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好电影确实很多,这跟创作环境有很大关系。
《熔炉》揭露基督教某人士令人震惊的可耻罪恶,《杀人回忆》披露警察的普遍的无能为力和急躁,《共同警戒区》能直扑两岸关系真相问题告诉人们他们双方不需要真相只想把真相掩饰。
中国的创作环境里想必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导演是不拍这些东西的。
但《优雅的世界》跟创作环境无关,主要跟编剧的素质有关。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韩国电影。
本雅明说,文明的记录其实就是野蛮的记录。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文明社会的主体是野蛮人,进化得不够好,还有可耻的欲望譬如嗜血的欲望。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文明社会的实质就是文明人不断地创造野蛮人。
说得简单一点,当我们拿着高档手机,通过多少科学脑袋创造出来的发达的通信体系进行着人才能够进行的交流和通话时,我们当然是文明人。
可这手机是一群野蛮人生产出来的,他们象奴隶一样日以继夜地工作,象猪一样住在现代化的工棚里,又似乎比乞丐更体面地拿着可怜的薪水。
我们这些文明人,我们的这个文明社会,不断地在创造着野蛮人!
文明人是光,野蛮人就是阴影。
这是人类社会的残酷真相,任何一种有号召力的理想都不能放弃要改变这真相的初衷——请注意,真相并不就是永恒的,有的真相是要被改变的!
姜仁九的孩子,姜仁九的妻子,他们是文明人。
儿子要留学,女儿要留学,女儿还要面子,妻子要和谐、要稳定、要爱情、要尊严、要一切美好的东西。
他们想生活在文明的世界、优雅的世界里,最终他们也全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而姜仁九,这个男人,则生活在阴影里,成了野蛮人。
他哭泣,他喊叫,无济于事。
不能够简单地说,这一切都是姜仁九一厢情愿,他可以用其它方法让他们生活得优雅一些文明一些。
可问题是,原本就是黑社会的他,真的用其它方法吗?
妻子要跟他离婚的时候,他嘟囔着“这对我不公平”,难道是他的错觉?
他是被创造出来的一个野蛮人。
黑帮片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编剧真的很有素养。
只要我们不再像《夏夏夏》里的李舜臣或者他面前的金相庆那样看事物从来只看好的方面看人只看优点,或者说,只要我们看现实不再只看光明的地方看积极的方面,而是把光明和阴影把文明和野蛮把积极和消极一齐捉到眼前,现实就不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个现实,不是我们曾被千万遍地告诉的那个现实。
现实好像不再是纯粹的现实。
现实成了魔幻的!
是的,现实就是魔幻的。
因为现实成了人看不懂的,至少姜仁九看不懂他的现实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加拿大优游他要陷在黑暗的井里他们连对他的问候都没有竟然都不屑于问候他,他不明白。
《优雅的世界》的艺术特点就是魔幻现实。
这部作品在情节上也着意表现魔幻现实的成分,主要体现为黑色幽默。
姜仁九和哥们的古怪关系,姜仁九和老大兄弟关系的急转直下以至令人瞠目结舌,都明显有黑色幽默的特点。
但总体说来,要想真正地表现魔幻现实,必须要借助象征之类的东西,这部作品没有这类东西,所以跟陈果的《香港制造》、韩杰的《树先生》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也许,还是中国的导演最有能力拍好魔幻现实题材。
宋康昊的表演当然很好,但有过度发力的嫌疑,在诠释其凶残的时候诠释得过于凶残,在诠释充满疑问而软弱的时候又诠释得过于软弱,缺乏过渡和统一。
其它配戏的,大多不够水平。
