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爱了里面应该是有点戏说历史的成分,可又完全又符合史实,可能是演员演技好,好到甚至可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给予人物可爱之处,让我完全沉迷入剧中,甚至连30集的剧都嫌集数少(演员的reaction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不失得可爱,而且笑得我啊)e.g. 刘邦睢水之战兵败逃亡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在为他牺牲,吕雉带一双儿女跳车我哭(好像美化了,不符合史实)夏侯婴劝他逃跑我哭,可到他到江边划扁舟逃跑结果被项羽扯住绳子真的笑死我了,项羽狰狞着脸,阴测测地说“贤兄,回来吧,许久没见,回来叙旧啊!
”真的笑死个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项羽说他“你快死了还这么多话”,刘邦回他“对呀,我就死了也光剩一把嘴”他的reaction真的笑死人,好可爱 还有项羽,他拖着刘邦的扁舟往过拉的时候,嘴里嘀嘀咕咕念念有词,“我抓到你就把你的肉逐块割下来,先斩鼻子,后切手脚,然后再斩你的头颅”要不要这么可爱,虽然嘴里在讲残暴不仁的话,但还要嘟嘟囔囔。
哈哈哈哈哈哈哈演员这样的reaction真的比比皆是,不怪得我喜欢看。
以前我对吕雉的态度是持中立的,可这剧完全让我爱上吕雉也明白吕雉,剧里她那句“一个男人可以江山美人兼得,身为女子的亦可以同时爱权,亦可以同时爱她的男人”,完全让我明白她,这应该也是历史上吕雉想说的吧!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可以青史留名,女子也可以!
以前我对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我是偏向项羽的,毕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我永远认为项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可看完让我觉得,可能历史上刘邦确实不是这么一路傻傻的成长起来的,他确实是厚黑的,但项羽的失败确实跟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自负害人,恋爱脑也害人!
话说回来,看完好替江华的嗓子担忧啊,一部戏下来不得哑半个月,哈哈哈哈哈哈
淮阴猛虎群狗欺,老妇一语顶头湖。
三投楚羽不识将,子房识得英雄骨。
千里入蜀粮仓屯,幸得萧何月下赴。
调养生息东风起,霸王绝唱该下歌。
想到哪写到哪。
刘邦相关:1、刘邦不是文盲,他读过书,年轻时崇拜信陵君,特地去魏国寻访信陵君,等他到的时候信陵君已死,他就投到信陵君门客张耳手下做了几年门客,后来秦灭魏才回去。
2、刘邦西进咸阳,不是捡项羽的漏,大小打过很多场仗,具体可以看图(转载自知乎)。
3、彭城之战逃命的时候,不是吕雉带着孩子逃的,而是刘邦踹孩子的,孩子最终被车夫夏侯婴所救,吕雉没和他们一起。
吕雉相关:1、嫁刘邦是吕公的主意,不是她的。
*本剧对吕雉的改动很大,很多很明显是原创的剧情我就不赘述了,我觉得改得挺精彩的。
项羽相关:1、项羽和英布的决裂改动很大,历史上英布想做骑墙派,两边获利,刘邦派了随何劝反英布(过程有点复杂我就不详细写了但是很精彩)。
2、范增之死。
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赶走了范增,范增在回乡途中病死。
韩信相关:1、韩信后期几乎是个原创人物了😂不过大方向还是符合史实的,即刘邦在正面战场上顶住项羽的攻势,韩信北伐,英布彭越不断骚扰项羽,令其疲于奔命。
2、历史上的确有刘邦只身进帅帐夺了帅印一事,但彭城之战那段被收兵权回乡不存在。
张良相关:1、历史上张良是在留地巧遇刘邦(就是这么巧),二人一见如故,张良本来要投奔景驹的,于是就留在刘邦身边做了厩将,直到一起投奔项梁后才离开辅佐韩王。
剧中的“借良”出自《西汉演义》。
2、历史上韩王成是被项羽所杀,剧中用“韩王已经大薨”一笔带过了。
3、刘邦称帝后张良没有归隐(事实上他从来没走过),但确实是淡出政治舞台了,后来汉初也能见到他干活,比如傅太子、从上击代、计封雍齿等。
4、刘邦称呼张良为“子房”,非剧中的张司徒/张侯爷。
5、历史上刘邦西进咸阳张良是跟着一起的,并没有所谓的阻止刘邦入关。
龙且相关:1、龙且之死有较大改动。
以下复制自百度百科:楚汉战争中,刘邦派遣韩信攻取齐地,龙且奉项羽之命前往救援,与韩信军隔着潍水对阵。
韩信用沙袋堵塞潍水上游,引兵入河,龙且率军出击,到达河中,韩信命军队速退,同时在上游决堤放水,尽淹楚军,最终龙且在败阵中被杀。
—————————————先写这些,想到了再更新。
今天重新将这部电视剧再看了一次,依旧荡气回肠,依旧热血沸腾。
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古装剧迷,几乎国内和香港大部分古装片都看过。
我从来没有闲情逸致写什么影评、剧评,但今天看完《楚汉骄雄》的大结局后,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复啊!
特别注册了个账号,要在豆瓣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记得这套电视剧刚播的时候,还是读初中吧。
那时候看见老爸老妈在看,没觉得有啥特别的感觉。
后来到了大学,和同学一起看这部电视剧,发现倒是挺好看的。
但也仅限于好看,没怎么仔细斟酌剧情。
最近这几天闲来无事,刚好老公又推荐我看,我就顺道回味一下这部TVB的历史“巨作”。
这一回味可真不得了!
