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看不懂电影的在评论电影也真是好笑,这部电影我看就非常好,我也是在喝酒的时候看的,很有深度的电影,明显在控诉这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社会,当有人说了真话,反而不会有人相信,电影中男主表现出的睿智,在用酒瓶看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男主对所有事件的分析都丝丝入扣,与其说他在胡说,在预言,不如说他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在推理出事件的进展和结果,表面看起来他在编,实则是在分析推理,看起来他说的话很超前,却又和名侦探柯南一样分析的面面俱到,那些说不好看的,你真的看懂了吗?
这是我第二次写影评,还是纯粹的为了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自己能有岁月可回首。
我说的都是真的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我给他打十分。
主角的选择吸引了我来看这个电影。
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喜欢喜剧的人,在综艺,小品,相声等等这些喜剧当中让我能够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
而与我来说,一部好的喜剧,就是在开怀大笑中汲取人生的道理。
很显然这部电影做到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分这么低。
虽然在电影当中你存在着一些挺扯淡的地方,但这不正是电影搞笑的地方所在么。
电影的结尾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这不正反映出了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一种最为真切的情况么,我们每一天都在说着假话,然而却好多人信以为真。
有些话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但是它却真正的发生,何为真?
何为假?
生活已如此艰难,有时我们说些假话又如何呢?
真正做一个说真话的人,想来也是可怕的。
剧情虽然挺荒诞,但比一些看不进去的烂片还是强一些。
小沈阳扮演的夏至是一个有酒后臆想综合症的人,就是喝点酒爱吹牛编故事,满嘴跑火车要去找萨达姆的宝藏。
他的妻子也是因为这个跟他离了婚。
他每天泡在餐吧里吹牛,餐吧老板娘陈意涵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一直爱着夏至。
有一天夏至正吹着牛,跟从窗外路过的几个人对视了一下,觉得有故事,于是跑出去追着看,回来后给大家编故事说是他们几个关系不正常,是绑匪与人质。
这让在餐吧里买饭的其中一个绑匪听到了,赶紧跑回去报告大boss,大boss觉得人质一定有同谋,怕他报警,于是派两个傻绑匪要去干掉夏至。
从楼上扔花盆,开车撞他,去他家放煤气,堵他家衣柜床底下暗杀他,在餐吧对他开枪。
结果都未成功。
夏至发现有人要杀他,于是报警。
但对于一个平常说话满嘴跑火车的人,警察也是将信将疑,找了一圈没有任何证据指向有人要杀他。
夏至觉得他需要引蛇出洞,让警察抓一个现行,于是他主动把绑匪引到指定地点,让她女儿去报案。
夏至在公共厕所撞晕了两个绑匪,准备把警察引过来,结果晕倒的绑匪醒来后跑了,警察到了又扑了一场空。
结果唯一相信夏至的话得他女儿小天因为这些事后也不相信他了。
结果绑匪这回将小天和夏至一起绑到窝点,要干掉他俩,夏至通过编故事,成功的离间了大老板与手下的关系,让大老板猜疑。
赢得警察救援时间。
警察在接到夏至前妻的报警后,成功包围了窝点。
解救出了夏至和他女儿。
这就说明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随便讲的假话也能很轻易煽动人的情绪。
《我说的都是真的》这部影片不算好,但也有一些道理在里面。
选择看这部影片是因为微视上滑倒了一个小视频:小沈阳投过水杯看到了别人的真是心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或许是关于人性的影片总能吸引我。
与我开始以为的不同,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人说的故事与现实重合,被追杀和绑架的故事。
与现实的贴合度不高,更像是一个睡前故事。
一个逻辑不够严密的故事。
夏至(小沈阳饰)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其实影片没有说清楚。
一开始,夏至(小沈阳饰)因为满嘴跑火车被甩,离婚。
他介绍自己为专业策划师。
女主角的餐馆“这儿餐吧”就是小沈阳设计的,当然,男主角的职业并没有为后面的故事提供帮助,只是完善了这个人物而已。
影片的开始就是当时吸引了我的部分,投过水杯看他人的真是心理。
我并不认为这是超能力,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心理学。
他判断章广贤被绑架,就是因为章广贤的眼神和三个人的行为动作。
在他获得这一信息以后,他没有报警。
甚至在绑匪打探他的口风时,他说“人质死了”时的表情和语气都更像一个说故事的人。
所以,我认为夏至其实真的是一个会说故事、影片中说“满嘴跑火车”的人。
这里也是影片逻辑不严密的地方。
夏至因为怀疑绑架儿匆忙跑出餐吧,知道是绑架以后无动于衷,知道发现自己被暗杀才幡然醒悟。
前期刻画的夏至像是一个可以看到未来的青年,后期的故事又更像一个故事者。
影片中甚至还有两个场景很玄幻:一是绑匪进入夏至家打开了煤气,随后夏至进入家中,走了几步(居然没有闻到煤气味),抽出一根烟,爆炸了。
夏至被炸到外面,就像是复联4中那样化作沙粒消失了。
随后,绑匪之一醒来,这......是个梦?
