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影看起来唯美的不得了每一定格都彷佛是一张出彩的照片故事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 定格在故乡的香港悠悠的音乐 缓慢的节奏 让人越发觉得沉醉其实我们想要去爱一个人 是多么简单能够去疼爱他 又是多么的难 不管是半个地球的距离也好 还是即将分出的生死两线都是我们无法跨越的东西你和你的那个人 在多远的以前相视一笑 周围的阳光就像电影里那么暖 然后你们对话 空气有不同的味道或许以后再也不见 或许真的见了的时候也认不出是那个他 可是也许你在某一天 会记得他 记住了对方 对方也会记住你 总是不会忘记 看着对方的眼神就总会出卖了自己
很难得的香港影片。
看了下影评,很多人都是一致的肯定电影的画面和配乐,认为其故事性单薄。
故事的叙述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整部影片的叙事过程已经很清晰明朗化,除去了复杂的手法,用尽可能简单的手法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故事。
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影片中人物讲述或对话过程中,很多细节都值得慢慢去品读。
而影片中长镜头及慢镜头的结合运用,给了很多留白想象的空间。。
时间的穿插讲述使整个故事活跃跳动。
历史的美好,现实得无奈。
逆光和暖色调的运用,加上人文故事,喜欢这部呈温暖姿态的影片。
————想重新选择,是因为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是因为以为身边的人,比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怀疑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
但若然没有错的选择,那对的就变得没意义了。
(劇透) 為東華三院創立一百四十周年紀念而拍攝的電影《東風破》,驚喜之處在於影片並不像劉德華喝綠茶那樣硬銷品牌,透過一段圍繞中藥舖和義莊的故事訴說已被很多香港人遺忘的歷史。
小時候對義莊的印象,就是殭屍電影中的屍變兇險之處。
《東風破》的導演卻把義莊沐在明媚陽光中,像以紫外線消毒,把義莊的文化涵義從死轉生,改為一個充滿人情,關於守候的地方。
林山伯獨自守打理着義莊,每天清掃上香,視亡者為友。
其實義莊擺放着的很多是空棺,因為很多中國人在上世紀被「賣豬仔」到美國舊金山當苦力,工業意外發生後連屍體也找不到,只能讓大貨船把帶着名字的空棺送來香港,放在義莊,等待死者的親人把棺木運回故鄉安葬,但很多棺木就這樣撂了數十年。
在「尺金寸土」的今日香港,連骨灰龕也成為地產項目之時,空棺佔義莊的事情似乎匪夷所思;「守候」也不再是一種美德。
林山伯多年來在義莊所等候的,不只是海外運回的同胞棺木及死者親屬,還有他年輕時的愛人,中藥舖「福源堂」的承傳者二花。
她多年前移居到舊金山照顧當地華人,這時卻因為在香港的姪孫要變賣祖業中藥舖,急急趕回香港。
最後她還是要回到舊金山繼續懸壺,卻先從義莊裡把祖父的棺木送回台山安葬,因此才與山伯重遇,人面全非,相顧無言,卻也解開了心裡積塵的一個結。
這裡呈現的香港,仍是一個中轉地。
華工從這裡到海外勞役,死後棺木運回來等候轉送回鄉。
最後二花仍是同意出售香港的藥舖,只是要求姪孫學習中醫藥技術,文化得以承傳,也不執著於一具體的地方,反正她一身技藝早已越洋過海。
所以《東風破》對香港文化的情懷和想像是不紥根、可流動的;即使留下,也是不得已的延宕和守候,就像那些懸空的棺木。
(原載於2010年11月26日AM730「730視角」)
终于看了很久之前室友推荐的这个电影,有关于香港历史的,他是香港人,自然比我有更深更多的感触,而我抛去那些不太了解的香港历史,得到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感悟。