发现多年后的自己,再重新翻看这部电视剧,竟有着不一样的激动。
先说刘邦。
以前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刘邦就一虚伪的东西,好像什么都是别人逼着他做的。
仿佛他自己本来就没想当皇帝,都是身边的大臣们硬要把他扶上台。
现在想来,编剧也许并不是要将刘邦刻画成多么厉害的人物,也不是要突出他多么了得的领导才能。
编剧仅仅是希望将一个有情有义、仁义满怀、宽宏大度、从谏如流的领导者呈现在我们眼前。
再说项羽。
感觉江华拍这个角色蛮累的,一部戏下来嗓子都要哑了吧?
江华演的项羽,虽然不算非常的高大威猛,也算不上非常的英俊帅气,但确实也是很有英雄气概的。
当然,我认为表现项羽的勇猛无匹也不一定非要声嘶力竭。
相比于刘邦,感觉编剧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丁点的“偏袒”的。
比如说,剧中对项羽的身体条件、军事才能、情感取向等等,都有非常着重的描写。
尤其是爱情方面,他对虞姬的那种专一与深情,真是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吕雉。
这是个非常厉害的女角色。
一开始就在江中扁舟与项羽畅论天下,一眼便知道她志比天高。
在剧中,这个角色甚至比男人还厉害,几乎到了后来,给观众的感觉不是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而是她吕雉与项羽争天下。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议和,她在项羽面前不卑不亢,寸土必争的样子,坚持要两分天下,当真是女中豪杰,她身边的汉王、一众大臣,全都黯然失色。
虞姬,蛮可怜的一个角色。
编剧也太坏了,不由分说就给这个角色定位为“不详人”。
好像项羽不能得天下,都是给这个女子害的。
范增老是说她是红颜祸水,会危及项羽江山。
记得有一集,范增教虞姬观星时候,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因为她多番劝说项羽,刘邦、韩信两个人才活了下来,最后这两个人给项羽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从而得出红颜祸水这个结论。
呃…其实这些对虞姬来说也是蛮冤枉的,她只是心地善良,不愿看见项羽多生杀孽。
如果真要说是因为“红颜”害了项羽的千秋大业,我觉得倒不如把吕雉和香姬也扯进来。
如果不是吕雉老是劝刘邦起义,哪来刘邦的崛起?
如果不是香姬劝韩信振作做人,日后又哪来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没有吕雉和香姬,就没有刘邦和韩信,这对项羽不就没威胁了么?
其实对项羽来说,吕雉和香姬才是最大的“红颜祸水”。
哈,开个玩笑,纯属扯谈。
韩信,黎耀祥当年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让我哭笑不得。
笑,是因为当时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他“猪八戒”的形象。
当年陈浩民版的西游记,他和江华饰演的唐僧还是挺搞笑的一对师徒呢。
这回他竟和自己当年的“师父”成了敌人,总有点接受不了。
哭,是因为他的演技吓哭了我!
他这回真是把韩信演得太传神了!
那演技,那对白,那气势,你完全不能想象黎耀祥居然可以如此严肃正经!
尽管此后还看了很多版本的韩信,但我始终认定,只有黎耀祥版的才是真正的韩信!
香姬,本剧我最喜欢的角色。
这位香姬姐姐在《西游记》里头,貌似正是猪八戒朝思暮想的嫦娥姐姐。
这回又再与黎耀祥搭档,总有种亲切感。
加上她这个角色的设定本来就很好,一个沦落风尘却坚毅不屈,一个没有像吕雉那样有野心却慧眼识英雄的乱世红颜,虽然没有出场多久,但却令人印象深刻。
她对韩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没有她鼓励韩信,韩信也不会去投军;韩信受挫折一蹶不振时,没有她的耳提面命,韩信不会振作。
而韩信对她也是用情极深的,惊闻她的死讯,泣不成声。
及至后来遇到的女人,多多少少都还有她的影子。
比如说薄姬,同为歌女,让韩信想起香姬,才得到韩信的关注。
再到后来遇到的殷嫱,也是因为殷嫱的一句:“我只想做齐王的侧室,因为香姬才是真正齐王妃。
”而让韩信感到这个姑娘善解人意,从而另眼相看。
我相信,韩信后来性格变得孤傲、目中无人,都是与这位香姬的离去有关。
如果在韩信功成名就时,有香姬在他身边对他再作提点,让他收敛嚣张的气焰,相信韩信也不至于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最后,我想向大家推荐这部剧最让我激动得一塌糊涂的一个片段。
那就是最后一集,韩信在未央宫时对萧何说的那一番话:“当日萧何月下追韩信,于我大有引荐之恩,令我建功立业,名扬天下。
没想到今天,同样是你萧何,用计让我走上绝路。
哈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黎耀祥那一番荡气回肠的演绎,真的让我感慨不已。
《楚汉骄雄》这部电视剧,我要给100个赞。
而唯一一点让我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通篇给人一种“命定”的感觉。
好像一开始,编剧就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楚汉相争,刘邦才是天命所归,而项羽即便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胡言乱语,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暂时就先写那么多吧。
