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动作、历史、战争,这是电影《止杀令》对于自己的类型定位,仅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此片喷薄而出的野心——这是一部“大片”。
再来看它的宣传定位,直指北美市场,八千万的投资,具有国际视野的题材,都瞄准着高票房在蓄势。
一个世外高人,一个铁骑英雄,一个有着对于外国人来说颇具神秘感的道教背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两个都是重量级的传奇人物。
另外,有仇恨与杀戮这样武侠故事最爱的母题,有“止杀”这样永不会过时的主题,再加上一点点奇幻的作料,似乎一切都齐备了。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本来十足新意的题材却没有孵化出一个好故事。
面对如此缺乏诚意的故事,老外会否真的买账?
总的说来,影片最缺失的在于两个“情”字,一为情节,一为情感。
情节上来看,首要的问题是主线混乱。
丘处机行三万五千里路力劝成吉思汗止杀,无论是把重点放在西行路上还是劝说本身上,只要安排合理,情节紧凑,都是说得通的,但像本片这样两手都要抓,到最后却一个也没抓到,就显得令人费解了。
若说西行,既然丘道长一开始并非十分甘愿踏上这条路,那么其内心的转变是否应该在途中尽量多地展现,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的劫匪上,一次次有惊无险的劫道似乎只是被编剧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以追求大片动作场面的道具。
若说劝说,成吉思汗如此的雄心霸业,要怎样的理由才能将其中止,仅仅是讲讲养生,讲讲卫生,再痛陈心声就可以了?
片中给出的缘由主要有四,一是军中瘟疫,二是孙子离世,三是忽兰妃以死相“谏”,再就是丘道长那套不知所以的说辞了。
除了第一点是客观事实,二三更像是编剧刻意的附会。
而贯穿始终的将军刘仲禄的画外音,更是有偷懒之嫌,仿佛生怕故事讲不清楚,主题不够清晰,而安排了这样一个完全是串场的人物表达心声,除了令观众跳戏,很难承担其他职能。
再来便是逻辑不顺。
片中的很多剧情转折都是靠巧合和意外推动的。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便是赵道安之死。
影片使用了武侠小说的惯常桥段——采雪莲,可在采雪莲的过程中,武功高强的赵道安却不顾这一桥段的精髓,竟然掉入洞中摔死了。
这样处理一个主要人物的死实在过于草率并略显可笑了。
而其他的一些重要情节点,如契丹女加入队伍和成吉思汗孙子的死,都显得不够尊重观众的智商,更不尊重片中角色的智商。
相较于丘处机来讲,成吉思汗已可算作本片中塑造得相对完整、前后一致、逻辑通顺的人物了。
反观丘道长,在一出场时,影片极力地想将这位在大家看来无比神秘的奇人铺垫成一个寻常的老头儿,除了挥手驱赶老虎和祈雨之外却无惊奇之处。
先不提他在非常肯定的算出自己阳寿之后却因吃了雪莲一口气多活了好多年这件奇事,让我们将关注点转移到故事的结尾处,编剧卯足了劲儿想在此处抖出一个包袱——起死回生、拐杖开花,想着也奇幻一把来个大爱无边和平万岁,殊不知这“妙着”却成了笑点,它推翻了前面的一切铺垫,为了奇幻而奇幻了一把。
丘道长在别人喝毒药的时候不加以阻拦,却在其死后熟练地通过花瓣浴将其救活,这故事怎么讲都显得不对劲。
