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看脸的世界啊,弹幕对孚由这么大恶意?
孚由通蜉蝣,就是极普通的山村姑娘,设定就是路人,路人不打扮不做造型家里还穷,孚由才是古代底层百姓的样子,你要她多好看,好看了就喧宾夺主了,她确实配不上辩机,要的就是反差。
她没做过任何坏事,只是少女的小心思,本分善良,对辩机除了报恩就是仰慕,不就是普通小姑娘追idol吗,没人嘲长相一般的人追男神,你们也别攻击孚由。
孚由确实无力,尊贵的公主和生杀大权她都触碰不得,只能送花送饭,这不就是普通人吗?
她长的是不好看,然而美丽骄傲的高阳最羡慕她,常理家庭,像山里自由的小鸟,没有诸多束缚,随时可以去看喜欢的人,她还能送辩机吃最后一顿饭,尸也是她收的,面对敬仰的人即便不可能在一起,可连活都不能活了,普通人的自由,普通人的悲剧。
观众的视角跟着男女主的主线走这很正常,但影视剧里的主角都不普通,哪怕角色普通,可能上镜的饰演者都不普通,幻想穿越古代孚由才是大多数,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贫穷卑微小心平凡却自由。
大家都是小丑相煎何太急呢 另外给部分观众说:本是爱情剧,别当严肃历史,也别太考究,编剧的本意是拔高这段世俗禁忌之恋,你只看到公主睡和尚并唾骂他们建议出门左转。
影视改编就要能雅俗共赏,纯粹化、艺术化、理想化,大明宫词更是,能给人美的体验和享受和极多可解读的空间就是好片。
这不是历史剧,经典的历史剧也不能还原真正的历史,部分观众切勿上纲上线。
EXCUSE ME?我不敢相信眼睛耳朵……玄武门之变后,什么叫立后的两个人选代姬和杨妃?
还想立心中所爱,人选自然想选代姬???
李世民是傻子二混子吗?
刚刚成为帝王,立刻儿女情长?
即使想让情史突出,长孙皇后不是皇后第一人选?
即使不是最爱,也是正妻,也是长孙家族的女儿,是臣子忠义的代表化身。
这个剧看的我难受,情爱大于天了?
还是雄才伟略的李世民。
高阳本是李世民夺得帝王之位后得到的第一个孩子,是成功的象征,是新王朝的美好寓意。
但是又凭什么对代姬高阳爱让李世民不顾江山呢?
看这个剧,就想问问长孙无忧算什么?
这是部历史剧,也是部爱情剧,跟大明宫词是一样的调调,服装、建筑、对白,总体给我的感觉古朴且真实,让我觉得那就是大唐,表达的感情直达人心,容易陷入进去。
这两个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从女性的视角讲述王朝的故事,某些跨越时空的东西让人感同身受。
君权是至高无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围绕在天子身边转圈,王子们需要展示自己的才干和贤能,嫔妃们都需要尽力讨好她们的王,所有人都需要战战兢兢,不能太过冒进显示自己的野心,也不能要不顾一切待在角落。
父权也是这样,给爱人和孩子一个好东西,你得感激涕零;给一个不好的东西,再难受、再不想要也得接着,仿佛他们就是他一个人的私有物品,可以随时随地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从来没问问过到底需要不需要。
高阳公主作为天子的女儿,君权和父权让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不必像哥哥们一样窥君位,她不能去爱她的三哥,她需要眼睁睁地看着至亲为争斗权力你死我活,最深刻、最真切地感受这种不自由,赋予她高贵和骄傲的那个东西也在最大程度上限制着她,所有的尊贵和骄傲都会不堪一击,她需要一个出口,辩机提供了这种可能,即便他是个和尚。
唐朝。
倘若我只说这个两个字的名词,你会想起什么?
是会想起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还是灿烂辉煌的开元盛世?
是会想到千秋明君唐太宗,还是千古女帝武则天?
亦或是红颜祸水的杨贵妃,和她身后的安史之乱?
还有数不清的书画名家,才子诗人,要不就是历史教科书上背也背不完的丰功伟绩和对后世的影响?
