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很简单,故事也很简单,有些搞笑,但是在乐队弹起音乐的时候,画面表现真的超有感染力,镜头的转换,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的三人,可以感受得到看乐队现场时的那种心情。
里面有段画技爆棚的古美术主唱的那段真的好厉害!
真的很好地还原了乐队演出时的那种感觉。
最后的演出也是苏巴拉西,古美术的民谣还挺好听。
音乐就是一部很纯粹的动画,就和动画里的主角们决定要做音乐就去做了一样的纯粹。
表面上平平淡淡还有些无厘头,但是在表现音乐的部分简直了,那个运镜,那个表现手法,贝斯响起震动的线条,画风简单但是对于音乐演奏的表现又异常贴近现实。
就是硬核,硬核的画风,硬核的表现,和主角们什么也不会玩乐队结果就是贝斯和鼓和鸣演奏到底一样硬核。
可能就是这种原生态,反而显得格外纯粹,就像是古美术第一次听到古武术感受到的那种原始生命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诠释了音乐的另一面。
没有什么热血追求梦想的感人戏码,也没有什么用音乐对抗世界的叛逆演绎,就是简简单单做音乐的一部动画,主角甚至没有一点关于音乐的常识。
去除掉所有风格回归音乐的本质,最简单的律动。
还有在其基础之上的所有衍生。
近两年看过最佳喜剧,日本无厘头典范。
(以下用“音乐”代指本片)“音乐”里的人物是我见过画得最简洁的:发型一笔画完,五官都是几何图形(还有“死鱼眼”太魔性了,硬把人画老几十岁),偶尔还变成JPG不动了,猫索性不给正脸;它“极简”的画风也制造了不少笑点。
但电影同时贡献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神来之笔的片段:它对音乐的表现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运用多种画风、结合流畅的运镜,将摇滚乐的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对场景的刻画也很细致,如果抠掉人物,很多都可以拿来当壁纸…对于音乐我不太专业,以下就简单分享下我的个人感受。
“古武术”实验性挺强,神曲和噪音就是一线连;“古美术”要成熟些,它的歌曲是能引起大众共鸣的。
剧中还出现大量致敬经典乐队的元素,感觉很熟悉又亲切;也能看出制作组在音乐上是花心思的,写的几个梗也很有灵性。
我们对“中二乐队”的想象大多是几个年轻人因为梦想而共同努力的故事,总是热血的、感动的。
但这部电影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它充满冲突和反转以达到喜剧效果;但它也绝对配得上“音乐”这个名字。
从这些乐手身上,我看到了通过音乐进行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抒发,这也正是我们热爱音乐的原因。
新时期少年的碰撞,不再是棍棒,而是手指的回响。
友谊是一起无聊,还能一起创造,是心照不宣的信任 ,还有身体的共振。
古典美术和古典武术,内和外、硬核和软肋、虚化美和丑的界限…画面考究,氛围到位,旋律和鼓点,疏通经脉,打破界限…最感动的,是研二想做就做,不做就撒手的(故作)顺势而为。
直到触碰命运的贝斯,灵魂终于睁开眼睛。
被从心底出发的旋律撞碎面具,不受困乐器,身体变得轻盈,发出”第二次“成人啼哭。
终于,认出了体会了生命早就给予爱意,能听懂身边人的话语,“好恶心啊”也是爱意。
一起去迪士尼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今晚的月色真美”了。
有一天晚上,想睡前看点轻松的片,看了中二封面觉得看起来挺轻松的。
然后那清奇的画风,和主角一样一本正经却带着幽默的中二感,太好笑了!
例如研二他们想应架,要和隔壁学校的混混打,然后一路走,一路走,发现三个人都不知道隔壁学校怎么走,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在问路的拳馆呆坐……人物冷不防的对白,淡淡的表情,出其不意的后续,都是这种中二式幽默感的关键。
而且,画风也是线条松散,看似很随意的画法,松散的线条和彩铅水彩的笔触也给人轻松感,但仔细看,每个场景都非常细致。
人物的走路动作也根据性格塑造有所不同。
最搞笑的两段是,隔壁学校的飞机头在超市等主角出来打他,没想到别人以为他们是来应征临时工的,然后一群混混莫名其妙地上车去干活;还有就是飞机头混混们在主角演出当天拦路,放狠话说给两个选择,要么被他们打趴,要么把琴砸烂……话没说话,主角拿上把琴砸烂,太出人意料的好笑了!
