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叶青枫11月诸多中外大片陆续上映,有一部小成本影片夹杂其中,因为没有大牌的明星领衔主演,题材和风格也没有剑走偏锋博出位,故而坦白说,其受关注度并不特别高。
不过若你看了此片,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它简直就是11月内地影市的一股清流!
而这部影片便是《猪太狼的夏天》。
虽然乍看片名,《猪太狼的夏天》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部日本动画片,而实际上,这是部地道的国产电影。
它由徐峥、焦雄屏监制,新锐导演宋灏霖编剧及执导,黄渤演唱主题曲,孙博、刘雪涛、徐唯、李昊泽、王继贤等人主演,讲述了一个“笨”老师和两个熊孩子学生的笑泪故事。
男主朱泰朗(孙博饰)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名字谐音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再加上本人性格耿直憨厚,温和善良,故被学生们背后取了个外号叫“猪太狼”。
他饱受事业挫折,于是想跳槽另谋高就。
而在离职之前,他决定放飞自我,对学生们进行试验性教育,可是事情的进展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和顺利,而蚱蜢(李昊泽饰)和金刚(王继贤饰)这两个熊孩子学生也让他操碎了心……纵观全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首先是朱泰朗这一角色的“与众不同”。
要知道国产片中近些年来的主流教师形象要么偏严厉古板,要么偏男神女神范儿,要么学港片走麻辣鲜师路线……像朱泰朗这般极度生活化、邻家化的教师还是头一次见,而也正是因为这一角色的格外接地气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朴实的80后男人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打拼以及坚持自我的艰辛与不易——是的,教师只是朱泰朗的职业和身份,他在职场和生活中遭遇的那些事那些人所引发的或不公、或无奈、或憋屈的情绪却是极易令人感同身受,所以影片中虽然不时穿插一些诸如男主被无理取闹的学生家长莫名扇耳光、被蚱蜢和金刚这两个连连闯祸的熊孩子学生气到发疯而学生家长的表现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等小幽默桥段来调节氛围,但颇带点黑色幽默味道的影片风格使得朱泰朗一连串的扎心遭遇令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尤其是80后男人在笑过之后亦会较有共鸣,暗暗唏嘘不已。
而当看到他因坚持原则拒绝弄虚作假而失意于好友及广大电视观众,之后又被流氓借故毒打后独自一人开着小摩托车在夜色笼罩的马路上急驰的落寞场景时,只怕某些女性观众会和片中远远地跟在朱泰朗身后的女友一样不禁潸然泪下。
男人好难,做人好难。
当今社会,想要做一个凡事都无愧于心的好男人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人生虽有风雨,亦有阳光。
对于朱泰朗而言,那些可气又可爱的学生就是他的阳光。
当之前一直没少给朱泰朗添乱的蚱蜢与金刚为了留住黯然神伤、即将跳槽离校的朱泰朗而毅然挑战他们不擅长的长跑比赛时,整部电影迎来了最高潮——比赛的结果输赢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那两个搏命狂奔的孩子用实际行动所彰显的一片赤子之心才最难得可贵、感人肺腑。
至于两个孩子长跑比赛到底获得了怎样的名次,朱泰朗最后又究竟何去何从,在此暂不剧透,只想着重说明的一点是:漫漫人生路,风雨过后不一定会有彩虹,但只要问心无愧,便是晴天。
我已经很久没有想救一部电影,但这次,我想救一救《猪太郎的夏天》。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这样电影,让我觉得可以为它鼓掌了。
这部电影做到了,他最优秀的地方并不是这个故事有多正能量,或者说喜剧效果有多强,他的优秀恰恰就在于正视了我们现在所生活时代的惨绝人寰。
有人问,整部电影,所有人都在笑,也没有什么痛哭流涕,至少大人没有,怎么就惨绝人寰了?
