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谢耳朵的表演,等了好久了,昨天一口气看完啦。
刚开始是视觉盛宴,猎奇享受,后面不知道该说是高开低走,还是迪士尼式剧情,有点腻了。
美国人沾沾自喜的政治正确,消除歧视到达了一个巅峰,里面没有几个负面的角色,就连亨利叔叔这样现实中的恶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改邪归正。
富二代白人女(即使有才华也)默默的为黑人女主让路,内心os:做一个有钱人不好么,为啥要招黑。
还真应了那句广告语“给黄金好莱坞的一封情书”。
看吉姆帕森斯的表演,总是想到谢耳朵,虽然演技还是🉑️。
那段独舞是真的没必要(自我感觉)。。
最后,男主真的帅气!
从美恐系列到美犯系列,再到这一部,导演太会拍男性肉体了!
(美犯第一部好像还是中规中矩的,其实更喜欢这种)
又是一部RM的玛丽苏爽剧,三星献给前两集的肉体和中老年演员的表演,能在电视剧里看到这么长Patti Lupone的表演很开心。
在RM的戏中,年轻演员始终只是花瓶,好莱坞里的年轻演员演技和中老年们一对比惨不忍睹,当然作为爽剧,赏心悦目的肉体也是好的,如果想看演技佳的大可不必看RM的戏。
另外,《好莱坞》和RM的其他所有戏一样,开篇刺激,结尾疲软,虚幻而简单的世界在开篇可能让人兴奋,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不断复杂,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戏剧化的故事越来越无法让人信服,最后几集导演的价值观的溢出甚至不顾戏中的逻辑,让人厌烦。
全篇在一个无法自洽的世界观里,做不到彻底的美好幻想,又无法真正的落地。
就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春梦。
如果说前6集我能给四星半,第七集我只想给2颗星。
据说拍这部剧一部分原因是好莱坞不待见Netflix,本以为会是一部充满讽刺的悲剧,没想到看下来发现仍旧是极具网飞风格的作品:画面暖色调居多,较为明亮柔和,配乐轻快富有喜剧感染力,情节友好不波折,happy ending. 这些元素可以拍成很高水准的青春主题剧,如性爱自修室,这样不OK,怪奇物语等等,但是用来拍好莱坞这样一个题材上总感觉缺点什么。
整部剧的走向和结局太过理想,剧中的小人物全部获得成功,就连亨利这种开头变态到极致的人也能最终洗白。
看得出这部剧是想交代清楚他们遇到的阻力,但是情节太少,最大的波折无非被烧了录像带,让人感觉不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这让最终的成功就少了那么一些意味。
第七集真的太过梦幻,甚至有时会让我以为是他们的幻想,想想整个好莱坞都抱有对黑人、亚裔以及同性恋的偏见,怎么会把这些重要奖项给他们,假若结局改成虽然在全国上映打破了多项纪录但是奥斯卡上颗粒无收会更有现实意义一些吧。
唯一讽刺的一点是梅格的主要人员只有jack这个白人男子没拿奖,有点映射美国白人因为黑人政治正确而受到不公待遇吧。
Netflix的新剧《好莱坞》把我们再次拉回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重塑战后美国影艺业的状况。
故事虚虚实实,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交相辉映。
通过讲述一群逐梦人在好莱坞“王牌电影公司”的曲折经历,再现了好莱坞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二战之后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多重要的事件,本剧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性解放、女性主义、种族歧视等问题上,而忽视了这一时期更为重要的社会动因:像1946年好莱坞电影的鼎盛、1948年的派拉蒙判决、麦卡锡主义、好莱坞十君子案、黑色电影风潮等等,都是影响美国电影转型的重要因素,但本剧这样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显然消解了故事的时代痕迹。
然而,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网剧的片头设计,通过几位主角爬上hollywood高架过程的艰辛,暗示他们从影经历的坎坷。
洛克·赫德森 Rock Hudson1925年11月17日-1985年10月2日扮演者:杰克·皮克金 Jake Picking
洛克•赫德森原名为Leroy 'Roy' Harold Scherer,1947年才被其经纪人亨利·威尔森(剧中由吉姆·帕森斯扮演)改名为Rock Hudson,取自直布罗陀海峡之石(the Rock of Gibraltar)和哈德逊河(Hudson River)。
虽然杰克•皮克金颜值不及真实赫德森的1/10,但剧版人设非常讨喜和可爱(而且神似金·凯瑞有木有?
