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

Togo,Togo: The Untold True Story

主演:威廉·达福,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克里斯托弗·海尔达尔,理查德·多默,阿德里安·多瓦尔,玛德琳·威金斯,麦克尔·格雷耶斯,妮维·尼尔森,尼古拉·尼克拉斐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剧照

多哥 剧照 NO.1多哥 剧照 NO.2多哥 剧照 NO.3多哥 剧照 NO.4多哥 剧照 NO.5多哥 剧照 NO.6多哥 剧照 NO.13多哥 剧照 NO.14多哥 剧照 NO.15多哥 剧照 NO.16多哥 剧照 NO.17多哥 剧照 NO.18多哥 剧照 NO.19多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多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被称为“Great Race of Mercy”。 1924年年底,诺姆市一个2岁小孩生病,医生诊断其患有扁桃体炎,这种疾病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这个小孩成为例外,接下来很多孩子都被诊断患上了扁桃体炎,有几个不幸离世,医生最终确认这种病症是白喉。当时有一种疫苗能够用来对付白喉,然后诺姆市的疫苗全部过期,新疫苗在港口关闭前却未能送达,来年6月波罗的海才会解冻,也没有公路直通诺姆市、没有飞机,唯一运输货物的通道是邮路,然而冬天只有雪橇犬能够通行。卫生局决定使用两组雪橇犬接力运输,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必须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穿过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邮路。最近的疫苗所在地为南纳,距离诺姆市1085公里,一般情况下狗拉雪橇需要费时25日,而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哥本哈根爱情故事浪漫面包屋皮绳上的魂河畔城市奇蛋物语特别篇维琴河第三季犯罪都市2安达与岛村爱回家之八时入席毒液2口香糖第一季东京贫困女子秘密花园疯狂艺术村除恶南风左麟右李你想去哪里?百烛游戏2非常岳母今天你想吃什么沙漠大冒险女神来了金宵大厦全资进组2Ms.Ma:复仇的女神玛利亚尖刀队死亡之谜夏日光年

 长篇影评

 1 ) 《多哥》

它们既忠诚勇敢,又可爱蠢萌,看到年老的Togo就想到我家同样养了12年的狗,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陪它遛弯,风雨不改。

电影双线叙事,以时间为单位,现实和回忆双线塑造雪橇犬多哥的经历,接送救命血清的任务完成425公里的险峻历程,以十二岁的犬类体格,穿越风雪,迎接雪崩,横渡冰河,跟主人跨越山海和严寒,坚韧不畏惧的品格感天动地,前行不回头的气魄英姿飒爽,忠诚和信念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和其本身

 2 ) 多哥为主人而生

看到8.8分的评价,我个人觉得是偏低了。

多哥是片中的动物主角,讲述它出生时差点因为弱小而被放弃,之后又多次差点被送走,经过多次逃脱栅栏屋子,最后无奈之下被主人安排试试拉雪橇,结果一试天生的领导力和跑的比所有狗快就展现出来炳成为领头犬。

之后帮主人夺得雪橇比赛冠军和奖金,主人和多哥的信任日益增加。

一场历史性的事件,白喉病肆虐,50多名儿童感染,急需900多公里外的血清救命,天气恶劣到飞机根本无法起飞,雪橇成为最后的希望,暴雪风速八十公里的情况下,多哥和主人出发了。

这件事情发生时多哥已经12岁高龄,这么远的距离对它和主人都是极大的挑战,故事并没有太多煽情讲责任牺牲与奉献,更多的时候表达雪橇犬对主人公来说更多是工具,而一起奔赴不可能完成的运输血清之旅,共同面对生死,最后逃脱死亡,成为朋友和家人。

 3 ) 多哥

每次看这种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的电影都会从头哭到尾,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题材,万物皆有灵性,狗的忠诚也是我们理解不了的,每次看这样的电影也会从头担心到结尾,就怕结局不好,每次看这样的电影都要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才能看,要不然一直哭真的很尴尬,不过转头看自己毛孩子那么不争气我也真是很生气,上一个让我这么哭的还是忠犬八公。

 4 ) 观后感

果然只有真实改编的故事更加打动人心,一开始以为只是拆家和小打小闹,但是看完我感触颇深,电影主要描写的是一只英雄的雪橇领头犬多哥,以它的勇敢、机智、敏锐,克服各种困难,帮助人类完成血清运送的故事。

多哥,是人类忠实朋友的缩影,他会陪伴你一生;很多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我们的忠实的朋友,没有买卖,没有杀戮,只有爱护!

