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

如梦,Like a Dream

主演:袁泉,吴彦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如梦 剧照 NO.1如梦 剧照 NO.2如梦 剧照 NO.3如梦 剧照 NO.4如梦 剧照 NO.5如梦 剧照 NO.6如梦 剧照 NO.13如梦 剧照 NO.14如梦 剧照 NO.15如梦 剧照 NO.16如梦 剧照 NO.17如梦 剧照 NO.18如梦 剧照 NO.19如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如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克(吴彦祖 饰)是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的职员,他的猫死了,这令他非常不安,他来到神父面前祷告,但是依旧无法安睡。在梦中,迈克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艾玲(袁泉 饰),她失魂落魄,因为男朋友此前跳楼自杀,迈克试图劝慰她,却屡屡受挫。因为这个离奇的梦,迈克的脑海中反复萦绕艾玲。他决定去上海寻找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冲洗店得到了她的照片。按照这个线索,他来到了杭州,却因为邂逅了艾玲的双胞胎妹妹。原来,她们是孤儿,被分别寄养。迈克漠然回到了纽约,内心却充满了纠结,他从此陷入了一种茶饭不思的窘境,以至于公司伙伴也开始觉得心寒。他再次来到了上海,重新见到了那个艾玲的妹妹,然而当双方吐露心事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风光大嫁挽歌白雾谜岸九州·海上牧云记倒霉小姐与幸运先生燃烧的国土青果巷鸳鸯佩不期而遇舞出人生战时兄弟自我救赎特警飞龙白秘书每天都想辞职惊梦奇缘之心爱游戏王ZEXAL暗夜鬼叫声铠甲勇士猎铠之神脑危机怨灵地下室鲤氏侦探事务所今生的诺言军人没有假期别哭,我的爱人看不见的守护者另一种蓝索兰与路德维格的圣诞节十八岁的梦想是当兵吉米·卡尔:笑点狙击手听好了借来的100天

 长篇影评

 1 )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却不值得上大银幕

记得《八月未央》里说,人生就是一场幻觉。

这句话用来形容人生未免过于超现实,但是形容爱情就变得再恰当不过了。

艾玲让Max扮演自己死去的男友,结果Max因此爱上了艾玲,Max在上海碰到依依,依依听了Max跟艾玲的故事爱上了Max,并不惜扮装成艾玲。

艾玲的梦成了Max的梦,而依依多么想进入到Max的梦里。。。

(以上仅为山寨剧透,请淡定)那犹如一场幻觉般的爱情啊,让我要怎么来歌颂你才能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一点?

这是个挺科幻的命题,关于爱情与幻觉。

剧本写得太实太满,一个两个身处异地的人可以在梦中相见这么科幻的理论基础,还非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把一切都合理化,简直就是一个自我纠结的没必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因为剧本太纠结于此,导致了一些过于明显的细节表现和情节填充,最后本来可以很好玩的电影变得闷得要死。

Max的身世本来可以一笔带过的,改用细节的时候导演选择了使用大段独白。。。

为了突出艾玲跟依依的性格区别我可以理解,但是也没必要把依依弄得疯疯癫癫的吧,杭州那段的开始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可怜的袁泉。

演员方面,袁泉的台词太太太话剧了,这片子梦境部分完全就是舞台剧表演模式,对于没有观众互动的电影大荧幕来说,此类情节实在是无法抓住观众,让人很难不走神。

对吴彦祖的表演没什么意见,不过跟袁泉的舞台剧范儿太不搭,点火无数次,却始终没有火花。

所以,很好的想法,却拍出了个风格模糊的影片。

要说的可以说的点太多,却一盘散沙般乱摆在镜头前。

感觉导演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表现,堆砌般描述了自己的所有想法,却无法准确传达给观众。

文艺片不是女主角穿白衣服不说人话就文艺了的,电影是一个很开放的多方位的表现空间,而谁会利用它谁低手,也是一比就出高下的。

总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却不值得上大银幕。

 2 ) 不知所云

我只能说我恨我那该死的右手,就这么轻轻一点,浪费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抱歉,虽然电影不止这么长,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袁泉的表演有够夸张,感觉像是在看舞台剧!

