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一种华丽的超现实,<守望者>可说是回归现实的问号.任达华的角色是最朴朴实实的,千百年如一日的中国底下层,所承受的也是千百年如一日的公式:先是被哄,再而被骗,继而被压, 最后又叫你宽恕无非是要你再”无间”一次.由是, 此片之悬疑,不在于凶案之前因后果,而在于叫观众落入集体思考,中国是否真的存在一种真正解恨的可行性?
难得见到中国惊悚片如此敬业一回。
世人只知道昙花一现,却不知昙花绽放时那不可方物的绚烂。
中国的惊悚电影,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
在中国审查制度的大山面前,中国惊悚片所面临的瓶颈和承受的压力远远要比其市场需求量大的很多。
其劣势不仅仅体现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最重要的是中国惊悚片根本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机制,也缺乏成熟的市场支持。
所以中国惊悚电影在一味追求市场的前提下东施效颦的题材、粗制滥造的制作和狗血一般的剧情成为众矢之的,乃至于造成了“国产惊悚,必属烂片”的局面。
而对于这部《守望者:罪恶迷途》来说,依然处于制度之内,但其重心并非是那些西方恐怖片的山寨产物,而是主打心理犯罪,人物内涵丰富,深刻剖析人物内心,绝非是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是在耐心讲述一个杀人未遂犯的人性未泯。
这样一来,本片的卖点由单纯的追求恐怖刺激转为错综复杂的悬念情节来招揽观众。
而这样的电影是最考验编导能力,没有一个精彩的剧本和技巧娴熟的导演是很难驾驭这个题材。
所以从本片的最初效果来看,青年导演非行的编剧能力值得称赞,导演水平有待提高。
《守望者:罪恶迷途》从根本上有别于以往的国产惊悚电影,三段式的叙述各自为阵并非支离破碎,电影主创人员也没有在玩“高深”的精神分裂故事,反而是老老实实的在讲故事,通过细节和对白暗示人物内心变化,其所制造的惊悚感不是很强,没有刻意追求感官刺激,但却至始至终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和悲凉感,从一个与时代脱机的人物入手,透出了些许怜悯之色,丰富了剧情内涵。
电影分为三段,以任达华所饰演的陈志辉为第三人称,逆向的时间顺序,逐个分解。
故事一:好莱坞式惊悚的套用头一个故事是典型的惊悚内容,按理说在一部惊悚电影中这一部分应该是重中之重,但对于本片来说其实此段落是最乏力的一环,但这里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在中国特定制度下所走的惊悚之路。
所以我们看惊悚片绝不是为了看主人公最后是怎样逃出魔掌或反戈一击的,我们是想从一次次无助的死亡和主人公受尽折磨的绝望的逃脱过程中来体验大难临头的惊恐和不适。
亘古不变的凶杀主题,诡诈多变的光影特效,步步为营的悬念设计,阴森可怖的气息氛围,营造出了惊吓感十足的恐怖气场。
相对而言,这一部分延续了美国B级片那种剧情路线,一伙相安无事的青少年在一个特定的场所里与变态杀手遭遇的故事模板,屡试不爽。
这一部分照搬了这个套路,任达华的角色毫无前奏的出现,一成不变的冷淡面孔,缓慢的语速,像极了一位变态杀手,强化了恐怖艺术的感染力。
而几位年轻人,无不在惊吓之中走向深渊。
第一个故事对于观众而言似乎有些乏善可陈,而然对于一部国产惊悚片来说,对好莱坞那套模式的模仿也是有板有眼。
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审查制度对于国产惊悚片的影响,行凶手法过于单一,只见刀光不见血影,单纯的依靠气氛突出恐怖感,却少了惊悚片所应有的感官刺激。
面对被国外惊悚恐怖片惯坏了的中国观众,没有被这一部分吓到也是情理之中。
故事二:有朋自远方来第二个故事篇幅最长,并无赘述,详细的阐述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陈志辉在小旅馆偶遇周栋,后者对前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按理说周栋属于人来疯型,面对着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获释人员,还有一个风骚多情的女老板,话到high时自然开始满嘴跑火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栋这个人物的激情四射衬托了陈志辉的死板老土,而且直接影响到后者的犯罪动机。