一想起就觉得好好笑哈哈哈哈哈最惊呼牛逼的一段是,古美术乐队第一次听到主角乐队的音乐,那个意识流的画面表达,用各种不搭边的元素的切换来表达听音乐的情绪变化,太有意思了!
那一段我啧啧称奇了!
总体是一部很轻快,无厘头却耐人寻味的片子,很适合夏天捧着西瓜看!
音乐 (2019)8.62019 / 日本 / 动画 音乐 / 岩井泽健治 / 坂本慎太郎 驹井莲建议贝斯手都来看看,我们贝斯有出息了!
喜欢乐队和摇滚的人看「音楽」应该会有更多想法吧。
这部的画风很独特,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简单甚至粗糙,其实场景非常美丽,乐器和演奏画得很用心,分镜也特别好,尤其是8:27古武术的演奏。
说到演奏,这部可以分为四个乐队:古武术,古美术,全新的古美术和古武美。
古武术是两把贝斯一台架子鼓,我虽然是弹吉他的其实更喜欢贝斯,所以这个组合让我特别意外!!
古美术一开始演奏的是民谣,设定是比较早期因此民谣不讨大众喜爱,从此主唱森田大受打击,古美术转型为流行乐队。
有一段是音乐节上,新古美术演奏台下观众很欣赏。
乐队成员看着都很开心,但这段是全片我看得最难过的、甚至想哭的片段,对我个人而言,他们是不想放弃原来的风格的,可是没有人喜欢,没有人会在意会关注他们,尤其是对主唱森田,他一生值得骄傲的只有摇滚,他不堪忍受漠视。
改变能让他收获赞同,但我感觉他还是希望别人能关注的是曾经的古美术,当然我不是森田,他这样开心的话最好了!!
最后的演奏是古武术和古美术合作,健二把bass摔了换成了竖笛。
竖笛是本作最佳的点睛之笔,竖笛的高音和贝斯的低音完美融合,再加上古美术和电音,看上去有点不妥其实融合非常恰当!!
而且这一段的动画格外精彩,配上音乐仿佛世界都停止流动,一分一秒都在等待音乐流逝再运作。
森田从民谣到流行的转变中
动画的表现力非常强健二向亚矢的告白温柔可爱得不像会从他这个光头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迪士尼乐园吗?
”动画没有直接说明亚矢的回复,不过看到结尾的友友应该懂明白结果👌🏻感觉青春片只有中国人和日本人拍得好:前者是高考环境下少年们为梦拼搏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后者是高中生勇敢追逐理想越挫越勇的纪录片(btw,这里安利下我最喜欢的纪录片「高考」,每一集都很喜欢,因为我读的高中特殊不用参加高考就能读某一本大学,所以对“高考”很在意,看了很多高考的影片和纪录片,CCTV这一系列才是最好看的。
)。
健二组乐队也是心血来潮,其他两位也是陪他玩玩。
他们慢慢找到了乐队的乐趣,慢慢爱上了古武术。
一切都像滴水穿越般,很缓慢,细腻到看到某一部分突然发觉“啊他们对这个乐队是真的爱!!
”。
这是健二独特的青春物语,是他用音乐和友情编织的短暂又漫长的悠扬岁月。
上面也说了,我是迷恋贝斯的吉他手,所以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带点私心。
我是真的很喜欢「音楽」,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很短,一小时十分钟!!
