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典型的美国大片。
整整两个小时,情节不错,画面什么的都不错,但还是觉得有点长。
影片中的惊喜来自于核弹居然爆炸了,哈哈,一直以为就像其他狗血情节一样,最终核弹不会爆炸,坏人被绳之以法,美国佬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但是,爆炸了,哈。
不过还是有点小遗憾,总统居然没有被炸死,艹,万恶的美帝老总,每次总是命大没边。
回到片中,题目叫恐惧的总和,感觉怪怪的。
什么是恐惧的总和,想破脑袋,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历史上,人类的恐惧有很多。
早些时候,古中国也许是西方人心中的恐惧:中国的强大,技术的先进,富裕,神秘等等,当他们还在茹毛饮血之时,我们已经步入了文明社会。
我想,一个国家超过当时世界太多时,她便会成为所有的恐惧之和或者恐惧之源。
到了近现代,当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打开我们封闭的国门时,轮到我们恐惧了,我们对于新近科技的恐惧,对于中央之国梦破碎的恐惧。
这时候,那些未知的科技、武器,都是国人恐惧之和。
直到现代,核武器的出现,将恐惧之和到了究极化。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力量能多大,以前从未想过。
现在已经到了能毁灭全世界。
核武器,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恐惧之和抑或之源。
片中,当两国总统均决定动用核武器时,他们心里均是怕对方率先使用核武器。
那些下属纷纷叫嚣着必须动用核武器时,我想他们并不是很勇敢,而是他们藉此发泄心中的恐惧---借用核武器。
当两国的恐惧之和爆发时,那就是核大战的开始吧,也就是地球灭亡之时,那时,我等屁民自不必多说,而那些点燃恐惧之和的人,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我想,(胡诌。。。
)片中的恐惧之和就是人类心中的恶。
总想着,你打我一下,我也必须还你一下,而不去想会导致什么后果。
另外,片中的美国总统也太热血型了吧,发生那么大的事情,不冷静下来想想,不去调查事件背后的真相,不去想想这样做对俄国人没有好处,而是一直大叫着,他们差点杀了我之类的,无语。
本,可能是片中的人类恐惧之和爆发时的那一道消冰化雪的亮光吧。
很感动经过苦难后情侣的拥抱,反观现在的自己,忽然想流泪,目前自己的家的状态感觉不到温暖,伤心,淡淡的。
1,影片开头,1973年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0月6日至10月26日。
主要方向是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
战争头两天埃及、叙利亚联军占尽上风。
以色列一直对外否认有核武器。
2,韦瑟山紧急行动中心(Mount Weather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地下超级堡垒,国家预备指挥中心,该地位于弗吉尼亚,距离华盛顿特区48英里(77公里)。
1959年为了应付核打击而建造。
灾难时期,美国政府的核心部门能够藏匿于此,以保证指挥机构的持续运转。
4,SS-18洲际弹道导弹。
北约代号“撒旦”。
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末研发的第四代陆基核导弹。
射程达到16000公里,打击精度为500米。
1975年正式装备部队。
现在最新型号打击精度提高到了350米之内。
其分导式弹头可以同时攻击敌人多个目标,也就是说一枚导弹可以同时攻击10多个目标。
5,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时间是1999年8月26日。
当年12月的格罗兹尼巷战是越战之后最残酷血腥的巷战。
由此推算这个故事的时间发生在1999年,而同一时期俄罗斯总统是叶利钦,美国总统是克林顿。
讲车臣战争的电影有《炼狱》、《爆破》、《风暴之门》。
6,电影里出现了美国总统的安保方式。
当时已经确定巴尔的摩有核武器,在撤退的过程中,安保人员配合默契,分工明确,行动果断,纪律严明。
其实,总统安保是一个体系,一般VIP出行的时候会设置多层严密的防御圈。
具体的例子有,2018年特朗普和某国领导人在新加坡的嘉佩乐酒店举行过会晤,当时新加坡将安保升到了最高级,出动了2.3万名警员,并且出动海军开展酒店周围的巡逻。
讲要员保卫的电影有《G4特工》、《22英里》和《十月围城》。
其中G4特工指香港警方保安处第四组,专门负责各国VIP的警卫和安保工作。
7,互相确保摧毁的核战略思想。
实际上俄罗斯和美国都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也就是说他们在承受第一轮核打击后,仍然有能力展开反击。
电影里两位总统都在衡量核打击的后果。
