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不清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幻。
当我们不被任何人需要的时候,我们是否等于在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
于是希望不存在的人开始修炼,修炼自己的冷酷修炼自己藏身的本领;而希望自己存在的人也开始修炼,修炼自己安慰人的本领修炼自己在闪光灯下不眨眼。
藏身,有些人是因为无奈,有些人是因为渴求自由。
出现,有些人是因为爱情,有些人是因为需要忘记。
人人渴望,碰触到的肌肤,都是有温度的。
所以宁愿暂时住进你的外套也不愿意看见你冰冷的眼神。
有些人安安静静并不代表他真的什么也不想要,有些人习惯冰冷的皮肤并不代表他真的不需要温度,只是他坚硬的保护自己的壳子。
你看到他的岩浆在血管的拐弯处不断的膨胀。
他和她都需要温暖,他修炼到只有她看得见,他们在体重秤上面归零。
如果不被需要,我们就是冰冷的魂魄,因为互相成全,才有了你,也有了我。
这个城市的寂寞如影随形,把人吞进肚里,还一遍一遍反刍,直到我们麻木。
有一种红塑料皮的小本本叫小学生手册,有一种小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在这个小本本上收获一句话:“该同学XXX,OOO,兴趣爱好广泛……”他有一些任性他还有一些嚣张,他有一些叛逆他还有一些疯狂,啊啊啊,我就是这个小学生。
上房揭瓦,下河狗刨,举枪打鸟,弯腰抓鸡。
像我这样的花心小学生,看到什么都觉得特有意思,有什么绝活儿都想学上一手。
那些神奇的新鲜的领域,是一片又一片好大的荒地,等着去发现和开拓。
而且这个小学生自恃聪明,总觉得只要努力开荒就会有获得收成。
在全球还没有通的年代,他就敢自信满满地说:我能!
后来,小学生知道了世界上有轮回一说,他就这么开始梦想了:这辈子做个足球小将,下辈子做个象棋大师,再下辈子做个气质潇洒的画家,下下下辈子做个身手矫健的大侠……最痴妄的是,他希望生生世世轮回中钻研的手艺,都保留记忆,流传不息。
当若干辈子滚过后,他就成了一个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牛人。
巨牛特牛超级牛。
只他一个牛人就是无数个人的合体。
再后来,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大学生又变成了退学生,他开始明白,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个人能掌握的事情太他妈有限。
他甚至有时撒尿洒到池外,连自己的小鸡鸡都握不稳,更别说精通一切这种妄想。
于是他开始YY。
就是YY,只能YY。
看电影,就是YY的方式一种。
心有不甘的人会通过电影进入平行宇宙。
天香断续膏,有时候电影就是这样的东西:那些人生转折的其他岔路,无数种可能性和没能选择的遗憾,用电影来续接。
通过YY,我们在岔路的节点上不规则跳跃,在无数层平行宇宙间穿梭往来。
人生如此丰富。
我们不单可以这样活,还可以那样活。
我们的肉身坐在影院,蜷在沙发里,窝在床上,我们的灵魂已出窍在喋血的街头、在蛛丝牵挂的高楼、在浪漫满地流淌的巴黎、在红色的寒冷的火星。
在另一具躯壳里,在无数具躯壳里,化身无数,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们。
我们用YY把自己的世界撑大了,用电影把心撑大了。
现实中我们能把握的东西如此有限,电影里我们通过感官的体验,将有限变成无限。
这就是YY的妙用无方。
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为YY而生,但大多的电影都可以成为YY。
追溯其本,电影的源头首先是娱乐,而YY就是娱乐的最高境界——我是说,广义的娱乐。
被喜剧片逗得满地打滚那叫娱乐,被惊悚片吓得毛孔大开那叫娱乐,被悲情片刺的泪水长流那也叫娱乐。
YY中我们哭我们笑我们闹,然后灯光亮起,人群散去,我们擦干眼泪,感到30块钱没白花,感到满足。
这就是娱乐。
至于感动、至于思考,那就是YY的饭后鸡尾酒了。
有了更好,没有便罢鸟。
我们首先还是要吃饱饭,饱起来再说。
在肚子还空的时候就嚷嚷着要喝酒,这种人在我们村里管他叫傻叉。
谁都不愿意作傻叉,谁都愿意身心愉悦。
所以别跟电影太较真,别太形而上,你只要问自己:这部电影让我愉悦了没有?
