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影评不太好写,因为毕竟是一部灾难片,如果想吐槽的话,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拿着薯片,喝着啤酒看别人承受痛苦还评头论足,好像自己不太厚道,伤口上撒盐似的,可是我觉得过分的表现苦情戏,反而让人觉得这是在消费灾难,电影里所谓的日常黑zhenfu无能,表现"鼠胆"英雄的操作,都只是噱头,并没有真正给人震撼和反思,看完后,除了不断徘徊在耳边的哭声,别无他物. 《潘多拉》应该是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为原型改编的,同样是核泄漏事件,去年的《切尔诺贝利》给人印象很深,没有歇斯底里的怒吼,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哭诉,更多是把价值传递出来,把真相告诉观众,每个人物都立得起来,每件事都表达的很清楚,所谓一针见血,我想那才是教科书一般的改编,好,下面简单的看看这部电影,雷声大雨点小,表面上核泄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灾难,电影里也有所表现,而伴随着核泄漏所带来的问题才是值得深挖的,比如恐慌,抉择,或是生命的意义等等,这几个层面,除了主角人格分裂般的表演,真的不知道所有人是怎么了?
不是互喷,就是哀嚎,说实话,看电影的时候我平时都喜欢开很大声,而看这部的时候,我却把声音调得很小,哭声真的让人很不安,我知道你们经历着什么,可这么多苦情戏,煽情戏,实在是看的我比电影里的人更痛苦!
真的很不想说主角是一个装×儿的人,可是几次打脸的表现,让人哭笑不得,对不起,要严肃,这不是导演的本意,却达成了这样的效果,你看他前一秒脱衣服跑路,后一秒穿衣服救人,上一个镜头砸电视,下一个镜头打电话要去,我试着站在导演的角度去思考,他可能是想创造一个"鼠胆英雄",一个刀嘴豆腐心的真男人,是的,没人要做英雄,做烈士,他就想做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可以跟家人永远在一起,这很难吗?
我都知道,可是几场戏的衔接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期,反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好了,不多说了,电影适合喜欢苦情的朋友看,很多"感人"的画面和对白,勉强三星吧,冲着人性,剧情的朋友可能会失望,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不喜勿喷
教父吃糖,腮帮胖胖
这个钱包的转场很棒
每个人说话都好费劲,生怕一口气上不了就...
主角团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死,你们都是渣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看多了韩国电影,其实大部分观众都清楚了他们的套路。
但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特别擅长拍灾难片,韩国人民也真是多灾多难。
既汉江怪物、釜山丧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台海啸、铁线虫入侵、摩天楼着火之后,这次核电站又爆炸了——《潘多拉》
影片名《潘多拉》即为潘多拉的魔盒,喻指灾祸之源,许多人用它指代不幸的礼物。
该片由金南佶、文正熙、金英爱、郑进永等人主演。
围绕核电泄漏话题展开,讲述强震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在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危机下,核电站工作人员、居民和消防人员协力克服危机的故事。
说起这部影片,咱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韩国是全世界核电站密集度第一的国家。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许多国家都决定反核,但韩国目前依然增设了6座核电站,并拟定了建设4座的计划。
影片一开始,是五个小孩之间的对话。
胖男孩儿问其他小伙伴,“你们知道发电站里面有什么吗?
”他自己说那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
另一个小男孩反对他说,“不对,是饭锅,因为那里有饭锅,我们才能享福。
”“多亏他,我们国家将来才能成为富国。
”而坐在他们身边的另一个小女孩反对了他们,“老师说,核电站就像个箱子,一旦打开就会出大事!
”小孩们都不相信,他们始终认为核电站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好的东西,不信就等着瞧吧!
十几年后,这些小孩都长大了。
他们之中有一个叫姜在赫(金南佶 饰)刚好在核电站工作,他是技术人员。
可他迫切地希望离开这里,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因为核电站事故失去了生命。
而他却遭到了母亲、女朋友以及其他朋友的反对。
他们从始至终都相信政府说的话,认为核电站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
“核电站的工作这么好,你怎么总想离开这里啊?
”
住在核电站附近的村民也不喜欢核电站的存在。
但是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搬家和逃离,而是找到政府部门逼着他们中断运行,封闭核电站。
“若不赶紧封闭我们都要没命了!
”韩国政府,从总统到总理,再到他们手底下的其他工作人员,并没有把村民的话当回事儿。
谁知,突然发生了一场6.1级的地震,引发了核电站的爆炸……大规模强震引发的爆炸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
核电站突然陷入了危机!
