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其实这种题材的影片不怎么受大众喜爱,因为在大家的眼中,动物纪录片—那不就是电视上放的动物世界吗?
为什么会选择去看它呢,我想大多数人会说,因为“迪士尼”这三个字,但是,真正吸引大家的,是那些珍贵的动物,那些属于中国特有的动物:丹顶鹤、金丝猴、大熊猫、雪豹、藏羚羊。
一个半小时的观影,这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在摄影师的拍摄下展现了他们独有的魅力。
丹顶鹤的优雅,金丝猴的顽皮,大熊猫的可爱,藏羚羊的呆萌,雪豹的孤独。
对的,这几种动物中,我对雪豹印象最深。
它们被称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但是这部影片却告诉我们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懈努力,从最初的雪中女王到最后的受伤死去,为了孩子,它付出了一切。
爱,这个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都会拥有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不一样的体现。
观影时好多家长带着孩子,他们不时的给孩子解说,让孩子们体会,什么是伟大的中国,什么是伟大的爱。
这是一部一定要带孩子去观看的电影,它会让孩子们学会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爱。
这种题材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所以虽然比较膈应陆川太郎,还是会去看。
全片来说,各种素材还是挺好的,祖国山川,万物有灵,都让人看了十分感动。
败笔一个是在于配音,感觉特别不搭,很破坏氛围。
不过我没有小孩,所以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会喜欢这种配音。
真的是十分格格不入。
然后雪豹之死不太对劲吧,作为国家濒危保护动物,剧组就看着雪豹陷入困境,没有任何保护意识?
是电影重要还是动物重要?
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完全背离主旨。
作为纪录片,它不是很合格,跟帝企鹅还有海洋等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片中的每一个动物都足够单独拍一部片子,仅仅79分钟的影片试图展示的东西太多,从而影片感觉很忙却似乎没有说明白任何一个,而其中的神鸟丹顶鹤更只是作为起兴和结尾的象征才出现了一下。
但本片也算暑期档的一股清流,毕竟中国的广袤土地处处是风景,景色是real美,看看小大熊猫在地上打滚,雪豹矫健的身影,金丝猴萌萌的大眼,藏羚羊壮观的迁徙,也是不错的享受。
最后看到雪豹真是心塞塞,你们知道你们是濒危物种吗?
为什么要父相桑害?!
这是一部迪士尼指导拍摄的自然纪录片,电影不仅仅是讲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生存着雪豹、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这些珍稀动物,它还用最真实的手笔描绘了大自然残酷却又真实的一面,它没有掩饰残酷却隐藏住了血腥的场面。
例如小金丝猴被老鹰抓走的场面,本来还有点担心,因为不忍心看到那样的现实,电影告诉了我们老鹰要抓到金丝猴了,然后镜头切换了,原本的残酷现实仍然存在,只是场面不再那么让人于心不忍。
可以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看,他们能了解到弱肉强食的食物链确实存在,能了解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但电影场景不血腥不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影响最深的是达娃的离去,我们总想雪豹它作为一方首领,一定威风凛凛,傲气十足,可是达娃这个雪豹,她作为一方之主,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大自然的面前又显得多么的渺小,大雪覆盖着一切,生机不存,最后她还是悲剧收场,然而我们总还是渴望着这个自然界不要那么真实,多保留一些温暖。
这里的电影是一个真实的自然界,即使我们有恻隐之心,我们想要保护它们,但生死由命是自然规律,天敌的存在永远是他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电影还用一种角色代入的方式来展现动物们的生活,不论是顽皮如其名的淘淘还是可爱的美美,它们被赋予自己独有的性格,形象更加鲜活,这里得感谢周迅的配音,她为动物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生动的说出了动物内心的独白,电影的趣味性也增强了不少。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它以中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展现了大自然中最本质的生命轮回。
导演陆川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沉的叙事,使观众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的结构非常独特。
它以“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四季轮回。
在这四季轮回中,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川金丝猴三个中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家庭的生活被细致地记录下来。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出生、成长、死亡,这些故事在四季轮回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命的大画卷。
在电影中,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四川大熊猫的憨厚可爱,三江源雪豹的机警敏锐,川金丝猴的机智灵活,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动物不仅仅是生物,更是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生命。
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让观众深感震撼。
此外,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导演陆川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野生动物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大熊猫的悠闲生活,还是雪豹的狩猎场景,或是金丝猴的嬉戏玩耍,都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
电影中的配乐也非常恰到好处。
在电影的各个环节中,配乐都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动物们的情感和自然的氛围。
周迅的解说更是锦上添花,她的声音温柔而富有力量,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色彩。
电影虽然名为《我们诞生在中国》,但其实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
电影所展现的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点——出生、成长、死亡。
电影以这三个主题为核心,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人心的叙事,让观众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何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壮美和伟大。
它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无论你是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观众,还是对生命有着深刻思考的人,都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广袤的中华大地,数不胜数的美丽生灵与人类共生,谱写一曲曲壮美的生命之歌。
”这是一部通过世界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耗时三年跟踪拍摄素材,再由陆川导演剪辑,一半故事片一半纪录片,为观众拉开了宏大的生命景色。
看完这部片子,只有两个字一直在我脑中出现,并让我不断去思索,那便是——生命。
不知道在别人眼中,这部片子有哪一方面的意义,但于我而言,我总能发现其中各种不同动物们形态各异的亲子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生命中的意义。
1,金丝猴:从出生时受到家族成员们的宠爱,到后来有了妹妹之后,宠爱瞬间无情地消失,在失望至极时流浪,却遇到一大群命运相同的猴子,他们一起展现和释放猴子本性——调皮,非常快乐,可是当有猴子遇到袭击和无助之时,却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帮忙。
我觉得这一段是真实而让人反思的。
到了冬天,严寒骤降,淘淘感觉到了暴风雪的威力,决定回到想念已久的家。
回家后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接纳他,后来淘淘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危险中,凭着本能用勇敢营救了自己的妹妹,全家人开始和他慢慢重建了关系。
从依赖到反叛,再到成熟,这不就是一个男人的成长经历吗?
