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rose island翻译成 玫瑰岛不可思议的历史 有点暴殄天物。
原名是意大利文,可能英文在直译。
只是明明是意大利语的对白,强行配了英文,有点像20多年前看 真实的谎言 中文版的感觉。
因为故事的确发生在意大利,1968年一个意大利技术天才在公海建立了一个海上平台,并且成立国家最后被意大利海军灭了的故事。
现在看这事,只能说命不好。
新冠疫情爆发时,国内就有条新闻说一个国家因为疫情被灭国,也是同样的私人国家。
还有好事者拉了一个私人建立国家的清单,玫瑰岛赫然在列。
netfix的英译版肯定是个轻喜剧,台词笑点极其美国,对政府的嘲讽又很法国,至于励志这条线,似乎在讲马克斯。
总之和传统甚至三年前的意大利电影慢吞吞的节奏和笑点完全不一样。
没有意大利票房的数据,更没有意大利网络电影点击量的数据。
但和netfix除一个12亿人口市场没有占领,几乎火遍全球的布局来看,意大利2000万潜在用户市场的笑点不是重点。
于是rose island也就糅合了各种大数据背景的卖点。
美国电影的核,法国喜剧的皮,意大利的故事和对白语言。
估计意大利观众也会喜欢。
因为并没有跳出他们审美。
至于意大利本土美学和节奏,那就等之后再说吧。
一如Netflix印度,用香港电影的手段改了两三年,今年又有回归宝莱坞的趋势。
“我很抱歉炸了你父亲的电视机”“谁在乎呢?
”“……”“重要的是改变世界,或者至少努力过”当影片看到最后,跳出字幕说欧洲委员会基本认同这是一个独立国家,且因此修改了法律,甚至这次摧毁玫瑰岛成为了意大利历史上唯一一次对外侵略的时候,我好像从一场不可思议的梦里惊醒了以后得知你刚才梦到的都是真的一样。
改变世界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可是多少人不是被这个世界吓退,而是被自己打败了呢?
这已经不是一个喜剧片,他讲了一个看起来十分荒谬,以至于说出来不会有人相信的,真实的,勇敢的故事。
这几个人站在自己国家领土的边界手拉手的时候比"Avengers assemble"还要热血。
一个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国家,所有国内事务都能建立自己的规则,自己做主。
这么宏大而浪漫的想法,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
和我们的只是想想不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片中动手能力超强的男主角,他真的做到了。
尽管他的“国家”最终被国际社会的“强权”毁灭,并导致国际法则的修订,但最起码,梦想成真的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们六个人站在自己创建的“国家”领土上,在手拉着手共同面对“国家”即将倾覆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伟大和自由。
个人的自由和梦想,最终都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但在规则之内追逐梦想的过程,永远值得鼓励和向往。
这部片居然是冷门!!!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这不比什么呐喊自由的高分作品有水平的多!!!
一开始关注这部片很大程度是因为海报上亮丽的色彩,以及一些好看的截图颇有韦斯安德森的味道,色彩靓丽又很舒服。
但认真看会发现内核居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郁郁不得志的Giorgio萌生了一个在海上建立一个国家的想法。
然后一步步在所有人的质疑下完成,却又在发展的时期被政府摧毁。
甚至看到他们手牵手面对大炮的时候直接爆哭,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和对自由的信念与渴望啊!
还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就觉得很伟大,为了理想与自由真的与这个世界狠狠地对抗过,这是常人一辈子都无法感知的体验。
因为我们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所以更会为每一次的努力改变所感动,重要的是改变世界或至少努力过。
这是一部理想主义者看了都夸理想的电影,也是理想主义者输的最惨的一次。
本片讲述了一个异想天开喜欢制造向往自由的工程师男主在生活中总被束缚不被人理解后萌生一个创造随心所欲世界的想法,随后和伙伴在公海上创造了一座自由疯狂可以容纳任何人的玫瑰岛还成立国家自称总统,很快觉醒的个体还是无法抵抗现实,小岛被炸毁,像一支在海上只绽放一瞬的玫瑰又迅速沉没海底。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自由渺小又可笑,这种结局在意料之内也依旧感觉遗憾。
区区几平米的简陋平台,在向往自由人的眼里却是三寸天堂。
有时候人不想生活在条条框框的世界中,也会幻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收留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
也许在智慧出现的一刹那,自由就已经消失,留给人们的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义无反顾的实践和螳臂当车的勇气 。
虽然整部电影看起来像个笑话,正如题目的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1968年玫瑰岛是个真实事件,联合国也因此事将国际领海边界扩展到12海里,但无论这座岛在与不在,曾经的存在都验证了一个人对自由的执着向往!