01-张可颐的吕雉出来感觉与蔡少芬的甄宓有三分相似 但马上又觉得不同 虽然都是聪明的女子 吕雉不温和没有悲天悯人的善心但却多了野心 吕雉没有甄宓好看 但张可颐念大段对白的时候比蔡少芬好02-直到现在都觉得刘邦怎么可能战胜项羽。。。
江华太爱瞪眼吼叫 郑少秋自然很多很顺 但如果两个人调换过来 江华虽然可以演出无赖 但是眉间英气太盛03-第三集刘邦项羽起义对比剪辑不错 一个月亮一个太阳 项羽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主角光环高亮 但江华硬靠瞪眼睛演戏真是越来越明显刘邦赤帝子段 张可颐真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啊。。
07-虞姬和韩信终于出来了 当韩信说是淮阴韩信的时候真是颤抖抖14-小时候看就觉得这一段是按着古文拍的 虽然能看出来痕迹 但就是这种痕迹有一些怪异的感觉15-感觉韩信太惨了 韩信陈平张良都非常棒啊 16-张良给韩信一把天下大元帅的剑。。
但其实韩信是天蓬元帅掌管天兵天将你造吗。。
28-如果时间就停留在这里就好了30-感觉这结局不太好 为了宣扬主旋律而主旋律 但历史不就是这人任人解读利用和曲解么
虽然是历史剧,但并没有全部遵循历史。
毕竟是电视剧,不改编得戏剧性一点,根本就不必拍成电视剧,直接翻看史书即可。
本剧至于我,最大的作用是吸引了我去翻看楚汉相争真实的历史,令我对那个短暂的时代有了大概笼统的认识,还被里面各色性格鲜明的人物吸引着。
本剧虽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以下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1、吕后在刘邦雎水战败落荒而逃之时的舍身相救,抱着儿女跳下马车引开追兵。
剧中刻画吕后是一个虽爱权位,但也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
当时马车上吕后为夫牺牲,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我就很佩服她,被她的勇敢感动着。
我觉着这个场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得挺成功,把吕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入。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而狠心把儿女推下马车。
2、韩信与香姬的故事。
韩信与小香花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剧中结合了韩信微时忍辱负重、漂母之恩、怀才不遇的相关际遇,为观众分享了一段真挚深切的爱情故事。
现在想回来,也许正是因为香姬的衬托之下,剧中前半部分的韩信表现出来的是正面形象,而到后半部分,因为剧情过渡处理不好,韩信突然的黑化令人无法适从。
不过好在剧情慢慢推进,端倪渐渐显现,我们也明白了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可惜心胸太过狭窄,就如剧中项羽对韩信所言。
作为观众,刚开始是很喜欢韩信的,但后来的黑化令我不愿接受。
看到他的下场,想起了他的当初,顿时唏嘘不已。
3、霸王别姬。
这场戏还是挺能感染人的,或许说已经感染了我。
虞姬绝美精致的妆容,翩翩的剑舞,霸王脸上那抹惨淡的浅浅微笑……(虽然诗念得不怎么样- -)穷途末路里的霸气柔情,深刻感动着屏幕外的每一个人。
虽说吴美衍的虞姬离原型相去甚远,平日也没有历史上记载所谓虞姬的风韵与侠气,但我认为这场戏拍得真是可圈可点。
眼神流离,似悲似喜的神情,十分到位渲染了气氛,令我们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了绝路中霸王的悲伤。
……另外还有许多场景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记性不好的我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要说这部电视剧拍得有多好,其实也没多好,不过我就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剧中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真实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看完一集,就去搜索他们的百科,研究真实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电视剧改得些许无稽,但对于初高中对于历史厌恶至极的我而言主动查阅史实实在难得,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说是胜于科教的。
就算没有查证真实与否,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大概了解了楚汉相争两方阵营有哪些关键性的人物。
对于刘邦与项羽这两位也是老生常谈了。
剧中的刘邦形象让我有点接受不能,历史上的刘邦虽也无赖但绝没有这么无能;而项羽,由江华饰演刚开始令我很难适应,虽然我觉得他曾演的唐玄宗、乾隆雍正都非他莫属,但霸王的豪气怎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呢。