在成长中去思考亲情的意义,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残酷会逼迫你适应,逼迫你坚强、勇敢。
2,大熊猫:雌大熊猫成年后会一直独居,除非生宝宝, 有了宝宝后各种溺爱,甚至宝贝在想要试探爬树、想要成长时,也被妈妈“拖下”,妈妈对孩子的不舍让她产生溺爱,而孩子竟然最终爬上了树顶,离开了妈妈。
这让人不解,按照我们平时的教育理念,溺爱之下会有成功的孩子吗?
看到这里,我也陷入了困惑。
细想之后,你会发现,熊猫宝宝对于爬树和长大的渴望是生命的本能,然后不断摆脱妈妈呵护去追求自由,这样的力量来自于生命本身,就像法布尔在《昆虫记》所说:“满天星星都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最美丽的不是星星,而是这个小小的蟋蟀的歌声,一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这个蟋蟀和我们人一样有它的生命,它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支歌曲。
”多么美好的生命的诠释,所以,首先遵从生命的本意,才可以让才能和能量得到真正的释放,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想法有多强烈,才是决定你是否成功的关键,而非任何外在的环境因素。
3,雪豹: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他们之间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不然怎么会如此默契,如此聪明,最让人感动的是,达娃最后为了宝宝能吃上食物,拼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去猎食牦牛,可是失败了,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母爱是伟大的,不论是雪豹妈妈还是牦牛妈妈,都能保护孩子,不顾一切,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此外,海鸥藏羚羊每年一次神秘的迁徙,让人敬畏和感叹;先和的每一次启程都会带走一个结束了生命的灵魂……各种各样的动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快乐、悲伤、衰老、死去。
而这一切的意义就存在于这一生命旅程中,再无其它。
好看!
【暑期档的一股清流】但是排片和宣传都很少,如果你喜欢《鸟的迁徙》《帝企鹅日记》这类记录片,这部由迪士尼自然出品的片子绝对值回票价。
剧情导演是陆川,但是拍摄和现场导演都是英国的团队。
画面精美,简单的剧情,生命轮回的震撼,配乐让人感动。
主角集齐了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雪豹,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尤其是丹顶鹤,中国赋予仙鹤的象征意义,在影片中虽然是配角,但是起到了承接“生命轮回”这一剧情的作用。
不喜欢纪录片的别看了。
配音是周迅,虽然不是很差,但是应该有更好的,但是为了票房,还是周迅吧。
【泠影评】
本来三星是给摄影团队的,周迅的旁白实在太多太呱噪,都快烦死了,破坏兴致只好减掉一星。
旁白也太多了,陆川是话唠吗?