没错,它们都是唐朝的标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唐王朝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王朝,一段传奇的历史。
它的中间发生了那么多故事,产生了那么多传奇性的人物,以致于在我的印象中想起来就是一片瑰丽的色彩。
关于唐朝的电视剧,很小很小的时候看过刘晓庆的《武则天》。
那真是好多年前了,但依然记得里面的人物扮相很漂亮,规模也是很恢弘的,不过就只剩这点模糊的印象了。
后来也断断续续看过那几年很红的《大明宫词》,情节性不是很强,注重的画面美感感情塑造和台词的艺术性,不是说拍的不好,总觉得慢吞吞的看着急人。
然后就是《大唐情史》,这是部有点特别的电视剧,因为它的台词。
很多人说像是莎士比亚的味道,很典雅很艺术,又有引用泰戈尔的诗句。
我想我对这部电视剧的总体印象还是相当好的,从演员到剧情,不然不会在多年以后又翻出来看一遍。
一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个批判口气的评论,大概是被台词雷到以后的结果(见我另外一篇影评)。
很显然我没有在那些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咏叹调一样的长对白里看出什么艺术感来。
一年以后再看我依然对这些对白和说这些对白的人没什么好感依然被雷的翻过来覆过去,我觉得他们都疯了。
一个人能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的故事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朝代。
我欣赏沈傲君扮演的高阳公主。
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带着与生俱来的皇族气质和王者风范。
一直以来她诠释的这个高傲任性的公主都成为我对她的绝对印象,甚至都接受不了她饰演的其他角色。
不管我有多么多么的讨厌这个人物,我还是得承认,沈傲君真是演的好。
这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找了一个公主的人生作为切入点,串联了玄武门之变的前后,诸王子争储的过程,吐蕃和亲的事件,还有高阳和辩机的纠葛,以及唐太宗把唐朝从贞观之治一步一步领到了开元盛世的经过。
唐太宗的雄心,承干的的过激,吴王恪的隐忍,魏王泰的才华和野心,晋王治的软弱,长孙无忌的强势,高阳公主的高傲与任性,辩机的参悟和看透,长孙皇后的贤德,杨妃的气质与胆识,玳姬的疯狂与清醒,房遗直的智慧和无奈,武媚娘的手段和聪明……这一切加起来,就书写了一部大唐王朝生生不息的传奇。
我不喜欢高阳也不喜欢辩机。
男人里我最欣赏的是吴王恪和房遗直,因为他们都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屈能伸的人格。
女人中则是长孙皇后和杨妃,赵倩把长孙皇后一个国母对不同的人应有的威严与祥和演绎的恰到好处,叫人看了觉得她确实不负一代贤后的美名;颜丹晨的杨妃又有着另一种气度,她不是皇后,她也太了解皇上的不易,所以她隐忍,她不争,她对自己的位置入木三分的清楚,这样的心性也同样教育了她的儿子吴王恪,也许也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唐太宗才对没能立她为后和立吴王为太子心存遗憾和不忍。
面对长孙无忌军队的刀枪,她的神情没有一丝动摇或是恐惧的表现,倒有那么些的大义凛然。
毕竟是大隋王朝的公主大唐王朝的皇妃,即使在生死关头她依然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尊严。
后来的后来,唐太宗死了,长孙皇后死了,承干死了,泰死了,辩机死了,吴王和杨妃应该也死了,高阳走了,治登上了王位,长孙无忌掌控了大权。
再后来,坐在高高宝座上的就不再是李家的子孙,而是之前那个只敢出现在帷幔后面端茶送水的小姑娘武媚娘,不,这个时候,她已经改名叫武则天。
历史,又翻过了一页。
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在历史的洪流里来了又去了,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传奇和故事淹没在滚滚的黄沙下面,大唐王朝纵使有过华美灿烂如剧中人物美丽闪光的锦衣一般的经过,也风化成了薄薄的纸张上苍白的文字记载。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走卒,谁又能抵抗住它向前迈进的步伐呢。
对爱人:你可以不理我但是你不能捉弄我对情敌:我敢只有我敢对皇帝父亲:谁敢动我男人我跟他没完!
看到了公众号写这部剧,想想自己没完整看过,补上!
