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在如今丧尸题材众多的情况下,这部片依然算得上经典。
虽然丧尸的造型远没有现在那么血腥恐怖。
这部片里的丧尸还更像是满身是血的人,没有动作僵硬扭曲,也没有太多的特效化妆。
说说电影,首先女主刚刚和老公温存一夜醒来,女儿就变了丧尸,顺便把老公也变了丧尸,此时佩服女主的冷静甚至冷漠,我仔细想了想,如果是我,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看到至亲成这样,第一反应一定是哭死了,要不就直接懵逼,反正最后结果是完全丧失战斗力,这也是少有的我看到的一上来主角家人就狗带的,因为后面的丧尸片几乎都是主角为保护爱人或家人,战斗力爆棚。
然后,女主成功逃脱老公,跑到大街上,这时表现出的外面的世界还是挺震撼的,一夜之间,人间变地狱。
当然,这也成了以后丧尸片最喜欢的表现手段。
女主跟着路上碰到的四个人到了百货商场,这里不得不佩服女主的运气,撞车昏迷了居然也没被丧尸发现,一醒来还碰到个警察,把她给救了。
百货商场开始,本片的重头戏才算开始,在这里不光与丧尸斗争,更重要的是与人性作斗争。
商场的保安不让他们侵占领地,不让这不让那,每每看到这种人我就挺想不通,在这种时候,不是该团结起来更好活命吗?
电视里播放着一段话,当地狱已经满了,撒旦就把死人都放回人间,你们滥交,你们堕胎,你们搞同性恋,上帝会怎么惩罚你们,现在答案揭晓了。
我想这就是导演想说的话吧。
女主帮的人受不了压迫成功夺权后,开始了各种救人行动,从救回来的人里,就要开始抉择到底要不要杀掉已经被咬的人。
全片最轻松的就是黑人警察和屋顶男隔空下象棋,下面全是僵尸,然后商场里的人也安逸得各自找乐,谈恋爱的,打球的,啪啪啪的,还有打僵尸玩的,所以人类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下来的,因为人的创造性。
当然,我也感叹人的健忘,这里谁不是刚刚失去过家人的呢?
最后,发生一系列变故后,人们决定不能坐以待毙,想杀出一条血路找个安全的地方,当他们坐着改装过的车去到一个以为安全的地方时,才发现,那里也满是丧尸,这才是绝望,幸存的人们已无处可去!
世界已沦陷!
还有屋顶男,好心送个食物结果害死了他,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不过也无所谓了,最终也是个死。
很经典的僵尸片,里面人物塑造、感情推进、故事走向都很合理。
群戏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非常明确,尸变母婴、神枪手安迪和黑人警察的屋顶对弈、CJ从胆怯到牺牲、卖电视小哥的自杀等等,记忆点特别多,结局那句看看落日也是充满悲情。
除了为救狗搭上好几条人命的涂鸦女有点拉仇恨之外,都很不错。
其实我一直执着于如果导演能在片尾反转一下就是五分神作,可惜没有。
可今天(4.4)晚上和爸妈一起看的时候发现真的有“彩蛋”。
几个闪现镜头瞬间满足了我的“邪念”,彻底满足了。
全五星好评。
《僵尸的黎明》翻拍自1978年的同名电影。
而后者似乎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恐怖电影,翻拍了无数次的录像带造成极差的效果,印象已经不深了。
我家里似乎收有老版的DVD,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
不过我认为那一版应该无法同这部电影相比。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僵尸电影。
他和大部分僵尸电影有些相似的地方,例如关于僵尸的设定,不讲述僵尸的由来,只突出他们无遏制的杀戮。
也有些不通的地方,例如这部电影中的僵尸不再行动不便,相反她们健步如飞,甚至可以奔跑着追赶汽车。
而最大的不同是,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灾难片,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这也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我心中最好的僵尸电影。
电影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物在黑暗中探索遭遇僵尸的情节,而这种桥段向来是恐怖片的最爱。
而这部电影中的僵尸都是大摇大摆地直接出没于生人面前。