反过来说,周栋的单纯可笑也把陈志辉的缜密的城府体现出来,在酒宴上行凶一场戏就能看出。
所以说,任达华这个角色的少言寡语并没有被陈思成活力外向的人物形象所掩盖,这两个人物是互为衬托,并且通过大量的对白把陈志辉在这一部分一步一步的走向犯罪的内心活动完全的体现出来。
这一部分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藏涌流。
一个玩笑之作,引出了一场没有血光的犯罪。
故事三:毒药之引,守望迷途第三个故事篇幅最短,却最具张力。
电影的后两个故事承前启后,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画面,就是主人公驻足于一个交叉的路口停滞不前。
这个画面暗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前守望,引申出其未泯的人性。
如果说第二个故事决定了其前行的路线,那么第三个故事就像一剂毒药的引子,催生了他内心深处不安的恶魔。
每个人心中都隐藏了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点题。
虽说故事大部分篇幅是在讲述巍子饰演的人物那瓜葛不清的家事,但整体是还是因为善意的谎言旁敲侧击的点出了主人公不安的内心因素。
也就是这一部分,使得一个原本善良,打算追求安定生活的老木匠拉回到了守望的路口,才有了第二部分那绝对性的爆发!
一次徘徊,两次徘徊,第三次终于不再徘徊。
这一部分有点像黑帮片,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节奏很快,逼迫感十足。
这个与主人公毫不相干的故事,却激活了一个人生岔道上的守望者,此为点题。
结语:总述这三段式的结构,层层剥离,逆向递推,每一个部分推敲出前一部分的起因,虽说不免有些急转弯多万衔接问题,但仍能清晰地阐述了人物犯罪动机,也借用结构方面的优势,把前一部分的多种小细节加以解释。
任达华沧桑的外表、冷漠的表情,缓慢的语速,把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纠结的内心形象的展现出来。
或许说《守望者:罪恶迷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作为一部国产惊悚片,起码剧本出色,诚意十足。
中国的惊悚电影从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开启国产惊悚片时代的那一刻,在体制之下残缺不全的缓慢爬行,这部电影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引领风潮还不得而知,但起码从本片中,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编制惊悚题材故事的能力,只希望中国惊悚片在未来能够多生产一些诚意之作等待观众检验。
刚看了一个一分的影评,不得不来说两句,哎,又是一个BS一切国产片的SB,国产片有很多垃圾,也有很多只能打发时间,但是这片绝对不是的,那个什么头盔500年的只是因为达华是个20年刚出来的木匠,为人木衲,他能知道什么,他连手机都不知道还能编出什么玩意来,整部电影分三段,倒叙手法,第一段看上去就是部老掉牙的想学又学不好的杀人片,估计没耐心的就直接不看了,但是后面看完才知道,这其实完全是一部剧情片,达华是有选择的,他的堂兄在等他,但是他选择了自我毁灭,因为20年了,他无所适从,内心迷茫,不知道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能去哪里,所以一步步的被路遇之人之事所影响,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不管从剧情还是达华的表演来说,这都是国片里面算好的了(配角不讨论),居然被一个SB说成了垃圾,而且这个SB好像还看完了还不知道其实整片只死了一个人,也不知道这其实主要是剧情片而不是着重的悬疑片,看这SB的字体估计又是一个非主流,国片和西片的确有一定距离,不过我怀疑七宗罪,盗梦之类的你能否看懂,估计你小学也没毕业吧?
不过也许我错了,也许你是故意的,让人喷来找快感!
哎,真替你和后面跟帖的某些人父母难过,这么简单的电影居然看不出剧本的主题,这么简单的电影还觉得逻辑混乱!
真是SB处处有,这里特别多!
