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文明的彼岸。
清晨古兰经浅浅吟唱伴尼罗河苏醒,浓郁香味儿的鲜花刺激你的神经,小巷里蒙面的神秘女人一面晃过,沙漠里海市蜃楼让你辨不清现实还是幻象,壁画里抽象怪异的符号记录着不知是铭文和咒语,还有那古老的传说把你.......离别埃及的时候也莫名其妙的哭了,也许那里真的充满魔力,每次看照片都很温暖,象是在回味那种初恋的味道。
http://www.uutuu.com/fotolog/detail/1797518/
蓝色的尼罗河,黄色的尘土,拥挤的街道,风情满溢的歌曲。。。。。。
《开罗时间》,看着看着就让我想起了《罗马假日》,淡淡的情愫在美丽的风景和温馨快乐的相处中慢慢滋长,然后戛然而止,留下芬芳的回忆。
“I will miss you…”只有这句朴素的话能表达最深的思念。
当等待多日的丈夫马克突然出现时,朱丽叶和塔雷格都有掩饰不住的伤感和眷恋,等待了那么久,此刻却希望没有发生,希望这样美好的开罗时光一直延续下去。
结束的如此突然。
虽然我们一直都知道结局,一直都知道会怎样结束,但是当它真正来临,我们真的情愿不去相信,真的没有做好准备。
朱丽叶对马克说:我很高兴一直都在等你。
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无言的感情。
因为等他,所以他们可以一起去看金字塔;因为等他,所以慢慢与塔雷格走近,产生美好的感情;因为等他,朱丽叶永远不会忘记这段难舍的回忆,因为开罗的美,也因为这里的人,还有无与伦比的回忆。
一切加在一起,就是一段美丽的感情。
每个美丽的感情似乎都以告别为结局,没有永恒的爱情,婚姻绝对不是,只是一种关系的维系。
所以爱情如此让人向往,为它无言的美,和终究没有结果的遗憾。
《开罗时光》,一部很美的电影。
暖洋洋的太阳,白色的沙漠,披着纱巾的妇女,虔诚的教徒,孩子天真的微笑,这是开罗的下午。
或许这样一个充满异国风情,流动着暧昧的中东音乐的国度,理应发生一段激情澎湃的感情。
而并不是片中展示那段含蓄却真挚的感情。
与《廊桥遗梦》那个发生在乡间小城的故事相比,开罗的时光,那么缓慢,那么值得回味,犹如浅尝一口清茶,苦涩过后,却让人余味无穷。
说到了《廊桥遗梦》,不难猜到《开罗时光》也是关于婚外恋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我更愿意将其说为,一段真挚的感情,比友情深刻,比爱情清澈。
朱丽叶和塔克的感情,在无数个温暖的午后,静悄悄的酝酿。
没有用过分亲昵的镜头表现,没有海誓山盟,朱丽叶躺在沙发上甜蜜的微笑,塔克对朱丽叶的迁就和宠爱,两个人似幽默却有带着点点悲哀的对话,叙说着这段情感的悄悄改变。
在雅丽女儿的婚礼上,塔克说:我讨厌写信,讨厌Email,甚至讨厌短信。
朱丽叶说:我最讨厌打电话,或许这注定了我们永远不会再见,不过,我会想你的。
看到这里,想起了影片开始就为这段感情埋下了伏笔,塔克曾经说过他believe in fate。
what is fate?
