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

To the Bone,瘦骨嶙峋,深刻入骨(台)

主演:莉莉·柯林斯,基努·里维斯,卡丽·普雷斯顿,丽贝卡·肯尼迪,阿兰娜·乌巴赫,丽亚娜·莱伯拉托,凯瑟琳·普雷斯科特,莉莉·泰勒,布鲁克·史密斯,瑞塔·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骨瘦如柴 剧照 NO.1骨瘦如柴 剧照 NO.2骨瘦如柴 剧照 NO.3骨瘦如柴 剧照 NO.4骨瘦如柴 剧照 NO.5骨瘦如柴 剧照 NO.6骨瘦如柴 剧照 NO.13骨瘦如柴 剧照 NO.14骨瘦如柴 剧照 NO.15骨瘦如柴 剧照 NO.16骨瘦如柴 剧照 NO.17骨瘦如柴 剧照 NO.18骨瘦如柴 剧照 NO.19骨瘦如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骨瘦如柴》随感

我给这部电影四颗星。

在这个宣扬"宣扬要么瘦要么死"的社会中,胖似乎成了一种错误。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来引导正确的审美观。

为什么没有给五颗星呢?

因为有点遗憾,影片没有深挖进食障碍者的心理障碍,也没有给出摆脱进食障碍的方法。

我不反对那些说电影无聊的人,因为他们不曾感同身受,这是他们的幸运。

而我看着看着就哭了。

瘦到脱形的埃伦计算着卡路里,疯狂运动,测量手臂的维度,明明知道身体发出了警告,但当体重下降时还是露出了微笑。

埃伦明白自己出了问题,可是停不下来。

家人都不理解埃伦为什么变成这样。

但我知道。

因为埃伦太自负也太自卑。

因为埃伦觉得控制了饮食就是控制了生活,那是战胜自己带来的痛苦的快感。

因为埃伦觉得如果不是又瘦又美又优秀的埃伦,就没有人喜欢埃伦。

谁能够帮助埃伦呢?

心理医生?

埃伦接受了很多心理治疗,但都失败了。

爱慕者?

卢克爱上了埃伦,想方设法让埃伦进食,但失败了。

家人?

埃伦的母亲、继母、妹妹都很关心她,但依然无法帮助她。

埃伦给自己做了一个茧,一个只有她自己能打破的茧。

我想对埃伦们说,也想对自己说:不要期待有人来救你,只有你能救自己。

放过自己,体重不是人生的主题。

就算全世界都不喜欢你,你也一定要喜欢自己!

 2 ) KIKI、朵一、密子君……这些大胃王背后竟有这样的秘密?

如果你沉迷B站,难免会刷到一两个大胃王比赛的视频,比赛内容如其名,就是指定食物的种类,然后比吃得快。

个人最初接触到大胃王视频的时候,看的大多是霓虹的妹纸们,比如俄罗斯佐藤、正司优子、安吉拉佐藤、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木下佑香等等。

当时的内心os是:咦,为啥我们没有这种类型的视频嘞?

然后呢,你也知道了嘛。

大多数事儿都是不禁念叨,没过多长时间wuli大天朝的大胃王吃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什么密子君、朵一、KIKI、阿伦、甄能吃……感觉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要是放二十年前,我是打死也不信有人坐在镜头前吃吃饭就能赚到一把迷妹和rmb。

不过相对于钱,我觉得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大多数大胃王不但有吃下四海八荒的肚量,还拥有苗条的身材?

大胃王能吃在于强大的咬合力&胃的容积,下面是一张大胃王吃饭前和吃饭后的对比图肚子确实大了不少啊

多吃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把胃撑大的,可多余能量的消耗就没那么简单了。

除了天赋异禀光吃不胖的极个别选手,其他人基本上把除了吃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运动上,毕竟燃烧脂肪才是多余能量唯一的正常出路。

当然,有人走正道,也就有人走歪门邪道——催吐。

(国内的不少大胃王可都是原来度娘催吐吧的金牌会员)这些假大胃王先是暴饮暴食,然后再通过某种方式催吐,将食物全部吐出,以此省去运动环节。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积累下来不但会损坏胃、食道、牙齿,甚至还会使得人患上抑郁症、厌食症。

虽然镜头前他们风光无限,但镜头之外,他们可能过着另一种秘密生活:对于自身体重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恐惧的程度,以至于通过各种各样非正常的手段来控制、减轻体重,哪怕他们已经瘦的皮包骨。

