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个故事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大多数爱情片是站在女性立场上YY的,而这部是站在男性立场上的。
我想每个男的都希望有这么一个女的:对你的年轻英俊神魂颠倒,对你的风流倜傥死心塌地,对你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对你的落魄潦倒满心痛惜,对你的浪子回头感激涕零... 在你人生得意的时候,她永世不得翻身般的当着loser, 坚定忠实地仰慕着你;在你人生fucked up 的时候,她摇身一变成为成功性感的完美女性,而且毫不犹豫地为你踹了才貌双全的男友, 如饥似渴地扑进你的怀里,最大的愿望就是给你生个孩纸;不巧她又生不出来,那怎么办?
简单,她就很巧地横遭车祸,到头来都死不瞑目,哀叹自己红颜薄命,无福享受和你在一起的天大的幸福...想拿这么脑残的故事企图感动我们广大女性?
对不起,姐宁可去看《感动中国》。
另外,蒙人您也把故事编得像样点儿成吗?
漏洞多得都快成网格袜了:孤男寡女挤在一单人床上 只负责谈心?
男猪有女朋友了还和女猪去双人旅行?
那女的年轻貌美但那么多年愣是没个像样的人追?
然后一夜之间就有了个模特身材的艺术家男友?
... 拜托您了,别用这么残破的剧情把心地善良的我们逼成方舟子好吧?
ps. 看这片子一直憋着想骂那个脑残的丫头,看得各种压抑啊。
唯一的乐趣是每次DEXTER的名字出现,字幕就翻成“地塞米松”... 你看,连翻译机器都看出来了,几位该吃药啦!
1.不要以灵魂知己的名义,去等不该等的人,去蹉跎不该蹉跎的青春。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比爱情这种东西,更值得感动。
2.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经过我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看起来好像最应该是过客的你,在我心中占据了这么重的地位。
3.只要我闭上眼睛,就仿佛还能看到你站在那里,沐浴着黎明的曙光。
4.不管明天发生什么事,把握好今天。
5.以前我总是担心长大了会和谁在一起。
其实我也老担心将来是和谁在一起,还好现在遇上了你,时间不早也不晚,还好上天给我预留了你,这么像我的你,让我这么喜欢的你。
6.我不想让这场爱情里所有人都不幸福,所以他宁愿成全别人的幸福。
7.我爱你很深很深,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我很抱歉。
8.远在天边心却紧紧相连的知己,是深锁心中最为笃真却相隔最远的爱恋。
9.一年一天,淡淡怀旧色调,场景瞬息万变中,时间就这样滑过指尖。
一半友,一半情,用十几年来了然我爱你。
人生中曾经拥有这样一份爱情的微光,已然足够。
即便如此,最叫人念念不忘的还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谁说女人需要一个男人一直爱她,错。
女人需要一个男人,自己可以一直爱他。
用这个人来保持感情的平衡,她可以对身边来来去去的男人们全都失望,却不会失去与爱情的关联和信念。
她可以在其他感情里自由出入,可以不慌不忙地单身并保持心的充盈。
这个男人可以中和心里所有酸碱平衡,她坦然对自己说,不是对什么都不满意,而都只是因为自己其实爱的是他,即使他早已面目全非。
男人才是需要一个女人一直爱他,男人是飞鸟,女人是巢,平日飞鸟不会停留,自由飞翔和觅食是他的天性,但他太需要一个飞累了受伤了可以坦然回去的巢。
失恋失业离婚中年危机,他可以随时回巢求安慰,这个女人像一团软棉花,他觉得自己怎样都不至于摔个全死。
Dexter失魂落魄拖着行李再次准备回巢的时候,发现巢已被占,他那一刻的惊讶让人感到可悲又好笑。
已双翼无力的他甚至没有勇气上去说这巢是哥的,直接落荒而逃。
Emma自己踢飞巢里的另一只鸟,拉Dexter回来占,他才知道,这巢,需要占着不走才行。
其实重点在于,Emma在这些年,一个女人渐渐活得精彩,变得独立华美温润包容。
而毛羽稀疏的Dexter不舍得,也再也不能够飞走。
有所为,有所爱,有所盼,用这九个字足够概括Emma的这些年,最简单的其实很难做到,认真想想看吧。
到处都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某人走进你的生活,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能够忘掉你的过去,那么你永远不要让TA离开。
还有电影里说的:She made you decent and in return you made her so happy. Emma突然死了,惊了一跳。
