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百列与群山
Gabriel e a Montanha,加百列的东非七十天(台),Gabriel and the Mountain
导演:费力比·巴博萨
主演:若昂·佩德罗·扎帕,卡罗琳·阿布拉斯,Alex Alembe,Rashidi Athuman,John Goodluck,Luke Mpata,Manuela Picq,Rhosinah Sekeleti,Leonard Siampala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英语,葡萄牙语,斯瓦希里语,法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高中毕业生加布里埃尔准备在进入大学前,环游世界一年。十个月后,他和女友一同到达了非洲的肯亚。在这里,他想探索更多,于是他只身穿越各个村落,结识了新的朋友,最终到达了他旅途的终点——马拉维的姆兰杰山脉。详细 >
其实我感觉我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戛然而止。
私人化的电影,导演想要纪念朋友的愿景可能是美好的,但显然这种电影放在朋友葬礼上给来吊唁的人看更合适。尤其对片中主角的个人“作死”的旅行方式不能认可,这种方式,即使生命不终于这座山,也会很快终于下一座,给做导游的人带去困扰。
直到結尾才了然於心,傳記式公路電影,環遊世界與女友聊生活鬥鬥嘴,堅持要爬上山,卻意外死亡。再也回不去的巴西,成為馬賽人,每個遇過之人話外音的緬懷震撼。當虛構角色回到當初加百列遇到的人事物,一切仿若重演,不只是加百列本身,而是演自己的他們,與加百列在一起的故事。一張名片,我想起了你
迷恋狂野的自然,也注定要敬畏之。(总感觉有一点儿非洲旅游景点介绍的影子在里面,打个3.5分,四舍五入给4分吧-。-)
情节没有多吸引人甚至有些无聊,为了纪念逝去的朋友花7年拍摄这部电影的举动更人感慨
你们看到的是自由,是探索;我看到的是枉顾规律的任性和毫无意义的死亡
深度游的惨剧
感受到了导演的深情
全程浅焦总觉得没什么融入感,配乐太少了,风光也没过多展现。男主死得不够浪漫不够美
“真正的生活/诗意的那一瞬间/已足以告诉我们永恒之真谛/因为永恒/是生活碎片的相加/但却不能被拆分”, “身上淋湿了,但灵魂却充满阳光。” #2264#
敬畏自然
能看懂的人只能是少数。男主,一个白人,和非洲的当地人打成一片,他身后经常跟着一帮黑人孩子,和每一个遇见的黑人兄弟碰拳,他轻松的跨越了文化,种族还有所有的偏见。他的人生,看似窘迫,死于异乡,如果只看到这里,那只能证明你和理想,和你想活成的样子正在越来越远。
过于相信自己终酿成大祸
清澈的故事,游离的人物。镜头调度有些常规普通
7.2分,加布里埃尔人人向往,人人又觉得无趣的人物,导演没有刻意的美化,形散神不散的叙述下,100个人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但加布里埃尔却很少,群山很多!
得听劝
看过最真实旅行电影!智能手机时代之前,还依赖《孤独星球》、需要一路开口交谈的旅行时代。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通过沙发客、临时结交当地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路走来,碰过旅游陷阱,也或多或少总在利用着第三世界的友好享受点超国民待遇。登顶乞力马扎罗一定要选到最自虐最便宜的那个方式,为的是省下钱等女友远道而来,报名昂贵的动物旅行。在桑吉巴尔,探险家始终免不了回到游客身份;到马拉维和莫桑比克边境,又固执地回到作死青年的初心。相比《荒野生存》里选择隐入尘烟的克里斯托弗,这个巴西的加布里埃尔才是更普遍的重度旅行者。虽然这一人群依然小众,但我相信只要在旅途中不听劝阻地一意孤行过,就能找到共情点。电影太过真实,本不值5星,但置身出不去的当下,更多是因为回不来的死轴青春,加分吧
男主太不可一世,最后也留在了群山之中。
彰显了人性美。
【YVR-Cineplex】重寻好友足迹的一部真诚影片。有废戏,但结构工整,形散神不散。最主要影片主题核心明确,不刻意升华也不特意美化。结尾真人影像的叠加真是唏嘘。踏踏实实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那种本真的追寻向往。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