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母亲》
深秋小屋 | 影视《平行母亲》。
文/整理:深秋小屋 配图:网络、视频截图注:文中“☞”可点击到另一篇相关联的小屋推文。
今天的故事,从两个准妈妈说起。
1Janis是一位奔四的独立女摄影师,事业正上轨,却突然怀孕了。
孩子的父亲是个已婚男人。
男人得知后,要求Janis打掉孩子。
于是两人就此分手了。
2在临盆之际,Janis在同一个病房里,遇到了同一天生产的年轻女孩Ana。
两人都是第一次生孩子,于是相互鼓励打气。
女孩Ana刚20岁出头,怀孕是因为参加朋友聚会喝多后,被男生们轮奸导致。
她既害怕又觉得肚子里的小生命是无辜的,百般纠结下最终决定生下孩子。
而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她也不知道。
在经历了一番痛苦后,两人各自生下了一个女儿。
出院前,两位准妈妈彼此互留了联系方式。
3随着时间的推移。
Janis总觉得孩子长得不太像自己。
孩子的爸爸,她的那个渣男前男友“回心转意”想来看看自己的女儿。
但,当看到婴儿时……
前男友对Janis严肃的说道——
两人再次为了孩子大吵一架,分道扬镳。
前男友的质疑,让Janis恼羞成怒,但她自己心里也忍不住犯嘀咕。
这娃,长得跟孩子她爸or自己真的是一点不像啊
于是,她悄悄在网上购买了DNA检测。
取一些自己和孩子的唾液,再寄回样本,就可以亲子鉴定了。
结果出来▼亲子鉴定报告孩子跟你没有血缘关系!
这让Janis大为震惊!
一时无法接受!
如果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
5Janis怀疑当初可能是医院抱错了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给了Ana,而Ana的孩子给了自己。
说来也巧,Janis在一间经常去的咖啡馆遇到了Ana。
Ana最近就在这家咖啡馆打工。
两人寒暄了一阵后,Janis便邀请Ana到自己家来看宝宝。
但是,当Janis问起Ana的孩子时。
Ana痛哭流涕。
说着,Ana拿出女儿的遗照给Janis看。
Janis看着照片,内心七上八下复杂至极。
她提出让Ana来当她孩子的保姆,可以支付她比咖啡馆打工更丰厚的酬薪。
Ana很喜欢Janis的孩子,欣然同意了。
6两人开启了“同居”模式。
白天Janis去摄影棚工作,Ana在家带孩子。
晚上Janis回到家,两人一起准备晚餐,Janis还会教Ana做菜。
带孩子、做饭;带孩子、做饭……带着、做着,就日久生情了……
顺理成章从两间房变成了一间房,两张床睡成了一张床。
从友谊升华成情侣。
两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和谐和美好。
但是,幸福归幸福,Janis依然充满疑虑。
她找了个借口,提取了Ana的唾液,做了亲子鉴定的比对。
结果显示▼亲子鉴定报告血缘关系为99.999%!
再一次的震惊,带来的是崩溃。
这好几个月以来的一把屎一把尿……Janis早就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
要不要把真相告诉孩子的亲妈Ana?
Janis开始陷入了纠结之中。
与此同时,Janis的前男友又联系上了她,要和她一起合作项目。
Janis开始思考起她和Ana以及孩子之间的未来。
最终理智战胜了她。
她把真相告诉了Ana。
Ana拿出聚会上自己被强奸的那伙人的合影。
其中一个男子的长相和眼前Janis的小孩的长相实在太像。
Ana情绪激动起来——
说完,Ana就带着女儿,不顾Janis阻拦,毅然决然离开了。
7两位准妈妈的这段情缘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但故事并未结束。
影片穿插着在三十年代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其政权下被迫害失踪致死的十多万老百姓的背景故事。
在后世人的努力下,当年部分被埋葬在乱坟岗的失踪人口被挖掘并联系后代亲人,重新安葬故里。
导演☞阿莫多瓦这次又拿“姬情”、“生母”、“养母”的人物关系来表现人类的“追寻祖谱”、“血缘之亲”。
这部电影叫《平行母亲》(Madres paralelas),于2021年9月上映。
由西班牙奇才导演阿莫多瓦执导。
影片获得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和第7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主演之一☞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Cruz)也是西班牙著名演员。
这位如今奔五的美女,依然风韵犹存。
凭借《平行母亲》佩内洛普·克鲁兹还获得第56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
饰演Ana的是生于96年的西班牙新人女演员米莱娜·斯米特(Milena Smit)
在成为专业演员之前,米莱娜·斯米特曾做过地铁服务员、售货员、保姆、办公室助理以及模特。
《平行母亲》套着两个事,一个是借剧中人从事的职业,叙述对历史态度。
另外一个是剧中人自身发生的故事。
佩妮洛普和男朋友好了以后有了一个孩子,出院后男朋友认为这个孩子不像自己,建议做个亲子鉴定。
佩愤然分手,后同事也觉异样,遂佩做了鉴定发现确实不是自己孩子,并更换手机号为了不让同产妇时的朋友和其他人都找不到自己。
若干时间后,孩子亲生母亲找到佩,说她的孩子猝死,并临时居住佩家照顾她和孩子。
佩熬不过内心,及想和找来的前男友复合,挣扎后告知孩子亲母真相……故事的核延伸得好的话应该特别具有冲击力,当然,这样处理也可能是阿莫多瓦认为最好的布置。
但阿莫多瓦每次都是最好的嘛?
或者说阿莫多瓦这次因故无法精力集中而草率定稿拍摄呢?
我觉得就这个故事而言,完全可以调整一下大框架,可能会顺畅很多。
佩孩子的亲生母亲因为孩子猝死,而换了手机号码,若干时间略平复后换个地方而找到佩散心。
这时佩看到她手机里她和她男友的照片才发现孩子和他怎么那么像,才呼应起男朋友及同事对孩子长相的质疑而去做的亲子!
孩子刚带回家就亲子鉴定发现不是自己孩子,那么短时间内,情感没有培养起来,怎么可能不去排除万难找到亲生的呢?