开篇便是独白,“我们后悔想重新选择,是因为不中意现在的自己。
” 片中穿插着倒叙,独白以及平行交织的故事情节,从旧金山到香港,从陌生的女孩到陌生的男孩,从孤独的守墓老人到归国的女中医,毫无交集的地点和人物,却又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整部片子中守墓老人和归国女中医甜蜜的爱恋交织成最厚重的旧香港历史;现实生活中,网络生活中认识的年轻男女各自有着自己的伤心事;两代人鲜明的代沟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激烈碰撞,渐渐趋于缓和直至互相理解,原谅。
我们总以为会有更好的选择,总会后悔当下做出的选择,似乎没有选择才是最好的,可是生活中又逃脱不了,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
当我们不中意现在的自己,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时,便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倘若世界上有另外一个自己,过着自己另外一个选择的生活,会不会也在后悔着。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因为没有经历过,便会心心向往,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片中的EVA没有负气出国去旧金山,如果年轻的男子放下自己的自尊和家世,他们会幸福美满的走到最后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命运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会带给我们意料之外的结局。
余鳞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赎罪,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来为那对母子做着他认为对的一切,可是他认为的好,在那个母亲来看却是最残忍的方式,有时候,我们以为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做出了对别人最好的选择,可是那是别人需要的吗?
自己的最好选择不一定对别人是好的。
患了绝症的女孩子千里迢迢从旧金山回到香港,只为了给自己未曾谋面的网友一封信,却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想象中的世界总是和现实不一样的,现实有现实的摸样,想象总是漂浮于现实之上,留给人一个摸不到够不着的念想。
守墓的老人一直在等待着初恋的女友,虽然他知道,岁月无情,早已物是人非,希望渺茫,也许那份等待更多的是支撑着他留在东华义庄的力量,也支撑着他对生活的希望。
不管历史留给他什么,不管岁月带给他怎样的沧桑,那份藏在心底的柔情,被一首朴素简单的小诗轻轻诉说出来,山,普通的山花,普通的花山长满花 花开满山花依偎 山守护山还在 花依存当故事的脉络渐渐清晰,我们无法抗拒历史轨迹,所以无法避免EVA和林山的分别;我们无法阻止阿男患上绝症,所以无法改变余鳞和她的相遇;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命运安排我们,有缘分的人终于有一天会见面的。
无论我们年轻还是已经在老去,我们都无法预知选择的结果,唯一的选择是享受这份过程,没有选错过,又怎么知道自己选对了呢?