电影真正的重点是这些人在被僵尸围困时,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不同表现。
在这些行为的后面,导演试图体现的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人性。
所以,由于这个主题,我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灾难片,只不过这个灾难有点特殊而已。
按照电影后来花絮中的说法,其实人类世界在僵尸出现后的24小时内就完全失控了。
而电影中的这群人躲在一个mall里面,却坚持了数周。
mall这个点子太棒。
巨大的建筑,集中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商品,充满了梦幻色彩,外面是吃人的人形猛兽,幸存者就躲在这现代的储备充足的城堡中。
在一个mall里面拍整部电影,这可以塞进去多少广告啊,从食品到电视到床垫,真的是很绝妙的点子。
幸存者在这个mall里面,一开始面对突破和巨大的危机,每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有的人绝望,有的人猜疑,奉献者和自私者挤在同一个空间中,当然有剧烈的冲突。
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习惯了外面的僵尸,也没有了自身是安全的。
人们开始在mall中开心的生活。
当然最后大家也都能明了,mall不能是她们的终点站。
她们必须选择希望,或者放弃。
《僵尸的黎明》象一个实验,把对象放在一个mall中,考察她们在绝境中的反应。
IMDB得分7.3(26775人投票),我打7分。
大概是大学毕业以后,时常感觉生活很无聊,枯燥,单调,日复一日。
挑一部丧尸片解压,再好不过。
偶尔会搭配一瓶啤酒,几包薯片。
这些年陆陆续续把欧美近30年的丧尸片都看完了。
《活死人的黎明》也看了几次,但里面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男主望着深爱的女主,在黎明破晓前将小船缓缓推动,一个人扣动扳机的画面;再一个,就是影片结尾,经历千难万险,最终,团灭。
导演还不忘安抚大家,顺便放了个福利——对,就是那个游艇自私男以前的录像福利。
字幕处理很有趣,通过摄像机讲述最终结局,断续的画面,无尽的紧张感,僵尸在镜头前的暴走特写,突然还闪入一张女女接吻照——导演还真是恶趣味。
另外,影片还有一处很浪漫的地方,黑人警察和狙击手隔空下棋,渐渐建立了友谊。
如果我是那个狙击手,弹药也很充足的情况下,反正横竖也是死,不如把所有弹药都用完,在楼顶俯射,能杀多少僵尸算多少,稳赚不赔。
一开始狂躁自私的CJ,反倒成为了人性之光,倒是有点出乎意料。
就是这张经典的海报,以前就是被这张恐怖的海报给吸引,才看了这样一部丧尸佳作。
就是这张经典的海报。
这是完整的,感觉老吓人。
我看了几遍这部电影,无意中发现一个丧尸怎么这么眼熟,原来就是海报上那个。
就是男主角他们出去救人的时候,一开门打死的那只。
小黑哥的表情好夸张呀。
我要吃了你
呀!
死啦
就是这只丧尸,连穿的衣服都一样。
《活死人黎明》可畏是丧尸片中的经典之作,本片打破丧尸片低成本的传统,投资2600万美元,打造出一个恐怖逼真的活死人末日场面。
其次活死人的化妆效果也有相当不错。
不同于传统丧尸电影一味追求血腥视觉刺激的丧尸形象,本片的“活死人”形象很真实。
为了打造出生动形象的吃人丧尸,剧组请来了曾因《肥佬教授》和《黑衣人》两次摘得奥斯卡奖的特效化妆师大卫·莱罗伊·安德森(David LeRoy Anderson)。
安德森用4周时间完成设计并组建了团队。
为了真实表现出死亡和腐烂的外观,安德森研究了大量的法医书籍、犯罪现场照片和传统僵尸传说,详细了解到人体在死亡之后的数天、数周、数月后的腐烂特征,将僵尸的腐烂变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非常苍白,有大量新鲜的血液;第二阶段是伤口潮湿,皮肤开始破溃,有很多瘀斑,大多是蓝色和绿色;第三阶段最严重,骨骼开始露出,伤口已经干涸,皮肤彻底剥脱并变成油黑色。
根据这三个阶段,血液也有相应区别,比如在第一阶段的血液具有标准的红色和流动性,而第二阶段的血液倾向于棕色,而且很粘稠,第三阶段则变成黑色油状。
《活死人黎明》凭借优秀化妆效果曾在2005年第31届土星奖获得最佳化妆提名。
丧尸的化妆真的很棒,特别是到电影后面,丧尸的脸都腐烂了,非常逼真!
