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而终有一死,与其默默等待,不如用心爱一次。
这部短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影片用安静而唯美的画面,演员出色的演技,冷暖色调的对比,萨克斯与钢琴的动人音乐,和极具缓慢的影调,讲述了一位老人痛失老伴后,忍受不了心理折磨而自杀,在将死时,打电话给一名救助中心的接线员,来排解自己多年的孤独与恐惧,同时向我们叙说了老人夫妻俩幸福安详却伴随着微痛的故事。
这部影片涵盖出人生虽苦短,但感情却是无限延伸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用心爱一次。
用心来沟通情感,感悟生命的美好。
影片开头用一组摇镜头远景,展现了早晨阳光明媚,热闹的人们都各有各的行走的人生方向,伴随着优美的萨克斯音乐,影调缓慢而优美。
运用特写展现海瑟桌上的电话,笔和纸张物件细节,暗示着影片故事,来传达出海瑟与没有面容画面的陌生老人之间的用心的交流,在老人临死前,能再体验一次生前的温暖与幸福,让老人死前不再孤单。
在海瑟走进舒适安静的办公桌上,和煦的阳光打在男同事身上,运用块切的剪辑技术,表现海瑟的紧张,同时展现出男同事懊悔的动作,突出两人的动作不协调和距离感,又暗示出两人的情愫。
由于缺少沟通,两人难以跨出封闭的枷锁。
导演运用极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优美而感人的音乐来传达出,用心与他人沟通,生命是美好的主题。
死是生的延续,生是死的希望。
冷暖色调的对比,代表着生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海瑟的办公室布满了温暖和煦的阳光和极具张力的多元色彩,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而老人房间高调的冷色调,象征着老人即将死亡时与爱人重聚的美好希望和解脱,伴随着钢琴和萨克斯优美的旋律,没有撕心裂肺和血腥,而是安静而温暖的死亡。
他最清浅的念想是在天堂与老婆孩子相聚。
悲伤的现实只不过就是一场梦,他的老伴也只是为了寻找他而迷路了。
推镜头缓慢移动,表现出海瑟对老人逐渐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便有了酒吧的那一吻。
这是老人带给海瑟生的礼物,也是主题的升华,与其漫长的等待,不如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好好的爱一次。
生命短暂,用心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人高色调的房间,运用缓慢的推镜头设置悬念,伴随着气氛性音乐,刻画出老人孤独的悲伤和死后对与老伴相逢的希望。
海瑟手部和钟表的特写,表现出她对生命易逝的紧张不安和善良之心,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钟表发出着机械声,象征着时间的短暂,生命的逝去。
电影是听觉的艺术,老人用沧桑悲伤的声音,描绘出曾经与老伴相陪的幸福生活,十几年如一日的恩爱,就像在述说着最长情的告白。
海瑟最初与男同事遥远的陪伴彼此,不敢表露真心,但在暧昧的光影和不断深入的推镜头中的结尾,他们开始明白生命短暂,用心的陪伴彼此。
《自杀热线》表现了生死之间爱的共性,人终有一死,但爱不会随着死亡消失,而是永延续不断的传承在时间长河中。
时间短暂,学会珍惜与爱人陪伴的时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正视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勇于追求所爱,用心与他人沟通,将收获生命赋予最好的礼物。
生死之间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生命和爱的充分肯定,本片富有哲理性的主题探讨,高水准的视听语言,是影视界的新高峰。
我们愿意相信,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就让我们好好的用心爱一次吧!
电话里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好像什么都听不清。
因为那种绝望是那么强烈,强烈到已经缠住了电话线,时断、时续。
当约翰的第一个压抑不住的哭声响起,我才发现我已经泪流满面。
太熟悉了,那种扑面而来将人严丝合缝地裹住,从毛细血管到内脏,每一个细胞都在说:去死。
那段时间的我总是不敢看窗,因为一看就要看好久,脑海中已经模拟了下百遍跳下去的镜头,德彪西的月光在脑海中一遍一遍伴奏,只差一个低音符号,我就要迈开脚步。
爬在栏杆上望着远处的红旗竿,嚎啕大哭两个小时,对着风许愿让风把我带走。
高处的巴掌还没落下,扯着我的头往地上砸,我只希望一切都快点结束。
生活太艰难了,一波三折的是电影,炼狱焰火的才是人生。
那时候的我经常走着走着就低下头,因为悲伤突然涌入,眼泪哗哗直流。
半个月瘦了十斤。
我有一大堆的情绪要发泄,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看周围的人都觉得很愚蠢。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热线该有多好,说不定我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想抱抱那时独自煎熬的自己。
别哭了。
看这部片子时,与我的日常工作有所对比,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希望学到改变人心的技巧。
而最终,治愈人心的工作,还是需要交付人心。
咨询师的视角:如果把片子界定为临终关怀,是在面对必然死亡的基础上,陪伴与理解的态度,这个还不到那个份上,而且如果真的当临终关怀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
这个片子的纠结点是在咨询师的职责上,她到底是要怎样的态度,面对他?