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机会和财富,有一些人拥有了他,就有了发言权。
而像猪太郎和我这样的人,我们一事无成,所以,我们无话可说,我们在这个社会,根本就说不出话。
因为我们的一事无成,所以除了孩子,根本没有人在乎我们说什么。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说他们不想听的。
《猪太郎的夏天》其实讲的是一个说话的故事。
猪太郎和我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一事无成是最大的共同点。
我们看他经历了什么。
他的学生打了别的学生,家长气势汹汹地过来,结果,不听你说话,直接开打。
他的女朋友帮他找工作,他全程战战兢兢,伺候着女朋友的闺蜜,屁都不敢放。
他的学生们,也不听他说话,因为他看起来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猪太郎很迷茫,我也很迷茫,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
影片处理的非常巧妙,尤其是在对猪太郎情绪的表达上,这种情绪表达,用猪太郎每次回家的节奏来表达,有的时候很开心,整个旅程都很欢乐。
一辆摩托车,就是猪太郎所有情绪的宣泄点,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怜的一件事情。
我们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有靠着狂奔和逆风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们都是猪太郎。
我觉得电影里有一个设计做的特别棒。
猪太郎想要辞职,校长跟他说,我不建议你离开校园。
他的潜台词是,你连小学老师都干的勉勉强强,你还想出去丢人现眼吗?
这种骨子里的瞧不起在我们这个时代仿佛成为了一种常态。
我们总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但生活告诉我们,你现在就已经是最好的了,你不配更好的生活。
我们也想过努力,也想过变化,也想过尝试,也想把一切变成我们想要的生活。
可是这个时代,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你没有票子,没有棍子,没有喷子,你他妈凭什么说话啊?
猪太郎和我一样,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事无成,他做了很多事情,他只是想说话而已,他想利用这些孩子们,让这座学校听他说一句话,让所有人明白,他不是一事无成,他至少曾经发出过声音,至少曾经振臂高呼过。
所以他才会不顾学生感受的却播放那篇作文,他知道,学生出名了,自己就能说话了。
他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他只是想让这座小小的学校听见他的声音。
他很开心,因为学生们开始听他说话了,这个世界上最好对付的就是孩子们,因为他们不会想你是个无能的人,你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快乐,他们就愿意听你说话。
与其说猪太郎的教学方法多了不起,倒不如说,他在向孩子们妥协。
金太郎想做兴趣教学的尝试,所有老师都不理解,他想辩解,总是说一句话就被打断,因为所有人都看透了他,他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他一辈子都是一个说不了话的人,他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直到最后,他也没有说完。
他的家长来了,他一句话都插不进去。
小胖子的家长倒是看得起他,可人家更看得起自己,人家说的都是自己的事,你听也好,不听也罢,人家都是要说的。
小瘦子的家长,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人。
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听不进去外人说的话,也不愿意跟外人说话。
在他们看来,请家长就是例行公事,仅此而已,所以,老师说什么不重要,孩子说什么不重要,日子继续过下去最重要。
这大概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我们逐渐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我们热情变成了一言不发,除了工作和敷衍,我们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一事无成这件事情到底有错吗?
一事无成真的是以为内我们自己一无是处吗?
因为我们一事无成,所以整个世界都欠我们的吗?
不是。
猪太郎曾经问过他的朋友,你说我真的是一事无成吗?
他的朋友说,你不是,我特会看人,你是特牛逼一人,只是时候未到。
一切都因为两个孩子的一次助人为乐有了变化。
突然间,猪太郎可以说话了,学校,女友的闺蜜,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在听他说话,他在那一瞬间达到了顶峰,他认为是自己的妥协成功了,他以为自己成为了成功人士,他以为一切都可以好起来的。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所有依赖于偶然的幸运,都是地狱。
全片最好的戏份就这样出现了。
如果放在一个日本电影里,主人公会义愤填膺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告诉大家,承认这个错误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然后观众和学校会因为他的诚实而鼓掌。
可,这里是中国,一个没有掌声的国家。
所以,这一段落,让我为《猪太郎的夏天》鼓掌。
一心想说话的猪太郎沉默了,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说出真相,一个是按照剧本,他选择了第三个,不说话。
他多么想说话,可是他不能,这就是现实,要不,就让朋友背锅,这里是不喜欢真话的,可是说了假话,这两位学生会怎么想,他们现在还小,他们还有得救。
今天让他们目睹了老师的信口雌黄,也许他们就没得救了。
所以,他选择了不说。
我唯一能与世界抗衡的方式,只有一言不发。
作为电影来说,更妙的是接下来的戏份,又是他的摩托车,他遇见了一伙人,他被问了,他终于可以说话了。
尤其是对方认错了他的书包,你们明明认错了,为什么还把家的当成了真的,还要说出来,谁给你们的权利!