太不合理……
今天聊聊西班牙 / 法国电影《平行母亲》。
片名Madres paralelas / Parallel Mothers (2021)。
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经常拍一些离奇故事,惊得大家连声称奇。
他拍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Todo sobre mi madre ,1999)《不良教育》(La mala educación ,2004)《吾栖之肤》(La piel que habito ,2011)《痛苦与荣耀》(Dolor y gloria ,2019)总是能让人超越认知的故事。
这次《平行母亲》也不例外,佩德罗·阿莫多瓦聚焦两位看似没有交集的母亲,通过她们的故事,反思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正确看待过去。
早在十多年前,佩德罗·阿莫多瓦就已经在构思这部电影了。
在他的影片《破碎的拥抱》(Los abrazos rotos ,2009)中就出现过一张《平行母亲》的海报。
他当时就已经开始写剧本了,并且还制作了一张海报。
在2011年时,他开始第一次讨论制作这部电影,当时他将其描述为“母亲的堂吉诃德”(the Don Quixote of motherhood)。
影片中的两位母亲分别是雅妮丝(Janis)和安娜(Ana)。
雅妮丝是一位年近40的摄影师,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自愿剩下情人的孩子,并且做好了独立抚养的准备。
雅妮丝对新生命的出现感到欣喜,并决定好好抚养孩子长大。
安娜是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因为被同学轮J而怀孕。
安娜的双亲离异,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将她丢给母亲,母亲则忙着自己的演艺事业,根本顾不上安娜。
安娜只能独自生下孩子,跑到咖啡店打零工养孩子。
雅妮丝和安娜住院待产时住在同一间病房,又几乎同时生下了孩子,这让她们产生纽带,也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两人的孩子在医院里抱错了,一直到好长时间之后,雅妮丝才察觉到不同。
她通过DNA比对,确认了孩子抱错的事实,但却无法交还孩子……
可以很明显看出,雅妮丝和安娜在各个方面都是不同的两个人。
她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态度、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亲友构成方面截然相反。
她们俩就像是一对平行线。
而平行线是不会相交。
在非欧几何中,平行线才会相交。
因此可以看得出,正常情况下,这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平行不相交,甚至不会结识,只有在非正常的情况下才会相交。
这种非正常情况就是影片想要强调的历史背景。
雅妮丝一直强调要调查乱葬岗,给历史一个交待,给死去的人们正名。
雅妮丝需要给她的曾祖父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葬礼,记忆和过去无关,现在和未来相关。
如果看待历史是《平行母亲》的核心。
西班牙独裁统治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上台,依靠铁腕高压统治,实施了长达四十年的独裁统治。
在他独裁统治期间,有数十万异见人士被秘密杀害,其中就包括雅妮丝的曾祖父。
遍布乡下的乱葬岗成了被害者的最终归宿。
佛朗哥死后政府发布《大赦法》,将自由还给尚在人世的政治犯,但对已经死去的人搁置不提。
2006年12月通过了《历史记忆法》,法律否定了佛朗哥政权的合法性,强制清拆公开佛朗哥铜像,设立机制赔偿受害者等。
2019年西班牙最高法院允许西班牙政府可以从烈士谷(Valley of the Fallen)中挖出佛朗哥的遗体,将其迁葬至首都马德里近郊,并且不覆盖国旗。
《平行母亲》中对待乱葬岗的态度是当地人民对正义的向往和诉求。
如果不能正视历史,如何正确的面向未来。
就像雅妮丝和安娜一样,她们都有不堪回首的历史,也都试图通过掩盖历史、遗忘记忆蒙混过关,但内心却遭不住良心的谴责。
给逝去的人一个交代,大大方方的哀悼亡魂、告慰先人,才是实现正义的基础。
Instagram发布了一份官方道歉声明,为删除了本片海报致歉。
海报上显示了一个女性乳头,后来海报被认定具有艺术背景,获准发布。
但现在看到的海报都是打上厚码的海报了。
影片中出现了佩德罗·阿莫多瓦电影中惯用的红色小汽车。
这辆红色小车同样出现在《回归》(Volver ,2006)和《破碎的拥抱》中。
正视历史诉求正义,平行世界未来相交。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当故土父辈与历史记忆的愁怨凝结在日常生活记录中,摄影机好像一支穿梭在时间与空间当中的针,不断将辉煌悲情的人物境遇凝练地缝合在一起。
《平行母亲》的片名便展现出由“平行”组成的时空性质与叙事主体“母亲”这一身份的纫合。
而在触及时空性的讨论中,影像之间的连结,历史对现实生活的追问使这部影片的娓娓道来变成一块厚毛毡之上的道道褶皱,影至于此,应如何在历史与现代间摆渡,在回溯中寻望未来?
无论是同时初为人母的Janis、Ana还是其各自的母辈故事,“女性”、“母亲”、“单身母亲”在其中构建出一个属于叙事主体的身份符号。
影片伊始,女摄影师Janis伏在地上为男性人类学家拍摄,一组关于性别身份的对立便呈现出来:根据桑塔格的观点,我们往往认为拍摄是拍摄者所天然拥有的权力,在这组关系中作为女性的Janis成为了“权力拥有者”,但在画面的视觉表达里她仍然处于仰视男性的一隅。
“拍摄”的含义也因此徐徐展开:随后在Janis关于父辈历史讲述中,作为摄影师的曾祖父给乱葬岗里的死难者拍的照片辅证了这段历史真相,摄影的“鉴定”属性意味着其贡献往往是在事件被命名之后。
可以说,“摄影”是《平行母亲》的叙事语法之一。
两位单身母亲在分娩时奋力涨红的面孔和暴起的青筋像在关于“母亲”这一岁月静好的童话上撕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摄像机紧紧注视着她们,也在将真实而惨烈的生产过程攥成一团丢给观众。
此时的画面当中并没有男性“在场”,但不可否认生产的痛苦有男性造成的影响因素,这种惨烈的苦难画像在影片中形成一次对男性的声讨。
影片当中那个仅仅作为通话声音出现的Ana父亲也是一个“缺席的在场者”,在父亲与母亲争吵的电话当中,已经身为人母的Ana“在法律上来说仍是父亲的责任”,遭遇侵犯后迫于丑闻出走的她也被束缚在作为“父亲的责任”的载体这一位置上,对于其女性身份内在的规训从未缺席。
而Ana母亲则将自己的演艺事业和家庭身份对立起来,认为此前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是受到“妻子与母亲”这一身份的拖累。
影片中那段“沮丧且失落”的戏剧段落排练也未尝不是她直视荧幕外的观众所阐发出来的内心独白。
这也正是阿尔莫多瓦式的“女性主义影片”当中常常可见的一种情绪:绚丽美艳的蝴蝶也逃不脱被钉死制成标本。
尽管其影像之中的女性拥有肆意张扬的生命力,但仍然会有来自男性的伤痛使之产生悲剧,赴向欲望与毁灭。
在此同时产生一种面向男性的仇恨和不原谅。
随着一道道电话铃声,一次次叩门,现下的相遇与过去的回忆共同书写了影片的时间性。
膨胀着飘扬在马德里街道窗边的白色窗帘像一道由欲望编织出来的绝美幻影氤氲在城市上空,Janis将怀孕的消息“通知”给男友时还会说“以后就是现在”,而当她生产后对镜梳妆审视后与男友再相见,那句“我已经失去时间的概念有一段时间了”则像是把一块同在她的公寓,都由同一扇门展开的重合空间用时间的刀刃砍下来,分成两块。
与这些发生在马德里这座都市里的故事相平行的空间并不是孤例。
Janis试图开展挖掘的乱葬岗承载着来自历史的真实伤痛和来自母辈的殷切期望。
而Ana未婚先孕的“丑闻”让父亲家那个信息闭塞,人际关系原始“乡下”成为她再也回不去的远方。
还有Ana母亲寄托自我排练的剧场,甚至是Janis的保姆那个重病丈夫的病床也都是影片叙事中“在场的空间”。
这些空间的存在共同形成了影片这块布料上的一道道褶皱,“平行母亲”不仅仅是狭义上这些作为母亲的女性平行的境遇,更包含着对于历史、故土这一母题的讲述。
同时,耄耋老人关于孩童记忆的讲述与被讲述的历史形成一次时间的脱臼,这种回溯历史的叙事让影片变成“修复式怀旧”的工具,正如2007年西班牙出台《历史记忆法》否定弗朗哥政权的合法性一样,影片的态度也表明历史“不应被忘记”。
影片后调,人物当下的个人奇情经历在“挖掘”被赋予对于母辈的“承诺”这一内核后显得割裂。
这种强行给电影的灵韵涂抹一层“历史的愁云”式的修饰熨平了影片平行文本之间的褶皱,同时也消解了一部分影片中暗流涌动的情感。
当现实叙事的奇情故事与愁云惨淡的历史真相之间的割裂越来越明显时,我们是否还要紧抓着历史真相这片土地“为赋新词强说愁”?
