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一米阳光》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以“爱的追求”(寻爱)和“为爱牺牲”(殉爱)为故事的叙事核心,将理想爱情的美丽通过影像演绎呈现出来,勾起无数人的浪漫情思,同时又巧妙而果断的粉碎它,“将美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敲击我们心灵中最具痛感的地方,一“寻”一“殉”,用关于圣洁爱情的两个最具冲突意味的动词构架全剧,于是,我们既高兴又失落,既欣慰又叹惋,在浃肌透髓的“高峰体验”中获得一种情感的震颤和激荡。
伊川夏的爱情轨迹:殉爱——寻爱——殉爱伊川夏是《一米阳光》中的中心人物,这个年轻漂亮、精明能干的女孩,在去温哥华年氏集团面试的第一天,第一眼看到角落里笑吟吟望着她的中年男人年良修,“心里突然有丝弦般划过的感觉,有优美的声音也有细细碎碎的疼痛”,她欣喜异常,简直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真能幸运的落在自己头上。
可是当她还来不及细细咀嚼爱情的甜蜜滋味时,就被身为年氏总经理的年良修接二连三的误解深深刺痛:她答应年良修共进晚餐,年以为是为了“攀枝”,于是他直接问她:需要在年氏谋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她想不到年良修如此势利,把自己看成一个顺势上爬功利熏心的女人,“我用微笑掩盖住颤栗和撕裂的疼痛。
”为了得到跟自己心爱的男人“对话”的机会,为了让“喜欢足够聪明的女人”的年良修喜欢上自己,川夏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足够聪明的女人。
可以说,从一开始,川夏与其说是在寻爱,还不如说是在殉爱: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精明的女人,在工作上努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优秀,成为年氏最重要的人物;在生活中,她放弃了一个平常女人需要的世俗婚姻,她能享受爱人的快乐,却不能得到被爱的幸福;她甚至必须谨言慎行,在心爱的情人面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与放纵,必须时刻保持对他仰望。
当年良修在哥哥——年氏集团总裁病危之际,觊觎年氏财产谋划篡改遗嘱的时候,川夏作为年良修多年的“亲密战友”,不得不面临忠诚爱情还是忠诚良心的两难选择:作为年氏的律师,她应该忠诚自己的职业良心;作为年良修的亲密战友和情人,她不得不痛苦地掂量年良修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
最终,川夏选择了背叛良心,篡改了遗嘱。
与其说这是她对爱的忠诚奉献,不如说这是她对爱情的可悲殉身。
因为对一个尚有精神主张的知性女人而言,良心上的“自残”比任何肉体的伤痛更加折磨一个人的精神,更加消解自己对于自己的“尊崇”。
川夏保存着那份遗嘱真本,并带到上海来,遗嘱既是她良心的罪证,也是她爱情的见证,但最终,前来索要遗嘱的年良修在川夏落水时伸手相救的刹那犹豫,让川夏彻底绝望,顷刻间川夏八年来用全部生命为之苦心经营和无原则牺牲的爱情分崩离析。
对川夏的“殉情”,我们不能给予冷漠的讥嘲或者作壁上观的同情,我们必须给予悲悯的理解。
爱情是没有理由的,她主观上不想伤害任何人,甚至根本就不准年良修离婚而伤害年的妻子,她尽力在所有人面前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哪怕不计成本的伤害自己。
殉者,不管性质如何,总带有圣洁的味道,不容人亵渎。
对爱情伤心绝望的川夏跟着小武飞往丽江,开始了自己的寻爱历程。
当她痛苦的发现权利和欲望漩涡中的爱情已经灰飞烟灭,她所绝望的不仅是爱情,还有那个她身处的漩涡,以及自己的“殉者”形象,她最大的渴望就是小武描述的关于一个普通女人的幸福——“简单的快乐,专一的感情”。
所以尽管一开始并没有认同小武的爱情,但是在丽江的风情万种中她慢慢体味到自己需要的正是这种简单的快乐,简单的爱情,她承认“在某一个时刻”已经爱上了小武,可是还来不及喘过气来,年良修派来的杀手很快将她从“梦境”中拖回现实,她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感情背叛付出代价,她从来就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女人,所以她敢于面对枪口去从容赴死。