在生活中也一定要经历许多“风雪”,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勇于面对这些“风雪”,我相信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春天也一定会到来的。

 5 ) 人,马,狗和白喉:多哥的故事之前和之后

对于现代人来说,白喉是个遥远而罕见的疾病,不要说普通人,就算是儿科学的资深教授,也没几个敢说自己亲眼见过白喉。

我们对它最近的记忆,恐怕都是小时候因为怕疼而哭喊着不肯接种的一种叫做百白破的疫苗。

然而就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白喉却是种极为可怕且常见的儿童杀手。

每年全球都有无数儿童因之早夭,还有许多成人也无法幸免于难。

感染这种疾病后,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因咽部生出的灰白色假膜而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西班牙人叫它“勒死人的病魔”(el garatillo,"the strangler"),而英国人则叫它“哮吼病”(croup)或 “布洛涅喉病”(Boulogne sore throat,是的,即便是给疾病取名字腐国人民也决不会放弃辱法)。

白喉的可怕在许多医学和文艺作品中都有所记录,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Elizabeth Gaskell的小说《克兰弗德》中,即有这样一个段落:牧师家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下午还在参加游园会,晚上就被凶险的Croup夺去了性命。

就是这个可怜的宝宝TAT但是,我们很难确切知晓旧时这些可怕的病症,究竟是真的白喉,还是其它喉部感染性疾病。

直到1826年,法国医生皮埃尔·布勒托诺(Pierre Bretonneau)对这种疾病的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白喉也自此获得了特有的名字(diphthérite,后来逐渐转译为英文diphtheria)。

时光来到19世纪后半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以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为代表的细菌学家们确立了细菌学说,他们在显微镜和培养皿中揭露出一个又一个原本“隐形”的细菌杀手,使得医学界对疾病的原因形成了新的认识。

1883年,科赫的学生埃德温·克勒布斯(Edwin Klebs)和弗雷德里克·勒夫勒(Fredrick Loeffler)在患者喉部的假膜中发现了一种细长稍弯,粗细不一的棒状细菌,这就是白喉的病原——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杆菌勒夫勒还进一步提出猜想:杆菌入侵患者的鼻咽部,却能够引发严重的全身反应,是不是有可能是它产生了毒素入血,进而影响全身呢?

不久之后,巴斯德研究所的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等人证明了这一假说。

1890年,科赫实验室的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 Kitasato)尝试制作一种“白喉抗毒素”:他们将白喉毒素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刺激动物的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抗白喉毒素的物质。

但是,想要生产大量足以治病救人的抗毒素血清并不容易,科学家们需要找到大型的、血量充沛的动物,在尝试使用过牛、驴子等众多大型动物后,他们发现马注射毒素后反应最好,它们通常不会因为注射毒素而死亡,而只是表现出低热。

于是,许多卫生机构建起了马匹饲养棚,配备了放血设施。

可怜的马儿们被一次次穿刺、采血,含有白喉抗毒素的马血清被提取出来,注射到那些呼吸急促、迫切等待救治的小朋友大朋友体内。

纽约市卫生局的医务工作者在采集马血1901年,冯·贝林因为在白喉治疗、免疫方面做出的贡献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可惜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感染白喉的人数依然众多。

1921年,美国有20多万人感染白喉,其中1万5千多人死亡。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儿童死亡原因中,白喉排第3位。

冯·贝林 1925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小镇诺姆暴发了白喉疫情。

而距离诺姆镇最近的存有救命白喉血清的城市却远在955 英里以外。

大雪封路,白喉血清只能用火车送到距离诺姆镇674 英里的地方。

多哥和它的狗狗伙伴们挺身而出,雪橇队接力完成了运送。

多哥

多哥和小伙伴

多哥和爸比医学家们也没有停止战斗,1913年,冯·贝林开发出了含有白喉毒素和抗毒素的混合物“疫苗”,注射这种混合物后,人们会出现轻微的感染症状,机体却能在刺激下产生针对白喉杆菌的抗体。