所以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要后悔,因为当下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镜头、音乐、色调,甚至对白,所有地方都没得令人窒息,一部文艺清新得不行的香港电影,一部为纪念东华三院140周年而筹拍却没有一丝露骨慈善镜头。
一直因为电影名字弃之不顾,其实西风烈,东风破,南风残,北风乱,唯有东风迎新,意为春天吹的第一股来自东方的风,破旧立新暗喻传统与新习的抗衡,旧我与新我的转换,电影述说两女主从西方旧金山到东方香港,面对选择,迎接新生。
其实不管怎么选择,一切都是美好的电影一直有风吹镜头,旧金山冻结海水上被风吹动的形如巨大肥皂泡的浮冰,自行车上漂动的气球,香港港湾风吹的海面,寒风凄凄的上下九老街头配上热气升腾的小吃,一切如风吹过境,心情大佳电影拍的是三藩市、香港,却让人怀念起旧金山唐人街,旧香港药材铺,旧广州沙面、上下九,旧台山碉楼骑楼不得不提电影插曲,当年拿到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细腻温和,为电影增色不少戏中温情中也有笑点:1.泰迪罗宾有模有样教龚恩娜上市场买鱼、剁肉、落油、放葱,煎台山鱼饼时却煎得一塌糊涂,2.问龚恩娜点解日日带相机出门,答道因为有型,深受二战带来痛苦的泰迪罗宾不屑说道:日本仔相机,德国佬镜头,军装上衣,打仗模样,真有型ps:何韵诗终于露出师奶沧桑的一面,同样的发型,衣服不同风格大变
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風格,覺得很適合我。
美美的畫面,靜靜的事物,慢慢的說。
很有意思的獨白,很對味,很喜歡,很崇拜這部電影的攝影師。
從開頭的畫面第一句的旁白就喜歡上了它喜歡看美的事物喜歡拍照留住最美的一霎喜歡讀詩詞賦雖然我未必讀懂喜歡安靜地海面靜靜的一個人發呆喜歡懷舊的事物舊時代的中華文化電影裡都一應俱全一秒二十四格每一格都是一張照片這可以說是繼杜可風之後我會認真記住攝影師名字的另外一個人雖然杜可風走的是夢幻路線(偶爾也會有一兩部懷舊的)而這部電影屬於懷舊路線完全南轅北轍但是 都拍出了各自的味道對了 攝影師的名字是關智耀搜索一下才發現原來他已經拍過很多電影了這是一部值得收藏DVD的電影
《東風破》定必是本年我最喜愛電影。
本身這句話已主觀得不宜為電影寫下甚麼評論,但作為喜愛的,不寫點甚麼又怕忘記那份觸動。
早前說過我的生活觀、文學觀與人生觀的問題,我想這部電影所以打動我,是因為那份拾遺的感覺。
我不認為我要為自己建立甚麼,單是拾遺,我已花盡力氣。
余並蒂這名字本身就透露了故事的意蘊,從這人物身上中西醫學知識並用,新舊並蒂的思維就從中構造出來。
建立的同時,是否真的要拆掉甚麼?
拆掉很容易,想重建時則很難,而且亦無法完全復建。
香港的形象就是中西並蒂之地,轉口港的角色表現出高度流動性,無論是由外國流到內地或內地流到外國。
落葉歸根的思想,亦借故事中的義莊表明香港在這方面的轉口港身份。
余麟與余並蒂的兩代思想鴻溝,已是老話題,新一代不明白,甚至可以說,在舊有生活知識底下,已到了一個無知境地。
賣掉祖傳家業,只是簽一個名字的事,但背後的目的可能只為成全個人的無稽想法。
這是普遍的丟棄心態,是急速發展的都市中常見心態,換手機、車子、房子,異常輕鬆。
如果說上一代來自內地,因此對本土難以植根,可以是合理概念,新一代生於香港的人卻更浮游無根則是叫人難以理解,或者可以說轉口港的角色貫徹始終地植在香港居民心裡,以致我們有了搬家主義,無意植根,甚至造根。
林山是滯留在香港,無法離開的那種人,他與阿男的對話中透路出自己之所以選擇等待,是因為無法選擇離開。
他說在等待一個可能一世也等不到的人。
選擇是主角之一的余麟不斷重申的讀白,因為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好,覺得自己揀錯,所以想重新選擇。
有趣的是,他在故事中不斷把想法完整化,顯示出人在生存中面對種種的選擇的真貌,如果甚麼也選對了,選擇還有甚麼意思;既然沒有見到所謂的正確選擇,又怎知道自己選擇錯誤。
我們連自己選對還是選錯也不知道,又憑甚麼說沒有選擇?