心之所向乌托邦的那个世界一个荒诞的故事,你可能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你至少努力过,这样的生命或多或少有点意义。
男主的不容于世,与女主未婚夫的正经稳定,每个人心中可能或多或少的冒险的态度,不要丢弃去冒险的心,因为这样你可能一无所获,也不可能一无所获。
每个平淡的人生都会有属于他的高光时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部电影真的把我迷倒了,既浪漫,又自由。
开场男主想要挽回女朋友,可是女朋友认为男主不切实际,但是对男主仍然难掩欣赏。
在男主载女主回家的时候,开的自己造的车,车子看着有点奇怪,跟平常的车子很不一样,但是女主说,很棒, 能够自己造一个车子出来,而且还能真正地载人开在路上。
也是这一段路,女主说,跟男主在一起太冒险了。
男主也是有一些疯癫的朋友的,那个有钱的朋友用很多的钱,买来材料,将男主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还成功了,他们建好地基,找到地下水的那天,男主说:“我可能留下来。
”小岛建成的第一天晚上,呆在小岛上度过,在这空无一物的小岛过夜?
男主的有钱胖朋友都觉得有点疯狂。
男主最后自己留下来。
他开着音响听着音乐,虽然大夜晚的,他坐在太阳伞下的躺椅上,微笑地看着夜晚的大海。
这一幕真的太浪漫了。
后来下起了雨,海上翻起了风浪,大浪大过来,太阳伞被吹走,躺椅被冲走,男主也倒在地上,好惊险。
这时候来了岛上第一个居民,一个流浪者,男主看到流浪者,眼睛都放光了。
因为有真是加入的岛民,自己的小岛更加真实了吧。
这种惊险中的浪漫,真的很特别。
男主真的好特别。
后来岛上来了很多游客,来者不拒,大家都来到玫瑰岛上开心地玩乐,享受岛上的派对,享受大海和阳光。
这是个多自由快乐的地方啊。
后来男主想要为小岛宣布独立,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度,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海滩派对的场所。
他希望独立之后,小岛拥有更多的自由,而不受什么国家的管控,他想甩掉那些约束,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
可是这个过程竟遇到了如此之多的困难,遇到了意大利的反对。
小岛竟然被炸毁了。
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的地方,因为政治,而被毁掉了,这太让人难过。
但是让人安慰的是,在结局,浪漫主义是胜利的,男主重新和女友在一起,男主所建造的玫瑰岛被女友认为是了不起的。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建造是了不起的,很多人想要加入玫瑰岛这个国家。
虽然只是存在过,但它的影响如此之大,也是让人欣慰的,这就是我认为的浪漫主义的胜利。
曾经存在的玫瑰岛,梦想中的浪漫与自由。
玫瑰岛的开始和结束都是那么突然,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它的存在却让世人看到了社会的另一种可能性、宇宙的璀璨浩瀚。
我们习惯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社会的现状如今也越来越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瑞丁说的那句话一样“监狱是个奇怪的地方。
一开始,我们恨它,后来我们习惯它,更久后,我们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监狱,可我们也已经离不开它。
我们兢兢业业工作,害怕失去经济支撑;我们按照规则办事,不敢丝毫出错;我们行规蹈距地生活,终日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我们舍下了梦想,离开了幻想,违背着自己的意愿生活着,以为这样,能祈求到现世的宽恕与安稳。
可即使这样,有时候也会迎来厄运,正如男主角的爸爸一样:他诚恳工作三十年的公司也会一夜之间将他辞退。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是一些勇气,让我更坚定,活着就是要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有可能不能成功,不能长久,但只要坚定地走下去,身处再黑暗的地方,也不会再悲伤。
最后,我还想起了《死亡诗社》里基丁老师的话,他说人生是一场戏剧,每个人都可以谱写出属于他们的伟大戏剧。
私以为确实如此,也许没那么伟大,却足够深邃。
片子本身质量一般,况且是根据史实改编,剧情已经被大体框住了。
但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段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资本主义视角下的反叛精神。
一定程度上,“玫瑰岛”是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对现行政治体制、民族国家、权力、自由的一次社会性哲学性反思与探讨。
即便是现代文明所谓的“自由民主”,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也是有边界的自由。
传播媒介对话语权的垄断在社会意识中赋予了政权以合法性。
“国家”的存在归根到底还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暴力机器。
资本主义制度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玫瑰岛当然会被炸毁,但小国寡民的绝对自由也并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但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与认知水平而言,玫瑰岛出现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挑战民主自由制度的实际价值。
在消费社会娱乐至死人们的思考能力被麻痹的当下,批判精神是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丧失的基本素养。
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神圣的吗?
个人必须要服从国家吗?
在这部电影中,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中二少年追求自由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后,对于一些人们困惑很久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国家?