影片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平等做的都很好,是做到骨子里的好,因为,咨询师并没有被害怕他真的死亡的恐惧所占据,而是这一刻,我与你在一起,倾听你,尊重你:你选择生,为自己而生;你选择死,为自己而死;平等:你是成年人,有选择的能力与判断;我真诚地与你一起见证你的选择。
但如果这是一份工作,企业有雇佣你的目的,社会有对你职责的期待,当咨询师的被恐惧或职责所占据,是什么样呢?
那么选择生仿佛是为了咨询师、家人、朋友甚至社会,不再是他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是你;你不信任他是成年人,更像个小孩子,需要你导引。
来访者的视角:为何打电话?
如实的看到自己的决定。
怎样算如实?
不被他人的价值观与判断诱引下的真实自我。
昨晚睡得安稳-在被影片感动而泣之后!在人的一生中,能侍一人、得一心足以! 阡陌红尘,他们相守三十多年,彼此懂得又彼此珍惜,我只能说羡煞他们的红藕佳缘! 曾亲耳听闻,相守一辈子的老夫老妻,若一人先去,而另一人即使身体无恙也会在一年半载后追随而去的例子!真实而简单,因为一辈子平平淡淡;纯粹而伟大,因为不需要豪言壮语便可笃定、感应对方的真心!正是因为爱得浓烈,所以失去了才痛得真切!落单的孤鸿,犹如失落的一角,丢了便怕了!中国的汉字造得神奇又伟大。
他说"怕"了-心一片空白那就是怕吧!最终,他还是随她而去! 也许除了感动,还应该欣慰-欣慰他们在天国仍旧相爱、相守!
语文老师常骄傲地说:要拍好电影?
先学语文。
全片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描写”,只添加一些关键动作,以“承上启下”、“揭露悬念”。
从而可以说,这是部好电影,亮点在于手法与角度的独特与得当。
含蓄内敛,情感却暗流涌动。
从整体的印象讲,看完留在脑中的是美好的碎片。
很难让人相信它的内涵,是死亡。
从一开始,通过女主在车站读书的镜头,我们窥探到她灵魂的一角。
她热爱生活,却缺乏社交技巧 。
接着的打招呼有很大信息量(有朋友觉得他俩不搭,我不同意!
)男生无所适从,忐忑地伸手打招呼,又嫌自己蠢,说明他对她倾心已久,但始终不敢迈出一步,像小鸟一样容易被惊扰,每一步小心翼翼。
(想起我当时暗恋时傻样子,搭上一句话斟酌三天回味三天)此时,可总结女主特质:压抑、内敛、孤独。
接下来是本片的核心。
起先,我们老头子抱着悲观的态度。
随着他们聊起了音乐,他与女主的共鸣增加,我们满怀希望: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老爷爷不会维持他的选择,他不会自杀。
因为共鸣,世间便是值得留恋的——有人会为我的观点笑,为我的观点哭,在我提起某一个话题时有人激动地拍大腿说:“我知道那个!
” ……共鸣让我们感到被需要、归属感。
共鸣代表着人类最高级别的交流——精神交流的和谐。
我们寻找着soulmate,喜欢着《水形物语》。
为什么?
因为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孤独地离开,我们需要契合的另一半(至少可以自我欺骗)来拥抱孤独,寻求归属感。
正所谓共情是生活的黏合剂,那么共鸣就是“共情指导手册”上的第一步。
关于老先生的结局。
人是唯一一种动物,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尊重他的决定。
最后男生与女主相恋的场景有何含义?
象征自我救赎。
《圣经》中说:“救己之道在于救人。
” 老先生最终还是走了,但希望转移了。
女主没能留下他,但是这次经历使得她大胆去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内敛。
实际上是救赎了自己。
看了这个故事,胸口美好充盈,像个小气球慢慢胀起。
艺术的非逻辑总是能把世界的边界、思想的边缘推得更大些。
baby step…第一篇影评。
有什么批评想法,请留言多多指教!