所有情绪的爆发,就在这一点。
在所有人面前,他说不出真相,可是,他相信真的永远是真的。
他终于能说一句真话了。
对于猪太郎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于是他被学校抛弃了,被未来抛弃了,拥抱他的只有他的女朋友。
他能做的只是唱着那首歌,享受着温暖。
其实,他明白了,能不能说话,不重要,只要有个人还没走,一切就都来得及。
接下去的事情,更加惨绝人寰。
学校是属于孩子们的,可是孩子们说不了话的。
猪太郎发现孩子们为了说话而去努力的时候,我知道他的内心是绝望的。
如果这个世界,连孩子都无法发声,这该是个多么绝望的世界。
这两个孩子,这么小就已经明白了,只有胜利和光荣才能有发言权,他们会为了这个事情一直努力下去。
猪太郎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也不知道。
能说话,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我只知道,这个夏天,对于猪太郎来说,是残酷的。
他,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整部电影一丧到底,没有任何让你振作的机会。
可是,这不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吗,我们不需要在歌颂这个虚伪的世界了,我们需要振聋发聩。
我们需要说出我们想说的话,而不是等待着能说话的时候。
一言不发,才是真正的一事无成。
*
影片中规中矩,没有宏大的主题,只有小人物的苦与乐,故事的结构比较简单,内容真实平淡质朴,一位普通的老师不安于现状,通过改变自己从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学生。
这是一部返璞归真的电影,特别讽刺了现在的教育问题,直击当下教育环境的痛点,老师和学生的故事幽默也很感人,是一部暖心之作,可惜片名起的有些“幼稚”让人容易产生误解,结尾有点儿仓促感觉很些别扭。
不知道打鸡血的人生如何能天长地久地维持下去?
濒临中年不得志的小教师力图改变一点什么,理想主义然而力不从心的情景何等眼熟;孩子们选秀时各种现实魔幻主义感的造型、歌舞和黑板字也是那么似曾相识。
两个小孩演得真好,胖胖的金刚,瘦瘦的蚱蜢。
太喜欢蚱蜢这个酷酷帅帅话不多又倔强的小男孩,充满了灵气。
简单、温暖、真挚,故事讲得完整、情绪,小情调的恰到好处,细微处点到即止。
很扎实,各方面功底很扎实,真的很扎实的片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最简单、敏锐、弱脆的大龄青年危机,里面蕴含很多细碎的情绪让人会心一笑。
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真实而贴近生活,情感自然流露,平凡中见真情流露,的确是我们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小故事,容易引起共鸣。
片中的插曲非常好听,朴实无华,沁人心脾!
学校的场景和生活拉回了大家童年的回忆,真实感人,在笑中却也有泪水。
一群熊孩子让这部本来会沉闷的电影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部小电影虽然没什么明星阵容,也不是特效加持的大制作,细致的镜头确刻画出了平凡生活中一些小人物的小日子,以及这些小日子里真实又不平凡的大温暖。
看到好多评论说编导不懂教育,其实我很想问下说不懂教育的人知不知道真实与善良。
的确片子制作来说算不得上乘,但难得可贵之处在于映射着我们当下的虚伪与冷漠。
孩子是一面镜子,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诚实,尊重,善良,但现在再看下我们的周围,功利,猜忌,疏离,就像那个送香蕉的“流浪汉”,真诚的给予善良,却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恐惧或者鄙夷而拒绝,我们怎么了?
我们一直尊崇的和提倡的,为什么流浪了?