把一部作品制作得好,谈何容易。
看了一眼英文片名,show must go on. 嗯,kinda got u. 1.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圆其说,但世界与世界相交处便尽是煎熬。
我们都无法深刻的理解别人,却渴望被人深刻的理解。
其实承认最终的最终我们还是孤身一人的时候,还是有一种惨烈的淡然。
就像某个瞬间你发觉自己未曾爱过任何人,不过是把你生活最肤浅的一面拿来与人共享一阵。
2. 我爸现在也会翻我小时候的照片自言自语,会讲我小时候的趣事然后一个人傻笑,每次从北京回来都会给我做一锅红烧肉。
我很少提我爸,除了说他在摩根上班= =大概是因为太过平常,所以才如此无人可替。
3. 该狠心的时候就要狠心,操了全世界人,就清净了。
生活是个陷阱,它勾引你与它纠缠不清,你心软了,放弃了,觉得万一一切都有意义呢,你就等着被操死吧。
我太喜欢结尾的设定了。
无情才最是安慰人。
我倒是宁愿把它当作一部中年危机片来看,就像杯酒人生,就像抢钱夫妻。
每个人从事的行业可能不一样,中年危机却是一样的。
事业已经到了顶峰,接下来全是下坡路;夫妻感情大不如前,孩子进入逆反期;想要过更高品质的生活,却囊中羞涩;改行无望,唯一会做的就是重复自己;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原来只是听过名词开始写到自己的诊断书上;付出了一切,到头来只是加速了自己的被遗忘。
采用黑社会这个背景,让这些矛盾更激化而已,除去上面所说,还让大叔游走在生死边缘。
大叔从威风的“虎帮”投奔到夹着尾巴的“狗帮”,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映射人到中年的转折。
一部作品要打动人,必然有某些更深层面、更普遍性的元素,透过黑道包装,我看到的是中年危机。
这是一部黑帮电影,却是一部另类的黑帮电影。
它选取了一个很新奇的角度,没有人关注过的角度,于是这一点突破,成了本片最大的亮点。
故事以平视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记录了一个黑帮男人的落魄生活。
黑帮,也是一种职业。
我们常见的那些电影,都是在讲述主人公们在这个职业里的争斗,撕杀,落败,以及称霸。
而在这部片子里,更多的,关注了黑帮职业之外的,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镜头细腻,细腻得整部片子都多了一种流水般悠长的悲情味道。
总是记得影片那个平淡无奇的开头。
夜晚,车的灯光,把着方向盘睡着的困倦的中年男人,背景乐里浓重的日本风格,声调欢快却弥漫了讽刺的味道。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么。
除却了各色职业,每个人都在努力并且艰辛地活着。
幸福总在生活之外,人们不停追赶,就像眼前挂了香蕉的大象,以为幸福就在眼前,其实那幸福会永远保持在眼前的样子,无法握在手里。
优雅的世界什么样?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吧。
姜仁九已经是个中年男人,他心中的优雅世界就是和家人一起搬去大房子住,不用再挤在狭小的公寓里,不用再担心随时停水的水龙头。
要个大房子,为了这个目标,他以不再年轻的年纪,仍然在黑帮里故作坚强的斗争。
那镜头太过细腻,于是围绕着这个男人的悲凉和落寞直接烙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挥之不去。
我们看见他深夜归家,独自啃着一包方便面,那细碎的咯嚓声似乎浸透了失意的落寞,还有不被人知的忍耐艰辛。
我们看见他给女儿买了牛肉丸等她回来吃,等到实在太饿,煮一包方便面,却对牛肉丸一筷未动。
那方便面里冒出的腾腾热气似乎蒸馏出美好平淡的温情,廉价的牛肉丸,不廉价的父爱。
而当他看到女儿日记里彻骨的憎恨,刚刚喝掉的滚烫的面汤会不会在胃袋里瞬间冰凉?
女儿在日记里写:他怎么没像其他流氓一样被捅死!
