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牌演员,没有给力宣传但这却是11年结束能让我轻松一笑的一部剧最近看了太多有压力的片,难得终于有一部爱情喜剧片。
《双人床条约》也算是年底电影中的小清新。
解压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效果。
我没怎么写过影评,是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好的文笔,也不能代表大众,并且我一直觉得一部剧的好坏不能是因为跟别的剧的比较,就像人一样,总有各种各样的人,心情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跟你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有屁关系!
看电影也是一样,人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心情和体验去体会一部片,然后看看自己在这部片里到底收获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收获去评价。
实话说:开头挺引人入胜,过程很混乱,结尾很理所当然。
穿插在剧中的是各种幻想,各种反转,各种现实。
镜头虽然不华丽,但是很逗乐。
演员虽然不惊艳,但是很友邻。
“我们醒悟的都太晚了”老太太这样的一句话,这部剧的主题开始了。
离婚,女儿,条约,然后是条约中的生活。
这些都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同学,一个朋友,一个同事在跟你诉说自己的遭遇,遭遇之中还夹杂着自己的幻想,现实,再幻想,再现实。
这之中一直存在的是爱情,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究竟是怎样想的。
“我们醒悟的都太晚了”,不管是离婚,还是复婚,过程中的种种,都是我们最后的醒悟,为了不想醒悟的太晚,于是离婚,因为最终醒悟的太晚,终于复婚。
能体会的就从中获取,不能体会的就看看热闹,轻松一下。
不管是什么都有他本身的价值。
看名字够扯淡,剧情都能想出来一大半。
打算拿来八卦一下,或者就着小说当伴音。
看了几分钟演员还成,台词也有点意思,或许是网上流行的只是我out而不知?
"结婚需要理由,离婚需要借口""结婚把天涯变成咫尺,离婚把咫尺变成天涯""生活就是这样,在平淡中可以找到激情;在烦恼里可以找到快乐;往往从很多琐碎事里。
"后面的剧情有点太拉拉扯扯,不看了。
每对情侣的经历大体相同,从刚见面的天雷地火,尔后的你侬我侬,继而相互厌倦,最后水火不容,直至分开。
就像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在离婚后不禁发出感慨,其实我老婆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可是为什么结婚后这些优点我就统统看不见了呢?
想来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困惑,为什么呢?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
生活的琐事,工作的不顺,当柴米油盐取代花前月下的浪漫,抱怨和不满便趁虚而入,我们都变了,只是彼此未曾发觉。
于是我们越发不甘平淡,对婚姻不满,有人因此毅然决然跳出围墙,结果却也未必都能如人意;有人顺从天意,却也抱憾而终,这样,谁又能说,婚姻中自己是赢家?
《双人床条约》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中有激情,琐事中有乐趣,只需彼此包容。
请记得,当初相爱时,ta在你心里是多么的完美,而如今,ta也在包容着你的诸多不完美,你还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一部缺乏新意却以手法取胜的小清新影片,三星,是因为它已足够打动你。
建议和爱人一起观看,轻松温馨,适合对婚姻有期待的你。
电影学者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看了爱情片《双人床条约》我说:是个电影!
意思是不少电影不是电影,包括一些热放之作,顶多算精剪电视片。
罗里罗嗦地把故事讲完就是胜利。
《双人》中终于看到了镜头、画面、剪辑的魅力,现实虚幻荒诞相当融洽地结合!
导演吴卫东值得关注!