可以说年氏成就了她,塑造了她,也完全毁灭了她,她根本不知道拆卸心中的精神负重,这种负重不仅禁锢了她,甚至窒息了她,让她无法走出良心构筑的心牢,她知道自己在看见枪口的时候就已经不再爱年良修了,就可以放弃各种因爱而来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她依然无法面对自己背叛感情的罪恶感,这样就在她仓促享受短暂的快乐爱情之后,不得不踏上殉爱的道路。
小武亲自将川夏送上殉爱的道路。
他说要带川夏回台湾,回到他那个复杂而庞大家族中去享受天伦之乐,殊不知川夏本来就已经厌倦了复杂,渴望简单,而小武的爱情“设计了完整的浪漫却忽略了琐碎的现实,设计了人生却轻慢了人群”,如果川夏要在小武的爱情里继续活下去,在小武的庞大家族中立足,“就必须继续伪装,假装聪明或者单纯,生命中,那样无所顾忌的三天爱情谁都渴望,但不可以永远这样,她要是活下去,一个又一个的八年还在等着他,死是轻松的,因为川夏太喜欢这三天的爱情了,她恐惧之后,绵绵不断的八年再八年,她怕,她飞下去了。
”(剧中伊川夏妹妹伊爱源语)因此可以说,川夏的殉情一方面,是对前一段爱情背叛的良心责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小武爱情的热爱,因为爱,所以宁愿牺牲,宁愿在爱中解脱而不是继续承受爱的恐惧。
可以想见,川夏在扑向江面的刹那,脸上应该洋溢着眷恋的笑容。
从“殉情”到“寻情”,再到“殉情”,不是简单的宿命循环,而是川夏在特定情势下的必然选择,她第一个八年的“殉情”,我们应该悲悯,对三天短暂的“寻情”,我们应该欣慰,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渴望的“一米阳光”,短暂却能温暖一生,甚至能让拥有它的人微笑着走向下一个世界。
而川夏的第二个“殉情”,除了扼腕,我们更要理解,因为她得到了轻松的解脱。
或许,这就是悲剧,让我们含着眼泪微笑。
金正武的爱情轨迹:寻爱——殉爱——寻爱金正武是简单的,他喜欢上海白天流动的风情,所以选择送快递,骑着摩托车将自己融入流动的车流中,他喜欢上海晚间几百间酒吧里放松与放纵的风情,所以选择在酒吧当调酒师。
当川夏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几乎也是一见钟情的爱上了这个充满了神秘和忧郁的女人,他想用自己简单的快乐来承载自己单纯的爱情,客观上讲这种方式和这种爱情是不具有杀伤力的,他的单纯与善良能赢得身处复杂的欲望漩涡中的川夏一时的感染,带给焦虑中的川夏一时的快乐,却无法以外因形式真正让川夏的情感世界发生质变,可是一旦川夏的内部世界发生核变,小武简单的爱情就会对川夏的“旧情”形成能量巨大的催枯拉朽的破坏力。
正是因为小武爱情的简单,契合了川夏内心最隐秘的需求,他才获得了川夏的亲近。
小武寻情成功的核心在于简单而专一,但是在充满变数的爱情道路上,没有锲而不舍的执著也难尝爱情的蜜汁。
从给川夏调一杯可口的“天长地久”鸡尾酒,引发川夏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并因此带来愉悦,到调一杯由淡及烈的“危险进程”,表达愿意与川夏一起同蹈水火,分担哀乐,引起川夏情心荡漾,到最后调一杯苦涩的“绝对隐私”,彻底体察川夏内心苦痛的深度,让苦楚中的川夏意会到一种人间尚有知己在的快慰和贴心甜蜜,小武进攻川夏的武器不仅是粉饰太平式的通过塑造完美爱情的模式来打动川夏,还有揭疤挑疳式的直达川夏痛楚的心灵深处,刺痛她,然后警醒她,靠近她。
这刺痛里有温暖,这靠近里有川夏与“旧我”与过去决裂的撕心痛感。
小武在丽江给了川夏三天完美单纯的爱情,当一米阳光从小武身上一滑而过,川夏消失了,我们脸上的笑容也从此消失,这段最能勾起我们曼妙情思的爱情从此化作悲凉记忆,陪伴着小武继续失魂落魄的寻找。
小武不相信川夏真的消失,他想川夏肯定是躲起来了,于是在丽江——上海——温哥华之间穿梭寻找,为爱疯狂。
我们知道,其实他所找的正是川夏的妹妹伊爱源,我们清醒但宁愿糊涂,因为我们也愿意并奢望小武能找到川夏,我们和小武一样愿意将爱源当成川夏,将对川夏的爱弥补到失去了唯一亲人的可爱女孩爱源的身上,这不论对逝者,还是对生者,都是莫大慰藉。
小武的悲凉寻情实践了我们的“梦想”——“如果我们的至爱消失了,我们将会怎样?