根据国际法规定的国家四要素:领土、居民、政府、主权。
只要符合了这四个要素,就可以符合一个国家的标准。
玫瑰岛在被摧毁前,已经符合了前面三个要素,他们有自己的领土(一座平台);他们有自己的居民(五个创建者,以及越来越多的加入者);他们有自己的总统和一系列部长。
他们只差最后一个了,距离国际承认的合法主权国家只有一步之遥了。
而另外一个同样建立在海上,领土还没有足球场大的西兰公国俨然已经是拥有主权的国家了。
国家是神圣的吗?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或至少在国人心中,国家二字还是很神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但是这部电影,以一种荒诞到不可思议的形式,彻底破坏了国家的神圣感。
原来,只要愿意,那么三五个人,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国家。
国家这个概念,从飘在天上的,神圣的,遥不可及的概念,被他们一把拉到地上,甚至踩在上面开始蹦迪。
《玫瑰岛》当中,那个白发苍苍象征着权威与传统的总统,对比着同样为总统的男主,年轻又充满理想和未来的男主;怒不可遏甚至歇斯底里的部长,对比着玫瑰岛上那个从老爸保险柜里偷钱,一股子悠闲自得的“内政部长”;议会大楼里那些着装统一,面无表情,如同木偶一样的政客,对比着玫瑰岛上那些穿着比基尼,露着屁股蹦迪的年轻人,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讽刺。
在这种对比下,我们似乎开始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正统,哪一个才是对的这部电影,简直是对于国家这个概念的一种彻底解构。
民众一定要服从国家吗?
这个问题在《玫瑰岛》中,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是男主他们五个人创建了玫瑰岛,玫瑰岛属于他们,玫瑰岛服务于他们。
给他们带来自由,给他们带来欢乐,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哪有他们必须要服从于玫瑰岛的道理呢?
影片的最后,玫瑰岛的创始人们手来手,眼神坚定的面对着军舰的炮弹,是的,他们在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国家,而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他们一手创建出来的国家。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义务这么做,或者是因为国家让他们这么做。
这部电影叫做《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不可思议之处,在于他突破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固有认知。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在海上造出一个岛?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组建一个自己的国家?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对现有社会的条条框框说不?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和反抗精神的新世界?
真的不可思议,但是,它也真正的发生了。
“他们离共产主义只差那么几步”当你辛苦筑就的梦想灰飞烟灭,成为一个loser,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的时候,仍有人在身旁支持,就还能笑得出来。玫瑰岛虽然被炸掉了,但是它永远存在在自由主义者的心里,那是一座自由的丰碑。#J13
片尾的真实历史资料照片和视频还是让人觉得挺震撼的,电影蛮好看的,启智。
意大利真实故事改编
自己造汽车,酒驾。奇葩男主,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这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太离谱了。爆炸和烟雾太假了。这种事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A little bit 无聊
本来就很不能和easy人共情了还拍这么差……
讨厌落脚爱情上价值
三无车
我以为的玫瑰岛:一个浪漫美好的小岛实际的玫瑰岛:一个海上蹦迪平台
真正触动我的是Rosa想到了就去做了的热情。感谢导演把这个故事带到世界面前。
来闹的
这片子倒让我想起《海盗电台》,同样是跟政权对抗,同样是追求自由。海盗电台让人充满了热烈向往蓬勃快乐,而本片却有点无聊。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400平米一个海上平台就是自由之国人间乐土了吗?事实上人们在这个平台上除了享乐放纵,还能干什么呢?虽然这是个真实事件,但未免过于乌托邦了。
2017年,罗萨去世了。去世之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们从海底捞上来一块砖头,送还给他。上面还写着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很神奇,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看完电影再去了解历史,确实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啊。
虽然是拍成喜剧了,但故事本身过于令人悲伤。
Zf搞不定反骨小孩就找家长的动作似曾相识电影本身氛围轻松叙事简单,但是选择真实事件改编本身就决定了主创和大数据的偏好,个人与国家,鸡蛋与高墙
价值观不太合拍,但电影太轻松讨喜了。这是自由派的一场行为艺术与自嗨游戏,在小岛一隅逃避人生,平衡够了,还是要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的束缚,相当于城里人每周做一次保健。即使不是船坚炮利的结局,开辟完前线也必然要纠缠细节,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或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巴特,还有什么能比意志坚定、执行超强且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工科直男更有魅力呢?这个攻城狮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大多数社会学专家,你刺激文科生,他大概率会开个公众号、出本书跟你干仗,但你刺激工科生,他就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国家(还能省不少钱),这份浪漫就得打五星。
算是地球上最浪漫的事情之一吧。。。男主角真不是罗伯特德尼罗的儿子么,也太像了吧。
21_018。(看的是英语版,这配音真的听得太别扭了,不知道该说它是无感情还是太多感情反正真的就不是那味。)竟然是真实改编,“为什么要做这事,因为我能做”
#11thNBFF#批判力度弱了些。(7/10)
故事逐渐从辛辣的讽刺走向了荒诞的闹剧,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