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一直都被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影响了不少!
要不是被翻译成《奋斗的乔伊》估计我早就看了。
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电影还能提名奥斯卡女主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而且对这部电影丝毫提不起兴趣可言。
多亏了这次乘坐的国航航班,让我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有所收获的电影。
乘坐飞机时,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翻来覆去都没太有想看的电影。
毕竟和《我是证人》这种电影相比,我更愿意看看《乔伊》。
从开始看到Joy的两个孩子,前夫,母亲,父亲…就开始为Joy捏一把汗。
一家子没一个省心的,唯一有点支柱作用的就是外婆了。
这种主内主外,操持一切的女性向来都有奋斗的点和奋斗的故事。
剧情虽然基本上都在掌控之中,但有几点还是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其一,商人的奋斗故事成功历程向来都是没有一步登天的,总归都要像唐僧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方为人上人,即便这样,当我看到Joy在经历了自我研发、投资受阻、百货店销售受阻、百货店自行演售失败等种种例子,到前夫带着她去最大电视销售方销售时,我看了下进度条…觉得她还是会失败,但是我还是内心着急,手心冒汗,这说明剧情合情合理。
其二,Joy自己跑到德州开房见到坑骗他的那位小老板(我忘了叫啥,也懒得查)时,刚见到小老板,我看的出Joy紧张,有点不知所措,手撑在了桌柜上,然后小动作动了两下,手又放了下来,这组镜头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内心全部都是钦佩啊,大表姐果然实力演技派,这组镜头几个动作就已经把我折服了!
其三,最后的最后,Joy对新来推荐产品的女士说了一些话,“你现在的心态我非常了解,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这段看的我又燃又欣慰,只有经历过得人,才有资格说我懂,才有能力体会,才有实力理解。
最后,不懂那些人为什么给了这部电影这么低的评分,是因为卖拖把不如卖iPhone逼格高吗?
还是因为你告诉我你见过用过这种拖把?
但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真正源于生活的发明和创作才能被人所铭记。
你所熟知的故事,背后总有直戳心底的不解与细节。
《奋斗的乔伊》讲述的是乔伊逃避、没落、挣扎、奋起、挫折、被暗算、反击、最后成为成功的女企业家的故事剧中的片段频频戳中我①有这和爱莎的同款外婆小时候的乔伊是一个高智商的小发明家,由于父母失败的婚姻,逐渐变成一个逃避生活,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不必要的人和事的家庭主妇,一事无成,和父母一样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在她灰暗的人生中,她的外婆像是一抹光亮,虽然微弱,却也忽闪忽闪,为她点亮人生的道路。
不断的告诉她人,她的人生不平凡。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现在的能力去预估未来的发展,不相信未来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足够美好的人生。
我们要有相信相信的力量,当你足够相信,你就会真的拥有。
②别因为别人的瞎话伤心乔伊奋起,发明了“魔法拖把”。
产品有了,但是销售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经过走访各大百货商店被拒,她和女儿还有闺蜜在广场上演了一场卖货剧场,好不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还没等把商品卖出去就被城管没收产品并羞辱。
回到家后她和女儿的对话让我感触颇深。
女儿∶“劳伦威尔斯说你是买旧拖把的清洁女工”乔伊∶“劳伦威尔斯说的?
