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小女孩
Little Girl Blue
导演:莫娜·阿查切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莫娜·阿查切,玛丽·布奈尔,玛丽·克里斯汀·亚当,皮埃尔·奥瑟达,雅克·布代,狄迪尔·弗拉蒙,布里吉特·希,亚历克斯·布伦德穆尔,杰里米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是以《刺猬的优雅》(2009)为人所知的法国影人莫娜·阿查切编剧执导的新作。在母亲突然离世后,莫娜· 阿查切发现了母亲留下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信件和录音,而这些秘密成为了她追溯、寻找与靠近母亲——这个谜团——的线索。通过电影的化身力量,阿查切邀请玛丽昂·歌迪亚饰演自己的母亲,让母亲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她追溯母亲..详细 >
继《刺猬的优雅》后看的第二部阿查切的电影。探讨“我”与母亲、母亲和祖母间的关系,三代女作家有着相似的境遇,就像一种诅咒;杜拉斯说“只有两种想法让我解脱自我,自杀和写作”;“我对自己的孤独负全责,这份孤独难以忍受,是写作让我活着”母亲最终选择自杀;三个忧郁的小女孩;喜欢配乐;我看的第二部声画分离的电影,第一部是杜拉斯的《恒河女》
“他们为什么要围猎我” Marion演技感人🥲与其说是母亲回忆录不如说是家族受害者回忆录,幼年的伤害到底能延续多少代,没法自救的时候到底怎么办
太多人恋父,太少人去探索母亲
可以说,创造了一种方法。声音作为时间和灵魂的标记参与其间。
讲述的手法跟《晒后假日》有点像,痛苦的表达更加仔细了一些,但似乎也与母女关系?我不确定这种说法对错与否。但从整体上,更有法国电影的感觉(废话,这本来就是一部法国影片)。关于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叙事,想起今读哲学史黑格尔的一段话:比如,空间中的一个点就其本身而言毫无意义,它从自身出发观察空间中的其他点时,它与这些点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央定它在空间中处于那个点上的东西就是它的处境,也就是它与其他点的关系。它与其他点的 “不同之处”也仅仅由此决定。因此,它的意义就是“他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所有物体和力量莫不如此。
三星半,fine,海量素材,演技是很好,但是大妹子,这是电影么,们文艺逼不许这样了,suicide and writing
差点看睡着了好几次,后半个多小时好一些。其实对这种讲述母系长辈故事的主题很感兴趣,但因为夹杂着很多过去的照片和录像,又是靠口述和复现的方式,最后效果有点稀碎,看得很混乱
4th@14th bjiff@五棵松。某类好电影的典型:成功传达感情,有思考让观众回味并代入自己生活。这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一件礼物,也带来了我每次电影节选片时所期待的那种惊喜。几个让我看时全身发热的点1、床上俯拍谈论在纽约酒后将身体物化换取20美金,从而消解一切对自由的追寻,此后行差踏错自暴自弃。2、对自己作为amir和女儿的中间人却不割席而令女儿更痛苦。说自己被父母和juan三人伤害,无处言说,但表达这些不是为了belittle女儿受到的伤害,而是愤怒表达自己的痛苦,很有力量的一段。也从这里开始感受到为啥要自杀。3、杜拉斯说的只能做盘算自杀和书写两件事。不停书写不停退稿。4、刚开始就想到,我自己家很多女人也值得被书写,每个女儿都书写自己的母亲的话,可稍微弥补这世上herstory的远远不足。
以电影之名,完成对母亲生命体验的探访,亦或是同为女性处境的跨时代共振。
一种新的方法,镜头内外的游移还是挺有启发的
3.5,的确满篇都是叙述,但真的很喜欢那个房间,无论是地板堆满照片,墙壁上贴满照片,还是满满都是书的大书架,或者是背景放着街景的幕布。导演的母亲是作家,那个年代她认识了现在提起十分了不起的人,母亲的母亲也是作家,因此卡罗尔幼年开始接触到的人都是名人。男人无论是让还是胡安,都只会伤人心罢了。里面出现的老照片都好美好漂亮
真希望是这部电影空降去年的戛纳主竞赛。虚实交织的结构,马良精湛的表演,让我觉得她就是那位妈妈。爱男人会变的不幸,爱上一个同性恋的男人也是。本片要是能入围主竞赛,马良一定会封后吧😭😭😭
向下的自由不如没有,双女主的连接居然靠一个男的,除了男的这对母女什么都没有传承,爱男虜虜的孩子如果不能学会独立,那是真的一辈子都要活在阴影中。第一次看到华语原耽同人的影响力,后来发现是仿的另一部同语种的片傻屌百分百。
C+/ 如此神奇的声画分离。一方面,分离是为了明示纪录性中的虚构;但另一方面,悬浮于表演之上的声音反而用虚构证明了一种过往的不可抹除。因而当演员自己的声音难以自抑地泄漏出来时,虚构的碎裂让时间的回溯具备了肉身,情感从而被勾描了力量的轮廓,影像得以抵达宽恕与救赎。
!!!!!!!!!!!!
「他們說我寫的故事是假的,但我受到的折磨都是真的。當所有讓我絕望的事物都是活生生的,我將創造什麼呢?」
穿过落叶残败的巴黎街道,赶到电影院的时候,Marion与Mona正在门口闲聊。Marion不施粉黛,踩着与剧中同样的Dr Martens靴,背着同样款式的背包,从舞台上,不留神间,忽然就溜进了荧幕里。她放下背包,脱掉靴子,出借身体,穿上Carole的灵魂…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e, le suicide, les regrets, les petites tendresses…un cri de douleur jamais entendu jusqu’à ce film…终于辩不清现实与非现实…难以被界定的一部电影,有创意很特别,值得再看一遍。多给一星。
#法国电影周创造中的她# 影城3厅,不是伪纪录片,是正经纪录片,玛里昂的扮演更多的是一种传达的媒介而非单纯的表演,很明显能感受到阿克曼对导演的巨大影响,本片几乎是阿克曼《非家庭电影》与《家书》特征的混合型作品,甚至使用了和阿克曼的《那里》一片相同的影像资料;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母亲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人生,五月风暴的烽火影像与整墙的母亲照片交叠在一起的场面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火中美狄亚与坠落的马戏团小丑成为全片“意象”,看上去“遗传厄运”般的痛苦,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强烈、具有智识生活、追求不受束缚的“现代”女性在事实上被剥削乃至可以冠冕堂皇不用负责任的男权社会利用的结果(这在现在社会仍旧如此);开场细致换衣服的“渐变”场面非常迷人,玛里昂与导演建立“母女”关联的电影之神现身的惊艳时刻
女孩遭受长辈性侵,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她们家的女孩遭受了诅咒,总要一代一代经受凌辱。那个忧郁的女孩,用赤裸的身体交换物质,用男人的器官填充空虚,用书房的吊索结束人生。房子着火了只想把火带走,终其一生都未曾辨认这个吃人的社会。她留下了海量的文字照片录音,唯独没有留下一丝对这世界的觉醒。
形式比较新颖的搬演类纪录片,借助母亲遗留下来的物件并邀请知名演员扮演母亲,以此去复原甚至窥探母亲悲剧式的一生,一些偶尔打破第四堵墙的做法很有趣,并借此进一步分化虚与实的界限。整体上需要一定的耐心去进入,但一旦看进去之后还是蛮能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