愿《双人》在迎春电影大潮中不被忽略,尽管它也会有某点不足。
团圆版《克莱默夫妇》,黑色幽默发人深省不同年龄的人,对婚姻和爱情都持不同的看法,在《双人床条约》中,郑佩佩、常蓝天以及谢园饰演的老年夫妻,耿乐和刘威葳的中年情感,和80后美女杨茜的感情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准则。
影片很妙的就是将这几种阶段的人放在一起,让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爱情婚姻状态通过幽默的方式产生碰撞,发人深省。
影片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边讲故事边穿插人生哲理,在影片的拍摄方式上也跳脱了往常的平铺直叙,而采用了跳跃性思维和虚拟结局的方式,让观众真正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
另外,影片将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精准地传达给观众,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描摹得惟妙惟肖,也让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和家的意义。
《双人床条约》让人想起去年差不多同档期上的《戒烟不戒酒》,中年危机、家庭喜剧,传统春晚小品式的搞笑风格,一个全家欢的欢乐结局。
这种片子绝对不难看,无伤大雅的小包袱一个接一个,我看的时候还挺愉悦。
影片讲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婚姻走到尽头,但为了要考高中的女儿就暂时隐瞒了离婚事实,继续维持原有家庭,但二人为了相互保持距离,才制定了“双人床条约”,之后耿乐演的男主角遭遇风情女子示爱,而女儿为了让父母和好做了一系列喜感十足的工作,这个过程笑点密集、笑果也可圈可点。
而所谓小三——其实二人本已离婚,所以片中的妙龄女子并不算小三,只不过习惯称谓而已,则承担了影片中比较夸张疯狂的喜剧部分,这部分在情景安排上也颇有亮点,然而女演员在这个角色需要的两方面——年轻性感和喜剧表演上,都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
所以影片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夫妻破镜重圆的故事结构,而所谓的“双人床条约”,本来应该作为影片主线,能够让男女主角,甚至全家人围绕这个“双人床条约”爆发各种冲突、对峙,而这其中如果塞入大量喜剧包袱,观众关注点也比较集中,喜剧效果就会好很多,但影片的重心逐渐移到了从女儿角度来让父母重归于好上——从市场定位来说,这种角色的转移会让影片前后不统一,让影片的目标群体更加模糊,但幸好,女儿担当的重要部分喜感做得也比较充分,同班男孩小胖到家里制造现场的桥段就会让观众产生爆笑效果。
其实《双人床条约》这样的片名,让人原以为是一对年轻情侣或者夫妇之间制订的暧昧而离奇的相互关系约定,这个约定会具体地体现在二人床上故事中,并伴随两个人之间暧昧、猜疑、试探等等关系进展过程,而这种因为“上床”而产生的爱情喜剧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新类型,比如近年北美市场火热的《朋友也上床》、《爱情无线牵》、《爱情与灵药》等等,都符合了年轻人新的情爱价值观和潮流,很显然,我们这部电影对于这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爱情风尚毫无兴趣。
影片整个呈现出来的,就太和谐了,太美好了,美好得让观众会有点不好意思去相信和共鸣——在当今男女各自花花肠子都山路十八弯的时代。
《双人床条约》本身质量可圈可点的,但要知道,上世纪末以来港式无厘头、美式喜剧或者《疯狂的石头》之后的黑色喜剧统统把观众一遍遍洗礼之后,喜剧电影与春晚小品的观众之间就越发泾渭分明了,这种泾渭分明一方面是十多年来电影市场开放观众喜好转变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大陆北方本土的民间的喜剧风格并没有在一次次的外部喜剧冲击下,传承本土风格,守住自己的阵地,《戒烟不戒酒》、《双人床条约》遭遇的都是这种情况,那个本土喜剧的纯真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失恋33天》虽然也以相声段子似的对白取胜,但它毕竟是发源于深入80后90后的网络文化的。
地方特色浓郁的影片的冷遇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不是闹着玩儿的》,因为自己是河南人,纯正河南话演绎出的河南人的特点喜剧效果很好,我看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当时全国院线看片时现场反应也相当不错,但全国基本没有放映空间。
所以呢,《双人床条约》身上折射出的,还是本土喜剧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一对中年夫妻,整日过着左手握右手,爱情变亲情的毫无半点情趣的婚姻生活。
四目相对,看见的全是对方的邋遢龌龊,任何一点感情的差枪走火都会让这种婚姻瞬间土崩瓦解,就算上学的女儿维系中间,也是风雨飘零四处摇摆。