两种可能,一是丘处机本就神人,不过是在诓骗大汗,二是这个金丹的把戏,实乃丘真人下的一个套。
情感处理上,本来为了使影片更丰满好看而加入的副线情节可以好好地组织一番为本片加一点感情分,这样就算情节编排不当,观众也总归有个情感依托。
但事实是,副线人物被处理得更为糟糕。
首先说说丘处机的爱徒赵道安。
在历史上,陪伴丘处机走这段西行路的徒弟共有十八位,电影中将他们集于一身,这个本该承载师徒之情的人物却轻飘飘地没有分量,行动缺乏逻辑,并且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似乎仅仅是为了给金丹埋下伏笔而死。
这样一个人物如果不能贯穿始终,其存在意义便大为削弱。
于是师徒情仅仅剩下了丘道长略显虚假的借酒缅怀了。
另一副线,千里寻夫的契丹女,本来以为是可以像孟姜女一样传奇的设定,没想她寻夫的每一步却都走得如此顺利,先是女扮男装骗过大家混进了队伍,进而一入军中就找到了丈夫,再就是顺顺利利地将毒药交给他以求一同殉情。
一步一步,编剧早已帮她算计好,于是原本的情感线索变成了噱头,契丹女成了西行路上必须有的“女妖怪”。
再说说成吉思汗这一边,忽兰妃,小孙子,两个对于大汗来说非常重要的人,前者的处理蜻蜓点水,后者则更像一个笑柄。
战争夺去孩子的性命这本是一个残酷的命题,但在片中,跑到阵前玩耍却没人管的孩子似乎在提醒观众,注意,此处要死了,成吉思汗该悔悟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就是升格处理,观众的情绪没到位,这煽情就莫名其妙地带上了喜感。
而编剧的小心思,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
纵观全片,从主角到配角,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一个可以投射情感的对象。
人物形象塑造不力,导致难以获取观众的情感认同,就难以接受规定的情境,难以入戏。
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就成了所谓的情不够音乐凑,戏不够景色凑,带我们领略了一把雄浑壮美的西域风光。
面对明显缺乏诚意的剧本,即便导演再拼了命地用视听语言弥补,摄影把画面拍得再唯美大气,音乐做得再优美壮阔,还是无济于事,实则浪费了这样一个好题材。
最基本的叙事没有理清,甚至给人一种并不想理清的错觉,而抱有投机主义的心理想要进军国外市场,这样发展下去,就只有自己意淫出来的“好莱坞大片”。
整体感觉,故事是个好故事,可惜,没讲好。
影片宣传中提到的关键字,奇幻、史诗,于是我抱着满怀期待奔奇幻史诗而去,结果却发现火候,不足。
一个所谓的奇幻史诗片,无论奇幻还是史诗甚至讲道法理念,却都有些隔靴搔痒之嫌,以至于我甚有些不忿的出了电影院,一路怨念坐过了车。
这里且不提原片的结构人物情节上先天不足的地方,单论奇幻和史诗这两个大前提,本可以讲一个更精彩的故事,本人很喜欢丘处机西行三万里,以一人之力劝杀戮,止万千铁骑西征的故事原型,但稍感遗憾的是,《止杀令》没讲好这个故事,一没做足东方神秘奇幻的戏,二来缺少史诗大片的酣畅淋漓。
本是不想吐槽人物情节的,实在忍不住,先吐几点吧,不然下文都写不下去,先说赵道安,他跟着师傅西行了,雪山掉冰洞,然后就轻飘飘的死了,于是我头一回看见准武侠剧里一个主要人物意外失足就摔死了的,还是在找武侠剧里经常找的雪莲花的时候,唉,少群你好命苦!
难为我还抱着你和耿乐有进一步基情的期望呢,结果,你就那么死了,更命苦的是,你死就死了,临死还要完成那个实在拙略的悬念设定!
