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动画片一如既往地给人惊喜,至少找到了马蒂斯、毕加索、塞尚、高更、莫迪里阿尼等等绘画大师的影子,对于一个有绘画经历的人来说已经弥足珍贵——当然这只是表皮,故事需要从文学方面来解读,也同样折射了现当代许多大师的意识,诗意、梦幻、记忆、时间……都是在当今这个喧嚣的社会中生活时,我们试图珍视并且可以在孤独时聊以解慰的避风港。
说真的,头十分钟要不是因为这新颖的设定,我早就退出了。
开头烛台大人和那些完人在城堡的宣言和态度还有拉莫站出来说的那些话,只能说都是很套路化的感觉,包括他和半成品人克莱尔的相爱,都是俗套的剧情...但怎么说呢,法国人的电影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
越往后看就越觉得导演的脑洞很大,想法简直太赞。
首先别的不说,用画的完成度来把画中人分为三六九等的设定就令人眼前一亮,感觉简介就让广大画手中了一枪呢OJZZZZZZZZZZZ影片以拉莫、罗拉和布吕姆在画内外寻找画家的历险为主线,画中完人和半成品人,线稿人的矛盾为辅线,两者交汇在完人拉莫和半成品人克莱尔的爱情上,以此为矛盾点推动情节。
但虽说如此,女主角却不说克莱尔,而是她的朋友罗拉。
每次拉莫和克莱尔的见面都由罗拉牵线,她冷眼旁观着这对爱人也旁观着这世界。
在一次对话中她终于表示无法理解,而脸部并没有颜色的克莱尔沉醉在爱人对自己面容善意的赞美中“那是因为你没经历爱情”“啊,我是没有喜欢过一个人,或者到时就知道了吧”看到这,我就想,难道又是一个最后找到真爱打破阶级矛盾的故事?
而完人中的反叛分子拉莫则一直想找到画师,让他来完成画作,让所有的人平等生活,当然主要是他和克莱尔。
而另一边,线稿人布卢姆被完人追杀,误打误撞逃上了罗拉接拉莫的船,三个人被洪流冲进了画之世界的禁区,森林。
拉莫觉得这是让他寻找画师的机缘,于是三个人结伴去寻找画师。
而我惊喜地发现,画中人物可以突破障碍走出自己所在的画作,还可以走进其他的画作,于是几种画风交叉混合,色彩斑斓,脑洞太赞了啊!!!!!!!!
画面真的好漂亮!!!!!
他们掉出过画框,看到了真实的世界,他们进入过另外的画作收获了一只小伙伴,他们看到了画师的自画像,画中的他愤愤不平了几百年,他们也看到了画中画师的情人,她妩媚成熟遥望窗外色彩斑斓的威尼斯....2D,3D的场景切换毫不生硬。
寻找画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把未完成的画作补完,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发展,逐渐变成了寻找自我,果故事结尾是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
而且最后并没有出现我所预料的阶级革命行为,没有说什么推翻和解放,大家拿到颜料把自己化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所有人都是色彩斑斓的完人,所以找画家也变得不重要了。
当大家都欢天喜地地秀恩爱和互相泼颜料时,罗拉再一次离开了画作去寻找画家。
她终于在屋外的海边见到了画家本人,替画中所有的人问了那个问题,画家说:“我并没有抛弃他们,我给了他们最基本的东西。
一副简单的图画通常比一副精雕细琢的油画美。
“罗拉静静地听着,然后表示要在海边走走。
画家问她:”小人儿,现在你想做什么?
“”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镜头忽然拉远,那是一幅写实派的风景油画。
结尾无比的惊艳,并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罗拉最后当然也没有寻找什么爱情,她选择在寻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新世界大门。
我忽然想起开头罗拉那句“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言尽于此,但这部影片还有很多隐藏的东西可以说。
这是一部包含了很多意义的艺术电影,到底说了什么端看你自己的理解。
强烈推荐!