”我们真切的期望在小武身上找到假想情境中自己的影子,可以说小武满足了我们对虚幻情景的审美期待,因此其寻情以揪心般的疼痛撕裂着小武,也撕裂着我们。
爱源因为寻找姐姐川夏,出现在丽江,当她发现姐姐死了,而小武却“疯狂而快乐的活着”时,她走上了为姐姐复仇的道路,同时也将小武送上了殉情之路。
爱源露出一次又一次的马脚,让小武和关心他的朋友费雅阿厦丽们感觉到危险的味道,但是小武心甘情愿接受这仇恨,“既然川夏的亲人认为是我的错,我也不想解释,该来的就来吧,到现在我还能跟川夏的名字摆在一起,我觉得很幸福。
”可以说,小武一直生活在失去川夏的悲痛中,他的殉情,实际上是渴望和川夏“团聚”的彼岸幸福,他已经在“川夏死了,而我还活着”这个冰冷冷的严酷现实中尝尽了“生死两茫茫”的悲恸与悲哀。
小武的殉情让我们体验到一个悲情英雄的壮烈,他不执剑,不伤人,亦不护己。
这虽然已经不再是追求川夏时的“欢迎伤害”了,但还是在履行自己对爱情的承诺:欢迎伤害!
这里还有句浸润在小武坚毅眼神里的潜台词:爱都不在了,恨还怕么?
高楼上,小武以身祭奠自己爱的女人,想用真实的“飞翔”告诉爱源眩晕的感觉;酒吧里,小武一口喝下燃着火的酒,“把火吞进肚子的男人,是需要胆量的,可是它,它把自己燃尽,来给喝酒的人快意,那个(酒)是更加需要勇气的”。
小武以酒比喻爱源,深切的理解复仇者爱源的用心良苦。
爱源化装成姐姐去复仇,却爱上了小武,她要寻找姐姐川夏真正的死因,实际上也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爱小武的理由。
她飞去了温哥华,并给小武留了温哥华的信箱,再次幻化成当初川夏走后而自己还没出现以前小武意念中的川夏,期望延续并最终转移小武对川夏的追爱,小武接受了这个“寻爱”的梦,因为川夏走了,小武的爱不管是“寻”也好,“殉”也好,都无法抹去刻在心头最柔软那块肉上的“悲凉”二字。
爱源触摸到小武信中字间的悲凉和死亡的味道,这种切入灵魂的心灵相通让我们为小武感到无比欣慰,也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能触摸到他们依稀将来的激动。
透过被装扮的姐姐“川夏”,爱源和小武之间已经进行了爱的微妙嫁接,去温哥华寻找川夏(爱源),小武就是再次主动自陷糊涂,只不过,川夏(爱源)已经“死而复生”般的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之间隔着的不过就是“爱源”两个字而已,一旦“爱源”两个字不论从谁的嘴巴里说出来,最后的障碍都将瓦解。
爱源决定不再找川夏的影子的时候,实际上就下定决心要“偷”姐姐的东西(小武的爱),所以当小武出现在温哥华她的面前,她要小武喊出她的名字,并劝说小武:“我们可以远离过去的记忆,我们可以有新的记忆,将来可以回忆的记忆。
”在川夏和爱源出生的地方,爱源终于称呼自己为爱源,并且说:“既然川夏可以留给爱源那么多的美好记忆,那么爱源也一定能给川夏描述一个美好的未来。
”话里传达了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号——即“我”必须用“我”爱源的名义来爱,而川夏只能是美好的记忆了。
可以说,不管小武后来还是赖着不肯叫“爱源”,不肯从川夏的“梦”里醒过来,但他的寻爱已经有了最后的结果,那就是爱源的爱。
所以以后他们之间的波折,仅仅是波折而已。
从寻到殉,小武在跌宕的爱情追求中渐渐学会什么叫爱,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快乐了,它超越生命本身,超越生死两界,仅仅是三天的完美爱情,而换来的甚至是生命的绝望,但我们能说这不值么?
