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完All About my mother,就很想看Talk to her,但现在看完之后,却觉得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还不如去年的Volver。
而且我发现我的看法和大部分人的评论都不一样。
先说说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男护士Benigno Martín爱上了在他家对面上课的芭蕾舞学生Alicia,在她车祸变成植物人之后护理了她四年,期间不断地对她说话,跟她讲他去看的芭蕾舞、默片。
作家Marco爱上了女斗牛士Lydia,而Lydia在一次斗牛意外中变成了植物人,住进了Alicia所在的那家医院,两个男人因而相识。
Benigno坚持对Alicia诉说,说她会听见会感觉到,而Marco则觉得,对植物人说话并没有作用,因为她听不见,豆瓣上有些评论说,电影要表达的是,爱需要诉说,最后Alicia醒来而Lydia死去,正是由于两人态度的不同。
而另一些评论,则为Benigno对Alicia那坚持不懈的爱与照顾而感动。
但我的感觉却不一样。
我觉得电影要表达的确实是爱中的沟通,但是,我看到的,是女性在爱情沟通中的失语,而不是大多数影评所说,不管她是否听见,都需要对她说。
我并不觉得两个男主角中的任何一个和他所爱的那个人有真正的沟通,在所谓的沟通中,两个“她”都是沉默的。
而这两个男性的爱,失败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爱的表达,是完全无视女性的反应的。
Benigno不断地向Alicia絮絮叨叨地述说,但是Alicia有没有回应他的“爱”呢,没有。
对清醒的她来说,他只是个为她捡回钱包的好心人,又或者是闯进自己家的怪怪的小伙子。
在她昏迷期间,她也许可以听到他的话,感受到他的关怀,但是她无法表示任何态度。
无疑,在第三者角度看来, Benigno的付出非常让人感动,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Alicia就必然会或者必然要接受。
对一个女人来说,如果她爱那个为她付出的男人,那么这一切无疑就能发展下去,而如果她不爱他,那么这个男人的付出、迷恋,其实是对她的一种压力,让她逃避,甚至让她讨厌。
虽然我不知道Alicia是否会喜欢 Benigno,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太少了,Alicia喜欢旅行,Benigno几乎没有迈出过家门,Alicia爱舞蹈,爱电影,Benigno 在此之前对舞蹈电影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当然,你可以说,在Alicia昏迷之后,Benigno去看舞蹈,看电影,把这一切都向她讲,但是,他真的明白吗?
我觉得他是不明白的,电影开头的一段舞蹈,Marco看得泪流满面,但是Benigno似乎并没有什么感觉,他也许并不理解Marco为什么流泪, Alicia的老师后来讲述舞蹈的时候,他只是在一边唯唯诺诺,是的,他给了她很多的关爱,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她真正的灵魂伴侣。
他就像第一段舞蹈里面那个男人一样,只是帮她拨开椅子,但没有办法带她走出这个房间。
Marco和Lydia,又怎么样呢,很多人说Marco不像Benigno那样,没有坚持对Lydia说他的爱,所以Lydia没有醒过来,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症结,如果说爱的诉说可以把昏睡的情人唤醒,那么,Nino不也在她病床前诉说么,为什么她没有醒过来?
归根结底,Marco和Lydia之间同样是一对错配,说了也是没有用的。
Marco之不了解Lydia,正和Benigno不了解Alicia一样,他多愁善感,对斗牛一窍不通,他不会了解闯入男性世界的Lydia在斗牛场上的骄傲,他也不知道,她在婚礼上的泪,是为Nino而流,不是为他,她说要结婚,是想和Nino,不是跟他。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出现了两次的细节,在Lydia出事之前,在车上,Lydia向Marco说,我们要好好谈一谈,Marco说,我们已经谈了一个小时了, Lydia说,那是你在说,不是我。
——Marco并不缺少表达,而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Lydia和Alicia同样是沉默的,她们都没有得到表达的机会。
如果Alicia可以对Benigno说话,她会不会说,是的,你和我谈了四年,但那是你在说,不是我。
在片子里,最后Alicia醒来,是源于一个很反讽的事实,Benigno看了一部默片《缩水情人》,在晚上给Alicia擦身的时候告诉了她这个故事,一个男人喝下了会让人缩小的药水,最后在他的情人睡着的时候,从她的阴道中钻进了她的身体。
这个故事,暗示着Benigno和Alicia发生了性关系。
后来,Alicia因此而怀孕,诞下了一个死去的男婴,却因此而奇迹般地醒来。
Benigno则因此而入狱,最后在狱中自杀。
我不知道阿莫多瓦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Benigno的爱唤醒了Alicia?
但是,这种唤醒,是以对Alicia的性侵犯的形式出现的,对,Benigno事实上是强奸了Alicia,难道说,女性的觉醒,是男性的侵犯的结果?