还有那不知所云的情节,看来人家是太文艺了,我们都太庸俗,我们哪有时间做那么长时间的梦!

 3 ) 呃,果然如梦。。

我真的不好意思打1星,更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毕竟免费看的特映,还近距离见到了活的吴彦祖(还是帅得一塌糊涂啊),主持人太有喜感了,居然说大家都很感动,彦祖gg也无比单纯的问大家有没有哭,拜托,当吴大帅哥带着忧郁无辜的眼神深情地说:“我妈死了,我的猫也死了”的时候,我跟旁边的豆友已经笑场n+1次了。。

关于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说什么,就见袁泉和吴彦祖两个人在用演话剧情景剧音乐剧还有舞台剧的夸张表情和肢体疯疯癫癫哭哭闹闹,大部分时间无场景无配乐无情节,剩下的就是帅哥面部大特写,超长时间定格,还有唯美飘逸的MV。

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半个小时以后我以为吴彦祖精神分裂,一个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人格分裂,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还要等夏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之后我想,这烂片子怎么还没完啊?

加一颗星给片名,起得很贴切,果然如噩梦一般。。

好吧好吧,我不评论电影,我就是去看帅哥的。。

 4 ) 把猫煮了,附有菜谱

梦境与现实的题材其实可以很有挖掘性,可是这部片子角度设置实在让人费解,没有明确的主题,画面也无特色,看到一半就心生腻味。

也许吴饰演的男人需要一种外来刺激,因为生活的苍白,童年的遭遇,但虚浮的描述是不具备说服力的,电影的动人在于细节的呈现。

所以,个人认为开篇独白中那句“把猫煮了,附有菜谱”是此片的亮点,吴彦祖的语气是那样无力的戏虐,很恰好地反应了他角色中那点未被生活磨灭的感情。

其实,吴彦租在影片中的独白(除了童年那段煽情),都还是值得玩味的,一如他蓬乱的造型,大有反客为主之势。

影片情节本身,幅度的把握太弱,柔美不足,戏剧化也不到位,因而有点不伦不类。

至于袁泉,她还是适合演话剧……

 5 ) like a dream

如果你曾经有梦到过我该多好啊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一秒一个在梦里,一个在现实爱着的究竟是谁

 6 ) 如梦、并非是梦

可能是因为袁泉和吴彦祖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演员的原因,我非常偏爱这部影片,从它开拍到上映。

在十二点之前看完了《如梦》,整部影片都很梦幻,刚刚看其他人写的短评,有人说像是一部超长的mv,的确,忧伤起来美轮美奂、快乐起来欢快疯癫。

袁泉的美是惊人的,干净、不俗、气质、淡雅...是一种让女人看了都会砰然心跳的美。

艾玲仿若max说的,是一只猫吗?

那么神经质却无法不吸引人,一身流水的白裙子,一双完全没有世俗的眼睛,但是,正是世俗让这个干净的透明的女孩子不明白他深爱的男朋友为什么要离开他,“难道他不爱这个世界吗?

”艾玲总是在问max。

男友死后,梦里的max成了她的依托。

而远在纽约的max因为梦里的这个女孩也心神宁乱。

在上海,他遇到了依依,夸张的活泼和max的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依依与艾玲虽然张着一张相同的脸却有着两种极端的个性。

本以为这部影片会一直这么虚幻下去,这里面仿佛只有依依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连依依在杭州的邻居镜头都只给了个背影,然而,在接近尾声时,一切情节开始变的清晰了。

依依和艾玲是被抛弃了的孪生姐妹,被不同的人收养,而艾玲和max只是梦中的相依相托,max和依依才是真正的现实的感情。

又是一部关于心灵感应的片子,但这次的感动感觉那么纯洁,这里关于爱情得感应、关于姐妹之间的感应、关于梦里牵挂的感应,三个人相互追随相互寻找,真的感情是从心底自然迸发出的,并非言语上的交流就可以达到的。