傻了吧唧、没有话语权的总统,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的总理,什么也不懂的外行核电站领导,敷衍了事的下属。
又因为一部分人的瞒报、故意拖延时间,反正就是从上到下都没把核安全当回事儿。
以至于这场毫无预警的灾难,使所有人被混乱恐慌笼罩。
所有人都想逃离这里,甚至是逃出韩国,城市都陷入了瘫痪。
然而韩国政府依然不作为,还试图掩盖真相,断掉了互联网,又把人们困在核电站附近。
原本姜在赫已经从核电站里成功逃了出去。
可是核电站爆炸后,他又看到了那些受重伤的工友们被抬出来的场景。
再加上已经有不少消防员为了保命不愿进去,以及领导们停止救援的要求,他再也不能视之不理,决定重新返回核电站进去救人!
紧接着,姜在赫发现事情变得越发不可控制,除非牺牲自己,才能保住所有人的性命,包括远在外面的家人的生命。
面对死亡,谁又会不怕死呢?
就连动物看见人类要杀自己都会跪下求饶,更何况是人呢……姜在赫痛苦地哭着,“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他的父亲和哥哥就是核事故丧生的,轮到自己也是这样的结局吗?
影片的结局解释到,姜在赫不是讨厌核电站工作,而是害怕这份工作。
可最后挽救国家于危难的竟是一开始就被牺牲的底层工人,每一次牺牲的都是底层人物。
可又有谁想做平民英雄呢?
无助又英勇、被逼无奈,不过都是为了家人罢了。
苦难永远压在老百姓身上,政治是灾难的制造者,普通人是权利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这是部剧情刺激、故事走向毫无意外的灾难片。
戳中人心、贴近人性、感染力和煽情程度也很强,还有就是他们把大规模人群恐慌 、骚乱拍得很到位。
愿以此为警戒,远离灾难,永远不要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都说韩国电影只敢批判政府的不作为,却从不改变现状。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不遗余力的过度抹黑韩国政府的形象。
可事实上,韩国政府及总统的所作所为,的确没有获得韩国人民的认可。
前几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就因为一句话引发了众怒。
他在纪念“三一抗日独立运动”104周年仪式上称日本是韩国的“合作伙伴”。
由于尹锡悦在抗日纪念日认敌为友,因此有不少韩国民众在他的雕像前边打边骂,用鞋底抽脸,是他活该吗?
这几天连续看了《隧道》《海云台》《潘多拉》,但要属最震撼的,还得是《潘多拉》。
看过很多网友对《潘多拉》的看法与角度,都很有见解,但在本篇文章我想提及一个可能没有被提及的角度——“在舍生赴死前,人到底是恐惧还是无畏?
” 相信在我们传统的动画,电视剧,电影内容当中,在我们漫长的成长路线当中,伴随着我们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怀揣着赴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坚定的眼神,勇敢的心灵......可能是去炸敌人的碉堡,可能是去炸敌人的坦克,也有可能是去刺杀敌军首领。
但是这一切好像总有一种......太过随意,太过轻松,太过简单。
一个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有如此的坚定吗?
当然,我们当然承认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会有一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之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生死于脑后。
但是,历史,英雄事迹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个个最平凡的躯体所造就的。
是人,总归就会有恐惧,有担忧,他们有自己妻子孩子要去牵挂,有自己的父母要去赡养,甚至自己去充当“敢死队”也是犹豫犹豫再犹豫才决定下来的。
《潘多拉》在最后,男主人公哭着对家人说:为什么我得这么死去呢?
我不想就这么死去。
我真的,我真的非常害怕......我好害怕。
对啊,当他一个人看着自己的队友一个个离去,只能对着头盔自说自话,看不到,听不到自己地母亲,妻子,家人的面庞与声音,面对着犹如人间地狱般的房间,即将到来地“坍塌”“辐射”“冷却水”......他怎么会如此坚定地去赴死啊,他怎么会无所牵挂啊,他怎么会......不害怕啊?
我认为我们许多的历史,始终忽略了每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同时每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感情随机也被忽略。
我们有选择性的去放大我们希望放大的,所谓的“坚定”“勇敢”,这当然有一部分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在这些人所呈现出来的“无畏”“坚定”背后的情感,或许我们会变成一个未加思考便劝人“无畏”的冷血动物。
这些平凡的人当然会害怕,这是人的本性,这不可抹杀。
但是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在历经恐惧之后仍然做出了“逆人性”的选择——这便是闪耀在人性的光辉之处。
我们可以笑着赴死,我们也可以哭着牺牲,无论是哪种姿态,都值得被人民铭记,被历史歌颂。
想以此篇感想,致敬每一个平凡的英雄。
#潘多拉#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韩国电影悲情线路。
关注点放在了核电站上,类似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印发和污染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于人员伤亡,韩国影片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小人物家庭身上,本片也不例外的把政府狠狠的骂了一顿,而把怜悯给予了受害者。
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你要等到我能离开你之后不会不能活下去后再死去”。
转帖:日本核污染水已进入大海,研究称日本核污水排海240天到达中国。
此刻,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时间上午9点左右),东京电力公司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开临时记者会。
东电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将在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点(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启动。
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如果没有核爆炸,或者在赫最终会迫于亲人和心上人的压力,屈服于现实,在家乡结婚生子,留守在核电站日复一日地重复一样的工作,虽然免不了对工作与生活的抱怨,但至少还能安度余生,颐养天年。
但是,生活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在赫也从未想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而在这最后的时间里,他被迫不断地接受重重的考验,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责任……6.1级地震发生后,预感到核电站将会出事的在赫本可撇下坚守岗位的同事朋友,独自逃离,从而避免后续的一系列灾难,但他没有!