哦,可能我想得太多了。
——很有趣的是,在看影评的时候,我发现豆瓣上几乎没有人特别提出Benigno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强奸,而imdb的留言版上则有不少讨论,虽然对Benigno的评价各有争论,但这个事实基本上是大家都认同的。
——或者另一个解释是,Benigno实际上像那个缩水情人把自己完全交付给情人一样,把生命交付给了Alicia,用生命唤醒了Alicia。
但是,那个缩水情人钻进了情人的身体,和她在一起,但Benigno没有永远和Alicia在一起,她生下的男婴已死——他进入了她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小男孩(或者说,他从来都是一个小男孩),死去,并且离开她的身体。
不管是肉体,还是生命,他都没有真正和她在一起。
不知这是不是意味着最后Benigno的死。
Benigno仿佛没有在Alicia的生命中留下什么印痕,也许他的诉说有效,因为在最后,在剧院里,Alicia看到了Marco,Benigno提到过的在剧院哭泣的男人,并且和他打了招呼。
但是,或许这不是因为Benigno的诉说,而是因为Marco和Alicia都能理解舞蹈,因为他和她之间,才有互相诉说的可能。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Marco经过Alicia的房门的时候,她的眼睛睁开了。
也许这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但是,难道这不是沉默的Alicia的一种反应么?
而Alicia并没有对Benigno有过任何的类似反应,至少我们没有看到。
很多人说在这部电影中,阿莫多瓦少有地塑造了正面的男性,但是很遗憾,两个男主人公我都没有什么好感。
Benigno说到底,只是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男孩,他对Alicia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迷恋。
Marco太过多愁善感,而且太过于沉溺在过去的恋情里。
虽然最后和Alicia之间似乎有点心灵相通的地方,我仍然觉得他配不上Alicia。
反而两位女主角,一如阿莫多瓦其他电影中的女性,都让人心动。
Lydia第一次斗牛获胜那段真的非常美,虽然很血腥,但是伴着迷人的音乐,在她与公牛周旋当中,画面透出来的是女性的力量与骄傲。
而游泳池边那一段,她在游泳池边走过,像原野中一朵迎风盛放的花,粗犷而不乏柔情,可惜两个情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她。
Alicia是另一种女性美的典型,青春,柔美,楚楚动人。
补充八卦:Lydia回到家见到蛇惊恐万状,甚至不敢再在家住,有人说,这个情节说明无论外表多么坚强的女性都有脆弱的一面。
但我看到另一个解释,对我来说更为合理:据说在西班牙,在家里见到蛇是一种凶兆,意味着这个人会遇上不幸。
(怪不得最后挂掉的是Lydia。
)演舞蹈老师的Geraldine Chaplin是查理·卓别林的女儿。
开头一段舞蹈里的其中一个女舞蹈演员 Pina Bausch(就是Benigno要了她签名海报的那一位。
)也是很著名的编舞和舞蹈家,剧中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舞剧都是她做编舞的。
Marco前女友婚礼上的神甫,是导演阿莫多瓦的兄弟Agustín Almodovar 演的。
——和她谈谈吧,即使她无法回答。
这个中年男人看舞台剧会得黯然流下眼泪,这个中年男人听一首悲歌也会掩面离去。
一次又一次的旅行,说到底不过是为着平复心底漫长的伤痛。
他叫马可。
他看到电视上的、斗牛场上的莉迪亚,光环耀目,可是透过她的眼她的脸,他看到的是她被爱情伤害后的绝望。
一个心怀绝望的女人站在斗牛场上面对着血腥对抗时,委身于一场事故是不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他是一个医护,叫贝尼诺。
他们说,这真是个古怪的男人。
真是乏味的生活啊,上班,下班,一个人看舞台剧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走路。
因为面对着芭蕾舞学校的窗口偷偷爱上了学芭蕾舞的美丽女子阿里西亚。
而他的爱尚未来得及说出口,阿里西亚就在一场车祸中成了植物人。
他细致地照顾着她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并开始对她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们问,你寂寞么?
他说,在照顾阿里西亚的四年中,我是最充实的。
片中穿插着长达七分钟的默片——《缩小的情人》让人看着震撼。
无关色情。
这个情节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最重要的伏线。
那是贝尼诺对阿里西亚足以惊世骇俗的拯救。
一次诞生与一次死亡,有时是对等的。
马可对成为植物人的莉迪亚除了默默的陪伴,别无他法。
直到最后发现自己并非莉迪亚为之落泪失神的人。
只得再度开始一次旅行。
而贝尼诺对阿里西亚自言自语式的倾诉与聊天, 那样温暖却叫我沉默窒息。
护士问:天气热了,要不要给她剪短头发?
