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这是一个纯而又纯的成年人的童话故事,除了男主那张在侧光下满是沟壑的老脸看得人百爪挠心之外。
影片的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时间在讲,两个已过而立的中年人怎样用teenager的方式,在柔光镜下kiss和make love,让人觉得稍显矫情和腻歪。
不过这点稍微的矫情在男主角献出宝贵的生命之后,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对的,那是回光返照。
和《廊桥遗梦》、《瓶中信》、《笔记本》算作一个系列。
周末的晚场人不多,这样的片子更少,还碰上另一个系的朋友,该改名叫研究生专场了。
叫drama有点过分,一部有点煽情的《读者文摘》改编剧。
地点是在北卡的outerbank,眼熟。
男女主角的表现方式是老套的问题男--相遇--低潮--相知--激情--分别--相爱--救赎--升华。
两人演出还算卖力,B+。
结尾,人不多的场子唏嘘一片。
爱情文艺片一向挺难吸引我这样的high sensation seeker,基本都是用做午饭或催眠电影。
从最近一直纠结的娱乐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原因如下(原谅我不中不英再一次吧,查了n久字典实在找不到中文里的精确对应词--尽最大努力没有spoil剧情):虽然地点在北卡的outerbank,空间上的距离感产生少量 location involvement。
但是角色一个是分居中年妈一个是离异老年爸,缺乏生活文化年龄相关度或近似感,不足以造成character identification(反之同理)。
两人的恋爱虽然合情,但和保守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或者作为观众的我的文化价值观多少有些脱节,所以男主角必须以极大代价弥补以争取观众同情来增加对他的价值的评估。
然而后半部分30分钟的剧情实在过于predictable,女儿的成长是用来补偿缺席的男主角的遗憾。
然而依据affective disposition,即希望终场看见好人好报的大团圆,对结尾twist (无论是好是坏)的期待多少有些落空(就像一脚踩空落在一块不是那么厚的海绵上),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不情愿的heuristic processing积攒下来的resource backfire。
此外,对演员本身的了解也多少影响了对剧情的接受。
理查基尔就不多说了,光是女主角的老公的扮演人就是law and order--svu里的经典大脸。
而且在那部戏里也有个反叛期的teenage女儿,这种相似的相关度,导致流失不少mental resource去接受他在这里成为一个出轨中年男,而且他,以及其他演员的演出也不怎么出彩,怎么看都是在背台词。
last but not least,影院的椅子一动就嘎嘎的响,最后搞得我脖子很僵硬,physical discomfort也导致了无法完全transportated。
还是有点小小的发现:片子里面打电话的人一共有四个,用的似乎都是这两年烂透影视银幕的Moto Razor,就是颜色不一样。
不知道这种product placement是不是有效。
不过看在同学们伤感得不行的面子上,没敢煞风景。
“作为一个成人,谢谢让我爱上你”年轻的时候,以为爱就是电光火石,你侬我侬;再长大一点,才发现真正的爱是那种牵挂和想念,你不一定在我身边,但一定在我心里。
如果在我成人的时候,爱上了你,请你一定要珍惜。
因为这个时间的我更加笃定,也更遵从内心。
电影中,她对他说:作为一个成人,谢谢让我爱上了你。
她多年的婚姻生活已进入疲乏期,为了暂时逃避这种生活,她前往一家小旅馆。
而此时,旅馆里来了一位客人。
不久因为种种两个各怀心事的人,被迫滞留在这家小旅馆里,像两艘迷航的船只,交会在罗丹岛。
书上说:人在四十岁的时候才能找到真爱。
可惜有时我们等不了那么久。
“和他在一起,自己会变得更美好”她帮助他勇敢面对患者伤心欲绝的年迈丈夫,而他也让她下了决心——不再因孩子而委曲求全再和丈夫复合。
真正的爱情就是让你更像你自己。
她告诉女儿“和他在一起,自己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这就足够了。
”好的爱情应当具有宽广且平静的内核,静水深流般却又叫人终生难以忘怀。
这份爱亦是早已跳出自身之囹圄,浸入对方的身体里,周而复始的循环。
它是可以让你全然埋首哭泣的情感,也是能够让你重新站起来直面伤痛,笑对人生的情感。
虽然来得有点晚,但谢谢你还是来了。
“因为你,他脱胎换骨”接下去是分别的日子。
像初恋的时光一样,他们在信中交流彼此的生活,努力让对方体验彼此的存在。
你在过怎么样的生活?
