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杨超
主演:耿乐,常洁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夏天,陈思绪(耿乐 饰)因为高考第四次落榜而对考试已经心灰意冷,带着女友郭萍(常洁萍 饰),两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培育术,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最终,从郑大姐那里,他们花高价买走了提取类固醇的技术项目,可回去后才发现郑大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骗子。愤怒的两人又折返回去找郑大姐..详细 >
这世界变化快…
太闷啦,甚至有点过分冗长,but感觉很不错
到底是不同的家庭,会造就不同的孩子,他们分别会有怎样的未来,在结局我对他们的旅程充满好奇
镜头很诗意 可惜一次次被台词破坏
本片从剧本创意,摄影思路来讲都是一流水准。关于离家,馒头,和尚,爱情等含有象征型的艺术表达很具特色。被制作水平拉分了。
真正关注当时年轻人的故事,结尾男主高考,女主没跳下河,荡起了之后生活的涟漪。
坚韧的理想,真挚的情感力量
没看完
镜头真挺老塔的,这片子的风格在国内也算独树一帜了,艺术电影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产物,因为剥离了大多数的资本关系。看了导演的访谈,感觉导演是幸运的,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拍这样一部艺术片,但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曾经坚持的自己,很受鼓舞。
天为什么这么亮 为什么这么刺眼 天怎么还不黑啊
都差点忘了还没有看完,偶尔会忽然没来由地浮现出他俩骑着车在路上、在长江边上的镜头。有质感。
还十分钟没看了,读书没那么难,出走理由也没那么充分...拍的一般。
写实与虚幻两头都不搭的伪劣产品
总是在黑暗中启程、在白昼中绝望。思绪和小萍早早就不是一类人,公交车上的180度长镜头,小萍回头望向窗外奔跑的粉衣小女孩,她还怀揣着天真的希望,思绪伸手拍她将镜头带向前方,对面是飞驰而来的货车,公路上的老人原地不动,他看到的是残酷。反打回车内是一车人麻木顿感的脸,这才是现实。在铁路上的夜晚,恰巧是两班相背的列车。为了铺垫思绪回去找小萍,桥上的行脚僧从另一条路下去,又是一个180度长镜头。最后在公路上,两人各在马路一边错开走,就是《长江图》开篇那个长焦镜头啊,让观众自己发现对岸的女人。这片子工艺太好了,难怪法国人会喜欢。第六代拍的大多是时代的弃儿,即使到了现在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呃,这个。。。
我喜欢。同样的两个迷茫的人,男的妥协了,女的抱着小鸡站在风口。太真实了引起不适,现在的时代,虽然没有出走的戏码,我们不迷茫不彷徨吗?
三次旅程,从汽车和船到自行车,最后到徒步走去南方,年轻人精神和未来的困惑,人就是像是上了劲的发条一样,慢慢停滞,很喜欢这种场面调度和长镜头的感觉
只有青春才会迷茫,不,整个人生都是,只是后来你已认命。
6分。10年后杨超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又踏出了一大步,拍了《长江图》。这部片男女主三次出走,两次都是去武汉,最后一次在末尾也幻想着被水冲到长江,可见导演对长江的执念。三次旅程由各种交通工具到自行车到步行,随着时间的过去,在人生旅途上可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少。最后男女主还是有着人生的不同选择。男主在考场中幻想着女主肩膀上站着毛毛鸡在大桥上曾经想过跳江又重新回来出发,也是对女主正视自己前途的美好祝愿吧。
三星半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这世界变化快…
太闷啦,甚至有点过分冗长,but感觉很不错
到底是不同的家庭,会造就不同的孩子,他们分别会有怎样的未来,在结局我对他们的旅程充满好奇
镜头很诗意 可惜一次次被台词破坏
本片从剧本创意,摄影思路来讲都是一流水准。关于离家,馒头,和尚,爱情等含有象征型的艺术表达很具特色。被制作水平拉分了。
真正关注当时年轻人的故事,结尾男主高考,女主没跳下河,荡起了之后生活的涟漪。
坚韧的理想,真挚的情感力量
没看完
镜头真挺老塔的,这片子的风格在国内也算独树一帜了,艺术电影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产物,因为剥离了大多数的资本关系。看了导演的访谈,感觉导演是幸运的,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拍这样一部艺术片,但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曾经坚持的自己,很受鼓舞。
天为什么这么亮 为什么这么刺眼 天怎么还不黑啊
都差点忘了还没有看完,偶尔会忽然没来由地浮现出他俩骑着车在路上、在长江边上的镜头。有质感。
还十分钟没看了,读书没那么难,出走理由也没那么充分...拍的一般。
写实与虚幻两头都不搭的伪劣产品
总是在黑暗中启程、在白昼中绝望。思绪和小萍早早就不是一类人,公交车上的180度长镜头,小萍回头望向窗外奔跑的粉衣小女孩,她还怀揣着天真的希望,思绪伸手拍她将镜头带向前方,对面是飞驰而来的货车,公路上的老人原地不动,他看到的是残酷。反打回车内是一车人麻木顿感的脸,这才是现实。在铁路上的夜晚,恰巧是两班相背的列车。为了铺垫思绪回去找小萍,桥上的行脚僧从另一条路下去,又是一个180度长镜头。最后在公路上,两人各在马路一边错开走,就是《长江图》开篇那个长焦镜头啊,让观众自己发现对岸的女人。这片子工艺太好了,难怪法国人会喜欢。第六代拍的大多是时代的弃儿,即使到了现在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呃,这个。。。
我喜欢。同样的两个迷茫的人,男的妥协了,女的抱着小鸡站在风口。太真实了引起不适,现在的时代,虽然没有出走的戏码,我们不迷茫不彷徨吗?
三次旅程,从汽车和船到自行车,最后到徒步走去南方,年轻人精神和未来的困惑,人就是像是上了劲的发条一样,慢慢停滞,很喜欢这种场面调度和长镜头的感觉
只有青春才会迷茫,不,整个人生都是,只是后来你已认命。
6分。10年后杨超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又踏出了一大步,拍了《长江图》。这部片男女主三次出走,两次都是去武汉,最后一次在末尾也幻想着被水冲到长江,可见导演对长江的执念。三次旅程由各种交通工具到自行车到步行,随着时间的过去,在人生旅途上可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少。最后男女主还是有着人生的不同选择。男主在考场中幻想着女主肩膀上站着毛毛鸡在大桥上曾经想过跳江又重新回来出发,也是对女主正视自己前途的美好祝愿吧。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