比如:精准的知晓每一种食物的卡洛里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记性好,而是说他们仿佛患上了卡路里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愿与他人沟通,只对减重感兴趣,不停地重复“吃了多少就必须消耗多少”的刻板活动方式,所以就慢慢记下了食物的热量

拒绝吃治疗药物,害怕因此增加体重

吃进嘴里的东西也不想吞进肚子里,只是嚼一嚼再吐出来:

就算好不容易吃进肚,也要疯狂的运动消耗卡路里,比如狂做仰卧起坐:

甚至就连茶余饭后的日常聊天都是如何催吐:

好吧,其实以上这些并不是偷拍了某位大胃王的私生活,而是来自于影片《骨瘦如柴》:

片中的女主艾伦,正是一位与厌食症抗争许久的老病号。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态度消极而被劝离了疗养院。

继母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帮她又找到另一家治疗机构,俗称门槛治疗所。

这里的门槛指的并非是厌食症倾向和患上厌食症之间的门槛,而是这些深度厌食症们再往前一步就必须进行插管强制治疗的门槛。

这家治疗机构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它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管理政策,而是采用了积分的方式,吃饭、做家务、保持体重or增重都可以获得积分,并由此获取更多的权利,比如拥有电子设备的使用权、短期离开治疗所的权利等等。

这种治疗方式似乎效果不错,不少病友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意外怀孕的梅根,为了将孩子生下来,正在循序渐进的给自己增加体重

为了获得积分离开治疗所,正逐渐摆脱厌食的安妮

还有几乎完全从厌食症的困窘中痊愈,想要尝遍Top100餐厅的卢克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艾伦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想要生下孩子的梅根仍旧不能克制自己对于体重增长的恐惧,以至于在某次偷偷催吐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了流产

看起来积极向上的安妮,实则在积分的同时,利用外出机会疯狂运动,而且经常半夜催吐,并私藏泻药。

还有看起来最正常的卢克,为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不得不不断的说服自己去恢复健康。

这样的行为虽然使他自己慢慢恢复正常体重,但与此同时却是坠入另一种偏执的深渊:

艾伦自己也是一样,因为家庭的牵扯,还有自己的粉丝因为自己而自杀的事情都让她不断地陷入“厌食”甚至是“厌恶自己”的窘境之中。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算太高,豆瓣只有6.4分。

不少人把原因归咎于,女主瘦的实在太美,容易起到反向的引导

但不得不说,导演将镜头对准“厌食症”这一类人群就值得鼓励。

虽然我们道听途说了许多厌食症的事情,但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情况。

在表面上来看,他们似乎是在纠结于吃与瘦

但实际上,这是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和纠结。

厌食,不过是极力逃避某些事情的一种手段。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救赎从来不是把他们的嘴掰开,喂他们吃下东西;而是让他们逐渐放开自己面对那些曾经逃避的问题、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而除了这些厌食症患者,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安排也很有意义。

一个话多但实际人不错的继母

她不断地责备艾伦生母对于艾伦的抛弃,同时又和继女小心翼翼的相处,并用尽自己的方式接近、试探她。

一位曾经精神崩溃的生母和她的同性恋人

她们自己就已经自顾不暇,对于生病女儿的颇感无助

还有继母的女儿,艾伦的妹妹

她把她当做亲姐姐,希望艾伦能够永远活下去,能够真正做一个像样的姐姐,而不是让人回想起来只有晕倒、住院、犯病这些可怕的词汇。

当然,还有那位一直被提及却从未现身的父亲。

虽然现实中患者们不一定有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但这些人物的关系与特征却让一切显得十分真实。

尽管原生家庭已经四分五裂四分五裂,但家庭关系中的每个成员都深爱着艾伦,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的她,想要将她拖回正常人的生活。

但如同上文所说,除了自己没人能解开这道谜题,有时候太多的爱反而变成了累赘。

影片以此,又一次描绘了厌食症患者们的绝望又渴求的心理状态。

其实看了这么多,你也知道了,这些假大胃王们不过是我们文章的一个的噱头,真正的厌食症患者显然与其截然不同。

希望你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

 3 ) 就算再爱美,看完这部电影后你也不愿意再减肥了!