1926年,英国免疫学家亚历山大·格伦尼(Alexander Glenny)优化了白喉疫苗(类毒素)。

20世纪30年代,白喉类毒素逐渐在各国推广开来,用于免疫接种。

由于白喉类毒素的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白喉病例已经大大减少。

1980到2000年期间,全球白喉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幅度>90%。

如今,除了少数国家偶尔有白喉病例爆发,大部分地区的白喉感染都得到了比较好的预防和控制。

在2019这个注定不宁静的年份即将结束的时候,谨以此文纪念和感恩那些使我们免于病痛的医生、马儿和狗狗。

希望新的一年里,人类和动物都能被善待,我们每个人散发的小小的善意能让这世界变好那么一丁丁丁丁点儿……【文外八卦1】根据一些科学史文章的记录,在开发抗白喉血清的过程中,冯·贝林本来说好要和科赫实验室的另一位科学家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共享发明权,埃利希确实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后来冯·贝林又忽悠着埃利希放弃了自己的那一半“发明权”,许诺说他会资助埃利希建实验室……最后冯·贝林不仅拿了诺奖,还因为白喉血清赚了一大笔钱,但他答应埃利希的实验室却迟迟没有踪影……两人也因为其它一些事闹得不欢而散。

作为一名又刚又硬核的科学家,保罗·埃利希同志没有怨念气馁,而是继续搞免疫研究,7年后自己去拿了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过了几年,他开发出了抗梅毒药砷凡纳明,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硬核如此,我是真的服气的。

保罗·埃利希:不就是诺奖吗?

我不会自己拿一个吗?

哼(¬︿̫̿¬☆)【文外八卦2】民国时期,中国的白喉疫情也很凶猛。

笔者没有考证过中国第一支白喉类毒素疫苗是谁生产的,但可以确定,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细菌学家汤飞凡带领下的中央防疫处已能够顺利生产白喉类毒素。

汤飞凡也是一位我真正服气的科学家,他开发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狂犬疫苗、牛痘疫苗……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人,只可惜,1958年他因为不可说的原因自杀身亡了……传送门:《汤飞凡纪录片》

汤飞凡【本文系约稿改写,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参考文献: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01/behring/article/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01/behring/biographical/LOUIS H. RODDIS, A Short History of Diphtheria. Military Medicine[J].1957(1):51-53TONSE N. K. RAJU. Emil Adolf von Behring and serum therapy for diphtheria. Acta Pædiatrica[J]. 2006(95): 258-259.https://www.sciencehistory.org/historical-profile/paul-ehrlich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go_(dog)

 6 ) 学习接受分离

1.很多人都想养条狗。

2.都市生活让养狗变得不那么容易。

3.城市的狗虽然看似金贵,却未必有乡下的狗那么快乐。

4.电影里的狗叫togo,音译过来应该是土狗的意思吧。

哈哈哈。

土狗真的很可爱,很聪明。

5.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语言,一个画面可以传递的信息比一句话要多得多。

主演加上狗最多只有三个,可是却演绎出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所以不是所有自称为电影的都可以叫电影。

从16年之后,我就很少进电影院了。

更多是为了一种态度吧,不为烂片贡献票房。

6.恶劣的环境真的可以培养出强大的心脏。

不娇气是我对下一代的希望吧。

7.分离这门功课真的太难了,我们都学不好。

类似庄子那样鼓盆而歌的境界,大概是理想吧。

他来之前不存在,他走之后亦不存在。

保留美好的记忆,向前看生活。

回忆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能深陷其中。

8.希望有一天,可以有能力在乡下养一只狗,给它自由奔放的生活。

 7 ) 多哥,一只不被看好的哈士奇,成了像东乡平八郎一样的“黑马”

多哥 (2019)8.82019 / 美国 / 剧情 冒险 / 埃里克松·科尔 / 威廉·达福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这是一部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家曾经的一员~~“小狼”,一只聪明调皮可爱的边牧,她来我家的那一年正好带我家玏哥刚在电影院看完《狼图腾》,于是让玏哥给她起名,结果玏哥就叫她“小狼”!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养狗的原因是觉得玏哥没有玩伴,于是收养她,那年是2015年,玏哥6岁!