🙏🏻
啊,失策了,前段时间想看这部电影,然后到处找扒不到资源,好不容易从朋友那捞到个资源,还是只有英文字幕,一直没去看,今天下午看完后,和朋友交流才发现,B站居然前两天刚刚上了熟肉(那我今天下午艰难的肝完生肉倒底是为了什么)整部动画看完还是蛮有意思的,画风很独特,好像是真人转描的,然后画出这么一个“琦玉老师”,还挺有喜感的(但是里面那种暂停画面,那种有话憋着就是不说的感觉真的看的我好着急)整个作品的篇幅并不算长,也是讲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三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突然开始玩音乐,然后认识了学校里的一帮搞音乐的同学后一起去参加音乐会的故事。
影片本身也不是什么励志的作品,反而具有一种戏谑性,这种戏谑性也更多体现在人物的动机上,研二他开始玩音乐到中途放弃音乐再到最后参加音乐会,全程的动机都是不明的,就像是打发时间的消遣一样,这里就要来谈谈影片的主题,我这一两个月也看了一些和音乐有关的作品:《四月是你的谎言》《利兹与青鸟》《黄色潜水艇》等,我觉得和他们比起来,我认为导演在片中并没有试图表达什么深刻发人深思或者感人的内容,反而是一个很简单的理念,音乐是没有门槛的,三个搞音乐的小混混根本不懂音乐,没有问题,连乐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都不大懂,没有问题,研二中途也感到乏味退出了,后面又因为好玩而加入了,不坚持到底也没有问题,用竖笛来演奏摇滚乐,也没有问题,在演唱会现场吼叫,也没有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不是阻碍你接触音乐的障碍,音乐是快乐的,这就足够了。
借用宫园熏的话来说:音乐是自由的。
(这一点给我的感觉和黄色潜水艇也很像,那个作品也是很愉悦很“放肆”的)我觉得这种“放肆”的感觉其实很好(虽然我不会乐器233)其实这个动画本身也是一样,不会画,那又怎样,动作不够写实,运动很奇怪,那又怎样,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不应该是阻拦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障碍,甚至没有热爱都没有关系,哪怕只是打发时间去玩都可以,这也比那些口头上喊着热爱,一直在准备,从来没有付出过实践的人要好多了,里面的阿雅其实也是一样,被邀请去唱歌后,她一直在自己练歌,但是最终也没有真正在舞台上唱歌,反观研二,即使他不会唱歌,只是在舞台上嘶吼,但是他参与到了“音乐”当中,他超过了大多数志向高远而犹豫不决的人,总而言之,去做就是了,然后享受快乐(Just do it and have fun) 说完主题的部分,我想再聊聊我在看完后想到的另一件事,男性的情感表达障碍,这一点是前段时间在看纪录片《面具之下》中,里面提到的男性从小受教育要具备某种“男子气概,阳刚之气”,不能示弱,不能轻易流露出悲伤或者是难过的情绪,要做个男子汉(be a man)虽然这讲的是美国的现状,但是我认为是全世界都普遍具有的一种情况,在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和熏陶后,男性看似具备了所谓的“阳刚之气”但是更多的,失去了共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会有一种情感表达障碍。
看回电影,研二本身话很少,也极少的透露出自己的情绪,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无论打电玩也好,打架也好,玩音乐也好,都是他自身在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渠道,影片的最后,他也向阿雅提出了要不要去迪斯尼乐园玩,有没有可能也是自己尝试去表达情感呢?
当然,说这些,必然会被说是过度解读,这里也就不多提了,也就点到即止吧。
啊,失策了,前段时间想看这部电影,然后到处找扒不到资源,好不容易从朋友那捞到个资源,还是只有英文字幕,一直没去看,今天下午看完后,和朋友交流才发现,B站居然前两天刚刚上了熟肉(那我今天下午艰难的肝完生肉倒底是为了什么)整部动画看完还是蛮有意思的,画风很独特,好像是真人转描的,然后画出这么一个“琦玉老师”,还挺有喜感的(但是里面那种暂停画面,那种有话憋着就是不说的感觉真的看的我好着急)整个作品的篇幅并不算长,也是讲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三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突然开始玩音乐,然后认识了学校里的一帮搞音乐的同学后一起去参加音乐会的故事。