他说:不必了,否则她醒来时会不认得自己。
仿如她不过是沉睡一时。
贝尼诺对马可说:和她谈谈吧,即使她无法回答。
爱情真的是一种无法言说、没有回应的寂寞呵。
我的喃喃细语,我的哭泣呐喊,我的所思所想所看所感,你是不是能听见?
你会不会有回应?
还是就让我如此永恒未知地诉说下去,不管你是否能听得见看得见感受得到?
一次旅行一场宿醉与永远痴迷的等待都无法真正成全所谓的爱情,那些美好的希望与勇气,最终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沉静暗流中消逝。
舞台上的女人们飘荡、哀伤、挣扎、、闪避、苦痛,最终却倒下。
Caetano Veloso坐在人群中间弹起西班牙吉他,唱着《Cucurrucucu Paloma》,有人面带微笑,有人双眼含泪。
看似无关剧情的音乐与舞剧的穿插真使这部电影完美到了极致。
导演阿尔莫多瓦说:《Talk to her》是两个男人的故事,孤独,还有感情创伤漫长的康复。
最后阿里西亚的醒来,莉迪亚的死去,我想也可以理解为这是阿尔莫多瓦对交流的缺失与丰厚暗示的两个结果吧。
站在女生角度,实在接受不了男主角色设定,对,你很爱她,爱是自私的,但是!
再怎样自私也不是建立在没有别人允许的情况下去伤害别人!
褪去文艺的外壳,不就是男护工强了女病人的故事吗?!?
请不要满足了自己的yy就狂吹这是多么美好的爱,即使这爱一开始的确很单纯,但是那只是站在上帝和男主视角,对于植物人女生,如果她有知觉,你觉得她会愿意接受这种“爱”吗?
但是站在电影角度,从片名,到主角的遭遇,个人觉得立意并不是讲那是多么伟大的爱情,相反,是想讨论爱到底是什么,片名“对她说”,那么,仅仅只有你对她说,那就叫爱吗?
难道不需要听她说吗?
爱应该建立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而不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即使再爱,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请尊重。
Talk To Her你醒了我是说如果你醒了我要做你的爱人早晨,给你做好早餐然后躺在床上看着你睁开睡眼如果你睡不醒我便可一直就这样呆呆的看下去送你到转角的教室舞蹈在教室门口给你一个大大的吻我可以站在窗口一整天行人来来回回才没人注意一个胖乎乎男人在窗口呢你在四周都是镜子的大房间里旋转在脚尖踮起的瞬间微笑在你回到家之前我早就准备好了烛光晚餐我们在小餐桌上傻傻看着对方用温柔的语气倾衷诉肠我要看你跳起曼妙的舞蹈那踮起的脚尖,那迷人的微笑我要在那清凉的燥热的舒爽的寒冷的季节里与你良宵共度带你遨游全世界在阿尔卑斯山顶与你相拥在冰岛一块看极光每天不知疲倦的爱你,吻你,爱你等我们老了我们就回西班牙的小城每周都去看芭蕾舞剧这时候,我会平静地告诉你那四年中发生了什么春生秋实草长莺飞故人蒙蒙青葱不再你若醒了告诉我,你会爱我
双方之间,注定会有人牺牲。
戏中戏,阿莫多瓦《对她说》中的《缩水情人》剧照 Cucurrucucú Paloma 阿莫多瓦在我的片单上躺了足有一年,奈何工作之后私人时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少,偶尔周末也是尽量花至少半天的时间出去透透风,便搁置了许久。
今天要讲的主题来源于《对她说》,又是一部剖析男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电影,以爱情题材为介质反映两性在情感中的被动和主动关系。
大概是从四年前接触到贾木许开始,我便踏入人与人、与时间空间的探索迷思中一去不返。
我个人对待各种关系向来冷漠,想是与小时候随家人四处奔波的生活阅历有关,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总是会无形贯穿和影响人生的后大半个阶段,潜移默化到不静下心认真思索这个问题便无从发觉。
影片中经典的两个镜头,一是片中引用的默片《缩水情人》中男人缩小钻入到女人阴道的剧照,男人和女人在情感中的被动和主动关系至此交代的很清楚了,双方中较偏执的一方需要通过占有的方式来获取关系中的主动权,最后却消亡在对方的身体里失去自己。
而造成这种堪称自虐的不可逆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偏执的一方因为太爱自己,需要通过拥有对方来证明自己,这本质上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主义。
在与一个没有血缘等先天性强加于身上的强关系的对象相处到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在清楚认识到二人之间已经无感情可言后抽身而退的,往往是更为理性的一个。
关于什么是理性,我个人认为是站在整个人生的时间轴上去假设如果二人因为过去在一起的精神和物质付出而勉强维持一段关系,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我看到的是无共同话题可聊,没有基本的性吸引,不会有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想法,即便迫于社会压力维系一段婚姻,最终也会以出轨离婚等结局不欢而散。
