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儿真不错。
起初是我妈看的这部电视剧,我在一旁听到了这首《传奇》的主题曲,心想,嚯,咋这俗。
后来我就跟着看了,结果感动的我一塌糊涂,宋丹丹的这股青春劲儿啊,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真的。
最喜欢看的片段就是她和梁冰逗贫了,哈哈,真是温馨又可爱。
我觉得这点儿特好特真实,先不说俩人是什么关系,这种交流特真诚,就好像你面对一个真诚的人你就特别想把什么都跟他分享,所以梁冰儿和小辫儿那种爱是真的爱,甭管是友爱还是恋爱,就是打心眼儿里的特美!
其实很多人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嘿,你看,多好,年轻能谈恋爱,多幸福啊。
你看看那个什么什么的偶像剧男女主角那女的滑倒了,直接就亲到男主角的嘴上,俩人就来电了。
这就是爱情吗?
俩人根本没沟通就看人家脸一眼就爱上了?
太尼玛假了。
爱情应该是小辫儿和梁冰这样,刚开始就是互相打岔,聊天儿闹着玩儿,都是从朋友做起的,后来因为彼此对对方的性格所吸引,就是想跟她一起过日子,在一起就很开心。
小辫儿是打心眼儿里的善良,那股劲儿啊,如春风拂面,多珍贵啊。
其实真正把爱情当做一回事儿的年轻人人都觉得,虽然到了年龄,恋爱却没有那么简单。
这个浮躁的社会,年轻人的一切多半是从父母那里唾手可得,也许是不懂珍惜,只爱自己,一样的猥琐一样的懦弱。
这俩中年人,嚯,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在现实中的真爱会是怎样的面貌。
人的欲望很多,但其实人需要的很少,有人惦记,有朋友有亲人,有个安定的生活,其实就够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集让我特别震撼,就是老二她姐,说老二:你特么到现在都活不明白!!!!
我要得到的什么东西,从来就没有得不到的!!!!!
我当时看完了心里觉得特恐怖,那一份成人的阴暗,暴露无遗。
其实她真不懂,老二这样的才真是活的明白,她真的懂人活在世上是为了干嘛,她比梁冰都活的明白,不然她不会走入他的心,用那份真挚纯洁的关怀融化了世界带给梁冰的那份恨。
是小辫儿让他彻底改变了一个人,你看,爱的力量多伟大!
所以说嘛,我们是因为爱走下去的。
这片儿拍的太真实了,真的,所以才能那么走入咱们的内心,我记得梁冰从美国回来的时候碰到小辫儿,他们当时特别客气的握手说:你好,你好……“那段看的我特别心酸,因为这儿特别现实,人家要结婚了,说什么都是没用的,那一种客套,是特别悲凉的,真的。
就好像是我记得E神《好久不见》的MV,明明是悲伤的歌,却用卓别林的方式很搞笑的出演,居然给人一种更加凄凉的赶脚。
真好,搞得我都对爱情充满希望了,真的。
最后的结尾我相信大家都哭了,你看,你也感动了,虽然你曾经对生活失意对爱情失望,可是你也在电视面前把眼睛哭花。
这说明你们的心也是这么善良的,嘿,只要你相信,你一定会遇到一位珍惜你这份儿纯真善良的人,你说是不是?
:)
我连快女都不愿意看了。
趴在笔记本前看李春天的春天。
本来开始挺轻松的,我特爱看梁冰和李春天逗贫。
可是看到最后真就挺难受的,可这幸好是一部电视剧,善良的编剧和善良的演员给善良的观众们一个喜剧式的结局。
李春天和梁冰在茫茫人海中最后还是彼此看到了,然后就跑过去,然后就拥抱在一起。
然后这部电视剧就剧终了。
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了一分钟,为这俩快四张的大男大女高兴。
之后就是一阵特别大的悲哀,合适的人太不容易遇到,可要失之交臂那就太容易了。
梁冰急匆匆的就去了美国,本来打算在临走之前向春天表白的,可是造物弄人,李春天没来的及听到那段表白,从此俩人一个东半球一个西半球。
再回来的时候,梁冰的女秘书变成了未婚妻,李春天还是孤单单的一个人。
原因是一封没有看到的电子邮件。
这事儿不稀奇,我也遇到过,不同的是内个时候没有电子邮件,鸿雁传书,不知道为什么邮递员投递信件的时候全部卡在了信箱和墙壁的夹缝里,每次我去开信箱都没有信掉出来,直到同样的一年多以后,这个夹缝被填满了,我才发现那厚厚的一摞信。
可是真的已经晚了,我回信去解释,可是没人会相信,是呀,换了我自己也未必相信,怎么会卡在夹缝里看不到?
