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争论安娜到底死了没有,很多人觉得安娜没死,是被入殓师艾略特(连姆尼森 饰)害死的,她的未婚夫保罗也是被艾略特害死。
我倒是觉得安娜是真的死亡了,她只是处在病入膏肓的行尸状态,还没完成从人间到灵魂的一个过渡,所以她哈气的时候会在镜子上留下蒸汽,而拥有天赋的艾略特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过渡的人(艾略特自己的话:I can talk to those between life and death.),艾略特急忙擦掉蒸汽是为了防止她留恋人间、不愿意走。
安娜在参加老师的葬礼之前,多次流了鼻血,表明她的身体有问题,是将死之人,她能看到躺在棺材里的老师的动静,也暗示着她将要离去。
未婚夫保罗参加安娜葬礼时,看到安娜尸体的动静,暗示他是下一个要离开的人,因为他沉浸在悲伤中难以走出来,几乎癫狂,接近行尸状态。
小男孩杰克同样具有这样的天赋,能看出谁将要死亡,而去帮将死之人完成过渡,就像他看到一只活着的鸡仔,坚持说鸡仔死了,后来还把鸡仔埋葬,所以杰克被艾略特发展为接班人。
如果认为艾略特是杀手,那这时候的杰克还没有认识艾略特,为什么他莫名其妙会把活鸡看成死的呢?
仅是小学生的杰克为什么喜欢去停尸房?
所以他们两个可能真的具有一定的超能力。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谢绝人身攻击,看到有的影评口吐芬芳,实在有失风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是最好的,你当然可以坚持认为安娜没死。
剧情:在餐厅安娜与未婚夫保罗不欢而散,独自驾车的安娜打电话的时候发生车祸,死亡,还被开了死亡证明。
在停尸房安娜醒了过来,坚持对入殓师艾略特说自己没死,不接受现实,还展开了自救。
艾略特想方设法说服她已死的现实,安娜逐渐觉得自己已死。
安娜的一个小学学生杰克又在窗户看到穿红衣服的安娜,还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安娜的未婚夫保罗,保罗将信将疑,想请警察朋友帮他开证明进入停尸房,未果。
不久喜欢去停尸房的杰克被艾略特赏识,并答应传授他一些技巧,于是杰克再次见到保罗时改口自己看到安娜的事情。
参加安娜葬礼的时候,保罗似乎看到安娜的动静,之后喝酒的时候被艾略特暗示安娜可能活着,醉酒又着急的保罗开车去扒坟,结果路遇车祸,又被送到了停尸房艾略特的手里。
保罗救了安娜的画面,也只是他自己的想象。
I love primal fears, and I think there’s no bigger primal fear than death, being scared of death, being buried alive.脑残翻译:我喜欢原始的恐惧,我认为没有比死亡更大的原始恐惧,害怕死亡,被活埋。
实际意思:我喜欢“童年恐惧”这类题材,我认为没有一种比“童年恐惧”还可怕的死亡,一种活着时就死亡,活着时就已经被埋葬的恐惧(被活埋的恐惧)。
当然本渣不懂英文,只是根据剧情推测导演的话。
大意应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埋葬还要搞个形式主义来警戒你。
人家够义气了。
辅助解释:primal adj. 原始的;主要的;最初的;童年的n. 被压抑童年情绪的释放vt. 释放(被压抑的童年情绪)这样不用再纠结主人公生死和本片立意了吧?
人家是讲一个人活着却像死人一样活着不被关心不被爱没有存在感却一直生活在被欺压和控制里,无异于活埋的那种恐惧好吧!!!