诚然历史不容忘记,不应遗忘,回溯历史、讲述历史是电影应有的创作意识。
同时,这些讲述不应该是絮语式的宣讲,也不应在叙事中“为了讲述而讲述”,从而显得过于用力而陷入脱节割裂的漩涡当中。
Janis(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是一位成功的商业摄影师,在拍摄活动中她结识了法医人类学家Arturo,Junis希望通过Arturo的帮助来寻找到自己亲人的骸骨,在这之后Junis怀上了他的孩子,在产房内她结识了同样意外怀孕的Ana,两人在病房里相互支持,形成了紧密的连结,而这种连结也使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片于9月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作为开幕影片,并入围主竞赛单元。
影片导演为佩德罗·阿莫多瓦。
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女主角Janis,米莱娜·斯米特饰演Ana,萝西·德·帕尔马等演员也出演了该片。
在《平行母亲》中,阿莫多瓦秉承自己一贯的女性视角,从明亮的新生命诞生到解剖西班牙黑暗历史,阿莫多瓦这次的尝试无疑是具有野心的。
海报中的Junis与Ana的交错形象,象征着一种女性叙事叠加和交叉了关于历史的论述,具有戏剧性的力量和政治意义的张力。
在故事和历史、祖先和后代的交织中也是如此:它涉及到题目本身,因为母亲们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是平行的,而且在垂直方向上是世代相承的。
在这里,生命与历史的纵深是平行的。
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而历史与社会塑造了集体的一部分的性格特点。
从新生儿诞生,到Cecilia的身份被追根溯源,DNA生即带来,如同民族的历史,是集体的不可磨灭的基因。
过去的创伤或许可以被治愈,但疤痕无法被抹去。
在欧洲电影中,西班牙的残酷历史总是处于边缘之间,阿尔莫多瓦沿着西班牙模糊的历史和政治线索前进,在不放弃他对戏剧中人物的同情的情况下,不再将它视作一个色彩丰富迷人的画布,以离经叛道的顽童视角描绘,而是将它作为一块有待挖掘的土地,挖掘出历史中的潜藏的幽灵。
影片行至最后一段,昔日弗朗哥政府为人民带来的伤疤被揭开,骸骨被挖掘出来,这是西班牙许多人在绝境中的斗争,这个伤口仍未愈合,仅仅消除法西斯还不足以消除暴力和虐待的遗留问题,因为散落在西班牙各地的两千多座万人坑中,许多真相仍然被封藏了起来。
但这个结尾依然有温情而阳光的一面:通过一桩桩巧合,历史的真相被挖掘出来,一群人在暖阳之下回溯自己的根源,迎接自己的新生。
阿莫多瓦的意图很明显,只有正视历史,正视过去的罪行,将被埋藏的真相揭开,才能甩掉包袱,继续前进,如字幕中道:“no history is mute”。
最后一场中还提到了一些前辈们在苦难中的人性微光,比如:曾祖父放弃逃跑,回家与曾祖母和孩子守候在一起,还有墓穴中紧握的双手的遗骸。
在电影当中,阿莫多瓦从未执着于塑造完美的女性道德楷模形象,这其中的女性角色各有瑕疵,但依然得到了救赎,选择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对于影片中人物的道德困境,阿莫多瓦选择揭开谎言,用真实来救赎一地鸡毛的生活剧。
比如,Junis与Arturo产生婚外情并诞下女儿,Arturo选择将一切坦白给自己的妻子,并得到了宽恕;Ana的母亲忽视女儿,只有自己的演员理想,当她向Junis忏悔时,也得到了谅解;Junis得知Cecilia不是自己的女儿,而自己的女儿已经去世时,陷入丑陋真相与迷人谎言的道德困境之中的Janis最终选择以失去女儿的代价向Ana坦白真相,她的诚实使她赢得了救赎,也得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阿莫多瓦也在作品中也加入了一些敏感或时兴的议题,比如两位女性在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产生了微妙情愫;Ana被强奸可是缺乏诉诸法律的途径;Janis身着的t恤衫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女权议题,带有启示性,同时也让人稍微停下来做思考。
一阿莫多瓦的新片也许对于他自己来说,不算最好的一部,但依然是一部相对完整而充满感情的作品。
当’平行’的概念介入时,更需要精准的互文关系来配合,对于Janis和Ana之间的关系,移情方面没有亮点,也算不上有新意,这段过于冗长的叙事与宏大沉重的历史主题有些脱节,未能使观众兴奋。
本文发表于<抛开书本>--威尼斯特刊
依然导演风格的基本水准作品,由于故事较为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该片可以被看成是“平行”和“母亲”两个话题的交叉产物,但又不得不说“母亲”本身的概念就已包容了民族记忆的引申,还是很高明的手法。
首先,整体故事的创意很妙,或者说有趣。
虽然作为社会新闻并不罕见,不过依然可以在对每一个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力求真实。
于是,生活的真实性和荒诞感,让“母亲”的定义落回到女性本身对生命和情感的继承力量上,更加突出人性本身。
在不断撕裂和躲避的剧情进程中,并没有常见的治愈式“缝合”,而是一种自然风化的隐隐作痛。
这也得夸夸演技,算是御用女主的Penélope,在这里果然还是发挥的细腻有态度,依然很美。
女配发挥稳定,部分情绪的表达很真切。
虽然一开始,对于历史性部分内容的插叙令人频频疑虑,以至于结尾背景突然转化时,感觉恍惚,或者显得刻意。
但基于前面母亲的部分讲述足够充分后,一切关于民族和历史的“开封”和“重生”都令人豁然开朗。
关于平行和母亲,其实我个人并不了解电影是否有更明显的侧重。
关于女性的部分,无疑是更成功的,也导致我认为这并不是带有政治目的的作品,而依然是如同过往作品一样,对人的关怀更重。
家庭方式、自我道德、母亲身份,这些问题被好好安置在电影之中,足以让母亲的概念更具有“辽阔”的意义。
电影结尾那组女性拿着照片的群像镜头,真的很具有力量。
这是一种导演对生命的挚爱吧。
最后还要提一句,家居真的太会选了,非常带货。
最后的最后,8.5分。
(文中图片原图均来自豆瓣)「不语」,公众号“不著”每周四影视单元,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willyi_")个人喜好,欢迎讨论,拒绝骂战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克罗齐的经典著作《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但在大众传播中,它被广泛地曲解和滥用。
克罗齐并不是说“历史”是由“当代”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更没有历史只能不断重演的意思。
他是在强调历史的当代性:历史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只有过往的历史引起现实的思索和心灵的颤动,历史才会在人的头脑中被“激活”。
所谓“真历史”——是能与人的当下境遇联动的历史。
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简单说,克罗齐看重的是历史的借鉴意义。
正所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将这句话反过来讲就是:不以史为鉴,则没有未来。
而这,才是佩德罗·阿莫多瓦在其新作《平行母亲》中的核心表达。
片尾挖掘现场:直面历史,才有未来(孩子)与之相比,“换子疑云”式的奇情故事、阿莫多瓦一以贯之的女性叙事反倒成了次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从历史——这一全片最重要的叙事背景来看看年逾古稀的阿莫多瓦这回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创造历史的人不负责从二战前到1975年,西班牙一直处在佛朗哥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下。
30多年间,约有15万民众被迫害致死,遗体被随意丢弃在乱葬岗。
片中Janis(佩内洛普·克鲁兹)辛苦追寻的曾祖父,便在这一时期不幸遇害。
直到佛朗哥去世后,胡安·卡洛斯一世才开始推动西班牙社会的民主化转型。
“西班牙对失踪者的家庭应负巨大的道义责任”——阿莫多瓦在影片的威尼斯映后采访中讲到。
有评论认为这条安葬先人的历史线索和影片的主体故事并不搭调,阿莫多瓦强行将二者糅合在一起不伦不类,也让“母爱伟大”和“正视历史”的主题各行其是、无法通融。
对此,我并不同意。
影片乍看之下是个“历史背景-双母奇情-历史追溯”的简单三明治结构,实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现实”互文结构。
设置堪称精巧。
首先,让我们记住克劳奇的教诲——“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然后把两个母亲抚养孩子的当代故事也理解成一部“历史”,来看看这部私人秘史与逝去的国家历史是如何水乳交融地达成互文的。
先看国家史:不管是独裁者佛朗哥还是继位的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改变历史进程、决定众生命运的都是男性。
弗朗哥的法西斯暴政导致无数人丧生,可身负累累血债的他却一死了之,并不负责。
那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有人替他负责吗?
影片中提到的《历史记忆法》本来是针对弗朗哥罪行的清算,该法案否认弗朗哥政权的合法性,主张为遇难者平反和提供国家赔偿。
熟料,该法案却被后来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依否决——这意味着当权者对那段历史继续抱持否认与逃避态度。
对现代西班牙的国家史稍作了解后,我们再来看看影片中“私人史”这部分当中的男性,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一手造成的“历史结果”——两位女性的生产,同样是逃避+不负责。
就像Janis的男友Arturo,当他得知自己“喜当爹”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不能要。
因为“历史时机”不对。
可历史已经发生了,怎么办呢?