可事实就是如此,到后来,跟我鸿雁传书的那一位,我俩连朋友都没的做。
因为失去太容易了。
后来我常常自己解释说这是没有缘分。
李春天也总这么说,她说她和梁冰没有缘分。
其实梁冰一次又一次的找她。
误会和错过都不可怕,梁冰其实一直爱着李春天,他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错过,错过了就再去寻找,这个岁数说爱挺不容易,梁冰对春天说,跟你在一起我特有安全感。
一个女人让一个男人觉得有安全感,说明这个男人在这个女人面前是完全放松的。
没有任何戒备和提防。
岁数大了说爱不容易,两个人在一起特别舒服还很开心,这其实就是爱。
真为李春天感到高兴,这个岁数遇到这么合拍的人着实的不容易。
我也为自己感到庆幸,25岁之前确定终身,现在看来一点不幼稚,没有人愿意做齐天大圣,只是现实太残酷,一次又一次等着李春天的梁冰先生实在太难得。
电视剧的主题曲选的是传奇。
片子到最后的时候这支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最后世贸天阶内个桥段用了慢镜头,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模糊,李春天和梁冰被夹在人群中一次次的擦身而过。
好在最后他们俩都回了头,然后遇到,最后一集,梁冰一直没笑过,最后的这个镜头,梁冰看到李春天,会心的笑了,好像长出了一口气儿,我也是,终于还是遇到了。
李春天扑倒梁冰怀里,哭了。
好多人看到这也是跟着笑着哭,合适的人不容易遇到,失去又太过容易,所以不管是现实还是戏中,就让我们这样彼此沉迷一会儿吧,哪怕只有短短一分钟。
尽管现实生活总是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总是比我们在影视剧中看的更加狗血,可我还是愿意为我身边善良的齐天大圣们祈祷。
在不经意转身的那一刻,遇到亲爱的内一位。
会心一笑,然后从此在一块儿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李春天的春天看完了,大结局了。。
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梁冰和李春天在一起了,可看完后还是有种挥之不去的感伤。。
因为我仍觉得这不过是电视剧抚慰人心粉饰太平的好心好意。
现实生活中,梁冰最终的选择永远是给他轻松的,主动的小庄。
被动温吞的烂好人的李春天则会被他偶尔在繁星点点的夜里想起,然后埋入越来越深的回忆里直至忘却。。。
看电视剧之前,读过庄羽的原著小说《此去经年》,书中的李春天几乎是作为一个童话供人来无怨无悔的毁灭和绵长无期的怀念。。
书中李春天在梁冰的告白中死于一场车祸,,庄羽在电视剧中显然做了仁慈的修订,赋予她一身希望、非常普世的结局。。
可我觉得原著中的结局其实更符合李春天作为一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热情的为别人生活打酱油跑龙套,她满足我们对‘好人’的所有期待,对谁都予取予求,她一生都在渴望幸福和爱情,但我却仍然在水晶球里找不到她能和幸福爱情相处一室的美好蓝图。
她注定是个“幸福和爱情纷至沓来时不会处理只能抱头鼠窜”的人。
她适合在收获爱情的那一刻里死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李春天38了,和各种人相亲,各种狗血的人。
事业有成又如何,收入高高又如何,一个女人,没了爱情,始终是不完整的。
看到第13集,相亲被梁冰撞见,一个人走在落寞的街上,一个人在办公室唱着《传奇》,我的眼睛就不自觉的湿润了。
是联想到自己,还是真的无法把持的融入人家的故事里。
我在想,我要是那么大了还嫁不出去要如何呢。
会不会有她一样好的心态,会不会有她一样好的运气撞上个梁冰。
当越来越多的眼光关注剩女的时候,整个社会给你的不是宽容和理解,而是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批判,眼光为什么要那么高呢,凑合凑合一辈子过了,25以前一个女人还能理直气壮的挑对方,25一过,一切颠覆,你只等着被挑来捡去的份。
大部分人,在差不多的状态下将一辈子定格,让自己安定下来。
而少数人的心里,还是心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的,这无可厚非。
不说为爱而生那么壮烈,至少一辈子相伴的那个人要让你心里感觉温暖吧。
李春天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徘徊,她的心里我想是有过不安和落寞的,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有了归宿,即使有个再好的闺蜜又如何。
我也有过。
比起她,我还很年轻,可是,我没在北京,生活还是要被无数人的眼光所左右。
不能洒脱的当外界眼光如无物。
