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婆婆说,她的一辈子很苦,丈夫去世,儿子早逝,所以她只有在吃巧克力时才会感到幸福。
2.鱼仔在得知自己不得不引产做电疗时,撕心裂肺对一件头说,我不要。
不仅是崩溃更是从心底的绝望。
3.鱼仔和一件头因为疑似病例而被隔离。
晚上俩人隔空对话,真正诠释了何谓无声胜有声。
张开手掌彼此触碰,掌心写着大小平安,温馨而美好。
4.一件头对欲想跳楼自杀的患者说,只要活着,就有一切的可能性。
5.洋葱头说虽然我的好朋友很多,可我一个都不愿失去他们。
我承认我泪点很低。
虽然这些桥段被批煽情,刻意,只会讲道理....然而这不就是它美好的地方?
一个team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无论成败与否都给彼此支撑力。
虽然生老病死不可预测,但至少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竭尽全力与死神进行拉锯战。
每个实习医生都从迷茫、不以为然、应付,到逐渐的明白生命的真谛、聆听患者的喜怒哀乐... ....他们在成长,我们也在收获。
On Call 系列的优点是,情节紧凑,感情戏份相对较少。
每个人的性格都很丰富,独立主线清晰明了。
看似单独的故事,讲述同一个道理。
更难得的是,主角性格并不完美。
鱼仔倔强,一件头固执,美雪强势,洋葱玩世不恭... ...没有谁带领谁,谁拯救谁。
每个人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每个人都从错误中回头重来。
于是我知道,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要有承担一往无前后果的勇气。
也许我们从出生开始,便是场做选择题的征途。
我们与朋友,同事,因为相同的选择认识相处。
于是一起寻找答案,并在下一个岔口分别。
所以,没有人能独自生存,却也没有人能依附他人生存。
一部好剧并不用故弄玄虚,结局反转数次。
也不用恢宏壮观,让场面盛满整个屏幕。
更不用故意虐心,从头死到尾。
通过平常人,平常事,平常的喜怒哀乐传递着乐观、积极。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依然相信真心,真情。
这便足矣,足够让我有信心去创造明天的一切。
=====================================================在澳洲学医的同学说,这部剧的医疗拍摄比较专业,很多知识讲述精简准确却不晦涩。
也不知道为什么点开短评都是一星两星。
所以,我承认我泪点低。
看了以往的《妙手仁心》系列,感觉不错。
再次看由吴启华饰演医生,总觉得当年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与前面不同的是,没了以前的“味”没了脑科权威“程至美”留下的只有一个病理科的“洛文笙”。
两个角色的共同点是“天煞孤星”在他身边的朋友也好,亲人也好,都是有病的。
看完整个片子,“唐老伯”变成了慈祥的“外公””向众仁“变成了”钱医生“”程至美“变成了”洛文笙“。
你们觉得吗?
一个多礼拜的时间,终于把on call第二部看完,伴随着层层感动,更多的还是吐槽编剧太狗血,剧中人物不是自己有病,就是身边好友亲人莫名死亡。
原本就是冲着杨怡马国明去看这部剧的,谁料这部中马国明的扮演实在不讨喜,中半段过于关心着子妤反倒让人觉着压着喘不过气来。
幸好剧尾还算缓和的不错。
真真是太喜欢一件头和子妤耍着阿Ben去为他们筹办婚礼那集了,好想尝试里面的习俗去寻找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再穿上裙褂然后接受朋友亲友们的祝福。
随着TVB各大花旦小生离巢,好剧真心越来越少,希望on call还能拍第三部吧,子妤的肿瘤千万别再复发啊。
如果一定要给分数的话,满分100分,只打30分给如此卖力演出的马国明和依旧正常善良的美雪,如果说还有一点点On Call的影子,也就只剩这两个人物能让我重拾当初对On Call的喜爱。
On Call1讲的是一班医生的故事,讲的更多的是医生这个职业,我认为这才是这部剧叫做On Call的意义。
在On Call 1 中,每个医生人物都是有梦想的,剧集很细腻且轻松地讲述了这班医生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去拯救病人。
尽管其中一定要有TVB既定的男女主角间错综复杂的loveline,但我们不难在剧中看到编剧对医生病患关系的态度和对生死规则的态度。
那时候的On Call让我感叹原来马国明可以这么帅气,也让我认识了黄智雯,她诠释的美雪是全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可喜的是,On Call2并没有换掉第一部里的演员,一件头还是一件头,美雪依旧动人的美丽。
可悲的是,小鱼变得莫名其妙,还多了个吴启华这条线,不仅掩盖了小鱼和一件头的故事情节,更几乎抢去了美雪所有的戏份。
On Call2 根本不应该叫On Call,应该叫精神综合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疾病形态表现。
在这部电视剧里,几乎每个医生都有些奇怪的病,而且都是致死的病,更奇怪的是,身为医生,他们都不愿意接受治疗,这部剧的态度从开始就打了全港医院一记大耳光。
如果看到这里你都不甘心,没关系,编剧大人竟然还让这些患了绝症的大医生们集体康复了,这样算不算劲爆?