巍子为了让任达华为她当证人,说了谎,将与自己合谋抢劫黑钱来救治女儿的妻子说成为了富贵抛弃他和女儿的贱人,令任达华在十字路口选择了梅龙镇;陈思成误会任达华对旧情念念不忘,而将朋友被妻子抛弃的事情安在了自己身上,并误会了张静初对自己的热情,自己出于善意却充斥谎言和误会的说教,令任达华起了杀心。
张静初对陈思成谎称死去的丈夫出了门,令其误会她是个放荡易于勾引的女人,并以此进行对任达华的说教。
当陈思成意识到自己促成的错误之后,试图补救的时候,遇到了开头黄圣依,余少群等扮演的四个青年,他希望能搭车,对于是否让其搭车这个选择,他们选择了No,于是有了开头四人噩运。
谎言生出谎言,谎言生出误会,误会促成了恶。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的网。
任达华扮演的陈志辉出狱后,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人,遇到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误会,最冲选择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岔路。
人,是多么的容易被误导。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歧路标,是多么容易然让你一次又一次的远离最初的目的地。
忽然觉得孙燕姿的《遇见》很贴合这部电影。
遇见形形色色多的人,各种各样的对白,没能给陈志辉带来爱的号码牌,却来了罪恶的沉沦,这才更像生活。
导演非行是个有前途的类型片导演。
电影虽然存在瑕疵,但充满诚意。
希望他越走越远,做出更好更成熟的片子。
非行这位编剧导演拍了一部很不错的悬疑片,一部不可多得的探讨人性话题的佳片。
必须细看两遍,方敢于此动手写下点自己的观影小感。
一百分钟,的确是如各影人所说的那样,分为三大段。
通过让人惊叹的倒叙手法连接起来,编导在这里确是花了一笔给劲的功夫。
但是,我不得不客观道出。
第一段的确是俗不可耐,这点很让人遗憾。
蛇头龙身凤尾,这样形容不算过。
先是四位菜鸟级演员的演技就没什么可圈点的,俗。
再者这段剧情也够呆板,明显会给观影者一种很牵强和无聊的感觉,以至于让不少人在看这段时几乎要拍案走人。
四个大学生驱一辆越野车来看库彝族传统庆典。
天色渐黑时便碰上了阴深大宅…… 接着当然是要借宿一晚,大宅里的主人理所当然要像个让人怕怕的怪叔叔了。
任达华(演陈志辉)为怪人叔叔,这倒还不至于让人太失望…… 一堆大瓦缸,在历史系的胖子眼里成了古文物是正常的。
但接着陈志辉道出缸里装的是肉,而影片才十几分钟时凶手陈志辉就几近暴露了,接下来还能有什么惊悚的呢。
“这是一个五百多年的头箍……”,给胖子套上后锤子就从裤带抽了出来,胖子OVER。
“不远,很近。
天黑之前一定让你们汇合。
”陈志辉回答他们对胖子去哪了的疑问。
剩下的三个出去拍照,楚小莉给胖子电话时,大宅院中的那些缸里就响起了铃声,到这一步基本是个人都会看出是怎么回事了,没劲。
整段牵强的是,如果楚小莉没有忘记带广角镜,如果珍珍没有摔伤脚,如果志强和小莉没有留下珍珍再跑出去继续拍照,如果小莉没踩上老鼠夹。
如果他们一直呆一起的话,我很想知道陈怎么能很淡定的说出在天黑之前一定让他们跟缸里的胖子汇合。
当然,第一段也不全是败笔,至少在悬疑这一份上为后面故事的发展给了个还算有力的铺垫。
起码交代出了陈来到这里和要解决楚小莉和志强的原由:20年前自己被判入狱,楚小莉的父母和胖子的父亲都有责任。
而至于珍珍和志强,只能怪他们“上错车”了。
到影片31分钟时, 陈志辉居然在和楚小莉的打斗中挂掉了,后脑勺一锤,命非于自己的锥子下。
呜呼,我也傻了眼,警察来清场了,才三分一的时间,主角就挂彩,这下可怎么办哪?
好戏在后头!
