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确实擅长拍这种励志电影,不会像国内一些导演拍的刻意煽情,看着就挺自然的。看完感觉印度环境确实比国内要卷要差很多,这部电影很适合在国内上映!
看的人热血沸腾,全场跟着主人公的命运轨迹走,很励志,同为做题家的我们应该更能感同身受吧。但是观影过程中的许多个瞬间还在担心,会不会因为爸爸在不断那个,而影响他最终的面试结果,这样的想法为何会在脑海中,就dddd了。
剧本稳。
励志且感人。印度的最高级别公务员考试,淘汰率非常非常高。从小乡村来的考生,本来只是想考低级别警员考试,他甚至不知道这个最高级别的考试,结果却投身于这万马千军一起挤的独木桥。他的成绩并不好,甚至差到12年级会考都考不过。可能他真的天赋异禀吧,通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那少数佼佼者。除了自己能吃苦以外,还得到许多贵人帮助,甚至还谈了恋爱,如果不是真人真事改编,这剧情也未免过于神奇。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上的那一刻,我由衷为他高兴,这也是电影拍得真诚的结果。
发现谢老的影评有点误导大家,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编剧导演作品,不是三傻的导演新作!风格完全不一样啊,这个明显就是剧本和主题驱动的故事,三傻是有挺多导演视听的想法。可能是我的主观想法吧,我不认为为考公或者一个重要的考试,花费好多年是值得的事情,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价值观导向的片子,天然的有点抗拒。而且这个片子,用了很明显的民族叙事和性别叙事,有话题性,但是不客观,不太喜欢。
没了歌舞,还是一如既往的超级长。 充满了大段大段的说教,但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地一塌糊涂。升格镜头乱用到无以复加,各种麦高芬一点都不高级。 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拍不出来。
看过
再看十年,我们会走出什么样的路
印度考公群体传记片,励志是挺励志的,但内核仅仅停留在“鳞鱼跃龙门”,没有讲男主当官之后的故事。不知道这种“凤凰男”官员,掌握大权后真的能消灭腐败吗?反正我国这种出身的官员好多都落马了。
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能够对印度社会问题、国际政治局势侃侃而谈,却依然只能在面粉厂打零工~这样一个唯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学习选拔体制,这个国家是不会有出路的~
当一个人诚实面对自己了 他就一切顺遂了
过于理想主义了,等待这个单纯男人的真正试炼其实才刚刚开始。印度这些年在电影中加入尖锐的社会批判虽已屡见不鲜,然而咖喱味儿的爽文剧情和过于简单粗暴的戏剧冲突,看多了也挺尬的。不过,好在这回终于没有歌舞桥段了。
印式法考与阶层跨越的励志故事,心酸与信念。要说印度电影的唯一问题就是..印度人就是太啰嗦,什么都会想往里塞,进条感情线也要塞很细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