满地的易拉罐,那么多的啤酒下肚都不觉得苦吧,心已经苦成了那个样子,还有什么能更苦呢。
那个时候作为一个父亲,他败得一塌糊涂。
我们看见他一个人住在宽敞的大房子里,看超大的落地电视,煮一包方便面,看着家人寄来的生活录像,边笑边吃。
那笑,很幸福。
他终于有钱了,终于能把一家人都送到国外去过好日子。
而那笑,又那么凄凉。
一家人都在笑,一家人都在一起,惟独剩下他一个,在这个空荡得越发显得没有人气的房子里,独自度日。
他在这里,家人在那里,他们之间有一道鸿沟,无法逾越。
最深的孤独,恐怕就是,我站在这里,清晰地看着你们的幸福生活,而我,再也无法参与其中。
结尾的时候,这个总是失意的中年男人终于实现了拥有大房子的愿望,而希望与之一起分享大房子的人,都已到了大洋彼岸,不再回来。
而他,只能在此岸,佯装坚硬地在外面拼杀,为妻儿赚取昂贵的在国外生活的费用。
只能,一个人守着这个空荡得发出回声的大房子,郁郁终老。
拥有了想要拥有的,而最重要的,已然失去。
他的家庭,亲情,爱情,都消失在了那道深不见底的鸿沟中,再也找不回来。
那种一无所有的孤独,潜入胸腔,一点一点,冷冻了心脏。
他终于痛哭失声,中年男人的抽泣,带了孤独悲壮的情绪,咸涩的泪水汹涌在面颊上,多么狼狈也只有自己看见,更不会有人温言安慰。
他狠狠地把碗摔出去,然而那洒落的方便面和汤汁仍然需要自己收拾。
那时候,他蹲下来收拾残局,大大的电视屏上,是一家人的笑脸,背景乐却是那声音渐强的,片头的欢快音调。
那悲凉和孤独的讽刺意味让人不能自抑。
而现在,我想,真正的优雅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是大房子么?
是锦衣玉食么?
是最新款的数码产品么?。。。。。。
似乎都不是。
人,总是无法抛却情感需要的脆弱生物。
那个优雅的世界,一定需要有我们所爱的人陪伴,一起进入,才是通往幸福的路途。
这么地喜欢这部电影,喜欢里面弥漫至终的黯淡悲伤。
无奈的生活,看见幸福而不得的孤独,不能给予家人很好的物质条件的落寞,渐渐丧失爱情的抑郁,争抢工程而失败的不得志,所有生活中的悲情元素都很好地融合在了里面,像一杯不加糖的研磨咖啡,巨大的苦涩之后是悠久的回味,苦涩到胃里抽痛,却有着戒不掉的瘾。
希望,我爱的以及爱我的人们,都不孤独。
这年头黑帮片真的很泛滥,从各个角度:友情、爱情、黑帮之间的斗争、黑白两道的斗争等等各个角度刻画黑帮的电影层出不穷. 可像《优雅的世界》这部从黑帮份子家庭生活的角度来刻画的却很少,但很真实。
影片男主角姜仁久,男,40岁,有一个妻子,一对儿女,黑帮中层干部,上有大哥,下有小弟。
从他强迫别人签合同的手段就知道他是一个憨厚而缺乏手段的人。
从仁久想杀却没杀大哥的弟弟这点可以看出,他还是个善良重情义的人;现实中往往这样的人吃不开,就像《艋舺》里说的那样:“今天你不搞死他,明天就会被他搞死。
”做人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一点。
黑社会不像大多人想象的那样——金钱、美女,看谁不爽就可以干谁,过着跟皇帝般的生活,而实际上更多的是无奈:帮派间的争斗——姜仁久与敌对帮派争抢建筑工程后,实际上当卷入争斗起,就得过着提着脑袋的日子。
走在路上、买东西时都得随时提防着小混混的弹簧刀。
帮派内部的勾心斗角——当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头还被别人给打伤了,终于拿下工程时,自己大哥的弟弟看着又开始眼红了,也想从中捞点油水,被仁久一口拒绝。
因此那场被刺杀,也是大哥的弟弟给他下的套。
大哥偏心,最后还是把工程给了自己弟弟。
来自生活的压力——其实姜仁久一直在外打拼,为了就是自己的这个家,为了妻子和孩子,但是她们却都不理解自己。
仁久在和建筑工人拼打受伤后,不但没有得到家人应有安慰和照顾,反而是指责。
在无意中看到女儿的日记中写道,女儿希望自己和妈妈离婚、并希望自己被别人杀死时;一直在外界巨大压力下还能坚挺的仁久,真的挺不住了,他最心爱的女儿竟然希望他去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了女儿和妻子,而她们却希望自己去死。。。
结局——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算不错,毕竟仁久最后也混出了名堂,最后还是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家人也都移居了加拿大过上了好日子。
