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影片是从一个作为女儿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眼中的家庭生活,如果没有剧中插叙的精神病院的段落,倒还真是让人感受到诸多的无趣。
结尾的这一段所谓的“复合”倒是让人勉为其难。
或许因为我们已是婚姻中的人吧。
但也引发了自己关于婚姻的一些思考。
夫妻双方,人到中年,越发平淡。
其实人的心态也就开始了变化,其实是很微妙的。
生活可以有波澜,但却万不能放大。
影片中,是由于一张结婚证引起的离婚吗?
其实不然,这只是一个引子。
没有这个,必然也有其它事件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证实一些事情,从而追根到底,关系细枝末节。
任何事情,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和折腾。
因为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相互联系,一个复杂的系统。
只要认真就输了。
如果换一个词,或许就是“作”。
所以平静期的生活就应该有平静的心态。
婚姻和感情,出现了裂痕其实就再也弥补不上了。
这条裂痕总会在某天再次裂开,那时也就更深了。
从孩子的视角讲述一段我爱我家的朴素故事,以找结婚证作为大篇幅的主线任务,描述婚姻与孩子之间关系,谁说我不在乎,但孩子的在乎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生活中,家庭与亲情之间有着最深的羁绊,也可能有着最深的矛盾,爱,沟通,理解,都是相互的,伤害也是。
随着主线还有一堆支线和迷你线,复杂才是生活的常态。
家庭不独立于社会存在,随着办事的政府体制,单位,街道办等等社会体制和社会意识的存在,一种在特定社会时期的背景与孩子现代化的思想之间,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用弹弓打你家玻璃的执念,治好病人再次复发的对比,还有那段红色舞蹈与迪厅的舞蹈对比,以及孩子拯救家庭的种种做法,那些可爱的陪伴着她的同学们……一个家庭的事岂是真的由一个家庭内几个成员就能真的说了算。
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她勇敢;为了解决妈妈的焦虑和执念,她作假证;为了挽救这个家,她去广播上讲述自己的感受,她难过。
这关于孩子的视角,讲述简单的信念,同学可爱的友谊,都很美好。
谁说她不在乎,她的行为全是在乎,哪怕她是个孩子。
“知识分子脸皮薄”真的是吗?
面子与里子,亲情与个人欲望,无所谓真假,无所谓对错。
结尾那张最终找到的结婚证挂在墙上,他们真的回得去吗?
可不回去又能怎么样呢,这才是生活吧,每个家庭的故事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如果只说一件,便是这个家只要还是家,不管变了什么,生活总能继续,也只能继续,只是谁该在乎呢?
经典台词:“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儿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这个荤段子是整部影片里最大的亮点了。
说这句话的人是个精神病病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冯巩所饰演的精神病专家医生试图用美色来医好他的病情,结果层层深入,病人意淫着脱光美女的衣服,再最后一层的时候,还是回到自己要做个弹弓打玻璃的执念上,治疗前功尽弃,却是让人俯首称笑。
关于导演:黄建新,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之一。
导演、编剧与监制的影片无数,他的很多出名作品都是改编自叶广岑的小说,较有名的是《红灯停绿灯行》、《站直啰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被称为“都市百态三部曲”。
关于影片:影片改编自叶广岑的小说集《山鬼木客》中的《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以结婚证的遗失为源头,展现了婚姻与家庭的复杂关系。
一张结婚证,真的那么重要非得搞得鸡犬不宁、妻离子散?