Hello,小僧又来啦!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颇为新潮、以厌食症为主题的影片,是目前为数不多涉及这一话题的商业电影——《骨瘦如柴》。

影片的女主艾伦是个爱好画画的大学生,她喜欢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博客,但她的艺术前途却因为患上了厌食症而不得不终止,学校的课程也没有办法继续。

骨瘦如柴剧照 像大多数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会遇到的一样,艾伦的家庭并不美满。

她的父亲终年埋头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亲生母亲是个同性恋,两人在她幼年时就分开了。

现在她和继母以及她带来的姐姐一起生活,这样的家庭组成,总让人有点尴尬。

骨瘦如柴剧照 她的病症也很典型,吃东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计算卡路里,只肯挑挑拣拣吃些豌豆粒,逮着时间就做仰卧起坐消耗热量。

为此,原本就突出的吓人的脊柱也受到了损伤。

看着眼眶凹陷、颧骨突起、浑身恨不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艾伦,继母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一位据说很有本事的医生。

骨瘦如柴剧照 医生提出了集体治疗的方法,让艾伦搬到小屋中,和另外几个同样患上厌食症的病人一起生活。

小屋中的大家都病的不轻,有人怀着孩子努力地想要恢复,有人看似开朗其实半夜偷偷催吐,还有人需要通过注射补充能量。

但其中最奇特的,还是来自英国的男孩卢克。

骨瘦如柴剧照 初次见面,他表现得既热情又奇怪,他是这栋房子中恢复地最好的一个,已经能够正常吃饭。

而那些奇怪的举动,其实是因为他是艾伦的脑残粉,早就通过博客关注了她好久,想以此来博得她的注意。

在治疗的日子里,艾伦渐渐打开心扉,医生带他们去看人工造雨,雨幕下卢克漂亮的舞姿,同伴们对于厌食心理喊出的“滚开”,让她开始改变。

骨瘦如柴剧照 一开始几乎不吃东西的她,开始试着吃下小块的巧克力。

小屋里,怀孕的梅根告诉他们孩子已经十二周了,大家为此感到非常高兴,组织了一场派对来庆祝。

派对过后,在小院子里,卢克吻了艾伦,倾诉了自己的心意,艾伦却一时不能接受。

两人正有些尴尬,有关梅根的坏消息却传来了,她的身体无法负荷,孩子没有保住。

骨瘦如柴剧照 这对艾伦来说是个晴天霹雳,她曾以为自己能够好转,但在此时,家庭的不合以及曾有女孩受她影响而自杀的阴影再度袭来。

她选择逃避,来到了妈妈家。

在乡下,她被妈妈抱在怀里,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捧着妈妈装在奶瓶里的牛奶吸吮,恍若出生时一般单纯。

半夜,她爬上山看星星,梦见了卢克和即将走向衰败的自己。

醒来之后,艾伦的任督二脉像被打通了一样,再度拾起信心,回到了小屋里继续接受治疗。

骨瘦如柴剧照 进食障碍,近年来终于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以至于能够被搬上电影荧幕。

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那些喊着“要么瘦、要么死”的女孩子,她们为之节食、为之催吐、其姿态之决绝,彷如赶赴一场生死厮杀。

《骨瘦如柴》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扭曲地行为,并试图展现其面目来劝诫和安慰那些处于痛苦中的病人,出发点值得称赞,但最后完成的作品却失与中规中矩和语焉不详。

骨瘦如柴剧照 可能是不愿故事氛围过于压抑,影片避免了冲击性情节,对于厌食症的变现也很是温和。

可在这个病态崇尚骨感的社会里,影片带来的励志口号和一个小天使男朋友并不足够,需要的是更有张力的矛盾和直观性影像冲击。

《骨瘦如柴》也许煲出了一碗热乎乎的暖心鸡汤,却始终无法隔着荧幕治愈那些无法自拔地人们...

 4 ) Please just try this time.

#TO THE BONE.I feel the same way.I suffer from OCD since three years ago.Every time I try to work,to study or to do somthing that's sort of important,I have my OCD.I am afraid that I do everything wrong,that I am going to mess up everything and people won't like me angmore.I am scared that my family,my friends and people I care about will be sad and suffer.I get panicked to death thinking that there's a chance that they may die because of m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Your courage is a small coal you keep swallowing.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LOVE U ALL.Ev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Eve.:)

 5 ) 《骨瘦如柴》——骨头是很纤细的,有一点肉那就是胖啊

原名,to be bone,这是一部讲述了厌食症患者群体的电影,影片主演Lily collins和导演Marti Noxon都曾经患上过厌食症,所以也许算得上半纪录片。