算不算狗血?
我真是后悔为何要期盼这么久这部On Call,伤透了一个对TVB还有最后一丝情谊的观众。
先说小鱼这条线,在第一部里,我对鱼仔的印象还是她是一个多么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的医生,那时的她对任何事情都很执着,尽管倔强,却那么惹人喜爱。
所以即使有那么美丽善良的美雪,也不能阻止一件头被这个执着的小鱼给吸引。
那时的小鱼还是一个医生,而到了On Call 2 里,鱼仔变成了一个女人,完全抹掉了小鱼身为医生的魅力,她变得那么奇怪,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儿,但还是觉得不舒服,杨怡的演技绝对没问题,但是小鱼太糟糕,无论是她的遭遇还是她的选择,都让我觉得糟糕。
再说美雪这条线,在我印象里,美雪并不应该是个过于严厉的师傅。
美雪在第一部里是在跟小鱼和一件学习的,小鱼和一件都不是脸谱化的严厉老师,所以美雪更没理由对她自己的学生那么严厉。
看前几集,弱弱的小女生被美雪骂的大气都不敢出时,我不禁深深的怀疑,美雪是不是得罪了编剧,才导致她被黑成这样,戏份少的可怜不说了,还变成了恨不得万人烦的人物。
不过小小的庆幸一下,美雪躲过了各种疾病的诱惑,能在On Call 2 里演一个不苦情、不被各种奇葩疾病困扰、不靠战胜病魔搏出位的的角色真是太不容易了。
为我的美雪加分,不做作、正直善良、不因私人情感影响医生态度,这样的医生才是On Call本应给我们展示的香港新时代的好医生。
最后来讲我们又爱又恨的“程至美”,哦不!
是洛医生。
洛医生这条线在我眼中可谓是全剧的一大败笔。
我们姑且可以理解TVB为了搏高收视而加入让观众似曾相识的这个人物。
然而,他和他哪里相似呢?
这显然是编剧大人头脑太过简单所疏忽掉的致命问题。
“程至美”为何为万千观众所喜爱,因为他太过完美,有这么一个男人,他长得帅,又不花心,有分医生这么正直的职业,并且还是个好医生,这样的男人,当然是万千女人心目中的理想情人,是她们对未来夫婿的美好幻想,所以“程至美”成功了。
一个角色的成功在于他的丰富,而非他的遭遇。
对比来看看我们洛医生的人物特点,洛医生除了一张脸还保留了“程至美”的美色,可谓是一无是处啊。
有这么一个男人,他一开始就患有绝症而拒绝治疗,他逃避为自己的女友做手术,他不敢认自己的亲生女儿,他跟比自己小了20岁的女人搭讪。。。
这么一个男人,除了这张脸,我想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女人应该都会退避三舍。
编剧是想重拾“程至美”的成功没错,但是不是太过欠考虑了,洛医生应该不是一个反面典型,但是,他给我的感觉是这般的无奈和失望。
现在我看on call2都是直接跳过洛医生的部分,我舍得看不到吴启华那张帅气的脸,但不舍得每次看都联想到那个让我着迷的“程至美”。
最后,小小的吐槽一下朱千雪,她长得实在不是美女的类型吧,需要花这么多经历去捧么?
在我看来黄智雯和杨怡都比她有魅力,而且演技更没的说,怎么就被个名不见经不转的朱千雪占了那么多戏份啊,不公平!
