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婚宴
Monsoon Wedding,偷欢嫁期(港),雨季的婚礼
导演:米拉·奈尔
主演:纳萨鲁丁·沙,莉蕾特·杜贝,莎法莉·什提,维贾伊·拉齐,蒂洛塔玛·索姆,瓦孙达拉·达斯,帕尔文·达巴斯,库尔布尚·卡尔班达,Kamini Khanna,拉贾特·卡普尔,Neh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语言:英语,北印度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年份:2001
简介:印度新德里的一家人正在筹备女儿阿迪特(瓦塞达拉Vasundhara Das 饰)出嫁的婚礼。父亲拉里特(纳萨鲁丁•沙 Naseeruddin Shah 饰)为她选定的如意郎君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富商之子海蒙特。然而,阿迪特并不开心,因为她还有一个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情人,并且是个有妇之夫。所以她一面在父母的督促下准备..详细 >
从印度传统婚礼习俗入手,引出家族中的各种矛盾纷争,最后又跳出各种条框,均以谅解与爱解决。一句“父母介绍认识和在酒吧认识又有何区别”可作总结,欢乐温暖而理想。酷似刘嘉玲的女子啊哈哈...
挺有意思的看着,由一场婚礼牵扯出的一系列事情,印度社会意味浓重
表面的温馨之下,各人的心事暗流涌动,虽然都是为了最后的婚礼短暂的那一刻,不过既然如此的话,最后结局怎么会如此平淡无味?女佣的爱情看似烂俗,在温吞如水的剧情里反而晓得真挚。金狮奖名不副实(1/N)
还是蛮有意思,可惜结尾的处理不是很喜欢,三星半
婚礼是展现民俗景观、家庭观念的重要仪式,并且成为多方人物互相连接、彼此交锋的舞台,就此点而言,本片与阿斯哈.法哈蒂《人尽皆知》的设计如出一辙。“节庆”与“狂欢色彩”充斥文本,生活化而非舞台化的歌舞具有感染力,镜头在人群中对多个人物的情态神貌给予特写,仿佛使人置身于舞池之中,婚礼的盛大、热闹、繁复、喜悦浸淫着尼采口中的酒神精神,是灌饮葡萄酒之后的迷醉与痴狂,是沐洗泼洒而下的雨水后的畅快与淋漓。“先婚后爱”的设置使人缅怀那个接近于孔子口中的“礼乐时代”,并且使人思索婚姻的本质,不是激情的鼓动、欲望的喧嚣,而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痛哭流涕时的紧紧相拥。
顏色真鮮豔呀 紅 橙 藍家庭盛宴
充满情欲的青年男女;既张罗琐事又主持正义的封建家长;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印度风情。
第二遍看因为时间理清,整体色彩的转换就变得自然细腻,妈的真是没立场
B-,影片本身最大的意义在于选题,印度文化与欧美文化的冲突,不同代际之间的冲突,身处其中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和自处。热闹的婚礼背后隐藏的是纷繁复杂的矛盾的交织,这其中有利益也会有真情,或者在长辈眼里这就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是结婚说到底应该得是为了自己,如果必须和你相伴一生的人是你不爱的人,又将是何其的悲哀。
电影的开头,蓝色片名出现在被芒果色(蓝色的对立色)占领的画面中,为整部电影建立起充满冲突的动态关系。而在整部影片中一直飘散着的橙黄色的万寿菊花瓣,正是它缓和了电影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嘈杂。
居然会喜欢上一部印度片 人物关系庞杂却交代的很清楚 好电影
米拉奈尔最好的地方不仅在于她的导游性质和来自传统印度电影的唱跳段落,而在于她在这样一场印度中产阶级婚礼的奇观化展现以及性别表达之余,竟然还混杂进了一条底层工人阶级男女相爱过程的暗线。那样传统又热烈的爱情,反倒才值得用雀跃与歌唱来表现。
是印度这个地方吸引我。
印度李安,又喜宴又饮食男女
被印度人热情顽强的生命力感染,爱上里面的歌舞。家庭至上,父母的爱与教育,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婚姻的安排,成长与离开,甚至是背后的阴暗面,都跟中国如出一辙,被各种戳中。看到最后甚至忍不住掉泪,唉。
自然,流畅,生动,每一幕都像lomo拍出的画面
someone take me to an indian wedding please!!!
宴会群戏,以为是像《家宴》那般撕逼掀桌,谁知是印度《真爱至上》,不起劲呀。
很早之前就想看的这位女导演的作品,结果只能说还行,但估计在当时的印度影坛她的大胆也是轰动了吧
真实的印度,等级制度、妇女地位;艳丽的印度,纱丽、歌声;最可爱的是包工头,市侩与极致浪漫的混合体。@地爬呀地爬@drifter木木夕