最終,林山也等到了,他們無法回復甚麼,就只能進行拾遺,以使他們彌補當年沒有作出的道別。
阿男是一個身上幾乎完全沒有中國內涵的竹昇妹,除了懂得說家鄉台山話外,卻不太懂得寫中文,甚至無法理解許多中國人既有的文化意蘊。
帶著末期血癌的身軀來到香港,尋找網友余麟,憑的是一份感覺。
故事中提到她的過去很少,若企圖推測她濫藥的行為,或許是那種中國人身在異鄉不中不西的寂寞。
如果一個香港身份表示新舊並存及中西兼容,余麟是代表新一代失去的念舊思想,阿男則是從沒裝載過中國文化內涵,而在現今的想法上中國文化內涵與舊是劃上等號的,這描述新生代對此到底承擔了多少。
余並蒂對她的提示帶有更深的言外之意,「不是要別人記著你,而是你要記著別人」,那是道出中國人即使被賣豬仔,客死異鄉,仍記掛落葉歸根的傳統思維。
我們都沒有記掛自己所成長的事物,卻企圖要求歲月留有我們的名字。
這種人,阿男,顯然是故事人最寂寞的人。
除了阿欣的角色不太適合由過度男性化的何韻詩擔任外,許多人其實都很能演繹出角色的特點。
有好幾個鏡頭是我覺得很精彩的,首先是舊時代的香港,在同一畫面看到兩段街道V字相交,林山呆立在一邊,余並蒂走到另一邊漸漸遠去,是配合人們面對選擇的場景。
另一個是阿男跑回義莊,要林山教她煮菜的鏡頭,一口氣由遠到近配合著官恩娜的步伐。
泰狄羅賓的演出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新一代不是為了複製上一代而生活的,但不表示舊有價值要被否定或丟棄,「福源號」三個字到底盛載了甚麼,余麟根本沒有嘗試過去想就回答了一堆空話。
不是甚麼東西也可以重建,舊的東西沒有了就沒有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取向。
破立是否相對,全在乎我們怎樣選擇,仍是那一句,拆掉很容易,因為無情,但當發現有情而想拾回來時,就已無能為力了。
那首《After you've gone》,配合著「離開與回來」的命題,走了,回來,拾回甚麼沒有?
我一直都在纠结人在死前会做些什么义庄收容那些无处停留的灵魂而时间缓缓带走所有的思念与一时之气回来或者回不来可以怀旧的颜色也好可以拖沓的音乐也好我在无意间明白了导演想讲给我们听的话停留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福源重新开张的那段音乐总让我想起很久之前某个一直不想留下的人他说生活在远方他说他停不下来我一直以为死之前的我会很淡然的四处漂泊走走停停或许会去慕尼黑看比赛或许会去感受沙漠激情原来我只会躺在床上开着窗一动不动的等待死亡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哪怕死掉一样不会改变GAY永远都会是GAY心理变态的也终究不会阳光起来阅尽沧桑人的眼神中会有种说不出的故事看着你的时候总好像随时会掉下泪来宫恩娜还好上了妆的脸总会让人与大大黑板上的白雪雪花膏联系起来苗可秀还好硬朗的顽固让人看到旧日重来的希望泰迪罗宾也好老了之后整个人沉淀下来的除了旧时光还是旧时光我说不清楚自己对于木质门板的偏爱昏黄道路上洒下来的影子石板路宽宽的屋顶还有祭拜时点香的味道仿佛总有人会在路的尽头或是门后轻声的叫你的名字某个午夜我会化身蝙蝠飞回曾经漂浮在心上的时间留住时光的短摆默默细品我信灵魂要回家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最终,都要回家的
《东风破》是一部整体上有硬伤的电影,明眼人都不难挑出它的一堆骨头。
但是它至少有三样东西是很好的,只是好的五官没有堆砌出一张好的脸而已。
首先,让人爱不释手的是本片的文艺腔调,这在台湾电影里边可能是行货,但是在港片中却是非常稀罕的。
上一次我看到如此耍文艺调调的港片,是彭浩翔的《伊莎贝拉》。
但是《伊莎贝拉》拍的是澳门,那本身就是座充满慵懒风情和异域风味的城市。