童年恐惧和压抑导致很多人活着,但也不过是活死人或活精神残废只是不是低级精分罢了。
而且从来对我们输入暴力和羞辱的是父亲,输入焦虑和歇死底里的控制与抱怨的是母亲(童年监护人),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变成活死人的。
看不来《身后事》就直接看《一级恐惧》( Primal Fear)吧,省下脑子节约点六个核桃。
打三星是因为剧情推进实在是太坑了。
《身后事》,Liam Neeson主演。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导演并没有讲清楚它到底是一个通灵的故事,还是一个变态杀人犯的故事。
于是,你可以看到各大电影评论打成一团。
在我看来,如何定义这部电影是相当主观的,因为导演根本没有讲清楚。
如果说这是一个可以和亡魂对话的有特异功能的入殓师的故事,那么片中渲染女主角在车祸死亡后,可以多次在镜子上哈出气雾,显得相当诡异。
如果说这是一个变态杀人犯,喜欢将未死之人活埋,未免风险也太大。
而且,男主角需要买通警察、法医和医院,才能将一个未死之人伪装成死人送到殡仪馆,还要齐心吊胆防止目标在自己的葬礼上活过来,实在太过凶险。
所以,总而言之,本片不清不楚的叙事风格,使得此片相当怪异。
我不是很喜欢。
这部剧的最后小孩子埋活鸭其实已经表明了导演编剧的中心思想,埋葬所有的活物,所有的活物终将被埋葬,只可惜人都是贪生的,阴暗心理明确无疑,女猪脚最后问入殓师为什么骗她,其实入殓师在擦镜子上的水汽时象征了死神打消贪生之念的意思,为什么不是恐怖剧,因为编剧留下的生死悬念太多,有些明显的漏洞其实是阴暗心理逻辑这样就不是漏洞了,因为漏洞也是逻辑一部分,简单点说活埋和幻想埋都是中心逻辑,它最终的逻辑终点都是死亡,被安排死或者真死幻想贪生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入殓师是超级智商变态杀人狂或者是有点变态的职业病或者真有特异功能女猪脚的死都是无法避免的,犯罪逻辑故事是入殓师欺骗杀害了一个复活的女孩祸害了一个小孩然后附带把女孩的男朋友给弄死了,特异逻辑则是一个深爱女朋友的男人无法接受现实在特异功能又有些神经质的入殓师的教唆下快车撞死了,回想起来女猪脚其实早已身患疾病在入殓室醒来的时候依然贪生,这部剧可以说满是漏洞也可以说没有漏洞,从死人角度拍摄体现了编者高明,悬疑从头至尾没有证据的杀人谈何问罪,杀掉已经死掉的人也找不到证据啊,国人生死观不仅贪生而且怕死,这里的怕死而且更阴暗简直是不顾他人死活,最好他人死自己活,编剧至少让女猪脚是为爱而贪生的,其实还是避免了更阴暗的人性一面,已算笔下留情
鬼佬这辈子也玩不明白什么叫“身后事”可以理解 就算是《神曲》也没说明白过所以 根深地步 西方哲学对“灵魂”之说太苍白了如果这是一部狮门小品 那么他还是可以的可惜不是 花了钱 没讲明白事 导演脑瘸如果 Christina Ricci还是11岁 那么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可惜她长大了 再化回小时候 也是徒伤悲可惜啊 我以为她会扳回一城
就是完全倒向谋杀的剧情啊这个剧本。
最后引出了俺各种无逻辑乱语。
不过安插了很多迷惑人的桥段在里面让我摇摆了好一阵,摇摆塞高。
很久没有看过电影后还想去看别人的观后感了。
很久没有看完电影后推敲剧情了。
剧情是有很多BUG没错,是故意把观众引向歧途没错。
个人认为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如果一直都认定其中一个角度,其实是会少了很多乐趣。
当然最后铁证如山,变态接班没商量。
其中能让我发散比较多的问题。
就是为什么ELIOT看人看得这么准。
想谁死跟踪谁,谁就必然死呢。
这个也属于万能的BJ赋予的一种接近死神的能力…或者说他像乌鸦一样能够嗅到人放弃生活希望的气息。
还有ANNA长了一张很惊恐的脸,直接让我联想得僵尸新娘。
【你是在看皮相的吧喂】于是一开始我也被皮笑肉不笑的入殓师迷惑了。
于是ELIOT的行为被我放在合理的范畴。
作为一个陪伴和引导亡灵走向最后旅程的有特殊天赋的人,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让死后的人去打扰生者的生活。
这个阶段ANNA在我眼里看来就是个穿红裙子的被迫害妄想的凶灵。
当然,这是影片一开始。
渐渐地ELIOT的控制欲和把一个无助的灵魂玩弄于鼓掌之间那种扭曲就显现出来了。
【怎么你一直在看皮相啊喂!