二是:夏至在餐吧出来后发现自己被跟踪,房顶上还有人持枪追杀他,他跑啊跑,跑啊跑,被杀了。
下一幕,他的高中同学韩志刚(警察)把他叫醒,他才发现自己趴在警局外面,昨晚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
到底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
随后的情节就比较顺畅了。
夏至和女儿小天想设法让警察看到自己被追杀,从而让警察相信自己。
但是在观众意料之中的失败了,又一次失去了警察的信任。
谁知,警察刚走,夏至和女儿就被绑架。
女主角的作用在这时终于发挥了作用,她找到了男主角被绑架的地点。
说到这,想到一个很傻的情节。
最终boss一开始劫持了夏至的女儿小天做人质,后来居然同意用夏至交换人质。
夏至本身不就是人质吗?
他就一直站在绑匪的旁边都不救自己的女儿吗?
小朋友和成人,到底哪一个更适合做人质呢?
类似的问题不少。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ideal,但是存在很多的逻辑错误,显得这部影片有了睡前故事的味道。
看完以后也有一些思考,毕竟,这也确实是一个真真假假分不清的时代。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谁知道呢?
喜欢特立独行的年纪,很容易被一些黑色幽默的东西所吸引。
像《冰血暴》、《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都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当后来自己想做编剧,想到一个荒诞气质的创意,也常常会兴奋好几天。
一次,参加一个编剧培训班,发现大家都热衷于类似的点子,突然就觉得这事儿挺没劲的。
是不是黑色幽默,本身并不意味着酷,也根本不能成为是否独特的证据。
这一类型的魅力,不在于它那些表面的特点,而应该在于一些隐而未彰、深刻和微妙的东西。
随《疯狂的石头》的诞生,华语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的作品。
仅在去年,就有《杀不死》、《大世界》、《轻松+愉快》、《提着心吊着胆》。
这还只说了热度较高、口碑较好的。
单就剧情来说,这几部电影的类型识别度都很高——牵涉各种犯罪,复杂的多线叙事,偶然性频繁介入,及,大量的蠢货角色。
在我看来,虽然它们费了很大力气去进行模仿,但最终却没有太多地触及到这一类型的精华。
《我说的都是真的》,也是一部明显的同类型电影。
刘仪伟导演、小沈阳主演的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类似于《狼来了》的故事。
小沈阳饰演的夏至,信口开河编造了一个绑架故事,不料说中真相,遭到犯罪团伙的追杀。
由于平日里一贯喜欢吹牛皮,所以当他这次真正遇到了凶险,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
初看上去,这个故事还蛮有新意的,除了《狼来了》,我们似乎找不到别的故事与之对照。
不过,稍微做一下归纳,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和《杀不死》有着很高的相似性。
它们都讲的是无辜者阴差阳错卷入凶案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陌生,是因为,夏至被卷入的原因,实在是想当然到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再往前回溯,《杀不死》模仿的,应该是科恩兄弟的《谋杀绿脚趾》。
在那部电影中,主人公因为名字和一位富翁一样,遭到了一伙亡命之徒的敲诈勒索。
谈到黑色幽默电影,科恩兄弟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这俩兄弟,如果不能说是该类型的开山鼻祖,至少也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他们俩的电影,几乎涵盖了黑色幽默电影所有的剧情模式、角色类型、主题和滑稽技巧。
以至于,现在所有的同类型电影,都可以看做科恩兄弟电影的衍生产品。
满嘴跑火车的夏至,俨然是《谋杀绿脚趾》中沃特(约翰·古德曼饰)的一位近亲。
不过,沃特是一个妄想狂,他以一种近似偏执的激情,对自己脑中编造的东西深信不疑。
相较而言,夏至就只是习惯并喜欢胡编乱造而已。
这中间有本质的区别。