没见过这么多旁白的动物纪录片,又不是拍舌尖。
前两天去看了地球四季,再看看陆川这个,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陆川还是水平有限,没事干拍什么纪录片。
好的动物纪录片,会带你悄悄的融入动物的世界,用镜头语言让你不知不觉从动物的视角看世界,那种代入感,会让人突然觉得天地都宽了,世界焕然一新。
陆川的完全木有给我这个感觉,我特么看到一半由于太烦旁白直接关掉了。
尤其周迅的公鸭嗓那个旁白声音又不怎么悦耳。
其实地球四季已经明显赶不上雅克贝汉以前的 鸟的迁徙 和 海洋。
但还是秒杀陆川了。
国产的电影糟烂也就罢了,陆川这种非专业纪录片导演能别来霍霍纪录片吗……
不怕你们笑话,这电影的末尾我是哭着看完的。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给小朋友看的电影,应该会喜剧收场吧,结果雪豹达娃的死还是让我心碎不已💔作为一个妈妈,在幼崽尚未成年之际,被竞争对手抢走了领地,到了新地盘又迟迟不能捕获猎物,眼看着自己和娃无法度过这个寒冬⋯⋯还以为,到这里,导演已经向小朋友们展现了大自然足够的残酷,后面会给达娃和她的孩子们一个happy ending。
哪知道,不止于此。
饥寒交迫的达娃,孤注一掷冲向牛群,死死咬住一头牛犊的脖子,不肯松口。
牛妈妈用庞大的身躯和牛角去踩踏和顶撞达娃,最终达娃受伤,落荒而逃。
达娃最终伤重而亡,白雪逐渐掩盖了她漂亮的身躯。
身后她的两只雪豹幼崽,只能黯然离去。
两个妈妈,雪豹和牛,都是为了孩子在奋力一拼。
也许,你要说这是动物本能,她们并没有多伟大。
而我要感谢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自然,他没有对大家说:动物们就是萌萌哒,它们和谐地与大自然生活在一起,雪豹顶着一身漂亮的皮草俯视大地,她是高原之王。。。
NoNoNo动物们也有恶劣气候需要对抗,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也会受伤饿死,猴子也需要抱团取暖才能过冬。
它们都在遵循着自然的法则生活,而自然永远都不是只有一面。
即使是生而为王的它,也要为了生存,而,拼,尽,全,力。
达娃死了,死在真实的大自然里。
1.作为影片来说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跟一般电视上播的专题片比较没有明显优势。
画面美音乐美…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音乐还些段落很耳熟到下一节就变了,没分辨出来。
一般电视上播的纪录片自然专题片画面也不差的,把cctv9、cctv世界地理的片子用大银幕播高清一样震撼。
现在院线动辄说【震撼】其实不过视听刺激罢了,并没有匹配上动人心弦的内涵。
自然主题片子的套路,展示生与死,聚与离。
谁能超越这个套路,谁就是大师。
2.作为纪录片解说词就过于不专业,跟上海自然博物馆一个毛病,科教学术娱乐化。
这应该是最认真严肃理中客的工作,遗憾地是目光过于【人性化】。
比起影后啦花旦啦我还是更想听赵忠祥。
3.网络用语过多。
颜值担当、男神、小鲜肉、也是醉了、你懂的,之类的网络用语遍布全篇,由此可见其娱乐性,完全不是个做纪录片的态度。
网络用语有流行的时效性,只有当代网虫在几个月或者几年内的保质期。
年纪大的现在看不懂,年纪小的以后看不懂,给你一个呵呵自己体会。
4.拍不出好的商业片就瞎整幺蛾子,被批评了就转头来搞乱我们纪录片的严肃性,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娱乐化的,比【明显错误】可怕得多的是【看似正确】。
一人血书周迅退出配音界
观看本片时的心情就像长大后再去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一样纠结,动物很可爱,拍摄很用心,但通过后期剪辑强行制造感人剧情甚至不惜违背野生动物的习性总归让人不太舒服,这不是纪录片该有的态度。
出场的美丽动物和大气养眼的延时自然摄影能给十分,非常养眼,但因过于累赘的旁白和低幼的故事叙事减两分。说句玩笑话,看完觉得动物比人领先一百年嘛,当我们还在为男女分工的鸡毛蒜皮纠缠不清自怨自艾时,动物世界里的雪豹、熊猫、藏羚羊俨然已是单身妈妈女权先锋,单肩挑大梁,秒杀现实中的人类啊
亲情化叙事本有些刻意,可看到“达娃”穷途出击的时候,蛮感动。不是所有的慈爱都会有圆满的结局。唯一的特效是去掉了“达娃”身上的血。川导咱不妖塔了,行不。
迅哥儿mua
现在地铁里什么广告最多:造作。这哪里是纪录片,和暴走自拍片差不多嘛。对动物的心里做的各种自以为是的解释,却对其习性不作解释。
很幸运看了人工无声版,没有配音在那里瞎吵吵。陆川这导演真没啥黑的,能组团拍动物就给高分。生灵,有梦。自然,与美。
不是纪录片,用积累的素材加蒙太奇大法拼起来的故事,雪豹达娃从头到尾明显不是同一只,再说了,这片子和L导有什么关系吗。
又萌又好玩~在恶劣环境拍摄那么多素材,最后剪成这样生动的故事真的厉害啊!而且祖国河山真是美啊~
美丽中国哪集不比这个好看………幕后花絮加一星。
我觉得给这片打好评的都是一帮平时绝对不看纪录片专题片的人,终于捞着个机会去电影院交【热爱自然】税刷成就了。还有就是带娃看迪士尼的傻白甜。但凡平时看点儿cctvBBC的纪录片都会觉得这个片子是骗子。浮夸
周迅的声音很好听。
看到金丝猴两脚站立行走,我脑海里第一反映是 孙悟空,六小龄童模仿得太像了
PS的有点过了!
陆川说这不是纪录片而是自然电影,定位真是精准,靠旁白意淫出来的那点故事性,正是陆川的水准。
不如好好弄纪录片 另外配音是什么几把
强行赋予动物性格和爱,来完成你们编故事的欲望,shame on you!
和BBC纪录片连在一起看是个错误的选择。
感觉很适合带着小朋友看~迅哥的旁白表现力还是很不错的,好像在你耳边低声细语。
与达娃的死同样让我流泪的竟然是花絮中的摄影师与风雪流云,当然前者是悲壮,而后者让人满怀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