豆瓣评分不高只有三星,但是我知道,那是普通人根本无法得知厌食症患者的感受,作为一个正在"节食"且算是小有成就的人,我却在其中感受到了导演的情感,绝望,痛苦。

顺便我不认为自己是不进食的ED,我觉得自己是ED细分下的“健康食品强迫症”,当然也会断食就是了。

女主Alen是一个艺术家,或许是艺术家敏感,纤细的神经,又或者是家庭不幸的阴影,或者再加上她的自卑,自律,自负,她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在外,她是光鲜亮丽的插画画家,她认为别人是因为她的才能,她的美丽,她的骨感才喜欢她的。

我也一样,曾经看到一个知乎答主说过:“尽管难以相信,但是会有人不是因为你美丽,你聪慧而喜欢你。

”我到现在还是喘之以鼻,别开玩笑了,世界上哪有毫无由来的爱,即使是父母。

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成绩很差,又内向,两者互相影响,那段日子过得很苦,被校园暴力,直到今天内心还是不愿意真诚的与人交往,和任何人都是泛泛之交,难以建立深层关系,而那段时间,每次考试结束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会被打,被骂。

后来我数学成绩好起来了,变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母亲的态度一下子变了,不再打骂,我也成为了一个乐观的人,温柔真诚善良,最起码看上去如此,因为我意识到优秀的人才值得被爱。

有次无意间提到童年被训斥,发现母亲早就不记得了,但是这件事,我却永远无法忘记。

或许每个从谷底爬上的人,心里都有一只怪兽,他从背后盯着你,告诉你,你要是自甘堕落,技不如人,那还会被吞噬,你要是平平无奇,那只能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

女主讨厌食物,不是讨厌增重,而是害怕,害怕自己变胖,变丑,就再也没有人会爱自己,自己唯一的优势都被剥夺了,那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女主在自己的绘画造成别人死亡后就被关上了艺术的大门,体重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要她增重,那真的比死了还令人难受。

我也是知道的啊,我是被夸聪明,瘦,眼睛大,睫毛长,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失去了这些东西,你们还会在那里吗,我想是不会的,要不然,当我还没有那些东西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成功学里总是讲人脉,人脉是什么,就是利益互换,你没有那些东西,那就是路边的垃圾,人们看也不会看一眼。

影片还很讨巧,讲述的是厌食症而不是暴食症,呵呵,世界对于胖子真的恶意啊,同样是进食障碍,因为胖的人不如瘦的人好看,所以得到的不是怜悯,同情,而会是鄙视,厌弃。

女主美吗,我觉得很美,即使她骨瘦如柴那又怎么样,好看还是好看,衣架子怎么会不好看,脱了衣服不好看又怎么样,穿着衣服的时候真的美丽到了极点。

另外,如果你尝试过节食,那你会发现一点也不难,对,饿肚子是有快感的,因为你可以对抗自己的欲望,很多节食患者,至少成功的,他们外在都是看起来都是精英,他们极端自律,永远高要求自己,苹果手机CEO乔布斯的名言里就有Keep hungry,对,这种感觉很棒,饥饿让你的胰岛素水平维持的很低,反应在大脑上就是非常清醒,不会饿,也不会困。

怎么会不好,我本人还节食+健身,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我很不健康,我是高要求自己,不健康吗,那你就继续当一个健康的胖子的,所有的晚睡早起,工作八小时,锻炼,蔬菜沙拉,鸡胸肉都交给我好了,折磨自己是有快感的,这大概就是所有能减肥成功人的共性吧,他们能从折磨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快感。

这种快感让他们痛苦,痛苦更能激发这种快感。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有趣,比如能把食物热量表倒背如流,我也可以,而且还知道其中的碳水,脂肪比例,和GI,GL高低,食物热效应等等等等,看到女主在分析的时候真的颇有感触。

女主一点零食都不敢吃的经历我也有,因为零食 碳水太高,会让我退出那种“精神飞翔”的状态,碳水还让我长痘,你看,变胖,长痘,变笨,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让我成为了朋友口中的修仙人群,对零食毫无欲望,毕竟动力源理论就有这种说法,你要防止三分钟热度最好给你要做的事找三个理由。

说的有点多,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都会给这部电影五星好评,那些觉得不好的,你们很幸福,因为你们是正常人。