看完电影,想到自己好像也在慢慢的带上面具,变得冷漠,心底一阵尴尬。
朋友圈里看到了有人安利《猪太狼的夏天》,看到徐峥监制的时候开始感兴趣,查了一下,果然此徐峥就是我们都认识的那一位。
趁周六就去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下。
有点惊奇。
和看惯的片子太不一样了……没有大场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情感,没有狗血的纠缠,没有挠人胳肢窝的搞笑,也没有明星……一部,相当,简单,但特别温情的电影……突然觉得现在院线放片儿的眼光越来越好了……让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人,对读书的时光充满怀念……---一条不知所谓的分割线---这片子豆瓣还没上分,看评价褒贬不一。
说好的,一半是欣慰小成本文艺片做的又好看又工整;另一半是单纯为片子打call,看的出来导演用心,校园师生片的题材也清新讨喜。
说坏的,三分之一骂片名,三分之一骂完片名说片名抄袭,最后三分之一批评片子各种不成熟……讲句公道话,片名确实起的不好。
但再讲句公道话,这片子是导演纪念母校和恩师的电影,恩师也确有其人,连恩师的外号和经历都是追忆童年……还是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故事……导演就起了个猪太狼的夏天……确实不走心,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抄袭吧?
说猪太郎菊次郎的,是不是眼瞎?
人家叫猪太狼…….再说说片子的各种不成熟。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第一不成熟的就是成本小,片子处处看得到剧组是多么用力的省钱,取景也是处处以小场地为基准。
第二不成熟的就是不考虑市场对演员卡司的需求,一票小演员谁都没见过,戏最重的男一也没人认识。
第三不成熟的就是,选了个校园师生的题材,虽然清新别致,但看上去太寡淡。
要拍校园师生,最好拍校园师生恋,师生恋一准有人看。
选择拍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太特么冒险了。
第四不成熟的就是,导演也选了新人。
反正这个导演的名字谁也没听过。
第五不成熟的就是,电影没能做到360度无尿点,没能做到两分钟一个笑点,五分钟一个高潮。
第六不成熟的就是,电影没有帅男靓女,也没有高大上的场景,没有男欢女爱,没有狗血青春,没有极速飙车,没有牛逼的调色,也没有炫技的摄影,内涵不够深邃难懂,观影门槛低到没门槛,下到八岁以上儿童,上到八十以上老人均可观看…….活该被人说寡淡,活该被人看不起,活该被人瞎逼逼。
但是!
如果电影都得花大钱去拍,能拍电影的新人新团队就越来越少,拍电影最终只能是大公司大资本玩的游戏。
如果电影都得请明星来演,能出头的新人就越来越少,我们能在大小荧幕上看到的面孔会越来越单一。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饰演男主朱泰朗的演员,是话剧演员,他虽然没有名气,但他已经兢兢业业的演了很多年的话剧。
请专业的演员来演戏,这不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吗?
嫌片子请一群草根来演的人,你用心看片子了吗?
如果电影都不努力发展少见的题材、去拍没人拍的题材…….那我我们能选择的范围就小了许多。
还记得我小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去给小学生中学生拍的校园片,那会儿看了很多。
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小学生真人电影了,原因不外乎是小演员难管,小演员要休息,小演员难调教,小演员有时比大演员还花钱,让小孩乖乖演戏比大人难。
还不如去做动画电影……..顺理成章。
可不可悲?
说说电影新人,拍了一部网大的经验不足以撑起院线电影的需要吗?
这个导演之前拍的科幻片叫《所爱非人》,曾获得刘慈欣和鹦鹉史航力挺推荐。
而现在他拍的儿童片《猪太狼的夏天》有徐峥保驾护航,有黄渤友情支持,还有一票和徐峥与黄渤关系不错的明星流水儿推荐…….想开批,先看了片再说,可以有理有据的批评,还没怎么着就咋呼着狂踩,凭啥?
电影也要分类型,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激情澎湃无尿点……..就比如《猪太狼的夏天》,这就是一部平静的、温情的、治愈的片子。
看电影前稍微查一下就知道题材内容,非抱着看大制作的心,失望了就出来骂,能平和点吗?