那是在适合的时间,遇见适合的人,that is fate。
他们有无数次机会,可以肆意的放纵自己的感情,可他们只是在这个四处张望都能看见金字塔的城市里,静静的逛着街头,喝着咖啡。
这是一段隐忍的爱情。
或许是等待丈夫的孤独,那个出现在面前的绅士般的幽默的阿拉伯男人给予了强大的安全感,让朱丽叶陷入其中。
朱丽叶深深的明白到,最爱的还是马克,还是那个陪伴了她20多年的男人,所以,她把金字塔留给了他,那段真正只属于她的爱情。
最后,塔克带着哀伤,看着朱丽叶和马克的电梯门缓缓关上。
和马克去金字塔的路上,朱丽叶听见了那首让人触动的歌曲,悲恸的表情,让我想起《廊桥遗梦》女主角在车上狂哭的一幕。
这就是开罗时光和廊桥遗梦的区别,没有情欲放纵的感情,留下的是淡淡的余香,而不是撕心裂肺的痛楚。
就好像初恋,想想总美好的回忆。
有些爱,只能藏于心,如果任意,肆意的放纵,留下的是伤害,是痛楚。
《开罗时光》与《廊桥遗梦》相比,我会好好的再次品尝《开罗时光》。
合适的爱情,不应该痛苦,有的是美美甜甜的回忆。
或许,马克是能感受到妻子的心情,所以最后搂着妻子上电梯。
没有跟塔克走,是朱丽叶最好的结果。
因为她最爱的还是马克。
有些感情,只能回忆,却不能拥有。
对于爱情,适可而止是柏拉图式恋爱的最好诠释。
感情,不轻言拿起,不轻易放下。
她不是好莱坞式的大片,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没有噱头十足的宣传,电影一开场流淌而出的音乐唯美恬静,仿佛邀请我开始这趟开罗之旅。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Juliette和Tareq在开罗邂逅。
一段属于二人的开罗时光使他们之间情愫暗生,已步入中年的穆斯林男人和西方女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隐忍,仅仅用意味深长的眼神、无法克制的微笑来传达相互之间强烈的吸引。
本该遭人唾弃的婚外恋,由于男女主人公的发乎情、止于礼,也变得分外令人动容。
丈夫的突然出现使两人的感情戛然而止,分别即是永生。
这段柏拉图式的情感结局虽然痛彻心扉,但我相信即使多年后他们各自回忆起这段时光,心中依然还有美丽,因为纯真、因为含蓄。
看过太多用一场床戏来升华男女主人公感情的爱情片,才发现原来床戏非但没有升华感情,反而使原本美好的感情变得苍白、庸俗。
而这部影片的情感处理却非常特别:Juliette和Tareq身体之间最多的接触只是浅浅的一吻;Juliette坠入爱河的表现只是躺在沙发上如少女般绽放微笑;两人之间最暧昧的谈话只是述说分别之后会彼此想念;在Juliette酒店的房间中,Tareq往前一步,Juliette颔首后退,然后又仰头前进,两人深深凝视彼此,就在那令人窒息的一瞬间,Juliette轻轻说了一句“跟我来”,画面就切换到夕阳中的金字塔,原来Tareq一开始就提议带Juliette参观金字塔,被Juliette拒绝,因为她和丈夫约好要一起参观。
金字塔已经成为情感的代名词,女主角为丈夫保留的情感,毫无保留的给了Tareq。
最终两人在夕阳中登上古老的金字塔,并肩而坐。
影片中两位演员的外貌和演技都与影片如此贴切:女演员虽已年过半百,却宛若少女,曼妙的身段,举手投足间的优雅,给那句“所谓美女,乃时光雕刻而成”做了最好的注解。
男演员是一位生于苏丹,长于英国的中东男人,英俊、儒雅、富有魅力。
两人独特的气质与开罗的异域风情相得益彰,完美地诠释了一场若有似无的异国恋情。
其次是影片的配乐,绝对的点睛之笔,虽然我完全不懂得音乐,但依然能感受到画面与音乐之间衔接地天衣无缝,音乐使风景愈加美丽,音乐使情感愈加升华,音乐营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开罗,导演花了太多的心思赞美这座城市:风光旖旎的尼罗河,悠扬婉转的穆斯林祷告声、熙熙攘攘的街道、喧闹而繁忙的市场、五颜六色的头巾、让人眼花缭乱的珠宝、一望无垠的白色沙漠、沐浴在夕阳下的金字塔,还有男主角的台词“我就喜欢这原味的开罗”、“一朝浅饮尼罗水,万水千山总恋她”。