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好办了。
虽然不能改变任何现实,但心灵丰满了。
在这世界上活着,又有什么能比填满空虚更重要?
所以《空房间》可以是拍案惊奇,也可以是黄粱梦枕。
片子结尾的点睛之笔:“有时候很难分清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将人的YY世界无限延展。
大概我们都有过无地自容的时刻,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有过那么一天,在某一种情境下,我们巴不得自己像一阵轻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
我们想隐匿在别人的视野之外,我们想从泥淖中跳出去。
我们这样想过,电影帮我们这样做了。
从YY的技术角度分析,这是一部挺成功的电影。
YY的最高境界是偷梁换柱。
YY的基本原则是潜移默化和角色代入。
不管是自欺,还是被人欺,看着电影的人都希望能融进去,希望能忘记自己屁股下过硬的椅子,和手里面被炸焦的爆米花。
这部电影做到了,至少对我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的骗人的诀窍就是九句真话后掺一句假的,电影也是这样。
清淡的若隐若现的音乐,几乎没有对白,女主角开了两次口,男主角从头哑到尾——这样一部安静的、不愠不火的电影,是典型的诱人深入型。
银幕前的人莫名其妙地看着男主角四处去发传单,又恍然大悟看着男主角撬开空房间的门锁,登堂入室。
有一点古怪,但总还算合情合理,有一点好奇,又有一点期待……故事像坐在火炉上的一壶水,渐渐沸腾。
渐渐就恍惚,渐渐地视角就变了。
我进入电影,进入那些空房间,我看到那个被施虐的女人,我带她离开,我带着她去进入一个又一个空房间,我被警察逮捕,被关进牢房。
然后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摆在我面前:在一间小小的密室里,高墙坚实,铁窗狭窄,没有秘道,你怎样消失?
搁在平时,我大概会说:别逗了,这太他妈扯蛋了。
可在这种境地下我只想:一定有什么办法,一定要找出什么办法。
于是他(我)开始尝试,开始一次次改进。
我们做到了。
我们终于成功地遁形。
我们破泥而出,轻逸而高蹈。
最后男人和女人相拥着站在体重计上,刻度显示的是零。
这样的神来之笔,现实还是梦境已不重要,在负荷的压抑下,逃脱的渴望胜于一切。
我们微笑了,我们欢喜了。
沉重的肉身下沉,升华的愉悦上升。
我们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从现实社会中跳脱,我们从自己的肉身之中跳脱。
这就是电影的愉悦。
一个成功的电影能给人带来的,YY的愉悦。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艺术就是骗人的艺术,骗人艺术里有很深的门道,道行深了就能成功地引领我们在YY的大道上一路狂奔,道行浅了就算恐怖片都能让人大笑不止。
而诚意也显得尤为重要。
好些个被炒得热闹的电影,在我眼里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缺乏诚意。
比如《色戒》里王力宏挥之不去的咬着舌头的港台腔,比如《投名状》里莫名其妙的开头——我的确可以相信一个善良的妇女可以抱着恻隐之心去拯救一个陌生人,但我真的无法相信,这个妇女能善良到不惜钻到一个陌生人的被窝里去拯救他。
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事儿只有观音菩萨才干得出来,而显然这个妇女她不是。
所以这些电影对我是失败的,它们从开始就没哄好我,没骗住我。
看电影的我就像一个痴情的女人,要是我认定了那汉子没骗我,多少流言蜚语我都不会在意,而一旦开始感到被骗,开始怀疑,我就再也无法对他产生信任。
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那些不肯在骗技上做足功夫的人,我觉得态度端正与否就很可疑,这是硬伤,也是痴情女人最痛恨的一点——有时候女人不介意你欺骗她,但是她会非常介意,你欺骗了却还不用心去骗。
连骗人都没有诚意,这样的人你说怎么值得托付?