自己吃着方便面看妻子儿女从加拿大寄来的幸福的生活录像,开始是开心的笑着看,看着看着就哭了。
因为此刻的妻子和儿女幸福着,是自己给他们创造的这种生活,可自己却享受不到这种幸福。
一生气,把手里端的面砸在地上,待会又消了气拿布把地板上的面擦干净。
黑道不是想进就进,想退出就可以退出的,里面充满着现实的残酷。
就像仁久本想退出,可大哥的弟弟还是不肯放过他。
男主角不帅也不高,身手也很一般,也没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剧情也不会出现轻易就杀人。
总言之,此电影很真实的反应现代黑帮份子的生活。
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我觉得它的主旨不是一部黑帮片,而是拍出了中年男子的心声,事业不顺利,却又缺少别人的理解,心理有很多说不出的苦衷。
男人真的很需要人懂,女人要找个值得自己懂的男人
我选用了一个07年烂俗的句型:史上最XX的XX做了一个小学语文的题目,填空选择:A矬,黑社会;B衰,大哥;这两个选项我斗争了好久,丝毫不亚于贾岛当年“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之争。
仁九是够衰的,也算个大哥。
老罗说得好,你如果骂我,我就很局促,因为你没骂到点子上;如果你夸我,我就很扭捏,因为你夸得还不够。
大哥有一呼百应,万人拥戴的,这点仁九还不够格。
倒霉的也有,今天黄袍加身,明天就被剁成了碎肉,这么一看仁九还算蛮幸运的了。
那这样看来仁九可能是史上最矬的黑社会了,他没有飙着引擎轰轰的 MR2,而是像个杀猪发家爆发户一样开了辆大奔,最矬的是居然还是商务车;他没有支手遮天,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胜者为王,忠心耿耿但天天不得不在大哥和二哥之间夹缝中求生存,最矬的是二者最后都被他失手干掉了;他没有人人都称为“太子”,一身黑西装戴墨镜的二世祖。
而是有个四眼的加拿大乖乖仔,最矬的是还有个一模一样的女儿;他没有动不动就光着个膀子,显摆显摆自己身上纹的龙啊虎啊。
而是穿个大白背心,一身赘肉的在家干家务,最矬的是还干不好,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他没有天天混迹于 PUB,群美环绕,左拥右抱。
而是巴巴的跟在老婆屁股后面回娘家,最矬的是还要一个人睡旅店;他没有一帮出生入死,刀里来剑里去的兄弟。
而是有个长相委琐,还动不动就摔打起来的发小,最矬的是经常还占不到便宜……这就是宋康昊的仁九,你可能小时候跟他一起在烂泥里扭打过,你可能跟他在同一家小面馆吃过面,你可能开家长会的时候看见他和老师嬉皮笑脸勾肩搭背。
但你永远见不到他威风八面,刀光剑影。
这就是宋康昊优雅的世界,仿佛你就身在其中,他笑的时候你巴不得凑上前去掐一掐他憨厚的大胖脸,他哭的时候令你只想不声不响的靠过去搂一搂他的肩膀。
宋大叔也有可能是史上最矬的一个影帝了,那张大饼脸在16:9的宽屏时代简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观。
组委员会打电话通知他颁奖晚会着装要求的时候,他有可能正是睡眼惺忪,一嘴牙膏沫子,对了,不能少了那件大白背心。
冲着宋康昊去的,因为他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
但是这部影片算得上是他的一部烂片了,至少我这么看。
从影片的名字和剧情可以看出导演很努力地想做一部不一样的黑帮片,但是不怎么成功。
不过影片也印证了“进黑帮易,出黑帮难”或“做坏人易,做好人难”的俗话。
黑社会中的恩恩怨怨想要完全摆脱做一个普通人是多么不易,恐怕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黑帮老板杀死吧。
男人的苦闷都在《优雅的世界》中展现了,很无奈,有些滑稽,有些悲凉,甚至很黑色。
作为一个平凡的小男人,这样的人生轨迹很清晰。
没有权力,没有财富,出身淡薄,一切的作为都靠自己拼搏所得,即使是在黑社会中。
男人最希望被尊重,踏实的男人以为得到尊重的好办法是能够买房置地,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妻儿。
尤其在韩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中,这是男人的本份。