小时候其实是知道这部剧的,知道是公主和尚离经叛道的爱情,沈傲君也变成了我心里对大唐骄傲得宠的高阳公主的第一印象,也记住了辩机和尚很帅很帅。
看剧的契机是清平乐的播出,清平乐我看到张贵妃出场后坚持了几集,暂时弃了。
然后看公众号,写如今的宫廷剧里,压抑人性的三纲五常成了克己复礼顾全大局的隐忍,被肯定,被歌颂;写早些年的剧里,如大唐情史,却满是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不说没看完的清平乐如何,倒是去看完了这部一直知道的剧。
看完其实有点错乱。
好多细节记不清楚了。
高阳太太太任性了吧。
我不知道历史上,大唐的天之骄女,是不是真的可以如此肆意,但在我的观念里,享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她对待房遗爱的态度,无法认同。
当然房遗爱也确实配不上高阳。
可房家何必要承担这些羞辱。
或许是我不该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那个皇权时代。
高阳和辩机的爱情,不知道有几分是出于高阳的反抗和任性,有些太平嫁给武悠嗣的感觉。
辩机确实很帅啊,但聂远的李恪是我的意难平。
看到另一个李恪的时候,有些错乱。
高阳和李恪之间,似乎确实比普通兄妹多一点情愫,是爱情吗,不知道。
我想剧中人物自己,也不知道吧。
青梅竹马长大,彼此理解,比兄妹更近几分,但终究一直是兄妹的名份。
分得清吗,分不清吧。
可能这才是现实。
玳姬,没想到早年的剧里有这种疯美人人设。
当年的剧确实敢拍。
刚刚看完了《大唐情史》,本打算细水长流一天看一点,作为学习之余的消遣,没想到几天之后还是开启了“极速模式”,小小地熬了点夜,挨几句妈妈的抱怨,终于看完一部古装剧,还不无得意地想,看这么快才能在开学前看完,这样开学后就可以安心学习了,当然这也是屁话。
很多人把《大唐情史》和《大明宫词》比较,都是唐朝戏,主角都是公主,都制作精良等等,我只觉得剧中的高阳公主和太平公主真是难找这么不同的两个人(婚后),高阳飞蛾扑火太平一再忍让(这样一想太平的形象前后似有断裂,从飞扬跋扈的小公主到小心翼翼爱着一个人,但或许就是爱情改变了她吧)无论如何,能写出一点爱情的复杂,就算得上是部不错的剧了(想起前段时间和姑姑看的无脑剧了)《大唐情史》对爱情的塑造主要体现在高阳,高阳身上充满了破坏性,三个和高阳有关的男人,吴王恪、房遗直、辩机,身份分别是亲哥哥、丈夫的哥哥、和尚,可见高阳的爱情全部指向不伦之恋,只有不伦之恋才接得住高阳强大的破坏力。
高阳的心先后捧给了这三个人,但只有辩机给予了回应,因此我觉得高阳最需要的不是辩机,而是爱情。
弹幕里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都在讨论,高阳到底爱谁,大概说不明白正合编剧的意。
人不停地需要爱,甚至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爱人死了也能爱上别人,爱人死了不再爱人的人只是不愿再爱了,并不是不能再爱了,因此看来,爱情好像更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其次才是对另一个客体的感受。
《大明宫词》对爱情的塑造主要体现在薛绍,薛绍爱慧娘,太平爱薛绍,武则天为太平杀了慧娘,薛绍先是恨太平,日久又爱上太平,挣扎于其中。
印象最深在武则天对太平说,太平你不要自责,你们三个人的悲剧原因在薛绍,他爱慧娘,又爱上了你,他愧对慧娘但又爱你,是他的软弱犹疑害死了自己,你千万不要觉得是你的责任。
那定也不是我的责任了。
那又是谁的责任呢,有时谁的责任也不是,因为生活并不按逻辑出牌,上帝或许稍微走了走神,我们的命运就改变了。
另外,《大唐情史》着力于刻画高阳和父亲的复杂关系,《大明宫词》侧重于刻画太平和母亲的复杂关系(连亲情也是如此负责,向往简单的生活真的可行吗?