再要吐槽的是成吉思汗孙子的死,这孩子的死不外乎是编剧为了给丘处机的止杀劝谏拦一道屏障,这设定本身虽然狗血点但是也说的过去,动画做出恢弘战争场面对比一个弱小的孩子, 即便刻意也能忍,不能忍的就是,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就只能生生忍耐着陪他等那支封喉之箭,当孩子在慢镜头里倒下去,木刻小马在镜头里掉下来,我不由替他松了口气,他作为砝码的使命就这样刻意而为之的完成了,除了立刻涌出来的他爸爸和他爷爷,我想大概没有观众为这孩子的死有所动容吧。
当然,本片最主要人物丘处机的吐槽点就更多了,虽说丘处机作为王重阳的弟子继承了全真教儒家思想那一部分,但是他总是个道士吧,但是在观影过程中,我甚至偶尔会错觉,马车上坐的那是一路施大仁大爱的孔子吧。
所以因为吐槽点太多,就先不吐了,言归正传,说说最想说的奇幻史诗。
先说奇幻元素,全片四处奇幻设定,前两点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昆嵛山遇虎以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意,此处丘道长初见仙风道气。
而天落红雨以喻丘处机将尊天命西行,这差不多是全片我唯一感动之处,道长年事已高,要西行去劝止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杀戮,这天命必该来的隆重,来的喻意深刻,于是三万五千里之外的杀戮之血滴到道长的掌心里。
第三处手杖生根发芽喻天意向善,喻死而复生喻希望之芽初生等等,这一点可以和第四点视为一体,从而构成全片最重要的奇幻设定,李小冉所饰的契丹女子和忽兰妃饮毒酒后又起死回生,相比前两处而言,就太过刻意,赵道安临死遗言,观众听了一半,这悬念抛出的手法之拙略就不多提了,主要是忽兰妃,相对于被一箭封喉的孩子,那她当着成吉思汗的面喝毒酒就明显是编剧为成吉思汗班师东归加码了,不过除了加码东归,更主要是为了让丘处机施展起死回生之术,于是观众只好和成吉思汗、丘处机一起眼睁睁看她从容不迫的喝了毒酒,躺在成吉思汗的怀里诉说想回家乡的遗愿。
契丹女子喝毒酒总算情出有因,而赵道安,忽兰妃两个人就死的太不庄重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处奇幻毕竟是以三人之命所成,也是全片的重头戏,我非常期待它来的足够隆重,足够奇幻。
最终,手杖生根发芽了,两个女子吐出污浊之血死而复生了,虽然这场重头戏演绎的并不够重,但宽容点讲,故事到这里算是讲圆了。
不过讲圆之处,丘处机却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我尤其不明白这口气松的为哪般,是他对于二女子能不能真的起死回生并无十成把握?
还是他对此行止杀戮的使命完成了而松一口气?
又或者他也认为编剧好不容易把故事讲圆了,替他松口气?
不管哪一种,这一口气,算是泄掉了本片中丘处机本就没有蓄起来的道家仙气,仙风道骨再遍寻不到,再加上菜园出场,一路说教,除了天命再无别的像样的道家理念传达,种种戏码生堆之后,丘道长生生被他山东老乡孔子大人穿越附体了。
丘处机作为执掌全真教二十余年的掌门人,背后是东方神秘而宏大的道教,既然已经要搭奇幻的车,要迎合欧美市场,何不把这阵奇幻的戏做的更足些,丘道长一路西行,本以为会有更多融汇道之理念的奇幻情节,谁知上演了一场大杂烩,有武侠段子,《新龙门客栈》的风骚老板娘,背后还有个辛酸的爱情故事;雪山寻雪莲,而且还有创新,让少群摔死了,临死吐了半个秘密。
又有半路杀出的阿拉伯人,像抢唐僧肉一样为了丘道长的长生不老方子而来,而道长却比唐僧成功,他劝得刘仲禄放下屠刀,终止仇恨。
而那一群站在峡谷口的妇孺老幼虽然是真的,却因为来的太突然又太是时候,更像是道长为了支持自己的理念,生生做法搬来的。
奇幻没做足,再来看史诗吧,丘处机西行止杀戮,成吉思汗西征,这本是多么有料的史诗题材,可是如前所述,丘处机西行这一线被做成了大杂烩,唯觉场面庄重的一处是出发前求雨,另一处是路上掩埋尸体,这处也较好地表现了道家对生命的尊重,而整条西行线情节上再无更多震撼处,如丘道长见耶律楚材时所说(原话记不清楚了),一路风景不错,我看到此深有同感,大漠雪山,黄澄澄的胡杨林,风蚀地貌……航拍镜头让这风景更撼人心,只是可惜了行于其间的史诗般的西行!
再说另一线,成吉思汗西征,丘处机万里迢迢要去说服的杀戮之王,仅有的几处战争场面却交给了数字动画,唯一有说服力的场面出现在丘处机一行掩埋尸体之处,而个人感觉全片最有血腥气味的地方当属峡谷处两兵交接时,而这一血腥设定放在道长西行路上,就如前所述,成就了大杂烩西行记,却并未增添史诗感,相比之下,成吉思汗所处之境就平和的多了,大部门时候是他和忽兰妃平静的对手戏,史诗?
同样没看见!