其实结婚证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当女人对丈夫和家庭产生不安与怀疑的时候,哪怕是一根头发也能掀起如此的轩然。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是甜蜜,而婚姻却是酸甜苦辣咸加柴米油盐,问题太多而常常容易引起震荡,关键是女人开始缺乏安全感,寻找存在感的一个过程。
想起了今天看《熟悉的味道》里冯小刚夫妇的那一集,冯小刚是这么评价徐帆的,他说他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娶徐帆做妻子,她通情达理、宠辱不惊。
然后看到他们两个的相处模式,彼此都是自信且平等地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不知道作为真人秀的表演成分有多少,但是他们的这种夫妻关系应该会有感动到很多人吧,相互理解、齐头并进的伴侣关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网上有太多人抨击冯小刚抛弃发妻,徐帆小三上位,可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关系很是令人称羡。
再回顾影片中的婚姻关系,有太多的不平等,妻子下岗全职贤妻良母,没有生活圈子只有家庭和子女。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时候,势必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当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时,收到的反作用力也会增大。
夫妻相处之道是否就在此呢,复杂而难言的,就像影片结尾中说的那样,好像回到了曾经的样子。
可是所有人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他们想要给别人看的,至于事实怎样,也只有冷暖自知了。
毕竟男人只喜欢年轻漂亮,通情达理并宠辱不惊的女子,而女人想要的,仅仅只是理解和关心。
男人和女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同步,那么分分合合,就是常态。
看着非常轻松的一部电影,基本上来说都能听懂,就那几句广东话,让人云里雾里去了。
对于男女主角来说,搞笑、轻松是他们的特长,那个扮演女儿的也不错,很有一些生活气势。
情节以一纸结婚证书展开,能引出以后一连串的事出来,确也亏编剧能想得出来。
总的来说,该片确实是居家休闲的良片啊。
喜欢黄建新导演已久矣。
早期的先锋三部曲《黑炮事件》、《错位》、《轮回》,90年代末的《背靠背,脸对脸》、《站直啰,别趴下》等,周三的夜晚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进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店重温这部2000年世纪之交的国产剧情片,影厅来的人不多,却都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更欣赏黄导了,你们说,这么好的导演,就是什么都能拍!
电影《谁说我不在乎》讲述了一个两口子为一张结婚证走到离婚的地步的故事。
顾小文的爸爸顾明是一名精神医学的专家,每天上班面对病人有耐心也有压力,妈妈谢雨婷更年期提前来到,听外人说没有结婚证证明不了是婚姻关系就是非法同居,加之丈夫身边围绕的女学生小安来家中做客更激起了疑虑,小文妈拖家带口找结婚证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结尾,妈妈告诉小文和她爸离婚的事,小文大哭“谁说我不在乎”并跑到电台哭诉,为了“惩治”不听话的父母,小文离开家去打工,爸妈焦急找到她,三人也再不提分开的事情。
走出电影院复盘,不由感到导演真的很擅长从每个人物的视角出发去理解人物,每个人都包容到了,堪称一人主述、双重环境、三维视角,多种寓意。
下面就开始一点点夸: 先说形式。
是我孤陋寡闻,第一次看到黄导的片中插入漫画的形式,“他在谈及这部影片的时候更是提到了“文化电影”和“观众效应”这两个概念,当年这部作品上映时以着暑期强档娱乐片的身份'一票难求'”(引自幕味儿),多在回忆中插入漫画,如需要闪回当时确实发生的和想象的场景时,用漫画好在增添趣味吸引了观众并制造一种若即若离的效应,毕竟是在闪回中的进行,若要说我不适的地方,我看黄导的影片多半是正经严肃的思索(以他的一贯表达来说),这样的漫画让我有些跳戏,哈哈。