影片本身也不是什么励志的作品,反而具有一种戏谑性,这种戏谑性也更多体现在人物的动机上,研二他开始玩音乐到中途放弃音乐再到最后参加音乐会,全程的动机都是不明的,就像是打发时间的消遣一样,这里就要来谈谈影片的主题,我这一两个月也看了一些和音乐有关的作品:《四月是你的谎言》《利兹与青鸟》《黄色潜水艇》等,我觉得和他们比起来,我认为导演在片中并没有试图表达什么深刻发人深思或者感人的内容,反而是一个很简单的理念,音乐是没有门槛的,三个搞音乐的小混混根本不懂音乐,没有问题,连乐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都不大懂,没有问题,研二中途也感到乏味退出了,后面又因为好玩而加入了,不坚持到底也没有问题,用竖笛来演奏摇滚乐,也没有问题,在演唱会现场吼叫,也没有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不是阻碍你接触音乐的障碍,音乐是快乐的,这就足够了。
借用宫园熏的话来说:音乐是自由的。
(这一点给我的感觉和黄色潜水艇也很像,那个作品也是很愉悦很“放肆”的)我觉得这种“放肆”的感觉其实很好(虽然我不会乐器233)其实这个动画本身也是一样,不会画,那又怎样,动作不够写实,运动很奇怪,那又怎样,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不应该是阻拦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障碍,甚至没有热爱都没有关系,哪怕只是打发时间去玩都可以,这也比那些口头上喊着热爱,一直在准备,从来没有付出过实践的人要好多了,里面的阿雅其实也是一样,被邀请去唱歌后,她一直在自己练歌,但是最终也没有真正在舞台上唱歌,反观研二,即使他不会唱歌,只是在舞台上嘶吼,但是他参与到了“音乐”当中,他超过了大多数志向高远而犹豫不决的人,总而言之,去做就是了,然后享受快乐(Just do it and have fun) 说完主题的部分,我想再聊聊我在看完后想到的另一件事,男性的情感表达障碍,这一点是前段时间在看纪录片《面具之下》中,里面提到的男性从小受教育要具备某种“男子气概,阳刚之气”,不能示弱,不能轻易流露出悲伤或者是难过的情绪,要做个男子汉(be a man)虽然这讲的是美国的现状,但是我认为是全世界都普遍具有的一种情况,在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和熏陶后,男性看似具备了所谓的“阳刚之气”但是更多的,失去了共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会有一种情感表达障碍。
看回电影,研二本身话很少,也极少的透露出自己的情绪,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无论打电玩也好,打架也好,玩音乐也好,都是他自身在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渠道,影片的最后,他也向阿雅提出了要不要去迪斯尼乐园玩,有没有可能也是自己尝试去表达情感呢?
当然,说这些,必然会被说是过度解读,这里也就不多提了,也就点到即止吧。
▪️摩加迪沙 - 索马里 🇸🇴我的最新作品在#QQ音乐#发布了 ■️听听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旅行的故事分享专辑 JVR Rams《الصوما لمقديشو》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H8jvSw4q @QQ音乐 #JVRRams
(以下记于2023.8.20)1. 对于日本深深的爱恋 决定了今晚无论如何是个日本片子 就算找不到东京素材.2. 男主突兀的就行路人手上获得乐器(路人抓贼反而被要求去警局).3. 小混混转型乐队 有点像我为歌狂啊.4. 随便取的古武术乐队名 忽然还能学校里撞车.5. 男主三天晒网两天打鱼突然就对乐队失去了兴趣 还是在音乐节前.6. 亲手砸贝斯的桥段 有被笑到.7. 有句港句 男主的摇滚乐 我欣赏不来.
生活是马路边的红灯停绿灯才能走,是嚼碎米饭咽下去的吞咽动作,是早晨从睁眼到清醒需要花几分钟,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无意义行动。
-你摸喜欢的女孩屁股以寻找悸动,换来结实的一拳揍。
头皮的光秃是你生无可恋的程度,从没见你为哪件事感到激动。
-直到与音乐相逢。
-直到与音乐相逢。
海水变成了岩浆在血液里流动,灭绝的恐龙跳舞到宇宙爆炸尽头。
这无聊的世界有了鼓点节奏,你终于有点事儿愿意主动。
-这音乐唤醒沉睡的狗,带来过电的疼痛,我想起了成年以前第一次被动画感动,直到现在我还在做梦,用理想烧烤灵魂,对抗成人世界的空洞。
-我一无所成,残缺简陋,孑然一身,孤苦如狗。
那也是一条狼狗,天生好强,没服软过。
-我不关心明天有没有蔬菜水果,日常里的点滴计算早已烦透。
只有,那口气吊着我,狭窄视野里只有一块好肉。
这十年没吃到就下一个十年,总有一天咬在嘴里绝不松口。
-我还太弱,现在我还太弱。
不够功利又不够纯粹,做不到浑然忘我的进取,又无法坦然躺平,任时间蹂躏。
抛不下负累,甩不开杂念,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理想主义者。
-所以,才爱你这份洒脱。
光头。
b站又称该电影《摇滚吧,中二乐团!
