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戏说是武侠戏剧,结果看下来的结果除了压抑没别的。
洪吉童这个颇豪情的角色居然选了那样一个胖嘟嘟毫无性感可言的男主来演,美男张根锡的戏份少到家不说,还写成那么死板的一个套路,角色的活跃度完全没发挥出来,感情戏上也压抑到不行,实在受不了了。
当吉童终于放下夜明棍,抽出刀的时候。
是这个世界背叛了他。
发动总攻的前一刻,修根与茉女的婚礼,看着这个乌托邦中视死如归的人们,泪水竟然就这样毫无预兆的流了出来。
是感动,是悲伤,抑或是别的什么。
燃烧着的箭矢如流星雨般华丽的落下,焚尽了一切,但烧不毁人们心中的梦。
所有人倒下了。
一幕喜剧就这样以悲剧的形式草草收场。
造成这一切的,是公子,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
公子啊,在这一刻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要哭呢,如果他不流下这泪水,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彻彻底底的恨他了吧。
一旦有了自己想珍惜的东西,为了守住它,人会变得很自私。
公子,那个王,最终没有得到伊禄。
不是从小在市井长大的伊禄配不上王后的称谓,恰恰相反,是这个肮脏的位置与伊禄相去太远。
有人觉得公子很可怜,他们会说伊禄对公子是多么多么的残忍。
但是,就像伊禄在最后对公子说的,人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会变得自私残忍。
公子为了他要守护的江山,残忍的对待吉童了,那伊禄为什么不可以为了她深爱的人,残忍的对待公子一回呢。
曾经也是那么的喜欢公子,也会觉得痴情的他是多么的可怜。
但是,得到了王位,得到了权力的他,却变得扭曲,至少在我心中,他是扭曲了。
我甚至会觉得,也许他将重复他哥哥的路。
许多人愿意把公子对吉童的背叛归结为公子对天下的大爱,归结为他为了这个国家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但名分,权力,江山,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这样的大爱,放弃也罢。
至少对于我这样的俗人,我想要的,不过是小小的爱而已。
小小的爱,小小的幸福。
张根锡是我看这部片子的关键字,也是最大的收获。
但是看不惯他穿现代装,显得太小了。
同样的还有成宥利,饿滴神啊,现代装既不好看又不可爱,在洪吉童里面可是可爱翻天了。
姜正焕这哥们比较强,喜剧可以很搞笑,悲剧可以很凄凉,看来演技着实不错。
后来冲着他去看了火花游戏,一般吧。
总体来讲,洪吉童还是可以推荐的,很搞笑,又不像一枝梅那样那么多的打斗,对于挑剔的中国观众来说,别国的古装剧还是识趣点的好。
情节也还可以,特别是那个后来被阉的小偷大叔,实在是太搞了。
张根锡,我喜欢,侧面有点像俞灏明。
他比一枝梅更流氓!所以他比一枝梅更男人!如果在BL的世界,他一定是强攻!一枝梅一定是弱受^_^如果只能让我选一部影片看,我肯定会豪不犹豫的选这部.因为它太恶搞了!从开始的第一集,当舞姬们跳着现代街舞时,我目瞪口呆了.之后每当镜头晃到青楼里的现代舞,我反而麻木了!除了女主角太善良之外,让人受不了.其他的角色我都瞒喜欢.很真实吧
貌似可爱的小成,感情的智商低的足以让周围的人发狂。
当然,她的蛇确实死的很冤,看她欲哭无泪的样子又迫使我心生怜悯。
至于小洪最好看得就属他和王老板之间擦出的“火花 ”。
开始佩服当年的先辈们是怎么把这么一个小韩收的服服贴贴的. 王子的成长确实令人羡慕,小小年纪就已经有这般成绩,甚是羡煞旁人.多少年轻人,有明星梦想的年轻人为了那些成就奋斗了一辈子,还不一定有此结果.命运的天平总会不知不觉的偏向这些生来丽质的小孩,当然也少不了他们后天的勤奋。
至于剧中他的表现虽然不能用完美来形容,最起码他把自己这些年所学到的演技差不多都用上了,还是和不错,相对于黄真伊中的表现已有明显进步了
吉利是不是死了并不重要.心疼的是可怜的公子为了守住自己的世界,往后得虽生犹死的过着王的生活,可怜可悲可叹.