最近一直在忙着看美剧,一部接着一部,没有看电影的想法。
难得昨天自己在家休息,想要小资文艺一下,偶然看到了关于这部片子的介绍,于是在一个阴阴的上午,窝在沙发上,盖着小薄毯看了这部艳阳高照的《开罗时间》。
其实和它最好的对比就是《廊桥遗梦》,只是《开》含蓄内敛,《廊》热情奔放。
说到这儿,大家都明白这是一部关于婚外恋的电影吧。
故事很简单,朱丽叶到开罗去看望为联合国工作的丈夫尼克,他却因为加沙问题没空陪她,让自己以前的同事塔列克陪她参观开罗,二人也因此产生了感情。
这是一部导演自己强烈要求的作品,她喜欢开罗,喜欢它暖洋洋的太阳,喜欢它金色的轮廓,喜欢中东那热情洋溢的音乐,喜欢那缓慢节奏的生活。
如果说这部电影让我读懂了一些什么,那就是——生活是需要慢慢品位的。
导演用电影镜头缓缓地展示了一幅开罗的生活场景——披着黑纱的中东妇女、虔诚祷告的穆斯林、扶老人过马路的胖警察、混乱的交通、可爱的孩子、美丽的沙漠。
市井生活让你一下融入到了这个大却温暖的城市。
整个电影的颜色都是尼罗河的颜色——金黄色,闪着金字塔耀眼的光芒,有着悠久的文化。
那些男人、女人悠闲地走在路上,用他们漂亮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我们是旅行者,旁观别人的生活,却又被别人旁观着。
朱丽叶和塔列克的爱情是浅浅的,就好像尼罗河的余晖,有着晚霞温暖的颜色却不那么炽烈。
中年人的爱情都是这样的吗?
醇厚好似开罗的独特饮品——用芝麻和蜂蜜调和的。
要不怎么都说最好的爱情都发生在旅途呢?
他们走遍了开罗的所有地方,却惟独留下了金字塔——那是朱丽叶和尼克约定要一起去的地方。
每一对恋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要一起欣赏的美景,这种感觉不在于美景是哪儿,而是要两个人一起,即便只是看看大海的潮涨潮落也要一起看过才算自己的景色。
朱丽叶用最好的方式诠释了自己对塔列克的爱情——和他一起去看金字塔,那是保留给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美景。
他们快乐的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走在金字塔粗犷的台阶上,携手同行,没有语言,只是深深地凝视就有满满的幸福洋溢,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当他们回到酒店的时候,尼克回来了,他什么也不知道,只是那么高兴地搂着妻子。
塔列克黯然离去,这一别就再也难相见了。
朱丽叶在电梯中对塔列克最后一望,有一些无奈,有一些感伤,更多的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惆怅。
中年人的爱情,就是这样折磨人,总有各种的桎梏——婚姻、家庭、子女、工作甚至是国别。
当尼克开心的带着朱丽叶去看金字塔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快乐,她看到的是感伤。
当车里再响起她最熟悉的中东旋律,她的心动了,然而很快就被司机换了一首歌,这首她能听懂的歌,歌词好像是专为这段爱情所写的,她,哭了。
没有那么歇斯底里,只是难过,痛彻心扉的难过。
整部电影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隐忍,对爱情的隐忍,对性的隐忍。
可以说这是一段柏拉图的恋情,基本连拥抱都很少,最亲昵的动作无非就是吻颊时故意亲到的嘴巴,还是浅尝辄止。
有些信仰让我们不能跨越雷池,有些教养让我们不能放弃家庭。