开场六分钟后才到,错过了片头,但让小文做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一点没都感到违和,后来回看片头才知道这是小文写到日记本里的故事,“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xx曾说过,作家就要写你身边熟悉的人你熟悉的生活...”然而导演并没有只頋让她自说自话,整个事件中三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及性格侧面都照顾到了。
比如精神病专家的顾明在医院面对病人的烦扰,在工作时他平静处理好这些,在下班后他也想去游戏厅自己待着发泄一些心中的压迫和喘不上气。
小文身边也有个陪她去造假证,给她们全家做了一桌美味的古灵精怪的同学(名字我忘了,在夸张展示这小孩好厨艺时,我对旁边的甜妞儿说,找到了这样会做饭的男人就嫁了吧)。
这么说来,可不就剩下年刚40,知识分子又心里窝火的谢雨婷没出处了嘛。
印象深刻的一处是,顾明从同事(王志文饰演)那得到两片“神药”琢磨让老婆晚上开心一下,谢雨婷疑神疑鬼地洗完澡从厨房垃圾桶翻出了药片包装,非但不领顾明的情还叫嚣着不要假装的被骗了,别说当事人了,我当时都头一蒙这女的真傻啊不是自个儿把身边的人往外推嘛.....包括开头顾明上交工资数钱的细节(少了五十),都能想到谈恋爱的时候是多么羞答答绝口不提一个字的钱,婚姻存续了这么多年孩子都不止打酱油了琐碎的日常就是这样,多么真实的生活。
在对待同事兼学生小安上顾明的举止也是正常这个年纪男人的表现,有对她工作和才华和分析人事的欣赏(以俯看的怜爱和跨年龄性别的吸引)以及“想来点刺激又本能惧内”和一种“原状人性的家庭自我矫正平衡系统”(《一声叹息》: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儿,年纪大了贼心贼胆儿都有了,贼没了)影片表现顾明和小安的关系比较隐晦,到最后也没说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不过小文去找小安“谈判”,站在医院走廊单手扶墙的挑衅姿势两个小时没说一句话也令人忍俊不禁,想到谢雨婷问小文,我要是和你爸离婚你愿意吗,小文说那有什么的,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就得有新时代的做派你们这很正常(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瞬我也被小文的新时代晃神了,直到小文为父母和好做了许多努力还没成痛哭流涕时,我也才后知后觉她的脆弱。
但是,我们也总是闭口不谈,却轻易在瞬间打开心扉。
与甜。
从内容来说,我也就知道黄导处处流露的zz隐喻,我觉得没有对错吧也可能过度解读,但是通看他的片子这种一以贯之的打上导演个人烙印的基调怎是能撤就撤的。
黄导高就高在,按现在的来说,就是玩故事才是高级的,什么故事都写不好在那翻来覆去的少来这套。
,而放到二十年前那个讲好故事都是基本操作的年代,黄导做到的是比讲故事更高级的“玩味”。
为什么设定顾明的工作环境是精神病院啊,还有“拿弹弓砸你们家玻璃的”,多次给镜头的发疯的一身白衣翩跹起舞的女孩究竟是受过什么刺激?
这些都给了我们提示却没有完全掀开,包裹了生态炉火纯青。
小文给做造假证的二百块钱,造假者(冯小刚饰演)说不做,小文不屑?
地将钱甩到他面前“不就是钱嘛”,当时我想到诶这小孩都是从哪里将这一套“大人的东西”学得头头是道的?
真是吊诡得很呐,时代。
最后,小文跑到西安打工,我特喜欢在城墙上,谢雨婷和顾明跑来站在小文面前,镜头从平移过来一晃,又对着小文反方向移过来一晃,我形容不好反正挺梦幻。
小文要合上日记本了,在末尾一句:“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一切真的和原来一样吗?
”看来,生活的日记还长的很,乱得很,累得很哪 出来影院,我和甜在去吃饭的路上,在车里听到路边一男持着略重的方言叮咛:回去好好创作哦 声音都随风飘到车里,我们都噗嗤笑了感慨对呀。
(本来要发送了看到我的题目忍不住补充两句,片子讲的是婚姻中的夫妻因为一件两人看法分歧的事,片子主核在这儿啊我怎么给忽视了,其实就是女人在爱中别太作,男人也要心怀大度两人都互相尊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包括后来谢雨婷因为一句话没说顺导致顾明的病人又犯病,顾明气不过让她滚,咳,早知.....多大点儿事啊)
2023年12月18日20:16:30(一)父亲医生,母亲也有教师工作,这样的家庭算是上个世纪人人羡慕的中产家庭了。
即便到现在也是足矣羡煞旁人。
独生子女的生活更是非常的优渥,将来留学或是读研的也大概都是这一批人。
(二)二十多年前人家的这晚饭六个菜,真是厉害啊。
冰箱、微波炉,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普及呢。
来了个客人,做了9个菜,真是厉害!