但是社会在对男人和女人的态度上,离婚所获得的包容似乎比坚持要等到遇见对的人更多,这个奇特的现象并不是天朝独有,尽管近来被许多宣扬女权的文章拿来做论点,我依旧觉得这根源上是一种人权的缺失。
这是题外话,我无意展开。
另外一个镜头是贝尼诺和马克并肩站在两位植物人女主躺椅后,贝尼诺兴奋地试图启发马克想象两个女人之间关于两个男人的交谈。
如果看过影片,一定不会对马克和斗牛士女主莉迪亚从马克前女友婚礼回城车里的交谈,女人对男人说:“等我们回去后得好好谈一谈”,男人说“我们已经谈了一个小时了”,女人回答“那是你在讲”。
阿莫多瓦对女性的偏爱到了极致,电影里斗牛士女主英勇独立且美丽深情,从影片的末尾我们可以猜出莉迪亚本想对马克吐露自己钟情的依旧是前男友,马克却让莉迪亚至死也没有机会表明心迹。
另外一对男女更是将两性关系中交流的不对称演绎到极致,为了说明问题,阿莫多瓦甚至一开场没多久就让阿里西亚遭遇车祸变成植物人,从车祸前伪装成心理患者去阿里西亚家中借看病为由偷窥她,到四年如一日地照料车祸后变成植物人的阿里西亚甚至最后强暴她,贝尼诺自以为的交互关系其实一直以来只是自己的单方面情感诉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力和移情制造出回应的假相。
如果说两性中关系的不对等是上帝给人间开的一个玩笑, 那么被拒绝的一方因无法接受自己不愿承担的后果而选择自欺欺人便显得相当娱乐了,其更进一步造成双方的交流的缺失 — 因为害怕承受的一方拒绝交流,正像是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关于不对等关系的解决方案,阿莫多瓦在影片结尾也已警示了不重视关系中对等沟通的下场—双方之间,注定会有人牺牲。
这是一部以女人为展开,却又属于男人的电影, 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以两个男人各自不同的爱情,在游刃有余的多重叙事手法中,将何为爱与友情,给与了自然细腻的流露,而以此同时一股忧伤的孤独,所形成的沉淀,更使这部电影并不仅只是止于情爱。
电影很强悍,表述虽然温婉,但是力道却强劲,直抵内心。
倒叙和插叙的介绍两对恋人的相识过程,剧中夹入的默片影射,一时的疏忽造成一辈子的伤口,点滴生活让人热爱却也让人无奈,一个胖子娘娘腔成为了爱情殉道者,无法接受只有她“发夹”陪伴着他的日子,最后结局平淡也自然,让人联想。
看了很多这部片子的评论,大多数认为在歌颂爱情。
也许是中国的流行文化里有太多爱情的元素了吧。
我们的流行歌曲我们的电台节目我们的电影电视无处不为了讨好年青的观众而费劲笔墨来讨论爱情。
其实我觉得如果要用爱情的角度去理解这部片子,也许真的有些肤浅。
因为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又老套又煽情,更加没有什么内涵。
一个单相思的男人,连根本的爱情中两情相悦都谈不上。
之所以他会如此痴迷于Alicia,与其说是爱有多深,不如讲他的孤独和无奈有多深。
Alicia对他来说变成了符号和寄托,是他对爱那种火山爆发似的渴望的唯一寄托窗口。
只有孤独苦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偏执。
悲剧就在于对于Benino来说,只有植物人才能接受他这样的人。
至于谈到友情,那更是牵强附会。
Marco为Benino做的事情,从何种角度能够找出超出一般,可歌可泣的伟大友情呢?
如果把电影降格到对爱情和友情歌颂,平庸暂且不说,新意更是全无。
也许几辈之前的艺术家早已经歌颂过了,为什么要拾人牙慧呢?
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悲剧电影。
作者无处不在刻画ben充满渴望但又毫无生趣的生活。
虽然他不在监狱,但生活象牢笼一样只能给与他沉默,很多话他只能对自己说,想要拥抱的人,几乎没有。
他在监狱与Marco对话时说,我喜欢你描绘的那个古巴女人,一直在窗前等待,但是不知道等什么,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而且看得出他们的共同点)。
在ben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工作一般,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而又有点娘娘腔的男人的生活里,年青美貌的Alicia只有在她失去意识才能成为ben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只能活在一切的假想里。
也许现代社会真的就判处这些平庸平淡的男人精神上满足的死刑了。
不象ben那样凋谢就象你我普通人一样行尸走肉,没有感觉地度过。
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还加点平庸人的生活流泪,这是电影的人性关怀。
导演是悲剧的大师。
在Benino决定放弃一切,留下信给Marco说要去见Alicia后,居然Alicia复活了。
爱情粉丝也许要流泪说是Benino的爱情唤醒了她。
可这何尝不是导演的有一个悲剧设计:死后的Benino依然无法得到一次机会,哪怕是假想的机会呢?