在一切平静的生活里,有这么一段让人回味的爱情也是一件很美很美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个年纪。
爱情,真不是用岁月和年龄衡量的东西。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好,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只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即便只有几天,也是一生的回味。
看了这部电影,我很想很想去开罗,看看金字塔,感受一下那种文化的气息。
男女主演都那么优秀,演的张力十足,十分到位。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就拍不出这样的片子,遗憾。
‘They’ve gone…out into the world. Finally.’朱丽叶的手指在虚空中划了短短的弧线,又无力地落下,仿佛述说的并不是长大成人、离她而去的子女,而是她自己本已飘忽、破碎的生活。
突然之间,一切都说得通了。
朱丽叶似乎已经过了最好的年纪,又似乎终于可以享受最好的时光。
中年步入尾声,她美丽依旧,金色头发、雪白皮肤,举手投足间有古典的优雅。
她为探视丈夫马克来到埃及,政局动荡,作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丈夫被困在别的城市寸步难行,她是有些胆怯。
但是,有人等她。
那人名叫塔列克,埃及人,是丈夫曾经的下属。
因为这样的工作经历,瘦高英挺的塔列克能说流利的英语,既有西方绅士的仪容风范,又有东方男士的恭谦文雅。
都算有所耳闻,朱丽叶和塔列克都了解彼此的些许过往,但是陌生的距离感,还是让俩人交谈得小心翼翼:马克大概还会耽误很久、塔列克的退休让人遗憾、朱丽叶在杂志社的工作非常忙碌、开罗的假期是多么令人期待……朱丽叶终于挽起发髻,虽然阿拉伯音乐很是动人,但是11月的开罗还是闷热得让她心烦意乱。
在酒店大厅,朱丽叶和塔列克客气道别。
朱丽叶突然略微欠身:“‘谢谢’用阿拉伯语要如何说?
”塔列克低下头来告诉她。
这一闪而过的靠近让他们生出瞬间的亲密,足够看清对方都有美丽的眼睛。
站在酒店的阳台俯视城市,虔诚的信徒在街头祷告、围着头巾的妇女清素平静、尼罗河的船夫安然地缝补巨大而鲜艳的船帆,炎热之中有风吹过,这里果然是另一个世界。
没有丈夫的陪伴,假期有些无聊,甚至有些危险。
朱丽叶身着粉白的短袖衣裙穿街过巷,有年轻的男生莫名奇妙地触碰她,她还来不及诧异气恼,尾随她的男子几乎堵塞了狭窄的街巷,他们都那么年轻,有深邃美丽的眼和卷曲浓密的发,有猎奇的嬉笑和暧昧的放肆,终于有人贴在朱丽叶的耳边说起不堪入耳的挑逗言辞,她惊得躲入街边小店、躲入酒店房间、躲得分不清凌晨和午后,她透不过气来。
朱丽叶寻到塔列克的咖啡馆,挤过拥挤的桌台,看到身着民族长袍的塔列克居然多了几分异域风情,她低声询问为什么咖啡馆的每位顾客都要惊掉下巴,塔列克强忍着笑,按照本地习俗,女性根本不被允许走进咖啡馆。
朱丽叶终于明白,此地有太多透明的禁忌,而她则结结实实地踩在禁忌之上,不经意间就让自己寸步难行。
塔列克的幽默与温和,化解了她遭遇的误会和内心的不快。
丈夫的归来遥遥无期,留守开罗的同胞同仁交际圈同样冷漠无聊,朱丽叶避开了浮华势利的人群,却认识了年轻的女友。
等待多了陪伴,她跟随友人踏进白色沙漠,近距离地感受牧民的平凡生活,在暴烈的日光下躲在砂岩后,听年轻的女友讲述她的阿拉伯情人,异国他乡的隐秘恋情是如何热烈精彩,却不得善终。
两个成熟的女人就这样述说爱情的忠贞和遗憾、欢愉和偏执,身后的砂岩也许有亿万年的历史,夕阳和晚霞也许千年未变,风撩起她们的发,遮住她们的眼,模糊她们的心,在没有时间痕迹的白色沙漠上,是不是千百年来的女人们都曾如此为了爱情心烦意乱、满腹伤怀?