他只是怒同事之“争气”,继而同样投入到工程修复中去。
核爆炸发生后,苏醒后并无大碍的在赫本可迅速逃离,但他没有!
他积极开展伤亡救援,即便消防队和救援队因核辐射厉害无法进行救援他仍义无反顾扑入核辐射核心地带,最终甚至被冷却水浇灌一身,扑倒在地。
贮水槽裂缝修复工程宣告失败后,在赫本可不吱一声,跟随大部队出离,但他没有!
他还是坚持说出心中所想的补救方法,最终还身负独留房间引爆炸药的重任,亲自将自己送入必死之局。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亲情既是自己的盔甲,也同样是自己的软肋。
亲情的羁绊促使满身伤痛的在赫即便知道危险重重,仍选择再次进入核电站开展贮水槽裂缝修复工程,一切只是为了身后的亲人能够活下去!
在即将引爆炸药前,在赫透过屏幕在亲人面前展示了自己软弱的一面,坦诚自己不愿如此死去,毫无一点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但是这样的他有错吗?
在此之前,他是如此的痛恨核电站,无时无刻都想逃离这个“鬼东西”!
作为一个小人物,他只想尽量赚多点钱,出人头地,为亲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做心上人坚强的后盾。
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最基本的心愿啊,这难道也有错吗?
然而,命运偏偏开了个玩笑。
青瓦台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与政府声誉,置民众安全于不顾,为了核电站多番博弈衡量,在排放氢气、浇灌海水等本因当机立断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政府的无能偏偏要在赫这些普通人埋单,这样的结果,不让人觉得悲凉吗?
总体上来看,《潘多拉》在塑造人物矛盾关系、推进剧情、引导高潮上做得很到位,朴正宇也是花了很大心思导演了这样一场场面恢弘的灾难片,值得一看。
— end —
我觉得实际评分应该比豆瓣目前的再高一点。
潘多拉这个名字真好听,所有叫这个名字和以它为寓意的事物都特别喜欢,圣洁而又神秘…… 不想说政治问题,也不想说韩国电影多牛逼了,说点小的点吧。
几天前看完的这部电影,现在留在脑海里应该就是给我震撼最大的和印象最深的了,可是也不想写太多影评了,怕写太多再带入看电影时的情绪里。
那个小胖子吉燮是我认为整部影片里最英勇的一个人了,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真正的行动派英雄,总是用他温柔软绵的语气说出那么斩钉截铁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他的每一次决定都没有先去看周围人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认为对的就要去做,他不会去用道德绑架别人让别人也和他一样,不去批判别人,他只默默去做他认为真理的事,这才是我认为真正善良的人。
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是含着泪听他说出他的决定来的。
在赫这个特别接地气的傻小子,他对妍姝更像是哥哥对妹妹的情感,他从最开始对母亲对家里的店对妍姝不太负责到最后为了所有人的生命牺牲自己,既是受了吉燮最初的影响,更是被人类生命如此渺小的震慑。
有句名言说,只有在我们真正害怕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最大的与之抗衡的勇气。
最后在赫对着头盔说的话我依稀记得,我以为他会说很多慷慨激昂的话,可是没有,只有无助、孤独,祝福,恐惧…,太真实所以看得太难过了,尤其他对着妈妈有气无力的说“妈妈,我好害怕啊”的时候,我特别难受。
我真希望那根导火线就此引爆,不想看到他如此孤独。
还记得在赫和妍姝通电的一次,妍姝哭着喊着对再赫说:“你一定要等我不再需要你的时候再离开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颤抖了一下,我好想有个人一直陪伴我……
是根据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改编的。
说来也奇怪,政治经济上极为仇恨日本的韩国人,翻拍起日本电影来倒是不留余力,当然,翻拍之后,加入对政府的无情嘲讽也是“政治正确”的一部分。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韩粉来说,电影演员年青漂亮,就能让他们以为这是韩国原创了。
电影这段提到因为没有处理废核燃料的设施而把大量乏燃料棒储存在燃料厂房,其实国内情况也与这类似,所以核循环项目的尽快上马是很有必要的感觉有必要科普的就这么多,电影很好的反映了核电业里常说的一句话:一切事故都是人因事故。
片子内容和节奏都很流畅,只是夸张了抗辐射能力。
很多人以为这片子黑政府,殊不想什么人会拖延、阻挠,可不就是那些蛀虫与硕鼠!