而以商业繁荣和节奏紧迫著称的香港,偶尔在电影中以文艺范出现,也大多是黎明前黄昏后繁华褪尽的寂寥。
可是在《东风破》中,我看到了一个历史沉淀后谈定宁静的香港,义庄的棺木、坟场的墓碑、老旧的百子柜在这里都显得很美。
女导演麦婉欣非常到位地诠释了,如果你没能在一座城市里找到美好与平静,那是因为你一直没有找对角度去看它,又或者,我们正在身处的城市。
《东风破》其次让我大爱的,是演员。
苗可秀和泰迪罗宾是老戏骨,演技是不在话下的。
周俊伟和客串的何韵诗表现也中规中矩。
至于绝对主角官恩娜,我一直都偏爱这个下巴尖尖、声线美丽的女生,显然导演和摄影也爱她,不然不会不厌其烦地用镜头特写她一期一会的青春容貌,并且特意安插了自弹自唱的桥段来展示她的歌喉,只是让小妮子扮演年轻时苗可秀的戏份,实在是太TVB了,让人忍俊不禁。
《东风破》之于官恩娜,可能就如《伊莎贝拉》之于梁洛施,即使以后会有更好的演出,但是未必再有如此细致的镜头只为她铺排了。
可惜差别在于,《伊莎贝拉》是经典,《东风破》却连昙花都没有沾上边。
最后,必须提到这部电影的主题——为了纪念东华三院成立140周年的关于选择的命题。
其实寓意很好,道理发人深省,但是导演为了演绎这个主题,安排了滥药致癌的少女、困扰于内疚中的少东以及一段以大时代为背景的长相恋,更扯上面纱下的另一个香港,却生怕观众看不懂,开篇点题,结尾点题,这种过犹不及、用力过度,正是《东风破》的硬伤所在。
高中同学介绍的。
80后的广州青年,因为从小到大都看香港电视,看香港新闻,都自认为很认识香港。
我以前都以为我很了解香港,但是从2006年那次去香港自由行,繁大的地铁网,高标价的衣物,我觉得我同香港很格格不入。
所以这次同学力荐的电影,说香港两代人的,一d看的耐心都没有........
长篇MV。如果没有几个老演员,完全不必看。音乐多到滥。光晕镜头也运用多了些,对于麦婉欣和这部片而言,显得小清新了。
这种小片儿看的就是那种港式情怀
旧旧的味道,挺好
你可以再文艺一点有没有
麦婉欣拍完此片之后就再无执导商业长片面世,有时候本事是一回事,情怀是一回事,生意又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不管怎么说,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这种悼念港式情怀的片子的存在。
又刻意了。。。
画面挺好看的,剧情太弱,感觉硬是插了一点鸡汤。 @2019-03-22 12:12:37
剧情真的是很单薄,都靠摄影和氛围撑场子了,觉得编剧有很多想说,但是没把握好。边看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冒出官恩娜是不是整容了的想法。苗可秀真惊人的美丽啊!
想要向岁月神偷那样,却没有成功。比较差。
很一般
1、开始喜欢周俊伟了 2、官恩娜。。。咋说了。。。一直不红 虽然长得还可以 但是没灵气 无法惊艳 演技也是 没得个人的特色 演戏是在演 但就是没把角色演活 感觉没有生命气息
太冗長~~
借着毫无用处只能当照片看的摄影想挽救一下可怕无力的叙事,结果是浪费。就苗可秀的表演稍微好点,还有这名儿真真是浪费
构图设计的很考究,每一帧都可以截出很唯美的画面,可惜镜头略死板,没摆脱mv的拍法,官恩娜不错,虽为麦婉欣与何韵诗再度合作而看,但何菇的角色实在不明用意,且完全脱离音乐的大银幕演出,此时的何菇演技明显还需磨练,苦情戏感觉有笑场之感。灭哈哈,管她演成什么样都不阻我爱她。
求个OST
剧本真的很弱,但是却把我感动了。
怎么贵城也开始小资小清新了
加长版MV,可惜了好音乐跟好摄影,故事太站不住脚,支离破碎的。
没能看进去,看到2/5,因此给2分算满分
晚期病人都活蹦乱跳。老中医一把脉:君有疾在骨髓,无药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