”女儿∶“是的,那让我很伤心”乔伊∶“首先,即使我是清洁女工,那又怎样,做体力活并不丢人;其次,我只是想要卖新拖把,不是旧拖把;第三,别因为别人的瞎话伤心,别让那影响你,我知道这很难,我很抱歉这事发生了”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爱和不卑不亢抬头做人的勇气③即使当时结果不如意,也不轻易放手和放弃我佩服乔伊在首次电视销售失败后单枪匹马去找尼尔争取机会的勇气;我佩服乔伊即使从未上过台讲解商品,但为了梦想不惧一切的勇气;我佩服乔伊在被供应商抬高价格下套盗取她的专利逼迫她宣布破产,而她最后找出法律漏洞后单枪匹马去找供应商谈判的勇气。
她的勇敢、坚毅、以及要回款项之后走出酒店的那种恣意潇洒让我为止所动。
她有过痛苦,有过挣扎,有过万念俱灰,但她最终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寻找方法继续前行,所以她大获成功。
④“我知道坐在椅子那边的感受”这句话是乔伊对带着创意来面试的一面女子说的话。
成功者总是能够对和她有这相似经历的人感同身受,她知道拥有一个通往梦想和成功的机会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她善待她,就像善待曾经寻求机会的自己。
⑤每段关系的结束都需要我们好好告别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善,你的善良终会为你带来惊喜。
乔伊对前夫的善良,对父亲的善良,最后都为她带来创业的投资。
世上这么多人,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人给我们带来幸福,有的人给我们带来烦恼,有的人给我们带来痛苦,有的人给我们带来机会,有的人给我们带来力量,有的人给我们带来成长……无论什么人,也许他们只陪我们走过一段路,无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他们要离开我们的生活时,那我们就和他们好好告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没关系,勇敢大步向前走,你终会找到你想去的重点。
这是一部好电影,感动最深的是一对白,it's a long journey. 然而大表姐身穿皮衣金色短发深红红唇去呛声力挽狂澜挽救局面try to fix thing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些我想成为的影子。
it's a wrong circle and I need to stop it and fix all the stuffs. I know it's going to be tough and a long journey, I know I am going to face a lot of embarrassments and failures. It's okay. I will break down and I want to accept the way it's and keep trying and keep the things running.
还记得《黑客帝国》第一部里的剧情吗?
队长墨菲斯坚信尼奥是救世主,他说尼奥就是“The One”。
当所有人都半信半疑,甚至连先知也说不是他,但是,墨菲斯依然坚信,他找到了“The One”——那个与众不同的人。
当尼奥面临墨菲斯的牺牲时,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能力的施展和领会中,成为了真正的“The One”。
虽然《黑客帝国》跟《乔伊的奋斗》没什么实质上的关联,但是从大卫·O·拉塞尔的电影里,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斗士》,他似乎偏爱这样的“The One”形象。
他喜欢描述那些,拥有“Real Power”的普通人。
他在采访中说:“乔伊是真正拥有超能力的人,而这样的能力,是别人永远也无法从她身上夺走的。
”。
<图片1>无论是家人关系、财务危机、商业欺诈,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将她击败。
影片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单身妈妈:乔伊·曼加诺,在1990年发明了“神奇拖把”,并且亲自登上电视购物频道推销这种产品,结果在20分钟之内就卖出了1万8千把。
目前,“神奇拖把”总销量达到了500万把,而曼加诺拥有的专利超过100项。
在2010年,她被美国商业杂志评为“世界上十位最具有创造性的女商人”之一。
在她的人生中,最复杂、最离奇、最幸运的,就是她的至亲家人们了。
影片故事可能令人觉得,乔伊的家庭成员简直难以理解,她的生活遭遇简直绝望透顶,观影过程一直想要捶电视机,手撕那些坑爹的家人,并且不理解乔伊为何始终无法摆脱家人的纠缠,继续着这样复杂混乱的家庭关系。
不过这样的人物故事和家庭关系,对于导演大卫·O·拉塞尔来说,并不是第一次驾驭了,可以说,这样的故事,反而令他着迷。