电影需要YY,生活需要YY。
YY是一种境界,是热爱生活的人的一种技能。
爱生活,爱开荒。
我们总说:太无聊了,看个电影吧。
电影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电影能为我们展现一片又一片荒地。
我总觉得人要活得愉悦舒适,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学会寻找乐趣。
在生活细节中寻找乐趣,在电影中寻找乐趣。
学会YY,学会取悦自己。
当我们百无聊赖时,与其皱着眉头说“真他妈无聊啊”,不如给自己一次从现实的泥淖中跳脱的机会——坐下来,看电影。
我不想叫它《空房诱奸》这样让人心生歹意的名字,也不想叫它没有生气的《空房间》,因为它是这样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
所以,按照导演原本的意思,用一支高尔夫球杆的名字称呼它《3-iron》。
3-iron,是一枝较少人使用的高尔夫球杆,它比一般球杆长,击球时的倾斜度较低,很难瞄准使球入洞,可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买下这支球杆,即使只是放在球袋里面落灰。
就像有的人,有家,有家人,可是却失去爱,失去心,只剩下占有。
看它的时候,我感到很安静,很舒服,虽然有时候有一点为他们担心,担心屋主会随时回来发现他们。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包括在男孩子失手用球打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孩的时候,我都被他们无言的爱所牵动着。
整部片子里,男孩子一个字都没有说,唯一明显的表情是笑容,幸福或是嘲讽的笑容。
他的眼睛里有很多的表情:被爱的时候眼睛里是暖的,被误解的时候眼睛里没有想解释的欲望,被欺凌的时候眼睛里有不服输的火苗,还有一开始那些一个人的行走中眼睛里的什么都没有。
女主角的话更是恰到好处,一句是掩不住的倾吐:“我爱你”,一句是留下他“吃饭了”。
也许只有不成熟的爱才希望被时刻挂在嘴边,也许无声的爱,藏在“180度以外”的珍惜才是永恒。
他们是没有妨碍到他人生活的人,他们甚至是为他人生活归位的人,他们是心存善意的人,但是他们的行为始终不能为社会所容。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太多事,别人没有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就是看不顺眼,就是不能容忍,就是要让事情按照我们的习惯走,所以不惜一切的去扼杀他们的存在。
3 iron,一般人用不到,可是它存在,而且用到它的人会用得出神入化。
那个时候我们抱在一起,以为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分开,就连死亡也不可以。
1.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城市里。
——年轻的男人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以至于它被诚实地记录下来。
男人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先是挨家挨户地发传单,过了几天,看那些门上传单没被撕去的,就知道主人不在。
男人于是从随身的工具箱里拿出一些小玩意,用手巧妙地在门上弄了几下,就轻而易举地进了屋。
——这个房间里大刺刺的留下许多的蛛丝马迹,电话录音,脏乱的衣服,坏掉的闹钟和收音机,摊开的相册,它们静静待着,等着某一天被陌生人闯入,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搜寻,窥探,进而着迷,甚或唾弃。
——我们自以为隐秘的生活原来只是掩藏在一扇门后。
2.男人和女人的旅程男人和女人在一个大别墅里相遇,男人从一个不动声色地闯入者变成了一个被悄悄窥探的人。
男人非常专注地看着女人的摄影图片,在浴缸里,在水里,然后再用熨斗细细熨平,手底无比温柔。
女人如幽灵,无处不在。
男人和女人的开始毫无波澜,男人教训完女人的男人,大步离去,女人低眉,顺从地坐上男人的后坐,开始旅程。
接下来路途充满故事。
女人和男人进入了一扇扇门,到处景色。
这些门,如同游戏的关卡,一道比一道厉害,男人和女人从吃饭,喝酒,被殴,直到亲吻,错手杀了人,也亲手埋葬了死人。
——这是一个命题,分离,是否代表旅程的终结。
男人在监狱里与其说是坐牢,不如说是修行。
男人的笑容说不清含义,被狱警暴打如同磨砺,有种隐忍的疼痛,超过老杜手里的大块头。
女人依旧沉默,但开始有力量,男主人因此显得怯懦不堪。
女人有一次回到了曾经去过的地方,那个小庭院里水缸上莲花盛开,清净似佛。
男人和女人,分开以后再没相见,而旅程永远没有终极。
3.我突然不想说话当我张开口,努力很久却依然没有话吐出,我突然之间成了一个哑巴。
我开始用手笔画,我说的,你都懂吗?