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我真的宁愿没看过on call 2,on call的热情与正常都已不在了,俗、烂、病是第二部的所有特点,可惜了吴启华,编剧是不是都嫉妒长得帅的男人,所以让吴启华去演洛医生,让吴卓羲去演金水哥。
医患剧精彩的可以不只是看俊男靓女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但至少医生得正常啊,这医生都个个有问题了,让病人可怎么活啊。
熟悉港剧的观众都知道,“台庆剧”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特色之一,而制作成本高、宣传投放多、演员名气大、预计反响好则是“台庆剧”的主要特色。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TVB的“台庆剧”中不断涌现出佳作,《大时代》、《创世纪》、《珠光宝气》讲述过的人情故事,《烈火雄心》、《谈判专家》、《冲上云霄》展现过的精英风采,《天降奇缘》、《寻秦记》《阿旺新传》制造出的简单欢乐,令无数人与港剧数不完的回忆更清澈透亮。
然而,随着流水线制作模式弊端的凸显、台前幕后人才流失的加剧,以及经历过巅峰期走下坡路的在所难免,港剧的声势在各国各地区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中已大不如前,好在“情结”往往能打败很多不利因素,习惯性地关注,只为尚未冷却的某些念想。
本月,这家素有“香港梦工场”美誉的电视台将迎来生日,“时刻装备,TVB创造46年传奇”的口号也坚定有力,可惜接连播出的两部不约而同把镜头聚焦专业人士的台庆剧《法外风云》、《On Call 36小时Ⅱ》皆乏善可陈。
前者有两大视帝黎耀祥和陈豪并肩作战,风头和收视率却被仅有二线演员撑场的《巨轮》比了下去;后者是去年大热医疗剧《On Call 36小时》的续集篇,不仅有原班人马的再出发,更有如今港剧里不多见的两位身影——吴启华和苏玉华的倾情助阵,卡司方面早在剧集未开播时,便燃起了TVB死忠们的期待。
续集是一把双刃剑,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有思维定式的隐隐作祟。
其被要求创新,却不能是全新的,除了角色的延续以外,更应该有独特质感的传承。
去年收获好口碑的《On Call 36小时》并非完美无缺,可是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撇开过于戏剧化的情节来看,它有着港剧难得见到的感性和温情。
“鱼仔”的信和主要角色的台词,字字句句曾在心底泛起涟漪;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点点滴滴曾在心头开出花朵,喜好以正面处理矛盾,常让现实发出会不会太理想化的感叹和质疑,可那不正是每个人都渴望也都想努力追求的世界吗?
“温情”这一点,仍在续集中被延续下来,它和遗憾携手而行,交织于每个人成长过程的时时刻刻。
阳光与风雨,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和欣赏,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如同硬伤和失误在港剧中虽然屡见不鲜,可是如果能以善意去解读,同样能收获历久弥新的正能量。
吴启华在《On Call 36小时Ⅱ》的出场,忽给人时间静止的错觉,程至美似乎一点都没变,依然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角色经历也与十五年前有着某种遥相呼应,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现实中喜欢逃避的洛文笙,背后曲折的故事看点多多,续集也将心思放在挖掘医生作为普通人亦有不可控的一面,鱼仔旧病复发,一件头疑似染上情绪症,新角色向芊儿内心执着,新一批实习生各有烦恼,构成了《On Call Ⅱ》的群像图,而医生们各自的困惑、每位患者的小插曲,让医患之间的互动,在第二部里更加多样。
首集出现的湖北口音梅婆婆,起初让护士们头痛,稍稍被扭曲的形象也不受观众们待见,可是当她的经历被一点点剥开,许多感受则涌上心头。
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会经历许多得意和不得意,笑过哭过,有苦有甜,用什么描绘生活的图画,在乎个人的心态。
临终的梅婆婆只挂念巧克力,因巧克力象征着她心中最初的甜蜜和简单的幸福——开心地面对不开心,生活永远是甜的。
接着出现的陈家国,和女朋友吵吵闹闹,病重之际却挂念放手的舍不得,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才越能感觉到身边陪伴者的重要。