仁久的最高人生目标就是买一套好房子,可以摆脱自来水压力的困扰,让妻儿住得像模像样。
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代表着平凡男人的美梦。
男人生存起来的苦痛在于力不从心。
凭一己之力打拼,得到的不过是一份薪酬,身心具疲。
但是,无止境的生存一直伴随着时间不停的打压,无休无止。
如果,一个男人有上进心,又不会种种手段,那曾经的壮志豪情迟早会变为一成不变的碌碌无为。
如果,一个男人具备忠厚的责任心,那恐怕他活着更加难堪。
苦累不是问题,会不会被承认,而不是被利用是一生无解的课题。
仁久就是这样的男人。
这样的好男人不会被他物所左右,因为他起码有人生坐标,有个方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在黑社会团体中,仁久很尴尬。
按他的年龄,起码要升职才对。
可惜,即使在黑社会中,他也遇见了能言善辩、手段凶狠的竞争者。
老实巴交的仁久即便没有遇见此等人物,估计以他仗义简单的性情,有所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的人生尴尬不言而喻。
虽然,年纪大到开始抵触打打杀杀的活计,好在仁久是靠自己的一把子力气和难得的好为人活着的。
这样的人不仅在业务面前要挺身而出,越发危险。
而且,面对青春期的女儿和日渐疏远的妻子,还要鼓起气力为人夫为人父。
没有知识的他会用色情场所的免费门票贿赂孩子的中学老师,会善良的以为买到大房子老婆就会高兴,一家子就会家和万事兴。
现代男人总会具备这样的思维惯式,因为生存的要求告诉自己有房有钱的生活才是标准的。
现代女人也这么要求男人,社会的一切标准几乎都已经统一如此了。
《优雅的世界》就是运用这么个优雅的片名来表明了现代男人的人生脉络。
虽然借用了黑社会题材,但这些收租子放高利贷的小黑势力不同于大众常见。
用韩片特有的客观性写实而出仁久的生活全貌,活生生一出好男人的尴尬人生。
所以,当越来越被同情的仁久遭遇大危机的时候,观众不仅为他暗暗揪心。
而当他机缘巧合一般的得到一切之时,戏剧性的剧情并没有为观者带来什么快感。
相反,这个对于自己的生存境地无可奈何的男人让人感到高度的忧心。
宋康昊对于表演的掌控的确高超惊人。
《优雅的世界》更类似小人物精神世界的全程展示,宋康昊将与朋友、与妻子、与孩子、与老大、与客户、与敌人的不同交往展现的淋漓尽致,表现自我的独角戏也造诣颇深。
大象无形的表演不露声色将角色犹如邻家大哥一般的展示给大众,让人为之感动。
这样的表演当然可以获得最高荣誉。
而且,在结尾处的长长独角戏的确让人悲喜交加,深为感动。
一部表现小人物经历的电影具备一个如此感性如此点题的结尾。
仁久端着方便面,坐在自己的大房子里面。
电视的画面是妻儿在海外的幸福生活,这个男人笑着、满足着、欣慰着;继而,男人开始暴躁、悲伤,掀桌扔碗,嚎啕大哭;不久,恢复平静的男人开始清理房间,做家务,做着天下男人都不耻却不得不做的事。
这段戏,将一个平凡男人的生活本质中的无奈、无助全部浓缩而出,蕴藏着巨大的杀伤力。
因为,有些生活以及生存的必需是任何一个男人永远无法回避的。
男人这种雄性动物,这种雄心动物中的一大部分,都是这样生活的,都是这么面对现实的。
文章引用自:
去年《看电影》评选过一套“百佳韩国电影”,前十部我看过七部,对于韩国的顶级电影也算有大致的了解,窃以为一年后的今天如果重排这个榜单,《优雅的世界》应该能进前十。
《优雅的世界》可能不及《杀人回忆》和《老男孩》,但基本上能与《朋友》并驾齐驱,宋康昊和吴达洙两个人的友谊虽然着墨不多,但显然胜过《朋友》中张东健和刘五性的洋洋洒洒。
而且《优雅的世界》绝对比《八月照相馆》和《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出色。
当然,至少在我的观影经验中是这样的。
我判断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有没有吸引力让我一气呵成地看完,《八月照相馆》和《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显然不行。
《优雅的世界》讲的无非还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题材陈旧,故事缓慢,但张力十足,这其中宋康昊要占一半功劳。
整张海报就是宋康昊的一张大脸,整部电影也像是他的独角戏。
实在纳闷,这个肥头大耳的老大叔怎么总是让人充满惊喜?