你不懂,没有人懂。
——那个豪华的宅子里,女人不对丈夫说一句话。
——一路奔跑的路上,女人和男人,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点的两极,不是贫乏的无语,就是丰馈到无语。
这是一个大小两面的赌注,开盘之前,我们毫无把握。
男人和女人不说话,亦不交流,不交流,亦无欲求,无欲求,便不生变卦。
这个故事和新桥恋人一样的惊骇离奇,但朱丽叶比诺什想要治好眼睛,有着注定的变故,故事变显得无奈和哀伤。
而男人和女人不悲伤,于是就连死亡,也没有把他们分开。
4.关于幻象It's hard to say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s a reality or a dream.这是结尾时打上的一句话,念一遍,就记住了。
这句话象个咒语,把顺推的多米诺骨牌又倒着推了回去,便衍生了无劲的可能。
这个幻想何时而生,从男人被带离监狱?
从一路的奔逃?
从男人进入宅子?
从男人骑着摩托车在我们视野里出现?
倒推没有任何意义,去判断真实或是幻象更加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也许存在于男人的,女人的,人们的,或是我们的想象。
5.爱与存活——女人最终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我爱你。
”——When we hungry, love will make us alive.——骗人的。
6.关于欺骗其实并不是有意,但我们总在言不由衷间说了谎话。
而我们依然选择相信一个90%带着病菌的誓言,因为我们都不肯死心,因为爱情这个词,过于诱人。
如果不说话了,是不是就没有谎言,就不会有欺骗?
但是不说话,你还愿意带上我,我还愿意跟你上路吗?
我们终究缺乏明镜清台的智慧,屈从于世俗。
7.在你看不见的那半个世界和你同在我们真的永远看不清周围的一切。
那就相信你,永远在我看不见的那180度里,陪伴着我,也好。
重要的是我相信。
8.关于电影这是一个让我无从流泪的电影。
不哭,但一直想到战栗。
这是一个你吹向我的泡泡,它在半空中破开,逃逸到空气里。
散开了藏在我们心里秘而不宣的梦想和希望。
到最后也只是一个电影终究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幻象一秒钟,24格
金基德真的太挤而牛批了!
我不得不爆脏话以加以震惊。
金基德最浪漫、仙气、灵意、温柔的一部。
竟然没写残酷,却写得如此之好,没写深刻道理,没刨社会根系,只是隐形的爱,满怀的心,透明清纯的情,没有禅意,没写人性,却是精良佳作,跌撞相奔,当女主角对着镜子嫣然一笑,打开心扉,心是那么的纯灵,爱是那么的蒸腾,当女主角说“我爱你”好像整个紧锣密鼓,仿佛胶水粘合的世界都为之坍塌,碎裂,当男女主角接吻,整个麻木空虚寂寂的心都定了。
超级纯爱宇宙洪荒登峰造极黑洞撕裂量子毁灭级纯爱片子,借用花样年华的一段评语:“偷情本不应该那么美”,虽然女主角原配是个家暴男,虽然评论区说是偷情,但我感觉用拯救比较好。
真的是挚美纯心,灵气满满。
移动借宿生活,高尔夫打靶训练,视角反跟随大师,隐身天王。
这爱纯得比绝命毒师mr.white做的艺术品还要纯上几个点。
他们在一起,情意很立体,心很善良,“行致美”。
就看吧,一看一个超震惊,爱得不得了,纯得要命,灵得不行,“灵气复苏”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像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而每个人却又都在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锁的人,泰石就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洗澡,做饭,拍照,渴望能有个人能够走进自己心中的那间空房间,然后临走时会把一切都收拾好。
最终在一间空房间里找到了善华,只是眼神的交会,就已经各自看到对方心中的孤独,在出走的途中,没有一句对白,然后他们一同不断地走进一所所空房间,最终互相打开了对方的心锁,共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空房间。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人的可视角度只有眼前的180度,当这个社会准备阻止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时候,泰石选择了活在每个人的看不到的那180度里面,从而能够继续与善华生活,整部影片女主角的 几句对白就是这里发生的,“我爱你”“吃饭了”,当善华说“我爱你”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她拥抱,而她的手却伸向后面的男孩,爱情就是这么残酷,这么充满欺骗,往往和你所生活的那个不是你爱的,而最爱的那个人永远只能生活在其他人看不到的180度里面,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爱情,我们还需要考虑太多的其他的东西。
最后泰石和善华一同站到体重秤上,指针却指向了刻度零,他们一起走出了这个世界,又重新走进了自己的空房间自己的那个世界,而这次是两个人走进了同一间空房间,而且带走了钥匙。
都说这个片子好,昨天一看,其差无比,老套的主题,形式的表现,男主角自以为是,狭隘自私,装酷装得滥抛媚眼,让人呕吐不已。
导演刻意表达自己的表达,所有人物和情节都是自己的工具,随意设定,没有内在的张力,毫无想象。
导演自己费了半天劲,绕着一个老套的主题,讲了个不着边际的故事,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就像雷公打豆腐,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居然还没有打到。
无聊,看过之后只留这一点痕迹。
房子空了,就会有阴冷的风无孔不入。
心里空了,就会有偷心的人乘虚而入。
东方讲究因果,一道裂缝的初端总是自己的选择开始的。
泰石骑着摩托穿越在住宅区,在宅门上挂商家的宣传卡片。
停着的摩托,在豪车面前有些寒碜,两个男人目光交汇,心中各有感怀。
平静的叙事却让画面留下人心的敌意!