她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相亲,却从没放低态度,去凑合着过活。
还是怀着少女般懵懂纯洁的心等待爱情的来临。
而对于一个经历过爱情沧桑的人来说,要保持这样的一份情怀有事多么的难得。
我做不到。
我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怅然若失,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自己失去爱的能力,担心自己孤独终老。
这不是好的状态。
显然的。
后来她等到了完美的爱情,很幸福的结局。
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尽管她的这段风雨路程有点过于久。
这样的电视剧,是给我这样悲催的文艺女青年一点希望的吧,你看你看,生活哪里那么悲催,38的李春天都有了幸福归宿,何况你我。
好吧,看完之后我也这么想,跟着流泪跟着笑,等待的人不一定会输,这话是对的。
暂且相信,暂且心怀憧憬。
这部电视剧,导演特别剔除了政治、经济和时代的元素,纯粹在说一个感情的故事。
初看,觉得模仿韩剧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场景赏心悦目,李春天现代式的办公室,父母温馨舒适的apartment,张一男别具一格的画室,梁冰华丽的house,都跟过去的国产电视剧粗粝的生活气息不同,透着高丽大酱的味道。
而书写多对男女(李春天和梁冰、张一男和刘青青、刘继伟和小沈)的关系又是韩式的特征。
可是仔细看看,《李春天的春天》比韩剧高明了许多:结尾以国贸这样一个高档商业中心人潮汹涌为背景彰显李春天孤独失落的心态恰如其分,不像韩剧那样故意炫耀。
只是李和梁的爱情故事,更像《简爱》一样,虽然动人心弦,可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不美丽,也不年轻,更没有钱,但有一颗追求真爱的心,最后战胜了美丽年轻的女孩儿,赢得了有钱人的爱。
很久不看电视剧的我,在媒体对本片一片赞扬中禁不止好奇的也加入了围观的队伍。
其实我对宋丹丹一点没好看,不喜欢她说话的样子,不喜欢她走路的样子,不喜欢她笑的样子,总之她除非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其他场合看到她都觉得别扭。
我也极不喜欢热播歌曲成为电视剧的主题歌,感觉制片方出此一招完全是为了增加关注度,没有别的审美了。
因此在起初看《李春天的春天》时,心里还是有强烈的抵触感,以上想法总是挥之不去。
而且怎么看李春天怎么是宋丹丹,我就纳闷为啥不能找个别的年轻的演员演。
但是从第四集开始,我就逐步进入戏里。
李春天不再是宋丹丹,《传奇》也听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我开始发自内心的喜欢李春天这个人物。
被她的坦诚、率真、善良、热心、乐观所打动,感觉她就象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并且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导演和演员都很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这是一部特别有诚意的电视剧。
这剧2011年看过一次,很是喜欢。
最近闲来无事,又找出来看看。
第一次看了剪辑版,看的十分激动,颇为忘我的刷剧到半夜一点多,意犹未尽,到了结局,happy ending,我心满意足!
我喜欢这剧。
怎么个喜欢呢?
不是因为傻白甜遭遇了高富帅,不是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更不是有些人说的机车女碰上了霸道总裁。
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情怀、希冀和美好。
梦想照进现实,我以为这部剧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38岁大龄剩女家中排行老二的编辑李春天追尾事故认识了“臭贫”的资本玩家亿万富翁梁冰,开始了一段从不打不相识到生命不息互怼不止的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也嬉笑怒骂、幽默诙谐,也怦然心动、感人至深,最后两个相似的、美丽的灵魂,在无涯的时光中、在无垠的空间里,终于相遇、相知并相容,走在了一起,笑中含泪,紧紧拥抱。
原本,能够于浮世繁华中邂逅一段浪漫是种幸运;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是个奇迹;能够在千万分之一的几率中拥有乍见之欢,还能在平淡的柴米油盐中久处不厌,是莫大福气。
春天和梁冰的相遇,正是这种幸运和奇迹,也是他们不断修来的福气,也因此,才成就了一段《传奇》。
说传奇,就是因为现世中这样的感情是种稀罕物。