假期的主题依然是等待,但朱丽叶却不再被动,她情不自禁地想要走出去探险。
塔列克不像向导,更像同伴。
他们在尼罗河上泛舟,笑谈关于古老河流的传说,喝了它的水,就总会回到它身边。
或许,这条河流,这座城市果然有特殊魔力,朱丽叶突然放松心情,如果一定回来,也许就不必离去。
她喜欢跟随塔列克沉迷于这个城市,品尝食物的甜蜜,保全街童小贩的自尊,共用一支水烟枪,领略苹果水烟的馥郁,眯起双眼暗忆两个人的亲近。
大概是害怕自己难以把持,朱丽叶决定长途跋涉去寻找丈夫。
她需要跳脱现时的心动和眷恋,用婚姻、用责任、用路途遥远来稳定已经飘忽的心意。
她把这当做一个人的另一场探险,但当受到军队的堵截、盘查、遣返,她才知道真正的危险不值得任何试探。
她主动置身险地,激怒了塔列克,也让她在后怕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国家坚硬严苛的一面。
靠近,慌乱;靠近,亲切;靠近,惊讶。
朱丽叶终于决定,不再靠近,试着融入。
她穿上长袖及腕的白衫,暗色的花裙悬在脚踝上方,水蓝色的包头掩住她的长发和头颈。
古老的寺庙怕是有千年万年的历史,她越过门槛,微风拂过,衣裙婆娑,被吟诵的古兰经,在空气中回旋盘绕,一分一秒地穿透她,让她从此不同。
当朱丽叶再次来到塔列克的咖啡馆,人们的目光多了赞许,塔列克也因为她的改变而震动。
他们和好了,或者说更加适应了彼此间的亲近和融洽。
不是说从此没有任何隔阂,塔列克有基于民族的自尊心,朱丽叶有基于文化的不理解,还是会争执但没有制气,他们因为足够坦白会瞬间明了彼此的心思和无奈,那又何必继续争吵。
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相守、陪伴、徜徉在这城市的任一角落。
一同游街更像是恋爱约会,朱丽叶盛装出行,不,只是寻常衣装,因为人在热恋,所以她光彩熠熠。
塔列克也变了,更加风趣,更加体贴,他开始关注她的工作,记着她许下的愿望,为她戴上意味深长的银饰。
他们在绿荫下漫步,每到最亲密的时刻,朱丽叶都会出其不意,既俏皮又促狭地提起塔列克多年前的女友。
那曾是无疾而终的恋情,朱丽叶知道却忍不住调侃,她有轻微的妒意,又刻意鼓励塔列克重新选择。
终于,塔列克前倾手臂、捏紧手指,正对着此刻的爱人:“朱丽叶,我们这儿的人相信命运。
”朱丽叶微笑着,仰起头轻声得问塔列克:“那么,你告诉我,你的命运是什么?
”一秒之间,他们释然了。
命运是什么?