他,泰石,是个贼,以小计干着溜门撬锁的勾当,有时候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空是相对的概念,当你的时间被自己打发,日子也就这么过去。
终于,他潜入了故事的深处,一双幽怨的眼神注视着他的侵入,这个段落我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马猴的行为,只是导演在《空房子》里加了其他的元素。
而泰石的洗衣以及干得事情更像是强迫症和恋物癖。
她幽灵般非常沉着地和冷静犹如导演的摄影机的镜头,注视着泰石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他的自渎,直到他们的目光撞在一起,凸现出这种存在的尴尬。
于是,就是机缘,压抑的心如同飞蛾像另一处的光亮飞去。
不然你无从解释瞬间决定的事情,没有欢乐的屋子和囚牢一样。
他和她的行走犹如无暴力版的《天生杀人狂》相互的慰籍在彼此无靠的情形下,温暖已经冰凉的心。
合影的镜头表明了这样的相依。
有时候电影传递的是梦幻和状态,其合理性被我们忽视了。
整部电影里寂寞是种姿态,只要是金基德这个名字,你就别想在窥视里获得舒服。
一切和人的相处只是证明一份相对。
无数的合影是为了留下存在的历史,不然生命无从回忆激情。
口传的历史总是被记忆篡改,照片里的人会永远年轻。
为了将来的寂寞,他们留住现时的身影。
很多事的发生不是因为爱与不爱,而是为了在空落的心房填充进人的念向和感官。
这样的生活只是活着,所有与人的相遇成为记忆的参照物。
这样的生活只是为了让无边无尽的寂寥里有稍些鲜活,而心灵里有着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等待着什么,等待着主人进门的刺激,还是等待无情生活给他们一个天定的归宿。
有人说他们行为是为了医治心灵的窗口,我看更像是如无脚之鸟的无奈,一旦起飞就不再有停下的可能。
生活,残酷而现实。
导演表现的是人的疏离和孤单,那个死于家中老人形象其实不过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描摹,这样的场景缺乏力度和新意,他和她不是天使,导演却让他们担当了天使的义务和角色,甚至让这种溜门撬锁的行为有了神圣和救赎的意味。
电影的表现方式是直观的,“空房间”是个泛哲学的命题,而电影给我们的感觉但是两颗寂寞心灵的不当漂流,而且这样的处世方式并不可取。
电影只是让一些人际寻常的关系扩大成视觉的冲击,让诸多世相在一处展现,从人性角度和宗教角度风险没有任何新意。
特别是后半部陷入了金基德自己的老套,东方的诡异和东方的迷幻音乐对西方或许还是《Sixth Sense》式的惊奇,然这样的表现忽视了东方玄学的基本常识,两人的间隔和紧密都是导演的编戏。
靠感觉生活的人是幸福吗?
是道德吗?
当善华沉迷在虚幻的默契里,她的行为是值得同情的吗?