至此,我对奇幻史诗的憧憬被瓦解了。
尽管吐槽点很多,不过我还是要再回头来说说打动我的地方。
首先是这个题材,半个月前看到推广的时候,就对这个故事充满期待,当然这也是我如此失望的根本原因。
其次,仍然就这个题材,宽容些来讲,丘处机西行劝谏成吉思汗停止杀戮班师东归,故事本身并无紧紧纽结的矛盾,以至于千辛万苦的见面之后,一场不太合全片基调的宴请把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药”的矛盾呈现出来时,一不惊险二不动人,而作为扭结矛盾的重要道具,金丹,全片出现数次,却并没有成就一个逻辑严密的好故事。
好在不管故事严不严密,惊不惊险,动不动人,在结尾处都讲圆了,讲圆了也就算处处圆满了。
最后,平心而论,《止杀令》算得上是部诚意之作,虽然不尽人意,但是在如今商业片纵横的市场上,它仍是脱颖而出的国产奇幻史诗片。
综上,给3星!
周六晚上和寝室两人奔电影院,本想看的片子11点才开始,无奈看了止杀令,刚刚出来想就兴吐槽。
1.余少群这个角色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完全搞不懂,出现的突兀,死的也突兀,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他也不耽误叙述。
还有能不能不让他背那个倒霉架子啊,我一看到就想到他喊小倩小倩!
2.李小冉的易容简直无语,丘道长这个得道之人也不识?
开什么玩笑。
3.李小冉的丈夫角色存在也感觉怪怪的,存在感太低太低。
本身也许是想反映战俘的生存状态,但是太浅太浅。
4.成吉思汗孙子的死,实在突兀,没有任何的衬托。
5.也许导演是想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剧情的链接,老是一个事没讲全啪黑屏跳到下一段。
可是您也不能走这么跳啊!
6.接5,攻城的那段投石车不断丢石子,然后特写城池火海的情节,镜头走一段黑一下,接着再一段,黑一下,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7.丘处机感觉修炼了乾坤大挪移的感觉,余少群被攻击那,李小冉献酒那,总是啪一下一只手伸出来,吓死我了。
8.酒店被打那段,山贼的那架势感觉奔国产喜剧去的感觉,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称时间?
9.最后吃药复活的那段也太魔幻的感觉了。。。。。
10.最后吐槽一下一些慢镜头,有的感觉太多余了,当然也有不错的,应该就是骑兵冲入河水的那段,很有纪录片的感觉。
亮点也有1.战争场面还是很大气的,音乐不错,道具也比较讲究。
2.一些描述远征队的俯视结合当地特色的景色也不错,有模仿魔戒的感觉。
3.感觉本身的立意很大,但是没用上力,立意算是亮点吧,起码片名已经很明了了。
4..最大的亮点就是蒙古语的对话,比较幸运我同伴有内蒙的,可惜他不懂蒙语。。。。
当我们还沉浸于《战国》《孔子》这类标准伪大片的时候 又一部号称史诗巨著的电影《止杀令》上映了。。。。。
首先,从配乐说起,整部电影配乐都是在无止境的高潮中跟进,真是波澜壮阔,却奈何荧屏影像却来了个大跳水,大片不够大,动作戏过于粗糙,让我觉得,导演应该是拍电视剧毕业的,台词过于平庸,这点应向《夜宴》学习,虽然夜宴的台词 也让我们找到了吐槽的方向,丘处机就更是一大败笔,表演平平,塑造人物不够立体,这都次要,连电影最大的主线 看了几十分钟也没能找出来,貌似是自己水准太低,这不怪导演。。
本想给两星的,看在比战国好点的份上 。
加个。。。。
昨看了《止杀令》。
立意很好演员不错导演用心,能看。
只不过人物有些脸谱化,场面有些走马灯,成本原因可以理解,但剧情和思想表达就不那么好过关了。
战争场面够气势,武打戏份没什么新意,蒙古军直接有效的战场格杀技术未作很好地表现,全真功夫应该跟道家的路数差不多吧,他们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特点也只是符号化并未做细致展示实为遗憾,否则战场搏杀技艺对阵刚柔相济的打戏将会相当出彩。
契丹女救夫的情感线本应是个点,未能发光;师徒情过于含蓄,道之所在义之所当,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决心很隐晦,成吉思汗的祖孙情也干巴巴,总之符号化合脸谱化了的人物和情节比比皆是,未能深挖。
电影两条线,一条是蒙古大军攻城略地,“到过的地方只有风的声音”;一条是丘处机一行人等在追赶成吉思汗的过程中,途经蒙古大军经过的地方的所见和所想。
这应该是两厢对比强烈的两条线,一边是摧城拔寨的威武雄壮,另一边是遍地哀鸿饥饿流民盗匪遍地,甚至卖儿贩女相互食之,兵匪虐杀等等;相同点是瘟疫肆虐,绕行尸城……这些都统统一笔带过,只给了几个象征性的面面处理而重点转向了丘处机如何悲天悯人,使得“传道”或者叫传播理念的过程显得过于苍白难有代入感,观众的感觉就像看一个公式定律一样,“它就是这样,原因就是那回事”。