沃特的所作所为,实质上是一种自欺,是对现实的逃避,触及到了人类的某种生命真相——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正是通过自欺,来躲避世界加之于我们身上的羁绊与束缚。
而于夏至而言,说谎只是他的一种自觉的娱乐方式,是他身上的一个小毛病。
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为了呼应影片的主题,运用了一个讽喻意味明显的长镜头。
在这个镜头中,出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能碰到的各式各样的骗子——投资人、创业者、推销员、乞丐、用首饰换取爱情的富翁,以及,用美色换取首饰的姑娘。
我觉得,用这些人的任何一个做主角,都是比让夏至做主角更明智的选择。
他们的欺骗行为,无不建立欲望、妄想和执迷之上,是罔顾现实,亦是铤而走险。
而夏至毫无功利心的欺骗,由于缺乏现实的土壤,因此就难以让人产生刺痛之感。
欺骗与被骗,一直是颇受科恩兄弟偏爱的主题。
在他们的镜头下,不仅骗子受到严厉地审视,受骗者也是他们针砭的对象。
《缺席的男人》,主人公试图加盟一家干洗店,不但落了个竹篮打水,还惹上了一桩凶案。
受骗,其实是因为情愿受骗,是投机的恶果,是对自己之滑稽可笑的视而不见。
种种你争我抢、尔虞我诈,最后无不指向空无,从而成为徒劳,成为对荒诞的一种阐释。
在黑色幽默电影的根底,是对人性和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
这根本没有被刘仪伟注意到,他刚得到一点黄铜便匆忙收手,结果忽略了真正的金子。
与之相伴的,是对阴差阳错的大量运用,这制造出了许多笑点,也多少让人感受到了荒诞。
但是,那同样不过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为,所谓的荒诞感,归根结底,依赖的还是人类行动的徒劳和对这种徒劳的无视。
没有这一面向的探讨,便不可能有真正的荒诞。
电影和文学中的黑色幽默,只有站在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才可以说是有效的。
刘仪伟利用凶杀、多线叙事、偶然性、蠢蛋等元素,最终取得的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结果。
最后我们再聊一下愚蠢。
《我说的都是真的》整个故事得以发生,有赖于犯罪团伙老大的无下限智商。
但凡他还有一点脑子,就不会把夏至的话当真,也不会把夏至的存在当作威胁。
这种低智,和我们常在别的黑色幽默电影中见到的愚蠢,实际上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冰血暴》里,老丈人拎着一箱子钱,去跟暴徒交换他的女儿,结果死于非命。
他的愚蠢,在于他的傲慢和顽固,这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辨别真正的危险。
准确点来说,黑色幽默电影中的愚蠢,更接近于盲目和自欺,它指涉的到底还是人性的弱点。
而刘仪伟的这部电影,无意去思考这种普遍性和典型性,却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个别性。
个别性的缺根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不存在,但却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即便允许这类角色存在,也不能让他成为大反派,不然就会削弱主人公所遇阻力的可信性。
一旦在可信性方面裂开了一道缝隙,观众就会掉入出戏和走神的鸿沟。
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电影,《我说的都是真的》不应该将《狼来了》作为它的模仿范本。
不要说谎的道德寓言,或许仍能让孩子们信服,但成年人,似乎已经不需要这样的故事了。
他们的昏昧灵魂,需要更深刻、更响亮和更尖锐的警醒。
《掩耳盗铃》和《竹篮打水》正是这样的故事,它们,才是黑色幽默电影的纯粹先祖。
和不少人不太一样,其实我一直较欣赏小沈阳。
当年不差钱火遍大江南北之后,单飞影视这些年,一直奋力前行,努力看得到。
也远没有一些人说的那样的不堪,反而活得强过很多人。
不差钱有本山,三枪拍案惊奇有老谋子,大笑江湖有宁财神,不可思异有孙周.......应该说,一直在学习在进步。
这部片子,怎么说呢,本来有些期待,结果竟是大闹天竺那种把观众当弱智、幼儿园智商的老套恶俗喜剧片。
反派仿佛一群弱智小丑,连形象都是。
还有,吴樾这次演的警察,是不是史上最轻松的一次演出?
片酬多少就接了?