平和点?
最后,一部压根没考虑商业售卖,纯粹为情怀而拍的电影,最后上了院线,这不是挺好的么?
好歹能给投资人赚点钱回来,别赔的太惨。
投资人不太赔钱,以后才能接着投资小导演们拍片子,投资人要赔惨了,以后就又少了一个肯为草根电影掏钱的……这部电影确实没有卖座相。
但这片子,真的做的不错。
掏钱投这电影的人,以及拍出来这电影的人,都称得上天真纯粹。
我是个理智的人,但不理智的为一部小片子写了这么多字。
因为,我喜欢。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属于我的童真时代。
虽然它已经被我抛在身后很远。
在此之前,上一次让我坐在黑暗中,一边微笑,一边掉泪的电影,还是很多年前看的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虽然,两部电影完全没有可比性。
却一样的戳我泪目。
想到黄渤那首《带你一起丢手绢》,这就是一个中年人怀念童真时代的歌。
像这部电影一样,给孩子看,给老人看,也给青年和走向中年的我们看。
我们曾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记忆中都有一个怀念的老师。
我们也都曾经在人生某个阶段面临朱泰朗的困惑,做着一份不太开心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最后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生和老师最终走向了和解。
看到这部电影纯属意外,周六早晨的影院人还不多,热门大片都排在黄金场,能看的时间正好有这一部,就捡到了这个惊喜。
这个世界天天上演着弱肉强食的故事,而《猪太郎的夏天》,则是一部专注于讲述笨拙的电影。
一个失败的教师在生活中重拾自我,叙事透着童真和质朴。
影片没有宏大的主题,只有小人物的苦与乐。
善良正直、甚至有点“一根筋”语文教师朱泰朗在饱受工作折磨后,决定摆脱现状,在离职前释放“小宇宙”。
两位性格迥异学生的出现,使这个校园故事充满了一幕幕戏剧性。
因为调皮捣蛋,两个孩子给老师和班级惹来麻烦不断。
这两个叫蚱蜢和金刚的孩子,由于玩耍嬉闹撞倒了路边的老人。
一个偶然,被媒体作为孩子扶老人过马路的正能量传播,老师朱泰朗和两个孩子受邀录节目。
大家都沉浸在这突然兴奋之中,只有蚱蜢和金刚显得十分紧张。
得知了真相的朱泰朗勇于自揭伤疤,两个调皮捣蛋、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也选择了诚实,朱老师性格中的真在成人世界里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却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与尊重。
原本蚱蜢和金刚犯了错从不说“对不起”,但影片最后,他们在无力挽回比赛,没拿到冠军的时候哭着说“对不起”。
对于故事里的孩子们来说,五年八班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
你会随着这一点点的感动,慢慢觉察到朱老师的温暖可爱,治愈了生活里的焦躁。
教师这个职业,既要讲究职业操守,又要独自存活。
而教师内心的生存尴尬和真实境遇,却无法向外人道破。
影片中的猪太狼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小人物,他并没有太崇高的理想,只想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却因为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违背被孤立。
庆幸的是,他身边有一个不离不弃爱他的女友,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他的好兄弟,还有几个喜欢他的淘气学生。
这大约就他奋斗的全部动力吧。
影片直击当下教育环境下的痛点,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关注了少年的内心成长,超现实也超残酷,人性被探讨得很深刻。
片中所传递的治愈性正能量,带给我许多的触动与共鸣。
电影把视线局限在学校这个小的格局里,用小人物的生活,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冷漠,告诉人们怎么去面对生活,面对失败。
导演在细节和故事的流畅性上很用心。
对于主人公“猪太狼”的刻画和描写,不仅是全方位的,更鲜活似邻家“暖气男”般亲切。