经历的是怎么样的喜怒哀乐?
在旅店,她给他看她做的木盒,里面存放的是一些她认为的美好记忆。
在离别的日子,她开始重新整理那个木盒,未来的日子应该会有他的参与。
终于等到他要回来的那一天。
她兴奋地等待着,又倒数希望。
可从傍晚等到天明,都没有消息。
门铃响了,她跑到门口,门口站着一个年轻人:“我是马克·弗兰诺。
”她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终于没能共同分享余下的人生。
他儿子说:“因为你,他脱胎换骨,你把真实的父亲还给了我。
你拯救了他。
”其实在这一场邂逅里,她和他并非单方面的馈赠,而是互相救赎。
我爱你比你的生命长又一次来到罗丹岛。
在他住过的房间,她回想着她和他度过的短暂却永生难忘的时光……记忆永存。
生活也将从这里重新开始。
这中间有感人一幕。
死去的老太太的丈夫强忍着巨大的悲痛,问他,你知道我太太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他们结婚已经43年,日日朝夕相处,老太太是为了丈夫要去切除脸上的良性肿瘤,说女为悦己者容。
正是这样,老头在太太死后活在悔恨中,心里定然想,如果当初再坚持一下下就好了。
所以活在回忆中的又何止女主人公一人?
张晓风说: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而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能超越生死。
我爱你,会比你的生命长?
ps:以前看《少女》杂志,其中有个专栏登了一封读者的来信,她说我爱他,但必须离开他。
拥有他,我不曾欢天喜地,因为他本来就不属于我;失去他,我也不会哭天抢地,因为他本来就不属于我。
我可以将对他的爱分给更需要的人,可以更尊重一个老人,可以收养几个孤儿,可以更加勇敢而有力量地活着。
因为我爱他。
冲着原作者去的,却发现编剧的功力不行,把故事改得不好 Richard Gere和Diane Lane的表演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唯一的亮点是配乐吧,还不错总体说来,没有值回票价
要有多少勇气和希望在暴风雨来袭后笑看那一片云淡风轻文/熊猫大正太乳头是粉红色的开始准备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题目的,因为电影一开始的海景以及那栋美到死的房子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诗。
电影的情节和多数爱情故事一样,相遇,相爱,离别,分开。
一场风暴借着点酒精让中年的男女猪脚火速激吻,并且火速相爱。
或许他们生活缺少一个燃点吧。
各自的生活之前都是乱如麻,在这样一座海景房里相遇,一个代东的女房主,一个是男房客,不摩擦出点火花太对不起观众了,而且李察吉尔也是越老越有魅力,那眼神深情直勾勾的盯着镜头,得迷死多少春心萌动缺少父爱的女性观众啊。
在这样一座面朝大海的房子里,看着远处波澜壮阔的大海,是梳理过往最好的时间,男女猪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深入了解彼此的过去,以及外在暴风雨紧张氛围的影响下,在酒精的催化下,在对彼此逐渐了解而逐渐敞开心扉一路从一垒狂奔到本垒得分。
之后就是离别,完美的爱情故事里必须有一段变奏的旋律才能打动所有听众,没有波折就不完美不经历风雨就不能见彩虹这点小哲理还是需要阐述的。
有趣的是,他们离别后书信来往鸿雁传情,这个在今天看来有些过时,在时下的男人觉得老套女人看信之后先是小激动而后拆穿男人花言巧语的小诡计的今天,男女猪脚却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彼此的思念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尤其是女猪脚收信拆信的那种眼神和矜持让人觉得她又年轻了一把。
信里面一段段男猪脚的情话我听得鸡皮疙瘩抖落了一地却还是成功俘虏了女猪脚少女般的心,并且雷打不动唬的女猪脚一愣一愣的。
他们爱得很深沉,很古典。
最后就是男猪脚以死来为这段完美的黄昏恋画上休止符,而女猪脚从永失我爱的悲伤中释怀,用从这段爱情中男猪脚给予的勇气和希望在暴风雨来袭后笑看云淡风轻结尾。
这部电影最感动人的地方就是爱情让人重生,步入中年的男女猪脚在生活中不断来袭的暴风雨中不堪疲惫的残喘,遇见对方爱上对方后让他们点亮对于生活的新希望,也是由于对方让他们在分开后的生活也有了改观,爱不但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也同时男女猪脚新的生命。
爱,让彼此重生。
也就是这份爱,让女猪脚在经历永失我爱的沉痛打击后,还能最后海阔天空的景色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我喜欢这篇标题,要有多少勇气和希望在暴风雨来袭后笑看那一片云淡风轻,而这些勇气和希望也只有爱才能给予与支付。
好好地无怨无悔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吧!