但于我最触动的时刻,是Emma轻轻说,她想给自己深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Dexter跪下吻她,融进彼此的身体。
Dexter在最后说Emma是他最好的朋友。
我只是觉得这是在爱恋之中,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价。
简而言之,我觉得这不能算作一部电影,只能说是一组制作精良,高速播放,还配乐的幻灯片。
导演图省事,把每年的7月15日简化为一个平均长度5分钟的片段,然后把20个小片段拼凑在一起就成了一部电影,男女主人公之间所有欲说还休,难以表达的感情都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拼接过程中损失殆尽。
我只能说,这种耍小聪明的做法未免太缺乏诚意,不仅缺乏诚意,搞砸的风险还很高。
这就如同你明天期末考试,但是今天晚上8点还什么都不会,一学期也没有去上过课,这时候比较理智的正常人的做法不是抱着书从头开始啃,而是对照着答案把前几年的考试题多做几遍,以图摸出规律,至于明天到底考些什么内容,出什么类型的题,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么做的结果通常只有两种,一种你很倒霉,碰上的题昨天晚上都没做过,你又什么都不会,只能考砸;另一种你很走运,出考题人跟你一样懒得花心思,出的题跟前几年都是同一种类型只不过换了个数,于是你不费吹灰之力地高分通过,不仅如此你还要在心中窃笑,隔壁同学苦逼哈哈地学了一个学期,天天泡图书馆早出晚归最后分数甚至还不如你。
根据我个人亲身经验,这两种可能性发生的比例大概是8:2,也就是说你这学期上5门课,但是你天天蹦迪泡吧谈恋爱什么也没学,最后期末考试大概能过一门废4门。
具体到这部电影,它很不幸地属于第一种情况。
不仅是这部电影,我敢说所有试图走简约路线的导演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
因为拍电影不是考试,你答对一道题就得五分,走运的话蒙上百分之九十的题最后A+。
电影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是不能量化的,一个好的故事可能给你带来一个及格的分数;靠谱点的导演会运用比较优美的电影语言使其更上一层楼:比如好的叙事结构,合理的节奏,以及调教有方的演员;更加细致的导演还会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镜头调度之类的;大师都是善于在电影里营造氛围、渲染情绪的,但是又跟煽情有所不同,八分以上的电影都是有一种情怀在里面的,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
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没有近路可以抄,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会在全世界观众面前一败涂地自惭形秽。
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感情成分很重、主观性很强的作品,其实是很难拍出味道来的,简单的罗列事件是注定要失败的。
最后,我的朋友黄冬冬在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竟然感动得哭了。
其实我很想告诉她,这并不是什么”special bond“,只是煽情。
狗血+表情+配乐,十足的电影技巧,纯技巧,说起来都觉得冷酷且不诚实,你只不过是被煽到了而已。
但事实就是这样,所有内在感情不够强大,本身无法感动人的电影都会使用这一手,从唐山大地震到金陵十三钗,无一例外。
这就如同有些事可以让你发自内心的笑,但有的人挠你你也会笑,但并不是因为觉得可笑。
今天再次看电影《One day》,才看出这部电影讲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人生的起伏,事业有高低,爱情和婚姻以及育儿的一些新的思考。
伴侣对这类电影不感冒,看到一半就去跟朋友赴约了。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大学时,11年前暗恋一个留美的学生,他推荐我看的这部电影,我因为女主角最后的结局,把这部电影视作烂尾片。
这里要剧透了,不好意思。
人怎么可以死呢?
尤其是好不容易得到爱情后,一切不应该是朝着完美的大结局走吗?
如果生活不是越来越好,会突然戛然而止,那么我的努力争取又有什么意义呢?