),第四集“试演”中他将一句台词说错67次、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也并非完全虚构,赫德森的银幕首秀是《战斗机中队》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但却重拍了38次导演才收货。
1952年《猩红天使》是赫德森第一次担任男主角的电影,之后开始和导演道格拉斯·塞克合作了一系列浪漫爱情片,如《天荒地老不了情》和《深锁春光一院愁》。
赫德森和道格拉斯·塞克工作照
天老地荒不了情 (1954)6.91954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道格拉斯·塞克 / 简·怀曼 罗克·赫德森
深锁春光一院愁 (1955)7.51955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道格拉斯·塞克 / 简·怀曼 罗克·赫德森
苦雨恋春风 (1956)7.31956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道格拉斯·塞克 / 罗克·赫德森 劳伦·白考尔赫德森在1956年迎来他的事业高峰,和伊丽莎白·泰勒合作的《巨人传》大受好评,然而在60年代中后期,事业慢慢陷入瓶颈,70年代开始转战小屏幕,拍摄了《麦克米伦夫妇》。
巨人传 (1956)8.01956 / 美国 / 剧情 爱情 西部 / 乔治·史蒂文斯 / 伊丽莎白·泰勒 罗克·赫德森赫德森风生水起混好莱坞的那些年,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亨利为其打造的保护伞,后者用了相当多的资源来隐藏和压制他的同性恋身份曝光,甚至不惜公开泰布•亨特(届时已将亨利解雇)的性取向作为交换,以阻止记者揭发赫德森。
这件事同样被《好莱坞》挪用到主角杰克(由大卫·科伦斯韦扮演)身上,为了压下杰克曾经是男妓的经历,吉姆·帕森斯扮演的亨利求助于意大利黑帮去“警告”记者。
剧中还有一个彩蛋,亨利的秘书菲利思•盖茨(Phyllis Gates)也是真有其人,并且和赫德森有过一段婚姻,据称是亨利为了打破当时媒体和公众对赫得森是同性恋的猜疑而匆促安排的。
这段婚姻没有坚持太长时间,只持续了3年就在1958年就结束了。
赫德森死后有很多报告显示,菲利思用他的性取向要挟赫得森,而她自己本人则是一个女同性恋。
《好莱坞》中的菲利思•盖茨1985年,赫德森向媒体公开HIV测试阳性并于当年逝世,但风波并未随着他的逝世而停止,比他年轻20岁的前情人Marc Christian在他死后指控赫德森在明知自己HIV测试阳性的情况下仍然与自己发生性关系,而自己是从电视新闻上才得知他患病的事实。
1989年,法院判决赫德森地产和个人秘书Mark Miller败诉,赔偿Marc Christian 550万损失费。
虽然如此,赫德森性取向的曝光和死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让HIV/AIDS问题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
亨利·威尔森 Henry Willson1911年7月31日-1978年11月2日扮演者:吉姆·帕森斯 Jim Parsons(谢耳朵)
作为好莱坞最声名狼藉的造星者,真正的亨利·威尔森的最终结果可不像剧中安排的那样完满。
在剧中赫德森和他的编剧男友公开亮相奥斯卡典礼之前,亨利和赫德森之间的故事基本和历史上差不多,包括帮助后者调整饮食习惯成为肌肉男、矫正牙齿、打造直男人设、掩盖他的同性恋倾向等。
说赫德森是亨利的最大杰作一点儿都不为过,虽然他同期也在培植诸如泰布•亨特、盖伊•麦迪逊(在剧中有出现),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取得赫德森如此之大的名声。
《好莱坞》中的盖伊•麦迪逊
右边为盖伊•麦迪逊原型亨利是美国50年代成功将“肌肉男”推向潮流的第一人,也很会为同性恋演员打造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直男人设。
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每一个被他看上的、渴望成为巨星的演艺新人(无论是同性恋还是直男)都不得不忍受持续不断的性骚扰甚至与其发生性关系。
随着赫德森的电影之路越走越远,亨利能够提供的帮助也越来越少,并且有着严重的酗酒总量,赫德森最终在1966年与他分道扬镳。
下图为真实的洛克•赫德森和亨利•威尔森与剧中结局相反,虽然一度有赫德森的经济支援,亨利•威尔森因为过度挥霍和酗酒,最后落得一贫如洗地悲惨终老的结局,甚至连个体面的坟墓都没有。
结局唯一相似的,或许就是赫德森所说的那一句:原谅你?