接着出现了第二段中的一重要人物,也就是想教育帮助陈最后反成了致使陈走向更罪恶的迷途的一小帅哥——周栋。
这段中导演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当然,这心血花得很成功。
东风旅馆里,周栋和陈偶遇。
在陈志辉现身那一刻,我想有不少观众都有点蒙了吧。
他不是挂了么?
怎么又出现了!
两秒之后我们便会反应过来——倒叙了。
此时周栋和陈都有一共同目标——寻找黄锦正。
作为红星机械厂的一员工,周栋受厂里之托来确认下老员工黄锦正是否还有活命继续拿公家的退休金的资格。
而陈志辉的目的,大家懂的。
没错,这一倒叙确实起到了让我们定下好好看下去的作用。
罪恶的迷途,最后迷在这里。
显而易见,周栋是个心思敏捷的家伙。
很快便看出了陈志辉的来路。
20年牢狱之灾,陈志辉心中那滋味周栋是懂点的。
所以,周栋觉得自己能救赎他,让他走出迷惘。
可见,周有些高估了自己. 为了让陈看到如今女人的开放性和时代与以往的不同,立马来了个“举例说明”。
张静初演的红姐也算是风情万种了,老实说,那笑容让我有点小冲动。
周栋是个现代的男人,懂现代女人的心,在把自己的职位提高了两级和薪金提高了十倍的前提下,绝对能让一女人笑得更灿烂。
连跳三支舞,跟一个已婚女人(周栋并不知红已离婚)。
“女人很随便,女人也不少,为一个女人现在不值得。
”周栋想让陈志辉看到这些,可惜,陈志辉不能算是这一开放时代的人。
这下非但没有给陈志辉以救赎,最后一支舞前的那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把陈志辉再次推向深渊。
对于一个在二十年前靠自己用一把锤子辛苦打拼下来的血汗钱供其读完四年大学的狠心女人,现在自己该怎么办?
周栋很自然又带点狠劲回答说:“我会用那把锤子在她身上钉上一钉子!
”如果一根钉子不够呢?
“那我会多钉几根!
”此时背景音乐马上由“晴”变“阴”了。
一个玩笑,而陈志辉,把其视为解决之道!
到这里,编导对第一段中陈志辉的钉人爱好就作出了让我们有点恍然大悟的交代了。
第一段我们就看到,一根钉子确实不够,人太多。
周栋啊周栋,心思 是敏捷了,但还是没能看清陈志辉,陈是一根筋的人。
孟楼和潘家镇,对于陈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知道吗?
今天潘家镇是阴天,要下雨的样子,而孟楼那边又是什么样的呢?
陈迷惘了,他没看到,孟楼那边绝对是一大晴天!
周栋却颠颠的以为往东四十公里那个孟楼又是一个让陈志辉魂牵梦绕的女人所在处。
但,孟楼才是陈的正途归家处。
接着周又拿二宝的离婚案列来放自己身上给陈志辉举例子。
说对于一个背叛自己的女人,绝不能原谅!
偶的天,这是帮人还是害人。
到这里,其实就展现出了此途中让陈迷途的罪恶之一。
于是在黄锦正的七十大寿宴会上,罪恶开始泛滥开。
在得不到一声道歉反而招到羞辱的情况下,陈向那鸟人黄浩第一次亮出了锤子。
很顺然地开始了对黄秀丽——罪恶源头——的报复行动。
其实在这里剧情也有点牵强,整个宴会上那么多亲朋好友。
陈志辉在房里把主人一家三口都钉了,居然没有一人发现!
难道那些亲戚们走光前就没一个要找主人道别一下的吗?