女主劳拉,和男主竟然不是恋人关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哈哈哈,很担心会狗血到男主抛弃他的恋人爱上了女主。
虽然片头提到女主要去寻找爱人,可到头来却并不是这样的剧情。
很喜欢女主,本该是个女二的人设,啊哈哈哈,单纯而美好,不知爱为何物,自由自在,敢于冒险。
爱抱怨的浮屠人确实心心念念保护着他的朋友。
男主不顾世俗和爱人相恋。
整部影片欣赏起来很轻松,想法很新颖,不断在画中历险,又于现实相接壤。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法国动画作品,画风是油画风格,原作想表达的内涵隐喻很多,但不影响你从表面上看他是一部冒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由远及近,由主人公告诉你她在一幅画中,这是画中的故事。
一开始便很吸引人,这幅画里因为画家没有画完,形成了画完人,未完人和线稿人三个阶级,主角为了打破这些,逃出画中寻找他们们的造物主-画家。
他们会在不同的画作世界冒险,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画面,还有些哲理。
结局把作品再次升华,我很喜欢这个结局,也很喜欢主人公,推荐大家观看!
在微博上看到《画之国》的安利——很美的一部动画,然后满怀期待地看了它。
整部动画每一帧真的美,是每一帧都可以作为一张艺术图。
(❁´◡`❁)*✲゚*剧情方面,我觉得这部动画里,萝拉、拉莫、古姆等人勇敢对抗不公、追求平等和和平、对未知的不懈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ヾ(●゜ⅴ゜)ノ 棒棒哒但是动画中,拿着镰刀的诡异人的出现,我觉得很莫名奇妙,虽然他的出现,我认为是给动画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因为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我是很紧张的( ̄3 ̄)a )。
动画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我以为要数结尾处萝拉对老画家说的话。
画家问萝拉现在想干什么。
萝拉边走边回过头来,向画家大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我创造了谁,谁又创造了我?动画在萝拉的这句疑问中戛然而止,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感受到画之国强大的魅力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先前有一系列漫画,每一幅画都是另一幅画中的小小一部分,每当你以为好了这就是最外面(真实)的那个世界了,才发现仍在画中,犹在镜中。
画中画中画中画,绝佳的叙事学教材。
《画之国》也讲了一个画里的故事,只不过叙事学在这里不是一门技术,而是法国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画家作画,总会有草稿、半成品和成品,每一时期所痴迷的线条、色彩、对象也不尽相同。
作家亦然,成书之外还有各种大纲、概念埋在故纸堆。
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是每个艺术家的难题,所以才有悔少作、弃坑之事。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回避了画家的造物主角色,让画中的人物来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身份。
第一层:画里的世界由画作完成度分为图全人、未画完人和线稿人三个等级,完成了的才是美的尊贵的。
跨越阶级的爱受尽嘲笑和折磨,人创造的世界也和人一样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第二层:劳拉、拉莫一行人意外跳出了画框,明白了画里/画外的区别,闯进了画家的真实世界,看到了画家的其他作品,再由这些作品零零散散地拼凑出一个画家的样子。
但最终他们放弃了找画家,想到了用(外部世界的)颜料补全(内部世界的)自己。
第三层:在所有人都沉醉于一个完满的自己的时候,劳拉离开了。
见过了世界之后,再也回不去那个小世界,即使是见到了画家,也没有得到答案。
她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我们此刻不是在另一幅画中?
于是她离开画家,像更深处走去。
镜头推远,又是一个画框。
仍在画中,犹在镜中。
按照美国人的思路,一个破旧的废弃的画室必然是一个画家的悲伤故事,最好是关于爱情和救赎。
但法国人却完全跳过了这一段,镜头一转就是一个云淡风轻的老爷爷,此时他只画一画风景,蓝天和白云,颜色变得很淡很柔和。
他看着不远处的木屋,看着劳拉,仿佛意料之中。
法国人的叙事学是一种没道理的浪漫。
“威尼斯是另外一个女人吗?