 6 ) 和解

Tell me why we are here.Because we are alive.从传统角度来说,netflix出品的这部电影《To the bone 骨瘦如柴》挺对得起豆瓣的分数:6.9。

我能理解分数不高的原因:故事过于简单、平淡,不够扣人心弦、难以引发共鸣,甚至结尾都过于简短,显得草草收尾。

高潮掀起的有气无力,主角觉醒的有点莫名其妙。

我理解的饮食紊乱问题,以至推广到大众性心理问题,都跟与自己内心和解的过程相关。

我们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找寻不到意义,我们的自责,我们的自我怀疑,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惧怕,我们对他人的失望,我们对不被爱的执着,我们难从他人的爱、肯定和支持中汲取能量。

我们的痛苦,多半是跟自己过不去。

执念太重,和解无门。

每个人抗争与应对的方式都不同。

面对母爱的缺失(出生后缺少亲密接触、母亲出柜和父亲分开、母亲因为她的厌食症崩溃、母亲害怕面对她的问题而选择把她抛弃、居家搬迁凤凰城、母亲组建新家庭有了新的美好的生活……),主角的对策是不吃饭、变瘦、极端否定自己的价值。

爱的缺乏,让人不免一再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配,不配,那我变得好一点会不会就配了。

为什么觉得变瘦就是变得好一点?

因为这个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价值标准太深重。

你是女人,你要保持身材和脸蛋的美好,你要确保自己的可观赏性。

以瘦为美,你要美,你要好看,你要瘦。

这样你才会被人喜欢,才值得爱。

这是主角给自己找寻的solution,然而面对类似问题,solution有很多。

每个人的想法和内化方式都不同,加以外界不同的契机和刺激给予不同的催化,得到了可能是愤世嫉俗、可能是嫉妒敏感、可能是仇视社会、可能是暴饮暴食、可能是自暴自弃、可能是情感淡漠,不同的solution。

能与本片产生共鸣的人群可能是与主角找寻到相似solution的那些人,但无论你的应对方法如何,其实本质都一样。

我们是如何在与自己和解,我们是如何给自己的内心找寻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

同时,我们又是如何与外界、他人达成和解。

接近末尾的地方,主角来到了妈妈的家里,母女俩深夜恳谈。

母亲达成了与她自己内心的和解,坦诚的告诉主角: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那我接受。

主角也逐渐在与室友、与医生的谈话中,以及最后与母亲的谈话中,达成了与她自己的和解。

放得下执念,有吞得下煤块的勇气。

生活里很多很多事情都是无解的,我们抗争,我们痛苦,在艰苦又漫长的过程中学会放得过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然后继续活下去。

Because we are alive。

 7 ) 什么才是治疗厌食症的真正方法?

不出意外 整部片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治疗厌食症”的方法——因为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方法。

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粗暴地把其定义为“行为问题”的水平(然而根本不是)然后也没有告诉我们女主最终是否恢复健康(女主也仅仅是梦见自己“恢复健康”罢了 ironic 显然制片人也明白不能 too optimistic)镜头最后停留在女主决定回到疗养院治疗的一幕 ,给结局留下悬念制片人想传递的理念当然是女主最后能够好起来可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现实是,仅仅“决定好起来”对于患者来说就已经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但这却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battle都在后面。

厌食症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行为问题”,也不是复杂的“精神问题”,而是患者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产生扭曲的问题。

什么能治疗厌食症呢,是住院插管吗,是强行喂食吗,是心理治疗吗,是精神分析吗,是挖掘并疗愈家庭创伤吗,是行为疗法吗?

其实都不是生病的看起来是厌食症患者 其实真正病入膏肓的 是病态的社会但是,难道病态的社会是可以马上被治疗的吗?

如何帮助患者消除适应不良(而这其实更多的并不是患者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which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产生了误解)并与病态的社会和谐共处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绝望的不仅仅是厌食症患者,还有在社会当中遭遇到各种各样不公正待遇和打击的人们。

如果不是真正救赎的力量,又有什么能够从极度绝望的困境中拯救人类伤痕累累的灵魂呢?