一句我说的都是真的,重复N遍,作文点题绝对到位。
一千多万的票房,不知道刘仪伟能回本不?
猛虫过江,没几天,小沈阳要和自己混了。
这次能过江不?
“讲真话是说话里面成本最低的 你干嘛要死乞白赖的编瞎话 吹牛呢” “我只知道 成本低的东西质量一定不会太好”影片挪移“狼来了”的概念基底,搭建出“谎话成真,引祸上身”的剧作轮廓,小沈阳饰演的男主角夏至,中年危机换了学名——间歇性酒后臆想综合症,说的是这老爷们儿一沾酒精,打的嗝都不够有说服力。
因这撒谎成性的臭毛病,夏至丢了妻女,没了朋友,整日泡在一名对其心仪的女老板开的餐吧里,吹功嘘名,不可一世。
某天偶然,夏至亲见一起绑架,照例跟客人说道,不料被犯罪团伙一傻缺喽啰偷听去。
这才引出“谎言正中阴谋,歹徒欲取其命”的荒腔遭遇。
“谎言”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重要题眼,初执导筒的刘仪伟将这两个字用各种方式与视角拆分,排列组合出富具张力的多元素诙谐桥段。
其核心矛盾在于——当被周遭人戳盖了标签的撒谎者,突然讲起生死攸关的真话以求援救时,面对质疑该如何自证。
这就相当于,改邪归正的杀手需要向目标人物证明自己是保镖。
推翻自我以往坚持的人设,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样一种底层逻辑的支撑下,《我说的都是真的》在铺排、叙述的过程中,意识统一,目标明确,规避了“烂片”固有的形神俱散的尴尬。
简单点说,它在帮助观众建立观影感受乃至三观构架的方面中,显得非常实用落地。
归根究底,是创意打开了局面,萌芽了功德。
之于高级形态的喜剧片而言,概念又或创意是当之无愧的骨架,形廓从根本上有了好看的潜力,后续注入的血液才有可能循环流动出健康的体貌。
要知道,王晶念念不忘的那套屎尿屁,早已不是观众乐于自银幕中赏玩的音画。
作为一种不凭特技、视觉取胜的电影类型,喜剧片近两年的步履轨迹,充分证明了“故事为王”的必要性,而故事之本,则在概念。
平庸。
夏至的角色我不喜欢。
喜剧做得不够。
故事还算流畅。
这样的设定,刚好是跟周星驰的电影相反的。
搞笑主要由反派角色来做,正面角色都是高大上,夏至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我不喜欢。
结尾的众多人说话其实没有必要,直接用整个影片来表达就行了。
这样的设定,也行吧。
但是我觉得不好笑。
那就是其他原因了。
整体做得不够精细。
能看。
女警察我觉得有点假,不太可能会出现女警察的。
难道搞笑一定要让正面角色来做吗?还有可能是因为正面角色不让我喜欢,什么原因呢?太完美了?一定要展现缺点吗?不一定。
不是说喜剧一定得这样做。
但电影在发展,观众在发展。
电影里的人物不能做得太简单,会让人感觉假。
假吗?适当地幻想吧。
夏至的行为很明显是在模仿周星驰演过的一些人物,说个不停。
好笑吗?不好笑。
为什么?太平庸了。
哪里平庸了呢?台词、情节、表演、故事。
马双没穿黑色衣服,显很特别。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呢?