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霸王虽英勇无人能敌、英雄气概无人能匹,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印在了历史的道路上。
即使你钦佩霸王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否认刘邦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刘邦的胜利,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汉族,就没有现在的汉文化……
最喜欢韩信的角色,身怀绝世之才,不能得到重用。
为了香姬,在楚军中忍辱负重为执戟郎。
然而蛟龙终非池中之物,一旦风云际会就会乘风上天。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至于项羽其诛暴秦,得有功于百姓,也因坑秦兵,杀义帝失去天下民心,也失去了时势。
但历史已经给了其公正的评价,虽有乌江自刎的悲壮,但也得到后世万民的崇拜。
正所谓做雄狮一日,好过做绵羊百年。
楚汉骄雄:刘邦:泗水亭长 贪财好色 不学无术 市井流氓 粗鄙不文 假仁假义 萧何 曹参 吕雉:追求项羽被拒绝 不惜财力扶植刘邦萧何:萧公曹项羽:龙且ju 反间计英布投靠刘邦范增:精通天文 亚父陈平:项羽手下说客 家乡勾引过大嫂 归顺刘邦郦食其:liyiji 说客 章邯 宋义 雍齿刘邦看见项羽杀人 刘邦买酒买肉求饶 项羽收服响马龙且ju 英布 项羽说刘邦十浊一清 一直扶植支持刘邦 刘邦芒砀山结识娶了戚姬 打了沛县称为沛公 韩信与舞女香姬相恋 香姬赞助韩信投军 韩信得不到赏识 项羽扶植楚怀王 项羽杀全城男丁杀了虞姬家人得到天子剑 虞姬刻刀记录项羽罪行 宋义设计陷害导致项梁战死 刘邦管韩王借张良 吕雉与虞姬交换发钗 刘邦被封汉王 张良派人烧掉栈道韩信投刘邦 蜀中问路杀指路村民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陷咸阳 睢sui水之战大败项羽 吕后专权姬是对女子的美称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沛公刘邦,市井无赖,嗜酒贪色,臭名昭著,市妓不屑,好交豪杰,善聚民心,重情重义,仁者无敌,乐观豁达,善假人力,鸿鹄之志,藏于心底,女中豪杰,吕氏下嫁,鞭笞夫君,斩白蛇,举义旗,聚天下英豪,收大贤张良,所向披靡,先入关中,易取玉玺,赴鸿门宴,历生死劫,萧何月下,夜追韩信,张良举荐,韩信起用,兵马统帅,吕氏野心,威迫沛公,楚汉之约,背信弃义,时势造英雄矣。
赢取天下,何等气概,开疆封土,终成帝业。
可叹,吕氏专权,汉家天下,名存实亡。
齐王韩信,出身卑微,胸怀大才,壮志未酬,胯下之辱,凌妾之耻,尊严扫地,投奔霸王,欲展宏图,大失所望,英雄无用武之地,惊世之才,定国安邦,悉属幻影,子房举荐,施展抱负,英雄气概,心狠果断,大败霸王,功高盖主,一世扬名,可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建功立业,更待何时,虚怀若谷,仁义天下,善假天时、地理、人和,英雄美人,佳人鼎助,他日邦定天下,逐鹿中原,立千秋之功,扬万世之名,此余之志也。
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的处女座观众,就不必跟编剧杠了好吗。
请太太们放松心态,抱着舔颜和欣赏江华秋官等等一众神仙演技的心态就好,——毕竟TVB穷得就剩下演技了【安利《楚汉骄雄》的很用心的亮点】<双男主贡献片头曲和片尾曲>片头曲和片尾曲分别由秋官和江华献唱唱,TVB可真特喵的省钱~ 尤其喜欢秋官的片头曲,歌词意境大气,每句歌词呼应的人物都有剪辑配合,堪称踩点大师。
<正片之前的成语小百科>由演员在片场录制,介绍本集剧情相关的著名成语故事,甚至例句都给你准备好了(小学课堂既视感)。
镜头后面的片场花絮很穿越的赶脚,非常可爱。
某集林韦辰在讲“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时,好巧不巧蒋光志的张良在后面大摇大摆,貌似在背台词。
从江华的《西游记》《九五至尊》一路追到这里,每两集就想弃剧一次,纯粹为了江华和秋官坚持到大结局,打分之前不如给我自己点个赞先。
TVB编剧将这段历史改得面目全非,在看之前我就有心理准备,所以反而期待会有怎样的脑洞呢?
看完之后,只能说一句:编剧对项羽的偏心过于嚣张——其他人物有的美化有的丑化,有的既美化又丑化,总之一言难尽;独独对霸王是十级美颜,莫不是西楚霸王应援团的太太来的,加上江华的霸气演绎和无死角神颜,谁还管是不是历史,总之这个霸王我舔了~【以下对剧本人设的吐槽,编剧的锅,演员不背。
】人设特别神奇的是,美化和丑化可以共存与于一个角色。
与其说这是历史剧,倒不如看做是历史同人,作为考据党杠的同时完全不影响开开心心追剧的心态。
【一、想给张良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知道编剧是想要突出张良的国士无双,还是想给蒋光志多点戏份?
把各种功劳和计谋移花接木往张良身上安。
⑴举荐韩信:明明是夏侯婴(腾公)首荐(但是刘邦没有重用所以韩信跑了),萧何再力荐(萧何月下追韩信,推举大将军,并要求刘邦登坛拜将)。
剧中改成张良发现的韩信,并且传授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就。。。
韩信一代兵仙表示不需要作弊好嘛⑵各种阴谋诡计上身:彭城被围让纪信假扮刘邦替死、反间计离间项羽阵营(历史上反间计是陈平的计谋)、教刘邦假仁假义等等,各种脏心烂肺的诡诈奸计全招呼到我谋圣身上。
历史上张良出的可都是阳谋,陈平的几件大功才是阴谋。
编剧把陈平的阴谋按到谋圣身上,这是爱张良还是黑张良呢?
即使没有阴谋诡计,张良国士无双的地位也无可动摇好吧??