2010年的成名作《斗士》,同样讲述了一位憨厚坚韧的弟弟米奇·沃德,如何接棒哥哥迪克·爱克兰德的拳击事业,过程中纠缠在经纪人老妈和吸毒的教练哥哥赋予的混乱生活中,陷入拳击生涯的低谷,之后又重新站起来复出成功,与家人重归于好的故事。
《乔伊的奋斗》相比《斗士》,少了兄弟二元的对立关系,是单一的独立女性成长经历,所以影片固然缺少一些前者的对比和变化力度。
但是那种同样的对家人的无力还击,又爱又恨的情感,是如出一辙的。
而大卫·O·拉塞尔十分擅长,甚至喜爱用大段大段的对白,去刻画这样的家庭冲突。
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的人生故事。
家庭就这样,人们令你满足又令你失望,但是他们都是你的家人,他们就在那里。
你不喜欢他们,但是你又离不开他们,不得不承认,你们之间的亲情联系,其中的微妙,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
人说在拉塞尔眼里,讲好一个能感动人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说:在《斗士》中,拳击只不过让这个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故事更具有看点和传奇性,实质上这是一部讲述家庭情感故事的影片,而我认为《乔伊的奋斗》也是一样,他说曾这样描述《斗士》一片:“即便影片中有着励志的元素,但这不是一部励志影片。
这也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片,即使它是从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在我的心里,这部电影是讲述人们最普遍情感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这些人所经历的感情波折,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
这里面有大起大落、有欣喜、有愧疚,更重要的,是家人的体谅、理解和接纳。
”,同理,《乔伊的奋斗》同样是一部讲述家庭情感故事的影片。
就像星战系列到头来,其实也只是一部发生在外太空的家庭伦理剧一样。
对于大卫·O·拉塞尔来说,无论是拳击手的奋斗史,还是独立女性的商业奋斗,对他来说,要讲述的,从来都只是家庭情感的故事。
他通过电影去表达家庭成员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展示人们心理与言语上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无法割断的血脉和亲情。
他总是喜欢表现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因为他认为,现实生活往往比戏剧故事还离奇,其中充满了巧合与机遇。
这样的真实故事,有别于戏剧中的情节,生活中不仅仅是好人与坏人的对立关系,在家庭伦理中,弱化了善恶的两极。
每个人都打着爱与善意的旗号,对自己施予他人的行为没有自知,当事人又无力摆脱这样的关系,纠缠其中的感受,令人哭笑不得,束手无策。
面对自己的家人,亲人的支持与认可,朋友的关怀与鼓励,才是我们生活中,切身的需求与要害。
而大卫·O·拉塞尔,给我们看极端糟糕的家庭关系里,也有走向人生巅峰可能。
他说:“生活是很艰难的,你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痛苦,必须迅速的振作起来以免被压垮。
我曾见过几个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有的人对生活充满的希望,而有的人却始终难以从过往挣脱出来,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
”。
也许,这是他不断的,撰写这样的人物故事的源动力。
《乔伊的奋斗》中,导演描述影片开始于乔伊在家庭中的忙碌,帮母亲修渗水的地板,照顾孩子,安置老爸和前夫,在理不清的家庭关系中疲于奔波。
直到影片结尾,她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他要表达的“乔伊的奋斗”。
他说:“这是我第一部以女性为焦点的电影,我希望借此向所有的女性证明,挑战新鲜事物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现实中的乔伊在35岁,才发明了自己的“神奇拖把”。
乔伊并不是一个癫狂的角色,詹妮弗·劳伦斯要从二十多岁结婚,演绎到四十多岁成为女企业家的乔伊,其中也是挑战,也是机遇。
大卫·O·拉塞尔却像遇见自己的谬斯女神一样,认为詹妮弗·劳伦斯是他的最佳女主角。
他的电影一直在向我们讲述拥有超能力的普通人的故事,而关键在于,除了外界的阻碍,亲情的纠葛,我们要如何冲出重围,想“尼奥”一样,坚信自己就是那个“The One”。
在乔伊的一生中,外婆告诉她,她将与众不同,而父亲告诉她,她什么都不是。