我永远都做不到。
斯科特•鲍尔斯 VS 厄尔•韦斯特 Scotty Bowers VS. Ernie West
《好莱坞》厄尔•韦斯特虽然迪伦·麦克德莫特扮演的厄尔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从剧中人设尤其是他所经营的金点加油站(Golden Tip Gasoline)来看,基本可以断定取材于黄金好莱坞时代最著名的皮条客:斯科特•鲍尔斯。
斯科特•鲍尔斯《好莱坞》中厄尔故事的精彩程度丝毫不比洛克•赫德森和亨利•威尔森的要差,虽然角色纯粹虚构,但他所经营的、专门拉皮条的金点加油站,在美国40年代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这与当时同性恋的社会生存状况密切相关。
金点加油站第二次世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同性恋行为在法律意义上依然是不被允许的, 处于整个美国娱乐事业和文化中心的好莱坞更是实施性向的文化清洗,消除掉一切与同性恋有关的剧本和角色,同性恋身份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同性恋身份成为LGBTQ群体生活和工作的一大障碍,即使是当红的艺人(如洛克•哈德森)、有权有势的行业领军者都必须将自己的性取向隐藏起来。
斯科特为严重压抑的LGBTQ群体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的机会,客户清单几乎就是一整本好莱坞名人册,包括加里·格兰特、斯宾塞·屈塞、凯瑟琳·赫本……甚至连FBI头头都是他的常客,让他更为出名的是他协助好基友乔治·库克举办的泳池派对(见下对乔治·库克的介绍)。
他在2012年出了一本自传Full Service: My Adventures in Hollywood and the Secret Sex Lives of the Stars,2018年Matt Tyrnauer也以他为主角拍摄一部记录片《好莱坞秘史》。
好莱坞秘史 (2017)暂无评分2017 / 美国 / 纪录片 / 马特·蒂瑙尔 / Scotty Bowers Lois Bowers作为一个皮条客,斯科特神奇地收获了极其正面的名声,受欢迎程度甚至比剧中的厄尔要更高。
斯科特•鲍尔斯下面整理几个关于斯科特和厄尔之间的异同点:1. 厄尔只服务女性客户,斯科特则男女不限,事实上,后者是当时少有且真正的性流动取向者;
2. 厄尔收取50%佣金作为报酬,而据制作《好莱坞秘史》过程中采访的多位曾经为他工作的员工(现在都是90岁高龄了)称,斯科特并未抽取佣金。
3. 厄尔为了维护金点加油站的生意,利诱员工干活,斯科特所雇佣的员工大部分都是自愿性质。
4. 厄尔暗暗地热衷于表演事业,斯科特则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他条皮客的生意上,对娱乐事业及其众多的顾客(大部分是艺人和明星)的私人生活和事业毫无兴趣。
斯科特和他的“男孩们”黄柳霜 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3日扮演者:杨雅慧 Michelle Krusiec
好莱坞第一位美籍华裔电影明星,黄柳霜的演艺事实从默片时代一直沿伸到电视领域。
剧中安娜在错失《大地》主演一角之后凭借《梅格》拿下最佳女配角一雪前耻,但事实上,安娜在那次大挫之后就再也没有在电影上有什么作品,而是转战了小屏幕。
路易丝·赖纳 Luise Rainer1910年1月12日-2014年12月30日扮演者:卡米尔·娜塔 Camille Natta出现集数:第2集(迪克•缪萨斯的回忆中)
虽然在剧中因为种族歧视原因,片方最终放弃黄柳霜而选择了路易丝·赖纳出演《大地》女主,但实际历史上路易丝·赖纳确实是实至名归,甚至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摘得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而且还是连庄,超厉害的!