看到他的墓碑,没有人能忍得住眼泪。
关于不断掉泪的Marco,其实也在讲孤独。
虽然他有比Ben更好的外表和工作,他生活中也不是没有女人,但是他爱的人却无法与他分享快乐;他新的爱人骨子里还是在追忆以前的男友,在昏迷中离他而去。
只有这个可怜虫+疯子Ben跟他有了拥抱的冲动。
可是他也只能住在Ben的家里,看他看的风景,注意他注意的女孩。
就算最后这个女孩与他发生了对话,但其中的曲折,他也只好默然。
影片里有很多小标题,比如Marco和Lydia,Ben和Alicia,包括最后的Marco和Alicia。
我们会发现所有这四个主人公,都是两个两个出现,而且他们各自都是无法说出心声(唯一的例外是Marco和Ben,但是Ben死了)。
虽然每两个人都有语言的交流,但是都没有说出真正的声音。
四个人,两个两个地上演一出充满了语言又沉默的电影。
我想孤独苦闷、现代社会的那种看不见的隔阂才是电影的主题,让人泪下的源泉。
当然,导演高超的技巧,利用单相思的情感来烘托这一切。
可以说爱情这么美丽的东西总会是孤独的人的窗口。
哪怕没有爱情存在,孤独的人总是渴望爱情,歌颂爱情,这样才会有孤独的悲剧力量和生活的前进的动力。
阿莫多瓦作品《对她说》观后座谈会纪要/范达明整理/时 间: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上午11:10-11:35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讲堂(恒庐艺术影吧阿莫多瓦作品《对她说》观后现场)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犀灵、马以乐、金爱武、殷玮楠、杨越辉、何吉、活、张超、蔡玲、池云飞、施文、俞凡(观影者:姬伯庆、李晓波、李晓鸣等)主持人:范达明记 录:蔡玲从两个男人的角度来写女性,写对女人的爱,也写了两个男人间的友谊范达明: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仍然是写女性,不过是从两个男人的角度来写女性,写男人对女人的爱,或者是分别对她们的力与美的爱——斗牛士莉迪亚代表女性的力,芭蕾舞女生阿里西亚代表女性的美。
阿莫多瓦喜欢塑造异装者形象,不过在本片中不是男扮女,而是女扮男:莉迪亚在表演斗牛时,实际上就是异装为男性的形象。
相反,爱上斗牛士的记者或旅游作家马克,则是有点女性化的,动不动就流眼泪。
另外,影片也写了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之间的令人感动的友谊。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很有意思的影片。
享有盛誉的斗牛士莉迪亚何以出师不利?
王犀灵:莉迪亚被马克开车送回家,见厨房里有蛇就惊叫地逃回车上。
这里显得有趣:斗牛士莉迪亚不怕牛,却怕蛇。
范达明:莉迪亚怕蛇与马克打蛇,不过是构成马克与莉迪亚这一对男女关系从不和到重新走到一起的契机。
这种契机在构成另一对男女的关系上,就是芭蕾舞女生阿里西亚在街上失落了钱包,被跟踪的贝尼诺拣到了。
但享有盛誉的莉迪亚进入斗牛场就出师不利,不要说斗六头公牛,一头牛出来就让她一败涂地了。
很显然,与她内心的纠结有关——此前的电视采访显示:近来与她合作的斗牛士男友利用了她的名声获得好处之后,才几个月就把她给抛弃了。
这里,她的怕蛇,是不是还是一种暗示,预感了她即将在斗牛场的灾难性失利?
单相思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范达明:从另一对男女关系看,贝尼诺爱上芭蕾舞校女生阿里西亚,与其说是纯真的爱情,不如说是对美丽的芭蕾舞校女生的单相思:他从一个偷窥者(从自家楼房的后窗,刚好可见舞校的排练房)、一个跟踪者与拾遗者(他跟踪她而为她送还了失落的钱包)而结识了她,又借心理咨询之名进入阿里西亚父亲(心理医生)的私人诊所也就是阿里西亚的家,实际上就是一个闯入者与偷窃者(在她的闺房偷走了她的发夹),到阿里西亚因车祸成为了植物人入院时,贝尼诺作为看护者,与其说是全心全意、尽力尽职,不如说是乘职务之便(在医院他有好的名声)发泄对患者阿里西亚的性幻想,甚至提出要与这样的植物人结婚。
正如马克指出的,你可以喜爱一棵树,但你不可能去和一棵树结婚。
可以设想,假如阿里西亚没有因车祸而成为植物人,他这样的单相思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从双方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说,他们俩是悬殊的——他作为医院护工的社会地位很低微,而阿里西亚出身于地位较高的医生家庭,另外她抱定以芭蕾为生命,也不会轻易和任何求爱者结合——芭蕾这个职业是美的,更是残酷的,有的从业者就为艺术而牺牲爱情与婚姻,何况她还是一个学生。
所以贝尼诺爱上阿里西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注定是一个悲剧。
导致阿里西亚怀孕的强奸者是谁?
