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此前那部三傻我觉得拍得已经很不错,很有印度特色,思想还算过得去,不过看完这部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印度拍得!
我的老天,别说天朝这几年的片子(可能1942算例外)被甩出3条马路,美国的一般片子也达不到这个水准,里边对伊斯兰反抗组织的描述,极端仇恨的源头,都是我们的视野所不具备的(其实我们连自己国家的名族问题都不深入思考),此片帮助我从伊斯兰的视角看待这场冲突,这在格局上已经高我们一筹。
此外这个拍摄,非常赞,我上豆瓣是想看看是不是印度美国合拍片,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
真是奇怪我们为啥要瞧不起印度,难道稍稍宽裕些的穷人就必须通过嘲笑鄙视更穷的穷人来显摆自己已经阔了?
老话说得好,富贵不能淫,你我也就是鲁迅先生的阿Q而已,何必嘲笑他人。
这个片子即使是娱乐片,我还是在其中看出了严肃的内容,事实上看到阿富汗村落的几段杀戮我还是很伤感的,按照易中天的看法伊斯兰文明作为仅次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文明,如今被西方打压成如今这个格局,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旁观这些还是有些唏嘘的,兔死狐悲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编剧、还是制作水准,这都是一部认真的有想法的作品。
爱,作为各大文明的普世价值,希望传承扩散。
包容,作为现代各文明沟通的前提,希望得到坚守。
《印度---动作/9.2高分》IMDB逆天,居然9.2分,引发了我的好奇!
除了开篇部分有一段尚算牵强的印度歌曲,之后就全是美国大片了!
主角似乎印度版成龙,不过好莱坞版!
故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是,表现了阿富汗塔利班的人性一面,值得否定的一面是,贬低了FBI的技术能力和智慧!
当然,作为故事主导方,他们极度宣扬了印度情报机关的超级能量!
一面美国印度片!
但是印度影片,真的在长足进步啊!
阿三这回IMDB开挂了,冲着IMDB逆天分看的!
IMDB的评论计算风格,9.2分!
我当时看着这分的时候还以为是网站出错!
看后我的评判是9.2分这个基础上绝对会下降,懂的人都知道IMDB有他的计算公式,能在排行是久经不衰的才是货真价实,不过,8分以上我觉得问题不大。
阿三这回是抓住的老美的口碑了而已!
回想下奥斯卡的《扯淡部队》跟提名的《猎杀本拉登》吧,没什么好稀奇的,可以说都是类似的电影,只是风格不同罢了,非得像的跟毕格罗一样带点写实的文艺味儿你才觉得像是在反思战争?
所以不要片面的批判这电影,或许你们觉得场面不够霸气,人物很多时候看起来有点滑稽,再或许你们觉得剧情上有些扯淡跟无聊,但就这种级别的电影,你叫中国来拍真拍不出来。
这电影有点黑色幽默风格,主要反思理论宗教信仰,里面似乎每当提到的几种神的时候都有些滑稽场面,再主要的就是人性跟政治伦理,如果你当纯动作片看你就SB了。
看过阿三电影的人都应该知道,跳舞是宝莱坞的标志性特色,你如果在评判中把阿三的舞蹈成分拿来批判,那就只能怪你太无知或者太偏激了。
总的来说是部好电影,让我欣慰的是能在电影中看到在美国的主场不是美国人来拯救了美国。
喷子说阿三这回是给老美舔屁股拿了高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确实是抓住老美的口碑.... 所以说,我个人觉得争议的地方就是,表达的那个意思,老美那个角度估计是懂了,而我们国人看来,大多数人觉得有点扯而已,因为说白了,基地组织对我们中国来说影响又没他们深,当粗挨打的又不是我们,我们估计没法体会那种痛,没法理解一个遭遇过恐怖主义侵袭的国家的人民...扯远了.. 总之,9.2分,会跌下来的... 保守估计8.4分