殊不知,爱情如果跟功利心绑在一起,就是一种灾难。
《One day》里两个主角,都曾因为生活压力,而选择一个能在经济上有所帮助的伴侣,后都发现搭伙过日子,都会被岁月无情的剥夺当初将就的理由。
大学的我,是功利性爆棚的时代,那时候看这部电影,我的功利心本能排斥着这部没有“好结果”的电影。
当时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找一份好工作,也想出国留学,更希望能通过写小说,一夜成名。
反正做什么事情,都因为有“功利”二字推着自己往前冲,充满了劲头。
这份功利,还融进了我的交友目的。
本部电影也讨论了友情,顺便提几句友情的感悟。
大学我想多交当地的朋友,很想跟杭州室友搞好关系,因为以后想在杭州立足。
这种功利性交友,急需要扎根一座城市的交友模式,建立有效社交的想法一致延续到海外生活。
殊不知,我们的功利心根本跑不过生活的变数。
那些为了“交往“而”交往“的朋友都不是靠性格互相吸引来的,自然会散,因为不是一路人,就算打过招呼也会转脸就忘。
如果异性朋友,多年后,转脸还忘不了的,或许跟男主女主一样,可能是爱情。
交友跟爱情是通的,都要看缘分,看是否合得来,他们真是不应该是为了“互相帮助,有利益共享”而出发的。
我总是不敢深思,和伴侣在一起,多是因爱情还是因为他的经济条件,想到这点,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何时起,自己的爱情观不再是那么单纯的因为他好看,他打篮球很帅,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互相吸引而在一起。
我的爱情观变了,变成了,他对我好,在一起踏实,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在一起。
但是你说,既然不那么喜欢,那就分开。
还没到要分手的阶段,但确实也没有到认准对方,死死咬住不放开对方的阶段。
也会设想分开后的场景,在日常里如果自己出现极黏人的状态时,做出一个脑海中的分手练习,想象我们已经分手了,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我还是要单独做很多其他的事情,生活里的难题和压力都是要自己面对。
他的存在,并没有影响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我只是在懊恼自己对生活的抗压力和成长速度。
为什么会有这样“变态”的分手演练,因为不想太依赖一个人,每一次太依赖,总是把期待值拔的太高,最后导致期待落空。
也常怀疑,如果跟一个人在最好的青春在一起,分手后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怎么会一场空呢?
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在岁月记忆的滤镜下,还是会变得闪光。
即便是那些不愉快的日子,也会在分手后,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动力。
因为知道,与不爱的人在一起,日子会更不开心,分开反而是对各自的尊重。
因为在一起努力过,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如果分手能遇到更合适的人,真是幸运,自然会更珍惜。
这次再看这部影片的原因是因为看了《看电影了没》的推荐,得知故事女主也是一个在大城市里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写作梦想的人。
为了写作梦想,做服务生,做老师,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实现了梦想,得到了自己久违的爱情,多像是成年人的童话故事啊。
最近我的写作停了下来,因为情绪不佳,总是能找很多让自己焦虑的事情,论文,期末考试,新工作的同事关系和来回交通,甚至半夜说梦话的邻居都会成为自己闷闷不乐许久的心结。
我停了写作,因为我的功利心告诉我,我靠写作,撑不起自己要的生活,写作也许就将成为我一个情绪疏导的发泄口而已了。
我没有什么写作的天赋,那些写的东西不过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自说自话而已。
最近我也删了些朋友,也停了很多社交。
因为功利心让我失望的发现,那些朋友,不会在我需要帮忙的给予帮助,也有很多不靠谱,经常迟到和失联。
现在缓过来后,再看那种功利心的交友,真是幼稚。
朋友的功能有千万种,有些朋友能给予情绪支持,有些朋友能给你分析问题,有些朋友就是朋友圈点赞的,何必那么较真呢?