而当他终于看到孩子时,又第一时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当然,他“觉”对了,大概也只有在这种事情上,很多男人的直觉才会如此精准。
再看Ana孩子的父亲,干脆就没出现,只以照片的形式“在场”。
而这个孩子,也是他和另外两个狐朋狗友共同作案下的产物——面对历史的罪孽,始作俑者的做法是“提裤子走人”。
Ana遭到男友及其同伴的强奸而怀孕同样“不在场”的还有Ana的父亲,这个角色就更有意思了。
他的历史观与现世观高度吻合:面对国家的不堪过去,他“教导”女儿说“要着眼于未来,不然就只是不停地揭开旧伤疤罢了”;面对女儿的屈辱,他又劝她不要声张,因为要“避免这样的丑闻,为了保护她”。
所谓的“保护”就是置身事外地唱唱高调——他一面将怀孕的女儿赶去妈妈那里,一面语重心长地教她把“心态放好”。
其实,很多男人对外人和亲人往往都能毫无负担地表达出这样的“大局观”,或许只有当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才会流露出睚眦必报的真性情。
追根溯源,造成两个孩子“历史性错误”的,不是粗心大意的观察室,而是她们的生身父亲。
而对这样的错误,母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勇敢并主动纠错。
二、母亲的历史态度“孩子不是自己的”和“孩子死了”这两个接踵而来的打击,让Janis一度彷徨、痛苦、纠结,但她最终决定不再隐瞒这一真相,而是努力接受它。
只有承认过去才能救赎未来——最终,Janis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Janis向Ana坦诚一切再看Ana:她原先是个混不吝的小太妹,面对历史强加给她的屈辱——孩子,她一度说过“我很后悔”的话,但身为人母后却“一夜长大”。
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这个背负“原罪”的孩子,当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并没死时,虽也有过短暂的不解和眩晕——但立即选择继续尽好一个母亲的职责。
而Ana的妈妈Teresa,同样敢于承担自己的过错。
为了心心念念的演艺事业,她在女儿最需要的时候离她而去。
长久以来对女儿的忽视,让她坦诚“自己是个糟糕的母亲”。
最终,她用电话向女儿表达了忏悔。
另外,片尾出现的Janis姨妈一角也不容忽视。
这同样是位母亲。
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到父亲的遗骨,一家人葬在一起。
这位母亲同Janis一样——要向历史讨个公道。
片中收集保留历史资料、在乎遗体挖掘工作的,都是女性。
这里尤为关键的一场戏是Arturo为Janis的姨妈采集唾液——它与Janis为孩子做亲子测试时的动作一模一样。
一个是对历史的追认、一个是对当下的确认,历史与现在就这样天衣无缝地交汇在一起, 让观众对“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历史与现实的紧密互动其实体现在全片的叙事脉络中:Janis决心追溯曾祖父一代人的被害遗迹后才与Arturo相爱并怀孕,这是只有直面历史,才有未来;当Janis向Ana坦白一切后,Arturo才带来“好消息”,这是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历史才有希望;Janis与Arturo二度复合,再度怀孕的同时,发掘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是历史与未来相伴相生、共同进退。
除了情节架构的互文,历史与现实的互动还体现在人物身上,就像Janis与Ana:一个年长、一个年幼,经历的历史时间不同。
所以年长的相信:“国家的真相需要被铭记,只要一天我们不去做这件事,战争就还没有结束。
”而年幼的却懵懂无知,只能人云亦云地复述父亲右翼主义的陈词滥调。
Janis教训Ana除这场戏以最直白的台词宣告了阿莫多瓦的历史态度外,片中还有很多历史-现实相互交织的细节。
比如Janis和Ana站在满满一墙的家人照片面前:
再如Janis第一次收到亲子测试结果时,电脑桌面上的文章名。
于是,反法西斯的历史就这样与年轻妈妈们的经历融合了起来。
阿莫多瓦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主义:男性不仅不对生活负责,也不对历史负责,扛起生活重担和对先人历史负责的,往往是女性。
母亲和祖母在乎历史就像阿莫多瓦的旧作《回归》中,清理墓园、参加葬礼的,也是清一色的寡妇,因为“男人比女人死得早”。
《回归》,2006也像21年前那部满誉世界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你完全可以将它视为较早一部的《平行母亲》。
相同的母亲,相同的姿势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同样是一个孩子死了、一个孩子幸存。
同样是由两位单身母亲照顾一个孩子。
甚至同样由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其中之一——只不过她的角色从年幼的那个变成了年长的那个。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而片中的男性,亦通通不在场。
