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在《科洛佛档案》之后,以伪记录片为形式的惊悚或恐怖电影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是相比之于其他成功的惊悚记录片来说,这部影片真的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作为一部在片尾才揭开谜底的电影,谜底本身不够震撼。
恐怖片或惊悚片以这种形式展现谜面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谜底,通常运用这种表现形式的以破案侦探片居多。
观众在被导演故弄玄虚了1个多小时以后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而大部分评价较高的恐怖片或者惊悚片并不是把解谜的时刻放在影片的结尾(尽管他们是能拖多久拖多久)。
根据剧情的需要,在影片的后半段,把吊人胃口的东西展示出来。
然后主角尽情表演,让剧情能够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欧罗巴报告更像是一部记录片,而不是电影,娱乐性少到需要观众以较大的耐心来完成整个观影过程。
虽然相比之于很多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来说,总体结构不算沉闷,但也难以让人提起精神。
而且为了照顾最后谜底的揭露,刻意把很多完全可以展示的部分抹去了,比如说宇航服上的前置摄像头。
特别是在影片后期,那位叫卡佳的俄罗斯大姐,一意孤行最终坠入冰河,临死之前眼睛上反射的光都快把怪物的形象映出来了,导演还是死活不开前置摄像头。
而且在很多细节,特别是科学细节的处理上有失水准。
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基本的逻辑和科学素养是影片观赏性的保证,但是导演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不够严谨。
对比之于《普罗米修斯》这样的科幻电影,同样的不严谨却并不影响影片的观赏性,因为观众本来就不是奔着这个去的。
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不严谨,影片甚至都无法进行下去。
更何况影片本身的剧情太过精彩,让人实在无法拘泥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修理舱外通信面板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基本的操作规范进行,这在宇航操作过程中是不可想象的。
而在后来处理宇航服联氧污染的过程中,安德烈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最后居然被放弃掉了。
他完全可以先进舱加压,然后再帮詹姆斯脱掉宇航服,事实上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时间上是可行的,可是在影片里居然试都没试就放弃了,实在是让人不可理解。
卡佳大小姐落水这一段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她完全不像是一个生物学家,更像是一个去野外采集蝴蝶标本的小女孩,在不听大人劝告的情况下发生了悲剧。
登陆舱的坠毁、后期各种人员的失踪和影片中间穿插的类似工作报告的陈述处理的都十分刻意,完全无法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最后的煽情变成了矫情,而木卫三上的章鱼,更像是黑客帝国里跑错了片场的电子乌贼。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差强人意,建议看看《太阳浩劫》,同样作为硬科幻的电影,在剧情、逻辑、各种细节的处理上都要胜出一筹。
导演真的应该在剧情上多下下功夫,不要犯这种合情不合理的错误了。
说实话,我特喜欢看豆瓣影评不是因为影评写的多好只是能从影评中找出教科书般的装逼样本一般这种烂文开头先要拽出几个英文单词然后从百度中复制黏贴一些赞美接下来接下来!!!
重点来了!
全篇剧透从头透到尾最后再捧着臭脚赞美两句通篇洋洋洒洒上千字豆瓣电影是看图说话专区吗?
发帖的人是觉得观众看不懂剧情听不懂中文吗?
谁能告诉我这种影评的意义在哪里???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用怀疑,宇宙中肯定有其他生命!
如果没有,那也只是时间没到!
地球上最古老的细胞之前有什么?
如果可能,人类冲出地球之前没有毁灭的话,会在经过的星球上,合适自己生命形式的环境下,人造生态,就如普罗米修斯一样!
如果不人为制造生态,就算是经过,也有可能带去细胞或者细菌,地球有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经过之后留下了痕迹之后演变出的生命或者生态!
生命相比于宇宙来说,还是太脆弱了,灭绝和复苏,循环不绝!
说回电影,真就是硬核伪科幻纪录片了,亮点是吴彦祖,不怯场,不突兀,不尬,帅出国际啊。。。
片子成色很优秀,很多细节比较用心,而且也讲了个好故事,现在很多猜测说章鱼和人类不是地球生物,最后的章鱼哥应该是基于这点给出的想象吧。。。
这片子真要说感受的话,大概是没啥感受,因为现在是2020年了0.0
首先我觉得这电影拍的还可以,跟《月球》差不多一样好看。
个人感觉奇怪的地方。
1、飞行员出仓进仓不都绑绳子吗?