从寻到殉,我们只有体会到爱之沉重,才能体会到爱之深沉,才能体会到爱之真切。
小武最后的寻爱实际上也是给观众建立一个情感的补偿机制,它将微笑拉回到我们的脸上,我们因此又重新有了伴着小武追求爱情的激动与快感。
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是一部交响曲,叙事的诸要素抑扬顿挫,特别是角色的情绪状态更是跌宕起伏,以引起观众审美情感世界的“沟壑万丈”,从而达到丰富观众情感体验的效能,《一米阳光》中两位主要人物他们通过“殉爱——寻爱——殉爱”“寻爱——殉爱——寻爱”的互补轨迹,一方面各自以连续不同的激励事件打破原有状态的不平衡,激发起一个又一个能恢复平衡的欲望,并将自己送上一条又一条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另一方面,他们又彼此关照,相互制约,构成一条紧紧相拧的叙事链,正是这种欲望价值的不断转换,引起我们情感负荷的正负交替转化——痛感连着快感,快感接着痛感,从头到尾,这种情感不断转化形成的背景情绪如同氤氲一样弥漫和渗透在《一米阳光》故事的每个角落,激励着我们热爱《一米阳光》,热爱《一米阳光》里每一个人物,并与他们哀乐与共。
后记:这是一部被很多人忽略的好作品,怕自己的剧评写得不够好,辜负了这么好的电视剧,就转一篇很好地剧评,这篇剧评从2006年初次看到的时候就印象深刻,可以说她写出了很多我想说的话。
原作者只截取了川夏和小武两个人来评论,但我觉得编剧把本剧的其他角色爱源、费雅、米拉、阿厦丽、年立伦也诠释得非常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立体,更值得一提的是被尊为纳西族智者的何方爷爷,句句台词都是人生哲理,令我们思考并从中受益。
这篇剧评转自2006年第6期《四川戏剧》,作者:黄蒙水
喜欢上海,喜欢丽江可能从这片子在电视播出后,我才有了对丽江,对玉龙雪上的了解里面还有加拿大,韩国都是很美的地方,现在的上海,雁荡路,还有外滩他们自己两人在街上睡着的地方.都是那时的我想去的地方.喜欢孙俪哦,好看得让我重复看就是项脊轩志 的作者 归有光 他读书要读七遍.妈妈说贤豪看电影会一直看一直看.都记住台词了负雨哈佛路的利丝的爸爸也是这样.其实就是温故面知新.对于自己了解的东西再看一遍那感觉就格外亲切.就像我这两天一直在回顾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现在都想回顾自己看过的书,不过自己读书太少不像俞敏洪,大学期间读了很多书,其实罗杰也读了不少了,不过以小说居多感觉感觉应该读点有深度的书,让自己思考.人生有限,读万卷书,行成里路.我们的时间有限,不能走很多路,要想知道得更多,就必须多读书.