是开罗没有雨雪却依然保有绿荫,是不幸生逢乱世却有幸遇见真爱,是亲耳听见恋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是坦率地告诉恋人过往人生的纠结和坎坷,是晚安吻别却情难自禁吻了彼此的唇然后心脏狂跳。
老了,依然爱上,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他们相约去参加一场婚礼,自然而然,非去不可。
新任丈母娘正是塔列克的前女友,没有关系;朱丽叶和塔列克不像宾客更像夫妻,心照不宣。
看着年轻人的热烈,朱丽叶终于能够坦白心迹:儿子私奔结婚、女儿周游世界、丈夫忙于工作,她孤独太久了,她只能旁观这个世界,祝贺别人的幸福。
她没有想过人生的旅程走到这一步,短暂的假期成全了绵长的爱情,可她总会回去的,回到原来的世界。
真遗憾,但是思念从此时此刻就开始滋生,四目相对说出未来的想念,他们的爱情不比年轻人少半点热烈。
他们舍不得告别,即使回到了宾馆。
朱丽叶鼓起勇气,邀请塔列克去她的房间。
好,这是他们的时间和世界,凝视、靠近、后退,他们之间近得只有一步之遥。
但他们的爱不是这样,不是占有和委身,不是盟誓和承诺。
他们一起去了金字塔,那曾是朱丽叶唯一的期待,她等待过丈夫的同行,那是她的爱情边界。
她终于破了自己的界限,与塔列克站在金字塔下。
她的绿色长裙摇曳,足下的高跟鞋并不适合攀登,一切好像都错了。
但是,这才是她恰到好处的爱情圣殿,太阳、爱人、粗粝的金字塔,她和塔列克缓慢行走,攀上金字塔的某一阶,一同坐在阶石上,任由他们的光阴从头顶、从眼前、从灵魂中汩汩流过。
他们把爱情留在实现了的梦想里,仅此一次,一生足够。
或许,不足够。
但是,来不及了,丈夫马克归来,出现在他们眼前。
那真是尴尬,他们忙不迭的掩饰,塔列克突然又恢复了下属的口吻和谦卑,朱丽叶要努力表现惊喜和愉快。
他们突然需要告别,客套的言语,短暂的吻触,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人生,就此一别,永难相见。
马克终于履行诺言,陪朱丽叶去金字塔游玩。
马克喋喋不休地讨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金字塔的走马观花,朱丽叶还是穿着寻常衣裳却光彩不再。
马克看见了她的银饰,好奇那古老的象形文字是否是他的名字。
是,银饰上当然镌刻着某个人的名字,也必然成为陪伴她余生的秘密。
可朱丽叶终于装不下去,她哭了。
她没有想到,眼前的金字塔突然失去了魅力,和庸俗图片上的形象一样单调无趣。
但是,她不得不走向它们,挽着丈夫,姿态别扭。
是不是她一直过于笃定?
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而且会永远无知下去——“那么,你的命运是什么?
”
“书上说开罗从不下雪,也没有雨。
”Juliette这样对Tareq说,笑靥明媚。
她不知情地闯入只接纳阿拉伯男人的咖啡馆,与他对弈,陪他参加婚礼。
路边茶寮里的水烟管,弯弯曲曲,怎么走也走不回故事里。
在返回开罗的火车上,她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色纱衣。
若隐若现的俨然颜色,搭配长款简单式样的流金手包。
他们相视而笑。
可他们各有各的轨迹各有各的坚持,于是最深的迷恋,不过是他在道晚安的贴面礼后,假装不经意地轻吻过她的嘴唇。
Juliette逃开了,回到房间却倒在沙发上笑得像个孩子。
其实旅行不过如此。
绝世风景,奇妙际遇,命中注定也好,情非得以也罢,Juliette始终只是过客。
Tareq说他相信命运,而Juliette只是回答:也许我要长久地住在开罗,租个公寓,买个烟袋,开个男人止步的咖啡馆。
那一晚,他们匆匆地穿过繁华的夜间市场,他为她买下银饰戴上。
夜市中奔跑的街童、织地毯的女工、喧闹餐厅的服务生,这世间有那么多人,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爱上彼此。
故事的终点可以就此定格,这个尘土飞扬的世界已经盛不下童话。
迟到的Mark完成了工作,终于抵达开罗。
Juliette在丈夫的注视下与Tareq拥抱道别。
电梯门缓缓合上的瞬间,是他此生望见她的最后一眼。
在离开的出租车上,她握着他送的项链,那上面却没有刻他的名字,伴着一同听过的乐曲,留下长串温热的泪。
......开罗终于也下起雨来。
旅途中发生的爱情,必然以假期结束、返回故土为结局。
如果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后面,不是生死相许,那么就只能是相望于天涯。
最后的最后,只有这轻柔裙角,凝固了开罗时光。
——如果不曾遇见你,是否离开的时候就不会平添这么多不舍; ——然而庆幸遇见你,让这段时光和那座城市刻在心里成为永恒。
(有引用) 这是一部和《得买新鞋了》一样让我总是念念不忘想重温的电影,一样用娓娓道来的节奏讲述着动人的故事,一样在波澜不惊的情节中流淌着刻骨铭心却隐忍克制的情感。
虽然只是偶然相遇在人生中短暂的几日,但整个过程却耗尽了所有气力,而关于你的一切,将在我的记忆中和生命共存。