)刚刚翻了两页《爱你就像爱生命》,吃了一块“小姑糖”(从最爱的小姑家拿的糖果,小姑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人,和她一起看无脑剧我也甘愿)突然想拿几封信来瞧一瞧,发现春山的字实在一般,唯签名认真又秀丽,如她本人一般。
发现月亮和春山和我最后的话都是希望永无联系了,大概很爱的人如果不能在一起,就会是这种结果吧。
发现我曾经问过月亮,会不会以后不和我联系了,他回信说如果我不有所表示,他将永远不会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然而他还是消失了,主动消失了,这也是写信的奥妙了,聊天记录会化作空气,信上的字迹却依然清晰,而我却不由微笑,发自内心地笑了,不知为何,记得上次看信时,我十分感伤于里面热爱另一个人的痕迹,然而这次却真这切切感受到平静。
大概是“小姑糖”的作用吧。
我很少写东西,因为从三年级偷偷写小说时我就卑微地发现,我没有将文字连缀成文的能力,这与我而言像个巨大的秘密,我坦然地去学了汉语言,从此拥有了评说那些写字的人的权利,其实我看不懂他们的故事,读不懂他们的内心,我的内心被遮蔽久已。
每次写论文前,我都要先去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评价这部小说的,好坏是几几开,心里有数了去写才不会逾界。
我自知并无那能力,可我更知道我周围吃这碗饭的人,一多半还不如我,就装着自己是大唐公主去指手画脚了。
今天则写得格外开心,而且不想写在日记本上。
是别人给了我这暂时的灵感呢,还是我自己给了自己灵感?
假期要结束了,新年也结束了,疫情也结束了,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四方来迎,高朋满座,但我们也失去了离别,失去了书信,失去了爱情。
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时候就会写个日期,正月十六,那天不也是一个十六吗。
昨晚火树银花。
两天快速看完,我当成搞笑剧看了,很多台词场景能笑吐了。
作为戏说的话本子,效果达到了,只看剧情也蛮流畅。
人物生动,情感动人,其他问题可以往后排。
爱情亲情君臣之情都刻画得很好,花式禁忌恋,刺激。
从高阳公主的主线看到朝堂斗争,但要是再往回看细想人物动机,落点到高阳这边,觉得还是站不住脚,戏说嘛。
虽然叫情史吧但皇上皇后每天没啥事就琢磨给孩子找对象也是很好笑。
大家都性情中人快意恩仇,放在皇家贵族身上感觉不太可能。
惟此间江湖年少偏爱纵横天下。
年少年老都纵横,就纵横,不让纵横就作。
话剧风台词是可以的,但这部剧的问题是台词不伦不类莫名其妙,你又开始了。
还是希望避免进口唐朝人这种现象,说地道汉语。
全剧玳姬最好看,和李世民设定其实还挺好嗑的。
男性角色最帅的是吴王恪。
这个李世民又帅又渣,还宠孩子,满足对我唐国强叔叔的花痴幻想。
造型很像丞相也很像备备,快乐。
最开始嫌弃唐老师的轻微青岛口音,听了一个月之后我已经听不出来了!
太可怕了,希望我说话不要被带跑了。
表演细腻动人。
长孙皇后确实没有说过一句人话,全在劝谏。
好累。
李世民魏征小两口心心相印(不是,长孙无忌天天打小报告。
房遗爱全剧最搞笑,一直状况外。
潘粤明表演很自然。
房遗直大哥背锅侠从头背到尾,太惨辽。
唯一一个正常人,在这剧里生活好难!
不理解高阳公主。
你已经得到这么多爱了,实在自私任性,看着闹心。
这和什么追求自由反抗封建体制关系不大。
看到她说缺爱,我觉得真是没有心,这么好的爸爸呀,哥哥们也都多爱你。
感觉高阳还是爱三哥,和辩机按剧里设定是命里纠缠的缘分。
悲剧故事,全员实惨(也包括自己作的)。
搭进去一个辩机不能好好做学术真是损失哦。
沈傲君的声音有些别扭但还好,说台词太快有点不清楚。
阎立本是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隐藏boss,千好万好不如阎立本好。
不知道为啥他一画画就有旁边解说,太迷惑了,“该作品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馆”。
宗将军让儿子去找玄奘认爹,到寺庙一看是原装唐僧(徐少华)。
聂远的爹是赵云,师父是唐僧,后来他成为了赵云也成为了唐僧,还演过吴王恪。
李世民:建成升天了,和元吉一起升天了,出殡那天我哭了我真的哭了。
弹幕:“我开心地哭了出来。
”23333到后两集李世民开始反思自己,“不要担心我的承受能力”,确实。
反思着反思着开始夸自己,仿佛回到第一集,秦王如何如何优秀。
都是事实你是很厉害但自己一直说也是…哈哈哈哈哈。
最后:一,这个bgm太出戏了,随时颁奖典礼。
二,演员念了无数错字有没有人管管啊!!