在福岛事故之后,大陆也从来没有过反思,建议五毛们去查查大陆有多少核电站,东部除大人物住所所在河北范围内其余地区全有,说到底大人物只关心自己别死。
以大陆的人口密度,发生事故后几无可能开展有效疏散、隔离。
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乱,核电站这种张着嘴等着吃人的东西,要来何用?
在赫这个特别接地气的傻小子,他对妍姝更像是哥哥对妹妹的情感,他从最开始对母亲对家里的店对妍姝不太负责到最后为了所有人的生命牺牲自己,既是受了吉燮最初的影响,更是被人类生命如此渺小的震慑。
有句名言说,只有在我们真正害怕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最大的与之抗衡的勇气。
最后在赫对着头盔说的话我依稀记得,我以为他会说很多慷慨激昂的话,可是没有,只有无助、孤独,祝福,恐惧…,太真实所以看得太难过了,尤其他对着妈妈有气无力的说“妈妈,我好害怕啊”的时候,我特别难受。
我真希望那根导火线就此引爆,不想看到他如此孤独。
8.15晚.男主就能死前直播?!真的是无了个大语
未来能遇到的灾难,应该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忏悔吧,为子孙后代们祷告吧。电影真的够煽情,但值得一看。还以为潘多拉是一只变异的怪兽,原来我想多了。
粗糙刻板的灾难片模式...不过再糙还是催吾泪...
这一万七千人也是我们的国民,为了其他五千万人,而要求这一万七千人牺牲,谁都没有这个权力。
人民好汉,总统混蛋,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反,别把人民的牺牲当功绩,反过头来还让贡献最大的人民感恩僵化的你,人民是最受灾受难的群体,也是最值得呵护和尊敬的可爱的群体(临终煽情是认真的吗?韩国电影太爱煽了)
3.5星,差点被无限期推迟上映http://china.hani.co.kr/arti/culture/2149.html,我想,到现在为止都没能开发出代替人在核泄漏和爆炸等高危环境下维修抢救的机器人,整天吹嘘什么AI有什么意思呢?之所以总统被总理摆布,据说有崔顺实的影子
好题材拍烂的代表作。除了拖沓、煽情、情节太套路化等韩国灾难片的一贯问题,人物刻画也不成功,细节问题太多。最后一段煽情极其尴尬,想嘲讽政府请先把故事编好~
不谈政治 只说电影,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是首先,你要学着有尊严。敢于说不,敢于质疑。任重道远。
新闻里小小的两分钟,爆起来是这么震撼,隔着屏幕也抖三抖!前半小时四星。后半小时二星,导演也把观众想的太铁石心肠了,一味催泪,有的东西还是不要言说的好。
摁在地上摩擦
3.5吧。一样的世界一样的套路。出事第一反应,民众是不知情、恐慌,官僚则以压住消息扩散保证自己利益为第一要务,最后被送去当炮灰的永远是百姓。
你们对力量一无所知~
韩国人真的是把自己自私自利的本性展示无疑啊,大灾大难面前,普通群众就不要给政府填乱了,如果像片中那样大多数人都没担当,都丢下自己的职责不管,连卖票的都没有,你跑都没地方跑。所以这些事情不会在国内发生,因为我们有一群党领导下的最可爱的人,会在最危险的时候,逆向而行,留下最美的背影。而不会像片子妹子一样,为了逃命不管规则在高速上逆行。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跟风的依然会把路堵死,反而耽误救援团队前行。脑子正常的人一定不要学坏哦
从拍摄看故事说的太冗长,从立意看导演代表民众发声,中规中矩。
临死还搞个电视直播废话吧啦败笔
类深海浩劫的设定,格局却到了国家层面。全程靠吼的釜山方言很是糟心,韩式套路的煽情也用力过猛,但灾难的完成度确实不错。7.0(人设最讨喜的还是护士小妹)
前三分之二比较拖沓,后面常规套路煽情。又名《釜山行》前传。
还好对国家机器没有一黑到底
明明那么吵 却看得人困😪
把问题无限放大放大 是个非常勇敢的行为 电影中所谓的英雄男主角也其实是个非常没有责任心的普通人 最后也表现出了现实中应该有的样子 正好也对应日本核电泄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