其中有一段时依依与max的吻,那么自然而投入的结合,但有那么不舍却理智地结束,让人看了即心痛又感念,不得不佩服袁泉的演技,这种内外兼修的女孩无论疯癫还是理性都是那么那么吸引人的,安静,却始终是人伴随着内心的澎湃,那么一个梦中美人又有谁会不为之动心,“他握着我的手,没有太用力,却紧紧握着。

”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电影。

有人说袁泉演的太话剧了,但这部美的不切实际的电影不正是一段读不懂的人生故事、猜不透的人物心理、看不清的感情去留吗。

like a dream,but not a dream。

一直在寻找,只要心中有梦,就有寻找。

 7 ) 寻梦?梦在醒时圆。

首先要说的是,这部片子我很喜欢。

可能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它是现代版的《牡丹亭》和华语版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也就是《两生花》)。

不少人说它伪文艺,这不要紧,在这个被商业片鲸吞了的华语电影市场,还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做这样的片子,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而且,它的反响还不错,不是么。

它成功地掌控了我的情绪,但总让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完美。

一、梦可依,难成眠,怎奈醒时更远。

Max在梦里遇到艾玲,似乎相处得不错,逐渐相爱,但醒来却感到压力和排斥感,他怀疑梦境,他想要逃避,却又不可避免地被其诱惑。

柳梦梅在梦里遇见杜丽娘,同样相爱了,而他醒时依然坚信,这世上真有一个杜丽娘,且必在某处等着他,他要在现实世界寻着她,与她携手人生长路。

我为你而来,你为我存在。

Max终因噩梦难缠,远赴上海,在那里,他看到了那个一袭白衣,眼神凄楚迷离的女子,那是,他梦里的丽娘。

而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这一趟,终是要错过的。

到这里,剧情稍稍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牡丹亭》般的冲破现实距离的东方浪漫主义的爱情传说中,可就在此时,西方人文主义细胞又在导演体内复活了。

二、双生:而你是你,而我不是自己。

Max在此来到大陆,却因机缘巧合到了杭州,遇到了那个和梦中人有着同样面孔的女孩依依,而她不是她,她活泼,热血,和梦中人一点都不相似。

依依答应帮他找艾玲,也是帮自己找到失散的双胞胎姐妹。

可以肯定的是,双生题材是纯西方的东西。

我不是说这电影里就不能东西结合了,我想说的是导演既没有把握这两者的精髓,也没有决定到底哪个为主哪个为副,让整部影片缺乏一种协调感。

大多数的双生题材,都有一个重点:作为双生的两者,必须共有某样事物,比如共有一个身份(休.杰克曼《致命魔术》)、共有一个生命体(《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话说《如梦》中有太多情节抄袭此片)。

近年来,许多东方艺术家也尝试了不少这样的题材:共有一段爱情(岩井俊二《情书》)、共有一个身份(山本文绪《蓝,另一种蓝》)、共有一个名字(矢泽爱《NANA》)。

以上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双生题材的精髓,两者是独立而统一的,两者因相互依存而完整,而作为不同的个体,却是要完整一段故事或是发现生命的不同可能性(此前的东方艺术家更习惯用轮回来达到这一目的)。

而本片的导演却违背了这一宗旨,不但没有突出他们共有的事物,还活生生地把她们撕开了,摆在两个有着极端冲突的对立面上,更是残酷地让男主角择其一,让这对双生花拼个你死我活。

双生这个元素的渊源,我觉得应该是西方强调个体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结果。

也可能是强调独立意识后人们为填补内心的孤独感而产生的美好想象:这世上还有这样一个我……如果这个元素运用得好,同样可以成为文艺片中的经典,只可惜导演在东西方主色调之间一直在徘徊,此时,她的东方主义情怀又发酵了。

三、影子或者替身原来你爱我,不过是因为我像她,只要她一回来,我的一切就都结束了。

这样的桥段曾是多少东方式经典爱情悲剧的主题啊。

改编自歌剧《图兰朵》的魏明伦的《中国公主杜兰朵》就有一个任何西方导演都想不出的东方式结局:公主杜兰朵后悔莫及,披上被她害死的女奴柳儿的外衣,放下身段,成为柳儿那样的平凡女子,去寻她的爱郎。