这部片子真的可以用短小精悍来评价了,篇幅短小,事件真实。
其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们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片子开头拍摄了城市的高楼,即现代化的生活,但随着镜头的推进观众看到的却是电话亭里捧着书穿着普通的女人,电话亭看似与高楼分离,这代表着导演关注的人物并不是社会的核心人物,而是那些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他们的经历也更有代表性。
女主捧着的书暗喻她对生活的热爱。
生命是可贵的,亦是自由的。
但同时也摆脱不了各种各样的禁锢,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有方法去摆脱束缚。
片中老人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代表的不单单是个体,而是社会的一群人。
女主的给予,是爱和关怀的给予。
她的聆听,她的理解是老人临终前的慰藉,她让老人的灵魂回归了自由。
这就映射出人间需要爱和关怀,老人虽已离去,但他的心灵得到了救赎。
光线明暗有别,办公室的光线属于正常的生活光线,而老人家中的光线却白的过分,近似于曝光。
这里使用了对比暗喻的手法,办公室就代表了平凡的人世,老人的家是由女主的爱点缀了之后的人间天堂,这种反差对比运用的十分巧妙。
时间的同步,用办公室墙上的钟和家中的钟来比较,即承接了时间的紧凑感,也更易于把两个场景赋予象征意义。
“未见的老人”增强了天堂的神秘感,使主题有效升华。
物件的隐喻,办公室中的电话,水瓶,钟,手表都是代表着流动的“生命”“生气”。
几次拍摄的白色的门是生命高亮的格调。
最终女主收获了爱,那是因为她心中有爱,并能给予别人爱,生命的轮回是用爱串联起来的。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对我自己。
药是攒了很久才凑够的。
医生不知道我去他那里只是为了得到这些宝贵的处方药,再难受我都舍不得吃,通常只是看着它们,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可以一击致命的剂量。
今天终于到了。
一大把一大把药片闪耀着的雪白光芒仿佛来自天堂。
我吞下它们然后躺下。
在这之前,我特意把屋子整理回老太婆还在时的整洁,好像她离开的这两年时间都是静止的。
然而愈接近死亡,时间就愈活跃。
屋里只有时钟滴答滴答走着的声音,我感到了害怕。
好在害怕也在预料之中,我捱过了最初的几个小时,估摸着药效该起来了,才拨出了那个号码。
响铃三声,电话被精准的接起。
"危机中心",是一个年轻的女声。
她问:“我能帮您做什么吗?
” 我没有说话,她又说:”您好,我是海瑟“,”我能帮您做什么吗?
“ 耐心的声音,我甚至听得出她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求死的意志告诉我这些接线员都是经过标准化培训后上岗的,绝不能让她们知道我做了些什么,否则一切都会功亏一篑。
然而我一开口还是带着哭腔的。
我在心里鄙视自己:铁了心要死,居然还这么软弱.. 她问我能不能告诉她我的名字,我编了个假名,她猜出我试图服药自杀,问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我又撒了谎。
她有三次都着急要叫救护车给我,我发了脾气,威胁要挂电话,告诉她我只是害怕孤零零的离开这个世界,希望有人能在最后时刻陪着我。
她妥协了。
我听得出她很紧张我,甚至感觉她在流泪。
十分钟不到,我讲完了我和老太婆的一生,后来我们笑着聊起了音乐,她说想跟我学演奏,我说好,就好像我们以后真的会再见一样。
最后的最后,我告诉了她我的真名,表达了感谢和歉意,在她带着哭腔的恳求声中闭上了眼睛,迷糊中老太婆来到我身边,我们又团聚了...十分钟不到,险些让这姑娘救了我的命。
她真是个好姑娘。
如果我的小莫莉还活着,她们应该差不多年龄吧。
我飘在空中,看到她曾躲在公交车站看书直到上班时间到了才犹犹豫豫起身,看到她和一个同事眼里互相的欣赏与躲闪,看到后来他俩终于一起去了我们谈起过的酒吧Ronnie Scott's,她笑着吻了他,就像我曾经和她说过的,young girl, aren't you? Go again.
时长二十分钟的短片,以旁观的角度,直视死亡来临前,自杀者的内心深处。
整部影片的节奏从舒缓到紧凑,以至于在最后三个场景凝结。
这部短片延伸出的是生命的力量,而作为观众,我们为女接线员的救赎感动?
为男人的爱情感动?