她和丈夫的关系取决于交易成本,当你认同了交易也就必须支付成本,在这个命题上她的鼻青脸肿是交易的成本,现代韩国又不是从一而终的年代。
你获得,就必须支付成本。
而影片将未来建立在这样的虚幻里我看没有必要,直面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目的。
选择了就是勇敢面对的过程。
作为一部描写人性的影片它没有给我多大的冲击,因为表现方式没有新意,而选择因为“慰安妇” 事件女主角李成延出演此片的原因可能和她存在的压抑有关,这部影片里的她一脸苦相… 【附录:影片资料】 《空房子》韩国 导演:金基德 主演:李成延、在熙、权赫浩 片长:95分钟 IMDB评分:8.1/10 (83 票) 奖项:2004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了最佳导演特别奖(银狮奖) 爱沙尼亚第8届“Tallinn Black Nights”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导演奖等五项大奖。
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9时16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韩国电影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与影响力,除去他们电影自身特有的娱乐性,像金基德这样的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屡屡在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就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韩国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是金基德与朴赞郁的天下,除去老导演林权泽,其他导演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朴赞郁更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金基德之前只看过《撒玛利亚女孩》,谈不上喜欢,这次看了《空房间》,感觉要好于前作。
《空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画面淡雅,除去结尾部分,构图都很工整,白白净净的少年,甚至监狱里都是很干净的。
我们知道金基德最善于表现的就是情欲与暴力,这两项正是人类最本质特征,在前作《撒玛利亚女孩》中,援较女孩以及父亲最后的复仇,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甚至父亲最后打死嫖客的场所都选在肮脏的厕所,再遥想早期的《漂流欲室》,那个鱼钩更是生猛,不知是不是金基德刻意的转型,在《空房间》中虽然也涉及情欲暴力的原始主题,但在画面的表象上收敛了很多,没有正面的色情画面,甚至接吻都很少,暴力也是借助高尔夫球这项高雅运动来完成的,甚至都没有流血发生。
因此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干净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金基德原先作品的一种干净,这样的“干净”应该会让他的电影更讨人喜欢。
在我看来影片的三个主角都是有些偏执的,少年是偏执的,在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却偏执的选择了这样空房子的生活,在警察问讯时他本可以开口为自己辩解,他在一次偏执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得到的则是一顿暴打,就连他与女人的爱情都是有些偏执的,二人的沉默不语若不是偏执的力量,这样的爱情怎会长久。
女人是偏执的,在丈夫的一次次电话威胁下,女人就是不接,这也是一种偏执,女人本可以就这样过一辈子富贵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只有这样她才会坐上少年的摩托车,与少年走进一个个空房间。
丈夫也是偏执的,他知道女人已经在一次次的受虐后对他由爱变恨,但依旧对她不肯放手,甚至睡觉时都紧紧地抱着她,以至于后来怕少年回来而想到搬家,他的偏执体现在对女人近乎疯狂的占有欲上。
最后三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女人与少年终于也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也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胜利。
《空房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沉默不语的,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只是这里金基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少年与女人的沟通已经超越了语言而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一切语言在这部影片里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也许金基德在告诉我们,语言是迟于爱情产生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这部电影最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无疑是点睛之笔,少年究竟是真的学会了隐身术还是已经化为幽灵在与女人沟通,没人能说清,导演留给了我们足够的遐想空间,从结局来看本片也是足够温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来看,虽然没能逃脱道德上的悖误,说到底导演给我们讲述的还是一个第三者的爱情故事,最后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丈夫。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少年与女人的关系能暧昧一点,再暧昧一点,甚至超越这种爱情关系。