期间也经历过情绪低谷,所以看到电影里男主落魄的时光,竟然有共鸣到一边抹泪一边鼓掌。
是啊,事业有起色的时候,人最容易看不起别人,反而会出现和好友、恋人出现分歧的时刻。
当事业进入低潮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多么的不堪一击,那些人前光鲜的掌声,声色犬马,夜夜笙歌的夜晚,终有落幕的一刻。
电影里,男主因为女主的离开,变得消沉,在酒吧里闹事被打伤,他躺在前妻家前,前妻送男主回家的车上,女儿在后座把有血渍的父亲的手从身上移开,抱紧了怀里的小兔子玩具。
男主侧躺在车后座,感受到女儿的嫌弃,憋着哭的场景,是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场景。
当父亲狼狈到让自己女儿都嫌弃时,真的是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了吧。
电影里男主跟女主在一起,互相能给予对方很多情绪支持,对着电话厅,能讲很多很多的话。
这是让我很羡慕的部分。
伴侣不擅长表达情绪,每次跟他表达一些情绪,得不到想要的共鸣,真是让人偶尔会失落。
但是生活已经教会了我,完全满意的生活跟完美的伴侣一样,是不存在的。
情绪支持对于情绪化的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伴侣给予不了,就要自己从其他的途径获得,也尝试从固定的朋友那里索取,发现自己的对于外界的情绪支持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上瘾的地步。
认识到这一点后,写作的功利心反而减轻一点,因为我写作的大部分目的是为了情绪的输出。
写作是节省部分看心理医生的费用,以及给自己一个专心时间段,整理自己的思考,减轻自己任性,跟男友哭闹索取关注的次数,也减轻了无法找到情绪极度共鸣朋友的失落,更是让生活的压力,有一个泄洪的沟渠。
生活的一些磨练,原本以为会没有痕迹。
今晚竟然从看电影,而且是重看一部电影里得到启发:啊哈,之前觉得没有力量的电影,11年后再看,竟然有这样奇妙的共鸣。
那些暗黑失眠辗转的夜晚,那些空虚迷茫的时刻,向我展示了生活华丽的背后。
那些隐忍与失去,那些怅然若失,那些以为得到了就会幸福的传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记得,这本童话书再难都要含泪读下去的,你要相信,就算结局不算圆满,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会被翻篇,翻过去了,新故事就开始了。
和两个女性朋友聊起这部片子,两个人都非常喜欢,感慨爱情终于打败了时间,言语中流露无比向往。
不忍心泼冷水,可是,我亲爱的朋友阿,电影只是电影,是满足人们酒足饭饱之后的那点小小‘思淫欲’的愿望的工具而已,你要当真,就太傻了。
女主家境普通,梦想在现实面前受挫,却因为自己长得不错,幻想和帅气多金万人迷男主能有一段纯真的爱情。
不说每年一天的联络能否维系/培养一段感情,这种所谓的默默等候真的能等来真爱?
如果男主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女主能等到自己的机会?
总觉得这个片子和那部被称赞烂了的《简*爱》都害人不浅,男女主最后能走到一起真的是因为真爱无敌么?
如果简没有继承那笔小小的财产且罗切斯特先生没有变得又瞎又穷;如果Emma 还是在伦敦那个破墨西哥小馆子做服务生而Dexter继续super star, 所谓的爱情会有结果么?
别告诉我爱情可以打败时间,实际上是时间玩弄了爱情,把原本处境悬殊的两个人拉到了差不多的位置,甚至是女尊男卑,所以女主终于可以可以扬眉吐气,施舍自己的“爱情”。
女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女主角,面对现实抓住属于自己的才是真的,电影么,看看就好。
很久没有被这样小清新类型的文艺爱情片打动过了,昨晚看完以后去洗了个脸,擦干了眼泪却还是觉得思维持续陷在情节里。
对于一个业余影迷来说,没法用专业性理性角度来看片,加上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很纯粹的觉得一部影片能真正感动到我那就是成功的。
不管被豆瓣的影评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备用胎被扶正的故事,还是说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情等等等等。
我还是为这一场等待了十五年的爱情所深切的动容,当然整部片子的很棒的OST和很美的取景都给了情节很大的渲染。
我敢说这是很多女孩子年少时都有过的情怀和冲动,喜欢上一位帅气又性感的万人迷。
就像电影里的Dexter一样,他换女朋友换的勤快,说话风趣又幽默,Emma就像很多少女一样在自己的大学时代遇到了这么一位花花公子,偷偷地暗恋着。
毕业典礼上,两人阴差阳错的差一点便发生关系。
喝的醉醺醺的Dexter甚至都不知道Emma的名字,但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心里却像放了烟火一样绚烂。
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并没有发展成炮友关系,所以这一场关系等了15年才得以挑明。
Dexter花心,爱玩,因为那一夜的关系和Emma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吊儿郎当的过日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跟哪个对上眼的女孩上床便上床。
Emma却窝在一家伦敦的餐馆里,头发整日沾着厨房的油烟味和刺鼻的奶酪味。
Emma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过着她的日子,等着她可以出头的那一天。