被失意包围的“一件头”夫妇,在重重困难中更紧张彼此,家家那本难念的经,诉说着不分你我的苦痛和烦恼,但若以对生命永不磨灭的爱去迎接考验,美好的明天或许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来到。
《On Call 36小时Ⅱ》仍致力于传递这种对生命“努力爱”的信念,爱能化解重量,减轻负担,温暖心灵。
要说第二辑的遗憾,可以挑出一堆的毛病,但缺憾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以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又一次积极的开始,或许未可重现经典,但亦有新感动上演。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1日C3版)
Do.Lok和芊儿时隔多年还是很好嗑,14集之后直接B站看cut了,13年播的时候就已经疯狂嗑CP,没想到9年后再嗑一次哈哈哈哈,虽然他们真的在一起的理由好牵强,一个冇左老婆一个冇左男朋友,俾个机会大家做大家噶替代品bushi,没事你有你做替代品我有我嗑你cp,从外界起哄绯闻男女朋友到替代到互相救赎再到互相守护,大家相互扶持,有困难一切去面对解决,理智但又有点点理想主义,这种氛围把握的恰恰好,可能一开始芊儿睡街,洛文笙就感受到是同类人了吧,同类相吸才对她格外的关注和帮助总体来说,有点失望,一个病例讲4.5集水时长,看到14集终于顶不住了,车车的叔叔那个故事又长又臭,主线就是宣扬爱宣扬守护彼此,受不了那么理想主义,第二部不如改名叫全员生病用爱感化;救命我心目中的鱼仔和一件头的婚后生活不是这样的,不是担心这担心那把自己弄成重度焦虑。。。
当年看on call 36,是因为母亲的眼泪,一康,就是一件头细佬死的时候,我妈哭得天昏地暗...由于母亲有几集无睇,又唔记得系边几集,只好一次性下晒全部比距慢慢再重新煲一次...既然都下载了,我也就顺便看了。
基于我有续集必看的古怪逻辑,昨天晚上终于一次性看完on call 36 2...说起来on call 36也不过是一部典型而毫无特色的TVB剧而已,第一部如是,第二部亦然。
一开始男女主角都要有些风波,不断来几个病例,死一个,其余成功,讲一大堆不要放弃啊,生命要开心之类的大道理,然后男女主角在一起(或重归于好),最后五集,两名男女配角终于牵手一起,但命途多舛,死了一个(第一部的一康,第二部的车车),大把大把地赚取观众的眼泪,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其中一人要做手术,分分钟要见上帝(第一部鱼仔,第二部一件头),另外一个人顶住压力为爱人做手术,最后有病的都好了,该在一起的在一起,一切又是大团圆...传统的TVB模式,看一看上述的模式,稍微一改,就成了警察的故事...一开始男女主角都要有些风波,不断来几个“案件”,.....(和上述一样)...,然后男女主角在一起(或重归于好),.....(和上述一样)..., 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其中一人“被犯人打伤”,分分钟要见上帝(,另外一个人顶住压力为“捉到犯人”,最后有“受伤”的都好了,该在一起的在一起,一切又是大团圆...模式相同的东西,我们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然后,该被骗的眼泪依然流着...人类是控制不了泪腺的,至少,我是不行的。
又见on call,车车死的时候,依然泪流。
知道被骗,依然愿意被骗,因为,大概是我或我们,都有流泪的需要,不想思考,只想满足一下生理上哭泣的需要。
这样哭,来得猛,去得快,不需要酝酿,只需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候,盯着屏幕,看着预料之内的悲惨情节。
看电视或电影,笑很难,因为好的喜剧很少,哭很容易,因为烂的悲剧,依然能让人哭。
有时候我想,像我这种为哭而哭的人,是不是有点冷血呢?
眼泪更像是快感,而不是自然的情绪...好吧,不写了,我妈又在哭了,她才看到17集啊...
1. 女主小鱼,第一部就是星型瘤,第二部复发,流产保命;2. 男主一根筋,因为过于担心女主得了焦虑症,最后一集来一场车祸,头部和心胸部都受伤有淤血,最后靠着信念活下来了;3. 男主妈妈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开始藏着掖着,还以为是什么绝症,结果就是老年病,最后靠着信念玩魔方,超牛来着;4. 男主干兄弟男护士小益,得了肾病,以为要换肾,结果幸亏病理科的小鱼仔细发现只是肿瘤,不用换肾;5. 女主小鱼的保姆幺姐,继续老年痴呆,主打让男女主再结一次婚;6. 新来的医生吴启华,有血癌,不肯看病,要女儿病好了才肯去看。
这个我看是有大病,老婆死了,接受不了扔下女儿跑了,大家竟然都觉得情有可原???