没有一个西方导演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强调个体意识: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像别人呢。

而《如梦》中依依这个角色也确实有着这样的背景和骨架。

一个乡下女孩,仅管有着和Max梦中的艾玲一样的面孔,却没有她那样的城市气息,她那样的时尚感,冰冷的气质。

依依,土里土气,热情,活泼,单纯却因善良和质朴而显得可爱。

比起艾玲神经质的冷漠,我当然更爱依依,爱她,是个有血有肉,脚踏实地的人。

当她换上精致的衣服,干净的妆容敲开Max房门的时候,Max问她:“不是很累吗?你的头发。

不是说,不吃饭吗?

”她忍住了,她并不是想要扮成别人的样子去偷来一点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只是不想让Max白来一趟,失望而归。

她宁愿暂时不要做自己,放下自尊和自我,也要成全他的幸福,哪怕只是一个没有逻辑的梦。

可是这太可怕,这亦是她的噩梦,她离他越近得到越多就感觉越失落,他抱着的是她,想这的却是另一个人。

当Max吻过她以后,她不得不让自己清醒,她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还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出现在Max面前,继续帮他寻找艾玲。

而Max对她的态度的急转直下,越发让她觉得自己可悲。

她给他留了一张纸条,劝他回去。

当Max在纽约迷失自我的时候,她却清醒地做着傻事,她在上海工作,要继续Max未完成的梦。

直到Max再次来到上海。

其实当Max在午夜的广场再次把她错当成艾玲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将错就错地演下去,此时她已经可以演得没有破绽。

而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期待他喊出的是她的名字——依依。

她留MP3的那一段,像是一把利刃,刺穿每一个当过影子的人的心。

她想赌一把,只要他也梦到过她,哪怕只有一秒,她就有信心 把这个信梦的傻瓜唤醒。

可是没有,她还是输了。

她退出了,让他继续那个可悲的梦,去寻那个真正的梦中人。

其实她可以自私一点的,任性一次的。

故事讲到这里,我几乎把全部的爱和同情心都给了依依,而狠心的导演却又把天平硬生生地倒向了艾玲。

Max根据依依给的地址找到了医院里昏迷的艾玲,还有她那本记录他们共同的梦的日记。

他把她从梦镜中救出,团聚了,最后艾玲还是不可避免地死于脑部退化。

这样一来,艾玲就成了绝对女主角,那依依算什么,既然大篇幅都是以依依的视角切入,前面大半的浓墨重彩都是放在依依身上,现在又突然这么来一下,你让观众之前对依依付出的感情情何以堪啊。

当然你可以说,Max不是说过吗“再精确地机器也计算不出,他到底爱她们两个中的谁更多一点。

”他爱依依吗?笑话,你不觉得这句话很牵强很违和吗?

四、它值得更好的结局我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而且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更能让人接受。

1.艾玲和依依是同一个人先前Max梦中的艾玲,其实是后来得了脑部退化将不久于人世的依依,穿越到从前Max的梦中的结果。

也就是说,那个上海女孩艾玲,其实就是依依的后来,她为了帮助Max寻找梦中人,留在上海工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如Max梦中人般的时尚白领,而她因经历了与Max的感情,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梦中男友自杀的情节可以改动一下以前后呼应。

接着,就可以安排依依留给他“大学医院313”的地址其实是她自己的病房。

然后可以有一个人告诉Max全部事实,Max才发现一直错过的忽视的就是一直要寻找的。

2.艾玲和依依是两个人艾玲就是个配角,也确实经历过男友离世,但并没有那些与Max相同的梦,不接受Max,态度恶劣或者接受Max只为骗他钱,当他一穷二白后离开他。

而依依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在他无法接受梦与现实的落差时帮助他重现站起来。

最后,Max解开了童年的心结,认清了梦境与现实,选择走出梦境,真实地生活。

以上两种结局的好处就在于,主调明确,也不用把对女主角的喜爱割裂,依依的存在显得举足轻重,增强协调感。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在于:导演一直在东西方精神哪一个做主旋律的问题上犹豫,在两个女主角之间徘徊,亦在“梦与现实”和“梦是什么”哪一个做主题之间踌躇。