Dexter受不了Emma这样的生活,他带她出去旅行,玩世不恭的性格在Emma面前展露无遗,他一路上不停的挑逗Emma,甚至引诱她带她去裸泳,当他在湖里对Emma说出那一句“我一直想着你,想着我和你……“一句话勾起了多少Emma的情愫,女孩甚至有了告白的冲动,可是他接着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女孩的眼眸一下子黯淡了,神情一下子恍惚到不知该如何收场。
可是又是谁在给Emma擦防晒霜的时候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悸动不安,某些莫名的感情在悄无声息的滋生着。
Dexter事业风生水起,当起了电视主持人。
戴着面具生活,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甚至神志都很少有清楚的时候。
Emma却还是那个安于本分的女孩子,交了一个喜欢她很久的男朋友,她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找个能喜欢她的就足够了,只要能结束她这一场对Dexter的单恋。
Dexter和Emma因为人生际遇的差别变得越来越疏远,从原来每年7月15日见一次,到了隔了几年才可以见一面。
可是见面得到的却是一场伤心,Dexter像嗑药了一样恍恍惚惚,在吃饭的时候频繁上厕所,甚至当着Emma的面还忍不住和周围的女孩调情。
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场相聚之上。
没有哪个女人面对心上人能承受得了这样一场空欢喜,她精心打扮和万分期待却换来他这样的态度,她无法面对一个面目全非的Dexter,他最后求她原谅自己,不要走。
她对他说“我很爱你,非常非常爱你,只是我再也不喜欢你了。
”他大概也不知道她说的那句我爱你是肺腑之言。
然后又是几年,Emma和男朋友分手,他们在同学的婚礼上见面。
Dexter事业跌落谷底,带着未婚妻来见她,相谈几句后,两人都是满目的思念。
Dexter带着Emma来到楼顶,夜晚的风景极美,一个吻也照亮了这两人心中心照不宣的躁动。
Dexter的老婆有了外遇,孩子判给了妈妈。
正值人生底谷的他来到巴黎找到已经成为作家的Emma,试图想要挑明他俩这隔了十五年没有挑开的一层纱。
可是Emma说她有了男朋友,他心灰意冷的准备离开,然后几乎就是所有爱情片里最俗套的情节,女主角改变心意,抛弃男友,投向Dexter的怀抱。
她说“如果你这是跟我耍什么手段的话,我就杀了你!
”看到这里心里真的还是很温暖幸福的,心想这样千篇一律的镜头,故意煽情的音乐都不知道见识了多少遍,却还是该死的湿了眼角。
从1988年到2003年,整整十五年,这真的是一场浩大的暗恋,我无法想象一个女孩可以爱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一直这样在他身边,和他牵手,拥抱,甚至接吻,却一直没有告诉他,她爱着他那么多年,还为他写了那些小诗。
Emma太能隐忍,以为自己会等到放手的那一天。
可是,等了十五年,这一天还是没等到。
可是仅仅只拥有了3年的爱情最后因为一场车祸结束,Emma死了。
生前想和Dexter生个小孩的心愿也一直没有实现。
故事的最后一直放到2011年的7月15号,Dexter已经是两鬓发白的中年人,带着女儿来到他和Emma第一次约会的山丘,故事线最后一下子又闪回1988年7月16号那一天,他和Emma的约定。
我比较相信导演这样叙述的顺序必定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
很三俗的手法却也很三俗的感动到了我。
电影演到Dexter失去Emma后和自己的父亲在家吃晚饭的时候,老父亲说的那一句”你要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就好像Emma还在你身边一样。
”然后他又说了一句“如果你不能,那我是怎么又活了这十个年头?
”那时Dexter妈妈已经去世了十年。
影片对于男主角的性格转变做了比较多的描写,从一开始极不靠谱的多情张狂的浪子形象到最后变成了一往情深,脚踏实地的中年父亲。
想一想这个男人这么多年来经历了这么多,感情和事业的失败,这些巨大的挫折和打击足以磨平十几年前那个浮躁狂妄的Dexter。
说实话,影片本身真正感动到我的并不是这俩人爱情,而是这20多年,两个人的人生际遇和态度的变化,我每每看到那个时间表往后又推了一年或两年,两人又发生了些变化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多年后的我们又会是怎么样。
我们会经历迷茫期,会等着事业出头,会结婚,会生子,会有事业高峰期,很可能也会出轨,失业,离婚,经历丧亲之痛。
这一切我都觉得像在昭示着人生中很可能会出现的种种。
二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把人的一生以80年画成句点来算,人生的四分之一却可以发生这么多奇妙跌宕的事情,足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没有人可以预言我们未来都会发生些什么,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人生中的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一个分钟都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折。
就像Emma在1988年7月16号在山顶上和Dexter说“我才不会嫁给你,想要给你生个孩子呢。
”而却在2003年的7月15号的下午仅仅花了几十分钟的时间便决定好和这个男人长相厮守。
我不确定Emma的初恋是不是Dexter,可是Dexter一定是她这辈子第一个爱的人。
这让我想起最近在读The notebook里面的一句话:My daddy used to tell me that the first time you fall in love, it changes your life forever, and no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the feelin' never goes away.