李春天是一个内心干净阳光、性格热情善良、个性爱憎分明、工作平实勤奋、孝顺父母、友爱亲朋、乐于助人的女人。
她不漂亮,对比美貌出众的自家大姐,她一直就是个丑小鸭的角色。
用她的话说,姐姐是被母亲富养的大家小姐,而她则从小就做起了各种家务、羊肉西葫芦包子做的倍香的婢女丫头。
但是,她有情怀、有追求。
她小学就看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内心充实丰盈;工作了还是那么踏实努力,像骡子一样的不知疲倦从不推脱,同时也不慕名利,领导让上就上,让下就下,不贪恋高位;生活中就是照顾爸妈、解决姐妹儿的感情纠纷然后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
她38岁了依然有颗少女心,悠闲地时光,吃着零食水果看着韩剧,或笑或哭,单纯的可以。
她不将就、不妥协。
她认为的感情和婚姻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认为所有的情侣步入婚姻都是因为彼此相爱。
她不接受条件合适差不离差不离就得了的这种论调,好像是在买卖,感觉不好就不行。
所以她不会委屈自己的心,当她发现自己对李继伟没有感觉之后,绝不接受他的殷勤。
哪怕一辈子单着,也要为自己为别人的感情负责任,绝不将就绝不妥协。
她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充满阳光,也从不吝啬于向周围的人分享她的温暖和关怀。
她关心周围每一个和她产生了交集的人。
她和自己姐姐抛弃的男人成了好友,并赢得了一个男人源自内心的由衷敬佩;她关心并照顾着曾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伤害的孙大妈,不计前嫌不求回报;她为钟晓飞的自杀身亡而自责不已,认为自己没能给予她更多的帮助;她迎进一个七旬的老人而得罪梁冰,被训斥之后依然不改善良和初心;她站在道德的一端,不偏不倚,全无私心的去劝诫朋友的丈夫远离自己居心不良的姐姐,与妻子和睦相处好好生活……她的世界就是那么简单,简单的让人心生温暖。
梁冰,恰恰需要这种单纯的温暖。
梁冰46岁了,他成长在一个缺失父爱的家庭中。
这样讲似乎不尽正确,确切的讲,他的父亲在他6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在那个极为人言可畏的年代,可以想见他的成长面对的是多少的坎坷和辛酸。
被人嘲笑和欺负,打架满身土满脸血的回家还要被唯一的亲人——自己的母亲关在屋子里打一顿,这是怎样的成长环境?
从简单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描摹出一个性格火爆但情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的母亲的形象。
破碎的家庭、撕裂的亲子关系、贫乏的物质生活,梁冰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习得了他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封闭和愤怒。
就像他的大学同学说的,梁冰是一个表面上始终嘻嘻哈哈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是最有主意心中有数的人。
为什么?
因为缺少爱,所以伪装成了最好的盾牌。
改造人生的第二次机会或许就是婚姻。
然而,他遭遇的是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与自己的副总携款潜逃,留下了数百万的巨额债务和一贫如洗、几近崩溃的自己。
婚姻这条路带给他的依然是极大的伤害和不安全感。
亲情与爱情,父母与婚姻,人生中那么重要的两种情感、两种关系,如果仅仅是缺失,或许会终生抱憾。
但如果是撕裂而破碎的,带给一个人的,将不仅仅是短暂的精神消极和颓废,而是永久的恐惧和不信任。
虽然梁冰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换了城市奋斗完成了资本积累,远离故土北京远上深圳东山再起,然而,外在的物质财富终究不能掩盖惶惶不可终日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内心世界。
他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去宣泄积攒了四十多年的愤怒和恐惧,可以针锋相对、可以温情抚慰,总之,他需要一个精神上与之匹敌的人来拯救自己弥足深陷的世界。
这时候,他遇见了她。
一切好像都是命运的安排。
驾驶自家小破车的李春天不辜负自己的绰号“老二”,在一个不甚晴朗的清晨狠狠地撞上了梁冰那辆“一个8字、带一对翅膀的杂牌车”宾利。
讲话又狠又准、带着黑色墨镜的梁总一下车就张开了他那不饶人的嘴,上来就一句“你怎么不把你那脚直接踩油箱里去啊?