歌舞大王齐格飞 (1936)7.31936 / 美国 / 剧情 爱情 歌舞 传记 / 罗伯特·Z·伦纳德 / 威廉·鲍威尔 玛娜·洛伊
大地 (1937)8.71937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西德尼·富兰克林 / 保罗·穆尼 路易丝·赖纳
艾尔文·萨尔伯格 Irving Thalberg1899年5月30日-1936年7月14日出现集数:第2集(迪克•缪萨斯的回忆中)
好莱坞著名制作人,全名Irving Grant Thalberg,因选择剧本、演员目光独到,制作能力非常强且常常能够保证足够高的利润率而被称为“神奇男孩”,非常擅长为旗下电影打开国际市场。
正如剧中所提及的,《大地》也是由他一手包办制作的,也可以说虚构角色迪克•缪萨斯的大部分灵感来源于他。
费雯·丽 Vivien Leigh1913年11月05-1967年07月08日扮演者:凯蒂·麦吉尼斯 Katie McGuinness出现集数:第3集(乔治•库克晚宴),第7集(奥斯卡颁奖典礼)
英国演员,凭借《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奥哈拉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两度摘得奥斯卡奖。
在剧中,主创很隐晦地提及了困扰她终身的躁郁症。
哈蒂·麦克丹尼尔 Hattie McDaniel1895年6月10日-1952年10月26日扮演者:奎恩·拉提法 Queen Latifah出现集数:第5集(打电话给卡米尔),第7集(奥斯卡颁奖典礼)
一生参演了90多部电影的哈蒂·麦克丹尼尔也是一个美国好莱坞历史的创造者,她凭借着《乱世佳人》中的出色表演,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有色演员。
但她与此同时也在遭受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甚至获奖的奥斯卡晚宴上也被逼与白人同事们隔离开。
乔治·赫瑞尔 George Hurrell1904年6月1日-1992年5月17日扮演者:Aidan Bristow出现集数:第5集(为杰克和卡米尔拍摄硬照)
右为真实的乔治•赫瑞尔本人摄影师乔治•赫瑞尔是好莱坞经典明星照风格的缔造者,极具个人特色的摄影让他成为明星名气大小的一个标尺。
剧照:《好莱坞》中的乔治•赫瑞尔乔治·库克 George Cukor1899年7月7日-1983年1月24日扮演者:丹尼尔·伦敦 Daniel London出现集数:第3集(乔治•库克晚宴)
乔治·库克是好莱坞工作室时代最为伟大的导演之一,创造了无数经典电影,包括《煤气灯下》、《窈窕淑女》、《一个明星的诞生》等。
煤气灯下 (1944)8.51944 / 美国 / 剧情 犯罪 黑色电影 / 乔治·库克 / 查尔斯·博耶 英格丽·褒曼
窈窕淑女 (1964)8.21964 / 美国 / 剧情 爱情 歌舞 / 乔治·库克 / 奥黛丽·赫本 雷克斯·哈里森
一个明星的诞生 (1954)7.61954 / 美国 / 剧情 爱情 歌舞 / 乔治·库克 / 朱迪·加兰 詹姆斯·梅森他的性取向是好莱坞中公开的秘密,其专门为好莱坞圈中人聚办的“同性晚宴”非常出名,在《好莱坞》第3集中有非常完整的重现。
苏珊·海沃德 Susan Hayward1917年6月30日-1975年3月14日扮演者:玛丽·奥登伯格 Marie Oldenbourg出现集数:第7集(最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在最终集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中和女主一同竟争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苏珊•海活德确实在1948年凭借《毁灭》提名奥斯卡,和剧中一样,当时并未最终搞下桂冠。
欲海遗恨 (1947)暂无评分1947 / 美国 / 剧情 爱情 音乐 / 史都华·海斯勒 / 苏珊·海沃德 李·鲍曼但在1958年凭借《我要活下去》如愿以偿成为奥斯卡影后。