马以乐:我们只能说贝尼诺对人生有美好的期待。
斗牛士成为另一个植物人,她在表演前的绝望是导致她在斗牛场斗牛失误出事故的一个原因。
这部影片应该说是一个悲喜剧。
阿里西亚在成为植物人期间突然怀孕,贝尼诺被认为是强奸犯,应该说,正是他干的。
剧中的情节一步步发展引导到他最终去干那样的事。
金爱武:片子中有一个镜头:流动的血的碰撞,暗示了他们的结合。
殷玮楠:我认为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从医院员工的一次会议上看,我倒觉得贝尼诺的同事是有嫌疑的,他像是在嫁祸于人。
范达明:这一点,影片本身比较含蓄,是悬疑在那里——流动的血的碰撞,只说明了受孕,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谁是作案者。
马克去探监时,影片通过女门管强调(重复了两遍):“这里没有囚犯,只有被拘留者”,说明贝尼诺只是在押的嫌疑人。
另外,贝尼诺在狱中第一次与马克通电话时就问他,你不是来“落井下石的吧”,言下之意,他也是被冤入狱候审的。
王犀灵:影片非常戏剧化。
贝尼诺是单方面的爱,他有对女孩的忠心和爱心,但对方不一定会爱上他。
我觉得有一些情节没有必要说白、说清楚。
这正是导演的艺术高明之处。
杨越辉:这部影片阴差阳错,福中有祸。
好人会犯错误,坏人也不一定绝对的坏。
何 吉:男人害女人,有时是不择手段的。
王犀灵:不管是不是贝尼诺干的,他确实有说不清楚的地方。
说不定他还希望是他干的,这样还能与她有个孩子呢。
影片最后的镜头很美。
马克的优柔寡断可能是造成贝尼诺自杀的因素活(豆瓣网名):影片最后的镜头很美,看演出时,马克座位在前,阿里西亚在后面,中间还空出了一个座位,象征着贝尼诺,或者是为他留出了一个座位,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影片中两个男人对爱情的表达不同,两人的感情、性格都不同。
马克的优柔寡断——他没有告诉贝尼诺他所念念不忘的阿里西亚已经醒来了,可能就是造成贝尼诺最后服药自杀的因素。
不对她说,就死了;对她说,就醒了过来张超:影片的一些细节,我们不需去细细探究,我们又不是侦探。
我觉得影片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告诉我们,像贝尼诺那样每天坚持“对她说”,最终阿里西亚应该是感受到了,也听到了,所以她醒来了。
范达明:俗话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
第一对男女,因为他不对她说,她就死了;另一对男女,因为他坚持对她说,她就醒了过来。
另外单就对植物人的护理来说,像贝尼诺那样连续四年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确实是令人感佩的,当然这里还有他对她的达到极致的爱怜的因素在里面。
怀孕导致分娩生孩子或者就是植物人苏醒过来的前提条件杨越辉:假如阿丽西亚没有被怀孕,或许就根本不会醒过来,正是因为怀孕才能导致她有了分娩生孩子这样剧烈的身体动作,反而使她醒了过来。
范达明:对,某种意义上说,阿丽西亚的怀孕就是坏事变好事。
可以这样说,怀孕与分娩是她最终从植物人苏醒过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者就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把观念化的“对她说”进一步又物质化、身体化了。
影片中插入的“片中片”默片《缩水情人》的故事,可以说是对于这个思想的隐喻。
它把男人极度缩小,女人极度放大,让整个男身完全进入女人里面。
这正是阿莫多瓦的女权主义的体现,更可以说是在此达到了对女性之崇拜的最高表现。
而怀孕与分娩,当然属于女性之最女性或最母性的行为方式了。
银幕向我们展示着人间既极端离奇又优美华丽的爱情故事蔡玲: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这又是两段凄美、悲悯的爱之歌,怪不得该片获得各大电影节原创剧本奖。
贝尼诺对舞者阿里西亚的“无我之爱”远离世俗的爱情,他爱她的一切,爱与她有关的一切,这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当他从律师口中知晓自己被剥夺了这一权利的时候,他再也找寻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阿里西亚被世俗的“罪”唤醒了,可贝尼诺却选择了永远的沉睡。
看到这儿,泪腺开始分泌了。
但他到底从律师口中知道多少有关她的信息,剧情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他知道她已被唤醒,他还会选择去天堂享受与阿里西亚爱的对话吗?影片充满着不经意的伏笔和细腻的情节,华丽而流畅的细节,让不同的观者产生不同的解读。