一個富有的男主,一個普通的女主,感覺故事就應該是老式的好萊塢浪漫愛情故事。
又一個灰姑娘的童話被搬上了大銀幕,可故事的開頭卻把它變為了一個友誼的童話。
他們無話不談,他們親密無間,他們見證了對方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完美的友誼出現了,在異性朋友間出現了超出友人的理解與包容,類似愛人的關懷與認同。
他們在一起有約定,有回憶,但從不談起他們之間的曖昧不明。
他們一味的迴避這不同尋常的默契,從不願嘗試更進一步。
直到20年後的某天,因某事,他們幡然醒悟,原來他(她)才是自己生命中那個對的人。
他們相擁在一起,誓不分離。
電影就此結束。
它好像再一次告訴我一句話,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單純的友誼,何必騙自己。
就像靜姐姐說的一樣,男女之間不可能有單純的友誼,除非那人根本就沒把你當異性。
人生窘境啊。
你们所谓的灵魂知己,我更愿意称之为聊天情人。
在一个女人长久而温情的单身岁月里,他英俊,性感,幽默,勾起她的小崇拜却又不给予她大的承诺。
有亲切感,不畏惧也不尴尬赤裸相对,互相在心里有一片位置却不参与各自的生活。
他们倾诉生活里的困苦,抚慰各自的伤痛。
那一点点的感情,对于我而言,只是可控或是不可控的感觉而已。
可控,便成了知己。
不可控,摈弃万难也会在一起。
在群里有姑娘说,她是圈子里唯一一个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骂娘的人,说尼玛这不就是炮友关系,搞这么温情干什么,她身边的姑娘却是一个一个擦着眼泪说滚滚滚你不懂爱情。
爱情在这两个对立党派的理念里,不过是“得到的才是爱情?
还是得不到的才是爱情?
”这样的区别。
她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所爱——不,是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更爱。
而他玩世不恭,丧母,孤独,和不爱的女人结婚,得女,离婚,落魄。
然后再看到她,短发,明媚,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妒忌,这样有点点可爱的个性,在她看来却成为了再次重逢的可能。
生活中你也许真的会碰到这样的男人。
对于爱情他似乎没有专一的可能,女人走马灯似的换,但是他也不完全抛弃你。
他一直在路上,你陪着他也好不陪着他也好,守候着他也好放弃了他也好,他只是那样,和你隔着平行线的距离。
他也结婚,却绝对不是你。
这样的男人是午夜的taxi,游走于灯红酒绿之间,但是,他不是不困也不是不累,只是偶有一天他停下来,坐上车的那个女人刚好成了他的依靠,无论是以情感之名,还是以金钱之名。
你错过来还是没错过,与他而言,都不是非你不可的心态。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初恋的节目。
一个台湾的嘉宾说,破镜重圆通常只出现在一种情况,就是这两个人都生活得不如意,面对强大而痛楚的生活,他们觉得再次牵手,抵御平淡和无趣的日子也许比一个人走下去要活得好一些。
我是赞同这个观念的,如果其中一人,生活得那样那样地好,生活温热,家庭幸福,还有他钟爱的小女儿,他是断然不会放弃这一切来重新成全初恋的感觉。
有些情人之间的感情,只存在于远距离的张望,时间距离的纠葛,他们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另外一人静默无声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
用那样烟火的方式实现幸福,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你说他们之间有爱情吗,当然有。
不然,何以有泪水,有心痛,有纠缠。
而如今这世道,爱情虽然着实万能,这两个字可以被小三用来逼退找上门来的大婆。
这两个字可以用前女友拿来作为分家产的工具。
可是无论它如何万能,都没有办法敌过锅碗瓢盆的生活。
生活轨迹是比爱情更令人无法放弃和抵御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男主角依然事业风生水起,老婆优雅多金,女儿乖巧可爱,他是不是会重新来成全她的一帘幽梦?