电影的确很精彩,但是却显得老练而不够成熟。

 8 ) 很轻很轻的电影,很重很重的梦

意外中拿到吴彦祖对话女大学生的电影票(感谢好心的洲洲转让~),从实习单位转了两趟车才迟迟赶到,还是错过了电影的开场。

于是坐在了剧场最后排的阶梯上,一边咬着我的煎饼,一边被身旁明显来看彦祖同学的MM的鄙视着。

看到的时候彦祖同学与袁泉同学在照相馆擦肩而过,但是他上了出租车之后才发现自己拿的是袁泉同学超美超文艺的照片。

场景一下子跳到了飞机上,彦祖同学激动了,要下飞机,惹得很大的动静,但是飞机已经开始滑行了,更加激动的空姐当然不会让他下飞机。

跟着彦祖同学起身的还有身后身旁的好些乘客。

难道是大家都预感要出什么事了么?

我想不通的只是为什么Max同学在出租车上不下车,而非要跑到飞机上了闹着要下机呢?

故事大体是说宅男Max同学做梦梦到了一美女袁泉同学,清丽脱俗,好不惊艳。

于是乎他又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了她,但不巧每次都擦肩而过。

最终见到的是大大咧咧颇具有乡村范的另一名袁泉同学,于是就邀请活泼可爱的袁泉同学帮他一起寻找神秘文静的另一名袁泉同学。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猜得到了。

就故事来说,导演很有野心。

综合悬疑,梦幻,纯情,抑郁,俄狄浦斯,弗洛伊德,神秘身世,帅哥靓女,跨国爱恋,名胜展示……所有他们可以糅合在一起的情节都放在一起了。

但是很多时候,愈是想说得多便愈是适得其反。

一部电影很有限,导演们又很不容易,什么都不想割舍,于是会让电影吸纳太多太多的东西。

无意中瞟到唯美的宣传海报,生生地印着“宅男春梦,玉女。。。

”什么什么的字样,让我煎饼都没吞下去。

太港式了这,就如同好几年前看到的香港翻译的片名《黑色追缉令》、《终极追缉令》、《火线追缉令》、《桃色追缉令》、《第六感追缉令》,谁想得到这些电影居然是《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七宗罪》、《叛逆性骚扰》与《本能》。

导演是夫妻搭档,之前的电影都没看过。

号称亚洲最具争议的女导演罗卓瑶,看上去瘦瘦小小,弱不禁风。

现场互动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想要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

她淡淡然的,说拍了很多英文的片子,想要回归一下中文的吧。

我向来偏好女导演,找来她以前片子的简介看了看,满满的都是妖气纵横的样子。

这部《如梦》反而更多是纯纯的,美美的。

适合那些相信梦到的事情就要去做,这个世界上一定还存在另一个我的孩子们去YY一下。

我感慨地想,如果这部电影是五年以前拍的,我应该会更加喜欢一些吧。

梦境的处理很难,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老塔电影里利用水与镜的处理。

当彦祖同学抱着死都不愿意睁开眼睛的袁泉同学在东方明珠的高层大厅里徘徊时,我们看到指到十二点的时钟出现裂痕,地板也如同地震般开始破裂。

蛮具有梦感的,只是不知道谁做的技术,多看了几秒就假了。

两人跑到空地上(估计应该也是个旅游景点吧,可惜我对上海不熟),开始梦中的舞蹈。

彦祖同学把袁泉同学立正放好,袁泉同学就开始倒,优雅地倒到彦祖同学身上,彦祖同学就帅气有力地接住,再次把她立正放好。

袁泉同学半眯着眼,可是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紧绷的,不然怎么可能倒出这样柔美的姿势呢?