⑶谋圣史上封神的几大功劳又被编剧抛弃:①用策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峣关。
刘邦想要尽快拿下咸阳,到了峣关就差临门一脚了,脑袋一想用最后两万人的家底拼了拿下峣关,张良阻止老大的冲动,用策略轻松拿下。
这段电视剧简直魔改:张良居然一直拦着刘邦不让他进咸阳(怕先入主咸阳得罪项羽),结果刘邦一路开挂所到之处望风战而降,想不入主咸阳都不行,还被张良批评一顿。
②刘邦入主咸阳之后,整日在秦宫声色犬马,无人敢劝,只要有樊哙冒死闯宫劝谏但是刘邦还是不听。
最后张良出马,刘邦立马乖乖听话。
大概编剧认为逻辑冲突,直接删掉。
③史上刘邦称帝之后虽然急流勇退,但也不是马上就消失,给刘邦仍出了很多决定性大计,如不迁都、安定功臣、辅佐太子等。
刘邦给张良的封赏也是最优厚的「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 功也。
自擇齊 三萬戶。
」,比萧何曹参等人加起来都多(虽然我谋圣没要)。
剧中刚刚灭了项羽,张良就换上诸葛亮的隆中皮肤(斗笠+农夫套装)急着下线,别说献策,连封赏都统统不要。
谋圣的功劳远不止如此。
谋圣和陈平最大的不同是,谋圣的策略都是长远的宏观策略,对刘邦的基业是指导性的纲领。
陈平的计谋则是微观、短视的阴谋诡计,很有用但与谋圣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个角度,张良的人设可以说是全剧最失败角色之一,一手好牌被编剧打烂。
⑷蒋光志的演技是没得挑了啦,但我是刚从《九五之尊》过来,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大公子智商火箭速度攀升。
另外张良整天拿把诸葛亮的羽扇做咩,是不是造型师以为羽扇是谋士标配?
另外选角上如果能更靠近张良的实际形象「状貌如妇人好女」就更好礼了。
林伟辰的就很符合陈平美男子的形象嘛。
【二、把兵仙韩信刻画成卑鄙小气嚣张狂妄,编剧黑得最彻底的角色,没有之一】作为韩信粉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版人设了。
但是从剧本角度出发我承认,刘邦、项羽、呂雉、韩信这几个负责剧情推动的人物,逻辑还是自洽的。
所以,TVB编剧必定跟韩信有仇。
韩信微末时那些魔改的剧情我直接跳过去,八戒穿越到秦汉来历千世情劫太惨了不忍直视~不消说韩信就创造了多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就数数韩信的几大经典战役,也被编剧本着【能黑就黑,不能黑就一笔带过】的原则,反正不给兵仙吸粉的机会就对了:⑴还定三秦: 剧中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变成是张良传授的投名状。
张良自然是国士无双,但我想说一代兵仙的智谋还不需要作弊的地步吧……⑵背水一战:历史上多经典的一仗,居然就借一个小兵之口用台词一笔带过!
大场面全靠嘴。
⑶灭齐之战:算是兵仙疑似黑点,编剧很开心玩命踩。
郦食其已说降齐王但韩信仍要攻打齐国,齐王以为自己被骗,烹杀了郦食其。
⑷垓下之战: 编剧强行为霸王挽尊——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前提是霸王的行军路线必须是垓下方向→而项羽预判了韩信的预判,打算一路杀回彭城,直接破局→韩信无法阻止项羽回彭城,已经想放弃这次行动承认失败→编剧又祭出虞姬【不祥人】装备来拖霸王后腿,霸王只好遵从编剧安排转回垓下完成任务。
编剧想表达:不是韩信太厉害,是老天不帮项羽。
编剧不遗余力地黑化兵仙,自私自利器量狭小嚣张自大居功自傲的桥段不胜枚举。
作为一枚兵仙粉,看了剧中的韩信我都想说,不作就不会死。
⑴韩信与刘邦经典的讨论将兵和将将之论,史上发生在开国之后,此时刘邦已将韩信幽困在自己身边了,韩信还能如此自信,这份气度我爱惨了。
剧中把这段对话挪到韩信初为大将军之时,该是出于剧情需要。
但祥仔演出来就让观众觉得狂妄得着急去领盒饭一样。
⑵剧中有一段原创情节,以孙武为吴王以宫女练兵的故事为原型:韩信初为大将军,众将皆不服。
刘邦的老表开会迟到,韩信为了立威杀了老表。
这段原创从抹黑韩信的角度来说很成功的,体现了韩信的极低的政治智商和低能的领导力。
此时韩信尚未建立半点功勋,却以同僚的血来立威,现实中只怕只会适得其反。
建议编剧多看点历史书,找一找标准答案。
作为新领导上任,面对一众不服的老资格下属,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教科书式做法:下属资格都比自己老「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
不相聽從」,陆逊气势强硬「案剑曰」,但并不以权压人,而是软硬兼施地晓以大义「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各任其事,豈复得辭!
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
事后孙权问及「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度者邪?
」陆逊还维护同僚「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
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
」手握生杀大权的大将军,是否就真的可以随心处置,以立威望?
西汉军神卫青的教科书式做法,堪称超高情商:漠南一役赵信叛变,导致和赵信一路的右将军苏建拼死力战,「尽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
大将军问诸将如何处置苏建,周霸建议「可斬以明將軍之威」其他将军说苏建死战归营并无反意,不应斩。
卫青最后决定不擅权而交给汉武帝决定「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説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
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
」⑶刘邦称帝之后,剧情以五倍速快进。
伪游云梦瞬间拿下韩信,瞬移到呂雉手里被杀。
我都不想说啥了,韩信这里不仅智商下线还嚣张得过分,刘邦吕雉杀韩信我都想拍手称快(仅限剧中)。
拜托编剧你做个人好咩?!
tvb版《西游记》黎耀祥的八戒贱兮兮又可可爱,是我能把tvb第二部《西游记》追完的动力之一(张空空不在的第二部,为了西服和八盖咬牙追完)。
每次韩信有爱情桥段时我都好怕他下一句就会说出「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讲真视帝的演技也是没得挑了,但是这个剧本韩信的人设崩塌,祥仔演绎得越符合剧本,就离我们心目中的兵仙越远。
韩信和项羽对戏,让我秒回八盖和西服,八盖你变了!