玛努埃拉的丈夫面对妻儿一走了之,他的“放纵不羁爱自由”先后坑害了两代女性(《回归》中的丈夫亦然);而修女罗萨的父亲罹患老年痴呆,压根就不认得自己的女儿。
是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彼此救赎才扭转了下一代的历史宿命。
而当男性开始忏悔、变得更好时——是他们成为“女人”后。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有两位跨性别者,其中之一是两位母亲的丈夫不知如此激烈的表达,会不会惹毛一帮自觉也大义凛然的男性。
但我觉得,男同胞大可不必动怒,这只是阿莫多瓦个人的作者表达,我只关心他表达的好不好、妙不妙,不关心它是否百分百正确。
何况从真实的历史上看,尤其是一些时代巨变的节点上——当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时,女性的确常比男性表现的更勇敢、更决绝。
就像家国蒙难、山川变色之际,妓女能纵身一跃,而忠君爱国、学富五车的东林党领袖却说:“水很凉”。
《柳如是》,2012又像是某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期:敢说真话、敢忤龙鳞的伟大女性不胜枚举,她们坚强如铁,又无一不遭逢了人世间最悲惨的命运和正常人绝对无法想象的经历......她们当然不构成100%——也有很多男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数量相对较少。
三、历史与现在:平行的祖国说远了。
在这个故事里,阿莫多瓦还是给男性留了些脸面。
就说Arturo这一角色:虽然一开始显得比较渣男,但他最后也向妻子坦诚了自己的历史错误——出轨。
而且,整个发掘工作是他帮Janis联系并主持的。
我相信:他妻子癌症的痊愈、他之所以能和Janis拥有第二个孩子,是因为他的历史态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促使Janis二次怀孕的那间房子,是Janis的祖母、母亲都住过的。
而这个孩子,也在延续历史血脉的这间屋子诞生。
这是平行的母亲、平行的时空、平行的生命。
“平行母亲”:依旧是一语双关,依然是历史与现在的互文——并立的既是Janis和Ana这两位母亲,也是过去与现在这两个母国。
虽然母亲的叙事占了全片的最大篇幅,有关历史真相的挖掘只是蜻蜓点水。
可实际上,最后一场戏才是全片的重中之重:不再试图以谎言歪曲历史、不再遗忘与沉默、勇敢探寻并还原历史真相——是现年72岁的阿莫多瓦最想说的事。
阿莫多瓦与他多年的“缪斯”佩内洛普·克鲁兹或许你会嫌这是“大师老矣”的好为人师与老生常谈,或许你嫌这个奇情故事是如此狗血令人难以置信——医院怎么会抱错孩子?
这又不是什么莆田系野鸡医院。
而Janis知道孩子不是自己后的初始反应也让人难以理解: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向医院咨询?
她干嘛要换手机号主动失联?
我理解阿莫多瓦是想表现人在重大打击下的短暂逃避和混乱,为母亲赋予更多人性转变。
但这一设计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手机号一换,倘若Ana自此不出现,Janis不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吗?
尤其是她在换号前还主动给Ana打了通电话,证明她预感到孩子有可能抱错,这无论如何说不通。
但这些情感逻辑上的瑕疵我都可以原谅,因为我最看重的还是阿莫多瓦“历史-现实”的叙事逻辑。
倘若揪着“孩子压根不会抱错”的不合理情节不放,则“历史-现实”的表里叙事也无法完成。
如前所述,阿莫多瓦年龄大了,或许大师到了一定年纪,都会思考严肃的历史议题——就像《圣母》的保罗·范霍文。
表达兴趣的偏转导致在最为擅长的“奇情”和“重口味”上就比较应付。
正像《平行母亲》的情节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如此之像。
乃至于包括一个母亲都热爱戏剧、新孩子沿用以往名字这样的细节。
阿莫多瓦自己谈到了拍摄《平行母亲》的初衷:“我有点忘记了我的政治倾向,并致力于最终享受那些被遗忘的东西。
”看来,这是阿莫多瓦回归初心的一部“反省”之作,反省的是他年轻时忽略的那段历史,“西班牙与自己的过去有着非常糟糕的关系”、“这部电影是面向年轻人的一种方式,他们必须看一看过去”,阿莫多瓦如是说。
真历史必须代代传承就像片尾援引的拉美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名言:“历史永远不会沉默。
不论他们如何诋毁、不论他们如何篡改、不论他们如何伪造、人类的历史都拒绝保持沉默。
”这段话就像是“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悠长回音——一切伪历史,都无关当代。
其实,关于历史与现实的联动及悄然流转的表达,我们也不是没有。
远的不说,比如今年刚上映的《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2019但基于历史追溯的相同起点却导向了南辕北辙的诡异结局——片尾窦靖童的手机信息被众人大声念出:“孩子不处理,我和你没法谈未来。
”而最后我们也看到:窦靖童真把孩子打掉了。
阿莫多瓦说:孩子就是未来;陈建斌却说:最好别有孩子,才有未来——这却不知该当何解?