我要活下去 (1958)7.41958 / 美国 / 剧情 传记 犯罪 / 罗伯特·怀斯 / 苏珊·海沃德 西蒙·奥克兰洛丽泰·扬 Loretta Young1913年1月6日-2000年8月12日扮演者:艾什莉·伍德 Ashley Wood出现集数:第7集(最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事实上,真正赢得1948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是出演《农家女》的洛丽泰·扬。
农家女 (1947)7.61947 / 美国 / 喜剧 / H·C·波特 / 洛丽泰·扬赫达·霍珀 Hedda Hopper1966年1月1日-1985年5月2日扮演者:霍利•卡普兰 Holly Kaplan出现集数:第7集(最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赫达·霍珀本人在最终集和吉姆·帕森斯有对手戏的记者全名是赫达·霍珀,原百老汇演员,后转做专栏作家,1959年,她获得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授予金球奖,这个角色在瑞恩·墨菲制作的大热剧《宿敌:贝蒂和琼》也有出现。
宿敌 第一季 (2017)9.02017 / 美国 / 剧情 传记 / 瑞恩·墨菲 格温妮丝·霍德-佩顿 丽萨·约翰逊 提姆·密涅尔 海伦·亨特 / 杰西卡·兰格 苏珊·萨兰登其他陆续更新。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怎么说呢???美女沉思..........男主人公第一次做鸭就睡到制片人老婆, 然后这个老女人说了几句好话, 就让这个小年轻获得了演戏的机会,这是好莱坞吗??? 这是滴滴八八呜吧!!!!!!!然后所有男人都是GAY ??? 然后所有男人都喜欢吸DIOR.... 啥玩意儿?????剧情实在是看得艰难!!!!!!!!OK再见
好莱坞的成人童话而已,不要当成一部严肃剧嘛。
我们有时候的评分总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才放低的,但有些电影和电视剧就并非可以用同一个角度去审视,正如这个好莱坞。
先说缺点:节奏不稳,无论是铺垫还是高潮部分,有点被牵着走但又感觉好像应该如此。
演员质量参差不齐,显得老戏骨和嫩肉的反差特别大,但或许这个是导演自己的一个小把戏,所谓戏中戏,可是因为过于明显让观感略有不适。
喜剧成分不明显,更多是黑色幽默,这让期待这部是一部严肃剧的人大跌眼镜。
但这些所谓的缺点完全没有辜负这部剧真正的价值,就是让你把好莱坞最黑暗和最痛苦的曾经不为人知的过往让你当成早餐麦片一样下肚,好像一部童话,本来就是悲剧,但却有着让人安稳入睡的效果。
所以这只是一部Feel Good剧,仅此而已,但展示得非常得体,把细节做到了极致。
美国演员的假口音,好莱坞的同性恋群体,权利和名声的交易,演艺圈的潜规则... 揉碎了包了一层糖纸给你每集含着,糖心还专门加了巧克力,苦尽甘来基本每集都有体现。
以下是粗剧透:为了挣口饭钱,一个精神小伙每天来到电影公司大门等着跑龙套的差事,但没受过演员培训,每每被冷落。
因为家中有个已经怀了双胞胎的妻子,不得已去了一家加油站兼职牛郎。
因为接受不了男宾,扮成警察抓了一个黑人同志来替自己接客。
谁料到黑人同志却是一个落魄作家,写了一个剧本想着破圈,却被精神小伙说服一起给人“加油”。
接到的第一个客人是一个憨憨小伙,这个憨憨接着被一个大牌经纪人签了下来,谁料到这个大牌经纪人就是男同届的哈维,签约仪式就是吃冰棒。
精神小伙接的第一个客人就是电影公司老板的老婆,这个徐娘知道小伙有逐梦演艺圈的想法后帮了他一把,最终让他成为一部电影的男主。
而这部电影的剧本作者,就是之前那个被精神小伙拉去做牛郎的黑人。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个长得像白人的亚洲混血,有着一半菲律宾血统,本来想着找一个美籍中国裔女人来主演他的下一步电影,但却被电影公司的制作总监劝退了,他就从一堆扔给他的剧本里挑选出了那个黑人作家的剧本,打算拍一部白人电影。
本来也风调雨顺,但他的黑人女朋友也是逐梦演艺圈的一员,直接女上位给他来个枕头吹风让他改剧本,把女主改成可以让她演的黑人。