(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7年中国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2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2元。
我听老一辈人讲,以前一个月也就赚几百块钱。
上个世纪一个小孩子能拿出来两百块钱也算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四)精神病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是需要治疗的(五)突然发现《谁说我不在乎》主角李小萌饰演的少女和我的一个高中同学长相颇为相似。
(六)总结:是一步节奏非常不错的好电影,可以说是比较立体的展现了上世纪末中产阶级的所面临的现状。
当满足了日常的物质所需之后,又会感觉精神层面缺少某些东西,然后整个人就陷入永无止境的烦恼之中。
(七)自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生产力日益提升,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变好,但人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幸福满足,反而陷入了精神匮乏的荒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缺少很多东西,都陷入了无止境的欲望追求之中。
(八)启示:1物质满足了就要有精神追求。
2不要太过贪婪,放平心态才是最好的。
分享一篇近10年前看完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如今,万千思绪,只有偷偷感慨了。
今天是2006年10月4号,国庆第四天。
纷繁忙乱了很久,终于,可以静下来阅读自己的内心。
此刻,下午三点二十,太阳西斜。
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斑斑点点,落在地上。
我搬个小凳,拿本书,坐在树荫下,一阵风吹过来,清爽、柔软;耳机里放着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撇弃了他喧闹动感的节奏,喜欢那歌词的文采。
一切很安静。
家里此刻只剩我一个人,可爱的小白猫卧在凳边,静静地憨态;窗前的小石榴,缀满枝头,似个个小红灯笼;围墙边一垄白菜,深绿深绿的,很干净的绿;凉衣绳上悬着几件衣服,一动不动。
一直很安静。
想起刚看了一部电影,《谁说我不在乎》。
一直很喜欢看小人物的故事,感受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因为作为芸芸众生中一员的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真实,很充实,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他们活出的是真正的自我,他们可以卑微到为了五毛钱和你讲半天道理,也可以伟大到为了救助毫不相识的人慷慨解囊而觉得这没什么。
向往浪漫,步着真实。
喜欢《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喜欢《没事偷着乐》、喜欢《求求你表扬我》、喜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也喜欢冯巩、范伟……此剧中,冯巩饰以医生为职的丈夫,吕丽萍饰处在更年期的妻子,以治心理病为专业的丈夫却医治不了妻子的心病。
在一直蜻蜓点水似的换频道时发现这部电影,随即就定了下来。
我是从妻子找结婚证开始看的。
丈夫是很顾家的那种,两人79年结的婚,现在女儿都十几岁了。
一天,妻子吃饭时突然要找结婚证,发现结婚证没了,她惶恐,她怕没了那一纸文书,多年的夫妻也会说散就散,于是,翻箱倒柜,甚至发动丈夫、女儿利用每天在家的时间找,丈夫、女儿都不以为然。
中间经历过很多情节。
一番折腾后,无奈,丈夫被妻子拉着来到婚姻登记处,年轻的女办事员从开始以为二人是各自离异后重新组合到以为二人是重婚最后到弄清二人想办个结婚证,得知,79年的只能找原登记处办理,二人愣了,丈夫被莫名其妙的搞笑了,妻子很无奈,临走时,妻子甩给丈夫一句话,“这回你高兴了?!
……”终于,矛盾升级到两人感情不知道怎么来调和的地步。
(这时,女儿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
)女儿终于被折磨病了,确切的说,是被吓病了,她不要两人离婚,一天晚上,病中的她突然跳下床,踉跄着走出来,告诉妈妈,她要找他们的结婚证,(看到这里,流泪了……)二人又一次来到婚姻登记处,这次是离婚。
还是那个办事员,在几秒钟惊讶完两人婚姻经历如此之快之余,告诉离婚必须得出示结婚证,临走时,丈夫对妻子说:“这回你高兴了?
……”当然,后话是女儿出走,夫妻着急,百转千回,最终结局圆满。
其实,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理解、沟通、包容。
抬起头,太阳已经西斜了一大段,小白猫依旧偎依在旁边,很沉醉的睡着……
女作家叶广芩的短篇小说《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原句出自京剧《平原作战》中的一节“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
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
”(《我爱我家》贾圆圆也曾说过这句台词,也是十分爆笑了。
)90年代末至世纪初这一时期,导演黄建新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说出你的秘密》和《谁说我不在乎》均以城市为背景,保持着一贯的冷幽默风格的同时,如实展现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叶广岑的小说被搬上银幕的有两部(《红灯》、《谁说》),黄建新本着“是否跟我心灵想通”的改编原则,构建着自己“独特的电影世界”。
电影由一张“丢失”的结婚证引起的家庭风波,折射出大多数中国式婚姻的典型现状,故事夸张恶搞,但不乏照镜子般的真实剧情,看后哑然失笑。
看吕丽萍、冯巩、王志文、江珊、牛振华、傅彪、王劲松、冯小刚的大阵容表演,很是舒心。
李小萌小时候是真萌啊。
一切的开头在于申请劳保时需要结婚证。
这只是一件小事,回家带上就行。
谁知这结婚证就是找不着了。
找不着就补办呗,但女主人犟上了非要找着。
生活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你觉得一定在的东西要用的时候忽然找不着了,这个时候买个新的或者暂时不用都行,但你就是要找到。
越是找不到你会越烦躁就非要找到,最好笑的时候你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可能最后发现它在你手边眼底。!!!