”互怼的生活就此开始。
拉开序幕的不只是他们彼此互怼的日常,汽车周刊的合作,还有围绕他们生活而展开的种种事件,以及相伴而生的情愫。
解决钟晓飞自杀事件中李春天自然流露出的天性善良和职业良知,她的伸张正义和嫉恶如仇,让梁冰印象深刻并欣赏钦佩;而李春天对自己深深的鄙视和不能宽恕的态度又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内心,他希望能够做出解释,渴望她能倾听自己的故事,了解事实的真相后再对自己做出评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个人可以不在乎同自己一样的人百般的否定,却不能忍受自己尊敬的人内心哪怕一丁点的不认同。
对于梁冰来说,李春天的傻与真,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全不是道貌岸然伪善的作秀,而真正是真诚的纯粹的作为一个善良人的良善,恰恰是他敬佩的品质,他不愿意自己在这样一个单纯的干净的善良的人心里留下不干净的印记。
所以,李春天表现出对他人格的反感和拒绝,没有机会解释而产生的委屈和不甘就更为强烈,作为一个理智的、成熟的男人,他抛弃了那些固有的行为方式,不惜形象不顾体面,酩酊大醉后去春天家去闹、去强词夺理也要化解误会。
这样的梁冰,我是喜欢的。
他有他的骄傲和脆弱。
面对梁冰与其父的尖锐矛盾,热心肠的老二既怜悯梁父的老迈和艰辛,又心疼梁冰持续的恨意和走过的辛酸。
她陪伴梁父,开解老人,倾听关怀,提供帮助;同时,她也几次三番劝诫梁冰,换位思考,不要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温柔软语、温情脉脉。
她照顾过去有嫌隙对不住自己姐姐的邻居大妈,忧心于大妈的拆迁款被克扣,他动用关系帮忙摆平;她被老妈催婚逼迫相亲,他挺身而出充当那个她口中的男朋友角色;他带她去好的地方散心,她欣然前往,彼此胸襟坦白、潇洒自在,互信任、无所求。
发生的事情那么多,大到一人的生死,小仅一个电话。
然而,这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却串联起最真实的人生。
在这真实中,他们在每一次的接触中,于情感上,彼此发现、敞开、接纳、共融。
互为欣赏,互相拯救,这种你所有的恰为我所要的的情感是多么的难得与美好。
梁冰的愤恨由来已久,种种变故又不断加深了他的不安全感,在不断的累积过程中,他逐渐的封闭自己,自己走不出去,别人更走不进来。
四十多年,他内心的阴暗角落却从未有人造访过。
然而,春天却用自己善良的言行和温暖的真心,一点点敲碎了他心中仇恨的坚冰,温暖了他的寒冷,让他放下过去仇恨,驱散他人生中的灰败和阴霾,迎接新生的阳光。
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善良,善待世界和每一个人。
用梁冰自己的话说就是,春天像一根火柴,照亮了他内心阴暗的角落。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种表达。
有人说,这是中老年人的爱情。
我不以为然。
爱情,自有它表达的方式,不以年龄为界碑。
轰轰烈烈是爱情,平淡温馨也是爱情;激情燃烧是爱情,细水长流也是爱情;卿卿我我是爱情,举案齐眉也是爱情。
那些互为欣赏、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的灵魂彼此相遇,咀嚼着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不畏风霜雨雪坚定的执手同行,共面忧患相互慰藉,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是多么的美好。
这个对的自己和对的人,20岁遇见当然好,30岁相识也是种幸运,而如果“没有遇见你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也不要紧,像春天这样,像梁冰这样,你有一颗良善心,我有一份温柔意,时刻保持善良抱有善意,生活的温暖必会回报我们一份美好的遇见。
终将相遇的两个人,自然会“此去经年,人生何处不相逢。
”
孤寂的心像是冰箱里的干货,来一点温柔的水轻轻泡发,那些被封存的春天就不期而至。
好的爱情应该如此,无论男女。
(深夜不想睡,为了压制购物欲我打开豆瓣写下这篇,可能有点拉长摸短的文章,我不想赞美自己,敏感是A面,啰嗦则是B面。
)春天生活的主题是阳光,她极其宽松,极其热爱生活,她用那些阳光掩饰了内心她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孤寂。
孤寂这个词太贴切,不是孤独,孤独是自主要求的,但是春天不孤独,她有非常好的朋友。
孤寂是有时候带点享受,是对爱情的渴望而不得,于是把自己沉淀干燥,期间尝试去寻找温柔的水,但是那不是适合自己的。
总之,孤寂让自己陷入某种状态,拥有惊人的自查,春天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的状态,被人推着走。
”春天的美在于孤寂的自洽,我知道自己的孤寂,但不沉溺自己的孤寂,孤寂只是她生活的余兴节目,热情地用自己善良和宽容回应生活。
我爱春天,春天数次让我感动。
“我干嘛要让人知道。
”做这件事与任何人都无关,“我”做的事只因为我觉得我要做。
梁冰生活的主题是寻找,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寻找,往往。
他寻找喘息的时间,脱离尔虞我诈的商战,他想要得到最真实的快乐,最真实的快乐无关其他,哪怕是一小段风景,哪怕是一小时有趣的谈话。
他也寻找对爱的救赎,生活的不幸封存了他的心,他极其高傲,他觉得自己站在了事实真相的一面,他甚至有审判的权利,可是他却逃不掉内心柔软的呼唤,梁冰偶尔自大,控制一切,但是绝对柔软。
“你不觉得你生活中的恨太多了吗。
”春天把宽容大方地分给梁冰,结合梁冰内心的柔软拉了他一把。
“你觉得你真的站在事实真相的一面吗?