影片海报上印着“Sometimes you need to forget the rules and remember your heart”。
这样从心的勇敢,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生中拥有一次,也许已足够在垂暮之年感叹一句“不负此生”。
信也好,不信也罢,这世界上比股市更变幻莫测的是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它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若没了它,人生便少了种刺激。
年少时,与有缘人相遇、相知、相爱、相许,并相约共度一生,是一件幸福且美妙的事。
然而当韶华已逝,才遇见那个有缘人,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只不过错了时间,错了地点。
话说回来,Juliette与Tareq的缘分要归功于Juliette那为联合国效命忙碌的老公Mark。
若不是他与Juliette越好在开罗见面并同游埃及却又因公务耽搁迟迟未能露面,他的老部下Tareq也不会奉他的委托去接机、安顿并照顾Juliette。
顺便说一下,Juliette的儿子已经结婚并正在度蜜月,而她的小女儿也已经大学毕业,正四处找工作。
Tareq也已然退休,两鬓泛白。
所以他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干柴烈火。
然而,Juliette正是那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女人,Tareq是那种含蓄内敛的绅士,岁月在他们脸上没留下几道褶子,反倒沉淀下了很多韵味。
但她既不是寂寞已久的风骚公爵夫人,他也不是风流成性的雅痞侯爷,所以他们都没有要给Mark戴绿帽子的打算。
事实上,他们一直以礼相待。
他礼节性的称她做Mrs. Juliette,她更是很礼貌的点头、微笑。
他尊她为他旧上司的美丽夫人,她敬他是她丈夫的得力部下。
仅此而已。
人的渺小性表现在无法掌控和料到的事情实在太多,自然的,抑或是非自然的。
比如,影片中谁也无法料到Mark的公务会一拖再拖,完全没有要终结的意思。
再比如,影片中谁也无法料到蛮长的等待Mark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愫正在Juliette与Tareq之间滋生。
其实,Juliette是很爱她丈夫的,不然,她也不会千里迢迢的从美国跑来埃及寻夫并一等就是一个一年半载。
而Tareq虽然终生未婚,却有一个被Mark称作“一生挚恋”的初恋。
这个初恋Yasmeen在影片一开始便出现了,她伏在Tareq耳畔告诉他她从未忘记过他,彼时,她的丈夫刚刚过世,她邀请他去参加她女儿的婚礼。
就这样两个有着各自感情、各自信仰、各自价值观的人,甚至有时刻意的回避着,竟也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彼此。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他们之间则是毋须多言,只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全都明了。
所谓精神爱恋,便是如此罢。
于是他改口称她Juliette,少了份拘泥,多了份亲切;于是他带着她去参加了Yasmeen女儿的婚礼;于是她对他说“I will miss you when I go back”;于是他领着她去刻了一条可着古老埃及文字的吊坠;于是她与他一同去了金字塔。
在她看来,去金字塔是应与爱人一同完成的。
当他们爬上金字塔,风吹起Juliette的发丝,为之动容的应该不止Tareq吧。
他们是互相挽着,一路说笑着回到旅馆的,却不料——其实作为观众我也没有料到,我一度以为此人只是一个名字——Mark已经等候在了那里。
拥抱、亲吻,在正常不过的夫妻久别重逢后的姿态,只余了Tareq一人在旁手足无措的站着,看也不是,走也不好。
Mark搂着Juliette跟Tareq道谢并道别,Tareq轻声道:“Goodbye, Mrs. Juliette.”,既是跟她道别,也是跟这段奇缘道别。
当电梯门快要关上的那一刹那,我们看到的是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直直的望向Tareq,稍纵即逝。
影片到这里似乎可以完美结束了,可导演却还意犹未尽。
下一幕,Juliette与Mark已经坐在了开往金字塔的出租车中,他们要完成他们关于这古老墓穴的约定。
过往的奇缘历历在目,Juliette内心感慨万千,却在Mark面前强忍着泪水。
是的,他们都没有要给Mark戴绿帽子的打算。
于是,Juliette看着Mark的眼睛,轻轻的说:“I’m happy for waiting you.”,算是对之前的精神爱恋做个了结吧。
于是影片伴随着The Everly Brothers的《Till I kissed you 》结束。
如果不曾遇见你,是否离开的时候就不会平添这么多不舍?