Excuse me?7. 吴启华的好兄弟,富二代咖啡老板,突然得了脑瘤,然后得到心仪的女孩moon;8. 新医生芊儿为失踪的未婚夫养便宜儿子,儿子小星肝有病,唯一的方法就是换肝,可惜老爸死了,亲生妈妈怕影响现在的家庭死都不肯捐肝,结果因为简直不敢置信的巧合,现老公是被前老公救的,前老公想来做好事给小星捐肝,然后兜兜转转亲生妈妈还是捐肝,然后还想把儿子小星带回去养。
这个妈妈从怕新老公有意见放任儿子死到最后想把儿子带回来养,心态变化太大了吧,这完全两个人吧9. 女主妈妈舞蹈教室里有个男孩跟女主一样的病,跳完舞,再手术,然后轮椅上继续跳,确实蛮励志的,但很假;10. 女主妈妈舞蹈教室另一个女孩,刚好是女主妹妹男友ben的前任,因为孟乔森病,给自己搞出各种病,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这样的人还能跳舞,奇怪,不是应该天天医院躺着吗?
11. 车车,本剧唯一小天使。
也是唯一一个不治去世的,虽然花了整整两集篇幅来描述,第一次知道还有生命礼赞这种仪式,我可以认为是给自己的死前追悼会。
虽然确实很矫情,车车美好的简直不是人。
本来想给2星的,其中一颗给车车,但是第一部我就给了2星,这部无论如何比第一部差了好几个等级。
贯穿全剧的守护天使以及无脸人,让我觉得整部剧就好像在过家家。
13年追的,因为印象最深刻的只有车车的生命赞礼让我哭了很久,所以回来补一下剧情,认真写一篇剧评。
目前追到第11集,然后发现怎么整部剧里的人都在生病😥。
但剧情确实很好哭,鱼仔流掉孩子那段看得好难受😢。
还有到目前为止每个人的剧情线也很好哭,除了那对很讨人厌的情侣🤗。
(其他的话等我看完回来总结)感叹一下马明以前真的好帅,虽然现在也挺帅(。
没先重温第一季主要是不喜欢杨怡的短发造型,喜欢她长发的时候,特别好看子!
吴启华真的好有魅力🥺🥺。
---看到车车办生命赞礼那一段了,emo中。
车车是整部剧里最好的女孩子,乐观阳光向上,到最后也为了别人的快乐,把办生命赞礼的场地让出来😢。
---看完了。
这部剧泪点最高的大概是车车和洋葱那段,看得我不断飙泪。
真的好抓马一部剧,都不是在生病就是在发生意外的路上。
其实我也挺喜欢芊儿和洛医生的剧情线kkkk!
oncall1是追完了的,鼓起好大的勇气点开2,因为听说鱼头在这部里有点小小矛盾,第一集就给我开幕雷击了,首先是梅婆婆,不管后续剧情这么设计,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内地的老人不明事理,紧随其后的h5n1又讲旅行团黄先生,不是我敏感,一几年的tvb很多都有这种倾向,再比如说法证先锋3里mandy的爸爸接到诈骗电话,看了一眼号码说是内地打来的,还有台视的台湾灵异事件,里面的家暴男就操着河南口音,真的很难评。
虽然现在止看到第一集一件头救人那里,但后面没勇气看下去了,还得再缓缓
编剧写剧情完全不走大脑,没想到港剧竟然落至集集鸡汤、煽情令人作呕的地步,杨怡,不续约是对的,北上吧!
狗尾续貂建议就别拍
on call 36小时之人人都有病。
好失望啊
这电视剧有毒,全部人都会得病,全部都自己骗自己,自己感动自己。编剧估计自己一边写一边吐
这么烂你家人知道吗
吴启华啊,程至美啊,妙手仁心啊~~~
现实是日夜只懂念旧,没有办法放手,只妄想跟你去避世,风再急可捉紧你手。
木有第一季好看
虐
5集弃剧。大篇渲染母爱和无论如何都不能堕胎之类的,还有“真爱”,说教意味太强了。。。TVB真的是越来越糟糕。
后半段全是感情戏啊!
预订四星!必须给力!
一根经,对得起第一部吗
上一部很难忘很感动。但这一部,把所有的演员都安排一场大病再煽情几番,就这样组成一部剧。节奏,情节,主线,没有一个比得上上部。单看的话,三星尚可。但作为续集,其实很想打两星。
主题曲才是最重要的
我那么喜欢马明,最后还是最多给1星,因为真的很差
无脸人的故事很能鼓励人。洛医生和芊儿终于在一起了~ 所以好人到故事的最后总会死掉一个是吗?嗯情节还算是蛮精彩的,人情世故什么的都暖人心。
大團圓啊,喜歡吳啓華
第一集看了还不错,希望有好开始不要混过程烂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