看《无相劫》的过程中曾几度怀疑其IMDB评分是否太水儿,148分钟的长片时以及影片开始近半个钟头的“印度style”差点儿让我放弃观看,但接下来的插叙剧情证明了开头铺的长梗多少还是有必要的。
电影总的来说不错,既符合美国主流价值又不乏客观,片中对恐怖主义的侧面反映也引发了人们就宗教信仰与和平正义之间的矛盾冲突的进一步思考;相较其他印度电影,印度式舞曲的合理植入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都做到了可控的观影心理接受范围,该片不值9.2但6、7分的水准还是有的。
因为对宝莱坞电影超长播放时间有大致心理准备(真没见过有几部短于2小时的……) 所以今天也是抱着烧时间的心情准备享用此片的——结果用了3个半小时看完这部140+分钟的电影喂!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看着看着就有股不耐烦的感觉了ˊ_>ˋ而且最后看完之后男女主角滚床单了,然后闪回一些片段了,接着男主角很拉轰地跳伞了,最后字幕出来了疑似有二部的【*&*^&*%%^%两斜杠//india】——拜托虽然没有交代清楚反派的下场还真会出2啊…………要赞的有三点:1、影片最精彩的大概是战地篇吧,我觉得左上角打上个黄色框框贴个HD就可以冒充National.Geographic之中东战士的日常了= =;2、其次是影片40分钟左右男主角开挂那会儿的动作戏,影片一次用正常速度秒杀之,一次用慢动作回放之比较创新。
3、最后是经常使用到的停滞画面+镜头弧形移动拍摄(这叫啥拍摄方式反正我不懂( ̄▽ ̄))有种立体的质感。
要喷的算三点:1、女主角的存在感还不如冷艳的女配= = 性格也有够极品,虽说借老公取得绿卡攻读博士学位也有跟他表明过,但堂而皇之地偷情领男人进门最后居然还要鄙视一下自家老公不尊重她家情人=口= 不过——“我们在你们公司装了窃听器所以知道保险柜密码” 再联想起女主和她情人在保险柜前偷情过就觉得男主角被队友吐槽“你那顶绿帽子戴的怎样”也挺悲催了。。。
2、导演的脑回路有点神奇……剧情的切入和转换挺莫名其妙的,感觉战地篇在影片中出现的时机有点突然,不时穿插的主角的身世也不清不楚,回忆片段和影片中的现实情况切换过程明显缺乏缓冲。
卡梅隆的铁达尼号虽说也是这样穿插进行但人家故事说得很清晰明了啊。
3、最终战一点期待值都没有啊!!
说好的枪林雨弹呢!!
一群可悲的辐射受害者自爆了,BOSS和他的追随者乘着飞机带着遗憾跑路了,接到命令准备引爆炸弹的光头剃干净身上的毛发穿戴整齐还没引爆炸弹就被干掉了,然后主角捏着手机和BOSS对话宣告他的计划破产了…………挫败感_(:з」∠)_ 其实我看不懂的还有好几点:1、男主的好哥们即反派是什么时候发现男主背叛他们的?
2、男主角从一开始在战地接触反派就是作为卧底加入的?
3、男主角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对待反派的?
4、卖鸦片的富商被污蔑成间谍,后来闪回出现的片段中,男主角把一块鸦片交给一个年轻人,然后放进去另外一块鸦片,提到“我叫你把xxx销毁,你这样会害死xx(富商名字)的” 那是否意味着《虽然追踪器是男主角放进背包里的,但原本打算【在结束追踪后将追踪器处理掉,这样就不会连累富商而达到追踪效果】》?
结果因为属下不听才害死富商?
5、战地篇里米国大兵不小心秒死了一个妇女,集体shit了一下似乎很残念,连同反派轻蔑地说”美国大兵不杀妇女和小孩“似乎有点奉承成分?
但战斗机倒是很干脆地轰平了一座房子嘛(里面有反派的老婆和小孩以及一堆人)…… 这和主角那次仍追踪器的事件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6、主角身为卧底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又是印度领事馆又是FBI的这啥情况Σ(゜口゜) 7、反派轰炸不成,最后就和眼镜男这样坐着飞机跑路了?