犹豫不决其实也是担心对方的核报复。
看了很多评论,很多人感觉不明白为何叫恐惧的总和。
电影里高潮阶段的演绎很好的表现了互相之间的恐惧如何导致事情渐渐失控,最终差点毁灭了彼此与整个世界,这种恐惧深深根植于人的本能,让人怀疑如果掌握核按钮的总统真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否会表现的比电影里好一点,毕竟他们也都是人,在某些形势下,人很弱小。
影片中俄国总统开始给人以权威不足,难以掌控局面的感觉,最终却比美国总统表现的更有理智一些,得以化解互相的毁灭,这其中他们相信对方确能毁灭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前提,毕竟谁也没把握在一波核突击中获胜,使他们在恐惧中本能的想赌一把的同时也强烈的想退缩。
另外一点另外唏嘘的是,即使在危机中,人类的层级意识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作为底层情报分析师的主角几乎没办法跨过这阶层的鸿沟把真实的情报传递到最高决策者那边。
现实世界中美苏掌握过核武器的领导人在卸职后回忆关于核按钮的相关事情时也感觉压力重重,仿佛一人掌握全世界的命运兴衰那样,责任太大,但本质他们也只是凡人,幸好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那种危机,大概除了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吧,他们其实已经被吓得够呛了。
然而极端情况下,理性并不可靠,恐惧可能会压倒一切,长远看在武器的毁灭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破坏性事件的危害必然越来越大,尤其是各国各利益组织群体各自追求各自利益的情况下。
解决的办好或许是一个强大可靠能克服人性弱点的组织监管一切吧,并不需扼杀一切危险的苗头,而是在危险足够重大的时候能及时有效介入解决它。
今天在跑步机上重温的,跑了整整一个小时,6.4公里,慢跑了440多大卡,速度很匀称,说明电影也很匀称。
这是我对于汤姆小说改编的那几部介于动作,军事和政治三元素一体电影中最满意的一部,大概爱国者游戏是我觉得最低的一部,尴尬的特工,尴尬的恐怖分子……这部电影底层逻辑是有法西斯复兴主义的恐怖分子,想挑起美俄之间的战争,渔翁得利。
故事背景在二次车臣战争时期,那会我刚高中毕业,经常在学校电视里看车臣的动态,那会觉得俄罗斯够惨的,自己国家内政天天被一群人批斗,尤其是当时普及到一个知识,现代战争一旦波及到平民,国际舆论会很吓人。
那会我就想到会不会我们的tw计划就是怕万一对面不投降,会陷入巷战?
说回电影,事件的发展是反派买到了一颗29年前源自以色列产于美国自己的核弹,并成功用三名俄罗斯科学家修复了,成功运送到美国引爆,嗯,没看错爆了,于是俄罗斯和美国即将三战,在这紧要关头,主角查出了全部真相,并阻止了这个冲突,并抱的美人归。
以核弹来制造恐怖主义或者以任何形式制造美苏(俄)冲突的电影相当多,从真实的谎言到断箭,碟中谍等等巴拉巴拉,这两个创意单一拿出来任何一个都不算特别创新吧。
这个片子特别的地方是核弹真的爆炸了,威力小于广岛那颗,不过从视角体验也算是盛宴了,当然导演不敢拍受伤画面,这些都略过了不然有些吓人了就。
同时,与碟中谍及汤姆其他改编电影不同的是,这一部虽然用了本这个半动作演员,不过没有飞车,没有火爆动作戏,主角设计的是个中情局研究员,以研究政治为主,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剧情更为聚焦,节奏更加明快,没有浪费过多的笔墨在乱七八糟的介绍,场景上面。
作为一个商业片来说,我觉得主题明确,场面宏大,节奏清晰,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教科书级别的电影,嗯另外女主虽然戏份不多,也很漂亮,哈哈。
2021.05.16
按照时间排序,这部《惊天核网》应该是杰克·瑞恩追击三部曲的第四部,是个超生儿,这一部除了主角杰克·瑞恩的名字和工作依然如故,还是个学者型的中情局分析员,其他的已经面目全非了,杰克仿佛穿越回去了,没有老婆和孩子,只有一个自己还不太情愿公开承认的刚刚做了巴尔的摩纪念医院实习医生的女友梅·卡丝;中情局局长比利换由摩根·弗里曼出演,美国总统好像还是上部《燃眉追击》里面那个坏蛋总统,不知陷入那么大的麻烦是咋脱身,说到这里好像没法自圆其说了,说这部电影是杰克·瑞恩追击三部曲之四有点牵强,只能说它是个意外超生儿,一切都不在计划中。
如果不按时间顺序,一切就说得通了。
摩根·弗里曼出演的中情局局长卡·比利狡猾又幽默,飞机上听见杰克和女友请假,授意他可以实话实说,结果杰克上当了,之前一直以为杰克是个历史学家的女友,当听到杰克说他是中情局的,正陪着局长去俄国检查核武,根本不相信,以为杰克戏弄自己,恼怒的挂断电话,明白过来的杰克哭笑不得。
其实比利局长还是个很有人情味儿的主,归程飞机上又邀请杰克和女友出席周日晚白宫的记者晚宴,以弥补爽约的遗憾,把个帅哥激动的一逼。
晚宴上,美国总统正以选票为话题,即兴发挥的调侃着只有美国人才能听得懂的官场趣事,不时引来阵阵笑声,这时全场呼机响成一片,多人离席,总统也停止了调侃,迅速离开。