最后决定乔伊是谁的,是她自己,也只有她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
而影片中,令人最动容的,是好友在乔伊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电视购物直播时,那一通解围电话。
生活的希望和朋友的鼓励,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不用太多,一个就够。
当下的网络媒体上,有一种标签化的分类方式。
大卫·O·拉塞尔的影片,一直带着家庭、剧情、喜剧、传记的标签。
而当我们失意时,困扰时,可以去搜索他的影片,看看比自己还失意、还困扰的人,如何突出重围、摆脱困境,就是大卫·O·拉塞尔讲述这样故事的意义了。
他从来不是奥斯卡的大赢家,因为他的影片取材于家庭的故事,格局不够宏大,但是缘于真实动人的戏剧创作,他总是最佳剧本和导演的提名常客,也是将演员们,从上神坛的伯乐。
就不用提,大表姐更是靠着三部合作影片,一举拿下三座金球奖杯,以及一座90后的奥斯卡影后桂冠。
大卫·O·拉塞尔的影片里没有什么隐喻和艺术手法,没有什么剧情结构的巧妙设计,只有犀利的对白,复杂的人物关系,爱与恨的纠缠,争吵又复合的老式戏码,不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让你照见自己的生活,并且照亮前方的希望,如是而已。
就像现实的家庭关系,你知道他们不够完美,但是无法否认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影片关联:《斗士》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该片更是把“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送上了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的宝座。
2016年1月29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典型的80年代美国励志故事,JL梦的萌芽、遭难、重生,到最后的成功,一条线的故事里面包含了库珀,老罗等各条情感线,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间很多点都可以着重一下,但是没必要的死人旁白和中间的各种唠叨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反而却把重生的这一段草草了事,收尾,成功,完事了??!!
很不理解,观众要看得不是她的遭遇有多困难,她的家人有多傻逼,是要看她的成功故事!!
就中间她和库珀相遇的那一段才有的看,其他的真的没法说好。
如果最后再加上德克萨斯谈判后的一小段经历可能整体就不会显得这么无力的,根本就没有感染力的一部电影,浪费了好演员和好故事!!!
心理学的法则告诉我们说,若是无法觉察内在的情境,它们就会投射出来变成外在的命运。
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无法觉知到内在的冲突,那么外在世界就会逼不得已将那份冲突“演示”出来,而且会撕裂成两极对立的情况。
——荣格当感觉自己的人生正处在很糟糕的境况,诸事不顺,或许,这是在提醒我们:该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然后做出些改变了。
电影《JOY》中文名《奋斗的乔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女主角确有其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事业和家庭境况一团糟的中年女性,回归自己天命,重拾自己梦想并将之实现的故事。
对这个电影有感触,是因为我也正在经历在类似的境况,停下来检视自己,重回自己的天命,继续前进。
1⃣️当Joy记起自己的梦想,她做了什么?
让前夫搬出地下室,让他自己出去住。
因为他们已经离婚两年了。
已经过去的就要放下,需要向前看。
让她爸爸也搬出去,因为那也不是她的人生。
与爸爸的现女友谈投资生产她的一个新想法,用女儿的彩色铅笔画设计图。
总结起来就是:她在放下过去,向前进,并付诸确切的行动。
2⃣️Joy遇到了哪些挑战?
如何克服的?
生产、销售,性别歧视,生产成本的恶意增加及专利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几乎要失败的境地。
每次遇到困难,她都允许自己的情绪得到发泄和疏解,而不是一味压抑情绪。
成年以后我们似乎丧失了情绪自由,但其实我们应该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压抑情绪只会让事情更糟。
只要我们记得情绪过后,继续向前。
继续向前也并没有什么诀窍,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亲自披甲上阵迎敌。
3⃣️当Joy成功以后呢?
这让我想起玛雅历波符调性第13问:我该如何扩展我的喜悦与爱?