这个李小萌就是整个作品的最大败笔!
嘟着个肥猪脸 玩什么清纯?
假的很,上课撅老师,回家撅父母!
条件阔绰玩出走是么?
这样的熊孩子也值得搬上荧幕?
绝对败笔!
冯巩演绎的到位 吕丽萍也诠释了一个没工作在家没事找茬的更年期妇女!
其实说实在的,这个李小萌还不如死了好!
结尾虽然愣是凑合了父母,真的开心幸福么?
这种家庭伦理剧本在现代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丈夫已经很出色很到位的照顾家里,妻子不仅没给与事业的帮助,还在摧毁丈夫的事业!
有部《错爱2》的电视剧,那剧情才是正常的,这个,真的太假了!
13岁的孩子能做这些?
我也就呵呵呵呵呵。。。。。
开头的动画相当有趣 当然 这是个 主流 家庭剧
3.5 @2022-07-09 20:46:53
属于那个年代的小市民喜剧,婚姻之痒,中年危机,精神病院拍得有点意思。“扒下她的裤衩,拉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很喜欢剧本。找结婚证的过程,回忆了整个半生,很喜欢这个故事设定。看到街景,想到了我小时候的街道,很熟悉很亲切。
源文本来自叶广芩的短篇小说《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原句出自京剧《平原作战》中的一节“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此句亦在《我爱我家》(1993)中被强调。为黄建新“心理三部曲”(《说出你的秘密》《求求你,表扬我》)之一,饰演精神病人的牛振华为导演御用演员,作为主演和前另一精神病人王劲松参与了“都市三部曲”演出;王志文和江珊是《说出你的秘密》男女一号;冯巩在《站直啰,别趴下》担任男主。影片中举牌求助、奖状证书也出现在导演其他作品中。顾小文认出了办假证的(冯小刚饰演)“他长得像那《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导演”,对方回答“全都这么说”。
时代在进步,以前离婚还要单位领导调解就很好笑。有点我不理解,小三就直接谈小三的问题,这有什么不能谈吗?为什么非要扯结婚证问题,结果问题越弄越大。还有你一个精神病医生,居然看不出老婆作结婚证背后是因为什么?经典台词:“我会像珍惜粮票一样珍惜你。”
可能我是真的欣赏不了吧忍着看完了,就想给个一星,想想还有很多更烂的电影,还是给个二星吧
春晚包饺子小品扩写成的蠢电影。吕丽萍在92年《编辑部的故事》里还是个傲娇的都市丽人呢,怎么过了不到十年就憔悴成这样了,而且居然还要为冯巩争风吃醋?看得我气不打一处来!
即使有那么点搞笑成分,也改变不了烂片本质。
可能这个找结婚证的引子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吧。但我真喜欢那个配角小男孩的劲儿,地道北京大男孩!
名儿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我掏出个弹弓……
挺不错的国产小喜剧,温馨
小时候看的,挺好玩。当时觉得真的挺不在乎的,后来长大了一点,想想,真的是口是心非。
不喜欢这种叙述形式 不喜欢里面宣传的婚姻观 不喜欢女孩的两个辫子
当年看完这个,我爹妈突然说他们的结婚证好像也没了……找了半天最后去补办了一个,还抱怨说照片也太像二婚了……
一地鸡毛的中产七年之痒,或许已经痒痒的没感觉了,只能找点事儿激活一下,一切都是点到为止,女学生亦或是蓝色小药丸,电影在大连取景,多次出现中山广场
她爹和同事去酒吧,去打游戏机,这妮子是怎么知道的???
说实话,我看的时候真是不喜欢。很多地方感觉特别做作,编剧编的做作,这种片子在电影院放吧,没票房,只能是在电视上卖版权放放,仅供消遣!不过这种结合动画的片子国内倒是少见。看在这份上,2.5星。
一直很喜欢吕丽萍的表演,不夸张,不做作,不拖沓。冯巩还是玩玩喜剧吧,这样的东西只能凑合一下。罗湘晋好美,把那种惹人爱怜的感觉表达了。从导演角度看,不太喜欢黄建新在片子里的尝试,有点小花哨不太合适这样的现实基调,题材还是不错的,很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