”春天疑问。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知道所有的真相,且可以做出审判。
我对梁冰多是佩服,名如其人,清楚冰冷。
梁冰曾说春天是一根火柴,火柴点亮了他的心,他的寻找终于结束。
人在某些时候都会被内心的某些感觉呼唤、拉住或推往另一个空间,全新的、超出自己感受的。
让我们尽情干燥,你等的人还没来。
太久不写剧评,甚至脑子都无法再往上动了,但是还是追完了这部剧,看到最后依旧哭得稀里哗啦,哪怕时间再晚,我也想痛痛快快地写上一篇。
我第一次看《李春天的春天》是和妈妈一起看的,当时应该也就12,13岁,班上也有个叫继伟的男生,住在我们小区,我妈也认识,以至于我妈每次看到李继伟这个人,都跟我开玩笑。
我妈其实也是个顶有意思的人,很爱开玩笑,也很爱拿我身边的男孩子跟我打趣。
现在想来,我妈似乎也没明确地说过不允许早恋,反而老拿我玩得好的男生跟电视剧里的角色比,有意无意地暗示我其实有很多人喜欢。
只可惜她女儿不争气哈哈哈,硬是没机会早恋,大概是只配读书了。
我小学初中那会儿经常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也是其中一部。
我妈可爱看那些反应现实的好剧,例如《蜗居》,《老有所依》等,也爱看港剧,而我总是有机会和她一起看。
但像《李春天》这样的纯爱情片是不多的,而这也是我和我妈都很喜欢的一部。
在我的印象中,我妈是一个非常现实,每天都思考着为家里的生计精打细算的人。
但是我突然记起来,我在和我妈看这些爱情片的时候,她也会很纯粹地愉悦,并且总时不时提起,现在看来,大概妈妈也懂“磕cp”的快乐,妈妈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那时的我爸我妈还只是偶有摩擦,我也无法去想象当时她磕cp的心情了。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我也未曾思索过这些他人身上的命题,只觉得李春天和梁冰很甜,梁冰真好,我也想有梁冰这样喜欢自己的人,似乎每个少女都有玛丽苏的梦。
长大了再看,却完全是另外一种体会了。
我不仅看到梁冰身上不可掩盖瑕疵,而是更看到春天作为一个女性,她自身的力量,也看到了时代在这10年里发生的变化。
我看这部剧时常有一种恍惚感,仅仅十年,片中对于“剩女”的看法仿佛已经是一种“老掉牙”的思想了。
如果这部剧放到今天,我觉得十有八九都会被喷,因为里面的人物都有一种坚定不移的认识,那就是女人到了年龄必须要出嫁的紧迫感。
虽然春天是特例,但她对自己是不安的,怀疑的,她想成家的态度是强烈的,周围人对她找对象的关心是热切的。
春天被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有意无意地推着走,尽管她被周围人看出其实她想要的是一场燃烧的爱情,但是她还是在努力劝自己接受相亲,选择不那么喜欢的人成家。
她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还是身不由己地被推着强行朝约定俗成的方向上往前走,似乎“必须成家”的理性就快压倒感性的时候,梁冰出现了。
这时候我不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梁冰没出现,春天会不会已经嫁给了一个普通的相亲对象?
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遇到梁冰以后,让她无法对身边的人再向下兼容了。
她本来就是个有“小辫儿”有反骨的人,不然也不会顶住压力,熬到30大几,但她在家庭中必须扮演顺从孝顺的形象。
可以说遇到梁冰的时间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再往后一步就顺从了,但恰恰是那么地恰好,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吧。
我本来也想着这部剧算不算中年玛丽苏,但看完我觉得不是。
我很高兴能看到春天是一个能把事业做得很好的人,她善良热心,但有时候也确实“没主意”。
她不会过于地讨巧男性,也没有剥离掉自身对于家庭本能的关心。
她很直率,能够很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对身边人完全地坦诚。
有的人说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上这种大妈,我却想说,她是完全值得被喜欢的,是个活泼灵动又温柔的人,我很真心地喜欢她。
同时,对于梁冰喜欢春天的动机,也很清晰和明确:梁冰是个长袖善舞而有心机的人,他会本能地喜欢相处起来轻松,没有负担的春天。
但其实梁冰这个人挺有瑕疵的,他过于“没心没肺”,钟晓菲事件看起来他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而事实上却证明他是个对周围人不怎么有所谓的人。
同时,他好像又和很多人的关系都很亲密,但没有人能让他特别在意,现实中他其实是一个不大会让人觉得安全的人,戏里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因为我们是上帝视角,但其实戏里的春天也会经常陷入不知道是否被喜欢的苦恼中,就是因为梁冰本质上是一个不对别人付出太多感情的人。
可能就像湘琴和直树吧,只有这样的两个人才能在一起,这个理由我是信服的。
青青和一男的cp,就像很多现实中的夫妻,你说他们好吧,又每天吵架,问题难以调和;你说他们不好吧,但其实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已经算很深了。
我很喜欢这部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物都是有瑕疵的,但也拦不住你喜欢他们。
他们很像你真实生活中朋友,有些缺点并不阻碍你喜欢他们。
真实的人生总是在两个极端间走走停停,我看弹幕经常有人说刘青青太没自尊了,过于“舔狗”。
我很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能支持女性自爱自强,我觉得是个好现象。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实生活中到底怎么去区分“退让”和“作践”的尺度呢?