2004年,扎克施耐德翻拍了經典喪尸片《活死人黎明》。
那也稱不上是好電影,但它卻是部講「道德」的作品,非常特別。
新故事剛展開不久,觀衆們會跟幾位主角一起逃到大商場避難,隨即結識蠻橫保安CJ與它的兩個手下。
CJ在和主角們短短十幾分鐘的互動中將自己的愚蠢、狹隘、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完美擊中我們對「中年男子+反派」的刻板印象。
在隨後的小轉折中,CJ被主角們設計軟禁在鐵柵欄後。
又是幾段故事,CJ終於被放出來——它變「好」了!
CJ自由後總盡力配合主角們,還在結尾犧牲自己引爆了油箱。
主創人員為這個角色的轉變設置了一個有趣的鋪墊。
在被繳械前,有一場戲特寫CJ躺著看新聞。
電視中,一位牧師樣的人正對攝像頭威脅:婚外戀、同性性行爲與婚姻、墮胎、早孕......是這些事導致了喪尸危機!
我們要懺悔,要重拾合作與信任......「信任......」鏡頭特寫了CJ癡癡呢喃。
不久後,「嘩變」發生,CJ在小牢房進入默默悔改,等待著展示自己的脫胎換骨。
Wiki在相關條目中引述了兩篇文章,評價CJ是有弧度及救贖色彩的角色("The character is noted as having been given anarcthat centers on redemption")。
這完全是亂講——CJ的關鍵詞為「救贖」尚可理解,但那一分鐘宗教新聞片段帶來的突兀啓迪與所謂轉變,怎麽能構成人物「弧度」呢?
如果大筆一揮,只要人物前後性格行爲不一致便算「有弧度」,那創作與褒獎也未免太簡單了些。
手藝活之事暫且不論。
在這粗莽的人物性格轉變中,我倒是能感受到主創人員的善良可愛。
尤其,在考慮到《活死人黎明》是一部喪尸片、一部從來以盈利爲目的的電影時,我不由自主地進一步誇大自己的感慨:這實在是世紀初,是還沒有發達互聯網,沒有智慧手機,沒有網飛的時代獨有的笨拙與單純。
大多數來自2021年的觀衆在影片中段看著CJ時,總會想著:它之後應該會逃走,甚至引喪尸來商場以復仇吧!
誠然,主創安排的彆扭軌道沒有給角色打轉彎的空間,使得觀衆根本無法感知並認同主創的構想;這份失誤背後原承載的厚望,卻是再難見的。
在《活死人黎明》中,喪尸并不單純是惡心而新奇的刺激生物。
儘管與那位牧師角色論述的不盡相同,但它們的確有教化功能。
它們(喪尸,與喪尸危機的爆發)的教化可以被闡釋為:催促幸存者/看者思考,我們在極端情況下該懷揣怎樣的品質生活,又能否將那些品質從幻想中投射入現實生活裏。
扎克施耐德版本的《活死人黎明》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甚至是推演過程——與之相對,當下絕大部分喪尸作品在最開始留只是把「道德」當成導火索,當成更多暴力的起興——儘管質量不佳且給得讓我們難以接受。
你可以更嚴厲地批評它的劇作有多麽大的問題,也可以質疑「道德」在電影中究竟有多大意義。
但無法否認,它畢竟擁有提問與催促思考的意識及實際安排——跟徒有虛表的、作秀的《釜山行》完全不同——而這是我們在最近的喪尸片中很難看到的。
它有,它在十七年前的喪尸片講「道德」!