原来,俄国发生了大事,俄军向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施以猛烈的炮击,问题是面对这严峻的形势,美国竟束手无策,完全没有应对预案。
幕僚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杰克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顾局长的暗示,大胆断言不是俄国新总统尼艾历下令炮击的车臣首都格罗兹尼。
事件终和平处理了。
杰克再次授命去乌克兰侦查俄罗斯失踪的三个核物理学家行踪,意外获知一枚核弹已经运抵美国巴尔的摩市,急忙和比利局长联系,此时比利局长正陪着总统在巴尔的摩市体育场观看棒球比赛,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让杰克费劲周折才和比利局长联系上,比利局长获知情况果断安排总统撤离,可惜晚了,总统车队没走多远,核弹被引爆了,总统车队人仰马翻,还在总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被随即赶来的海军陆战队救起护送至美国空军一号总统专机。
比利局长重伤,最终死在了杰克的怀里。
杰克终于查明核弹所使用的铀是美国送给以色列的,急忙联系总统,可是因为车臣事件,失去了比利局长,总统身边的各路高官又都对他有成见,拒绝引见,杰克根本联系不上总统。
无奈之下,杰克强见国防部长,终于说服了他,通过国防部直接连线俄罗斯总统。
此时俄罗斯飞机袭击了美国的航空母舰,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奥悉尼已经准备启动核武系统应对,恰在此时,杰克和俄罗斯总统联系上了,杰克亮明身份,说出事情的原委。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突袭以色列,一架以色列A-4战机载有一枚核弹在巡逻时被击毁,核弹丢失在戈兰高地,29年后被一个叙利亚农民意外发现,农民不识货,被武器贩子400元贱价买走,转手以5000万美元卖给了新法西斯主义分子者斯,者斯雇佣三个俄罗斯科学家修复原子弹并偷运到美国巴尔的摩市引爆,令美俄两国起纷争。
美国总统同时监听到了杰克和俄罗斯总统的网络交流,但是愤怒已经使两国总统不顾一切一意孤行。
两国核战也就是世界核大战一触即发。
在俄罗斯准备启动核武系统,美国还有30秒钟发射原子弹的危急关头,俄罗斯总统先冷静下来,率先下令俄罗斯战略部队撤销战备状态,并建议双方撤销备战状态,美国总统旋即下令关闭核武系统,撤走战机。
一场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就此终止。
美俄两国总统终于在华盛顿见面握手言和,签订了友好协议。
挑动这次美俄核战的罪魁祸首及参与者被以不同的方式处决。
在白宫外草坪上休闲的杰克和女友意外的遇见了俄罗斯总统身边那个神秘的老者古先生,原来他就是比利局长说的俄罗斯线人,留别古先生送上了一个庆祝他们订婚的小礼物,这让杰克和女友无比惊讶,因为杰克今天早上才向女友求婚,还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怎么会知道?
老人微笑着耸了耸肩,转身离去。
每次看类似的片子,总会因为开场的晦涩而担心自己看不懂,当然,几乎每次都慢慢的沉浸其中。
可是,这部片子我看着看着就没有了想看的欲望,甚至在影片播放到一半时连眼睛都睁不开因而小憩了十来分钟……恶性循环,更是不知所云。
于是做了件很逼人的事,就是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简介,再继续看。
然后么后半部分基本就看懂了。
要说电影本身,没多大意思,就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拯救了世界bla bla bla……不过freeman那么早就死了让我觉得有一点可惜。
这部电影主要还是讲恐怖主义。
当今世界简直是恐怖分子横行的世界。
无所不用其极,遭殃的却依旧是不变的平民百姓。
加油,地球……
本·阿弗莱克,《恐惧的总和》,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哈哈,这个有味道,至少剧本很大胆,居然在巴尔的摩引爆核弹……摩根·弗里曼真的是个让人尊敬的好演员。
人间,并不太平,核弹的阴霾时时笼罩,就像每个人必定来临的死亡。
而人类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制造出了绝世武器:原子弹,而是这些毁灭性武器,大多掌握在极少数的几个人手中。
当美国总统们在大选时慷慨激昂,热烈陈词以换取选民的支持,骗取选民的信任的时候,我的心里总在忧虑:如果他们真的激情洋溢,说不定哪天一时冲动,就真的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如果他们并非如外表展示的那样激情,那么,这种虚伪的外表下是否时时掩藏着狂热的好战的内心世界?