尽管Richard Gere有些言论很不对,但把政治搁在一边,他永远是好莱坞最深情的男人。
他一直都是这么老,记不得他年轻的样子,也不觉得他可能会更老。
看Must love dogs的时候并不觉得Diana Lane有多么动人,有这么动人。
海边的那所房子肯定会红吧。
北卡的海原来这么美。
估计早一点看这个电影我去年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考寄的。
尽管故事的结尾悲伤得有点像韩剧,但也许编剧有他的想法吧。
这么偶然的相遇,这么美丽的邂逅,如果再能一起厮守终老,可能就像童话了。
可是我始终无法接受让男主角在山洪中牺牲。
我也始终无法接受让女主角余生都笑着回忆着以泪洗面着。
看到他们通信的那一段,我就想起收信快乐了。
怎么信写来写去的故事,结果都不是太好呢。
全世界的编剧怎么都一个思路呢。
是不是写信写的时间长了,人就容易想见面,可是离得远,路上发生不幸的可能性就会大。
为什么他俩不打电话呢,信号塔不是南极都有么。
可是打电话的故事肯定不会比收信的故事那么动听。
接到电话的刹那也不能和把信贴在心上的那个瞬间媲美。
插一句,今天在原来的小本子看见以前摘抄的一句话,好像是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说人到了二三十岁就开始重复说一些相同的话,做一些相同的事情。
不禁后脊背发凉。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已经开始絮絮叨叨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和不同的人讲同样的故事,讲到自己都厌倦自己。
有人说最痛苦的事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真正年轻过,可说不定我们的心一直都会年轻着。
就像Richard和Diana一样,相遇不在乎早晚。
分给的太低了吧。
每一部尼古拉斯编剧的都是那么催泪,看的泪流满面。
喜欢那个蓝色的海边房子,这简直是只有在童话里才有的吗。
一个人是让你不消极,是让你觉得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看着别人的爱情故事,想着自己的爱情。
中年人的激情,都是那么朴实了,不像年轻时候。
等到中年,有了孩子,有了家庭。
但是要为自己做决定。
为自己过生活。
每一部都有letter,但是显得更有意思。
唯美的动人。
虽然每一部都好似看过的故事,但还是爱。
最后那道阳光很有寓意啊。
音乐响起,灯光亮起。
我的朋友站起身,说:“你欺骗了我的感情。
”我低着头,惭愧地说:“实在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
”她喜欢浪漫喜剧。
我打量了一下最近上映的片子,似乎这部Richard Gere和Diane Lane主演的爱情片,怎么着都会很浪漫。
好莱坞又没胆拍悲剧,浪漫喜剧几乎十拿九稳,于是就推荐了《罗丹斯之夜》(Nights in Rodanthe)。
设计精巧的片头字幕消散之后,我想:这片似乎是中规中矩的爱情片,不会有大惊喜。
这一点,我猜对了。
片子实际上就是让Richard Gere和Diane Lane在银幕上聚一聚,过过瘾。
听说他们从前的合作很有火花。
就象观众总想着让Keanu和Sandra Bullock在银幕上聚一聚一样,无可厚非。
没有惊喜也无所谓。
俊男美女,海滩,浪漫小屋,适时出现用途是接吻催化剂的暴风雨,平坦的家庭成员背景,都没什么的,真的。
看着就好啦。
但是,编导大概也觉得什么惊喜都没有挺无聊,观众说不定还没出电影院就忘了他们的辛勤工作。
他们就玩了传统一招——剧透来啦——写死男猪脚。
写死Richard Gere不要紧,你让我的脸往哪儿搁?
本来推荐浪漫喜剧的,结果变成欣赏Diane Lane的哭功。
她的哭功是很不错,可我们不是来找哭的呀,尤其不想被这样廉价的煽情弄得浑身难受呀!