两对爱情的相互映衬,两个男人的情感流露,马克比贝尼诺稍显世俗的爱情观,两段感情的铺开显得很合情,但似乎在现实中又显得不合理。
银幕向我们展示着人间既极端离奇又优美华丽的爱情故事。
我们对于这种极致的美唯有接受、感概、唏嘘和膜拜。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走进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这也正是阿氏电影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2012年11月15-16日整理(个别发言记录有缺失)
这一次,阿尔莫多瓦的目光拉近了男女的距离,他仍然是爱女人的,但不再只是崇拜和迷狂,而是细心的呵护,深情的凝视。
他的镜头里,终于要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了。
可是未曾开始,就已经结束。
脸上写满沧桑的中年作家马克,心却如未涉尘世的孩子般柔软,舞台上女人扭曲的身体和如风轻诉的情歌都让他落泪。
在各自的忧伤里,女斗牛士莉迪亚和他慢慢地接近,可是他们还来不及说出“我爱你”,莉迪亚就在一场意外中成了植物人。
隔壁的病房里,躺着另外一个没有知觉的女孩阿里西亚,自愿照顾她的男护士贝尼诺,曾今每天在窗前注视她练习芭蕾,而没有勇气对她说“我爱你”。
现在,他像温柔的丈夫对待爱妻那样与她日日相对,轻言细语,因为他相信,阿里西亚虽然看不见他,却一定感受得到他的爱。
马克因为绝望而离开。
当他回来的时候,莉迪亚死了,贝尼诺死了,阿里西亚却奇迹般苏醒,他知道,创造这奇迹的是贝尼诺,但在世人眼里,贝尼诺只是个奸污病人的恶徒。
爱情和友情都安静地转身,离开了这几个男女,离开了银幕前的我们,最后剩下来的,是一张忧伤的哭泣的脸,一张温柔的凝视的脸,如新生般恬静,如死亡般安详。
其实之前我们已经见识过阿尔莫多瓦的爱情了,它们曾是那样生气勃勃,色彩斑斓,由捆绑开始,由枪声开始。
还有那个有神秘替身的女作家,她的爱情是穿上脚就脱不掉的靴子,冷了忘记回锅的大菜,不停的要求和埋怨让她声嘶力竭,身心俱疲。
在《对她说》里,仍然可见时尚元素、巴洛克风格,但它们和爱情一样,都学会了凝视和倾听。
也许有人会说,阿尔莫多瓦只是又一次精准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煽了一把,但爱情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有些乌托邦色彩的,在我的审美地图里,热闹有趣的电影渐渐安静,可爱的阿尔莫多瓦一朝化蝶,蜕变为可敬的阿尔莫多瓦。
我向来不大喜欢银幕上哭泣的男人,但电影结束的时候,发觉自己也是泪流满面。
而屏幕上女人痛苦扭曲的身体已变成一对对男女充满生命律动的舞蹈,背景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绿得让人心醉的森林,在风中安静温柔地摇曳。
在收藏里添加了阿莫多瓦的片子《对她说》,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对于这样的大师级人物,语言总显得苍白,因为影片本身,已经非常丰富了。
这是关于两个男人之间友谊的故事。
二位男人在观赏音乐剧时碰巧坐在了一起,他男护士贝尼诺作家马科。
舞台的情景是那么感人,马科竟然流下眼泪。
黑暗中,贝尼诺碰巧看到了前座这位观众隐隐的泪光。
后来两人的再次相遇却在贝尼诺工作的诊所。
马科的女友莉迪亚在斗牛中受伤,处于昏迷状态。
贝尼诺也在这儿照顾着成为植物人的芭蕾舞学生艾丽西亚。
每次马科经过艾丽西亚病房时,贝尼诺会很自然地与都会和他打招呼。
友谊就这样开始了……两个男人轻轻诉说着病房里两个不会醒来的女人。
这是一种基于孤独为的友谊,他们的对话与交流透射不被理解的孤独的情绪。
贝尼诺在他暗恋的艾丽西亚耳边说了四年的话,这是一种沉默的交流,艾丽西亚终于奇迹般醒来,同时,贝尼诺在监狱中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而莉迪亚也走进了不可逆转的死亡……那天,是借的别人的片子在寝室里看,沉到电影里的时候,象整个天都阴下来一般,只有面前一副副表现力极强的画面在缓缓流过。
我一直认为,西班牙人有着最好看的面孔,艾丽西亚和莉迪亚,那样美丽热情的面孔让我感动。
故事一直在慢慢的诉说,始终如一的节奏,导演用了很多的细节,描述两对人的爱,隐忍的爱,以及两个男人孤独的友谊。
影片的色彩丝丝分明,没有一毫混杂,象一幅凝重的油画。
还有那些干净纯粹的音乐,在片子在滑过。
看完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无法表述的压抑。
这样的影片,会让你整个人沉陷进去。
有些感动,沉默比之喧闹,更打动人心。
这是啥?爱情?