听起来简单,但对于真正很喜欢的人来说,可能很难,可能在感情深厚的夫妻间,这并不算什么。
但从另一个方向看,尽管刘青青这段婚姻除了偶尔的摩擦外,整体还算幸福美满,但是无节制的退让也绝对不是好例子。
“尺度”永远是大家在慢慢亲身摸索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抄现成的作业,毕竟能被清晰定义的必定是极端的情况,就像一眼能被发现的一定是数据中的极值。
这是每个人这辈子的必行之路,你确定了属于自己的尺度,而你的尺度也在塑造着你自己,其实也是寻找自己的过程。
相比大家都觉得李思扬很绿茶,我觉得其实整体还好,除了强行要和张一男在一起那里有点ooc,其它的举止并没有大问题。
我感觉很多人还是对女性有刻板印象,作为对照组的姐姐,虽然成熟美丽有气质,但必然一心扑在勾搭男人上,并且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找到下一任,仿佛是在给自己找下家,这我很不理解。
虽然我知道这类女性肯定也存在,但是我觉得李思扬这个人物的动机太模糊了,编剧似乎想给她塑造一个“渴望钓金龟婿但最后觉醒成事业女性”的形象,但我还是觉得不伦不类。
因为我实在没明白一个刚离婚回国努力开店做生意的女人为什么卯足了劲又要结婚,我理解可能在当时或者很早以前,离婚是一件很掉面儿的事,但是我觉得李思扬这样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似乎她也不怎么在意别人怎么想她。
说她想钓金龟婿水涨船高,也没看出她有图财图名的念头;说她寂寞了,我感觉她刚强又冷静算计的样子也不像是觉得自己很缺爱的人,顶多只有别人配不上她的份。
难道是为了显得自己优秀和高人一等?
但她好像也不挑。
我只能说她应当也是剧里一个为了冲结婚KPI的工具人,“不管怎么样,就是应该有对象”观念的受害者。
总之也没有特别多的恶感。
包括小庄,小庄没啥槽点也被人骂,怎么不骂骂犹豫不决,话不说明白就另找新欢的梁冰呢?
大家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否太深了呢?
反观男性,这里头就没有什么很不讨喜的男性角色,李继伟顶多就是怕事畏缩了点,道德当年并没有太大问题。
张一男不说了,活脱脱一“拎得清事,最后放得下”的洒脱人。
包括梁冰的前妻的出轨对象,也是一个对不是自己的儿子都尽心尽力的人,似乎人物弧光拉满,只是个痴情男人而已。
当然,这部剧里的人物大多都有一些问题,但本性都是好的,从中似乎能看到作者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只不过李思扬在其中过于突兀了。
本来是想夸这部剧的,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也看到了当中的很多不足。
总之,如今看,我再也不能向如今那样纯真地只看到爱情了,但纯粹的爱情在这些瑕疵中却也更耀眼。
看到结尾,哪怕我知道现实里的诸多瑕疵,但我看到一个孤单的灵魂在最后寻觅到短暂的依靠,两个灵魂相拥,我还是忍不住泪崩。
这本就是我们内心渴望的一段《传奇》:我在世贸天阶兜兜转转,回头时却发现,你一直在我身旁从未走远。
可是一年又一年,我们回头成百上千次,那个人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在身边呢?