好像看央视演过。
2、地表采集工作怎么没有准备地面机器人?
3、地下探测工作居然没有备用方案?
4、最后出现的大怪不可能吃绿藻生活吧?
长了触手有个毛线用?
若吃绿藻的上游生物,这类上游生物族群应该大于大怪次于绿藻才对吧?
大怪出现在该地区,却没有它需要的食物,它是来度假的吗?
非智慧生物应该是被进食欲望控制行为的吧?
5、太阳风暴搞坏了通信措施,个人感觉航天业对这个问题肯定早有预见,为何也没有备用方案?
6、宇航员不是演员,专业训练了居然还会硬拔?
片子里的演员演技真的都好差(有吴彦祖,我只是就这一部电影论事,无关别的电影,无关演员的品行,我也是吴彦祖的粉丝,所以才看。
粉丝们不要喷我,另外纯属个人观点)一、都是科学家、宇航员,可是感觉完全都无所事事,包括一位朋友说的那个出舱“春游、扑蝴蝶”的卡佳掉水里之后,舱里队员的表情啊,反应啊感觉完全不到位啊,强装出来的悲伤的表情,看着叫人好像掉到水里的是个摄像机。
二、既然是是伪纪录片,那特效部分其实一般是弱化了,这就应该在别的方面补足,大家都说喜欢科幻的会喜欢这个,我想说我其实真的是个科幻迷,我小学开始就订阅科幻的书刊,我喜欢商业的科幻电影、也喜欢纪录片,这部电影肯定不是纪录片,但又不是商业气氛很浓的商业片,那么多少应该从科学的严谨度方面下点功夫,不懂科幻的人看看热闹,稍微关注这方面事情的朋友一定会找出好多好多不可思议的纰漏:觉得为啥出舱“扑蝴蝶的花季美少女”宇航员那么不听话,地上划拉了两下子,传了几个数据,眼睛始终是陶醉状,仿佛是冰雪奇缘里那个幻想夏日美好情景的雪宝Olaf。
而舱里的人,始终感觉无所事事状态,说实话,我有点烦那个最后死的女人,有关她的画面不是手在个摇杆儿上乱划拉(开吊车出身的吗,另外想问问导演,您就不能多搞点按钮啥的,叫演员有事可做吗?
),要么就是不停地叫出舱的人回话,然后那个出去修机器的人得不得不说了半天,里面还叫人家回话。
三、电影一看是看会比较混乱(英文很好的人可以忽略),先是说失联了,如何如何如何,画面切换到这里,那里,剧情发展很跳跃(当然最后一切明了),时不时出来一个地球上的女头头在那里叙述、哭诉到最后的缅怀、表彰,这完全是为了凑时间嘛,反倒不如老老实实的按照顺序去演,一开始讲成员各自在地球上的生活啊,然后训练了,然后升天··········(我庸俗,比较喜欢这种)四、队员死的好草率,一个出舱采样不服从纪律,不听劝告,没了。
一个为了全队人安全,在着陆舱急速下坠的时候打开防水装置(是这个装置吧),摔死了(导演,中国本来就没几个参拍国外科幻片的演员,这次又是吴彦祖,你为啥叫他那么早就屎掉),那个装置难道不能设计在操作面板那里吗,明知道只有急速下坠的时候才用得到这个装置,设计师非要叫一个人用生命去开启吗?