在家庭方面,她做到了像外婆说的,成为这个家庭的大家长,照顾和关爱着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在事业上,她开始帮助更多人是他们事业成功。
因为她亲身经历过,她也知道如何更好的帮助别人。
🟠一些触动的台词:每个人最初都会梦想着未来的模样,乔伊的梦想从她爸爸经营的这家修车厂开始有些人很喜欢造东西,他们有耐心,能够集中精神,用双手解决问题。
Joy就是那类喜欢造东西的人。
然后我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我会住在那里,然后创造很多美好的东西,让全世界都看到并拥有他们。
或者给住在森林那边城堡里的王子和公主,他们彼此相爱。
因为我造的东西,他们可能会邀请我去做客。
你需要一个帅气的王子。
那就是你需要的,一个王子。
不,我不需要王子。
这是超能力。
我不需要王子。
我一直觉得我应该鼓励她,所以我说:你会长成一名坚强 聪明的女孩,你会去上学,遇到一个好男人,生一群漂亮的孩子,创造出像你房间里那些美好的东西来。
这个女孩的梦想结局如何呢?
亲爱的,听着,我知道生活并不像我们多次说过的那样,而你的人生也不是刚刚开始,但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永不停止(hope springs eternal)为何是17年?
为何有东西要隐藏17年?
我们今天聚集在此怀念17年前我们失去的。
你记得吗?
我们怎么了?
我们曾经的梦想我觉得那离我们越来越远你不能被现实吓倒,你要不断地追逐你所喜爱的事可能你的梦想只是暂停一下而已17年,好好想想,我们一直隐藏了17年。
17年前我们常造东西,然后全停止了,怎么了?
当你藏起来时,你很安全,因为人们看不见你。
但藏起来的问题是,你在逃避你自己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很苍白。
感觉好像女主的生活莫名其妙的就变得很糟,一夕之间,亲人都转了性,都要依赖她生活。
她也变得不像她自己,做出莫名其妙的选择。
说不上她的生活到底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别人而变得糟糕。
于是为了拯救她的一个神奇想法凭空冒出,女主又不停的努力努力,和打怪升级一般,又出现了很多不合逻辑的事情,一路上跌跌撞撞,最后成功。
其实女主的性格一直是如影片后期那般,自己就不会陷入开始时那般狼狈。
虽然很爱大表姐的颜值,但是影片逻辑一丝混乱,实在无感
no.1失败可能会在你身上砸一个坑,也能是你身上的一个棱角。
no.2想赚钱,必须懂得和这个行业的运行规则,懂得和这个行业的人打交道。
no.3唯一能保护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就是自己。
想要什么就去追求,然后f*** the rest。
no.4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不要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no.5追求梦想是注定孤独的路,什么都不放弃你也什么都不会得到。
好好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多渴望?要是坚持不下来,就不要开始,开始了,就不要停下,go all the way。
no.6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当然不是说不去信任,只不过,在你输不起的时候,一切都太奢侈,再谨慎都不为过。
no.7停止抱怨世界,不是世界不公平,是世界不屑一顾。
其实想想,抱怨世界跟抱怨我们自己一样,你不能只享受一个人的好,却死磕他的坏。
no.8 都会过去的。
no.9 有个好记性,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no.10be a tough person.dont let everybody and shit things bother me.