第二天跟周栋道别后,陈立马去了那座大宅里守住,等侯那个让他迷失的女人归来。
结果先等来了那四个傻蛋。
在这之前本可以避开这一劫的,只怪胖子太吝啬,觉得那车子多载一个人就会让他的肥肉没地方摆了。
不让意识到了危险的周栋搭顺风车。
当周栋赶到大宅门前时,一切已晚,只剩下那只猫。
这只猫不得不说一下,导演给它的镜头不下十个。
也算是够出彩的了。
当然寓意也不小。
第一段中主要是为了创造恐怖的气氛,那猫样就够阴深的了吧。
第二段还另有一个大用。
一只流浪的野猫,无依无靠,一无是处,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可见就是陈志辉的缩影,猫迷途了,人也迷途了。
猫似乎也知晓这种同病相怜,不然怎么会让陈志辉给一条鱼就收下了。
看看猫,看看人,双重强调出陈志辉此时的悲催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荡漾高空的回响再次拉起一段倒叙潮流,也就引出了片中的第三段。
镜头逛倒,最后倒到了监狱门口,也就是此故事的最开端。
陈志辉从监狱里出来。
看到这里,这片子绝对是不看下去不行了的。
陈来到了双岔口,一路通往潘家镇,一路通往孟楼,通往两个不同的世界。
该走哪一条?
导演给了一个陈志辉看向孟楼那边的镜头,可见,他本是想往孟楼那边去的。
由于口渴,身后刚好有座茶馆,就在他决定去解解渴这瞬间,杯具开始上演。
为什么陈会决定去潘家镇寻找黄秀丽,为什么会发生这件罪恶的故事。
导演于茶馆里给观众们现出了答案。
巍子演的黑衣男子,便是此路途中的罪恶发起者。
黑衣男先是让小二给陈送上了壶碧螺春,慧眼啊。
这黑衣男也是老练,演得淡定从容。
在陈志辉面前一大片谎言谎语压过来,一下子就压小了两人的距离。
还出了两谜语,说狗不懂金的价值,瞎子看不到人生的美好事物。
当然这些谜语对于黑衣男要表露的心情并不假。
自己不是狗也不是瞎子,黑衣男此时能看到的人生价值就是要拿到钱救自己那躺在医院里的女儿,这不假。
他说这里马上要发生刑事案件了,刚开始我还以为黑衣男是警察呢。
结果接着导演又给我们来了一高潮!
黑衣男进入厢房去,开始争吵,和他妻子尽心演着戏,毫无破绽。
但就是那些争吵,一点点的勾起了陈当年被黄秀丽甩掉时的伤心事。
“没有酒,何必长寿!
”这句罪恶的话让陈开始迷惘,心里难受的应该是:失去了那段情,活着有何用?
这里已然给出了令陈迷途的罪恶之二。
于是陈再次走向了双岔口。
这下黑衣男的证人计划当然泡了汤。
在茶馆厢房里,导演第三次用上了倒叙的手法,虽然只是25秒,但也足以见其高明。
黑衣男真是要豁出去,居然顶着来福枪枪口嘶喊!
为了那六十万,为了自己的女儿,是豁出去了,但这种豁出去是有价值的,即使也犯法。
而可悲的陈志辉,在双岔口中与美好未来擦边而过。
步向了罪恶的旅途。
殊不知,他的堂兄嫂正在孟楼等着他归家……陈志辉实在是个可悲的角色,粗看是败在了女人的手上,细看,其实是败在了自己的手上。
导演通过陈志辉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与其他俩人物的对比,给我们呈现了在迷途中,不同的思考方式必将造成不同的结局。
罪恶的或是从获未来的。
第二段的周栋也要离婚,但抱的是客观和负责任的心态,那个电话中我们可看出,所以不会走向罪恶深渊。
第三段中的茶馆黑衣人,之所以走上罪恶之道,是为了夺回另一个生命,并没有迷失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要抱以清醒的心态去看待途中所出现的那些虚虚实实,别走错了。
我想就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纵观整部片子,虽没什么大排场面。
但情节也算跌宕起伏,可谓一波接一波不断袭来。
第一段是果,第二和第三段是因。
结构严谨且手法新颖。
除了开头段差强人意外,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值得观赏的影片。
以上纯属个人的观点立场,若有不妥之处,望各影友多包涵指点。