”“不,威尼斯是一座城市。
”
在佛斯特的肚子里,靠近幽门的地方,两只阿米巴原虫快乐地生活着。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来没饿过肚子,而且根本用不着干活: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寄生虫。
这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但时不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他们性格迥异,并且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一只热爱思考,总是想着第二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相反,另一只是个大吃货,一天到晚吃个不停,也很愿意继续这样下去,完全不考虑将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有一次,饭点时分,喜欢思考的那只阿米巴虫告诉他的同伴,今天早上自己都思考了些什么:“可能,”他说道,“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这些河流,这些高山,这些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有这天空,都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可能很小,我们看到的这一切可能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玩意儿,藏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而这又是藏在一个更大更大的玩意儿里,而...”那只贪吃的阿米巴虫,一边嚼着一根超大的扁豆,一边告诉他的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佛斯特吃完盘子里的扁豆,又吃了两片药丸,那两只阿米巴虫子随即消失了。
随后,佛斯特和他那贪吃的客人恩里克继续闲聊。
佛斯特说这个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玩意儿,存在于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面...恩里克一边吃着自己面前那盘扁豆,一边打断他:“这是不可能的,”他说道,“我觉得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Gonzalo Celorio
这是一部启示性的作品,虽然它在揭示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揭示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给人带来的启示或许比答案更重要。
油画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滞,油画中每个人都各就各位按部就班的呼吸谈气,导演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嘲讽。
画面的开始是一个颇具古典风格的画框,连接着画内的虚幻与画外的真实。
随着画框的放大,我们也随之进入那个带有强烈油画色彩的国度里。
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画中人的故事。
画中的人带有极强的等级性,形态饱满、色彩完整的尊为上等的图全人,色彩不完整的为梅花莞人,而那些线条简单且毫无色彩感的则为下等的勒浮人。
故事是从梅花莞人劳拉的角度叙述开来的,从她的视角看去,一群高高在上的图全人正在远处的城堡聚会,他们高谈阔论并欣慰地欣赏彼此的色彩,下等人的存在让他们产生出优越感。
“画家不会回来了,”图全人中的代表在城堡中如此趾高气扬地宣称,以此定义自身完美的绝对性,定义相对于“画中渣滓”的绝对地位,并带着一种可笑的对蒙受造物主恩泽的谦卑。
等级衍生特权,特权导致专制,专制扼杀平等。
受到冷落的梅花莞人和遭到压制的勒浮人因此深陷这种不平等带来的痛苦中。
与此同时,进步图全人拉莫和梅花莞人克莱尔的一场超越等级的爱情正在暗中甜蜜且痛苦地发展着。
当小可怜高姆被无情地扼杀在城堡后,所有的矛盾便随时间的洪流不可避免地汇聚到了一起。
于是,觉醒的人便开始踏上自我解救的道路——寻找画家,也就是寻找他们的创造者。
痛苦使我们怀疑生活本身,怀疑使我们探寻真实意义。
探寻就意味着希望,觉醒的那一刻,就如同劳拉跃出油画的那一刻,自我就已经跃入了真实的存在。
脱离油画后,拉莫、劳拉、普鲁姆以及唐布尔•玛让达开始发现自身的虚幻,并在进出其他油画的过程中渐渐接近真相。
他们来到画中城威尼斯,威尼斯是所有虚幻的汇集,人群是虚幻的,狂欢是虚幻的,连恐惧也都是虚幻的。
可就在这座虚幻之城里,他们找到了解救的方法——颜料,他们开始懂得绘制自我,对造物主的信仰转变为对自我的信仰。
他们带着颜料回到油画中,当等级被消灭时,矛盾也就消失了。
在梅花莞人和勒浮人都沉浸在改头换面所带来的欣喜中时,劳拉却安静地离开了。
劳拉的觉醒是彻底的,在怀疑这条道路上她选择了继续走下去。
作为贯穿电影始终的主要人物,劳拉将最后的镜头拉向了画家。
在这短暂的具有真实感的场景里,画家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了,当劳拉提出想知道是谁画的画家的时候,真实感已荡然无存。
最后,劳拉在行走中步入一张更为广袤的油画之中,一切重归虚幻。
其实虚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虚幻本身的怀疑,可能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实,可能也并不存在真实,可能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电影中的那句话——“我们梦想着做自己,这是很单纯的想法。
”
之前一直没怎么看法国动画,寒假集中看了几部,原来做的这么好。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画家跑路了,画中世界有几种人,图全人(占据宫殿,最有权势),勒浮人,梅花莞人等等(此处想到之前看过的几部香港鬼片,片中分为现实世界和画中世界,既有现实人物跑进漫画书or画卷里,也有画中人从画中跑出来的情节。
具体哪个片忘了,王祖贤扮演的一个鬼?