一刻也好象不能多等即使翘课也要看“一米阳光”一口气把30集的电视剧看完他们问我是不是很喜欢看我说也并非这样很早以前当TT向我推荐看时说实话我当时还说没兴趣主要是没想投入进去可是随着在电视台的热播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总觉得在心里是个牵挂了觉得好象还不错的样子于是终于开始想要认真的把它看完整了感觉美丽的丽江很吸引我一直想要去的地方不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流浪吧喜欢一米阳光这个名字觉得孙俪 阿夏丽很可爱还有帅帅笑起来一脸阳光的何润东不想说什么深奥的感触和大道理就这样罗里八嗦的说着浅显的感受好了生活本来就复杂能简单就好
首先,这部电视剧吸引我的是拍摄地点,上海,温哥华,丽江,三点一线的距离贯穿了整部电视剧的意义和情节。
上海,繁华靡靡,温哥华,带有异域的情怀,而被黄昏的日光遍地铺洒的一座古城,似乎埋藏着所有历史的渊源,携带着一种文化,覆盖着传说中的神秘金灿玄幻的色彩。
川夏是一个性情中冽,聪明理性的女子,她的理性和聪明源自于对良年修的一见钟情。
我始终相信,八年的感情终不会被三天的欢快愉悦所取代,一味的付出和忍耐,她只是渴望被爱,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
当她伫立悬崖边上,呼呼风声,她对金正武说,我爱你的时候,她背违着自己的内心,她想到的依然是对自己整整爱了八年男人的背叛,浑身滋生的罪恶感,或者更多的一种虚落感。
当她在水中伸出手臂孤立求援的那一刻,当他迟疑的那一刻,这段感情便落下了一段尾声。
他更重视的是他的事业,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和孩子。
这个聪明美貌的情人可以满足他作为一个男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的虚荣心和满足感。
她的聪明足以携提他在事业上抵达高峰的浪潮,情人之间同甘共苦,夫妻之间共患难。
他们之间,于他,是共甘苦。
于她便是,共患难。
良年修是一个自私的男人,他想要的太多,家庭,事业,金钱,权利和地位。
这个女人爱他爱到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讨得他的欢心,将自己卑微到尘埃中去。
一瓶酒,两包烟,一个拥抱和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便能讨得她的欢心,她的无怨无悔和死心塌地。
她在日记中写道,初次见到这个男人的时候,她听到如约而至丝弦般的声音,日月同辉在她死忙的那一刹那,她是否依旧听到生命如同丝弦一般断裂的声音。
这个男人死到临头的时候蓦然发现,原来这个女子爱他爱到这样深。
金正武最后爱上了尹爱源,爱与不爱,原本只在一瞬间。
阿厦丽善良单纯温柔而可爱,她的歌声就像古城的清晨,古城的黄昏,古城夜晚的莲花灯,带着人们的祝福和期待,漂流远方,追逐梦想。
这世间,简单善良美好的女子,总会博得男子欢喜。
她们初绽如兰,绽放如莲。
也容易被伤害。
花花公子年立伦,在沧桑的尘世中,在千回百折的爱情中,慢慢成熟,渐渐懂得了责任,懂得了爱。
费雅也是一个痴情的女子,但是她直接,刚烈,让米拉无所适从,但又欲罢不能。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渴望被关爱的感觉。
费雅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她的思想是现实的,独立的,米拉作为一个自由绘画者,他的思想是虚化的,与社会脱节,但是,在爱情面前,无论是现实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只要他们相爱,他们都是幸福的。
爱情本来就是一件千回百折的事。
难得网吧影院里有这部电视剧,就连着去了几次看完了。
这样算下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对电视剧评,确实没什么好写的。
只不过难得完完事整整看下来,还是小说一下。
其实也只是写来赞一下阿厦丽同学。
太可爱了。
人长得就纯。
呵呵,圆圆的,她长得可真少数民族。
还有我也很喜欢孙俪。
记得以前电视台放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她好看,反而觉得下巴长得很奇怪。
但现在,同一部片子,重温时,却发现孙俪人可真美。
她演技确实蛮好啊。
川夏和爱源,真的让她演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明显的两个女人,即便川夏在丽江很开心的时候,川夏就是川夏;即便在爱源“复仇”时假冒川夏的时候,爱源仍是爱源。
两个人,根本无法重合。
我喜欢她演爱源的那股俏皮劲,活脱脱的。
呵呵,回过头来看看那个时候的片子,还是有点假动作让人发笑呢。
时代变化可真快。
比如拉拉两口子,比如小天走路的样子。
呵呵,还有比如小武的装扮。
剧情到了后来就有点牵强了,是不是应该多写些小武和爱源如何爱上彼此,感觉好少啊。
发生的事情也就那么两集,也只是把和川夏重温了一遍。
我不知这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剧本本身有缺陷?