说实话,由于“绝命岛”的缘故,我和我女朋友对国产恐怖片产生了恐惧,但由于近期片子看的差不多了,所以也没太多选择,冲着达华去看吧,总感觉不会太坏。
直到达华轻松加愉快地搞了3个人后被黄圣依灭掉,我们脸上的黑线出来了。
四川人就是可爱,影院里有人开始一轮纷纷“怎么又是部喜剧片”...但坚持完那大半段拖沓后,终于等到了旅馆章后半截的高潮,不错,在此也就不剧透了,只谈谈亮点我个人的见解:1、任达华点穴昏迷的设定应该是为审核而在后期设定的。
无论如何,让受害者昏迷的想法都是一个绝对的败笔。
首先,它让这部现实剧脱离了现实;其次,以昏迷代替死亡完全抹杀了本剧的内心冲击,淡化了这一切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其三,在老头过生日那段中,被害者在激动的情况下,不可能准确的插中穴位。
综上所述,这个设定对于本剧完全是多余的,要这样设定只是为减少血腥,方便审核。
2、我个人觉得,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再加一节。
那就是当年你任达华恋人背叛他的情景:原来那个恋人是因为某个特别的不得已的原因,如为任达华着想云云,忍痛抛弃了任,而不知真相的任,由此产生了仇恨,走上了后来的道路。
那这片就真的完美了,不仅进一步将电影推向高潮,还将导演欲表达的深层次思想以一个极端的例子表现出来。
仅此而已,这片至少让我觉得对得起票价,勉强给个“还行”全剧终
抱着一种看港产垃圾片,而且还是故弄玄虚的那种犯罪片的心情去看了《守望者:罪恶迷途》,结果,这部分为三段的犯罪心理剧情片,在我对其期待值绝对为负数的前提下,带来意外惊喜了。
从结构上来说,这部电影很清楚地被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比较考验观众的耐心。
属于非常主流的惊栗片,鬼片,僵尸片,变态杀人狂片,悬疑片的那种开场白风格。
这类电影看多了的人,会对这种开场白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甚至会觉得:瞧,又是这种片子。
这部电影的惊喜在后面。
当发现原来高谈阔论发表对女人的各种看法的周栋对柜台后面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的种种自以为是的判断原来都是一场误会的时候,当任达华饰演的陈志辉给徘徊在小旅馆外面的那只黑色的野猫带回一条鱼的时候,当陈志辉执着地追问那些背弃过他的人,而他苦苦挣扎要的只是一个道歉的时候,当他被周栋即兴发挥的一番观点严重误导,激发了内心本已有意向善的愤怒,决心复仇的时候,当周栋如梦初醒般的不顾一切回去找他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叫人不心生深深的同情,这一切原本是不会发生的第三段把时间推得更靠前,进一步揭开了陈志辉一步一步走向复仇的心理历程。
刚刚出狱的陈志辉,站在人生的两条岔路口,孟楼还是潘家镇,想起他对周栋说:往东四十里,有个地方叫孟楼,你知道么?
就是如此近的距离,生死,善恶,爱恨,忘记还是回忆,放下还是提起,原谅还是仇恨,祝福还是复仇,就是如此如此贴近。
究竟谁是悲剧的罪魁祸首呢?
二十年前恋人的背信弃义,家人的从中作梗,二十年后执迷不悟周栋的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无所不能般的在陈志辉面前扮演了一回人生导师为了给孩子动手术而处心积虑制造一起刑事案件的黑衣人也想利用他作为目击证人四个年轻人冷漠拒载,如果他们不拒载呢?
会不会周栋就拦住他了?
这一切的一切,像蝴蝶效应一样,产生了无法估计的连锁反应最终彻底毁了这个曾经想要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可怜人就在我觉得,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得无以复加的痛苦的时候最后一幕,他的哥哥嫂嫂安静地守候在桌前,做好了一桌子的菜,看看墙上早已经过了时间的钟,哥哥忍不住说:应该是今天啊。
嫂嫂笑了笑安慰哥哥说:他不回这,还能去哪呢?