那装置是咋开启的,导演编剧你也不给我们交代一下,让我们感觉吴彦祖屎的好冤。
还有俩着陆后出去修着陆舱的,一个刚踏出舱门,被怪物拽水里去了,另一个跟舱里那个激素女你一句我一句就跟av大喘气一样,先还说要生命支持系统的部件,后来关掉生命系统搞什么同步,然后通讯系统就好了,然后紧接着就被拽水里去了。
然后,也没有看到按过什么东西(也可能是我忽略了),那么久的飞行时间,那么多的视频影像,在着陆舱沉入水底短短的时间都上传成功,感觉好不可思议。
这里煽情了一下,激素女为了把宝贵的资料传给地球,让全人类见识到欧罗巴星的实际情况以及这一次由欧航局精挑细选的全世界最不听话,技术水平最低的队员的傻逼行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传送了所有的资料,顺便也把电影带向最高潮,带着霓虹灯装置的章鱼闪了两下下。
五、我超喜欢这部电影的题材,因为我对这颗星球超感兴趣,但是我喜欢美国来拍这部,把他拍成商业片,我想一定能让我们多领略一下欧罗巴星的地况地貌,而且多半也会有更加炫目的情节跟特效,另外,多半也会给我们一个宽慰的结局。
由于资源的问题 我找到的片子虽然很清晰 但是画面和声音完全无法同步 即便是你点一下快进 又恍惚同步了 嘿嘿 不过一会儿画面一卡一卡 又不同步了 这部片子是采用比较写实的方式 写了几个太空人 去木卫2星去看有没有生物的伪纪录片 但是你们放心 镜头不晃 能看清 等你看到1个小时20分钟的时候 其实你都不知道他们在木卫2星冰层下的水里面到底发现了什么 中途在太空上和木卫星2上 几个逗比自己不小心死了两个人 最后的最后 就给了一个不小心掉下冰的人身上摄像头拍下来的一个镜头 我艹!
这不是《英雄联盟》的新英雄虚空之眼 维克兹吗!!
屌爆了有没有!!!
然后片子就完了想找刺激的朋友 别看这片子了 我看着挺无聊的
我个人觉得有些给很低分的评价有些武断:1、电影中提到预定的降落地点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为溅落偏移才到了冰层达2000多米的地区(看钻机行程参数显示),后来飞船二次着陆到达预定地点,因为温度高所以冰层特别薄,冲击力又造成冰壳破裂,异性生物才能到达表面。
2、温度高的区域是因为存在海底火山的原因。
经飞船钻探后发现,高温地区的硫含量很高,这也是合理的。
在地球深海也发现了在海底火山周围依靠硫元素生活的细菌,并不依靠氧和光合作用生存。
3、绝对零度是星球表面。
因为厚厚的冰层起到了类似地球大气层的作用,隔绝了宇宙射线和太阳粒子的侵蚀,有生物生存的可能。
冰层下水是液态存在的,所以温度绝对在摄氏0度以上。
4、外星生物绝不是靠吃宇航员生存的。
电影中提到在星球表面发现了低级生物(类似于绿藻),所以导演的设定是在冰层下的深邃海洋内存在着完整的食物链,产生高等级生物是合理或者必然的。
综述:作为一部低成本的科幻片,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一陈述,但整体来说没有大的谬误。
科幻的软硬只是相对的概念,硬科幻也不能等同于科研报告。
而影片的拍摄视角独特,调动了观众的临场感,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近些年来,拍科幻(特别是硬科幻)越来越不讨好观众,预期收益不高,而投入相对其它类型的电影又偏大,主要还是观众的科学素养在不断地下降,现在拍科幻不如拍魔幻,什么魔戒、哈利波特等等,好片层出不穷,但现在能看的科幻新片还有几部?
不但电影是这样,连电视剧也是,自从星际旅行、卡拉狄加之后,基本就没舒心的追过科幻剧了.......So,对科幻多点宽容、多点支持吧!
说实话,我特喜欢看豆瓣影评不是因为影评写的多好只是能从影评中找出教科书般的装逼样本一般这种烂文开头先要拽出几个英文单词然后从百度中复制黏贴一些赞美接下来接下来!!!
重点来了!
全篇剧透从头透到尾最后再捧着臭脚赞美两句通篇洋洋洒洒上千字豆瓣电影是看图说话专区吗?
发帖的人是觉得观众看不懂剧情听不懂中文吗?
谁能告诉我这种影评的意义在哪里???
