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亲情片总是想看不敢看,今天却敢敢的看了这部关于奶奶的。
“ 奶奶,其实要说你的故事不容易,我的记忆也是片段片段的,总是平淡无奇的事情,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 相信每个成长的过程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也许不是奶奶,可能是爸爸,是妈妈电影一开始,就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每次电影镜头特写奶奶时,心里总有种紧绷的感觉,轻轻的揪心,只能说这个形象演得太到位,太逼真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电影里的奶奶,而是在我面前确确实实的一位老奶奶。
电影里面的场景布置得很适当,旧时期的碎花棉被,玻璃桌面的桌子,里面夹着奶奶的照片,真的让我很怀念小时候那张夹着照片的玻璃桌子。
作为一个从小由奶奶带大的人,看到这个片名,便不自觉地将它纳入观看范围。
从中学离家到现在,“奶奶”成为一个愈来愈遥远的代名词,就像片中所说:每次回家,只感觉到她越来越老了。
回忆从来都是一件奇妙的事,它跳着带着你回到过去,让你重温那种感觉,一切亲近而又遥远。
《亲爱的奶奶》就是一部回忆的诗歌,全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一个个故事串回去,却丝毫没有杂乱的感觉。
由三代人的亲情氤氲开来,很平凡,很温暖。
影片还通过主人公在不同场合的想象将死去的父亲“带回来”,引入到情节中。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是三个人感情的维系和寄托,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父亲的“穿越”将亲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没有丝毫的突兀。
父亲出事那一场,整个屋子浸满了水,“妈妈”从外面走进屋子,对冰冷的水没有任何的感觉,有什么比失去最亲的人更彻骨的痛呢?
而在另一方面,三个人的亲情也因为“父亲”的失去更加紧密地联合、交融,像水一样生生不息。
全片都在一种暖暖的感动中度过,甜而不腻。
即便是奶奶最后的离去,也没有过分渲染那种悲伤,没有矫揉造作的假象。
我愿意相信人死后可以上天堂,有云的时候就有他们依旧的目光。
电影频道刚看完,这部一年多前看过的,给了五星的电影。
一开始对片名很陌生,越看,记得了所有情节。
依旧真挚,依旧想给五星。
哭得不行不行的。
不断倒叙的结构,或插入倒叙的手法,以及奶奶妈妈儿子眼中不同惦记着的爸爸,这些都好喜欢。
是导演的真实自述,会代入感强很多。
同样要走上电影路的我,会有很大感触。
用自己喜欢的电影语言,记录自己的家庭。
加上刚刚听到麦导演患上绝症的消息。
颇为感触。
好吧,人生的自白,应该及时做下来。
每次看台湾亲情片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
看本片片名就知道又会是一次温情无限的纯净疗养,却意外的看到了痛失父爱的单亲家庭所承受的悲苦。
被骗钱财的奶奶,含辛茹苦的儿媳,感恩戴德的孙儿。
就是这样的一家祖孙三代,默默承受着生命之重。
看着他们三人以微弱的力量在做着各自不同程度对艰难人生的承受,似乎也能让我们想起家里那些个默默不辞劳苦的亲人,特别是那几位最老的人。
影片由台湾新锐导演瞿友宁执导,胖女林美秀饰演妈妈,一改在《白天的星星》中温柔呵护的阿免姨形象,有点严厉彪悍气概,但依然隐忍能干。
奶奶由台湾著名的豫剧演员张岫云以85岁高龄参演,孙子由在《翻滚吧!
阿信》中与彭于晏演对手戏的菜脯柯宇纶饰演。
影片不仅在台湾票房榜上崭露头角,还一举杀入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双项提名。
同获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还有《爸妈不在家》、《天注定》、《毒战》、《中国合伙人》,不知在强手如林中是否会杀出一条血路,还亦未可知!