八盖居然要杀西服,大师兄你在哪里?!
【三、废柴烂好人刘邦】跟张良的人设一样,表面上似乎美化了刘邦,内核实际上是丑化。
⑴道德上美化。
历史上刘邦干的事实在太龌龊太缺德,编剧写不下去就强行改写,一切反着来就对了:①从不骂人不说脏字→让秋官这样风流倜傥的人物动辄「嫚罵之」「大骂」,还有各种没遛儿的不雅动作,编剧大概实在下不去手,类似桥段全无。
史书尺度比电视剧大多了。
②真心不想先入咸阳做关中王,只想有一富庶的丹阳郡足以。
刘邦做了大王都是被兄弟和呂雉逼的!
③按三顾茅庐的剧本请郦食其出山,给足排面→史书上可是洗着脚接见的郦食其的:「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
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 ,不宜踞見長者。
”於是沛公 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不过剧中刘邦也很喜欢洗脚,编剧想别浪费了啊,于是移花接木把洗脚接见重臣的桥段就安排给韩信了。
(编剧见缝插针恶心韩信一把)④被项羽大败逃跑,找替身顶死也是被张良逼的!
刘邦很不情愿!
→史书没记载谁出的这个损招。
③逃跑途中,是呂雉为了引开追兵主动带孩子跳车的!
史书上写刘邦嫌孩子拖累,三番五次把娃踹下去,那是人干的事吗!
④和项羽楚河汉界二分天下是真心的,没想一统天下!
出尔反尔都是被呂雉韩信逼的!
⑤特别重视和项羽的兄弟情义!
最后杀韩信是为了给项老弟和郦食其报仇!
刘邦听闻项羽死讯那一系列的表情,且惊且怒且喜且忧且恨,屏幕前的我就知道刘邦此时已对韩信起了杀心,日后定会为项羽报仇。
秋官演技大赞。
另,结尾处还隐藏了对项羽的呼应,给编剧加鸡腿:太子向刘邦请教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刘邦回答“你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代表刘邦对项羽最深切的缅怀。
⑵能力上无限丑化30集的剧,前29集无限丑化贬低这位西汉开国皇帝,直到28集才开始黑化,最后一集飞速完成进化。
①毫无野心,一步步上位都是被老婆和兄弟推上去甚至逼出来的。
→刘邦要是没野心,项羽做梦都要笑醒了好咩?
②军事能力全无,废柴一个,被韩信无限羞辱。
→实际上,虽然打了很多败仗,但也有领兵打胜仗的时候哇!
「還收兵聚留 ,引兵攻碭 ,三日乃取碭 。
因收碭 兵,得五六千人。
攻下邑 ,拔之。
還軍豐 。
」 「軍濮陽 之東,與秦 軍戰,破之。
」 「沛公 與項羽 西略地至雍丘 之下,與秦 軍戰,大破之,斬李由 。
」 「西與秦 將楊熊 戰白馬 ,又戰曲遇 東,大破之。
」 「與南陽守齮戰犨 東,破之。
」 「沛公 以為詐,乃用張良 計,使酈生 、陸賈 往説秦 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 ,破之。
又與秦 軍戰於藍田 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卤,秦 人憙,秦 軍解,因大破之。
又戰其北,大破之。
乘勝,遂破之。
」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 ,定三秦 。
」称帝之后各处叛乱不断,最后一战平黥布也是刘邦亲自带兵上阵, 「漢 將別擊布 軍洮水 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斬布鄱陽 。
」而且刘邦的带兵能力是兵仙亲自盖章认证的:「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
”信 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上曰:“於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虽然不如韩信,但至少也是能领十万兵的好嘛!
③权利完全被架空,二分天下议和谈判桌没有发言权。
呂雉和韩信要出尔反尔打项羽,刘邦要疯了「你们怎么可以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我跟项老弟是兄弟啊!
」但整个集团没人听他的→实际上刘老三对军权一直有绝对控制权,就算是吃了败仗自己没兵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下将军的军权和队伍薅过来据为己有: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路上,手下兵打光了,「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 ,因與俱攻秦 軍,戰不利。
還至栗 ,遇剛武侯 ,奪其軍,可四千馀人,并之。
」项羽围成皋,刘邦再次发动逃跑技能,扔下所有兵将,就带着滕公俩人逃了。
就这已经成光杆司令的刘邦,还顺手又薅了韩信的兵「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 、韓信 壁,而奪之軍。
」④呂雉说要立太子,刘邦言听计从→实际上吕后权利再大也不可能压制刘邦好吗。
刘邦曾一度认为太子“不类己”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吕后吓得赶紧向张良求教,留侯给他支招以太子名义请出商山四皓,刘邦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总之刘邦烂好人废柴一个的人设也是极其扯淡,但是秋官演技真的太给力!
【四、你刘邦的天下是我呂雉打下来的】最霸气呂雉,没有之一。
「赤帝子」是呂雉首创;给刘邦招兵买马;在刘邦乐不思蜀时激发他的进取心;在刘邦溃败时给他灌鸡汤;和项羽二分天下谈判桌上寸土必争;刘邦称帝后做他诛杀功臣的白手套。
强烈怀疑那颗帝星指的是吕雉吧?