会做家务爱做饭,漂亮女友不离不弃,无辜被家长扇耳光,两个淘气的学生随时惹事,在主持人好友的帮助下,险些咸鱼翻身成为万人瞩目的人物,失落时与多事的路人茬架。
在最后的阶段,小胖子不为名字,只为完成该完成的事,一种不明原因的执拗是那么的可爱。
一部没有大腕,没有动作、科幻等元素,没有燃爆的大场面的电影也能让人看得很开心,整部电影沉浸在日常的琐碎故事里娓娓道来,这的的确确是一部有质感的电影。
《猪太狼的夏天》处处穿插着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又必不可少的温馨场景,一群熊孩子让这部本来会沉闷的电影增添了不少乐趣。
“朱老师和他的小伙伴们”笑料频出,令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含着同样走心的泪水。
在猪太狼的感情线上,不离不弃懂事美丽的女朋友一直在支持着他,在他最无助之时,身边总会有一个最温暖的声音,可以是“我相信你”的信任与支持,亦或是“以后还会有更好机会”的安慰与鼓励。
而猪太狼也希望得到爱人的崇拜,拿起吉他,弹唱着一首《丢手绢》,感动了剧中的女朋友,也感动了我身边一整排的小姑娘,有人拿起手机开始听歌查曲。
在《猪太狼的夏天》中,我看到了小制作中的大宇宙。
一向眼光独到的徐铮在众多小成本电影中“打捞”出这一部担纲监制,好哥们黄渤也看中“猪太狼”为电影献唱主题曲,相信一切都不是偶然。
其实是为了徐大大的推荐和渤儿唱的主题曲才看的。
情节不够流畅,有些交代上的阻滞感,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
蚱蜢小朋友演得真是特别好!
小时候我不太理解反复夸别人有什么用,总觉得互相夸奖特做作。
直到高中有次我成绩不好,朋友们都故意反话互损,我表弟认真地地跟我说,姐,你是最棒的,你在我心里是最厉害的。
言言认真地这么跟朱老师说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十几年前弟弟的那句话,还有我自己当时的心情。
小时候我一直不太了解加油呐喊的作用,初中体育中考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老师爬了围墙栏杆,就为了在考场最后写一段距离给我们冲刺加油。
看到她的一瞬间感到一股让我加快脚步的力量。
蚱蜢的那个表情,真的感同身受。
加油!
玻璃心的男主在优秀教师的投票中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不甘心的他想在辞职前,让身边所有人看好自己~“猪太郎”开始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男主的女友在电影里虽然不常出镜,但对“暖瓶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会越来越好的”,这句鸡汤在我看来也给了男主很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最后男主没有了跳槽的机会,但他和同学在操场上露出的微笑给电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导演审美可能还行,开场色调节奏都能往一出正经小清新上靠,俩小演员不故意可爱不假模假式,结果中间开始整个故事人物动机节奏情绪全程漂移,不知道在干嘛…商业片吧,喜剧不够娱乐不足,光靠色调清新小朋友大概不足够,艺术片吧,教育改革中年危机儿童成长家庭社会感情问题一个没深入下去,不尴不尬
说实话 有点迷
一般我个人在豆瓣上给三星是考虑整体情节节奏完整优先,这个有思考的角度,可是没有完整的故事依托,加之表演摄影各方面都在减分
結尾方式讓我將僅有的兩星拿掉了一顆
请原谅我的 一事无成
还以为是日剧,噱头还是不少的,故事也一般,算有点诚意的儿童剧
起个好名字,OK?总感觉差那么点火候。
进入第二幕后就彻底塌了!然后,莫名其妙就收尾了!
还不错
看片名我以为是喜剧,原来是关于成长的,孩子的成长,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孩子,自己也离那个年龄有点远了,没什么共鸣,片子整体沉闷,小孩的演技还是不错的,还有演员选的,服化道还挺接近现实的,甚至比现实还土。
老人摔倒,大人不敢扶,两个小朋友扶。人性的天真
看到了普通人的无奈
三星鼓励!
大众对徐峥这种劣迹导演的包容度还是有点高
能给个痛快不。能给个囫囵故事不。
简单 温暖 治愈 单纯 回忆起了小学心理
我还是太单纯 所以没有看太懂
有趣的人物被拍的无趣了
不难看,但是也不是特别的好看,普普通通,还行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