还是应当称作画中人?
钻进画里的时候,掉了一只鞋在现实世界,因此画中女主有一只脚没有穿鞋,被现实世界的男主发现了古怪。
)画中各种人开始争吵(一个人类社会分阶层的投影)。
画家跑路后
画中的情侣一幅画的女主掉到了另一幅战争画的里面,她告诉里面的士兵他们在一幅画里,有点像《楚门的世界》?
几个主角就这样一直在画家的几幅画里穿梭。
这个情节我想起了之前看的一部香港电影,有一个设定是主角在一个房间内。
房间里有一条走廊,走廊里有n个门,每个门后面对应的完全不一样的场景,有一个是悬崖边上,有的是在一个高速公路上,还有一个貌似是在沙滩上。
另一幅画的士兵画里的几个主角偷得颜料,不仅自己画完了自己,还让其他人把自己画成了五颜六色的样子。
最后他们推翻了到处逮捕梅花莞人和勒浮人的图全国国王。
一直在猜画家最后会出场,最后果然真实的画家出来啦,他没有跑路,只是在院子画风景呢!
画家出现
真牛!!!!!
一般般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四个寻找画家的人物。你们这些艺术家可长点心吧!
被畫風和創意打動,但這些都似乎只是形式上的東西。內容並非那麼的讓我心動。當然爲了美和前面那兩個理由也是值得一看的。
非常棒!跟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的心情一样~~
剧情的展开方式一度令人担忧电影会变成一部成迪士尼系作品,还好悬崖勒马绝处逢生,女主角最后的出走十分精妙,将电影从幼稚的政治童话中拯救出来,在自反中寻到更丰饶的哲思——镜头即画框,影像/图像绝非凝固而零散的帧,而是无穷世界断层,浩瀚宇宙的切片。
如果你来过我的画里,我也想去你的画里看一看~想知道画的边缘在哪,到底是谁画了你我~
未完成的画像受不了“阶级压迫”,跳出画框去找画家完成自己的故事。出画入画奇趣横生,追寻完善自我的路上也在追寻自由,最后的结局大概意味着“人人都是画家,不须作者”?
配乐非常奇幻 画风很后现代的感觉。@法国文化中心with白
风格和音乐都非常棒,想象力也不错,可惜故事偏弱。
故事架构可以 但是说不上来 不是那么喜欢
随着画家的画作增多,画意丰富复杂到一定程度,画作们自身便具备了一种众在自在的,自我完形自我进化的智慧生态,以至于“子我”们在这些时空迷宫一样的众世界内外涌现,而这时画家就可以洗洗睡了。
想法和美工非常好,只是故事一般般。
!乃们都切看
法国人的奇思妙想方面的创意总显得灵气十足,在画风方面更是以文艺和艺术气息闻名,而不像好莱坞动画那般匠气和商业化。这是一个画中画的故事,一些未完成的画中人寻找画家完全自己,他们在其它的画中历险,最后发现画家也是活着别人的画里,究竟哪里是画中哪里才是现实
画面很有新意
影片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导演是在试图构建“新世界”,结尾就显得小气了。若仅仅是意图去表达一种情绪,故事又不足以作支撑。
我想知道是谁画的你。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时候也有人乐于保持“自我”~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