男主被一直纠结于良心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之中苦苦挣扎,最终总算发现主动投怀送抱的小三儿并非是自己的情感取向。
终于守的云开见明月,让剧情产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圆满结局。
不知我们是该庆幸现在小三儿们的情操修养太低,还是该佩服男主的自控能力十足。
总之,这都不是一部具有十足说服力的引导影片。
但还是应该庆幸,我们终于能够看到一部与金钱撇清关系的大陆爱情剧,没有加入丝毫铜臭气,并且试着对子女与爱人的双层感情进行探讨,尽管显得那么幼稚可笑不值推敲,也还是值得博得大家的鼓励与支持。
毕竟这不是一个小话题,是困扰着千万中年男女们的终极噩梦,而且从未过完美答案。
“幸福就是玻璃,只要稍微改变看的角度,就会看见照进的光芒”,如影片台词所诉,有时稍微做些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新鲜与不同。
但当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微小的改变并非易事,就像男主只有经历过分离与痛苦之后才明白改变的重要意义。
而影片也似乎对自己的宣传理念底气不足的以插科打诨式的幽默风格贯穿始终,其实,完全可以以成年人的角度来拍摄一部让成年人思索的严肃影片,这样,大家才会认为你说的是真的。
回顾一下2011年的国产片,会发现去年简直就是小成本电影扎堆,从去年贺岁档的《武林外传》开始到上周跨年上映的《2012来了》,大家会发现烂片年年有,去年特别多。
内地小成本电影扎堆的投入电影市场,且都千篇一律,不是山寨就是恶搞,大都粗制滥造,《大人物》《B区32号》《夜惊魂》《床下有人》《致命请柬》等等,都让观众对内地小成本电影失望一次又一次。
好在“双十一”上映的《失恋33天》打破这个僵局,超过了当年《疯狂的石头》的辉煌,不足1500万的投资换回了3.6亿的票房,这无疑给低靡的国产片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啊。
12月30日上映的这部《双人床条约》被媒体调侃为“离婚33天”,故事内容其实非常烂俗,耿乐和刘威葳饰演的一对中年夫妻,每日矛盾不断最终决定离婚,可考虑到怕影响女儿考试心情,决定签订一份“双人床条约”先假扮夫妻稳住女儿,一切等到女儿考试结束,可是女儿已经察觉,于是开始三个人“各怀鬼胎”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荒诞事件。
耿乐饰演的小男人赵敬初,从开头就延续了《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中的至贱无敌,一连串的意淫倒是让这个开场就变得轻松欢乐,初看到赵敬初这个角色实在感叹岁月这把杀猪刀,这个年过四十一脸猥琐的大叔果真是当年《开往春天的地铁》里青春激情的建斌吗?
电影开头20分钟完全是耿乐一个人的主场秀,虽说表演浮夸,可是这另类诠释的婚姻生活却演活了现实中一部分男人的无奈委屈,倒也贱的可爱。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怎么说也说不完的话题,这两个词汇似乎是一体的,但定义又是完全不同的,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爱情”和“婚姻”各个年龄层对它的定义,题材的大众化已经决定了本片的话题性和共鸣性,只不过看看本片在网络上的低评分和观影人数,也更加验证了,这样的家庭题材,观众们给的“同情分”再高也是没有用的,小成本电影要想脱颖而出,除了剧本演员的高质量,是否有吸引大众的噱头才是最重要的,口碑是撑不起整个电影市场的。
影片中赵敬初代表的是不惑之年的已婚男,王豪饰演的杨茜代表的是热情奔放的80、90一代,两代人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观点是导致这个荒诞故事的开端。
首先,小男人和女强人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而其中正室和小三场上答辩的一场戏也很好的纠正了大众对于这样阴盛阳衰家庭的错误理解。
电影中,中年夫妻的婚姻危机无非是爱情变亲情之后的没有激情,琐碎的家事是导火索,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婚姻中的男女永远只看得到对方的缺点,然后再无限放大。
年轻一代的男女注重的是物质的享受和肉体的欢娱,却常常忽略了激情过后剩下的责任应该怎么履行,就好像片中伪小三杨茜知道赵敬初离婚后还和前妻住在一张床上,非但没有惊讶还表示理解。
郑佩佩饰演的母亲这一代更多的是包办婚姻,跟老头子吵了一辈子,对着遗像还不忘发两句牢骚,老人们的爱情观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的依靠,亲情的比重其实要比爱情多。
另外这部电影的台词也是一大特色,耿乐饰演的赵敬初要是比毒舌,还真不比《失恋33天》里的王小贱差。
开头就是一番娱乐大众的“离婚论”,那句“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倒霉的男人”确实让人捧腹,而大部分“毒舌台词”乍听滑稽可笑,可实际字字诛心,戳中小男人软肋。
电影的一些剪辑叙事虽说在这类电影中不鲜见,可是演员自然的表演确实抹去了很多山寨恶搞之嫌。