在2021年玏哥12岁上初中以后,我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她了,就帮她找了一家城郊有大院子的爱狗人士安顿了!

所有的事件都有两面性,就像片中的一段对白对多哥的评价“你看到的是勇气和可爱You see spirit and something lovable.而我只看到麻烦 费时和失败All I see is trouble, waste of time, and failure.”就像我虽然不是激进的“爱狗人士”,但是我喜欢狗狗也愿意养狗!

就像我不支持吃狗肉,但是我也不反对别人吃狗肉!

其实关于动物的电影很多,而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就更多了,其中不乏经典佳片,我有印象的就有《忠犬八公》、《南极大冒险》、《一条狗的使命》、《101斑点狗》…这些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表达了狗狗对人类的忠诚、它们的勇敢、坚毅等等,而本片最难能可贵的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

故事本身比较简单,说的是在阿拉斯加爆发了白喉,在零下五十度大雪纷飞的恶劣气候,只有靠狗拉雪橇才能去把急需的血清带回来,而参与接力的十几队狗拉雪橇评论每队只完成了50公里,而多哥的雪橇队却完成了近500公里,差点搭上了它和主任的性命!

剧情倒也算紧张刺激,当然还有阿拉斯加那冰天雪地的美丽景色,有点不输《海蒂和爷爷》里面阿尔卑斯山的优美景色了,当然各有千秋了!

虽然剧情比较简单,但是事件的意义很重大,也很感人!

值得推荐,推荐指数⭐️⭐️⭐️⭐️

 8 ) 多哥

虽然足够克制,但还是哭成狗,真实故事改编,温暖却更有力量,雪橇犬多哥天生血统不正而患疾,却又有强大的意志指引它创造不凡,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用十二年的时间完成奇迹,用十六年过完自己传奇的一生。

电影双线叙事,以时间为单位,现实和回忆双线塑造雪橇犬多哥的经历,接送救命血清的任务完成425公里的险峻历程,以十二岁的犬类体格,穿越风雪,迎接雪崩,横渡冰河,跟主人跨越山海和严寒,坚韧不畏惧的品格感天动地,前行不回头的气魄英姿飒爽,忠诚和信念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和其本身,迪士尼以大将风采刻画多哥的聪颖和智慧,狗舍内外和田间地头是它无处安放的天性,漫天风雪和悬崖峭壁是它去征服的身影,它的一生都在试图冲破命运的枷锁,虽然当年荣誉被强取豪夺,但也无法掩盖它的光芒,一种生而为王的宿命之光,多哥值得所有厚重的褒奖

 9 ) 看《多哥》此一篇足矣,在疫情的当下

在疫情的当下看《多哥》。

本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25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小镇诺姆暴发了白喉疫情。

而距离诺姆镇最近的存有救命白喉血清的城市却远在955 英里以外。

大雪封路,白喉血清只能用火车送到距离诺姆镇674 英里的地方。

多哥和它的狗狗伙伴们挺身而出,雪橇队接力完成了运送。

”多哥“它以日本海军上将东八平八郎的名字命名,在1925年血清穿越阿拉斯加中部和北部流向诺姆时运送距离达到264英里(其它19只队伍平均运送31英里)。

白喉,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

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我认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在当代和天花一样的疑难杂症,也可以和咱们目前接触的新冠病毒相提并论,都是那种治疗不及时就会死亡的一种病。

故事发生在靠近北极圈的阿拉斯加诺姆市,受白喉影响已经有几个孩子去世,大家商讨去取血清。

影片开头从多哥违背十二年来自己的习惯就交代了,即将遇到的暴风雪是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从而为后面的运输血清剧情铺垫。

男主塞帕拉在因为白喉传染影响下,受命去运输血清。

虽然意识到了事情的难度而拒绝,但是在心里一直喘喘不安,看着患病的孩子还是决定前往,其实这里我认为男主更多是担心多哥,因为多哥的年龄已经12岁了,路途遥远,道路艰难。