不要想得太多,《空房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更加想看《弓》了,希望会更好。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ps:片名3-Iron是指打高尔夫球的三号铁杆金基德导演作品 《弓》(2005) 《空房间》(2004) 《撒玛利亚女孩》(2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海岸线》(2002) 《坏小子》(2001) 《收信人不详》(2001) 《漂流欲室》(2000) 《真相》(2000) 《雏妓》(1998) 《野兽之都》(1996)
It is hard to tell that we live in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看了《空房间》,是金基德的风格:缓慢的镜头,唯美的画面,有意的停顿,稀少的对白,舒服的颜色,常常响起的主旋律。
只是自己在看这位怪才导演的电影时,不经意间被感动了,措手不及。
金基德用自己的浪漫思维展现着那是生活在现实又似乎只能在睡梦中出现的生活和情节。
他们的相遇,是一种上天注定的安排。
男的骑一辆BMW的摩托车,穿梭在各式各样的住宅区中发放粘贴小广告,以此为生。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工作,他从各个公寓门上小广告的撕去与否猜测主人是否在家。
他能熟练地打开每一扇门,在那个没有主人的空房间里自如地度过自己的一天或是一段时间。
只是在他离开之前,他会将那个空房间打扫干净,会将那个空房间里坏了的电器或是用具修理好,并在那里给自己照相。
记得他独自悠然地在别人的空房间里生活时脸上的表情和那时享受的眼神,只是他沉默着,纵使自己细小的快乐或是发现主人回来时的稍微惊慌。
沉默,是他的生活。
他是这么一个寂寞的人,打开一个又一个空房间,试图从别人遗留下的房间里找到生活的模样和温度。
只是有一天,当他以为自己独自一人住进一间空荡的豪宅时,惊异中发现一个被丈夫虐打的美丽女子。
这是他们的相遇。
突兀,仿佛注定。
女子哀怨的眼神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在他恐惧地逃离大宅后,无法忘却那双眼睛、那笼罩着恐惧和虐打痕迹的脸庞。
于是他用高尔夫球棍教训虐打女子的丈夫,从此女子得救后坐上了他的摩托车,和他一起每天到住宅区粘贴小广告,打高尔夫球,住进一个个空房间,打扫,修理,生活,微笑。
他们的生活就这么简单而崭新的进行着,像一个又一个五彩的梦。
在摄影师的空房间里看照片;在茶道者的空房间里喝茶;在拳击手的空房间里拍照……促不及防的浪漫和平静的温馨使女子绽放出久违的笑靥。
只是太美的梦总是容易破碎,他被抓了起来,女子被迫送回虐打她的丈夫身边。
她那么地想念他,以至不顾丈夫地怒吼独自来到曾经和他一起喝茶的那户人家里,躺在曾经两人喝茶接吻的长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亦那么想念她,在监狱里练就一种奇异的隐身法,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一一来到和女子曾一起住的住宅,怀念曾经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温暖的瞬间。
当他来到女子家中时,只有女子能看到他,她对他微笑,她和他拥抱,只是中间夹着那个无所谓的丈夫。
脑海中印象最温暖的画面是那个定格:女子转过身看着站在对面的丈夫身后,温柔地说:我爱你。
丈夫诧异得有些不知所措,激动之余紧紧抱住她,只是她僵硬的身体在丈夫怀里,而柔软的手却紧紧地握住那隐身站她丈夫身后的男子的手……两颗寂寞的心灵拥抱着,温暖着,幸福着。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的寂寞是与生俱来的。
当我面对他时,感到那种莫名的淡淡的忧伤;当我看着他时,仿佛看到一池微蓝的湖水;当我开口与他说话时,却发现自己忘了语言……
很怪异
背后的世界……
电影拍得太糙,欣赏无能。我对一部电影产生探索欲的前提是,它能触动我。
吴克群吗?
可能受男主角演过豪杰春香的缘故,这部电影一直看不进去,也感觉没有评价的那么好,或许以后我会明白。
虽然韩片以装B出名,但装得像这部这么厉害的也真是罕见了。这部片是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极度的装B气质啊(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基调倒保持得挺好),最后也是以一段装B的话出现在屏幕上结束了装B之旅。
虽然我的品位低,但是我依然了解,电影就应该美。变成幽灵的男主角是幻想中最美好的人。
很可能是最充分展露喜剧天分的金基德电影,本片中暴露的趣味比卖拷贝高上两个层级。高度自怜自恋的男性世界,但却是无自我意识的,并因之绑架世界,比加斯帕·诺的porn邪恶要恶心太多了
喜欢讲话的人别看,会疯掉的
不明觉厉
2009.10.27 太特别了!
相爱的两个人是,一个人
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但是又不难看
以前快进看的,如今再看一遍,还是觉得达不到四星的水准。此片的唯一亮点在于男主女主之间没有一句对白,真是让人捉急。难怪别人都说,金基德看多了,会变傻逼的。
小学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每个屋子搜一遍看有没有人藏着 这也忒抽了拍的
看《漂流欲室》时我就感到金基德和郭敬明有类似之处,昨天把《空房间》看了,果然如此。。。完美的爱情幻想都需要一个哑巴恋人,这个哑巴其实就是完美自己的倒影。我并不是说幻想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幻想不足以产生信仰(快乐)。。。唉,多么老土的话题啊,就像邓莹说的,你读书就认真做笔记,锻炼就认真跳绳,你居然真的去做,这是多么底不时尚啊,哈哈。不过相信一件事总意味着你必须去承担它的结果。
水平不够故弄玄虚就成了傻逼,还是看看诺兰和大卫林奇拍的吧
结局浪漫的震撼!与你相吻 夫复何求!推荐
同时最喜欢的韩国电影。
2008.7.24 太强了!什么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