感觉这个电影知道的人不太多的样子比如我在看之前是完全完全没有听说过,要不是中央六台在晚上黄金档播放这部电影,我是绝对不会有机会看到的。
小沈阳自从春晚不差钱过了之后陆陆续续拍过不少电影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喜剧片,但是他的喜剧电影基本都是以东北地区为背景,这样就自然丢失了一些南方群众,就像小品一样,一些北方人知道的梗南方观众很难理解就找不到笑点在哪里。
这部“我说的都是真的”先撇开笑果不说,首先,它不是一部“北方喜剧”,虽然剧情设置的地区是在北京,但是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理解其中设置的笑梗,而且陈意涵的加入也更加中和了其中的北方元素。
这部电影以一个爱吹牛的人物夏至开始,在开头他到处吹牛以及他的女儿小天也耳濡目染乐观大胆并且喜欢在同学面前夸大其词的讲述事情就挺好笑的,再到后来他在餐吧里胡扯胡猜的竟然歪打正着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点扯但是这一系列的巧合真的笑果十足,就是那两个小卒过于傻不愣登了。
这部电影里让我发笑的地方很多,比前几天看的疯狂外星人笑的多多了,而且小沈阳的演技真的挺不错,我知道现在大家对喜剧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知道是到底是喜剧的质量下降了还是观众的笑点普遍升高了,但是在我看来,这可以说是一部合格的喜剧。
中国喜剧,中国电影,继续加油吧。
小人物夏至(小沈阳饰演)在生活中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因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张嘴就来的吹大牛习惯,妻子与她他离了婚,自己的事业上也是一蹶不振,靠着整天混迹在酒吧吹大牛蹉跎着岁月。
只是穷困潦倒的夏至自己也没有想到,吹牛都能吹出杀手追杀,于是菜鸟杀手帮与落魄吹牛崽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就此展开。
编剧为主人公设计了因为一系列误会和众多阴错阳差的巧合,构建了一个荒诞的故事。
当然这些设计也拼凑成了全片的笑料包袱。
按理说《我说得都是真的》应该算部典型的喜剧片,但整个故事看下来,喜剧部分并不出彩,故事过于平白直叙没有起伏,让人提不起太大的兴致。
小沈阳自从《不差钱》后,已经远离小品舞台很多年了,近几年有心在影视作品中爆发,只是明明是男一的戏份,可是为啥我反而笑不出来了。
看着小沈阳一本正经的表演,却让人感觉苍白无力,真不知是小品耽误了小沈阳,还是影视剧毁了小沈阳。
相比较而言,让我还有点印象的就是德云社的烧饼。
别看烧饼相声说得节奏太紧让人听着很累,不过演戏还算在线,起码傻劲儿十足,配上他西瓜皮盖顶的发型,将菜鸟杀手演绎的真的挺在线的。
编剧+导演刘仪伟,从当初火爆全国的厨子华丽转身为演员、策划人、编剧,台前幕后都玩得挺转。
但他的笑料包袱使得并不高明,一个多小时的故事,我也就在烧饼倒霉的环节上笑了几声,剩下的故事走向,基本都是按着套路来,无惊无喜,平淡无奇。
其余的演员也算是熟人,但都算不上是话题担当或是流量担当,故事质量一般,又没有扛得住票房的台柱子,影片没有取得理想的票房也在情理之中,感觉小沈阳和刘仪伟还是给大团队做个配角或是策划啥得,可能更能突显他们的价值。
虽然说得挺不客气,但影片好歹是完整的陈述了一个故事,没有惊喜但也不算烂尾,只能算是用心努力了,但实力受限的作品。
我说得都是真的,不信你也可以自己看看这部电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乐死了
这帮贼智商真感人...
依然是蠢贼一箩筐的喜剧故事
到处铺梗,铺得太多了虽然能笑但是后面就有点笑不出来了。。。整体很乱,就像那个满大街都是梗的结尾。不过故事还是比较完整的。。。陈意涵和小沈阳真的木有CP感啊,一口台普听着真是出离,其实我一直在找陈意涵的美好之处,那么甜美的一张颜,不过每次表现都很平平无奇。再没有出彩的角色就要过气了。
为了看陈意涵
我觉得及格,比某些大片强
立意不错,剧本稍稍弱了些。烧饼真怂。
犯罪团伙演技不错负责搞笑,不过剧情一般。心疼意涵,最近的几部电影口碑都崩了。
有几个小地方还不错,整体一团糟
一切靠巧合的故事,简直是耍流氓,再加上本山集团和德云社,一星最多了。
好久没看到如此欢乐的国产喜剧了,上一部是唐人街探案。。真心不错,满分吧,很多细节很棒
要比《闺蜜2》好很多,心比天高的影迷想做导演的话,如果能拍成这样就相当不错了~
其实也还好,没有那么尬,就是有的地方显得很话剧表演,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低到这样,我觉得,5.5是可以的。
😓
这部片不是喜剧,是个笑话。
我说句公道话 比萝卜精好看 萝卜精都5分 这个评分真是不明白你们看片的标准
居然还是可以看下去的,虽然情节逻辑不值得推敲,但是剧情内容完整,表演也都非常放松,大家玩票开心,我们也就看个乐呵。
剧情挺好玩,把一件件听起来像是假的的事情演成了真实发生的事情
很有意思,前半段比后半段好。
我感觉还是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