这张照片多哥很萌 上路后,故事中穿插了很多多哥小时候以及一路成长的片段,从而也使电影没有一直在揪心,我认为这点很好,如果是一直担心压抑,其实是很难受的。

中间穿插的第一段是多哥出生后很羸弱,女主没有放弃他,男主的想法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像极了一个严厉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不看好,也多次前后呼应了女主对多哥的喜爱与不舍。

第二段是送人,过了生存危机后的多哥,成为了一只麻烦的小狗,这里就将二哈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也表现了他得聪明,被送走了二次都最后如愿回来,最后被男主选上了雪橇队中,从最后一只一直到头狗,以及获得雪橇比赛冠军。

第一关翻越雪山,这里有了一个认知,开始以为只是在雪地上奔跑,其实不是,中间路途很艰难,也很危险。

第一个危险到来了,到翻过雪山就是一个大下坡,虽然多哥及时刹住了没有掉下去,但是其他狗已经懵B都堵在了悬崖边,最后多哥在男主的呼救下又重新带领狗队重新向上爬,过了第一关。

,这个时候多哥就已经伤了左前腿,而路程还很远。

第一关过雪山 第二关也是经典的一关,就是过冰河,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这里不仅解决的是取血清的时间也是多哥的时间,因为男主深深的知道多哥的时间不多了,而如果没有了多哥,那么男主也即将命丧路上,在过冰河的过程中,伴随着狗队的经过,河面没有冻实的冰面也开裂,好在多哥一路冲刺,也算是有惊无险。

这里也会对后面返回的难度起到了作用。

第二关过冰河 中途过了几个驿站,基本都是侧面描述驿站人对多哥的认可和对多哥年龄的担忧。

一路向前遇到了护送血清过来的队伍,男主接到血清后返程。

也到了全片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再过海峡,这次的海峡已经是被裂开过的一次所以难度更难,一路争分夺秒,眼看到了岸边但是由于河化开太远无法靠岸,最后男主将多哥扔上了岸,靠着多哥自己在岸边拉着,最后将整个冰块与冰上的狗队和男主拉上岸,这里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看着心疼。

这里也是全剧的最高点,整个心都会揪起来。

随后在驿站度过一晚继续上路,男主本想让多哥坐上雪橇但是多哥一次次跑下来,最后还是多哥领头上路,继续翻越雪山。

雪山下来后 由于风雪太大,人的视线受阻,只能将识路的任务交给多哥,担心的一幕也到来了,随着风雪与路程男主渐渐昏睡过去,当他醒来时候发现狗队停下了,所有的狗多趴下了,男主害怕了,他怕最担心的事出现了,跑向多哥,多哥也筋疲力尽,起不来了,好在多哥的带领下已经离驿站不远,随着驿站的救援,这个难关也度过了。

这里为多哥捏了一把汗,以为多哥挂了最后在其他护送队的到来将血清送了回去,荣誉也归于他人。

但是这时候没有比多哥生命更重要的事,就当我们都以为多哥这次会坚持不住的时候,多哥又一次恢复了过来。

三条腿在奔跑但是多哥的伤腿和他的年龄不能让男主再带它去工作了,这里很感人,像极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不得不留在家里望着亲人远去的无奈,但多哥依然冲了出去,用它的三条腿追上了男主, 最后,该来的还是来了,多哥在一年零四个月还是离开了。

全篇力证了多哥二哈的头狗能力,个人从男主对多哥的侧面反映出了许多孩子在幼年期间父母正面引导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次写影评不好的地方,轻喷,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10 ) 不明白为何如此温情

1.女主人照顾重病的多哥,给了它一条活路2.男主接受了多哥作为宠物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Never give up🐾🐾(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16720/剧情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哥的顽强勇敢,使命感信念感和对主人无限的忠诚,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和主人在一起,最佩服的首先是男主人的对小镇每一个人无私的大爱,责任感,使命感,勇敢坚韧还有信念感,环境无论多么恶劣坚决不放弃,找到出路回家送血清,还有完成血清使命之后对多哥心痛与后悔是多么的真诚诚恳,即便很心痛不愿接受,但依然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生活要继续,因为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另一个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男主人的妻子,非常的深明大义,聪明善良勇敢,大爱无私,包容宽容,即便非常担心非常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公和多哥去冒险,但依然不会干涉老公的选择,尊重老公的选择,她非常了解她老公,相信他老公,她知道她老公的选择没错。