去年后半年,国产片确实在剧情上风格多变,《密室2》《不怕贼惦记》《嘿店》惊悚悬疑科幻什么都有,《新月魅影》连僵尸这套都搬出来了,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部《双人床条约》既不像《失恋33天》那么闹,也不像《追爱》那么悲,就像爱情和婚姻,最合适的一个论点就是“在平淡中可以找到激情,在烦恼里可以找到快乐,在琐碎事里可以找到情趣”。
真是没办法给这个电影定性,标签上是喜剧 爱情,先说喜剧,我一直以为真正的喜剧就是两种,一种是让你笑到尾的喜剧,比如一些冯氏贺岁剧;一种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喜剧,近一点的比如《那些年。。
》;可是这部电影两个都不是,一些笑点打动不了观众,只是让观众莫名其妙,哭点做的幼稚,确实让观众恶心与无奈。
再说说爱情,没错,夫妻之间的故事你可以定义为爱情,但是我想了想,还是‘亲情’这个标签更贴切,因为后来你会发现,女儿根本就是故事的主线。。。
所以它像其他的一些国产喜剧,不,或者说是其它无聊喜剧一样,毫无保留的、毫无惊喜的烂了一次,耿乐和刘威葳都是红而不火的演员,我其实很喜欢他俩,可是一些演员,你可以认同他们,但是永远都不要对他们有所期待。
好在这部电影没有太重的恶搞气质,比那些充满网络用语的片子强了不少,毕竟所有导演都应该知道:网络玩剩下的东西,根本就不该出现在电影里。
通过这片子,你可以感觉到导演貌似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法虽不错,可是他功力不够,最后把片子搞得杂乱碎,还是希望这些导演多用心,喜剧最是应该贴近生活的,还是应该先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笑料,再将其添油加醋到片子中,切记少一些肉麻的东西,因为观众不喜欢。
最近片子,自从看了失恋三十三天,还没让我心动的片子(金陵十三钗还没看,龙门飞甲),主要是看一些小的片子,都很一般了。
而这部片子,可以说是离婚的33天,很是小清新,也是让你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一部片子。
就是一部让每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那个“隐藏在深处的自己”的电影。
影片中因一份为爱而定的条约引发的温情爆笑的故事,虽离婚还假扮夫妻,虽同床却身心分居,最后才发现最好的其实一直在身边。
用一种幽默的手法,来说明一直在你身边那个人才是最珍惜的。
而最近什么战争片,历史剧,动作片统统上阵,也不免打压了 什么《亲密敌人》这一类现代清新剧。
在影片的拍摄上也跳脱了往常的平铺直叙,而采用了跳跃性思维和虚拟结局的方式,让观众真正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
拍摄手法纯熟,故事叙述情感渲染细腻,将现实与虚幻荒诞进行相当融洽地结合。
而现在充满无厘头的电影元素,耿乐在片中扮演的中年男人一头灰色长发的造型,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想到周星驰,在通俗接地气的同时有股子艺术气质的劲儿拎着。
影片的节奏快速,情绪变化起伏加大,甚至有一惊一乍,由喜突转悲,由悲突转喜的转折变化,或者让角色突然间离到局外来直视镜头与观众交流,情趣化的段落和对话,个人想象与真实生活的交叉,破掉了观众以往欣赏电影的习惯,犹如置身于剧场之中的感觉,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参与感,甚至让他们觉得游戏感。
挺欢乐的,片中的女儿是个宝!!!
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主题和价值观都很好,但是不值去影院的30元票价
呵呵 这我居然都看过
刘威葳以前的作品我也关注的很多,这次她尝试的喜剧风格也很吸引我。幽默又不失深度,眼泪中也带着希望。。。30号那天我看了当地的首映,十分推荐!
我又震惊了,豆瓣的该电影页面,全是三颗星朝上的,好多四颗星和五颗星啊!啊!!!
仿佛回到十七八
一般般,还可以
感觉还不错
俗套,耿乐的头发真让人受不了!本来三分的,就因为他的头发,扣一分。
幸福就像玻璃,平时看不出来,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光芒四射
还是原配好。
CCTV6演的,没什么意思,有的地儿挺逗的~~~
哪来这么多烂片,电影里小女孩一脸讨厌
哎,能过千万别离婚!!!
中年危机造成离婚,然后又回归自我,破镜重圆,剧情很简单,实实在在的演出,但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样的危机是否还会继续
扯得轰轰烈烈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男娱记,在看完电影@《双人床条约》后,只能说这部国产电影非常好看,给4星。故事虽然俗套,但是从剪辑、镜头还有创意都非常棒。男主角耿乐夸张的表情、意淫的内心世界非常适合喜爱电影的朋友看。妻子、女朋友两个不同角色的女人值得男同胞去品味。支持国产电影。12月30日即将上映。
用平淡细腻描绘出最感人的一面,是我最想学会的技巧。
挺喜欢耿乐的,最后的情节让我大哭的电影!
吐槽部分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