这楚汉双雄,是呂雉和项羽争天下~张可颐的吕后也实在霸气。
从《九五至尊》过来的我,非常讶异张可颐戏路跨度如此之大,吕四娘心思单纯憨得可爱,和呂雉的刚毅狠戾杀伐决断,然而她能完全驾驭两种极端的角色,和江华的戏路有得一拼,厉害了。
然而这两个角色还是有个共通点,就是张可颐身上自带「英气」属性,无论是单纯还是心机,都是英姿勃发的,不是戚夫人薄夫人的柔弱小女子一挂。
就冲张可颐的吕雉,这个人设我给好评。
【五、和刘邦相爱相杀/被「不祥人」debuff/霸道总裁+恋爱脑项羽】编剧最偏爱的角色,没有之一。
偏爱到什么程度?
整部剧所有角色人设,都是围绕项羽来的!
为了让项羽的人设能逻辑自洽,其他人设要么强行颠覆(如刘邦)要么有所牺牲(如韩信虞姬)——这件事本身就很霸王!
所以,再回过头看刘邦和韩信的人设,虽然扯淡,但是咁有道理对唔对?
不过历史上霸王黑点还是不少,难为编剧用尽全身解数给霸王洗白:⑴项羽屠城——是为了拯救更多的人!
杀百人救万人、杀千人救十万人,你们都唔明项羽的用心良苦!
虞姬虽然全家被项羽所杀,但她很体谅项羽!
⑵坑杀二十万秦兵——项羽有苦衷、项羽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再拿这个抹黑霸王啦!
⑶鸿门宴不杀刘邦——不能叫妇人之仁,只因太重兄弟情义!
霸王也不屑这样的阴谋诡计,要堂堂正正决战!
亚父虽然很气但编剧始终没有让亚父说出那句「竖子不足與謀」。
⑷火烧阿房宫——编剧:洗白难度超纲,跳过。
⑸杀义帝——谁让义帝逐渐膨胀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霸王迫不得已只好杀咗。
⑹不重用韩信——这货用最怂的语气说最狂妄的话还净泄露军机,损色样哪个领导能看得上啊。
⑺同意楚河汉界二分天下——看在兄弟情义上让着刘邦。
自信坦荡所以相信刘邦会遵守约定。
⑻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编剧强行让刘邦给陈平的用于反间计的四万金打了水漂。
而且剧中又把这种损招移花接木到了张良身上(陈平:点解我的戏份又被抢咗)亚父和项羽之间情比金坚不可能被离间!
后来亚父「疽发背而死」不假,那是项羽送亚父去治病路上死的,不是让项羽气的;钟离昧也没有被离间,而是和亚父一起向楚军澄清了谣言。
如果无法通过脑洞逻辑自洽洗白,那就强行改写历史,反正编剧就是要项羽无敌!
历史上上反间计很成功,项羽果然对亚父起疑,亚父回彭城路上疽发背而死。
「漢王 患之,乃用陳平 之計,予陳平 金四萬斤,以間疏楚 君臣。
於是項羽 乃疑亞父 。
亞父 是時勸項羽 遂下滎陽 ,及其見疑,乃怒,辭老,願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 而死。
」⑼垓下之败——项羽本已破局,预判了韩信的预判,韩信无奈已打算撤军;编剧:我尽力了,无奈大结局实在绕不开,于是安排虞姬发动「不祥人」技能再次debuff缠绕,项羽为救虞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非战之罪,乃天命也。
⑽乌江自刎——编剧为霸王的玻璃心尽力洗白。
项羽忍痛割爱让虞姬投降刘邦做姬妾,自己则可心无挂念力战到底,且抱着就算失败也可以东山再起的念头的。
但是虞姬的自杀让他万念俱灰,老大爷缺德导航成为压倒霸王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最后求生的意志。
虽然以上洗白都是编剧脑洞和yy,我虽然大力吐槽、但是项羽是全剧我唯一愿意全盘接受的角色。
——因为没有人能拒绝这个盖世英雄,没有人不爱他堂堂正正、爱他赤子之心、爱他重情重义、爱他铁汉柔情,爱他不跪的模样。
【项羽的优点当然要用力表现】⑴以刘邦的好色对比项羽的专情——高富帅的霸道总裁,一心只想成家立业。
太太们表示很可。
⑵无论单人武力值还是带兵打仗的攻击能力均为武将满级定义。
这点只要按史书拍已足够震撼,无需添油加醋。
TVB的战争戏虽然穷酸,但江华挥剑的范儿帅到掉渣,太太们专心看霸王好啦~⑶霸王颜值——江华的项羽是霸王的颜值巅峰这点应该没人否认吧?
就算护心毛长一脸,涂成黑炭,都挡不住江华颜值吊炸天。
江华的气质和神颜,居然能hold住所有极端反差的角色而不违和。
你能想象唐僧和项羽是一个人演的吗?