大唐情史抛开复杂的政治野心斗角。
就情之一字串联起来整个贞观。
史书上的贞观的宏伟的,磅礴的,浪漫的。
这剧用莎士比亚式史诗般的对白是唯美的。
其实我看到李治给妩媚娘的情书也很脱戏。
但是繁琐激情的人物对白却把每个人物性格的疯狂理性以及痛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很喜欢高阳。
我认为这样一个美丽骄傲孤高,自卑有尖锐的女人生在那个朝代辜负了造物主的恩赐。
小小的高阳第一次见到岱姬时的迷茫和惊恐,见到辩机的好奇和探究。
听见承乾说她是那个疯女人生的愤怒和自卑。
她无助的想在父皇和母后那里得道肯定的答案,但是小小年纪的她那颗敏感的心模糊的断定父母的欺瞒。
年幼的被孤立和内心的自卑在唐皇的宠爱下开始极度膨胀变成坚强的外壳叫骄傲。
就电视剧而言,其实我不认为高阳对李恪的爱是男女之间的爱。
高阳是大唐最高贵最漂亮的女人,她拥有无人匹敌的地位、家世、容貌、见识和宠爱。
李恪是大唐血统最高贵的王子,是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华。
这句话在小小年纪的高阳心里生根发芽。
她仰望的父王在一天天老去,而自幼一起长大的吴王在她面前从翩翩少年成为一个潜龙在渊的角逐者。
这是弱者对强者天生的崇拜,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依相伴的依赖。
高阳看见母亲被繁琐与栅栏之内,使她内心也有着一个牢笼。
所以她渴望自由,吐蕃的和亲她轻易答应,长孙蔷儿的求娶她懵懂的欣喜。
其实她只是受够这个皇宫,这个长安,这个大唐。
三哥要去益州,她当然要去。
能和最疼爱的三哥一起,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不嫁权贵也可以。
可是她忘了,最宠爱她的父皇是大唐的皇帝,最爱他的三哥是大唐的吴王。
没有一个人能随心所欲的或者,世俗的枷锁捆绑着所有人。
我眼中的高阳是执着的。
年幼的辩机在她眼里是最神秘的秘密。
在那个栅栏外面的沙尼是她心底秘密的钥匙。
她找了辩机很多年。
终于再见之时是她被樊牢迫压最痛苦的时候。
养育她的长孙皇后没了,她就要嫁给一个她眼中懦弱无能的人了,她渴望很久的生母没有认她。
以前的苦闷有三哥为他支持一片蓝天,现在三哥也走了。
而这个幼时的少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睿智和信仰。
在了解了她和辩机之间相同的命运的时候,很神奇的出现一种为之爱的迷恋。
我看见你,就像看见镜中的我一样。
他们称自己是玄武门的果实。
一颗是玄武门罪孽遗留的果实,一颗是玄武门不伦后爱的果实。
命运纠缠让高阳觉得这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和自己一样的人。
莫等闲虚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是辩机对高阳的告诫,也是对自己的告诫。
高坐在横梁上,听不见高阳激烈又绝望的声音,只有对佛的虔诚和忏悔。
高阳出嫁了,一声声晨钟是对高阳的祝福和告别。
高阳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权利让房遗爱退步房前。
看见房遗爱的软弱心底更是悲凉和茫然。
这时候受三哥所托的房遗直出现给了她希望,她疯狂的像抓住这根也许可以让她脱离这烈火焚烧的苦海。
可是她失望了,房遗直是房家的长子,肩负着房家一家的利益。
她只能在苦海中辗转沉淀。
终于再次见到辩机,在晨光中奔赴而去。
忘不了辩机眼中的不可思议和嘴角的笑颜,那时候的高阳在他眼中是不是就是一颗初孕的太阳,从此在他的心腹里生根发芽?