有个男人在家吃方便面,门铃响了,快递员送来邮包,邮包是在加拿大的妻子儿女寄来的录像带。
他边吃面,边看录像里的妻子儿女,干净漂亮的姐弟俩在阳光下草坪上洒水,打闹嬉戏,阳光和水柱形成了一弯彩虹,非常美。
这个男人先是笑,后来就哭了。
这是一个韩国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叫做《优雅的世界》,按照类型来说是属于黑道片。
这个男人叫仁九,是个黑道混混,40岁了,在帮派里做到中层,和很多其他行业的男人一样的。
没看完电影是不会明白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因为它的内容实在太不优雅了。
黑道片可以优雅吗?
当然可以。
而且大部分的黑道片都是优雅的。
虽然有血流成河万骨枯的一面,但主人公总是一将功成的那一个,他凭着智慧和勇敢,在尸横遍野的大地上站起来,无论是作为一位代表正义的英雄,或是一名邪气的帝王。
从此他能够整理那个世界,有恩报恩,有冤雪冤。
血使他的面目更具有英雄主义的美感,伤痕是他比一般人更有男子气概的证据。
他与对手之间的算计总是高端的,是精妙绝伦的,是优雅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那些刀光剑影的过程,也是优雅的,时而点到为止,时而气势如虹。
也有时运不济最终败北的主人公,但总是那种乌江边上不过江东的失败,如血的云霞会适时染红天际,天地悲情而歌,没有比这样的失败更优雅的事情了。
但是,这个黑道片拍的全然不是这回事儿。
我们在少年时代想象的那个由冷峻神秘的男人们组成的世界被这个电影彻底瓦解了。
既没有高层之间貌似优雅实则暗藏杀机的高智商争斗,也没有一个悲情的卧薪尝胆胸怀万壑的主人公。
它把几乎70%的镜头给了那些打打杀杀,而这些打打杀杀既不是会武功的男人之间的决斗,也不是枪林弹雨。
仁九作为中层人士,身后并没有站什么马仔,他要亲自下基层,上一线,揣着一把小水果刀,有时嘶叫追赶,叫得比杀猪还响,有时落荒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
就连他的上位也充满阴差阳错。
他的对头是大哥的亲弟弟,他把他锁进后备箱——因为他不怎么敢杀人,也不忍杀。
结果他没想到后备箱中的人却在一场车祸中意外丧生。
当大哥来寻仇时,他为自保又杀了大哥,却因此上位,最终当上大哥。
他的上位非他所想,整个过程也是赶鸭子上架,浑浑噩噩,哆哆嗦嗦的。
如果光拍仁九的倒霉悲催样儿,那还可以解释为他的个性使然。
但后来你就会发现此片的使命就是要撕下所有人的优雅面具。
在前80%的片长中,无论把黑道拍得多么不优雅,但总有一个人是优雅的,那就是帮派最高头领——大哥。
大哥是一个清矍冷酷的大叔,穿着得体,说话少而意味深长,眼神幽深而淡定。
在他发现他弟弟死在仁九的后备箱时,他闲庭信步般地缓缓拿出猎枪,也不瞄准,轻轻松松地给了仁九一枪。
一直到这里,大哥仍然是此片中最优雅的那个人。
但紧接着,垂死挣扎的仁九向大哥扑过去,两人就开始用菜市场风格厮打了起来,大哥在发型全然不保,鼻子下巴都歪歪斜斜的情况下,被情绪失控惊慌失措的仁九用猎枪射杀了。
大哥临死前瞪仁九的表情不是英雄的落寞也不是常人的恐惧,而竟然是:气愤、尴尬和羞愧。
为仁九把他的发型打乱,把他的脸打肿,把他的风度打散,为仁九害他失去一个至死做优雅的人的机会。
电影不仅拍了仁九事业上的中年危机,也拍了和其他中年危机的男人一样的烦恼:家庭矛盾。
妻子虽然嫁给他有20年了,但“突然之间圣洁了”,受不了他猪狗一样的黑道生涯,要和他离婚。
他非常疼爱女儿,却和女儿越走越远。
他把夜总会脱衣舞的代金券塞给女儿的班主任,令女儿憎恶他。