导演清醒之后居然没觉得不妥,反而觉得很有意思,跟总监聊过之后虽然有分歧,但最终也得到支持,可是电影公司老板却极力反对,怕这部电影拖垮整个公司。
阴差阳错,在一次风花雪月中老板心脏病发,徐娘顺位而上,她觉得这部电影的创意非常好,但同时也知道大老板的顾虑,本来也不支持用黑人女演员。
但演员培训大臣,同时也是闺蜜和制作总监极力推荐之后,最终认可了黑人角色,但把预算卡死了。
徐娘女儿本来也是电影女主的竞争选手,但看到母亲为了女权,为了黑人权利而不惜牺牲电影公司的干劲后,突然把自己足以当影后的试镜搞砸了,拱手让给了女黑人。
这样一部由黑人写剧本,由亚裔血统的导演,女黑人主演,并且配角是中国裔的电影就此杀青了。
以上这是主线。
背景音乐和剧情,加上经典好莱坞调色和绝美的背景设置,美工道具和服饰,不得不说是一部赏心悦目的迷你剧。
老戏骨的张力非常到位,极其有说服力的对白和细微的口音区别让整体的剧情发展很连贯。
爽点频繁,感人的部分也很多,亮点更是数不胜数。
老电影画面感的穿插虽然充满了现代话的演绎,但是也毫不违和。
这不是一部可以老少咸宜的迷你剧,但却是一部可以在星期六下午,用着慵懒睡姿吸着冰沙看得很爽很舒服的成人童话。
别太较真。
一部高颜主演和老戏骨的基佬R级剧一度看的我热泪盈眶,本片讲述了一群拥有不同年龄 不同背景 不同境遇 不同肤色 不同性取向在好莱坞追寻梦想的人,为一部有争议的电影上映所做的努力。
从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阴暗面”到认识自己 接受自己,甚至时候站住来为同类发声,打破所谓“社会”阶级的社会观念的牢笼追求真正的自由平等。
真正的自由不是身体的自由,而是思想的自由。
真正阴暗的人不是那些性取向不同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如果上帝创造了我们 但我们却因为条条框框不尊重自己的想法 不敢表达,只为了顺应时代迎合世界,那没必要创造你。
正因为是有这些勇敢的人 社会才会进步 才会越变越好。
剧中每个人都有他的所谓的“人格缺陷”但谁又知道这是否是一种缺陷?
可能不正常的是这个社会而不是你本身。
好莱坞的金字塔也映射着社会金字塔,喜欢里面的角色设计 ,略显夸张但这也是历史。
所有的思想家革命家都是伟大的社会进步推行者,以电影为主题 演绎不同的人,精彩。
电影中导演和制片还有统筹 编剧 制片人到职责与关系也体现的玲离尽致哈哈哈,还有对艺术极致的追求,每个人对电影的热爱与想法,以及触及到自己剧本需要改事内心的抵抗,却最终发现别人的建议很有用时的欣喜,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的魅力也在于此,一个有声有色充满艺术 历史 心理学 政治学 行为学等文化的载体,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人们,带给人能量,推动社会及人类意识与思想的进步,岂不是伟大的?
当今中国社会也缺少一批思想先进勇于表达自己的人,然而 经济已经快赶超美国,但是思想及意识还可能落后于美国半个世纪甚至更多。
文化与思想的先进才是推动社会文明的主要动力。
而不仅仅是生活爱情故事产物的电视剧。
如果你是理想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同性恋,无性恋,电影爱好者,正在遭遇不公,不敢替自己的想法发声…推荐去看!
瑞恩墨菲的片子总是很敷衍很狗血,像是理想化的平行宇宙,同时又很牵强跳跃,经常不能自圆其说,表达的也很僵硬。
不过在看了他们讨论《梅格》的结局那集之后,我开始懂他了。
如果说《佩格》是一种现实的缩影和暗喻,在表达已经迈出自己追梦脚步却又不能如愿以偿的人们的愤怒和悲伤,那么《梅格》就是一部鼓励不被接受的弱势群体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限制而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的励志片。
试想,在柏拉图的洞喻里,那些回过头去看到火光与物体的并最终来到了洞穴之外的人们,他们中仍会有一些在来到洞穴之外后迷失自己,得不到心里所想所愿,内心充满苦闷哀伤绝望,那便是《佩格》所要表达的。
而回到洞穴里,你要对那些没有回过头没有看到火光和物体的人说一些话,你会说什么?
你会告诉他们外面也有很多痛苦吗?