这下好了,一家团聚了。
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幕,我相信,他一定会回家的。
如果我们能对别人多心存一些善念,哪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相信,有许多问题就化解了。
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在于剧情与人性的深入讨论两线并行。
张静初出镜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爆发出了她个人以往作品中从未有过的性感和万种风情,看上去妩媚动人,极尽能事来讨人欢心,完全是个内心不安分的少妇形象。
结果却是个沉浸在过去回忆里,思念故人的年轻寡妇。
陈思成看上去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信口雌黄,心胸狭窄,自以为是,结果对待前妻却是一个完全心软的活菩萨。
到这一步就能看出一点意思来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逞口舌之利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对方却将这番高谈阔论捧上神坛了。
而任达华扮演的陈志辉,他心中有那么多的疑惑,可他永远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错误的人发生了完全错误的对话,他需要的不是被唤起恨不是被唤起复仇的欲望,而是重生的希望,忘记过去,重新开始。
而更为讽刺的是,令他燃起复仇念头的那些人,在他们的各种假面假话背后,真正诉说的却是真爱真善真诚。
只可惜,陈志辉再没有机会看到了。
孟楼,他是向往过的,这个日后能狠狠地把钉子敲进别人脑袋里的人,他最初也曾经担心地问:我有个堂哥在那里,你说我去找他们,他们会不会讨厌我?
这太让人感到心酸了。
人有的时候,一无所有,一个信念,就能坚持下去。
人有的时候,伤痕累累,一句道歉,就能获得平静。
人有的时候,万念俱灰,一个归宿,就能重新开始。
哪怕只要人性中的那么一点点光明,就足够将这个我本善良的人从万劫不复中拯救出来了,可是他却不曾拥有过一丝一毫的希望。
究竟是黄圣依扮演的那个小女孩杀了他,还是这一系列充满各种欲望形色各异斑斑点点的人性杀了他。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往前一步万丈深渊往东四十里,有个地方叫孟楼命运还是曾经对他有所眷顾的留下的,是无尽的叹息
给非行的这部类型片四星,很大程度上是鼓励。
或许《守望者:罪恶迷途》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推荐观看的程度,但即便是这么一部只是保住了一些基本类型片元素的电影,它也明显的体现出了导演非行想要把它拍好的努力。
这份想要把电影拍好的诚心和尝试,在如今已经难能可贵。
整部电影的故事顺序被刻意打乱,也许你看前二十分钟时会觉得它很烂,但越往后看,越觉得精彩。
电影真正的高潮个人认为在巍子和郝蕾的那场对手戏中,任达华根本没有用多大的劲儿,就已经把一个从迷茫到坚定的杀人犯表现得真切、可信。
陈思成最近的几部电影有戏路越走越窄的意思,这不是个好事儿。
《守望者:罪恶迷途》再次开启了国内描绘犯罪题材电影的冰封之河,它的这种勇敢是值得褒奖的,毕竟非行交上来的答卷是及格的。
电影中有些桥段过于俗劣,如黑猫和水缸。
但仅仅是赴寿宴这一场戏,已经能够将功抵过。
期待非行的下一部电影能带来更大的进步。
2011年5月21日
倒叙的三段,一段比一段精彩,没有耐心的话,可以从后面往前看。
监狱中的洗脑把犯人洗成了与社会脱节的没有自己思想人。
出狱后被别人的话语轻易就能影响到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与社会的脱节以及遭遇的那些人,让任达华走上了不归路。
劳改如果只是把一个人变成这样一个白痴,那么不如去做额叶切除手术。
韩浩月传闻有好莱坞制片人看中了新上映的《守望者:罪恶迷途》,欲购买其翻拍版权,相信翻拍后的《守望者》会成为一部犯罪心理大片,在营造影片气氛、表达节奏、逻辑缜密性方面,新生代导演非行还需要有功课要做。
影片的结构设计拯救了《守望者》,影片后面两段故事的承接转折,体现出国产电影难得一见的匠心,精巧而合理的情节推进方式,会让观众为之赞叹,这种设计在经典好莱坞罪案电影中虽属常见,但《守望者》能做到不让观众产生山寨感,这难能可贵。