本片还把过世的父亲复活,时不时出现在儿子的心中,激励着鼓舞着掺合着一家人的生活继续前行。
为奶奶洗背的桥段无与伦比温馨到极致,骑着摩托带着奶奶,一起讨论外星人的对话更是让人羡慕无比。
在奶奶过世后,没有刻意的表达悲伤,只是更多对奶奶的肯定和思念,让人感觉那么自然而然温馨美好。
无论如何,台湾亲情电影一直都在不紧不慢的坚持着人类最纯净的情怀。
这对国人来讲,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这是一部看了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什么话的温情电影。
故事主要讲阿达和奶奶的故事,这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故事。
父亲的离世,成了这个家庭不可言说的一个秘密。
奶奶背负着丧子之痛,母亲承受着年轻守寡的厄运,唯有阿达被两个女人的爱保护得天衣无缝,从未因父亲的离世而黯然神伤。
就像阿达所说的“或许因为,你以习惯什么都不说,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难过”这个秘密成了这个家庭的难言之隐,默默承受。
在阿达的各种幻想中,父亲出现在了各种场景,直到那个雪夜,在阿达向家人宣布女友怀孕的时刻,父亲准时出现在家人身边,或是穿着当兵时的军衣,或是穿着结婚时的西服,或是穿着居家时的便装。
这分别代表父亲在奶奶、母亲、阿达心中最美好的那个形象,他虽已去世多年,但却从未真正离开。
回忆从来都是一件奇妙的事,它能瞬间带着你回到过去,让你重温那种感觉,一切亲近而又遥远。
回忆又是很片段的,将连续的生活变成支离破碎的片段,让你觉得一直在生命里,却又只有寥寥无几的片段。
隔代的感情,家人之间的关心、责备,甚至是对对方犯错的迁怒以及真正内心的心疼和自责表现的很到位。
影片中爸爸的角色的缺失(包括后来奶奶也去了【阴国深造】),用虚假的影像代替,从所对应的角色的角度来表现,真实有立体感。
叙述方式插叙,过渡平滑,不冲突,非常真切。
童年的无知,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迷茫,成年的担当。
最后妈妈成了奶奶,仍选择住在老家,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奶奶。
影片的确有的地方是强加上自己的感情(自我),但作为一个回忆录,应该是可以原谅的吧。
我的人生分为两段,前段是我的青春,受着奶奶庇护的日子,后段是现在,学会做勇敢的自己。
不知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会不会是一部好电影,但个人评判的角度,总是以它能不能触动你为准。
的确,这种慢慢叙来的方式,很容易让回忆汹涌澎湃。
在亲情面前,不论是怎样不同性格的人,或许感受是高度相似的。
所以,这样就够了。
有些细微的情感我不知怎样去描述,现在看到有人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然后,感同身受。
大约很多同龄的孩子,都有着祖辈庇护的童年。
这种情感的维系,是值得依赖的稳重。
可惜的是当我们长至华年,开始真正为人生忙碌时,他们却悄悄老去,等不及你以蜕变后的姿态再来关照,终成了永生的憾。
假想不能成真。
篇末偏偏要安排逝去的人再与你跟后来的成员同台吃饭,这大约是最令人伤心的桥段了。
因为真实的情况是,当老人们远离,家中才接连出现了小朋友,有时候疑心,是不是上天一定要带走一些人,才能让天使再度降临?
如果这就是代价,你还要不要成长?
爱之深而思之切。
思念无涯。
云之彼端,相约的地方。
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亲情。
奶奶操着山东/河南口音,很明显是当初随蒋来台湾的大陆人,片中没说爷爷的事,但是只有一种种可能,爷爷也是大陆人,奶奶是有钱人家的太太,因为她在很大年纪时还抽烟,打扮自己。
来台时可能爸爸还没出生,因为爸爸给奶奶写的信是台式书写格式。
想想一个年轻的女人跟着丈夫远离家人,5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真的很不容易。
片中没说爷爷去世时爸爸的年龄。
但愿不是很小,要不命运对奶奶太不公了。
在阿达很小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去世了。
她害怕儿媳妇抛弃他们,一直阻碍对儿媳妇有意思的男人。
不要说奶奶自私,她是怕阿达的未来。
阿达在阁楼里看到爸爸去世时的文件,他问奶奶有没有关于爸爸的照片,奶奶说没有,她听到阿达的抽泣,故意把他支开,自己不禁泪流满面。
奶奶生病去医院看病,得知阿达出了车祸,留了眼泪,说自己的病好了。
她是太紧张阿达了,怕他有什么闪失。
奶奶用来给阿达买摩托的钱被骗了,她一个人跟踪骗子,结果被带到警察局。
她想儿子,扑在儿子怀里失声哭起来。
妈妈也很伟大,有很多男人对她钟情,但是她对拒绝了,自己一个人承担了抚养儿子,照顾年迈的婆婆。
阿达要辍学养儿子,妈妈,奶奶在经过艰难的平静后,同意了阿达想法。
她们认为既然是阿达的想法,就应该帮他完成。
最后,奶奶的葬礼结束后,阿达看到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奶奶冲他挥手,我的泪一下就止不住了。
有时候,我们理解不了家人对我们的的默默的爱。
只有等到他们离开我们,才知道她们对我们浓浓的爱。
子欲孝,而亲不待。
这也许是世上最痛心的事。
这是一部献给全天下奶奶的电影。
导演一如既往的风格,温馨而清新,每个人的成长各不相同,然而影响他成长最深刻的因素就是亲情,阿达,这个从小缺失父爱,却在奶奶的牵领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有幸福也有缺憾,那种老辈儿人对隔代的近乎溺爱的情感,让我们会想到,啊,原来都一样的。
零散的事件,看似不连贯的组合起来,却也平淡之中,让人体味出幸福与温情来。
剧中有一句“亲爱的奶奶,要说你的故事其实很难,因为总是那么平凡无奇,我的记忆也片片断断。
你知道吗?