】他捕捉迷惘的人,然后把那个人推向绝望。
他是个控制欲极其强烈的使命型杀手。
他一方面狂热地认为以及肩负神圣的职责,另一方面又深深知道不能被别人发现。
在犯下罪行和掩饰罪行的摇摆中各种精分变态【膜拜演技】至于男主的死(应该说是遇难?
),PAUL这个性格碰上这个状况就一定会一个人飙车去墓地,也在他的计算之中。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一定不会相信PAUL说ANNA还活着之类的。
大家一定只是觉得这是个悲伤过度的男人的疯狂举动,但是他们不陪同不拦阻也这个点也够让人寒上一阵了。
ANNA死后各种失心疯的男主突然发生事故,可能大家也都觉得“啊一个悲剧,但他死得真是理所当然”,于是没有人会去质疑这个男人的生死。
因为大家认定他该死……大家都觉得你死了,那么恐怕你就再也没有希望活过来了。
没有人追问,也就无所谓控制不控制,于是ELIOT也没有把他留太长。
就算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也不会去质疑一桩死亡的真实性,这是很正常的。
而在这部电影里,这一点被放大到让人恐慌,只有那个受害者,在质疑自己是否生存。
而其他的人,在悲痛或同情中宁愿相信她已经死去,进而间接地剥夺了她的生命。
而情节中女主从一开始就在每一个人生的岔路口(这是怎样OX的一个词组)不停地选择放弃生的意义与希望,最后当她终于想要反抗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来到了生存机会的尽头……这很讽刺,很警察与赞美诗。
一直纠结BUG,然后自己来合理化,其实是个有意思的过程。
【偶尔被牵牵鼻子走也不错嘛】随后的各种脑补就是:如果PAUL没有出事,ANNA被从棺材里救了出来,后续发展又将怎样。
【最后凶手伏法男主和女主过着幸福的生活么……好HE好八点】如果PAUL安全赶到打开棺材,ANNA还是安详地死着,故事又会怎么样。
【好没有ending的ending……PIA飞】恩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已经很好了天大的BUG也是为了让人们多一个观影的角度,不管扯不扯,NC不NC,最终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然后看到各种观点相互辩驳【虽然力量一边倒恩……俺站人多那边,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嘛】
这烂片,看到我都快睡着了。
作为一个封面党海报党,我被红白黑色调的海报吸引了。
事实证明,肤浅的看重表面,注定会悲剧收场……首先谈剧情之烂。
这片从一开始就支离破碎,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女猪貌似相信自己没死,但是行为却像是认定自己死了,没有挣扎也没有拼命求生。
有多次可以逃离的机会,她都只是呆呆地望着远处,可以杀掉对方,她也下不了手。
还有那些噩梦和幻觉,更是出现得非常之恶俗,想让观众害怕么?
导演你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再谈女猪之烂。
女猪演技非常垃圾,完全看不出她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明看到她口中吼叫着“我没死,我还活着”,但是你却看到她死一样的脸,一点表情都没有;明明她做了噩梦,看了可怕的东西,你却只看到她僵硬地退后两步,捂住胸口,拜托,您当您是西施?
好多好多,烂死于是,我彻底出离愤怒了烂片讨厌封面骗人封面党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么TAT
首先女主角没死,那个殡仪师eliot也没杀人。
其中的逻辑是变态的态逻辑……从小男孩说起剧中有一幕是那个小男孩说那只鸭子是死的。
而那个女主角说它是活的,只是害怕。
在我看来那只鸭子确实没死。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断定鸭子是normaly alive 。
但小男孩不那么认为,他把动物行为中的某种表征看做死亡(女主角说那只鸭子害怕,在此猜测,他把害怕的鸭子当作死的鸭子)。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小男孩子在对生死的区分上有严重的障碍!
小男孩埋葬鸭子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害怕就是死,随后要被埋葬。
于是最后他埋葬了它,然后就证明了害怕就是死。
逻辑很乱?
这个逻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我们经常用。
比如概率的产生,数学家为什么研究概率?
因为他们觉得物理学家会用到。
物理学家为什么要用概率?