也许这时候他就明白了生命的奥秘,因为这一刻他也爱了,直视这份能让他死的爱,只有他不畏惧死亡了吧。
天亮以后辩机面对东方而跪。
他在对这佛忏悔着自己的罪行,在等待这佛陀对他的惩罚。
高阳回府后用荆棘抽身,是想让自己代替辩机对佛陀忏悔吧。
高阳总说辩机,我的爱,我爱你,你爱我吗?
辩机迷茫的说过不,颤抖的说过不,淡定的说过不。
高阳总是笑着说我知道。
高阳自信的知道这个和尚是爱她的,这个和尚爱着万物,信奉佛陀,但是心底总有个位置是她的。
很喜欢辩机趴在高阳腹部说着这里孕育这太阳,说这是无量的光芒。
这是这个和尚把自己的信仰延伸到了这个与他血脉相承的儿子身上。
希望佛陀能够爱这个即将出世的生命吧。
六年后再相会,高阳洗去铅华,辩机坚定信仰。
这两个注定要分开的人都有了生命中另外支撑自己的人。
辩机看见自己儿子的那一刻,激动不能自以,满眼都是这个幼小版的自己。
觉得佛陀一定还是关爱他的。
他更坚信的开始议经。
而高阳在求不得中挣扎。
辩机面对死亡是无谓的。
高阳在痛苦中挣扎后只剩下对怨恨和妥协,为了儿子坚强的活下去。
辩机死的时候仿佛看见了晨光中的高阳向他走来,也许这一刻他看清了自己心中的佛,那颗孕育在心腹的太阳。
带着对万物自然的爱,就像手中的蚂蚁一样,活在凡尘中。
木雕放进父皇的灵柩,高阳把自己那段美好的时光一起葬进了墓里。
玉枕放进辩机的棺椁,高阳唯一承认的夫婿,自己的驸马。
我的佛。
如果这样的爱情还不是爱,那么我也想不出还有怎么激烈的感情才能算爱。
你,是太子建成的女人。
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执鞭残害了兄长和胞弟,并用绝对的自然力量霸占了你,绰约多逸态风姿绝倾城的你。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你的美貌天成让秦王觊觎,你的逸态让秦王醉情于风月迷情。
然而儿女情长都是历史的表象,深层次的政治斗争才是喋血的内涵。
牺牲的爱神祗的爱远没有澎湃淋漓的爱来的真实,迷离雾现的爱水乳交融的爱往往没有激越挥舞的爱来的癫狂。
你以自身孤绝的羞辱妄图成全太子建成五个儿子的性命。
心潮澎湃起伏几伏天,痛苦是人唯一的显贵。
气吞万里如虎,豺狼如豹纠葛。
只有你,只有你,敢骂他天煞的李世民。
并非凡夫俗子承欢于威严和皇权之下,至性如你风华如斯发出了经久不息的历史呐喊。
你,诞下了大唐的十七公主高阳,那是贞观元年的事情。
这是一分矢志佛门的奖赏,还是委曲求全者的愤世讽嘲?