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命运,的确掌握在某些人手中。
凡是轮到俄罗斯人出现的时候 光线永远是昏暗无比 甚至透着幽幽的绿光那俄罗斯的总统像极了地狱里的撒旦却又给足了他一副游移不定懦弱无助的表情这就是美国人眼里的俄国人?
凡是轮到他们自己的时候便是一派光线充足的荣光之所这就是他们卑劣恶毒的地方了而至于庸俗我只能说 美国人拍摄这种类型的电影非要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么什么电影都是一个美国人拯救全世界能不能换个套路拍啊而这次你拍这部电影又是在宣扬什么呢 想表达什么呢世界需要和平?
人类需要爱?
我们应该放下偏见,忘掉恐惧走到一起来?
真可惜我没看出来 看到的依旧是帝国情结你们美国人害怕了 有恐惧了 全世界就该一起恐惧了么?
曾经 看24的时候没这么厌恶过看I AM LENGEND的时候没有这么厌恶过但是这次确实卑劣到一定程度了THE SUM OF ALL SICK!!!!
搞什么这样就结束了吗?
还是根据一本特别著名的小说改编的?
两个世界大国这么轻易地发动战争而且美国总统还一脸发泼地大喊:我才不考虑什么情况呢,这些人要杀我!
哎,就算你说得过去毕竟大国博弈嘛可是就靠主角的几句话两个国家都不放手了核弹也不发了这怎么可能呢难道美国的局势是靠一个人操纵的吗难道世界的和平是靠一个人支撑的吗看惯了美国式拯救地球的英雄一向都很喜欢这一次却感觉很假还好小本的颜我喜欢但是深度?
没有
核弹真的在美国城市爆了,有些场景很大气其余都很冗长啰嗦
故事背景很大 看的有点心不在焉
世界可太不安全了
参与这样的片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的污点。没内容、没动作、没特技。实实大大的垃圾,浪费时间的垃圾。
冲着汤姆克兰西看的,没有燃眉追击精彩,但也不算太差。
3.5/5 擦枪走火核威胁。
补标
纵是拍的中规中矩稳妥为先,但其核心放在当下来审视却更显克兰西的目光如炬。
差好几口气 导演水准和剧本不足导致类型套路很乏力 甚至有几分粗制滥造赶工的痕迹
大部分的剧情都是在渲染毫无意义的、不合逻辑的紧张气氛。为了突显男主,所有人都必须不停的无脑宣泄情绪。最终男主在一众蠢货中历尽千辛万苦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务。不幸的是:大本的表演并不足以让他塑造一个聪明人,他更适合演有钱的傻子。
前半部分有点像石破天惊,可结局太草率了,直接降分。
很久以前看过,现在再看还是震撼啊。。。。。剧透一下:核爆了。。。。。恨我吧!!!
核弹在美国本土引爆,引发的问题大了。。。这绝对是一个混张的片子,胡说八道到了极点,没有任何逻辑性
除了爆炸的核弹,其他地方一坨,好不容易买到的核弹,坠机了就没人管了?一放29年,逆天
剧情不咋滴~ 就个本阿弗莱特养眼~
剧情无厘头,主角光环强大到左右核战。西方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同样是战略情报室,漂亮国是从上往下的柔光,熊国就成了黑成一片从下往上的暗绿色,为什么这样拍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式主旋律毫无新意。
2017.11.12好多年前看过一遍,留下的印象就是“剧情好复杂,人物好多,没看明白”,这回重看,看明白了。其实还蛮好看的,大本很难得地演技在线,还有我喜欢的凯撒大叔演俄国总统,好可惜没能开成系列。
记着给爸爸看
看了一半都没能提起看到底的兴趣,编剧导演演员们,西方的白左们,俄入侵乌一年多了,你们现在再回头看这部片子,知道自已又傻又甜了吧?为什么你们这么不长记性呢,如果听鹰派的,还会有今天的尴尬吗?当然,政客和财阀不这么想,世界越乱,他们越有政绩和钞票。另外,大本五官虽好,但脖子太短,脑袋太大,整个人没啥风度。
难得一见的片子,军事?战争?政治?伦理?以前的片子结局基本都要和现实接了轨,但这次演示了一把真炸了之后的冲突。虽然前半部有些平淡,大概是所有小说改编电影的常规,不然短时间交待不清。汤姆克兰西,有机会一定要找他的书来看,游戏都好几个了。小小星球,自己就甭瞎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