我不理解,也不同意。
西班牙电影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似乎从未停下创作脚步,哪怕是在新冠爆发的年份里:去年,在欧洲疫情最严重之际,他与蒂尔达·斯温顿一道拍摄了短片《人类的呼声》(_The Human Voice_),为永恒孤独的人类作注;今年,他的长片《平行母亲》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帮助佩内洛普·克鲁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还有媒体报道,阿莫多瓦改编自已故美国作家露西亚·伯林(Lucia Berlin)的短篇小说集《清洁女工手册》的同名电影接近完成,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与观众见面……惊人的创作力来自他对各种生命体验的极致调用,而这一点在这部最新的《平行母亲》里有着非常生动的体现。
想要理解这部影片,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西班牙的《历史记忆法》及其背后的弗朗哥时期独裁历史。
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之后,以弗朗西斯科·弗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获得胜利,由此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弗朗哥统治时期。
二战期间,弗朗哥作为终身元首,对内以恢复国家秩序为借口,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西班牙共产党进行清洗,制造了大量血腥屠杀事件,对外则保持所谓“中立”,暗中帮助希特勒侵略苏联。
70年代弗朗哥死后,西班牙议会推出《历史记忆法》(或称《遗忘法案》),试图以立法的形式促进“社会和解”,但对于独裁统治期间的无数受害者来说,这种法律的本质无非是禁止后人对弗朗哥本人及其他政权分子的追诉,是给弗朗哥统治遗留下来的利益集团套上了一个坚韧的保护罩。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独裁统治在西语电影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题材,因为它既与西班牙国内极右翼崛起的政治社会现状密切相关,也无疑从属于欧洲社会经久不衰的战争及大屠杀反思语境。
就在前年,纪录片《沉默正义》(_El silencio de otros_)获得了西班牙电影戈雅奖最佳纪录片奖。
影片主要记述了弗朗哥统治时期遭遇迫害的人们如何在新世纪寻求正义,他们或被弗朗哥的支持者虐待,或在独裁统治期间失去了亲人,或在弗朗哥统治时期以“种族再生”之名被调包了孩子。
由于《历史记忆法》的效力,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自弗朗哥死后始终无法在国内得到追究,于是他们便在律师的帮助之下前往阿根廷,在普遍管辖权下以“危害人类罪”对曾经的施暴者进行起诉,希望能够将施暴者引渡到他国绳之以法。
然而这个举动却遭到西班牙政府外交层面的阻挠,随后国内法庭又以“危害人类罪不成立”或“超过追诉期”等理由拒绝引渡施暴者。
在六年的漫长追诉中,这个群体虽然一点一点取得成果,但申诉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离世。
曾经施行暴力的人依旧逍遥法外,而正如片中原告人们所说,“遗忘”历史恐怕并不能让被害者更好地生活下去,仇恨和暴力也只是被隐藏起来,从未消失。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笔墨来讲述《沉默正义》,是因为这部影片的确与《平行母亲》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直接的关联:纪录片正是由阿莫多瓦担任监制,而其中一些段落更是被阿莫多瓦直接借鉴到《平行母亲》之中。
应该说,透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反观一位电影创作者是如何将历史问题作者化、情节剧化,让虚构与现实发生若即若离的奇妙关系。
纪录片中,一位老妇讲述了她的母亲如何被弗朗哥的支持者迫害并被埋于乱葬坑,这条线索被阿莫多瓦引入《平行母亲》,构成了一条重要线索的背景:女主人公雅妮丝(佩内洛普·克鲁兹饰)的曾外祖父正是在弗朗哥统治时期被害并埋在乱葬坑,在此基础上,阿莫多瓦为她虚构出一名职业为法医人类学家的情人,后者在帮助前者获取基金会资助的过程中渐生情愫,令雅妮丝诞下一名婴儿。
接着,阿莫多瓦把纪录片中弗朗哥时期的婴儿调换丑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编,将之放在了当下社会,以情节剧的方式展开:雅妮丝与另外一位母亲同时在医院生下婴儿,但在结束监护之后被抱错。
值得玩味的是,阿莫多瓦虽然在此进行了大胆的虚构,却保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即两位母亲都是非婚生子,而这种道德伦理上的所谓“不洁”正是历史上某些信奉纳粹优生理论的医生调换孩子的原因:他们希望将孩子分配到纯洁的家庭,以起到“净化”孩子的效果。
显然,对于经历过弗朗哥统治的西班牙观众或者非婚生子的西班牙女性来说,这样的历史纹理看似微末,但绝对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
至此,影片内部形成了两组所谓的“平行”关系:雅妮丝和安娜(米莱娜·斯米特饰)两个母亲,以及寻找亲生孩子和寻找曾外祖父两组事件,女主角雅妮丝就是这两组平行的“交汇”处。
影片还对《沉默正义》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变换,比如在纪录片里DNA检测是乱葬坑认亲的一个环节,《平行母亲》将其移植到了两位母亲与自己孩子关系的确认上。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阿莫多瓦如何将两个看似“平行”的线索纽结、缝合在一起:个中关键正是“血缘”。
对雅妮丝而言,血缘是与生俱来且永远无法接受遗忘与欺骗的,找回血缘不仅意味着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更意味着对待他人的良心,也正因如此,她才会一面执着于挖出亲人的遗骨,另一面将孩子抱错的秘密告诉安娜,尽管揭穿这个真相可能会对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意味深长的是,在影片距离结束还有30分钟时,两个母亲的冲突就已经完全揭开并化解,观众最关注的结局就已经提前到来。
可见对他来说,性别权力、性向流动等话题的探讨固然重要,也固然是阿莫多瓦叙事风格的基石,但《平行母亲》又有绝不止于“阿莫多瓦”。
相比以《痛苦与荣耀》为代表的那种个人的、内部的精神分析,《平行母亲》更倾向于群体和外部的愤怒呼喊,更在于揭示血缘背后的历史纵深;它是一个超乎个人创作一般规则的变体,恐怕也是恢复“历史记忆”呼声之下,阿莫多瓦近年以来最具政治性和话题性的作品。
事实上,拉丁裔电影创作者从来不吝于将“历史记忆”这一问题搬上世界电影舞台:吉尔莫·德尔·托罗的两部作品《鬼童院》(_El espinazo del diablo_)和《潘神的迷宫》(_El laberinto del fauno_)便都是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导是如何以童话的笔触对残暴的法西斯军官和右翼分子进行集中描绘。