审美都是偏激和片面的,有别于功利审美,道德审美,须得在圣火上炙烤方见其中三昧。
你的美在于你对鸢飞戾天者孤寂清绝的态度,你的愤世嫉俗浸染着孱弱如草芥的悲浮,然而你的灵魂与生的懿德何其高贵,于历史的铁屋中,于含污纳垢的回廊中,于飘零浮沉的栅栏中,你无法成服无法低徊的心智渗透了神的灵祗和意态。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僧人辩机的佛门话语掌握了你的穷图匕现的生涯,将你从光怪陆离的杀机和荆棘密布的心缘中解脱释怀,并让你对于世间的经纶世务的惨烈主义者们有了全新的人道认知。
在女儿高阳面前,你说,因为我喜欢你啊。
深情的隽语交加着风雨兼程千钧一发的残念。
你的凛冽刚正感染刷新着内心交织的屈辱和悔恨,你的凄迷委婉的风度饱啜着氤氲交错的练达,你的素性坚毅诉说着于绝世纷扰的怨愤和感伤,你的干戈寥落拷问着历史的怨怼杀伐。
你从咆哮的风变为彼岸的曼陀罗花。
你的意象,绝不仅仅是阁楼上的疯女人这么简单。
所谓的疯,兴许是真清醒真认知的代表,所谓的疯,也不过是男权社会对于你的柔弱无辜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谓的疯,更是你的长剑星矢挑尽世间浑浊意态的回笼。
你,不仅原谅了勾通秦王残害夫君建成的宗将军,也对女儿和辩机的“孽缘”持有淡然默许的态度。
因为你知道,人的血脉里残存的是深挚魔魇的触类旁通,你知道在这锦绣河山下个人为历史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你在李世民的病榻之前流泪,人生倏忽不过仁和恕的精义,你的气沉山河的度量早已使你忘却了曾经渺渺杳杳的斑斑耻辱和点滴的创痛,你的自然力的激发让你的心中浸润了悲悯与祥和的佛性之光。
里面的女人都好美啊,喜欢三哥
那时候的古装剧就是那么本质,情是情,肉是肉,哪里会删什么胸。沈傲君版的高阳美的如同画一般,眉目间流露的清秀与深情的聂远是饰演辨机的不二人选,略有深意的台词也令人难忘。
这部剧里的美女是真的美…台词比较受不了…
这辩机的和尚的装扮也太好看了吧,国产剧难得一见啊。古早剧
唐国强这qj戏演得绝了,尺度大各种禁忌之恋,台词就是“泰戈尔+纪伯伦”哲理小句。
现在再看台词真的好恶心,特别是高阳和她三哥的那些超越情爱之词。人设也极其自私
有一堆美女的剧,各个活色生香,肤如凝脂,美艳不可方物,玳姬,杨妃,武媚娘。。镜头有朦胧感,总让我觉得它拍的时候蒙了一层纱。服化道也贴人物,看美人就够了,剧情狗血大尺度,放现在,广电总局不知道能不能过审。(这么严格要求的广电去管食品安全与质量吧!)印象最深的角色当然是沈傲君的高阳公主和聂远的辩机和尚。台词有点莎翁色彩,BGM竟然是《燃情岁月》,组合在一起,虽然有点怪,但还怪文艺好看的。
辩机与高阳之间热烈而清澈的爱。
潘粤明演的好可爱好憋屈哈哈哈哈。亲亲我我的佛,说爱我我的佛,天啦看的人心神荡漾~高阳真的有点任性,把周围人都害了。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封建害人
大唐的背景,沙翁的腔,作死的情爱往里装
盛世浮华之后的苍凉。
同样是童年时跟着外婆一起看~
美女很多,但是剧情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可能二倍速可以
尼玛当时我才二年级啊 十几年了。。。
喜欢里面的台词
我为美人,寸心如狂;爱高阳和吴王这对,热烈而克制的爱情,最后也说不出口,欲望被压抑在眼睛里,却又招摇的所有人都看得见,如同吴王第一次离开长安时吟的《将仲子》;承乾相当有摇滚诗人的范儿。
世间岂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沧海遗珠
还能在篡改历史一点吗?还能再抹黑贞观君臣一点吗?能吗?那时候是不是没有历史粉啊?真的应该撕的粉粉碎好吗?
大明宫词姊妹篇,失控的权力伤害所有人,前者母女对抗一生,后者父女对抗一生,连村姑朴拙的暗恋都给人深刻印象。这类作品是帝制照妖镜,权力是诅咒,地狱是不能爱的地方,丑陋是李世民心灵的本来面目,跳动在血泊里。高阳一身反骨,但她向权力的复仇是带有被权力塑造过的特点的,自毁激情溅了所有人一身,都化作杀身之祸。她有过扭曲兄妹爱,引诱夫兄,用疯狂的热情猎捕过辩机,后来才爱上了他。因果在佛教里不是原因结果,它说的是无常,辩机一生三次飞跃式成长,1拜师玄奘2放生无忌3以必死决心迎接高阳的怀抱,全盘接受并用爱疗养她的苦和罪(演员不着一语演出年轻高僧人生中的一夜惊雷)被杀时已脱胎换骨,世俗的和佛陀的爱共同治疗了权力的诅咒,李世民是能从他给女儿的新生里感到自己是垃圾的,毁了它。辩机纯洁的邢台和遗容,雨水洗涤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