》,这倒是更符合剧情。
导演可能受到了汤浅政明的一些作品影响,像《别对映像研出手》,以及韦斯安德森式无厘头式的情感表现。
简陋的人物画法,时而用实景渲染,时而用朦胧的水彩勾勒的背景,一段可有可无的青春恋爱桥段,构成了其主要内容。
里面埋了一些乐队梗,看的时候会心一笑。
不过,音乐的部分实在说不上好。
好比毕加索的抽象画,是他体验各种流派思考后的结果。
突然心血来潮搞音乐就称之为实验音乐难道不是来黑实验音乐的吗?
片尾曲好听,古艺术中间画风突变的solo很帅其他就真挺普通啊 为啥分数会这么高
我是个俗人,
风格“简陋”的蜡笔动画,内容就挺突然的。明明是不良少年忽然做音乐社团了,明明是搞笑的忽然就燃起来了,明明是说音乐的忽然就恋爱了。
简直实力派,丧心病狂的冷淡,板着脸孔的作画与角色澎湃内心就 ... 特么相得益彰好吗!把逼装足后一顿给反应,那节奏直逼指压按摩,一句“研二的屁股在打节拍”,乐夏都直呼内行,灵魂画风啊,就很燃
6/10。这个故事体量居然可以撑到70分钟也是神奇,乐队版《濑户内海》。演出不明觉厉,可能这就是日本的青春吧~我很喜欢颅内高潮的呈现画面。
无厘头中二 怪我闲的
对话的「流れ」很无趣,剪辑的「timing」也臃肿,若想以无聊衬托最后的爆发,那应该找的是阿虚一样的旁观者角色。虽身穿高中校服,但骨子里其实是三个中年无业大叔罢了。
不良少年一时兴起的乐队之旅,古武术和古美术两支乐队的诞生和挫折,最后碰撞出青春的火花。画风简约并留白,故事蠢萌而意味深长,冷幽默和个性化角色设计的自由动画形式做出了超现实的视觉观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摇滚音乐的狂野冲动,充分让人感知到摇滚精神中自发性的情感宣泄。
要打架吗,要组乐队吗,要参加音乐节吗。要和我一起去迪士尼乐园吗?
日和画风,音乐及剧情都没到点上。
笑死啦,好多静帧。一个DG307式的一根筋乐队后来变成了 Faust……
补mark~画风是真粗糙,甚至有点ppt感,但得知很多动作都是找真人演再画还折腾了六年(不太记得了)顿时肃然起敬。少年一时兴起的爱好,认真去做了也会让人心潮澎湃,我果然对日式热血毫无抵抗力。这种奇怪粗糙但就是质朴纯真的作品总能无数次打动我心啊~
??
对不起是我不懂音乐了,只觉得自己浪费了70分钟
挺有趣的 画风讨喜。 7.5/10
老实说 挺一般的 讲友情讲梦想讲音乐 全都蜻蜓点水 打架三人组的互动看不出他们之间有多友好。关于音乐梦也不过是他们随意闪过也可以随意丢弃的东西罢了 所谓的训练也是玩玩 没有想过寻求突破创新进步。一直就是贝斯加鼓 没内容没深度没态度的这么一段就能糊弄大家了吗?要说有什么特别 那就是这三个人是有导演给加的buff天赋吧。PS古美术那个长发哥们倒是挺好 派传单时那段solo惊艳(那段的画风也是出彩) 为此加一星。
意味不明
《音乐》——三个古惑仔,隐隐地致敬了柯特·科本,探讨了艺术的可能性。未免套用迅翁所说:人一感到无聊时,便有了创作;人一感到干净时,便无创作,因为他感到人生无意义,庆祝无意义。
人物画的也太丑了,剧情也一般,就是个这个气质还可以
通感达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