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家研究它是有用的。
在比如上学的问题,为什么要上学?
因为别人都上,为什么别人都上?
因为上学是有用的,为什么有用……alive 和is live有生命力的和活着的是两个概念。
植物人也是活着的,但很明显不具有生命力。
而小男孩的母亲显然不具备生命力……小男孩为了搞清什么是死(再次证明了我认为小男孩分不清生死的推论),特意去了殡仪馆,当看到被化了妆的死尸,他得到了,鸭子已死的结论(可能是不能说话,动作缓慢被他认作为死)。
母亲在人类的成长中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小男孩的认知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小男孩和eliot有人说小男孩这条线索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我不这么认为。
eliot的成长过程我们不知道,但小男孩对死的认知过程我们是了解的,而小男孩和eliot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小男孩是对eliot了解的突破口。
从小男孩和eliot对话中我们知道,eliot杀的第一个人,是他的母亲,而小男孩的母亲是半死不活的。
女主角死的过程中,被eliot使用各种方法呈现出一种半死的状态,我在此推断,eliot不杀鲜活的人(男猪脚由于女主角的死,生命也开始枯萎)。
那么,eliot的母亲同小南孩的母亲是类似的……小男孩的成长是对eliot的映射。
反正就是两者很相似(似乎同样是用那个荒谬的逻辑证明的)…………………………eliot没有杀人在他看来,他没有杀人。
eliot在葬礼上,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女主角是没有生气的,Eliot认为女主角已经死了(后来他说什么能看到尸体走,也是这个原因),之后,当女主角出车祸后,eliot一直试图让女主角认为自己死了,从而通过女主角的表现(身体冰冷,心态等),断定女主角死了(还是那个看似荒谬的逻辑,但很遗憾,这个逻辑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最后再通过埋葬(被买的人对于eliot 和小男孩来说意味着死)证明,女主角之前就死了。
Eliot还是给了女主角机会的,但女主角选择了放弃,某种程度上是认为自己死了,某种程度上不敢去面对。
对eliot 来说,他像小男孩一样,帮助了一个要死的人去死而已。
或者说,杀死了一个死人。
也就是说,他没杀人……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后面是些无聊的唠叨了生和有生命力的,死和死气沉沉的刺激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刺激,面对这种刺激人是不需要做出回应的。
比如简单恐怖片(画面恐怖,声音恐怖,内容部恐怖的)。
第二种是需要人们去回应的,比如欣赏诗歌,需要人的思考和参与。
第一种刺激对人来讲是不变的,第二种是永远变化,永远不会让人感到疲倦的。
比如当人们读真正好的诗歌,可以读很多很多遍,随着人阅历知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体会,古典音乐更是如此。
这样刺激永远都是新鲜的。
习惯于第一种刺激的人,往往缺乏创造力(读诗歌,听音乐,需要自己的参与,需要动脑,第一种不用,比如感到疼痛)。
他们必须要被人给他们司机,比如你看了一部恐怖片,你必须看新的才会让你感到刺激,但像肖恩克的救赎之类的你可以看很多遍。
这种人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生活产生厌倦(很难察觉)。
深度的厌倦可能会导致,破坏性,虐待,被虐,恋尸癖等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么就是说,死气沉沉和死,生命力和生产生了某种联系……当然我不是证明eliot观点是正确的……ps:我一直在考虑要把天天向上这类的节目归为哪种刺激。
不管女猪脚是死是活,总之最后肯定死定了。
与其讨论殡仪师是否是杀人犯,你们为啥不反过来想想:假如你能通灵的话,你如何判断与你说话的是人还是灵魂?