不,即使到最后人生也没有意义,但回头和看外面的世界这个过程,也是值得去争取和体验的。
你会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回头看看哦,也可以去洞穴外面探索哦,外面还有个更大的世界呢。
毕竟,你作为一个在洞外的人内心清楚,外面的经历再让你绝望,也比在洞穴之中做一个看影子的傀儡更像一个活人。
回到墨菲的《好莱坞》。
现实有多糟糕不需要影视作品来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在经历。
影视作品存在的意义之一在于展现世界如何可以更美好,提醒我们记得自己所要去争取的东西,提醒我们不要放弃,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艾维斯(女老板)作为白人女性群体代表,洛克(傻大个)作为职场新人/同性恋群体代表,卡米尔(梅格女主演)作为黑人女性群体代表,阿奇(编剧)作为黑人同性恋群体代表,都在向观众传达,如果权力是别人赐予的,总有一天会被夺走,只有做到autonomy(个人层面的自治),为自己争取,才能获得尊重。
如果有更重要的东西使自己没有办法去争取,那么就做一个迪克(制片人/二把手)的前半生那样诚实的人,不会让自己迷失,也不会让自己的精神处在煎熬的状态里。
然后我想到自己对这部片子的除了价值观之外的感受:这部片子的剧情就和欢乐合唱团一样,没有歌舞的欢乐合唱团,可以想象有多糟糕多尴尬。
这些让我觉察到,之所以我会觉得它尴尬糟糕不能自圆其说,是因为深知现实的残酷性。
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之处:我认为一部/在我内心深处明知道里面的故事是符合自己的期望/的电视很糟糕的原因/是因为我深知现实的残酷,因此我赞同它的价值观(人需要勇敢的鼓励,不给自己设限)却并不认可它,因为我觉得在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美好的事情发生,而这正是在给自己设限。
也就是说,我被鼓励到之后,仍然在不断地主观的给自己设限。
当我们说它狗血说现实残酷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内心认为“现实的残酷是令人畏惧的不可突破的不可改变的”。
这意味着自己从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些地方不敢相信现实可以被自己的努力改变。
而这正是片子里所要表达所要鼓励突破的东西。
我写下我自己的这些觉察是想说,剧里的这些情节放在今天的好莱坞已经屡见不鲜了,但在我们的社会里,关于平权的斗争才刚刚开始不久。
我们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也大多是鼓励服从现状,而不鼓励突破现状的。
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女性,虽然有着自强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但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还需要多觉察。
觉察便是突破的第一步。
(道理我都懂,但这片子真的质量一般。
)虽然千万般嫌弃,但还是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说我赞同里面的价值观。
以下内容受到@Arooooo 剧评的启发,感谢~我所理解的本剧着重讲述的有两点:一是作为弱势群体的一员,学会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参与游戏,改变一些规则;二是如何面对无意义的虚无的人生。
艾维斯(女老板)在最后的晚餐向艾斯(大老板)声明独立自主,使用温柔坚定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认可获得合法的权益。
就像卡米尔在奥斯卡入口时那样,向观众展示如何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这部片子想告诉大家的:想为自己发声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温柔而坚定的非暴力沟通。
女性自有女性的斗争方式,不同于枪杆子和暴力,这是我认同并引以为自豪的一点。
这部片子想表达的是不惧怕权威,与权威直面对话,而不是废除权威,或者自己做另一个权威。
历史证明,权威的颠覆不过是带来更多的痛苦。
不恐惧权威,意味着不怕面对潜在的暴力,但也不通过暴力的手段达成目标,否则原本的弱势转眼做了另一个权威。
这个世界的好坏不在于谁做权威,而在于权威和弱势的权力差距有多大。
从个体层面来说,他们已经做了自己的规则制定者,实现了自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于规则制定者和当权者的争夺,其实仍然是困囿于控制权的争夺中,不利于一个人自己的幸福。
就像Jack(梅格男主演)求婚那句台词“being somebody doesn't mean a thing unless unless you're somebody to someone”(成为大人物毫无意义,除非你是某个人心中的大人物)。
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之后,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途径去适应空虚无意义的人生,消费主义,性,等等。
现在逐渐成为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人和人之间的纯粹真实深入的关系。
21世纪之后,出现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探讨这一主题,比如豆瓣高分的《我们这一天》《柯明斯基理论》。
而《好莱坞》这部剧,用走马观花的方式快速的讲述了很多很多东西,像极了我十年前在考场上构思半个小时却只留下十分钟时间写的作文。
也太好看了吧!怎么只有七集演员 编剧 导演逐梦好莱坞,然后集体在加油站做鸭🦆 hhhhh最后梦想实现了,剧情发展真的很好莱坞啊,我不喜欢女主,好喜欢安娜梅王,亚裔获得奥斯卡那里真的感动哭了T﹏T。
看的根本停不下来了。
还有谢耳朵倾情出演变态爱你们!加油鸭!希望还有第二季呢
……
空洞 无聊 胡说八道 最气人的是甚至没有丝毫的香艳场面 连肤浅都做不到
加油站下海,好扎实的剧本,哭巳我了,you are a good person. Why do you have so many doubts about that?