都不是,震撼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先聊聊本片的节奏,个人认为可以按三个段落划分,几乎四分之三都是以女接线员的状态为拍摄的主体,这是第一部分,从最初的接听,到获取基本的信息,节奏是相对舒缓的。
直到男人被说出“自己吃了过量的药品”,这里是前段节奏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由此,节奏开始迅速加快,这里是第二部分。
推动加快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道具物品的加入,比如时钟、手表,不断的通过秒针的转动镜头的穿插,营造紧张感及时间流逝感,时间的推动意味着与死亡的接近。
二是女主角的表演以及身体部位的特写,比如焦虑的手势:敲桌子、捏笔、到档案柜前的快速翻阅。
这一系列的特写穿插,将紧张感带入。
三是音乐(没细听 暂时空)。
然后是三个场景,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通过这三个镜头来进行结尾,第一个镜头是男人的现实结局,即他获得了死亡。
第二个镜头是他的内心和情感的归宿,即他回到了妻子身边,获得了他的理想生活状态。
第三个镜头是女接线员的结局,与其说是她收获了爱情,不如说她由此事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重塑。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个人认为这样的结局实际上是理想化的,痛苦的活着和解脱,男主人公选择了他所认为正确的方向,并在生命的终结过程中获得了陪伴。
并且这种救赎是相互的,在这部片子的开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女孩的初始状态,杂乱的头发,颓废的状态,对男接线员的爱慕。
她在这通电话中,无疑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勇气,结局的最后一个镜头,她的笑容很美很动人,是勇敢后的理想状态。
死亡并不残忍,在这部影片中,死亡变成了人生的一项选择而已,没有强加的价值观和高高在上的批评。
个人认为,很美。
最后超感人的…消防车赶来救老人,打开门,出现的却是老人思念已久的老伴。
"Hello...hello my love, I'm home.""Come through my love, I just had a little sleep. Where have you been?..""I've been looking for you..""You find me now." "Come on, let me have a look at you.""I miss you.""I miss you too."他被抬了出来。
他终于看见了那个铭心刻苦思念的她。
看完后不由得想到了几年前看过的Armour,都是与老年与失去与逝去有关的片子。
总觉得老年夫妻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相爱但是又最害怕的一群人了把,有陪伴许久许久的枕边人,有共同长出的皱纹和白发,有每天颤颤巍巍分好的几颗药,有不再注意身边的莺莺草草却也会吃醋今天你夸隔壁王大爷精神好。
可是,总是害怕,一个人会先你而走。
拥有你的另一个世界,于这个世界的我而言,竟诱惑无比。
悠扬的音乐声在我们的耳边萦绕,近景镜头缓慢的推向了海瑟,一个救助中心的成员。
故事中只有几个人物,约翰在整部影片中却没有露过一次面,直到他的死去,约翰可谓是影片中的一个神秘人物,增强了影片的一种神秘感,引起了观众们对其的观赏兴趣,这个神秘的男人究竟是谁呢?
影片设计巧妙,将影片不断的推向了高潮,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虽短,却是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
在影片开始时,特写镜头慢慢移向电话,这一特写暗示着电话就是这个影片的引线。
在影片中,摄像机对钟也做了很多的特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事态的紧急。
在影片中,摄像机也不停地对海瑟摩挲着手中的手表做了特写,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也进一步表现了海瑟内心的一种悲伤与感动。
在拍摄影片时,摄像机还对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做了特写,表现了海瑟的伤心与感动。
几个特写镜头叠加起来,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该影片的用光也十分有特色,当海瑟望着正在柜台上工作的年轻男子时,男子向她微笑,这时,一侧顺光打在了男子的脸上,因为坐在窗边,显得很自然,这时的男子的背后全部虚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神圣感,暗示着海瑟和男子之间的爱意。
本片音乐也别有特色。
影片开始时,音乐声是悠扬的,让人们身心放松,更能让人融入情境,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加的自然。
而当在得知约翰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时,音乐是紧急的,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观众感同身受。
在影片最后,约翰尸体被带走时,音乐是凄美的,他死去是要与妻子团聚的。
男子家中的布置是很有特色的,一片雪白,向天堂一样,到影片最后,救护车上居然下来一个老太太,她应该就是男子的妻子琼吧,可是她不是死去了吗,可以说琼就是接引约翰的天使,带他步入天堂。
这部影片可以用三个字描述:短、精、简,实在是一部佳片!
倾听
在人间,相遇多美好。
治愈人心的工作,还是需要交付人心
?
全靠演技
一般般吧,挺感动的,人还是要且行且珍惜。如果我死前能有一个温柔听我诉说,为我难过的人,那就真心满足了。
无聊的剧本 毫无新意 也不煽情 获奖原因都懂
音乐6 画面7 导演8 故事8 表演10 印象8 平均8.1/10 一通临别电话,带给生者无尽的力量。感人。
希望自己临死的时候也能有人听我如此絮絮叨叨
短片还出现那么刺眼的穿帮还怎么入戏?
霍菇凉一个人撑起二十分钟的镜头
两位的演技(双手赞👍)
感觉不够…
已下载
心凉了,但又始终有股暖流。Sally Hawkins的演出很加分
莎莉·霍金斯演技撑全场。
Sally Hawkins是个好演员
额?
奥斯卡就是喜欢故弄玄虚!比起以往的默片不同,这部剧则是叽叽喳喳从头到尾!到了片尾更是画蛇添足!不过奥斯卡就是喜欢这样的短片!要不无法现实它的专业和逼格!像今年的最佳反倒像个冷门!
女主一人的独自表演,还是不要自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