not my cup of tea
台词好苍白,中间那部默片不错。
一开场的舞蹈就被吸住了,“入洞”那段戏中戏着实刷新我认识了……
草草的看完了。
9.0;命該如此,總是離別,任誰也無力再裝笑
阿莫多瓦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看待世事是什么眼光,典型的后现代精神,像是给所有自视典雅的爱情一记响亮的耳光。电影中的那个默片真他妈牛逼啊,动人极了。
不是我喜欢的调。
唾弃无底线的男性同盟即使这种深层友谊(实则有点莫名其妙)是建立在前期真诚的共情框架之上,在后面胖子作死强奸毫无意识的女病人的时候,这段友谊就该停止,别再后面给我耗费时间去美化胖子自己意淫的单相思爱情故事。最后十分钟里,无论是胖子自作多情的无病呻吟还是男主应景生情的泛滥眼泪,都令人万分作呕。片中全程女性角色的发声在男性角色身上皆被式微了,只见两个大脑空空自私多情的男人,沉浸在讨好自己的自我感动之中,不顾女性与道德的死活,粉饰太平,制造虚伪的浪漫。
阿里西亚之于贝尼诺,何尝不是孤独的解放。有人得到有人失去,你看它和他看它得出的分量也许不同,因为爱的意义永远只是属于自己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会从中得到什么,而是仅仅意味着你将奉献----奉献一切。你会因此得到回报。然而这与你的奉献实际毫无关系,你奉献是因为你爱。假如你够幸运,你或许会得到爱的回报,那是令人陶醉的,但那样的事不一定会发生,爱仅仅意味着的是全身心的奉献。”
看得我恶心至极,还挚友,有啥可挚友的?跟踪狂偷窥狂强奸犯啊。找到女主父亲上班处看到女主洗完澡裸体出来的那个场景看得我毛骨悚然。女主植物人后竟然每天都被这种人按摩视奸最后被强暴还怀孕了。这垃圾居然进监狱后还想问女主的孩子生下来了吗。我真的太想吐了,浪费我的时间。不知道你豆瓣别的人觉得好看在哪里??这胖子一开始就像弱智一样,还说他俩比别的夫妻相处好。救命,人家女生脑死亡啊。我真的是觉得鸡皮疙瘩全起,好恐怖。
令人作呕的道德绑架式爱情。。。打高分的不论男女,祝你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遇到两位男主这样的恋人呢😅😇
鼓足勇气尾随心爱的姑娘回家。对着已陷入昏迷的她絮叨着舞剧,有趣的陌生人,杂志里的漂亮家具。逃离了肉体的枷锁死亡对你来说不过是通向精神世界的那扇门,不能忍受没有爱人的生活,坚信着她的手指发丝每一寸皮肤都在回应着你,也坚信着你们彼此心意相通。悲剧不是生死分离,而是你对爱的天真和忘我。
是堤坝窗前徒劳等待的古巴女人,是贸然钻进伊人胴体的袖珍男人,亦是梦游时推开椅子怕她磕碰的悲伤男子。君当磐石,窗边翩若惊鸿早已一眼千年;妾作蒲苇,愿放弃一生令你忘记帐篷外的裸身少女。百转千回的文本,赤黄浓烈的粉墨。生怕惊扰了白鸽,我却像个默片里的主演,虽有千言万语,始终无法对她说。
代入阿莉西亚我都吓死了,男的别再自我感动,拜托。
「這四年是我們最豐盛的日子,照顧她,做她喜歡做的事。」13/2/2005 12:15pm bc
那段默剧真精彩。
终于看了这部四四推荐很久的电影。画面极佳,音乐极佳,剧情上乘。然而我却无法接受贝尼诺压抑了四年后爆发的爱情所表达的方式,也不太接受结局暗示生者继续死者爱情的愿望。这部作品的人生观爱情观,我只能接受一半。
我觉得这其实是种离我很远的美丽。
1.一开始那抽象的舞蹈到底表达了什么啊要哭成那样= = 2.其实我只记得那个缩水情人了……简直冲刷了我们整个法语系的三观好吗!外教你到底居心何在啊!! 3.所以这片儿到底好看在哪儿啦?【生命在于运动】么?【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