绝对有续集吧有吧(」゜ロ゜)」 8、反派是怎么在米国建立势力范围完全没交代吧,除了知道和女主的姘头有金钱上的交易以获取铯以外一无所知。
←对我而言是这样的…………大概就这样吧,所以到最后我还是搞不懂影片想表达啥=L_=
说实话,这片子真心不值9.2分,也许美国人对这样题材的片子有心理加分吧。
情节老套,结局普通,动作一般,笑料都不突出。
不过亮点也是有的,导演加入了些恐怖分子的真实生活,恐怖分子也有家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奥马尔这个大反派在老婆孩子被炸死以后也会崩溃,也会说要是送儿子去英国他英国会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不是现在的骨灰了,他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圣战,这说明恐怖分子也有人性。
但是奥马尔还是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反人类的道路,只能说极端主义宗教给人们的影响太大了,他们自己被洗脑,又反过来对更多人洗脑。
他们反对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等等,但是他们真的把这些人都赶走了又怎么样呢?
一样的贫穷,一样的愚昧。
他们为了圣战而圣战,根本没搞清圣战的意义不是杀死多少敌人而是让自己活的更好。
不怎么看印度片的话,如果想看,推荐这一部,有标准的印度英语,有很帅的男主角,有不错的情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印度的另一面,其上层人士的生活,与我们心目中的印度人的形象有巨大的反差,有漂亮的印度美女,有唯美的印度歌舞,饮食等。
各国都有FBI,印度的FBI也不是吃素的,男主角歌舞教练,家庭主夫,恐怖分子,到特工的角色大呼过瘾,片中不乏一些动作场面,宝莱坞名不虚传
前半个小时像是印度歌舞轻喜剧,然后突然死人转进成为犯罪片.一个小时的时候基佬男一号突然变身用慢动作一个打几十个开始演绎超级英雄片.几分钟之后居然又开始了大段大段的写实主义战争片两个小时的时候,终于告诉观众,你们都错了,我们是反恐片,二十分钟之后一群人冲进房间枪毙了一个杂鱼,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这路文艺范导演的节奏了,丫真的没嗑药吗
刷票都刷到美国去了,看来IMDB的评分也不靠谱啊。
摘抄部分IMDB上反映刷票的评论:It doesn't matter where or whom vote. It does count the votes from the IMDB's regular voters for the Ranking. Here, more than 70% votes are probably first time (fans) or non-regular voters. The film wouldn't be listed in Top 250 even if it has 10/10 with more than 100K votes. There is a logic behind IMDB's regular voters. No one knows that.尽管IMDB的投票不以国家和个人身份为依据,但是投票的权重会根据用户是否经常使用IMDB来计算。
这部电影70%的投票来自于初次注册的用户和不经常使用IMDB的用户。
因此,即使即使有超过10万的用户投满分(10/10)给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依然不会被列入到最佳250部电影之中。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刷票者不知道这些。
11,000+ votes for 10/10 rating seems fishy, other ratings are less then 700! Its not just one fanboy. They have forums. All the members are encouraged to give the movie the highest rating.这部电影有超过11000个的满分投票,而其它分值的票数只有700!
这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些投票是虚假的。
这里绝对不止一二个脑残粉,他们是有组织的一伙人,他们所有人都被鼓励给这部电影打最高分。
伊斯兰教其实是个很强大的宗教,全世界有差不多23%的人的信仰是这个。
无论是麦加朝圣的庄严、奇幻还是古兰经的庄重、先知,真心感觉有信仰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儿,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出现的朝拜,所谓的圣战士,人肉炸弹的无畏勇猛。
你可能觉得这些人只是单单的被统治者利用,谈不上勇猛,甚至觉得有些无知和可笑,但是,这些都说明了人的精神的强大,它强大到可以牺牲生命去为之奋斗。
且不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单纯的接受一种信仰的洗礼,并坚持下去,我想也是大多数没有信仰的中国人所缺乏的吧。
中国的国教,或是中国人的信仰,历来是个纠结不清的问题,我在这里也不想谈我为什么我们国人缺少这样的信仰,只是呼吁一下:找一种信仰吧。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当你没有信仰的时候,或许每天晨跑、晚间的阅读、看完电影写点影评也可以成为你的信仰。
有时候,说白了,习惯就是一种信仰。
慢节奏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2024北影节第一站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