前面好看了两集,后面就政治正确无聊聊聊了
表示极其惊讶,原来网飞也能拍出这么烂的剧,还是好莱坞最拿手的题材……故事铺排和情感发展逻辑幼齿的就像过家家……几个年轻演员的演技也真是够可怕的……
Netflix居然拍了个好看的合家欢迪士尼童话故事,音乐也好听!剧情简直是啥都想讲啥都没讲,最后一集说教之幼稚让人不得不回来再扣一星
这不叫理想主义,根本就是幻想主义,是科幻题材吧!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里。快进看不然怎么看得下去?写的太easy,太太太easy,是多久没看到这么好写的剧了,就因为要给非白人族群和lgbt+希望?多的一个🌟给lgbt+。
偏僻入里:好莱坞的本质是淫窟,一边演戏,一边卖淫,正所谓梦想和生计两手都要抓;世上哪有什么dreamland,只有皮肉上位,还是网飞会,全裸导演把日本黄色产业大佬拍得如此励志,好莱坞又把鲜肉的堕落拍的幽默诙谐,期待网飞也来一部《横店传》
最后一集怎么回事,前一大半还是颁奖礼,然后就跳到了谢耳朵道歉,Dick去世…
看到中间只想给三星,最后一集“好莱坞式结局”看完反而想给四星。因为所谓过于完美的情节设置,你知道现实中其实从未发生……那时候没有华人、黑人、同性恋、女人在好莱坞取得过如此大的成就,站到过颁奖礼舞台的中央。而如果有呢?相信最后一集的温情(乃至煽情),那些激动、欢呼、落泪、亲吻……直男可能无动于衷,但女人、同性恋……每个在现实世界曾被不公平对待过的人都会心有戚戚焉。我们不能怪童话太美好,我们应该问现实为何如此残酷?
最后两集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结局减了一颗星
能感觉到Ryan Murphy对好莱坞黑历史(也许还没有成为历史)的重试,并用流行的方法为少数族裔和LGBT人群发声,谱写属于他们的好莱坞故事。一部电影诞生过程中的不断改写和重构,与本剧对历史的改写和重构暗合这一点很厉害。但所谓梦想和成功就是作品顺利投拍得奖什么的,还是非常空洞幼稚。至于全剧开篇把“好莱坞人均站街”的基调打得太扎实,后续竟然还要集体复刻一次,十分好笑。
还不错,一天一集的进度解决了这部快餐剧。导演用了好莱坞式的那种肤浅诙谐的幽默方式阐述了这一个闹剧横生的故事,没有进入深度剖析,更没有什么寓意深长,只是像是酒吧夜谈一样讲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一伙年轻人闯荡好莱坞的故事,当然酒池肉林,节外生枝,各人对付,资本与文艺的胶着这都是恒久不衰的电影界元素。。。
二集后就放下了
灌了水的9号秘事。把肮脏龌龊的事拍得这么义正言辞也是稀奇。
To good to be true 的好莱坞童话,不过种族lgbt议题还是让人有点感动
且不论部分情节的狗血和随心所欲,故事结构不拖泥带水,明确而明快这一点,太值得学习了。当然,别人一季只拍7集,一次拍70集,再明快清晰的节奏也会全是水。
逐梦演艺圈+好莱坞往事。疫情期间,影院歇业,Netflix所呈现的一场好莱坞幻梦(最怕假亦真时真亦假,比如:洛克·哈德森、黄柳霜确有其人),而Netflix却正是扰了好莱坞清梦的“罪魁祸首”,现实值得玩味。最后一集名为“好莱坞式结局”的确典型的好莱坞。回顾全剧,Netflix熟练地以好莱坞风格的讲述好莱坞,无论有意与否,都达到了调侃的效果。点到即止地满足观众对于早期好莱坞的好奇。
鸡汤太浓
这根本就是喜剧…喜欢看男演员的各位会觉得这个片子很养眼…谢耳朵真的是豁出去了 lol 我对好莱坞没有任何认知见解 所以也算给我半真半假上了一堂历史课吧…结局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感觉有点让该剧丢分 而且关于rock hudson的部分基本都是编的吧 他哪有刚出道就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