最后故事的结尾上报纸出名的不是多哥和男主人,他一点都不在乎,男主人只在乎多哥还能陪伴自己最后的日子,更在乎他与多哥之间纯真真挚的感情,这种品质太珍贵了,太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另附

 短评

好感人的故事 几度泪目 多哥不愧被评为20世纪最勇敢的动物 它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领袖 终生的朋友 无畏的战士 穿越冰原执行任务那段真的惊心动魄 没当上雪橇犬领队时期的各种调皮捣蛋也是特别的活泼可爱 这最起码是千里挑一的狗狗吧!

5分钟前
  • 🥗
  • 力荐

“二十支雪橇队参与了1925年的血清接力,十九支队伍平均跑了50公里,一支队伍跑了425公里。”

6分钟前
  • 阿無
  • 力荐

套路,平庸

8分钟前
  • 考玛
  • 还行

在开裂的冰面上,用莎士比亚来训狗,壮烈、英勇、豪气油然而生。。

11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What does he bring to the breed if he survives? → The heart of a survivor.」「You bring him back to me, okay? And you come back to me.」「Everything you ever tried to warn me about has come true. I have run him to death. I have. And I'm not at all prepared.」

13分钟前
  • Q·ian·Sivan
  • 力荐

影片的基调太低了,充满浓厚的悲剧色彩,看得心里很压抑。演职员名单中强烈建议加上多哥!

14分钟前
  • scarly
  • 推荐

眼泪从头流到尾,实在太爱狗狗了🐶有个也是特别喜欢狗的朋友,每次我们互相说到什么讲狗的电影,她都说狗死了吗?惨吗?不行不行我不能看。。。我发现我也是一样。

16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看过细想故事很简单,1924年阿拉斯加州特别偏僻的诺姆市发生白喉病,为了能闯过暴风雪拿到疫苗而展开的争分夺秒接力运输。但是细节对多哥这只雪橇狗成长的描述,对狗与主人的共克难关,沿途跌宕起伏的惊险都很牵动人心。

21分钟前
  • pepper 安
  • 推荐

横越海峡的视效实在太神奇了,看的我一脑袋这也行?即使现实故事里他们确实达成了这种传奇(不过我觉得还是过于玄乎,应该有夸大的成分,看那条冰面裂开的海峡让我想起了昨天在冷泉寺前趴在河面凿冰的那个铁科院的广东佬

22分钟前
  • 西决
  • 还行

开始用力过猛了。煽得很僵硬

26分钟前
  • MIQ
  • 很差

是因为知道这种电影会有一个好的结局才敢看。

29分钟前
  • shesinsane
  • 力荐

狗狗太好了,人类不值得,😢😢

33分钟前
  • hermaphrodite
  • 推荐

动物版美国大片

37分钟前
  • lonelytogether
  • 较差

真的好套路,从滤镜到剧情都套路的不行。

40分钟前
  • 改个名字🌈
  • 较差

那些傻乎乎不认主人的哈士奇好好看看,学着点。

41分钟前
  • 张博
  • 力荐

结尾的配乐一出,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五星迪士尼继《卡推女王》之后首次推出的真人改编剧情片就有这么高的水准,期待Disney+以后能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43分钟前
  • 舞影凌乱
  • 力荐

看过最烂的电影,不愧是迪士尼,多好的故事都能被毁掉剧情平庸到极致,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人物形象?两个小时只能让你感受到“伟大”稀碎的台词经常上句不接下句最大的疑惑:为什么要对狗做演讲?感谢人类发明了倍速播放

46分钟前
  • 江湖骗子骗江湖骗子
  • 很差

还好吧,过于工整和刻意。真是生而为领头犬,听话又勇敢忠诚,难得的是热爱拉雪橇……阿拉斯加的雪山和湖、冰可以一看。跑最后一棒而居功的,真是无语。

47分钟前
  • Inferno
  • 还行

tacky

48分钟前
  • Marcela
  • 还行

狗比人会演戏

50分钟前
  • SF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