彦祖同学完美的侧脸顺着袁泉同学完美的腰胸而上,两人深情地互视,然后就黑屏了……想必导演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功夫。

如果这部电影是冲着欧美的甚至香港去的,那这段舞蹈戏就应该是床戏了。

知道内地的审核不好过,于是要改,要删,要唯美。

可是我看到的都是赤裸裸的情欲。

本来就是,大宅男好不容易在梦里头又见到了找了恐怕一年的情人,有什么理由只跟她在午夜的广场上跳一段莫名其妙的舞呢。

而且我最恨无端的逐格。

音乐那么缓,本来两个人的动作就已经放慢了,忽然来个十几帧的加速,节奏全然都不对了。

就好像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看着人家编导剪片子,为了节约时间于是把速度给调快,整个感觉就怪怪的,人还美名其曰,我这是特技,你不懂……就两个演员来说,都是感觉蛮好的人。

可是袁泉演得有点过,不论是那个清丽脱俗的梦中情人,还是活泼可爱的弄堂大妞,因为两者的性格差距太大,她也不得不把表演夸张化,摆脱不了的话剧的影子。

其实要拉开差距的不一定是性格,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双面维罗妮卡》说明一切了。

但是看着她睁大着凹陷的双眼和深陷进去的双颊,我也会觉得太瘦了貌似不是件好事。

吴彦祖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美少年之恋》里面的他,微微有些皱纹,但是演得还是蛮真实的。

自我感觉这个角色对于他难度不是很大。

背景与其有相似性,对中文要求也不高,还可以跑跑纽约和黑妞419,回到上海又做做春梦。

我更喜欢他背着书包顶着鸡窝蓬头垢面到处跑的样子。

海报上做的太像哈利波特了。

在回忆小时候童年痛苦的回忆时,导演给了他很足很足的空间,整个特写给的都是他,让他一个人又哭又笑地飙戏。

但是这个,其实更多的是留给看吴彦祖的女fans们去看的。

单纯从电影叙述上来说,太拖沓,而且不真实。

电影放完了我的煎饼还没有吃完。

散场之后热情的fans们还围着彦祖同学的车久久不肯散去。

我还得赶紧赶回学校,连送给我票的洲洲同学都没能见上一面。

之后又恍惚。

今天在回忆这部电影的时候居然感觉这么这么轻,轻到我连结局都不记得了。

 9 ) 《如夢》——都市夢遊人

晚上9點半在灣仔會展中心看了《如夢》的首映,吳彥祖如約亮相出場,然而他卻不僅僅是一個帥哥那麼簡單,正如這部《如夢》不僅僅是一套愛情片一樣。

在鋪天蓋地的電影節目單上首選了《如夢》完全是被它的簡介誤導,令到搞語言學的我眼睛一亮,以為看到了二語習得實踐的豪華虛擬版。

導演羅卓瑤善用遊子題材,自1985年畢業作《外國的月亮圓些》或多或少都在研習類似課題。

雖然本片出現很多疑似橋段:《巴黎日和》里的死貓,《兩生花》里的另外一個我,《無痛失戀》里無夢不成戲的感情宣泄。

雖然臺詞有時幼稚的令人忍俊不禁,但是袁泉的話劇表演功底實在可圈可點,那場幾近片尾的雙人舞,可謂是一種靈魂的溫柔撫摸,將傷口撫平,隱疾治愈。

直到片子結束出來字幕才知道原來,兩個女孩,一席白衣沈溺在傷痛中的是“艾玲”,開朗直率內心細膩的是“依依”。

至於,他們是否代表夢境與現實兩個世界,並不重要。

因為夢即是現實,現實即是夢。

似真似幻之間,一個遊子失去心靈依靠靈魂出竅踏上找尋歸宿的路;半醒半夢之時,一個迷失身份的孩子帶著對母親的懷念遊蕩在陌生而熟悉的街。

導演或許力撐本雅明,活化了一個都市“夢遊人”的形象,紐約,上海,杭州,還有僅僅作為夢境出現的台北,這種靈魂與肉體的分離令人精神憔悴。

而在夢境里,名字,場景,時間,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感官,溫柔地牽住一雙手,在雨中纏綿而絕望地起舞⋯⋯ 一種強烈的俄底普斯情節,力量強大地支撐著整個夢的深入和延續。