喧嚣一时的英国公投脱欧在几番戏剧性的反转后,终于出现一个明朗的结局。
卡梅伦在声明辞职后,特蕾莎·梅成为下一任的首相。
今天(7月13日)她就接过权力宝座,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放眼世界,女性执掌一国最高权力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德国有默克尔总理,巴西有罗塞夫总统(目前遭到弹劾停职),阿根廷有克里斯蒂娜总统,韩国有朴槿惠总统,当然还有台湾海峡对面不能提的那位。
加之今年美国大选极有可能选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未来世界大概不仅仅是“半边天”了,而极可能真的是女性在统治世界。
一位研究《易经》的朋友曾经笑谈,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大将来参加国际会议,肯定会成为一众娘子军的“政委”啊。
但他有很严肃地说,这并不代表女权的胜利,而是说明世界在经过长期的和平之后,女性在竞争中越来越有优势,世界上阴性的力量越来越强,但强到一定时候,阳性的力量势必反弹,而那个时候就是动乱开始之时。
姑且不论这番言论是否正确。
女性在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本身就像一只蜂后或者蚁后,因为血缘传承,天然具备组织起人类群体的能力。
以往历史进程中,女性地位看似不高,但往往有女性以家族祖母、母亲的身份超越家族中男性,成为男主背后卓越的领导者,或者就是领导者。
譬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以自己的血缘为纽带,成为整个欧洲的祖母,而她的去世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
所以,人类的历史中女性以特有的能力与魅力取得女主地位,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2015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和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奋斗的乔伊》就再现了一位女性如何成为“蜂后”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展现出乔伊面对的所有危机。
男性方面,阳性的力量在家庭中严重缺失。
乔伊的父亲卢迪生性风流,是一位到处播种的“雄蜂”。
乔伊是他与第二个妻子的孩子,但第二个妻子并不是他最后一个妻子。
卢迪经营着一家破旧的修理厂,赚一点钱都花在约会上。
前夫托尼自诩一位音乐家。
作为拉美裔的托尼能歌善舞,两年前就是用一首歌把乔伊“拿下”,然后为他生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只是这位音乐才子一旦有了家庭的负担,就颓废无能。
不仅写不出歌,也挣不来孩子的奶粉钱,还大言不惭说乔伊的唠叨阻碍了他的天赋——似乎有“天赋”的男人失败都是这么找借口。
于是他们离婚。
虽然离婚了,托尼却寄居在乔伊房子的地下室,而卢迪也被第N个女友赶出门,只好也来到地下室寄居。
两个无能的男人彼此看不顺眼,但都还要接受乔伊的救济。
女性方面,家族女性延续对男性的依附,显得无能为力。
乔伊的母亲因为和卢迪离婚而伤心,从此待在房间中看肥皂剧不肯出门,也不让男人进入她的房间——上面这句话代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乔伊的异母姐姐是卢迪工厂的主管,长期与工人打交道,连自己穿着打扮也像个男人,没有出嫁生子,嘴上说不想陷入乔伊泥潭一样的生活,心里却嫉妒乔伊有两个孩子,总给自己的侄子女们灌输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
乔伊就这样拖儿带女挣扎着生活着,不是一家之主,却身负家族的重担。
她打着各种工,赚着各种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家族大厦不至于倾塌。
只有年老的外祖母支持理解着她。
这个家族曾经的“蜂后”坚信乔伊就是家族下一任的“蜂后”,一定会拯救整个家族。
乔伊除了有奇思妙想的脑袋和善于实践的双手,她自己实在看不到拯救家族的希望,甚至她都看不到拯救自己的希望。
好在她从不曾绝望过,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脑子与双手。
一次拿着拖把收拾,最后她不得不用手去拧干肮脏的墩布,夹在墩布里面的玻璃茬子将她的双手划得鲜血横流。
她想要一把不需要双手就能拧干的拖把。
然后,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小时候心灵手巧的自己对现在的乔伊说:“想想吧,我们已经隐藏了17年了。
17年了,我们都不在创造东西。
怎么了?
因为你隐藏起来了。
你隐藏起来了确实很安全,因为人们看不见你。
但藏起来的问题是,你在逃避你自己!
”是的,你在逃避你自己!