有些电影,开头看着不错,结束之后发现是个烂片,《守望者》把这个常见的规律颠倒了过来,开头20多分钟,烂片的嫌疑很大,但自第二段故事展开后,那种藏匿于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触动大多数人的惊悚感被挖掘了出来,让人意识到对于人性的那句经典诠释“善恶一念间”,原来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电影中任达华站在岔路口,犹豫着该往哪个方向走,去往孟楼方向,他会和自小就疼爱他的堂哥在一起,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去往潘家镇方向,他就会由一个改造好的刑满释放犯转身为一个复仇者,手上沾满鲜血。
在善与恶的搏斗中,早期不幸经历留下的精神创伤复发,使他走向了潘家镇。
《守望者》在探索一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方面,并没有太过雕琢,它把重点放在了对人生际遇的表述上,在哪个时间节点上,遇到了哪些人,这些相遇对于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起到了什么影响,电影讲出了它的宿命感。
仅从这方面看,《守望者》和那部著名的《罗拉快跑》有相近之处。
任达华选择去潘家镇,与他出狱后遇到的两个人有关,那两个人点燃了他早已熄灭的仇恨火焰,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抑或,他的仇恨根本没有泯灭,只不过借着别人的言语找到了爆发的理由。
敬业的任达华入戏很深,可惜开头部分多次以“背后有人”的方式出现,多少削弱了演技,影片渐入佳境后,他的表演也展现出了魅力。
对张静初和任达华的飙戏期待落空,《守望者》中两人并无对手戏,但张静初和陈思成的戏份好看,一个是不甘寂寞的旅店老板娘,一个是忠厚中带着点不羁的浪荡子,两人在旅馆中大跳热舞,居然为电影的冷酷气质增加了些奢靡气息。
这部电影中的张静初展现了她的性感一面。
《守望者》删掉了不少血腥镜头,这些镜头的缺失是否对电影有伤害不得而知。
但为了便于通过审查而留下的温暖结尾,却意外地增加了电影的悲伤意味。
坐在轮椅上的堂哥没能去接出狱的堂弟,也是致使堂弟误入歧途的原因所在,堂嫂那句“他不来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让人瞬间感到内心空旷,有时候,人仅仅要求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可以安身立命了,但这个卑微的愿望,也往往实现不了。
爱的纠缠与失落,命运变化的微妙与无常,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看《守望者》如果感到惊悚,那么意味着它找到了那条通往人心幽暗之处的那条隐秘道路。
蛇头虎尾,一定要坚持把烂到极致的第一部分扛过去
中间30分钟真心雷啊
毫无必要的倒叙,复杂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前半段狗血,后半段很稳当!
2星给任达华 不愧是老戏骨
毫无优点,生怕观众看不明白的恐怖短剧……任达华好忙,忙着突然出场。
开始很假,中段拖沓,最末杯具。
说教意味太重。电影只成全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张静初。
前30分钟是垃圾,后面不错
感谢观众的 宽容
11423---这两星给的是陈思成和张静初的劲舞----2013.09.15
不错,有点儿欧美悬疑片的范儿!支持一下非行导演和演技派主创们!
实际吧,任达华早就夜与雾过张静初了……
罪恶不过就是表现,那些诱导它爆发的因素才是可怕的,因素又不能看表面,当局者迷是真理,旁观者清是折磨。黑猫时不错的配角,值得关注。
善恶一念之间啊。第一段有点老太太的裹脚布的感觉。。。
都是骗子 差别只是恶意和善意
还算有那么一点追求吧。虽说追求也很奇怪。
是個不錯的國產片,繼續努力吧
都2011年了还能排除这摸样的东西来~? 好神奇啊~~~~还不如那啥呢~连京华火腿都没有~~~~
导演功力欠佳,剧本实在太精彩。两个有关女人的似是而非的故事,一个注定悲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