不夸张地说,《李春天的春天》这部电视剧,我起码看过不止10遍。
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相同的是看完之后依然会被剧中人物的爱情故事感动。
讲述了两位中年男女从相遇到相爱的全过程。
根据庄羽小说《此去经年》改编,这部剧风格诙谐幽默,轻松搞笑,如春风化雨般潜入观众心房。
非常自然真实的体现出人性中的真善美。
剧中bgm:李健《传奇》,与本剧主旨相得益彰,歌声悠扬,感人泪下。
主演宋丹丹、许亚军,演技驾轻就熟,通过嬉笑打闹,插科打诨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性格诠释到位。
导演余淳,先后执导《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李春天的春天》《幸福请你等等我》《美丽的契约》等多部家庭生活剧。
拍摄风格以小见大,用朴实的生活细节,用乐观幽默的方式诠释出来。
“一遇春天便化冰,万物复苏”李春天:38岁的大龄女青年李春天,与美貌、年轻不再挂钩。
从小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下,常常用自黑打趣来隐藏内心的自卑。
梁冰:童年父亲出轨,父母感情不合,中年遭遇妻子朋友同事背叛,内心充满仇恨。
梁冰在与春天的接触中,渐渐被她的好打动,从而爱上她。
李春天是一个各方面无可挑剔掉好人,甚至好到有时候有些圣母,傻白甜。
缘分将两种性格天差地别,童年境遇完全不同的中年人牵系在一起。
李春天柔软的内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复苏了寒冷的梁冰。
“你越执着什么,越容易栽跟头”该剧除了描写大龄青年的爱情困扰,还攘阔了亲情、友情间的矛盾纠结。
李思扬:李春天姐姐,为人强势、势利自私从小在家扮演白天鹅的姐姐李思扬,被母亲的骄纵下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年轻时抛弃画家男友,远走异国嫁了老外。
人到中年离婚回国,又看上了爱慕妹妹的富一代梁冰,遭到婉拒。
一直追逐高富帅的姐姐,终于认清现实,找了个平平无奇却很爱她的男友。
刘青青:李春天的闺蜜,为人仗义大方深爱李思扬的前男友张一男与其结婚后,因为缺乏安全感,掌控欲较强,和丈夫张一男的婚姻生活磕磕绊绊。
最后在遇到入室抢劫事件后,得知丈夫内心已经放下前女友后,夫妻两终于冰释前嫌,团结一心。
最后一集从后半段开始就一直哭,直到结尾宋丹丹扑到许亚军怀抱里我哭的差点喘不过来气,满满的全是感动。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接地气,也是最纯情,最幽默的中年爱情故事了,剧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可爱,真好。ps:我也好想扑到许亚军怀抱里举高高T T
一點也不拖沓 宋丹丹依舊那麼可愛
大龄女青年 爱的春天
看中国都市剧只有一个感觉:北方人当编剧是太占便宜了。。。。
跟《新还珠》是一样的童话剧
“春天”泛滥的年岁里,难得有人宁缺毋滥..我时常想着自己单身的窘境是否会像李春天一样延续到40岁,这未免是可怕的,因为我都不确定,我是否那时候还能心中相信对的人,对的爱情...最后几集戳痛泪点,开始相信欲望都市里的幸福终究是很难等到的,急什么?我们有的是时间........
吃不消这种表演方式
“我也不认识是什么车,反正就一B,还带俩翅膀儿”
发现熟女剧看到最后,最出彩的始终都是女主角本人。也是,如果女主角年龄既大又不美貌,唯有在性格和品德方面力求出彩,才能说服观众。但屏幕前的多数人,其实很难企及女主角的道德水平。剧情太散。男主俏皮版基督山伯爵,剧中设定至少五十多了,说话好些时候像个十几岁的男孩……宋丹丹人格魅力赛高,又有处世智慧,五十岁还能做到如此可爱!俩人一口京片子相互斗嘴,吃饭时看,挺有生气。
相当有趣和感动。
没看完,觉得一般
个人喜欢电视剧超过原著,既然这是一个梦,就应该美满一点
第一次和豆瓣评分产生了分歧!2011年,宋丹丹50岁,许亚军47岁,首先,看到50岁演38岁真的很别扭!第二,宋丹丹我本来是很喜欢的,可是这部剧真的不适合她!剧情也是够老套的了。人为什么总是对着喜欢的人说不喜欢呢,还总跟别人说跟梁冰不可能,不仅自欺还欺人!这种剧情不是一直都是偶像剧标配吗?怎么中年人恋爱也是这个套路了???第三,严重脱离现实,我真的不认为好朋友能什么都管,我不认为优质男会爱上李春天!
2011
跟着娘亲看完。挺好玩的。梁总不错。HOHO
挺搞笑的。
宋丹丹,实力派
扣星完全因为丹丹老师。哪怕从小看到大,哪怕您演技高出天际,没辙,这种片子一看就出戏,完全没法体会情境啊
梁冰萌死人了,我祝愿每个对自己负责的女孩都能得到幸福
并没看过无法打分,我是把名字看成了李宇春的春天才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