 8 ) 自律与变美是一种执念

凡事都是如此,成果和成就感是坚持的动力。

你已经有了一些收获,并且坚信可以收获更多。

习惯了一日三餐都不落下,习惯了无聊时喝杯奶茶 & 吃吃零食。

突然开始不吃午餐,心情和胃一样的乏味且不安。

最初的几天是最难受的,但坚持一周后,胃会变小,对食物的渴望会减弱。

过去吃饱了就会感到油腻困倦,如今不吃午餐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且清醒。

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厉害,不吃饭也能做功,可以学习可以工作。

看来食物也不是必须的么渐渐的,看到变瘦的自己,变细的腰身,宽松了的裤子,更加觉得欲罢不能。

变美悦人悦己,自律原来到了一个点也会开始渐渐上瘾,变成习惯。

凡事都有一个度,所以一定会存在一个胖瘦的临界点,一个看起来最美的状态。

就像一个先升后降的折线图,持续减重才能看到拐点。

女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减肥/自律用力过猛。

她苗条的样子很美,她骨瘦如柴的样子依旧是美的,但行走的骷髅只能算是凄美。

普通人欣赏不来,经历过的人惺惺相惜。

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爱情的走向是怎么样,自己作品所得到的评价怎么样,这些都不受控制,太难左右。

去思考这些也只是徒增烦恼。

继续活下去就需要愉悦感和成就感,它们很难获得。

对女主来说,吃很少的食物,做大量的卷腹,保持体重持续下降的趋势和因为饥饿而清醒的头脑,就是完成了自己设的KPI。

这一套行为的因果可以让她有勇气继续生活。

她从未想过要轻生,她试图用自律(控制体重)找到生活的意义。

代价就是美丽的花缺乏养分,渐渐走到了她的临界点,慢慢地凋谢。

执念是一种心魔。

减肥过度可能会得厌食症,瘦到一定程度会像行走的骷髅;以完美的明星五官为模板,追求把每个部位整到完美,会有变成整容脸的风险。

见好就收很重要。

谁在乎你有没有一点点赘肉,谁在乎你是否瘦到单手可以握住大手臂?

这些会影响真正的爱与被爱吗?

人无完人,完美的人也没法有完美的生活。

放弃追求完美是和自己的和解。

 9 ) "You scare people, that's what you do"

 10 ) 一位多重缺位的厄勒克特拉情节患者的成长史(严重剧透,可做观影指南)

本来想打四星的,看评分才6.7,就换成五星了。

这个电影重点的内容讲的很隐晦,特别是非常出彩的基努李维斯的演绎,可以说除非是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大部分人都会看得云里雾里吧。

先说一下艾丽的基本资料。

彼时,幼年的艾丽面临的是缺位的父亲、懦弱的母亲、破裂的父母关系,以及长大后面临伤害时(那个来自自杀女孩母亲的重创),支持的缺失,即周边所有亲密的人都无法理解与支持她。

貌似支持的妹妹也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已。

所以彼时的埃伦崩溃了,要强的她决定用一种方式去征服所有人,来让大家看到她的强大与力量。

这种方式就是100%对饮食的控制,也就是最后发展成厌食的最初缘由。

但是这种看似强大的方式,虽然迎来了别人的一样的眼光,获得了她需要的强大感,但同时也遭遇了来自亲密伙伴们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

而这种反对进一步加剧了埃伦的抵抗情绪,进而由原本的节食转化为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厌食,来进一步获得她需要的强大感。

即你越反对,我就越抵抗,无论是细若硬币的胳膊,还是信口拈来的卡路里指数,无不是这种负性抵抗的体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她感觉到虚弱无力的时候,越是她这种症状的高发期。

就像是瘾君子一样,明知道不好,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短暂的强大感。

而且,周边人的反对恰恰是对其赎罪心里的一种补偿。

你看,我都受了这么多罪了,再去厌食,大抵也就是应该的吧。

所以,之前的节食治疗之所以没有什么效果,也大抵是医师没有看到埃伦厌食背后的情节吧。

当基努饰演的心理咨询师贝克遇到了埃伦之后,做的几个动作还是很有深意的。

一开始的家庭会议,真的没有作用吗?

或许不是。

贝克反复挂在嘴边的“shit-show”就是在不断告诉埃伦不要对你原有的家庭报以希望了,只不过是不断增加“shit-show”的数量罢了。

第二次的雨中曲更多的像是一种“心灵舞动”,原本应该是期待艾伦能接纳自己的,但是出现了一个意外就是卢克的到来,所以整个雨中曲就变了味道。

接纳自己变成了接纳卢克的爱,卢克给了埃伦一个新的希望。

于是个人成长再次停滞。

直到埃伦发现了卢克的软弱与敏感——还记得卢克在楼梯上的那句话吗“I‘m finished. And you're leaving? ... I need you!”,原本找到了一个力量来源,但很快希望再次破灭。

于是就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的小孩,总是第一时间回家找妈妈一样,她渴望从一个自身都需要支持的人——妈妈那里获得力量,很明显,她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在这个时候,编剧神转折的加了一把火,于是剧情的高潮来了!