而對於一個出生在美國的香蕉人來說,這個戀母情節就顯得更加微妙而不便明示。

葬禮之後,世界安靜下來了;遊歷大江名川之際,一切終於有所了結。

一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论语·子罕》)” 終於放下內心中的糾結,說了告別。

終於體會到導演和觀眾見面時說的那句“這是一部非常中國的電影”的原因。

P.S.剛剛從北京回來香港,便去看了一部別有用意的電影。

而事實上,這種夢遊的感覺伴隨了我很久,常常覺得自己是在夢裡,有時北京是真實的,有時香港是真實的,而我卻似乎永遠是虛構的……

 10 ) 乱世不如狗,治世不如猫。

本来一个影厅有两个人看的,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

想一想,这部电影也将背景抽离到极致,何尝不是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

后来就只剩下我这个男的一个人了。

另一个陌生人不知不觉的走了,到电影看完才发觉。

这部电影其实也只适合一个人看。

暂时只想说一句话:乱世不如狗,治世不如猫。

 短评

上海小籠包宣傳片(無誤)

6分钟前
  • 孖沙
  • 较差

影片结束后,导演无奈的说:“你们居然没有哭,居然在笑。”确实是一部幽默和伤感混合的电影。虽然我们大部分时候在笑,但有些段落还是挺催泪的,比如后来袁泉和祖在上海重逢,坐在餐厅里的那一段。估计是吴彦祖亲临现场的激动心情抑制住了我的泪水吧,我是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哭的。

7分钟前
  • coast-wind
  • 力荐

活著很辛苦呀。他說,生命又無聊又短促。她說,這個世界太腐爛,沒意思。於是我們求死,不過是妄圖尋找另一種可能性。有生之年親見羅卓瑤夫婦是一件多么多么多么激動的事。and,小袁泉連哭起來都那麼美。

12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整部影片就是罗卓瑶一个人的YY。还可以再文艺一点,再非主流一点么。

17分钟前
  • 肚肺传奇
  • 很差

从头到尾,每个镜头里都是蓝色...袁泉演技真心不敢恭维,如此意识流的叙事更不敢恭维...这应该是个加长版的MV

21分钟前
  • 然而
  • 较差

開始一直快進 後來發現快進不下去了

26分钟前
  • alice
  • 推荐

配乐 画面

28分钟前
  • Leo
  • 推荐

长得好而已啦

31分钟前
  • 王多卡
  • 较差

弄得像第几感生死恋的感觉~~~袁泉老丑了~

34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沉闷到歇斯底里

35分钟前
  • y▓▓▓ton
  • 较差

非文艺片爱好者就不要尝试了

36分钟前
  • 菰蒲
  • 力荐

袁泉,我知道你的眼睛不小,不过也别老瞪那么大。。很吓人的。。

40分钟前
  • 阿错
  • 还行

我们都会被失去的,带走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寻找这失去了的生命。

45分钟前
  • UniqueCode
  • 推荐

袁泉的演技,吴彦祖的国语,完全在一个水平上,袁泉太做作了,打了鸡血一样莫名其妙又闹又疯又神经,完全不知道她在干吗,吴彦祖国语真的是个障碍,当然,没人不爱他吧,换了刘烨演这个角色可能好点儿

4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十足一場舞台劇,只是這夢有些矯情。

53分钟前
  • 卡肥
  • 还行

吴彦祖演得二愣子,袁泉演得夸张,失望PS.吴彦祖的英文真好!!!!PPS.吴彦祖真狗血,杭州都不认识

55分钟前
  • 渭川
  • 较差

看文艺片,需要的不只是学识的深度,更有耐得住无聊透顶的禅心

56分钟前
  • 较差

令人发指的伪文艺 符合物极必反定律 可以改成超现实话剧 以及 一个巧合:看完我就拉肚子了

60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还行

电影就是造梦的,如梦造很奢侈,有些神经质,但是很好看,画面一流,四星一颗给摄影和布景。难得罗卓瑶、方令正夫妇这个年纪了,还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如梦》是华语电影里一个稀缺标本,无论是题材上的分裂诡谲,还是形式上的精致而考究,都是极为鲜见,文艺片能拍成这种奢侈的地界,非常难得。把爱情片拍成了若即若离的梦境,进行人格和心理学的解析,也难能可贵。”

1小时前
  • 许侠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