我们之间很多看来好像不重要的事其实却不小心改变了我。
”这是电影的台词,应该也是导演的心声,更是人们生活中有关亲情的理解与写照,每次想起总会让人瞬间泪流。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谢谢你们一直都在,爱我保护我。
秒杀《致青春》,青春谁都知道怀念,有谁怀念过奶奶。
节奏太慢,不是我喜欢的片儿
奶奶的故事倒是很平淡分散,捋不出什么线索,只看到被两个女人带大的孩子,一直困惑同情这两个也一样困惑痛苦忍耐的女人,想象爸爸的样子,而且爸爸年夜饭时听到妈妈说珍珠丸子,你阿公最爱吃的之后愣神的样子是全片最大催泪点了,前面无聊的小故事配各种煽情音乐还觉得台湾电影就这么文艺,但年夜饭却
1.5 硬着头皮看完的,一部严重需要快进看的电影。各种事件的拼贴却怎么也拼贴不出一个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闪回、幻想段落一次次的让人出戏,缓慢的叙事节奏是为了让情绪慢慢的发散出来,为了缓慢而缓慢实在是要把观众拒之门外啊。
平淡的故事却有浓浓的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奶奶,还有那独一无二的记忆。 叙事和拍摄手法是电影的硬伤,始终无法投入。
艾玛这导演真是的,奶奶好大尺度哦!果然是我关注的点太怪异了吗0 0
三星半,属于重磅催泪小清新,从个人成长记忆写祖孙亲情,手法朴实,感情真挚,催泪指数爆棚,挺喜欢。但过于就事论事了,缺乏提炼和谋篇布局,像祖孙去看电影的桥段,长的就没道理,纯粹因敝帚自珍,不忍割舍,这样结构上就会乱,详略虚实旁敲侧击这些手法还是要讲的,不然就成活报剧了。
还不是很会欣赏,可能要再看多一次。
苦乐岁月 酸甜思念
可以好好的表达这个感人的故事,但是形式太生硬和做作了,包括爸爸总是冒出来,故事跳来跳去的,也太散乱了点
导演并非使用传统的倒叙 而是跳跃的片段记忆 十分特别 从一个片段中回忆到另一个片段,奶奶也随着不同的片段 变换着不同年纪的样貌 而不同时段各有变化 却都细心的呵护着阿达 朴实又单纯的故事 就像发生在你我身上的回忆一般 不会让人泪如雨下 却会让你流下感动的眼泪 回忆的眼泪 感同身受的眼泪 佳作
还是台湾人拍外婆拍奶奶最好看。
平凡中的真情
真是看不太下去,跟小学生作文一样,抒情泛滥。实在不能接受把电影分章节来拍。
因为你总是保护着我,所以我不需要去了解大人的世界,所以我一直长不大。。。片中的妈妈也很伟大。。。
给这电影打3星及以上的,都是矫情蛋。
边看边想起我爸,哭惨了。前面有点搞不清状况,后面被年夜饭那段感动了
这部片躺在硬盘里快一年了,不敢点开看。观影的过程不算太煎熬,导演避开了许多残酷的桥段,就像年老的长辈和我们的交流一样,会主动不谈消极的事情。我记得我小时候纸质的信件还很流行,我爷爷给我爸寄信,信中反复出现的词就是“勿念”。
减掉半小时就比《爸妈不在家》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