你期待着一个男人抛开内心给你看内心戏,或是牺牲他现有的生活来配合你长久的独角戏,是非常非常奢望的事情。
所以为了成全女人,我们才有了电影。
我相信一个男人愿意把这样的一个女人留在生活里,可以聊天,可以做爱。
他们是和我们不同的物种,对于他们而言,理智是一种天性。
即使成全某段爱情,他们也不完全放弃生活,他们把爱情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平等的名义。
而女人不同,她们往往奋不顾身,破釜沉舟,天崩地裂,用爱情来征服生活。
这便是为什么男人以爱情之名来成全一个女人的生活,往往还凑合,女人放弃生活来成全一个男人的爱情,往往有点儿悲剧。
可是姑娘们还是问:如果既不是灵魂知己也不是炮友还是相爱呢?
那只能恭喜你姑娘,你找到了一种叫做丈夫的东西。
相比起丈夫,灵魂知己这玩意儿更加高端,更加要求生活的武器装备精良,更加要求女人的内心坚韧,所以,情商低等级的玩家还是先练练级。
毕竟,生活强大到你不可想象,几年过后,你终于和我一样,怀抱着一颗极大的诚意去努力生活,比起追寻有着同样爱情感觉的灵魂知己,你更愿认真寻觅一个同样也不讨厌吃榴莲的人。
即使你找到,也是因为他先是生活伴侣也是灵魂知己,而不是因为他是灵魂知己就当他是生活伴侣。
伴侣这个词,比知己更加来得艰难。
没有灵魂知己的日子,你渐渐活得很满意。
这个词,是少女幻想的水晶球,而不是师奶炖肉的平底锅。
不要以灵魂知己的名义,去等不该等的人,去蹉跎不该蹉跎的青春。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比爱情这种东西,更值得感动。
你知道,我们永远也不会分辨得出哪一天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让之后所有的旅程都只如行星般围绕旋转的我们小小宇宙的中心。
直到我们的生命行将终结。
亦或是经过了大半生的折磨与流离,终于有一天你从梦中被唤醒,醒来是多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从窗口缓缓倾泻而入,你最重要的那个人坐在你的身边笑着对你说早安。
你先是一惊,接着微微嘲笑自己的轻信,然后甩一甩头,摆脱梦魇的阴霾。
你看着她的眼睛,温柔地对她说:“我做了一个梦,是个好长好长的噩梦啊。
还好你还在这里”。
那样的午后是你在梦中经历了无数次的。
所有的明媚,灿烂,阴郁和倾盆大雨。
只是那个时候,你面对的无数未知中还有希望。
希望。
你曾经想象过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而你那时候是否忘记加上命运的无常了呢?
你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遇到的那个人,你是否曾与她一起走上高山漫步四方,你有没有记得轻轻地哼一首歌给她听见,你有没有看见她眷恋你的眼神?
你有没有看到爱情就这样悄悄站在你们身后呢?
你知道,现实和梦境是如此难以分辨。
有时候我们等待的那个人永远只存在于梦境之中,我们却如她还在身边一样生活着,日复一日。
你也知道这一生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独自一人面对所有。
生存,死亡,恨别离,求不得。
你曾经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等待而在真实面前退缩不前,而她说了爱你却不再回头。
你曾经将全部的生命都耗费在那一天,你把手放在他的手心,而他在多年以后才回到你的身边。
等待,那么耗尽心血的事情,当你终于得到,心中的却已不是满足。
那个人还是曾经在你心中如此宝贵甚至容不得旁人诋毁的宝贝吗?
他回来的时候灵魂已经千疮百孔,受尽生活的磨难。
你还会把他的心放在你为数不多的温暖中用你的时间点燃他的生命之火吗?你淡然地笑着,眼中坚定地写着那个唯一的答案,“Yes, I do”。
从此之后你的生命与他的紧紧相连。
你知道,奇怪的是,当你每每回忆起生命中那些重大的事件时,往往漂过脑海的仅剩下一些当时你以为无关紧要的细节。
结婚礼服的花边,地毯上小块的红酒污渍,从泳池的深处向上观望时上方的蔚蓝。
甚至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所能想到的也仅仅是他的脸,他衬衫的皱褶,他笑起来时眼角的细纹。
还痛么?