没有强烈的冲突对比和历史人文的反思,丧失了史诗片的条件。
对烘托主题也显得苍白干涩。
总结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内容的话就是——止杀洗澡回家养生得长寿。
听朋友的推荐,周末喊朋友一起去影院观看了一下。
电影场面画境气势庞大而恢宏,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曲折故事情节,但在娓娓叙述中,故事情节整体铺开。
闲暇时我偶尔会看一些佛书,这次接触到道家的一些理念。
让我明白,古代儒道法虽各成一体,但无不对万物心存敬畏和爱惜。
联想到当今社会发展,受经济利益驱使,道德沦丧,环境污染。
立意长远,是一部需用心耐心领悟品味的片子。
四星完全是给宏大的场面,摄影,美术,还有图们老师。
成吉思汗和忽兰演的很好,耿乐演的那个将军也不错。
其他人就是普通电视剧水准。
就剧情来说只能两星,特别是结尾,真是令人无语。
但国产片能涉及这个题材,场面还拍得很有大片气质,我觉得应该鼓励一下。
感觉这是一部很可惜电影,场面和剧情是割裂的。
这是一部勉强适合情侣看的电影,因为睡点太多,情侣可以不看电影干点别的事情以稳固关系,如果一个人去看,如果不变态到偷拍那些没干正事儿的情侣,那只有睡觉了。
我从影片一开始就打哈欠,整场电影睡了两觉,之所以睡两觉,是因为期间接了个电话。
如果一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抓不住观众的心,甚至能猜到大部分内容那电影其实可以回家从网上找着看的。
这部电影说是中日韩三国共同拍摄的,只不过是烧钱搞噱头罢了,第一帧画面就让我看出了中央十探索与发现的味道,往后更是惨不忍睹。
昨天刚看完,今天就把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原来太过平常的东西还真是不起眼,或者我健忘,对于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希望我是后者。
那一天,本来想给一位朋友炫耀一下自己有学习武术,而且“师出正宗”——道教武当全真派龙门,我的师父可是传位清晰、海内认可的大师,虽然我自己有点“水”,但是师父摆在那,江湖地位还是有的。
可是那位朋友来了一句:“请给我讲讲你们门派的历史吧,我很好奇呢。
”这一问,把我给问住了。
除了知道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龙门祖师丘处机,以及师父的师父和师父的师父的师父之外,我啥也不知道。
近一千来的传承,我也就知道几个名字而已,更不要说那深厚的武学和文化。
实在是惭愧,以后再也不敢对外宣称自己是全真龙门的人了,不但没有好好练功夫,而且连门派历史都知之甚少,真是有辱师门。
想想师父至今还收留我学拳,已经是我三生之幸了。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王喆,是一位非常有才的文人,从政不顺,索性辞官隐居起来。
他有一个出人之处就是第一次完美地将儒释道三家的理论融合起来,创立了以道教为基础的全真教。
他有七位注明的弟子,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全真七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丘处机,他在王重阳去世之后接任全真派掌门,人称“长春真人”。
此时,南方大宋朝最后苟延残喘,丘处机一众则在北方金国传教,备受金国朝野上下支持,而蒙古大军正在成吉思汗的指挥下驰骋欧亚,马上就要越过高加索山,直抵欧陆腹地了。
像犯病发疯了一样的成吉思汗打仗打上瘾了,所到之处惨不忍睹,铁骑所到之处没有一个活口留下。
成吉思汗觉得自己越来越精通打仗了,因为把战争当做了“自我享受”,他可谓“暴力美学”的最佳代言人。
首相耶律楚材看不下去了,常常劝成吉思汗要少杀生,可是成吉思汗被胜利冲昏了头,哪能听的进去,唯一担心的问题是如果才能长生不老,以便未来征服全世界。
正好一位汉族官员推荐,说中原道教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很厉害,人称“长春真人”,自有“长春”之术。
耶律楚材也希望丘处机能够来,和他一起劝劝成吉思汗,比较全真教也是弘扬积德行善的宗教。
可是当时丘处机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远在山东,而成吉思汗他们在中亚撒马尔罕,相隔万里,他能接受邀请来吗?