--这才是影片的重点。
影片不止一次地交代了殡仪师对于生死的看法,处于特殊的职业与能力,让他对一个人的生与死产生了不同的判定方式,有些人活着跟死了没两样。
电影的手法都是极端化,所以,殡仪师被极端化为:送来者必死的处理方式。
他被极端化为视自己为上帝审判别人的死亡,他的生死观点就在他最后害死男猪脚的那一刻被升到最高点:在他眼里,男猪脚这种生活还不如死死算了。
一个极端的人通常都不会是好人,殡仪师这样的行为肯定是恶人,你说他杀人犯也好,神经病也好,但他终归只是观点的替身,极端化了而已,不然影片就变成说教的了,就不精彩了。
影片留给我们的不是女猪脚是活埋还是安葬;不是女猪脚美丽冻人的身体;不是殡仪师玩心理战的绝活;而是:如何好好活着。
女主角一再逃避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如而来的生命尽头让她来不及挽回;幻想着精彩的生活却始终两点一线的生活……影片留给我们的是:别等到死亡的一刻再来泪流满面的遗憾,珍惜生命,切勿浪费。
别再假装深刻了,下面是对导演的访谈,导演自己都承认了是被“being buried alive”了,还嘴硬??
BD: Do you see After.Life as a horror movie? AWV: I feel it’s a psychological thriller with horror elements. If you look at horror movies like, you know, I love Rosemary’s Baby. And if someone was making it now, it wouldn’t be made the same way, it would be totally different. But I love that sort of horror, very psychological horror. Obviously, there’s been lots of recent horror movies that are much more gory and more about blood, but I think there’s nothing more frightening than a psychologically chilling movie. So that’s what After.Life is. I love primal fears, and I think there’s no bigger primal fear than death, being scared of death, being buried alive. So it definitely goes into very primal territory. I think it’s interesting to try to do different things in horror, there are so many possibilities. 下面是原文链接:http://www.bloody-disgusting.com/interview/640不知道说女主角是死了的这些人,你们是脑残了,还是听不进一点异议?
前面我强调了那么多点,来证明anna是活人,你们怎么就看不明白?
我也重点提出了hydronium bromide这一点,你们还是置若罔闻,难道跟你们沟通起来就这么困难?
现在贴上本片导演自己的原话,看你们是不是连原作者的意图都要推翻??
我个人更倾向于安娜是真的死了。
如果完全以连姆·尼森为中心来拍会好上两档。现在这个片只是用小点子支撑的烂俗,倒是片尾歌不赖。
本来伤感的以为这只是个送人上路的记叙片,没想到看完评论发现我没看懂,这是个恐怖片?!!都是被杀死的???!!!天哪,这样一个让人看完有两个结论的电影很有意思。
你以为自己死了,却呼吸尚在;而当你以为自己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女主角很像一个同事啊,哈哈哈哈。好好活就是有意义。
这么简单的剧情还要争。。。这不信那不信 赤果果的黑暗你信不信
有点莫名
Cliche. Long. Bore
一个近乎裸体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在银幕上是那么诱人,一个冷静、克制的连姆·尼森又是那么令人着迷
呵气。
今生已知三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未知来生她是谁,饮汤便忘生前事。周围是肮脏 的,生活是不如意的。可是你为此挣扎了嘛?你为你的不如意的生活做过何种改变?你是否决定自我抛弃,得过且过?如果这样,已经死了。我将埋葬你。
3星半.如果只是单纯的撇开女主角生死问题去讨论更深刻的生命生存探索问题的话,根本不够深刻.PPS删减的太多了.
20分钟的时候就看懂了。导致影片后半程变得毫无悬念。
——人为什么要死?——为了显示生命的重要。
了无新意,装腔作势。
三星半,没了生的希望,你已经死了。radiohead的歌确实到位啊……可以拍的再独立点,只是老头子看看就不是什么坏人,里奇又太哥特了…如果电影能干净一点就好了。
Six Feet Under幻觉加强版,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了,也许是一个连环谋杀犯与他的新学徒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关于通灵之人的故事,一开始看上去是那么明确,泾渭分明,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一,也不会遇上逻辑强加,甚至觉得普通至极的故事,但剧情越是发展到最后不确定性就越是成倍增加
烂片
无新意的体裁,教条式的悬疑,鸡血式的拖沓和一个少年变态杀人狂的长成
每次Justin Long都能毀了女主角和電影,這次也不例外,把她變得神經兮兮。女主角被活埋這點無可爭議嘛,都能在鏡子上哈氣了,不是生命體徵還是神馬?有精神病的小男孩正好遇到殯儀館的老精神病,把這門手藝代代相傳> <你又不是上帝,不能因為你認為對方沒有活下去的必要就剝奪他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