醒来的乔伊不再等待。
她画了草图,找到父亲的修理厂,告诉工人,用自己的草图创造一把“神奇拖把”。
然后去申请了专利,然后说服父亲有钱的新女友投资,然后生产出更多的“神奇拖把”,然后到处推销直到上了电视购物频道,然后卖出几万把,然后明智地拒绝了父亲和姐姐愚蠢的商业手段,然后打败了欺骗她、占有她专利的上游供货商,然后成为昔日合作伙伴的对手,成立起自己的购物公司,拥有上百件专利权,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女商人之一......每个人的失败都是不同原因导致的失败,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相同原因造就的成功。
在乔伊成功的路上,阻碍她的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家族内部。
作为她的父亲,从来没有相信过她的能力,也从未真正支持过她。
反而在她遭遇困难之时,最先唱衰的就是父亲。
也许这是出于父亲对孩子的保护本能,但正是善于保护的父母,从来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儿女已经成为可以搏击长空的雄鹰。
作为乔伊的姐姐,也是阻碍她成功的重要力量。
正如一个在外面知名的人,在从小玩大的伙伴或者故乡的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凡人。
为什么?
因为嫉妒。
人类是很难从自己日常见到的人中看到超越常人的能力,即便时间证明了这种“超能力”,因为嫉妒,也要自己去尝试证明这种“超能力”在自己身上也有。
乔伊的姐姐就是如此,她先是不肯相信乔伊能够成功,而在乔伊成功后,也到处以乔伊的名头创造自己的成功,却差点坑的乔伊破产。
所以,成功必须做到一件事情:六亲不认。
因为亲情是保护,也是束缚;安全是保险,也是逃避。
不仅不认可亲人,也要不认可自己消极的那一面——而这个总是显得委委屈屈的“我”才是最亲的人。
否定了平庸就是挣脱自我的束缚,乔伊凭着坚韧的力量,最终走向了成功。
这种成功即便得罪了亲人,但最终证明这种成功其实是庇护了所有的亲人。
乔伊成功实现了外祖母的预言,成为家族的“蜂后”,成为一位傲视众生的女主。
是的,如果只有六亲不认,只能算是一种狂妄,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是成为女主的决定因素。
同样在女权主义高扬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最成功的女主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一开始几乎等同于女奴隶,但她从来没有像自己哥哥韦赛里斯那样,自以为是龙族后人。
她认真接受自己的命运,坚韧不拔地生存于异族中,凭着毅力学会异族的语言,让异族的丈夫爱上自己,又在丈夫死后的众叛亲离中慢慢熬炼,最后成为整个东方大陆的征服者和女王。
这已经不仅仅是女权主义的传奇了,而是人类意志力的传奇。
当然,你会说这些都是影视剧,是编剧的理想主义在作怪,只是一碗浓稠的心灵鸡汤。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没有从《权力的游戏》这类虚构影视作品讲述女性的传奇。
作为本篇影评主推的影片《奋斗的乔伊》是以美国著名女商人乔伊·曼加诺的真实传奇改编的,如此你就不能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理想。
是的,这个人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到,但这不妨碍对这个杰出女性的赞叹。
正如作者既赞叹“老干妈”辣椒酱的美味,也不忘对“老干妈”陶华碧这位著名女企业家的赞叹。
她们同其他女性一样,也有充满幻想的青春,也有充满幻灭的婚姻,也有一旦生了儿女就开始走下坡路的人生。
但这些不妨碍她们真正推开自己身边的阻碍——而这些阻碍比男人遇到的阻碍要大的多,尤其是对滥俗亲情的割舍——然后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最终成为企业的领导,乃至一个国家的领导。
最终以自己的女性魅力,成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敬仰的“蜂后”。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而这也不仅是女权主义,因为这是人性的光芒,即便一个男性也会为之倾倒崇拜。