最后还是耶律楚材厉害,他写了一封诏书,这样对丘处机说:您是中原道教的代表,如果能大驾前来西域,也能够游览一下西天佛国,就像当年达摩祖师不远万里来到东方,带来了只可心传的禅宗;就像你的老乡老子,驾着牛车来的西方,教化了胡人而成道。
希望您能望着先贤们背影、步他们的足迹慢慢赶来,也就不觉得远了。
他真是会“沟(hu)通(you)”的典范,被丘处机的西行玉传道联系在一起,对标的是老子和达摩,丘处机能不行动吗?
就这样,丘处机率领几个徒弟,赶着马车出发了。
路途遥远,走了好几年,还好丘处机身体强健,虽然七十多岁,要是别人,可能要折在半路。
最后终于在撒马尔罕见到了成吉思汗。
这是一次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会见。
能人耶律楚材精通佛学和儒学,丘处机集道家思想之精华,在路上的几年时间里也在不断推演如何给“战争狂魔”传教,而成吉思汗显然对于宗教可能不是太感兴趣,而他关心的如何长生不老。
会面的第一眼,丘处机的颜值就没有让成吉思汗失望,七十多岁的老人,刚刚走完万里长路,鹤发童颜、眼不花、耳不聋的,外界传说道教炼丹修仙可见是实打实的了。
所以成吉思汗开口就问:如何才能长生?!
此时,一般的画面是不是应该是:丘处机从怀里掏出一粒仙丹,说吃了这颗我练了七七四十九年的仙丹,大王定能长生不老。
可是没有,丘处机只是淡淡地说:清心寡欲。
就四个字。
丘处机着实勇敢而可敬,他没有奉上仙丹而是奉上了道教的核心理念。
成吉思汗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没有发怒,而是深深地点了点头。
这真是两个高手的对话,其实他们都是在心里跟对方较劲,但毕竟丘处机还是“道高一尺”。
在后来的会面交谈中,丘处机逮住机会就劝成吉思汗“不能嗜好杀人”,成吉思汗还问:得到天下之后应该怎么治理?
“丘处机又只给了他四个字:”敬天爱民“。
成吉思汗彻底被丘处机折服了,对他十分敬佩,对周围人常说”天赐仙翁,警醒了我“。
丘处机的作用可能没有那么立竿见影,蒙古军团还是所向披靡地攻城掠地,只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前的一个月,他还下达诏书”不杀掠“,以不告天下。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去世。
而丘处机在这一年升天了。
那一年,丘处机七十九岁,成吉思汗六十五岁。
道教全真派虽然在当时没有帮助南宋汉族人抗金,但是他们确实保存了道教悠久的文化,并进一步加速传播,并与儒学、佛教像融合,为之后不管是道教还是其他的宗教,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之作用。
而道教在南北两宋时期都深刻地影响着朝野,很多宋朝皇帝笃信道教,衍化在日常的生活与艺术中,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瞥见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再往前看,虽然唐朝佛教兴盛,但是大部分时期国教依然是道教,例如唐太宗就自身自己也是一个道人。
这样的潜在联系不得不让我们回溯道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的历史。
在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拓跋宏,力主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的汉文化相融合,也正是这样的大气、包容的决策,开启了灿烂辉煌的唐朝。
说到拓跋宏,就不得不提他从西域抢来的艺术大师:昙曜。
本来在西域生活的昙曜来到东方后,将西域的佛教雕塑艺术以及佛学留在了中原大地上,就如同他的前辈鸠摩罗什一样,一脉相承,一颗颗明星串起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轨迹。
这里我们还不能忘记亚历山大,因为他的东征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带到了中亚、南亚,而我们中国接收的正是这种东西方融合的精华。
至于成吉思汗的子孙有没有将道家文化带到他们所征服的地方,我想从几百年后《道德经》在西方的流行就可以窥见一二。
佛陀、亚历山大、老子、鸠摩罗什、昙曜、拓跋宏、李世民、赵佶、成吉思汗、丘处机...还有无数个没有被历史留下姓名的人。
但是他们已化为文化的基因,永远影响着当下的我们。
其实开头还让我为之一振,还蛮有感觉的,可惜,后面,不提也罢。。。
片子和史实有点不符啊,特地查了这段历史,百科说丘处机西行是带着十来个徒弟的,还有结局也是,总感觉太过仓促,其实这片名不应该叫止杀令,应该叫西行记吧,前面铺垫太兀长了。。。
其实画面应该很辉煌,只是拍摄手法尤其打斗感觉让我感觉穿越到八十年代的感觉。。。
如果换做指环王或者其他片子的团队来拍,应该真的会很辉煌,不过配乐还是不错的,各个名族特色都出来了,看了下,果然配乐不是国内。。。
结局叙述还有点假,不过也算一种进步吧,这种宣扬佛道教的片子在GD没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最起码上映了实属不易,但是我记得成吉思汗应该是当时已经快到了土耳其境内么,为嘛就是最后说是到阿富汗?