而国内方面,两部以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统治为主题的影片均在去年戈雅奖的评选当中获得诸多奖项:《无尽的战壕》(_La trinchera infinita_)讲述一名男子为了躲避独裁政府抓捕而在地下生活30年的故事,《战争未了》(_Mientras dure la guerra_)则为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作传,讲述他如何从支持弗朗哥走向反对独裁。
相较这些作品,《平行母亲》显然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避免讲述真实事件,以更加作者性的方式映射过去,架起一座雕刻着夸张花纹的、通向历史的桥梁。
于笔者而言,《平行母亲》的高潮甚至在最后一幕的最后一秒才终于到来:一个孩子严肃地凝视着乱葬坑,反打镜头里,凭吊者躺进了坑中遗骨本来所处的位置。
这种从骨到肉的视觉溯源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意识到生与死之间的联系竟然可以如此紧密,我们与历史中的血缘至亲竟然可以跨越时空的约束紧紧相拥;而如果说遗忘确乎就是人类的天性,那么彼时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情,如今也未必不会发生。
一号女主职业摄影师,快40,有钱有颜,家里还有保姆,和男主因工作相识发生婚外情意外怀孕。
二号女主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为离开家庭和父亲结婚,为追逐自己的演员梦想又离婚,二号女主和同学聚会时与喜欢的男生发生关系,但被另外两个男生拍下来并以此要挟女主和他们发生关系,二号女主不幸怀孕。
两位女主临产同住一间病房相识,生完孩子后留下联系方式,但是医院把孩子放错了她们抱着彼此的孩子各自回家。
男主来看望一号女主和孩子,但是怀疑这个孩子不是他的,一号女主做了亲子鉴定证实自己不是孩子生母。
一号女主在楼下偶遇做咖啡店服务生的二号女主,才得知二号女主的孩子已经猝死,此刻一号已经猜测到自己和二号女主的孩子被调换了,一号女主邀请二号女主回家做她的保姆,做家务带孩子,并悄悄再次做了亲子鉴定,确认二号女主是她养的女儿的生母,知道这个事实后,一号二号女主还发生了关系,每天同床共枕……一号最终还是告诉了二号真相,二号崩溃带孩子离开家。
一号和男主再次联系,为挖掘战争时期被乱葬在壕沟里的祖辈骨骸共同努力。
最终村里人都找到了他们亲人,死去的亡灵得以回归家族。
一号二号女主和解,一号女主再次怀孕。
有点狗血的剧情最后拔高到战争家族亲缘的高度,真的比较牵强唯一的亮点是色彩画面感相当好,每一帧都很美
在西班牙导演佩德罗 · 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新电影《平行母亲》(Madres Paralelas)的海报设计师抱怨平台的审查制度之后,Instagram 已经正式道歉,因为该电影的官方海报上出现了一个女性乳头,违反了“对裸体的规定”。
Instagram 的母公司 Facebook 周三告诉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 ,本周一该海报被上传后,“因为违反了我们网站反对裸体的规定”,Instagram 上的几张电影海报被删除。
而这张海报展示的正是哺乳期的乳头。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允许裸露,包括在有明确的艺术背景的情况下。
因此,我们恢复了在 Instagram 上分享阿莫多瓦电影海报的帖子,我们对造成的任何不便感到非常抱歉,”该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长期规定(以及之前的禁令)促使人们在 Instagram 上使用 # freethenipple(直译“解放乳头”)的运动和标签,许多艺术家和名人不顾规定,用这些标签来描绘乳头。
不过这项禁令并不适用于男性的乳头。
新浪微博平台上包括「导筒」在内的不少账号在发布有关《平行母亲》的这张海报时遭到删除,俗称“被夹”2014年,美国女权运动者在政治与导演妮娜·伊斯科(Lina Esco)拍摄的影片《解放乳头》(Free the Nipple)在美国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且富有激情的年轻女性走上纽约街头,通过表演和涂鸦的方式抗议关于女性胸部的法律和社会禁忌。
该影片其实在2012年就已经完成了拍摄,但却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上映,这一情况激发了伊斯科在2013年12月发起了解放乳头运动。
Free the Nipple电影海报,以及2017年英国街头的解放乳头运动该运动的支持者们认为社会上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胸部及乳头存在着双重标准,允许男性在公开场合裸露胸部及乳头,但较不赞成女性裸露胸部及乳头,致使女性遭受社会的差别待遇,他们希望能够打破这个错误的观念。
但是这个运动并不鼓励女性随时的,并且不分场合的裸露胸部,而是尝试避免社会上将女性的上半身与“性”联系起来的趋势,这也显示美国文化和其法律系统中的虚伪和矛盾的方面。
最终,此次运动使得女性在美国可以合法的裸露上身并且在整个西方社会促进了性别平等。
在国内外的互联网上,女性乳头也是一种禁忌,很多社交媒体如Facebook和Instagram禁止任何含有女性乳晕的图片内容。
Instagram的社区守则要求其用户“穿上衣服”。
但是这项规定貌似只被运用在了含有女性乳头的图片上,因为除非在乳晕被遮盖的情况下,这些图片会被Instagram删除。
不过裸露上身的男性照片并不受此规定的约束。
之前有过多次因为上传了裸露上身的照片而被删的事件发生。
电影《平行母亲》海报的西班牙设计师哈维尔 · 杰恩(Javier Jaén)在一篇帖子中写道,这张海报已于周二从他的 Instagram 页面上删除: “不出所料,@Instagram 删除了我们为阿尔莫多瓦(Almodóvar)最新电影 # madrespallas 制作的海报。
”("As expected, @instagram took down the poster that we made for the latest Almodóvar film #madresparalelas.")他说,在重新发布了这张照片之后,这张照片被允许保留了下来。
设计师哈维尔 · 杰恩(Javier Jaén)发布在ins的声明此事发生后,阿莫多瓦的制片公司并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由佩德罗阿莫多瓦导演,佩内洛普 · 克鲁兹主演的《平行母亲》(Madres paralilas)将在9月1日为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揭幕,本片同时入选威尼斯主竞赛单元。
本片由佩内洛普·克鲁兹、依斯拉尔·埃雷贾德、胡丽叶塔·塞拉诺、萝西·德·帕尔马参演,该片将围绕两个女人在同一天分娩的平行轨迹展开,故事聚焦当代马德里母亲们的生活世界,以及这些母亲们诞下新生儿第一、第二年的时光。
原文链接:https://www.npr.org/2021/08/11/1026676071/instagram-movie-poster-nipple-penelope-cruz-madres-paralelas?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npr&utm_term=nprnews&utm_source=twitter.com部分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3.5 事件的真相其实并不难比片中主角更早猜到,虽然一心想知道她们的解决办法,但是看到最后半小时行云流水的“皆大欢喜”,不免也会想到那么之前的苦难(无论是孩子还是民族历史)还重要吗?私以为平行的线索还有Ana和Teresa的关系,可能比起两位女主角,更能体现parallel的关系(但是如果不是阿莫多瓦拍是不是也可以?)