CJ只是本片講「道德」的一個例子。
女主角的獨特性格設計(跟絕大多數同類電影女角色都不同)也是一樣特別且令人惋惜:你看得出主創的用心,但呈現得很差勁……在喪尸電影大同小異的今天,回顧這部十七年前的電影,你總能找到特別的地方。
它沒多好,但你去看,不算浪費時間。
04年的电影,现在来看剧情确实有点老旧了。
但镜头和剪辑的功力还是很强的,致敬闪灵那段就不说了,看这段儿:主角团到超市汇合后,男主和黑哥的分头去检查安全情况。
男主进了漆黑的店铺,镜头中红色上衣格外扎眼,预示着潜在的危险
海报同理,在此环境下背景中模糊的人会营造诡异的气氛
相反黑哥检查的地方很明亮,呈现蓝白色
明亮洁净的走廊似乎并无危险
接着黑哥去检查门外
镜头一转,身后又现红色海报
下一秒僵尸在门外出现之后男主那也遇到僵尸,但这段交叉的剪辑还是很有看头的。
片尾的剪辑也不错,片尾他们到达小岛后,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一堆僵尸。
绝望的结局,但是又隐隐解释了病毒来源。
首先是片中的那只狗,在登上小岛后很快速的跑开了。
可以理解为它有可能是到了熟悉的地方或者是见到了熟悉的脸。
那么小岛应该是一个军事基地,片中也说小岛平时无人。
那无人的小岛为何有那么多僵尸。
再看片尾他们遇到的一只船。
船上有个箱子,里面装了一颗僵尸的头。
一般遇到僵尸要么爆头要么烧掉,这里有一个被切割下来的头就很奇怪。
有人故意为之。
结合最开始军方的直升机看到SOS也不停留,也许他们飞的方向就是那个小岛,问题就是从那里爆发的。
这样结尾虽然绝望但也算是有了合理解释。
如果我是商场里的幸存者,我肯定不出去。
我会安分守己地呆着。
每天生活严格而又规律:打打篮球(保持健康)、看看电视录像、打打牌、聊聊天(保持身心健康)、平台上射射丧尸(泄泄私愤)、定量配给食物和水,不像电影里面那样浪费。
估计耗它个一年半载的没问题。。
要知道,丧尸们不是永动机,晒太阳也不能光合作用。
没有食物它们能永远这么猛??
这不科学!
而且尸体时间久了,就会腐烂,烂了都不会走了,还怕它们?。。
所以说出去只有死路一条,持久战才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唯一最好方法。
《活死人黎明》。
7分。
扎克·施奈德导演作品。
最爱这些大牌导演们玩僵尸,各种脑洞大开,各种惊喜、惊现加恶心。
虽然我一再认为在僵尸片的高度上,美剧《行尸走肉》已经在人类的情感认知上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韩语片《釜山行》和《李尸朝鲜》也相当出众。
但往前看,这些前辈们的铺垫还是非常值得点赞的。
《活死人黎明》,2004年的僵尸片,还是比较经典的一部。
没有什么前因后果,爽就完事了。
女主角护士,回到家,半夜小镇突然就被丧尸们突袭了。
几拨人马汇聚到了一个未被侵占的购物中心,平静了一段时间,然后各自有着小心思的人终于团结一致,力图杀出这个困境。
虽然结果让人绝望,但是,他们至少努力了,升华了。
搞不懂,这么差劲
僵尸片都是一样的嘛
从初一的生化危机开始,打丧尸就占据了我差不多百分之五十的精神活动。这片子把我yy的好多情节都拍了出来,尤其是汽车改装那段。关于andy的情节设置特别牛逼。
刚看了,没那么恐怖~不如僵尸肖恩好
emm推荐丧尸片里一半人都推荐了这部感觉挺平庸的 一百分钟交代不清楚一群人的情感变化(男女主爱得莫名其妙…)我还是喜欢慢慢挪动的僵尸……连看两部里僵尸都跟短跑运动员似的看到这部里他们找船找得这么“容易”又想起船被抢走的kenny和lee了
老美的僵尸情结没救了
怎么总有坏事儿的人。。。
看到片尾居然把片头给忘了.
无聊 无趣
陪大白白看的。就 有点恶心...有很多人挺喜欢的,但我觉得叙事松散,情节也有点游戏化了。SO~
经典丧尸片,扎导不玩慢镜头还是好看的,就是最后救狗桥段太蠢了,虽说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但设计这种降智角色还是很破坏观感的
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但第二阶段无聊的很,结局倒也精彩,好莱坞产出的不错片子
群魔乱舞,百鬼夜行。
打打杀杀,稀稀松松,拖拖拉拉,再加一些私货,好吧😊两星
僵尸无爱 不好看
导演是把观众当傻子吗,诸多硬伤啊。
僵尸的世界
僵尸片搞成灾难片,有点意思啊!
僵尸的电影都烂 应该归类为喜剧片 郁闷
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