最后一点也不明白,最后地图出现的时候,丘处机西行为嘛特地饶了好几个弯?
应该和当时的南宋金朝蒙古战争版权有关吧
我很想知道 丘处机那根脑袋倒着插进地毯的手杖怎么发芽的。
丘道长道行还是不够,能劝蒙古人止杀,但没办法清理门户
故事不咋样,感觉丘处机几乎就是成吉思汗的陪衬,道教习俗少得也成了蒙古习俗的陪衬,不过在道教题材以及一水的蒙古人蒙语对白也具有点开创性。中国的宗教一向是依托于强者怀点慈悲之心,一言止杀何其幼稚,蒙古西征后南征灭金灭宋照样是杀人无数啊,丘处机换来的更多的还是其大国师地位吧(腹黑揣测)
观众知道电影在说什么以及想说什么,只是电影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说服观众。整部电影的情感都像落在水面的花瓣,美丽但无法沉淀。至于剧情,我概括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丘处机,跋山涉水传善念,随行人马偶尔搞笑。下联是:铁木真,斩钉截铁止杀戮,蒙古将士终能洗澡。横批:一路向西。
成吉思汗召请丘处机(20131030)
比较另类的主题 鼓励分加一颗星
场面还有配乐都很认真的一部电影,很美。只是故事过于平淡。
一个助我补充历史知识的机会,让丘处机不再停留于射雕的记忆中。话说,见面会时很想跟导演探讨,好端端一个历史题材,干嘛参杂些神神叨叨的魔幻情节?买到国外去,不是会让外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愈深吗?道家之养生护生,不需要用难以解释的“手杖发芽”、“起死回生”来展现吧?btw,太群像,略乱~
徐锦江生活中已经是秃子了,你能给他在电影里面安一个好看一点的假发么。。。发际线好高脑门好大啊
为什么《特洛伊》能被好莱坞拍成经典,而我们的历史故事却别导演弄成这样?
这是部讲道理的片子。一星给兢兢业业的马。
太差了,实在没法看,看了开头25分钟,实在没看下去的心,真不知道拍这垃圾片是干嘛,为GDP增长???
丘处机的一段江湖传说,与成吉思汗的会面更提升了地位,被武林说得神乎其神。影片中场景,尤其是蒙古族风土人情简直演活了。但对止杀的立意和演绎,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话说选题可以拿5分,剧本3分,表演4分,剪辑3分,导演3分,战争场面4分,建议下次稍微拿点钱出来,至少让水军不搞反向宣传。
这样电影还需要用对话去阐述什么观点吗?每个情节设定都是一重天,无需说透,都在心间!
什么乱七八糟的???
很震撼。
这选题蛮好的,可是导演你也拍的忒矫情了,矫情的都没边了..........编剧没的编了吗?但是这个片子诸如《战国》这种渣电影强多了,真的强太多了
怎么评分这么低,拍的很不错,风景好,服装,豆瓣的评分不能看
描述道家思想的很有深度的电影,风景也很美,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