走向王位的序幕刚刚开启,已经嗅到血腥这个伤心的国度,充斥着腐朽和悲哀无钱医病的儿童,步履阑珊的布衣歌舞升平的贵族,滥杀无辜的特权要尽快夺权,回归正统整顿河山扫除一切障碍,不论鲜血四溅毒杀大盗头目,避人耳目运送武器灭口窃贼团伙,密夺四寅宝剑隐匿行踪,不惜向恩人拔剑勾结恶霸制造火药,对掠取不闻不问避免搜查,对诬陷视而不见是成王路上的牺牲,还是对人命的草菅为何迟疑不忍,为何还是出手相助?
本是善良的人性,怎会被仇恨隐埋?
成王的理由,难道只显现在宝剑上面?
复仇的代价,确定只能将良心泯灭?
看日剧不在少数,可是甚少发现其中的中国文化痕迹,或许真的像人说的,日本人最擅长将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比方日本的咖喱就完全没了印度味道。
大概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在日本人一转手间也有了它难以辨认的形态。
韩剧不然,它里面的汉文化痕迹有些比中国拍的古装剧还明显。
比方《新娘18岁》,比方《Hello,小姐》,从里面可以具体感受我们的连续剧少有体现的“宗家”文化。
情形真正是“礼失求诸野”呢。
最近看韩国的古装剧《快刀洪吉童》,这样的感觉尤其强烈,试从其中的汉文化元素来分析剧情:洪吉童的身份他是主人与奴婢所生,其实连“庶出”的名分都没有,因此“呼兄呼父”的权利当然也没有——他只是一个身份有点奇特的下人。
他的哥哥,礼判的嫡子深知这一点,也以此为理所当然,所以他可以为了得到作弊的钱而陷弟弟于死地,后来也可以完全不顾这一点血缘关系,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而全力捕杀他的下人弟弟。
在那个时代,下人属于主人,主人对下人有生杀大权,于是对母亲被杀洪吉童只有怀念与内疚,并没有仇恨。
虽然说是“喜剧”,但是一想到这些,还真的笑不出来。
疯王的身份疯王是顶可怜的一个人。
他是长子,可是庶出,虽然他父亲承认他,愿意让比较年长的他继承王位,可是由于他的庶子身份,一群儒生看不顺眼,大妃(似乎是“王后”的韩国称谓)也觉得自己的儿子继位才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事,对王这样一个决定至感不服,竟起杀机,把王杀了,还矫改遗旨。
阴谋作业为拥疯王的洪礼判所识破,他当机立断,把一干涉案人员杀了个七零八落,于是篡夺王位的阴谋功败垂成,而这个失败的阴谋却留下了致命的祸根——大妃的儿子大君。
于是有了20年后的故事。
疯王的可怜在于他这个做了王的人居然也被名分压得失去本心了——他曾经对扶立他的洪礼判说他会尽力做一个好王。
可是很不幸,他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他一直认为自己篡夺了弟弟的王位。
他自觉王位是在一干无辜的人血流成河之中得到的,因此背了很重的包袱,这个包袱使他不能放开手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王……名分把他逼成了疯王,做了昏君。
他的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可怕势力。
柳兵曹等儒生与大妃大妃阴谋为儿子夺位,未必出于对正统思想的中毒已深,反而权力斗争可能是主因。
可惜功败垂成,当她的儿子20年后坐上王位,她已不能见到。
柳兵曹等儒生帮助大妃夺位,其中定然不乏真心卫护正统的人,但柳兵曹是不是就难说——他和大妃有暗盘,事成以后他的女儿做王的大妃。
这两个“未必”在剧中都不能得到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
儒生们为了心目中的正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不惜造假,也可见儒家文化的可怕势力。
只是,他们似乎没有想过什么是“忠”,在这个问题上,一群儒生都只忠于儒家正统文化,而对王的“忠”则无所顾惜。
到底该忠于哪一方?