所以,我决定违反职业道德。
我要剧透。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不要埋怨我,反正题目上大字写着剧透,看不看是你的事,看不看电影也是你的事。
虽然。。。
虽然里面有James Franco客串,对我是个小惊喜,可是他的造型不好,造型师故意把他弄丑,免得老Gere被比下去,良心大大的坏。
听说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小说不知道怎么样。
电影是真的很普通。
Diane Lane有种特别的娇羞,很含蓄很闺秀,虽然年纪大了,这种娇羞还是动人,这是她吸引人的地方。
Gere就乏善可陈了,除了这把年纪身板还不错之外,别的没什么,眼睛小,眯啊眯的。
我就是喜欢看这两个人 都希望他们生活中也是一对该多好 从cotton club开始 他们合作那么多年 真的太配了不是么
虽然情节很老套,可有些老套的情节经过不同的诠释还是会打动人。
比如这部《罗丹岛之恋》。
他与她因为不同的烦心事来到罗丹岛海边的一座木屋旅馆里。
随性的闲聊,彼此的吸引,暴风雨的催化,让爱情来得顺理成章。
沉浸在爱情中的人们都是相似的:眼中只有彼此,希望时刻与对方待在一起。
爱情能够产生良性的相互作用,让双方都变得更勇敢,更乐观,更容易发现生命中的美好,也能让周围的人被这种美好所感染。
然而不同的人对待爱情的方式却有不同,有的是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般地去追求爱情,全然不顾这些举动对亲人、朋友会造成什么影响,眼里只有爱情,这一般只有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才做得到;有的虽然彼此相爱,但为了亲人、朋友能过得更好,或者为了自己的某种使命,他们不得不天各一方,就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
即使出现了无法挽回的遗憾,但他们仍不后悔这份相爱,这种选择。
这份成熟的爱更令人动容。
剧中有不少镜头显得温情脉脉。
比如老先生回忆他的前妻时,男女主人公在栈道上深情相拥、慢步起舞时,他们耳鬓厮磨时,女主人公听到噩耗呆滞的脸、以及看到最后一封信无可遏制地痛苦失声时,女儿向母亲道歉时……虽是平常的镜头,但拍得动人。
或许我就是比较容易被这些打动吧,呵呵。
最后那群马,出现得有点莫名其妙。
但是这部电影已经足够消磨掉一个安静的夜晚,留下一些美好的心情了。
外国版的倾城之恋?慕名看的,却没看出味来。
偏偏是悲剧
为什么要死去,为什么是这种结局,痛苦的撕扯的观者的心,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掉,果然如此。就像已经惨不忍睹的北京城!
木什意思。
“你身上有我嫉妒的品质”
非常无聊且刻意的一部电影。。。两颗星,一颗给gere大叔,一颗给兰兰~~~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爱情是不同的事情。年轻时候是为了满足对幸福的幻想,成年以后是为了朝夕相伴,到了儿女绕膝的中年,爱情,可能是征服,是妥协,是探险。可惜导演没有让瞬间美满延续的勇气,无法提供完满的售后服务,只好让白头发的理查吉尔,在泥石流死掉。也好。
2.5.
忍着性子看完才发现亮点在最后半小时。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hat we are not supposed to predict or control
罗丹岛好美的海景房。。。好喜欢好喜欢。有生之年可以到达吗??冲这里的美景,冲大海,冲瓦蓝瓦蓝的碧海蓝天,再加一分吧。想想现在有的电影当时看可能没那么深的感觉,但是看完他带给你很深的思考,深陷其中。 电影看完了,碧海蓝天,还有那种找到带给你力量和正面的爱情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两位主角其实挺般配,都是只有外形没演技的演员,Sparks的剧情一如既往狗血
美景+一段真挚的爱情+一些动听的音乐,不错。
还是书好看。
世间有一种爱,是能够超越时限与生死
其实应该是部更好的爱情温情片,可是结尾太过于罗嗦,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改得不知所谓,没书好;唯一看点是泪眼婆娑的付兰兰!
怎么可以把原著改成这样???笨蛋编剧!!!
美版蓝光原盘
What a beautiful beach house. 黛安莲总是演这种心思活络的中年妇女,然后又竹篮打水一场空,看得人那叫一个纠结。请保持死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