因为这个时候的女人不会再被“物化”,既不是无价的宝珠,也不是死鱼眼睛,而是一个散发人性光芒的人。
(完)阅读更多影评,敬请加公众号“观世影”(或者扫下面的二维码)有更精彩的图文界面阅读<图片1>
看完真的很受震撼,女主完完全全的美强惨。
电影开始,很写实地描绘了女主离婚带俩娃还养一妈的艰辛无奈,生活一团糟,女主偶然一次收拾完前夫打破酒瓶的烂摊子后萌生了新型拖把的发明idea,并在外婆和闺蜜的支持下重拾梦想,正如闺蜜所说“你的梦想只是暂停了”,中途遇到太多太多的挫折与失败,女主的坚毅,果敢,聪明,善良一步步带领她走向成功。
电影前期有些压抑,女主糟糕的原生家庭,以及自己破碎的家庭,好不容易重拾梦想后又面临无数次的失败,旁观者的冷漠与嘲笑,家人的不理解,最终获得成功后也还是选择照顾好家人,自己理解那些无数个当年的“自己”,当然,除了女主自身的奋斗外,肯定也有多个贵人的相助,机会的来临,女主真真切切地把握住手里的每个机会,当失败每次降临时不被压力打垮,第二天继续整装奋斗,这是我最欣赏女主的一点,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范确是如此,不被婚姻束缚,不受原生家庭阻碍,不被一次次的失败击垮,永远保持冷静和清醒,永远相信成功就在彼岸。
这是奋斗的乔伊,也应该是奋斗的我们再顺便夸一下大表姐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了,眼神戏绝了,怎么演什么都那么迷人啊,演一部我爱一部追逐梦想,只会暂停,不会停止。
喜欢这样的素材。
这个题材其实中规中矩表现比较好,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形式>内容,所有的人物都相当莫名其妙充满卡通感,都在浑身呐喊“我特立独行我牛掰”。人物立不起来,故事便成为了胡扯,扯得毫无节奏乱糟糟一团。
老實說 非常無聊的片子 。不能因為主演是頗有觀眾緣的大表姐,就違心地說這是一部有力量的好片。
大表姐在这片里的各种职业装好美啊,一点都不像主妇
破碎的原生家庭,一人能敌的主旋律流水励志片。
她走在街上那天并不知道这一切会发生🙏great movie
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我终于开始衷心喜欢大表姐了!比起《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个人更喜欢这部,JL更收放自如了,导演的调度也更得我心。DOR依然有蒙上观众眼睛不知道他要带你去哪里的魅力。
我无法客观公正地告诉你《乔伊》是否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纵使它仍然有着迷人的镜头和浪漫的灯光,还有和以往作品一样出色的音乐品味,但我仍然担心大卫·O·拉塞尔在叙事和结构的方面的不足也许会逐渐成为一种由偏执和自负混合而成的无法突破的瓶颈。以善于调教演员而闻名的他将众多演员送上了奥斯卡的
太棒了!
15年回家飞机上看了这部电影,很喜欢。大表姐的演技虽然不是处处有惊喜,但整个人设非常适合她来演。奋斗吧!
喜欢电影里的众生相和美国怀旧配乐。自信的大表姐真美,最喜欢强势女性。也越来越被美国价值观洗脑了。
正式成为David O. Russell黑,从Silver Linings Playbook到American Hustle再到Joy,这个导演太知道怎么引起观众烦躁感了。这部片子看了不到10分钟就有想关视频的冲动,神经质已经上升为跳大神般的神经病,怪不得连旁白都想赶快离开人世逃离这部电影。
被打擊又繼續奮鬥的循環。沒什麼意思。人生如戲,賣拖把也得靠演技?
又一次影后级别的表演,但是电影整体略显平淡了,很难成为经典,影片始终在励志和写实之间徘徊。很高兴看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团队又一次合作。。。
结尾大表姐真美
感觉监制不太明白自己想要一部怎样的电影。传记片、剧情片、类型片?明明是Granny视角,却开了不少脑洞。整个节奏都异常混乱,导致经常看着看着不晓得要跟随谁的情绪走向。大表姐把一个限在泥沼般日常的女卢瑟出演得非常真实。编剧、导演、监制都应该出来道歉,把一个挺好的项目搞成这样。
一部女性企业家的奋斗史,David O Russell却没有拍成一部俗套的励志片,JLaw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了
真的。。无聊
结婚的片段很好看,25分钟前后,可参考
很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