当然是后者,所谓“忠臣”都是忠于其主上的。
可见一群儒生甚可杀。
洪礼判与疯王洪礼判在我看来十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根据剧情,他并不知道疯王是先王的正传(因为没有证据说明他知道刻字的四寅剑是假的)。
他拥立疯王,大概看到当时的疯王确实有做一个好王的可能。
而即使在这个王君不君以后,他都尽力扶持,忠心如故。
这与不幸卯上刘禅的诸葛亮好有一比。
诸葛亮为人称道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更了不起的地方是没有取代刘禅,也不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曹操可以说没有他这样搞,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洪礼判有没有取代王的实力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肯定没有那心,到最后,他以一死欲为疯王扭转颓势,至为感人。
洪礼判有一个矛盾的地方,他不能承认自己的儿子,而对差不多身份的疯王却死忠,此间反差多大,从一句对白即可了然,大君做了王以后,洪吉童去当兵曹(兵判?
似乎相当于兵部尚书),一个百姓说“身为庶子居然做了兵曹”(真的不知道朝鲜的科举是干嘛的,科举就是让随便一个旮旯的人都有当官可能的制度啊,此处可以怀疑洪氏姊妹的剧本)……爱得过分的人徐恩惠是也。
我挺喜欢这个聪明的大家闺秀,她很不幸的遇到了洪吉童,很不幸几乎对他一见钟情,更大的不幸是她没可能得到他……她和洪吉童还说不上门第,两人等级差别巨大,先是宰相千金对官家下人,后来更是宰相千金对盗贼,无异两个世界的人。
最后她残忍的想毁了永远不可能得到的洪吉童,虽然没有她的书洪吉童早晚也是要和大君开战的,她要杀伯仁,伯仁却非因她而死,但她写了那书对她而言是一种伤害,看了叫人叹息。
金丽娜把这个角色演得很好。
洪吉童与许利禄这两个人按照我们的古装剧戏路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是也。
当然,我们的连续剧通常还加上一个落后的债务观念——父债子还。
《快刀洪吉童》没有加上这一观念,但是仍然无法解决两人不能一起的问题。
所以最后干脆来了个模糊结尾——两个人一起死了或者失踪了……(可是开头的一段却无法呼应)洪吉童与大君两个人的对立在我看来有点牵强。
洪吉童为什么对自己扶起来的王一点信心没有,一点时间也不愿意给他,非要自己搞一个没有王的世界。
是思想突然改变还是怎么的?
后来他的思想十足空想社会主义,要一个没有王的世界什么的,却又不去打大君,争取一个试验的局面,又不躲起来组织世外桃源,大刺刺的在那里继续练兵——不能理解啊。
这个牵强的收尾看得真郁闷,还不如两人冲冠一怒为利禄。
P.S.这个剧场景还有群众演员都不能使人满意,要向只有这两方面拿得出手的我国大片《英雄》之类看齐才好。
故事条理性不大强,总是使我在过大的期待中若有所失。
成宥利我很喜欢,别人说她演得不好别人的事。
这个剧本不值得说上这么多,但是其中的汉文化元素值得一说——对比我们国家拍的古装剧。
给人的感觉是很复杂的,其中不乏很多搞笑的场景,但是也有很多让人落泪的情节,对于三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没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因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无奈,大君要树立王的威信维护王的权威就必须不顾和洪吉童的友情不惜一切的歼灭他们的济贫党,洪吉童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得不惜一切的保护自己的济贫党。
对于利禄,我更佩服她的坚持,不管面对的是什么,她都不顾一切的坚持自己的爱情,哪怕最后是死也无所谓,很勇敢。
另外,这部连续剧的编排留给了人更多的遐想,很耐人寻味。
对于洪吉童是死是活每个人的看法一定是不一样的
听着“缘”,似乎洪吉童的片段一幕一幕又在眼前浮现。
很久以前想写些东西的想法今天终于被这久违的音乐唤醒了。
看这部电视剧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从一开始的时候,大师看着女一号说,这金钗找对了主人呢,我就隐隐感觉到这电视剧的宿命般悲剧的基调。
但是总体上,我喜欢这部,超过洪氏姐妹其他作品。
虽然收视率却远远不如其他。
一个底层的贱民从逃避现实成长为斗争的英雄。
吉童的路是很坎坷的。
一开始选择逃避,想去清国;被父亲抛弃后仍然选择以自我牺牲维护父亲和无辜百姓;用死人的身份斗争;直至正面整个世界,拥立自己的王;后来发现王的本质是维护这个存在贱民的制度,于是又将斗争指向了封建社会,去为他心中的理想国奋斗抗争。