这一生中对于爱情的等待。
还感怀么?
当命运是如此的吝啬于给予。
你了解,她一生最怕的就是错过你。
她一路跑过暗恋,长途跋涉,公路旅行,却最终赶得及你们两人的心的时差。
而现在呢,是你终于错过了她。
你的心走的太慢,明白得太晚,她已经和你隔着一片爱尔兰海,面向下一个旭日东升。
你不懂得。
你不懂得为什么在一切刚刚走上正轨的时候,命运却要带走你的全部?
你还想继续爱下去,永永远远。
你疯狂地搜集一切与她有关的信息,读她写的书,听她以前的男友说起她,与她的气味相拥入眠。
后来,你燃尽了所有的热情和执著,你知道今后所有的日子都会和今天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日出日落之后是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孤枕难眠如同蚁蠹般侵蚀着心,你只希望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噩梦,当梦醒来阳光熹微鸟语花香。
而你也知道,这是个永远没有尽头的梦,直到时间终结。
直到时间终结。
那,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时间是一个圆圈,循环往复,轮回涅槃?
你在旅途的最后回首张望来时的路,你所有的故事又回到了原点。
你可曾真正失去过什么?
亦或者你可曾真正得到过什么?
梦幻泡影,虚空捕风。
当所有的记忆开始淡去,那些曾经的美好,心跳,山顶上吹拂的风,爱丁堡上空漂浮的大块云朵,伦敦阴雨不断的冬日,法国夏天的艳阳,也一并褪去所有的色彩,变成八十年代边角泛黄的照片。
而终于有一天你从梦中被唤醒,醒来是多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从窗口缓缓倾泻而入,你最重要的那个人坐在你的身边笑着对你说早安。
你看着她的脸,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你知道你醒来在你最深的那个梦境里,那是你连自己也不敢正视的地方。
你如此怀念,视线被泪水浸没。
因为你的目之所及,她短裙的颜色,桌上四处散落的书的封面,还有闪烁在窗外的太阳都无一例外地吻别了那一天的鲜艳,呈现出老电影中画面的色泽。
你就这样站在你的八十年代的末尾,双膝跪地祈求不再离开。
不再错过。
从未结束。
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天。
你遇见她。
影片贡献了很多机智的爱情语录和一个百变的安妮海瑟薇。但站在一个中年人的视角去看这种纯爱故事,只会觉得里面大部分的男女关系,包括男女主被初恋干扰了近二十年的人生都是离奇病态的
男主角年轻时候还蛮帅的,老了以后就象脸被人打肿了之后沿嘴又缝了一圈。从男主角离婚落魄去找她我都没看出来他对她有什么爱情。最可悲的是一直到片尾还是男主抱着前妻大哭,对自己和前妻的女儿说,emma is my best friend。真不如直接翻成 best 备胎。
一年才一天,爱得真辛苦啊。
每一面你都美。除了这个故事。
看不下去!
最后男主角伤痛欲绝不停地说。I screw up。可不!!这样的故事太多,连电影都泛滥了。
在When Harry Met Sally面前,许多都像是赝品。
虽然主体是备胎成长的故事,但我更深的感觉是,人这一辈子,谁强也强不到哪里,差也差不到哪里
错过了、可能真的要等下辈子了。。
看得我黑人问号脸????
这就是一个哦我如此卑微的爱着一个花花公子虽然我和他地位悬殊他对我就像对待垃圾但我就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穷了被劈腿了离婚有孩了而我成了高贵冷艳的畅销作家独立女性有个法(四声)国男友但我还是为了他把男友甩了我就是这么痴情结果我出车祸死了他想我想的都疯了所以说人生真是寂寞如雪的故事。
女人啊女人
还是没《成长教育》好看
女主很美,画面很美,故事情节simply不是我的菜
"I love you,so much.I just don't like you anymore."除了这句话以外,这片子最好务必不要在我脑子里再停留任何画面了,好乏味。
将来我们相遇'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可能是期待太高,也可能是海报做得太精彩,电影本身就显得有些无趣,想文艺又太俗,想苦情又不到位,除了看看两位主演,其他真还有些失望。
非常不喜欢这个结局!!!
被海报和简介骗了。
最终矜持扭捏几年后,还真搞了,最烦的是,最后还非要来那看透了等着终止这烦心关系的低能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