在青春期的女儿眼里,他的世界太不上台面了,太不优雅了——我们都年轻过,都知道少年人最是要面子,最是不能容忍不优雅——为此,她甚至希望父亲早点横尸街头,让她的世界只剩下优雅。
非常具有反讽意味的事,也在仁九当上大哥之后发生了,因他有了钱,于是妻子和女儿终于实现梦想,得以去加拿大定居了——而儿子是早就在加拿大念书了的。
回到本文开头。
他们靠录像带维系感情。
那天他吃着方便面,看着妻儿的生活场景,他突然开始痛哭流涕。
那一刻他寂寞委屈愤懑悲哀,一气之下把面碗砸到地板上。
然后他就出了镜头。
我暗自说:不会结束。
果然,他又再次回到镜头里来——他是去拿抹布了。
他蹲在那里一边拾掇面汤和碎碗,一边侧过脸去看录像画面。
他仍然无奈而低落,但已经平静了,一如往常。
如果仅用砸碗的举动作为结尾,则太优雅了。
任性而潇洒地把情绪砸在地上,是生活中优雅的那一面。
只有当那个砸碗的男人拿着抹布走回来收拾残局的时候,电影才又回到它的使命上来,优雅才又一次被瓦解: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你永远无法真正地优雅,哪怕是小小的,哪怕是一次。
电影最终定格在这个画面:男人在收拾面汤,落魄而无奈,妻子和儿女在优雅地笑着闹着。
是反讽,也是悲悯;是写实,也是隐喻。
加拿大的阳光下每一朵优雅笑容背后,都隐藏着多少的不优雅——从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生存下来的人,最怕的就是回忆往事。
世界上最感人的大饼子脸
不要进黑社会的教育片 就算你是陈浩南 有天你也会老
永远的黑社会爸爸
不管哪朝哪代,男人间的争斗总是愚蠢且祸及周边。所谓中年危机完全是loser身份认同的焦虑,然后步入自我牺牲式的感动里。男的,不行。
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似的另类黑帮生活。可能看多了韩国电影的大开大合。感觉这个片子太过平淡了。如果不是宋康昊,可能懒得看。
韩国黑社会中层的日常,亮点在于菅野洋子的配乐~
一旦你踏入了这里,这里就成了你的坟墓!
韩国的方便面是有多香啊?
宋康昊就值四星了。有软科幻,有软黑帮。软黑帮就是科幻。
我爱屁股脸大叔宋康昊!!
帮派内部的勾心斗角——当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头还被别人给打伤了,终于拿下工程时,自己大哥的弟弟看着又开始眼红了,也想从中捞点油水,被仁久一口拒绝。因此那场被刺杀,也是大哥的弟弟给他下的套。大哥偏心,最后还是把工程给了自己弟弟
優雅的世界不是現實, 只是幻想, 對男主人公來說從頭到尾都是無法實現的夢, 無奈而齷齪的人生, 最后一場戲邊吃泡麵邊哭, 摔了盤子又自己收拾爛攤子, 那種心酸味表現得不錯. 但只是看過了香港黑日本的黑幫, 韓國黑幫的感覺如同兒戲. 另外影片配樂還行, 但就是不是很搭.
拍江湖片韩国的就比香港的差远了,外形不像打斗又少。建议参考刘德华演的《龙在江湖》!
杀人和入狱都没那么重要,导演完全在用中年危机的琐事在推动这个黑帮分子的故事,甚至他做的事情都更像是一个失败的“黑帮中级管理层”。
渗入冷幽默的黑帮片,温柔的黑社会但仍然残酷
没看到哪儿优雅~黑色喜剧
看点是?属于宋康昊最差的作品之一了吧。
无聊。
看过第二部宋叔叔演绎父爱。黑社会+父亲,《一个好爸爸》也是,可惜那么表面与浮浅。说起来《艋甲》也有类似之处,从前的台片,有父亲的不论谁导的基本都是好片,这些年消失,居然影片质量也随之下降,《艋甲》的反响,难道是父亲回魂的缘故?
黑了,就没法退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