总觉得他身上有今何在笔下孙悟空的影子。
看到结尾之前,我觉得这是一个注定的悲剧,他生错了时代,他阶级局限性决定他不能认识到制度是他受苦的根源。
但是当他和王正面斗争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爱上了这个悲剧般的英雄。
当王给他提出良好的条件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因该保存实力继续斗争。
不明白为什么他明知道是失败还要继续抵抗。
最后的时候将熊送下山的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他想给人们什么,给世界留下什么。
“我可以做些什么,我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这些要留给世界来判断。
”于是最终,他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承认了他的斗争。
他改变了王朝统治者,改变了人们的心。
当人们说他的理想是一场梦的时候,他说:“因为你没有走进这个世界你才觉得是梦;我,现在就生活在我梦想的国度。
”也许他是要人们相信要人们看到,这梦想都是可以拥有的,也是可以追求的。
其实大君也是很好的。
当发现刻有密旨的剑是假的,当这一切所谓理想成为一个权势的阴谋的时候,大君没有倒下,也是因为他有着理想,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成为王,要成为怎样的王。
然而吉童的世界没有王。
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有时候不单只是理想和毅力的较量,也是力量的抗衡。
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有力量。
王有军队。
王有百姓。
然而一个为百姓奋斗的英雄却没有得到民心。
可能就是为了向大家证实这个理想,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众人吧。
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制度下面,仿佛所有人都是牺牲品,都是大师口中可怜的众生,包括这位英雄的爱情。
“I LOVE YOU”这句台词到结尾的时候又被女一号说出口时,吉童说“a la da”然后连续三个“我爱你”随着那朵山花飘散在空中,我心头泛起不可名状的纠结感。
心中隐隐的难过却不想哭。
不断问自己,他们终于在彼此的陪伴下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短暂,但是美好吧。
艰辛,但是快乐吧。
波折,但是幸福吧。
这就够了吗?
够了吧。
够了吗?
……
看到那个假装天真,傻啦吧唧的利禄就碍眼,没有人跟我一样讨厌她吗...开始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越演越傻...白痴的很做作...看的我汗毛直立。天真可爱吗?我怎么看得那么别扭?
后面太纠结了。。。
姜至奂属于难得的几个我非常讨厌的韩国男演员,根据洪氏男一女一此情不渝往死里虐男二的尿性,为了不让自己不爽我决定弃剧了。。。张根锡虽然皮肤还蛮粗糙的但是那时候脸是好看的。。成宥利很可爱啊,但是女一的性格不喜欢,看到她插着那个凤钗滚来滚去基本上已经把最开始靠脸积累的那点点好感都消磨光
女主还可以更白痴一点 = =
看了一半弃了。简直没有办法忍受公子没有得到心爱。男一太龊了。我家公子最荡漾!
虐
最后的萤火虫以为是错觉
公子对利禄是单恋,但张根硕和成宥利颜值太登对了,当年为公子没法和利禄在一起而心碎。看韩剧那会儿真的没少站过女主男二。利禄前期的造型总是有一撮刘海在脑门上晃着,看起来不得劲,后来她准备嫁给公子前的造型我就挺喜欢的。ps:OST《如果》超好听,过去经常单曲循环。
补标,其实剧情一般,后面拖沓,但是那个时期的张根硕,要命。
很久以前没有看完的一个剧
弃
冲着张根锡去看的,但总体觉得一般。前半部分配角们比较出彩,到后半部3主角锋芒开始乍现。那把剑,是贯穿整部戏的灵魂道具,越到后面越无法分辨谁是谁非。但即使迫于时势和现实,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心念。善与恶不过一线间。
不喜欢张根锡冷冰冰的样子
真不错的说!
張根錫一定是根帥苗子。
可以说是现代古装剧,剧中的某些地方再次展示了棒子国的YY功力。
张根硕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演员吗
开始很搞 中间很挫 最后很美
想不到是个悲剧,唉。
太不写实了,太扯了,一星给男主,痞帅痞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