母亲为了得到自身的力量源泉,即希望通过获得“母亲”的身份认同(她自己认同就好,不管埃伦的感受),来得到从伴侣那里缺失的“母爱”的力量。

她期望通过喂奶的方式,将埃伦的成人性格阉割,以埃伦重新回到童年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晋升母亲的仪式。

于是埃伦彻底崩溃了,母亲明显的懦弱、以及连她死掉都无能为力的逃避,让艾伦整个崩溃了。

当埃伦真正接触谷底(buttom)时,她真正明白了一点,自己是不够好的,但是只要没有死掉,一切就还有希望,而这个希望来自于自己每天一点点的吞下一块煤球似的努力,来自于即使受了伤也愿意再次站起来的勇气,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而不是靠他人的给予。

此时,埃伦的力量回归到了自己,也即真正完成了她心灵上的成长。

补充阅读: 厄勒克特拉情节:女性天生拥有一种弑母嫁父的欲望以及恋父情节。

 短评

她的进食障碍是一种自我惩罚。那个死去女孩让她惭愧,所以她需要维持那个女孩喜欢的她。还有,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死亡。不过本电影似乎没讲清楚她最初进食障碍的原因。

6分钟前
  • 🫧
  • 推荐

男主好像姜思达

9分钟前
  • 故意不上钩的yu
  • 很差

什么鬼东西

14分钟前
  • ZoeyL3K
  • 较差

关于厌食症的故事,那个最后关于活下去的勇气还有点触动,大部分时间因为relate不到,Lily这里面也太瘦了感觉应该是加特效了,感觉就是个骷髅架子….不觉得这么瘦多好看,但是相当恐怖。和那种big back/plus size一样都是不太健康感觉,只不过厌食症这种见的少一点感觉,或是表现不出来,就这种不露皮肤可能真不知道,表面看着skinny很搭衣服但是….感觉那么瘦随时都可能低血糖暴毙…..

18分钟前
  • 失去梦想的柴犬
  • 还行

主角心理转变展现的还行。基努里维斯的角色很鸡肋且无用。喜欢那句话,People say they love you. But what they mean is they love how loving you makes them feel about themselves.

23分钟前
  • Valuska
  • 还行

感觉什么都没讲的一个电影

28分钟前
  • 未步
  • 较差

饥饿与失眠都会让人上瘾 抑郁更像一口深井 绝望是那么折磨又迷人 但要“正常”也只是一瞬的事 所谓“通”便是这个意思吧

31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七零八落的电影,就像女孩为了主流审美把自己剪的七零八落。

36分钟前
  • 姜小象
  • 较差

很平庸

38分钟前
  • 版权页抗原
  • 较差

忍不住翻白眼

40分钟前
  • 小时
  • 很差

能把这么不错的一个题材拍的这么无聊至极我还能看完也是服气

42分钟前
  • 骂我就去陪胖猫
  • 较差

Better than I thought.

46分钟前
  • 阿蒙
  • 推荐

Lily真是拼了……

50分钟前
  • 小能黄油饼干
  • 较差

很多女性都应该看一下,无论胖瘦,最重要的是爱自己

51分钟前
  • 刘馍馍
  • 还行

看前面莫名其妙内牛满面 那种吃一口都害怕自己变得又丑又肥没人爱的感觉太真实了 题材挺好的 不过女主因为什么厌食 家庭吗?最后是亲情和其他人对她的爱唤醒她进食?剧情有点飘 3.5 整体评分有点低

55分钟前
  • xxxxxcoral
  • 推荐

厌食症的世界不太懂

56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较差

好烂的剧本。那个男主是在开玩笑吗?

60分钟前
  • 安那代
  • 较差

对于厌食症病人有了新的认识

1小时前
  • K
  • 推荐

李维斯这个造型,总让我有一种疾速追杀番外篇,夜魔为了躲避追杀再再再一次换岗位隐居的既视感

1小时前
  • 黑芝永不衰
  • 还行

莉莉吞下巧克力派的时候超感动 但依旧无法阻挡我想减肥的心

1小时前
  • mom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