看一部阿莫多瓦,种草20件家居单品。
伟大的女性依然伟大,在男性的世界里神采奕奕,阿莫多瓦依然宝刀未老,对女性的热爱贯彻始终。
百合那一刻的走向就很阿莫多瓦,但关于祖父的部分没有融合进去,如果纯粹一些只讲两位母亲可能更极致
簡介寫得也太保留了,導致看的時候瞳孔地震
缺少了情节折叠后产生的皱褶,直接跃至情感熨平后崭新的样子。几乎已谱写出由敲门/闭门、相遇/离别组成的赋格韵律,魔力从女人离开马德里之时消失,故乡是恒温的,然而我们还是怀念独居公寓的热烈和冷清。
这都能算个电影?
集体不在状态
【3星半】阿莫多瓦这是按快进键了吧,节奏跃进得好快啊,虽说家族乱葬坟也算一条线,但最后实在有点强行升华(可理解为分担错子真相痛楚的一部分?),硬是把可以展开无数后续联想的女性主义,升格成了了愿的家族主义。
这片子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展开,一个是血缘,一个则是历史。两条平行线,却在杰尼斯这里产生了焦点,从曾祖母到杰尼斯再到她的女儿,这条血缘是一脉相承的。她执着于推动乱葬岗的挖掘,和她经过反复的纠结把真相告诉安,从逻辑上也是一致的,就是延续血脉的正确性,尽管现实很残酷甚至很痛苦,但是“对”这件事更重要。而在历史方面,阿莫多瓦显然是更有野心的,将历史中的种种元素嵌入分布到现代的环境之下,达成对于历史的还原,再结合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对历史亲历者的拜访,从而达到了穿越时空的统一。历史尽管已经过去,但后人仍然在乎,也绝不容忍任何粉饰,这就是导演想对观众说的。这样一个七十多的导演,还在不断突破,坚持自我的表达,用自己的地位和力量来展现一个现实,放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显得弥足珍贵。再想想远东某国,只能一声叹息
或许是文化差异,实在无法理解和共情。女主发现孩子抱错居然不想找到亲生的,西班牙人心太大了吧?知道自己孩子死了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伤心。突如其来的姬情更是让人吓一跳。和女二也没分手干净,就又和挖坟专家去生二胎了。导演野心很大,对政治和历史有很多表达,但是放影片里有点格格不入。知三当三单身母亲,被强奸还生下孩子的未成年母亲,为了事业抛下子女天生没有母性的母亲,里面女性都是挺有特点的,可是讲述效果浮于表面。
蛮奇妙的,后期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奇情越来越温柔、或者说越来越自然。首尾一再出现箭头,即方向,指向议题的两端,性别的、代际历史的、法理与生理的,明明背道而驰,又自发地汇成闭环。一组交织的平行线。
完全的退化。剧作上两位女性的层次不够,关于单人的细节描写也不够。两位母亲的交集是因为孩子,交换孩子的窠臼没有摆脱,母亲和孩子这两个点子上都没有延伸出更多的东西。为了使换子变得不那么普通,在头尾加入历史,又缺乏对历史的笔触,导致影片全程划水般的试探效果。镜头的使用和剪辑也是有很大问题,这个视角转换也是。
延续阿莫多瓦一贯以来girl helps girl、母亲主题。不过这次为了突出“平行”母亲,从时间纵深来讲,过去和当下互为指涉:历史上的母亲/祖母辈遭遇“丈夫的缺席”是由于历史中弗朗哥时期丈夫失踪/被杀(自己掘墓当晚回家不逃跑,不放弃妻女和维护尊严),当下母亲面临缺席的原因却是强奸、婚外情(私欲)。从共时性上,则是同时生产的一对女性面临的生育、孩子夭折、工作带宝等母职惩罚。一天还未寻根成功(乱葬岗的发掘),即无子嗣(佩内洛普的孩子婴儿猝死综合征)。想讲的很多,但没有很好的缝合。
ewww
镜头语言和配乐很有阿莫多瓦一贯的风格,在叙事过程中传递女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元素也让电影探讨的维度有所上升。但电影的两部分剧情有些割裂,强行合在一起并不连贯。孩子的逝去让她需要情感发泄的窗口,现实中的生活又让她学会坚强。乱葬岗上的骸骨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死离别,每一段残忍的历史都应当在现在和未来不断反思。
Don't marry a bisexual if you are homosexual.
虽然我爱罗胖,但这部作品实在有差强人意,看起来像两个篇幅不够的内容硬捏在一起,抛开追溯历史的部分是一部罗胖炒冷饭,但硬要加点历史沉重感又没加好就有点别扭,可能是罗胖自己的情怀吧,除了海报美之外没太大收获。
短发带走孩子后是不是少了段剧情,怎么就跟长发及其男友和谐相处了?好好谈谈是怎么谈?冷静下来的和解本该是精华所在。
7.9 兴趣不大,期待不高,从边聊边看到津津有味。最大的败笔在于预设了主题却没办法编出一个相称的故事,追忆国家历史与女性沉重生活间的关系实在若即若离,结尾的字幕实在多余。但好就好在或许因为创作有限制,这种拍了一堆奇情狗血无语电影的人保证了他能做到的精彩抓人而不至于滑向无穷的抓马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