现在遥感技术,火星车技术都这么成熟了,乃们居然啥都不带一个放下去看看就直接六个人着陆在从来没去过的木卫二吗。。。。。
我晕哦。。。。
另外以前科幻片里设定要留一个人在轨道上指挥的,我觉得这比较靠谱吧,乃们居然都下去了\(≧▽≦)/而且这么大一个飞行器居然没装几个屏蔽辐射的备份通讯系统。。。。
最后还要靠着陆器上的发回地球。。。。。。。。
总之还值得一看。
这年头科幻片不景气。
这片子不差,看看激发一下太空探索的兴趣也值得的PS这里面那章鱼最多也就高等掠食动物保护领地而已。。。
自带核辐射这个有可能嘛。。。。。。
PPS吴彦祖在VCD流行那时代算是我偶像。。。
现在这片子里面居然存在感不如另外五个外国人。。。。
我说啥好呢。。。
PPPS被嘲讽吗?
远的不说,现在卫星遥感地球的技术很成熟了吧。
卫星都能看南北极冰层厚度了。
送一个去欧罗巴不行么
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是人类的一小步(暂不说真假) 那这个绝对是人类探索的一大步。
代入感极强,尤其是太空服破了后在太空漂浮那一段,让人感觉到太空的深渊恐惧。
我是看了行星纪录片后来看的这个电影 因为有了代入感, 最后的太空生物也很震撼,因为不像异性那样大张锣鼓,就像真实世界发生的一样,这种在恶劣环境下养成的生物类似碳基生物必然有独特的技能,参考地球最冷的地方也已经发现了微生物,生命的强大真敬畏。
没劲
为什么外国导演似乎不明白,宇航员首先是军事单位,一切要服从命令,而不是「理想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才把你送到这里来,你的命不是你自己的,OK?
对未知的探索,人类的牺牲精神
一开始觉得很无聊,后面越看越有意思,竟然有阿祖啊!
叙述的方式进行,简直没有什么剧情节凑,没有什么耐心看完,第一遍也没有看到所以然,然后去豆瓣看到评论说有外星八爪鱼,再回过去看,果然在结尾的地方看到有灯泡的黑色八爪鱼!居然还有吴彦祖……
良好 科幻片 恐怖片
伪纪录片的模式,但节奏比较拖沓,除了吴彦祖的英文有点醒神,其他桥段不值一提。尤其是可怜的外太空行走的家伙,死的莫名其妙
年度坑爹硬科幻!所以全片就为了找到那只多爪鱼异形么?几乎没有剧情,PPT节奏,死闷到底!
低成本不能当低水平的替死鬼 不是为吴彦祖看的 却发觉能看的也只有他了
《欧罗巴报告》“我们是否是孤独的?”这个人类长久以来的疑问引导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木卫二无疑是最接近我们的问题答案。通过固定摄像头拍摄的悬疑硬科幻,星际旅行后登陆危机四伏的星球,简直正中我的下怀。但吴彦祖的演技没人给人太多惊喜,最后的章鱼怪更是让人有点小失望。
真心觉得还挺好的。情节完整,镜头不晃,人物性格分明,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足够,外行看一切都还挺合情合理,外星生物设计可以接受。http://www.acfun.tv/v/ac722426
稀里糊涂。不算合格,跟阿波罗18号一个德行
占据全片80%的太空旅行部分无甚新意,对于现实科技几乎没有任何拓展。剩余20%的外星生命话题则语焉不详,外星人的设计感也极差,充满了既视感。这样的科幻片算不上软,但也绝不算硬,更看不到什么新意。
shoubl这文艺镜头
全程无尿点。结尾生物造型略显浮夸。评分中各种吴彦祖粉丝乱入。
扣人心弦,我非常喜欢的类型!!!
居然还是章鱼!这可是2013年啊!
我来拉仇恨——吴彦祖真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丑!
成熟的偽紀錄片風格是該片最大也幾乎唯一的可取之處 願意大約是要做軟科幻展示一種精神和情懷吧 可惜硬科幻太多硬傷 導致實在觸不到點 上一趟木衛二居然是過家家般的兒戲準備 沒有任何風險預見和備案 天真地幻想滿是無任何攻擊力的單細胞生物 大喇喇行動 人類如果真這樣太空事業算是完了
从那个杰米还是杰姆斯快死的时候,全体船员往作死路上拔腿狂奔。。。不能理解这个片想传达的牺牲精神。这飞船也太不严谨了吧,都没考虑到会在外太空遇到的意外状况,没有应急机制。【不过这样才能拍下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