两个角色反差萌我一脸血:前者光头的小白脸,后者毛扎扎的黑脸壮汉,可小白兔可大野狼,真神奇的演员。
江华演技惊为天人这件事我已经说腻了……他完美演绎了项羽的英气、霸气、贵气、豪气、锐气、侠气、义气,以及虞姬一人份的铁汉柔情。
就是这个角色有点费嗓子,不是声嘶力竭的吼,至少也是叉腰喊话,只有跟虞姬才能稍微减小音量。
想给江华送点金嗓子喉宝。
江华实在是天赋型演员,演唐僧时便是温婉纯良,慈悲为怀,柔声细语,却坚韧无比的圣人西服;演项羽时便是那个威震天下,暴躁狠戾,一身傲骨,万人中取上将首级的硬汉霸王。
屏幕前的我也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前者最柔弱却最坚韧,后者最刚硬却易折断。
对比秋官和江华二人演绎过的帝王演绎也很有意思。
二人都是皇帝专业户,秋官的风流倜傥,江华霸气侧漏都是我的心头好。
项羽死后的剧情以五倍速快进,二十分钟走完刘邦称帝后七年的全部流程,所有人都赶着超生一样抢着领盒饭。
大概是编剧太太兴趣缺缺,草草结束。
【六、柯南化身的「不祥人」虞姬】又一个为了项羽人设而牺牲的角色,编剧既然想要一个完美的霸王,那就只能再制造一个bug级的存在:一旦霸王这边剧情逻辑无法自洽,就使用虞姬「不祥人」装备,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我非常、非常不喜欢这种设定,把战争死亡和杀戮帅甩锅给一个女子,这种大男子主义本能让人反感。
即使是出于解决剧情逻辑目的,也说明编剧缺乏深度思考。
唯一欣慰的是在剧中,虽然亚父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整天唠叨不祥人这件事,一直试图驱赶甚至杀死虞姬,但是最后感受到虞姬对项羽的真爱,和对自己真诚的关心,终于接纳了虞姬,翁媳和睦相处。
所以我琢磨,虞姬人设大约有ptsd?
这就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她能爱上项羽这个杀父仇人,还关心每天恶语相向见缝插针暗杀她的范增。
这个虞姬要么是圣母玛利亚,要么就是有ptsd,当然也可以是有ptsd的圣母玛利亚。
以上我只能说除了项羽和呂雉,重要角色基本人设尽毁,但从剧情推动及配合项羽人设角度又很合理——所以,是逻辑非常通顺的扯淡?
大场面基本靠嘴,TVB穷得就剩演技了,演员们用洪荒之力撑起了豆瓣8.0的评分,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m(23.1.14)1、片头都成语科普挺好2、刘邦又小人又虚伪又白莲花3、把刘邦描写的这么白莲花 锅都叫吕雉和韩信背么4、项羽真是倒霉 被刻画得有点恋爱脑了 不过也没必要什么都拿红颜祸水来甩锅
真的非常喜欢张可颐!好喜欢每集片头的小故事。项羽输在自己的自负之上吧,自负残暴还能得人心得天下!刘邦被郑少秋演绎成哭包,也是和丁蟹对比强烈!有些情节略显仓促,不太喜欢里面霸王别姬的情节,演绎的不打动我。
因为在看《楚汉双雄》的书,也想看这个电视。tvb的剧情还是很狗血,但是有些重点的剧情却又很神奇的都对的上~白面书生类的江华演西楚霸王居然一点都不违和,比郑少秋演的窝囊的刘邦感觉更好。每集前面的介绍给好评,学到好多成语。
TVB的歷史劇,完全奔著喜愛的演員而來。
刘邦早年本是乡里游侠,而非人们一贯留下的地痞流氓印象。秋官饰演的刘邦终于展现了刘邦英雄尚义的一面。剧中关于“公道是否在人心,是非是否在时势”的讨论也很有意义。
竟然没看过
人设和人物关系简化太多,刘邦成了白莲花一般被迫黑化,和项羽之间也成了义气与背叛的故事。
江华演各种英雄人物真是很有气势,剧情还是可看的。
港式歷史。
最初看到演员表很难想象秋官演刘邦、江华演项羽,但两人出色演技太加分了,张可颐的吕后特别有魅力,而吴美珩演倾国美人还是差了点,祥叔的韩信和光叔的张良是我最喜欢的一版。
我爱项羽!!
好看。剧情节奏不错,开头就看入迷了。这个剧的剧情铺垫做得不错。比如a角色间接害死b角色,会有两角色之间早有过节的剧情铺垫。开头让演员现代装介绍典故的安排也不错,我都没有跳过。唯一不太好的地方是剧中人物讲话的时候用出自自己典故的成语或俗语,瞬间有一种硬要往成语上套的感觉。江华演得不错。张可颐也很适合演吕后,看着就很精明(褒义)的模样。郑少秋的刘邦也给剧增添了不少轻松的氛围。喜欢看这种不要太严肃的历史剧。一些正史加一点自己编的再加一点迷信,总体来讲很好看。刘邦赢了以后的剧情用大半集匆匆带过了,有点可惜。不过剧名叫楚汉骄雄,确实和吕后诛杀异姓王,以及权力重回刘氏没什么关系了。看了这个剧,燃起了对tvb古装历史剧(戏说的也行)的兴趣。
江华版项羽实在是霸气十足。★★★☆
以前以为是渣片,看了才发觉其实很不错来着
项羽演得太费嗓子了看得人好累,尽管知道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至于刘邦傻白甜也就算了(吕雉还像那么回事)万万没想到最后背锅的是韩信……
刘邦太猥琐了
不知道编剧到底爱刘邦还是恨刘邦,想洗白也不至于把他写成这样儿吧。。。最喜欢吕雉,希望吕雉可以称帝并娶了虞姬片头的成语科普蛮有意思
算是近年还不错的TVB片了
2013.05.13-08:34 —— ……
看的张可颐剪辑版。她的吕雉确实英气而有力道,但我很不喜欢剧中的价值观。而且是越看越不舒服。是我心软,难成大业,实在无法喜欢她与刘邦。世人皆是推崇刘邦吕雉的成王之道,但我宁可投向自刎落败的项羽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