因为这样,看到后半部分确实不如前面爱源和小天的剧情更吸引人,呵呵,想当初是多么的希望:爱源啊,你赶快奔向小武的怀抱吧。
可纠结了那么久,看得我是真累。
本来好好的一部剧。
嗯,总之,为了孙俪精彩的表演,就打了四星。
还有因为小武,好喜欢调酒师了,我也很想去酒吧喝酒,呵呵。
怎么写完这篇,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牢骚女了。
-嗯,完全与今天心情有关。
因为阿厦丽,或者因为一米阳光,或者因为那些动人的传说,或者因为那纯净的习俗,或者因为在荧幕前闻到的丽江清新的空气。
我是真的很想去丽江,很想,很想和你一起去。
这是很久前看的,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发现,孙俪不再是玉观音里的安心了一副要人保护的样子,抱着小熊有点邋遢的感觉。
在这里看到了川夏的理性,爱源的活泼,小武的执着。
其实整部电视剧中,我最同情的是艾先生,失去了川夏,他就像失去了臂膀,一辈子活在回忆之中,川夏似乎带走了他的一切。
却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的那句批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喜欢小武,原来男生说着温软的台湾腔国语也是这么顺耳。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吧,没有波折怎么会体味到她的甜蜜。
没有错过,就不会发现原来爱过的人已经是曾经,亦或是即将失去。
你根本就不爱我你只是惯性的需要和占有你把我推到一个让人关注和仰视的位置上而你却让我一直仰视你一直被这样的女人崇拜 来满足你男人的骄傲 维持你的自尊和自负我喜欢简单 讨厌复杂爱上一个人 本来是件美好的事但爱和恋爱又是两回事如果你爱上一个人 你不必非等她爱上你 你才说出口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失去自作聪明的男人 往往都被女人瞧不起我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也许是第一天 也许是后来的某一天男人跟女人是不同男人要的是永远的爱情而女人最终需要的是婚姻 不管多洒脱的女人 最终都需要一份婚姻来保障她的爱情女人都渴望一份长相厮守的婚姻 无一例外我不要求你爱我 只要你允许我爱你就可以了真正的爱是没有原则也没有要求的我宁愿这个女人死掉 也不愿意别的男人占有她
《一米阳光》故事情节起伏跌荡,矛盾尖锐,充满悬念,既设置了3天与8年的爱情对比,又设置了跨国之恋、城乡之恋等等神奇奥妙的恋情,更有爱与死的纠缠,财产与权利的争夺,寻觅与等候的交错,追杀与复仇的阴影等,各种恋情纠缠在一起:痛苦的,甜蜜的,凉薄的,无奈的,艰辛的,唯美的……可以说该剧的恋情千滋百味。
就是这个年代才有的情节。
想着和Mandy一起看这部片子,到最后没有看到结局,很是不爽,听到她的转述后,就再也没有把资源浪费到上面去啦。
那个时候家中还没有添置电脑之类的高级货,要追电视剧,只能是准点恭候在电视前的全家大团圆,以至于我们看的片子都要到大人的嘴里嚼上一嚼,但从未删减后我们对自己认为好看电视的兴趣。
“从前是错人,再就是错汽车、火车,这年头倒好,错飞机!
经典!!
”这就是Mandy看完之后的总结,我也就单纯地相信了。
《一米阳光》说尽了各种各样的爱情,从片名到内容,从开始到结尾,《一米阳光》都以爱情为线索,以爱情心理为基础,翻来覆去,阐述的都是爱情以及爱情心理,该片拥有大量的精彩台词,往来于青山丽水与摩天大厦之间,从摄影、灯光与美术,直到服装、道具、化装,唯美的风格浸透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其精彩台词和其唯美程度都能深深吸引观众。
这部剧是冲着孙俪和何润东去看的 可是没有想象中的好 剧情有些混乱 还有我对印小天和于娜真是不感冒啊 还有那个貌似装了假牙的那个米拉
那时认识了印小天和何润东,觉得好深情,也好想去丽江。
不知道演个什么鬼,倒是大家都迷上了丽江,可惜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没去。
何润东。。。真受不鸟
美景/美女,其他的,没有
丽江从此闻名于世,玉龙雪山上放的莲花灯那年看来真美,现在看真蛋疼。。。
从小学开始就觉得超好看的电视剧,至今还藏在电脑里。“你好吗”“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好”
捧红了旅游风景区
据说是海岩作品。。。。唯一可看的就是丽江的一米阳光了
量词
童年打卡。文艺路数。
回顾经典。
啥他妈玩意,不停的错过有什么也不说
三星减
人美,景美,情更美
小学那时候放的,剧情emmm……丽江还是美的
我不懂爱情。
基本上就是丽江的宣传片呢。。
记得最后小武说:“我喜欢的尹爱源,我一定会找到她。”那么活在他记忆中的尹川夏呢?哎……片子拍的挺美的,丽江好地方啊
丽江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