还好遇见了你,让这段旅行在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想头。
一场欲罢不能的爱情在多少时光中轮回,也在多少文字中重生。
慢慢慢慢热起来的女主角和温婉英俊的中东男子,省去了轰轰烈烈的开始和生死离别的尾声,我们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再次被感动......
闷骚又美好
绝美风光。Patricia Clarkson对压抑含蓄而微妙的情感拿捏叫人心动。
沉闷的很,某人说这是对埃及带着偏见的片儿。。。我没亲自去过,不能评论。。。景色是很美的
如同温水的感情,欲言又止,很细腻。开罗很美。绅士儒雅的中东男人,我喜欢
感谢电影的存在让记录那些无法记载无法言明的微妙情思成为可能。如果相爱但注定无法在一起,那么就趁着可以同行的时光紧紧相拥吧,携手凝视着远方朝阳升起,将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迷失东京的节奏,廊桥遗梦的情愫。最后摸着项链望着金字塔忍不住呜咽的感觉,我能体会到。
会让人想起《廊桥遗梦》,但是奇内核又多了异域环境下的文化差异。结尾收在意外却又意料之中。浪漫的交往相识停留在这里可能是最好的现状选择,但留给心中情感的一个位子依旧是遗憾。看上去大段大段的风光无限+中产阶级的百无聊赖。婚外情壳子做得再漂亮,但是底子里触及到的文化差异甚至矛盾都没有激化-展开,更别谈触及到若是在一起怎么面对矛盾解决矛盾。
一场关于埃及人文风情,自然风光的盛宴。
爱在日落之前的那种调调 。。。温吞吞但优雅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精神出轨!!!!风景好美!配乐好美!故事好美!
开罗风光图;女主角很有气质,男主角也颇可爱;一朝浅饮尼罗水,万水千山总恋她。
2011.08.31 @ Home一场心灵的婚外恋 ... 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结束得好蛋定原声还蛮赞
在不同的时空,是否就能够爱上别人?
我爱你,无关爱情。最美好的,莫过于拥有过却不会失去。音乐超赞!
开罗观光片!我觉得这片子最成功的一点是让观影的人能够感受到那种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磁场却一点都不做作!娓娓流出的钢琴配乐和开罗时光再搭不过了!
比較會聯想到 迷失東京 飯禱愛 和 愛在日出日落時...淡淡的故事 埃及很美 女豬腳很優雅
很美的电影,很美的邂逅。ps.阿拉伯音乐真心好听~
谁统计一下女主角全片里一共换了多少件衣服?
我好喜欢他的眼睛!
十年后再看,难得的克制,加一星。这么美的风光还是适合年轻演员啊,要么此类剧情在家门口也可以上演啊,像《廊桥遗梦》那样风景更平静点比较称~~~~2024.1.22,去过开罗和亚历山大后再看,亲切地放佛怀念埃及,但其实埃及一次就够,片里说的“只要喝过尼罗河的水,就一定会再回来”不要信
哦,阿拉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